认识真菌生活史

合集下载

园艺--真菌生活史

园艺--真菌生活史

•附着胞:分泌粘着物质,以粘着在寄主表面;形成 侵入丝,更有利于其侵入。
附着胞
疏松组织
•附着枝:菌丝两旁长出的短的分 枝结构,只起附着 或营养功能, 无侵入功能。外生真菌产生,如 小煤炱目。 •假根:菌丝产生的类似植物根的 结构,吸收营养;支撑作用。
疏松组织
•菌环:菌丝组成的环状物 •菌网:多个菌环形成的网
• 典型的真菌生活史包括无性繁殖和有 性生殖两个阶段。
(二)真菌的生活史类型
1. 无性型:只有无性阶段,缺乏有性阶段,如半知菌。 2.单倍体型:营养体和无性繁殖体为单倍体,有性生
殖过程中,质配后立即进行核配和减数分裂,二 倍体阶段很短,如子囊菌。 3.单倍体-双核型:生活史中出现单核单倍体和双核 单倍体菌丝,如高等子囊菌和多数担子菌。 4. 单倍体-二倍体型:生活史中出现单倍体和二倍体 营养体, 有明显的单倍体和二倍体世代交替现象。 见少数低等水霉菌。 5. 二倍体型:营养体为二倍体。生活史中二倍体占大 部分时间。如卵菌。
有真正的细胞核,为真核生物 繁殖时产生各种类型的孢子 营养体多为菌丝体,细胞壁主要为几丁质、纤维素 无叶绿素,为异养
真菌的数量及分布 种类多: 25-50万种,已知约10万种; 中国:8-10万种,已知8,000种 数量大: 分布广:
(二)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1、有益方面
• 地球生态系“清洁工” :有机物分解者 • 菌根:扩大了植物根的吸收面积 • 生防菌:白僵菌、拟青霉菌 • 食品工业:食用菌,发酵(面包、酒类、蒸馒头、酱油、
有性繁殖体
鞭毛菌亚门 无隔菌丝 游动孢子
卵孢子
接合菌亚门 无隔菌丝 孢囊孢子
接合孢子
子囊菌亚门 有隔菌丝 分生孢子
子囊孢子

认识真菌生活史

认识真菌生活史

植物保 护 技术
2、真菌生活史阶段
(1)无性阶段
真菌的孢子在适宜条件下萌 发产生芽管,伸长后发展成菌丝 体。在植物细胞间或细胞内吸取 养分,生长蔓延,经过一定的营 养生长之后,产生无性孢子飞散 传播,无性孢子再萌发,又形成 新的菌丝体,并扩展繁殖,这就 是无性阶段。
植物保 护 技术
2、真菌生活史阶段
A、菌丝阶段
B、单倍体
C、双核
D、双倍体
课后测试
四、判断题
植物保 护 技术
1 真菌的生活史中只有有性阶段,没有无性阶段。 (× )
有性孢子一年只产生1次,数量较少,但不良环境抵抗能力强,
2 常是越冬休眠孢子。
( )√
小麦锈菌可产生冬孢子、担孢子、性孢子、锈孢子、夏孢子
3
五种孢子,这种现象就是真菌的多型现象。
(√ )
课后测试
四、判断题
植物保 护 技术
梨锈菌必须在梨和桧柏类两类寄主间转移才能完成生活史,
4 这种现象就称为转主寄生。
(√ )
大多数真菌是单主寄生的,少数真菌才进行转主寄生。
5
(√ )
研究真菌生活史的目的是为了寻找生活史中最薄弱环节,切
6
断生活史,达到简便、高效防治病害的目的。 ( √ )
课后测试
3、多型现象、单主寄生和转主寄生
植物保 护 技术
(3)转主寄生
转主寄生菌苹果锈菌——转主寄主也为桧柏
4、真菌的生活史
植物保 护 技术
研究生活 史的目的
研究真菌的生活史,可根据病害在一个 生长季的变化特点,找到真菌生活史的最薄 弱环节,切断生活史,达到简便、高效防治 病害的目的。
知识点小结
植物保 护 技术

匍枝根霉生活史

匍枝根霉生活史

匍枝根霉生活史
匍枝根霉是一种常见的真菌,它的生活史非常有趣。

匍枝根霉的生活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有性生殖是匍枝根霉的主要繁殖方式。

在有利的环境下,匍枝根霉会形成两性生殖器官,即雌性器官和雄性器官。

雌性器官是由一些细胞组成的,它们会释放出一种化学物质,吸引雄性器官。

雄性器官会向雌性器官释放出精子,精子会游向雌性器官,与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受精卵会发育成为一个新的菌丝体,这个菌丝体会长出新的分生孢子,继续繁殖。

无性生殖是匍枝根霉的另一种繁殖方式。

在不利的环境下,匍枝根霉会形成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是一种单细胞的生殖体,它们可以通过风、水、昆虫等方式传播。

分生孢子可以在适宜的环境下发芽,长成新的菌丝体,继续繁殖。

匍枝根霉的生活史中还有一个重要的过程,就是菌丝体的生长和分化。

菌丝体是匍枝根霉的主体,它们可以在土壤、植物、动物等各种生物体表面生长。

菌丝体可以分化成不同的形态,如分生孢子、有性生殖器官等。

菌丝体的生长和分化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湿度、光照等。

匍枝根霉的生活史非常复杂,包括有性生殖、无性生殖、菌丝体的生长和分化等多个过程。

这些过程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匍枝根霉
的生命周期。

了解匍枝根霉的生活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真菌的生态和生物学特性。

病虫害防治学名词解释

病虫害防治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病害部分1、真菌生活史:是指真菌从一种孢子萌发开始,经过一定的营养生长阶段和繁殖阶段,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过程。

P182、生理小种:是指病原物的种或变种内形态上相似,而某些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特征、致病性或其他方面有所不同的生物型或生物型群。

P443、植物病害:园林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或其产品和繁殖材料在贮藏和运输过程中,遭受其他生物的侵袭或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影响,生理程序的正常功能受到干扰和破坏,从而导致植物生理上、组织上和形态上产生一系列不正常的状态,生长发育不良,甚至全株死亡,最终引起人类经济或其他损失的现象。

或者简单点说:指园林植物受到其他生物的侵袭或不良环境因素影响而呈现的局部或整体的不正常状态。

(P1)4、病害侵染循环: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植物侵染性病害连续发生的过程。

P495、病症:病原物在寄主植物发病部位上所产生的营养体和繁殖体等两方面的特征。

P96、抗病性:寄主植物对病原物侵染和定殖的抵抗反应。

P487、病状:寄主植物的病变特征P98、诱杀法:利用害虫的趋性,设置灯光,潜所、毒饵、饵木等诱杀害虫的方法。

9、捕杀法:利用人力或简单机械,捕杀有群集、假死习性的害虫的方法。

10、转主寄生:真菌必须在两种不同的寄主植物上寄生生活才能完成其生活史称为转主寄生。

11、生物防治:广义是指利用一切生物手段防治病害,因而抗病育种也可以说是生物防治的一种说法。

狭义是指利用微生物防治植物病害P78。

总之是利用生物及其产物控制虫害的方法。

P7812、物理机械防治:指采用物理的和人工的方法消灭害虫或改变其物理环境,创造对害虫有害或阻隔其侵入的一类防治方法。

可通过热处理、机械阻隔、射线等方法防治植物病害P79。

13、化学防治:指用各种有毒的化学药剂来防治病、虫、螨类、线虫、杂草及其他有害生物的一种方法。

P8114、病毒致死剂量:化学物质使全部受试对象死亡所需的最低剂量。

15、发病率:是指感病株数占调查总株树的百分比,表明病害发生的普遍性。

园林植物病原真菌的生活史

园林植物病原真菌的生活史

06
病原真菌与园林植物的共生关 系
互利共生关系
互利共生关系是指病原真菌与园林植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 促进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病原真菌能够为园林植物提供 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同时,园林 植物也为病原真菌提供了生存和繁殖的场所。
例如,某些病原真菌能够与园林植物形成共生关系,通过分 解有机物质将植物无法吸收的养分释放出来,供植物吸收利 用。这种互利共生关系有助于提高园林植物的抗逆性和适应 性,使其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
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1 2
限制植物的分布范围
某些病原真菌只能在特定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下生 存,因此会限制某些植物的分布范围。
导致植物种群减少或灭绝
严重的病原真菌感染会导致植物种群数量减少, 甚至灭绝,对植物多样性保护造成威胁。
3
影响植被恢复和生态平衡
病原真菌对植物的侵害会影响植被的自然恢复, 破坏生态平衡,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03
病原真菌的侵染过程
接触期
总结词
真菌与植物接触的初始阶段
详细描述
病原真菌通过气流、水滴、昆虫等传播途径与植物接触,但此时植物表面上的角 质层和蜡质层起到一定的机械阻挡作用,抑制真菌的侵入。
侵入期
总结词
真菌突破植物表面防御的阶段
详细描述
在适宜的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下,病原真菌产生侵染钉或侵染丝,穿透植物表面的角质层和蜡质层,进入寄主 细胞内。这一过程中,病原真菌分泌的酶起到关键作用。
04
病原真菌的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通过合理的农业管理措施 来控制病原真菌的传播和危害的方法 。
合理轮作:避免连作,通过轮作不同 植物来降低土壤中病原真菌的积累。

简述食用菌的生活史

简述食用菌的生活史

简述食用菌的生活史食用菌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具有重要经济和营养价值的真菌群体。

它们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成为了人们日常餐桌上的常见食品,有些品种还常常用来制药。

食用菌的生活史经历了从孢子萌发到菌体成熟的多个阶段,下面就来简要介绍一下。

1. 孢子的萌发阶段食用菌的萌发是从孢子开始的,孢子的形态有大小之分,普遍来说小孢子活跃性比较高,不过大孢子的生存期也有时会更加长久。

在萌发阶段,孢子需要适宜的环境和营养物质来快速地发芽生长。

通常情况下,孢子会在腐熟的有机物上孵化并形成一个微小的菌丝体。

2. 菌丝体的成长阶段经过孵化,孢子将会逐渐长成一团菌丝体,这时整体上我们可以叫它为菌丝。

菌丝体的生长速度较快,会依靠它的触角渗透进有机物里面,分泌酶分解它,最终获取能量。

菌丝体逐渐膨胀,它的内部结构也会变得越发均匀。

3. 菌丝体形成素点阶段经过菌丝体的大规模长成,会有些菌丝体会在特定的时间和环境下形成素点。

素点是特殊的孢子产生机构,它将每枚孢子都分别包装在一个包裹膜中,等待孵化和成长。

素点的特性较为明显,通常像卵黄一般圆润,表面会包覆有一层薄薄的外皮,呈淡褐色。

4. 孢子的散发阶段经过一定的时间,素点内部的孢子逐渐成熟,孢子就开始从素点内部散发出来了。

孢子的散发也是食用菌的最终产物,人们通常将它们用于食品或制药领域中。

孢子的形态不太一致,一般来说较大的孢子有几十毫米长,小的则只有几毫米,颜色也有展现多样性。

在散发阶段,食用菌也进入了一个新的轮回,重复了萌发到产孢母体这一完整的生长过程。

在另一方面,食用菌生命的不同发展阶段也常常被利用到生产、实验、研究等领域中,在这些领域中,通常会针对操作的目的选取恰当的生长阶段,并且将其用于从而实现预期的目的。

在不断深入的生命科学研究中,食用菌的研究也经历了不断的拓展和进展,它也已经成为了人们认识和利用真菌的重要之一方面。

真菌进化史

真菌进化史

真菌进化史真菌是一类生物,属于真核生物界下的一个界,与植物、动物和原生生物一起组成了生命的四大界。

真菌进化史可以追溯到大约12亿年前,在地球上出现的最早生物之一。

以下是真菌进化史的主要阶段:1. 原始真菌阶段(12亿年前):最早的真菌是单细胞真菌,不具备多细胞体结构。

它们通过分裂繁殖,以分解有机物为主要方式获取营养。

2. 多细胞真菌阶段(10亿年前):在这个阶段,真菌发展出了多细胞体结构。

多细胞真菌包括了一些细菌状真菌和酵母菌,它们可以形成菌丝体或菌落。

3. 真菌陆生阶段(5亿年前):随着陆地的形成和生态环境的改变,真菌开始适应陆地环境。

这个阶段的真菌主要包括地衣菌、孔菌和担子菌。

4. 真菌与植物共生阶段(4.5亿年前):这个阶段是真菌与植物开始形成共生关系的阶段。

真菌与植物通过根瘤菌、菌根等方式相互利用,共同进化。

5. 真菌与动物共生阶段(2亿年前):真菌与动物之间开始形成共生关系。

例如,蚁菌共生现象中的真菌提供食物,而蚁类为真菌提供营养。

6. 真菌的多样化扩张阶段(1亿年前至今):真菌在这个阶段经历了大规模的进化和分化。

不同类型的真菌不断进化并适应不同的生态环境,包括土壤、水体、树木等。

目前已经发现了大约100,000种已知的真菌物种,并估计只有这个数字的一小部分被人类发现和描述。

总体来说,真菌的进化史与地球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共同进化密切相关。

真菌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可以分解有机物质和营养循环,还能够与其他生物形成紧密的共生关系。

对真菌进化史的深入研究有助于理解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和进化生物学等方面的问题。

园林植物病原真菌的生活史

园林植物病原真菌的生活史
单细胞继续生长并从一 侧形成两个细胞,每个 细胞内有两个细胞核。 其中一个细胞形成子囊 柄,另一个细胞形成产 囊丝。
子囊果阶段
产囊丝发育为子囊果, 形成具有厚壁的休眠孢 子——子囊孢子。当环 境条件适宜时,子囊孢 子萌发形成新的菌丝。
03
病原真菌的传播与侵染
病原真菌的传播方式
空气传播
病原真菌可以通过空气流动传播,从寄主植物表面或周围环境中获取营养,并感染新的植 物。
子囊菌亚门
这类真菌以子囊果为繁殖器官,包 括酵母菌、霉菌等。
担子菌亚门
这类真菌以担子为繁殖器官,包括 蘑菇、香菇等。
真菌特点简介
1 2
营养体
真菌以菌丝体为营养体,能够分解吸收有机物 ,进行新陈代谢。
无性繁殖
真菌能够通过孢子进行无性繁殖,扩大种群数 量。
3
有性繁殖
真菌也能够通过配子结合形成子实体进行有性 繁殖,繁衍后代。
担子菌的生活史
担孢子阶段
担孢子成熟后,释放出来并萌发形成新的 菌丝。
担子菌是一类具有…
菌丝阶段、单核性的单担子阶段、双核性 的双担子阶段和担孢子阶段。
菌丝阶段
担子菌产生菌丝,菌丝在寄主组织内生长 。
双核性的双担子阶段
单担子继续生长,并从顶端形成两个担子 柄,每个担子柄上产生一个担孢子。此时 ,担子内有两个细胞核。
园林植物病原真菌研究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要点一
发展趋势
要点二
前景
未来,园林植物病原真菌的研究将更加注重分子生物学 和生物技术手段的应用,深入探讨病原真菌的基因组学 、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方面的基础问题,为研究病 原真菌的生物学特性和传播机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园林植物病原真菌的研究 将不断深入,有望在揭示病原真菌与寄主植物的相互作 用机制、病原真菌的遗传改良和生态调控等方面取得突 破性进展。同时,随着人们对园林景观品质和生态环境 要求的提高,园林植物病原真菌的防治技术也将不断升 级和完善,为保护园林植物资源和维护生态环境提供有 力支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麦白粉病
3、多型现象、单主寄生和转主寄生
(3)转主寄生
植物保 护 技术
转主寄生:一种 真菌在两种以上的不 同科的寄主上完成生 活史的现象。如梨胶 锈菌、苹果胶锈菌、 小麦叶锈菌、小麦杆 锈菌等。
小麦秆锈病、叶锈病生活史
3、多型现象、单主寄生和转主寄生
植物保 护 技术
(3)转主寄生
转主寄生菌梨锈菌——转主寄主桧柏
植物保 护 技术
当环境条件不适宜或在真菌生长 后期,则进行有性繁殖。
有性阶段又分为单倍体阶段、双核 阶段、双倍体阶段。
从菌丝体上形成配子囊或配子, 经质配进入双核阶段,再核配形 成双倍体的细胞核,又减数分裂 形成含有单倍体细胞核的有性孢 子,这就是有性阶段。
2、真菌生活史阶段
(2)有性阶段
植物保 护 技术
(1)无性阶段
植物保 护 技术
无性孢子的作用
无性孢子的繁殖力强,在一个生 长季节中可发生多次,产孢的数量又 大,常成为植物病害发生流行的重要 原因,是造成病菌生物种群繁荣的主 要因素。但无性孢子对不良环境的抵 抗力弱,寿命短。
2、真菌生活史阶段
(1)无性阶段
植物保 护 技术
2、真菌生活史阶段
(2)有性阶段
学习目标
植物保 护 技术
认识真菌生活史,明确人类 研究真菌生活史的目的。
认知 目标
情感 目标
能力 目标
识记真菌生活史、转主 寄生、单主寄生、真菌多型 现象等基本概念。
掌握真菌生活史的阶 段划分。
重点难点
植物保 护 技术
重点
认识真菌生活史,明确人类研 究真菌生活史的目的。
难点
掌握真菌生活史的阶段划分。
真菌的分类和命名
植物保 护 技术
1 真菌生活史的概念 2 真菌生活史阶段 3 多型现象、单主寄生和转主寄生 4 研究生活史的目的
1、真菌生活史的概念
植物保 护 技术
真菌生活史是指从一种孢子开始,经 过萌发、生长和发育,最后又产生同一种 孢子的过程。
2、真菌生活史阶段
真菌的典型 生活史一般包括 无性阶段和有性 阶段。
许多真菌的生活史中可以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 孢子,称为 多型 现象。
课后测试
二、单选题
植物保 护 技术
1、研究病原真菌生活史的目的是为了( D )。 A、寻找病原 B、识别病害 C、捕捉孢子 D、更好地防治病害
2、一种真菌在两种以上的不同科的寄主上完成生活史的现象是( B )。 A、单生寄生 B、转主寄生 C、寄生 D、腐生
(√ )
课后测试
四、判断题
植物保 护 技术
梨锈菌必须在梨和桧柏类两类寄主间转移才能完成生活史,
4 这种现象就称为转主寄生。
(√ )
大多数真菌是单主寄生的,少数真菌才进行转主寄生。
5
(√ )
研究真菌生活史的目的是为了寻找生活史中最薄弱环节,切
6
断生活史,达到简便、高效防治病害的目的。 ( √ )
短生活史型锈菌:可形 成1~4种孢子类型的锈菌。
典型的锈菌在其生活史中 可以形成冬孢子、担孢子、性 孢子、锈孢子和夏孢子五种不 同类型的孢子。
长生活史型锈菌:可形成冬孢 子、担孢子、性孢子、锈孢子、夏 孢子五种孢子类型的锈菌。
锈菌可按形成孢子的数 目分为:长生活史型锈菌 和短生活史锈菌。
3、多型现象、单主寄生和转主寄生
本节重点是通过学习,认识真菌生活史,明确人 类研究真菌生活史的目的,难点是掌握真菌生活史的 阶段划分,理解真菌有性孢子和无性孢子的作用, 通 过研究真菌的生活史,可根据病害在一个生长季的变 化特点,找到真菌生活史的最薄弱环节,切断生活史, 达到简便、高效防治病害的目的。
课后测试
一、填空题
植物保 护 技术
有性孢子的作用 有性孢子一般1年只发生1次,数量较少,对
不良环境的抵抗力强,常是休眠孢子,经过越冬 或越夏后,次年再行萌发,成为初侵染的来源。 有性孢子是病菌种群性状稳定并促使其不断进化 的动力。
3、多型现象、单主寄生和转主寄生
(1)多型现象
植物保 护 技术
真菌在生活史中可产生多种类型 孢子的现象称为多型现象。
植物保 护 技术
2、真菌生活史阶段
(1)无性阶段
真菌的孢子在适宜条件下萌 发产生芽管,伸长后发展成菌丝 体。在植物细胞间或细胞内吸取 养分,生长蔓延,经过一定的营 养生长之后,产生无性孢子飞散 传播,无性孢子再萌发,又形成 新的菌丝体,并扩展繁殖,这就 是无性阶段。
植物保 护 技术
2、真菌生活史阶段
3、多型现象、单主寄生和转主寄生
植物保 护 技术
(3)转主寄生
转主寄生菌苹果锈菌——转主寄主也为桧柏
4、真菌的生活史
植物保 护 技术
研究生活 史的目的
研究真菌的生活史,可根据病害在一个 生长季的变化特点,找到真菌生活史的最薄 弱环节,切断生活史,达到简便、高效防治 病害的目的。
知识点小结
植物保 护 技术
A、分生孢子
B、无性孢子
C、卵孢子
D、有性孢子
5、在真菌的生活史阶段中,进行了核配和减数分裂的阶段一定是
( B )。
A、无性阶段
B、有性阶段
C、营养阶段
D、繁殖阶段
课后测试
三、多选题
植物保 护 技术
1、真菌生活史阶段有( BD )。
A、孤雌繁殖
B、无性阶段
C、多胚繁殖
D、有性阶段
2、真菌生活史中有性阶段分为( BCD )个阶段。
(1)多型现象
植物保 护 技术
小麦锈病的生活史圈图——示多型现象
3、多型现象、单主寄生和转主寄生
(1)多型现象
植物保 护 技术
小麦锈菌生活史——示多型现象
3、多型现象、单主寄生和转主寄生
(2)单主寄生
植物保 护 技术
单主寄生:真菌只在一种寄主上完成生活史的现象。大多可产生2种以上孢子的现象称为( C )。 A、转主寄生 B、单主寄生 C、多型现象 D、有性繁殖
课后测试
二、单选题
植物保 护 技术
4、在真菌的生活史中( B )孢子的繁殖能力强,在一个生长季节中 可发生多次,产孢数量大,常是造成真菌病害流行的重要因素,是 造成种群繁荣的主要原因,但对不良环境抵抗力弱,寿命短。
A、菌丝阶段
B、单倍体
C、双核
D、双倍体
课后测试
四、判断题
植物保 护 技术
1 真菌的生活史中只有有性阶段,没有无性阶段。 (× )
有性孢子一年只产生1次,数量较少,但不良环境抵抗能力强,
2 常是越冬休眠孢子。
( )√
小麦锈菌可产生冬孢子、担孢子、性孢子、锈孢子、夏孢子
3
五种孢子,这种现象就是真菌的多型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