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对家庭分工和代际关系影响——基于家庭经济学的理论分析(1)

合集下载

以经济学的多个角度认识“延迟退休”-社会保障论文-社会学论文

以经济学的多个角度认识“延迟退休”-社会保障论文-社会学论文

以经济学的多个角度认识“延迟退休”-社会保障论文-社会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面对中国超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基本养老保险沉重的支付压力,养老保险体制改革已无法回避,自临近十八届三中全会至今,关于延迟退休的话题在学术界和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地讨论,养老保险改革方案成为关注的焦点.最新的《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延迟退休的大政方针似已确定,剩下的或只是时间和方式问题.笔者想从几个经济学的角度谈谈这个话题.一、福利经济学的角度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记账金额约为2.5万亿元,但实际上账户里做实的仅有2703亿元,个人账户空账已超两万亿.从政府方面看,延迟退休的主要理由是养老金支付的压力.支持这个观点的学者们认为,如果不延迟退休,空账将越来越大.马歇尔提出的消费者剩余这样讲:一个人对一物所付的价格,决不会超过,而且也很少达到他宁愿支付而不愿得不到此物的价格;因此,他从购买此物所得的满足,通常超过他因付出此物的代价而放弃的满足;这样,他就从这种购买中得到一种满足的剩余.他宁愿付出而不愿得不到此物的价格,超过他实际付出的价格的部分,是这种剩余满足的经济衡量.这个部分可以称为消费者剩余.简单地说,消费者剩余就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消费者剩余衡量了买者自己感觉到所获得的额外利益.在自愿交易的条件下,消费者通过选择最优的消费数量可以使得自身的情况得到改善.消费者剩余代表的是福利的改进,这是个主观的概念,大家都满意,社会自然和谐稳定.举个例子,我给孩子买奶粉,网上某旗舰店比实体店每罐便宜十几元,我选择在网上买,即使这家店子的奶粉经常在我买后微小降价,每次的购买都我都觉得满意,因为在购买的时候它比我的心理定价低,带给我不少的消费者剩余,增进了我的福利.同时,我不能等着它更便宜时再买,孩子每天都要吃奶,这个不能等.对于已经就业的不少人来说,到年龄退休和到年龄就领取养老金成为了很久以来的期待和需要,在某种程度上和这个例子有相通之处,即使延迟退休以后可以领取的养老金更多,但是年龄到了,需要退休,需要领养老金,不愿也不能等待.对于这部分人来说,延迟退休或延迟领取养老金是对其福利的严重损害,其消费者剩余是负的,自然谈不上满意,这给社会稳定可能就会造成潜在的不良影响.水果的不同时段定价很典型的体现了消费者剩余的运用,要么高价新鲜,要么低价较鲜,最终使得愿意花费不同价格的人都能买到自己想要的商品,从而在社会整体上达到福利改进的效果.养老保险也一样,要么就按时退休但维持现有的水平,要么就延迟退休但提供一个较高水平,当然,这会面临在实施中的困难,制度需要提供一个或多个选择来实现缴纳养老保险意愿的满足.美国政府在同样的问题上选择了弹性退休制度,在62至70岁之间可以自由选择退休时间.最早到62岁退休,但每提前1个月,养老金少发0.56%.而在65岁以后,每延迟退休一个月,养老金多发0.25%.可见,美国所提供的是退休时间的自由选择,而非通过延迟退休解决社会养老的支付压力.而美国解决养老金资金来源的办法是多元化,建立私人养老金计划,充分激励企业和个人的积极性.401k计划就是一个典型代表,通过投资时免税、退休后收税的方式,激励员工工作时多储蓄、退休后及时消费.二、劳动经济学角度劳动经济学关注就业、失业、劳动力市场发育等问题,包括了劳动力市场理论、迁移理论、就业与失业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工资与收入分配理论、人口转型理论、社会保障理论等领域.国家2013年2月1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为93727万人,比上年减少345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9.2%,比上年末下降0.60个百分点.此前,在2011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比重自2002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为74.4%,比上年微降0.10个百分点.劳动年龄人口总量下降,这一历史性的拐点,意味着年轻人需要抚养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即人口抚养比上升,使得中国经济过去赖以快速增长的人口红利窗口加快关闭,劳动力短缺的情况可能会日益严重.对此,有专家提出要延迟退休年龄、改革计划生育政策等各种措施,并以大多数发达国家的退休年龄定在65岁左右为由,呼吁将我国职工退休年龄从60岁延迟到65岁.结合我国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来看,中国目前有7亿多劳动力,劳动力绝对数和可能的经济状况相比,劳动力数量不缺,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了30多年,年轻人比例确实越来越低,而人口周期是20年,加上生育观念的改变,劳动力在数量上增加短期内也很难.要提高人口红利,比较现实的是把劳动力要素变为人力资本要素,参与到资本类的分配,换句话说,就是提高劳动力素质,使现有的劳动力成为高级的工人、高级的农民、高级的等,由劳动力变成人力资本,进入资本类的分配,由此释放出更多的人口红利.观察最近10年的劳动力数据,最直观的结果是农民工变少了.10年以前,中国每年毕业的大学生不到100万,而今我国每年毕业700---800万大学生,这意味着每年1000万新增就业大学生占了大部分,农民工迅速减少,这也支持人口质量红利在到来.2013年8月发布的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国家人社部、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暨南大学、军事经济学院等部门和高校的众多专家、学者共同攻关完成的《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报告2012》负责人邓大松教授也认为,以中国目前就业岗位的供给状况,延迟退休条件并不具备.研究表明,我国每年新增就业岗位徘徊在1000万个左右,其中,大约30%的岗位来自退休人员的更替.每年大学毕业生就业需求差不多800万个左右,加上农民工、社会其他就业人群,就业岗位供给的缺口大.如果延迟退休年龄,带来就业岗位减少,将使大量青年不能进入劳动力市场,形成青年失业状况,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可能会更严重.从国际比较来看,一个典型的特点是发达国家退休比较晚,基本在65岁甚至以上,而发展中国家退休比较早,一般在60岁以下.中国的退休年龄确实比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要低,但问题是,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人口预期寿命低于发达国家.按照国家的最新数据,2010年中国人的预期寿命为74.83岁,其中男性72.38岁,女性77.37岁.这意味着如果按照清华大学的方案,将男性退休时间延迟到65岁,则其缴费一辈子后领取退休金的时间只有7年.而2009年美国人的预期寿命为78岁,男性75.5岁,女性80.5岁,即便男性选择65岁退休,也还有10.5年的退休金可以拿.三、信息经济学角度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看,信息的完备性对经济人决策具有关键影响.笔者在《柠檬理论与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政策效应》一文提到过,按照博弈论的游戏规则,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调整不管在福利上是递增或是递减,最终都可能会使今人逐渐不愿缴纳保险,对政府公信力和政策的实施效应也有负面影响.这也是笔者动辄就提支持或不支持延迟退休及延迟领取养老金的原因.养老保险缴费是一个持续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过程,当居民身强力壮收入高的时候,他们缴纳保险费,而当他们年老收入低又需要照顾的时候,再用养老保险机构支付的养老金来安度晚年.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撤消、费用的筹集、运用以及保险金的发放,如果不是按照严格的法律程序,而是按政府部门制定的一些规章制度执行,就不是居民与政府的一种持久性契约.同时,居民对自己是否可以一直有能力缴纳保费,交纳的保费是否可以在老年时得到更多的回报,政府的养老保险计划是否可以一直持续都是不确定的.政府在实施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时对政策本身掌握相对完全信息,但是居民对于政策的实施实效和变化点都很难预测,也就是说,居民掌握的是不完全信息.换句话说,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在某种程度上被柠檬化了.可以说,政府在制定和实施农村养老保险政策和制度的过程中的不断微调正是为了更好的为民众服务,但这种不断调整,反而使民众无法保持对相关政策和制度的相信度,使制度改革的效果偏离初衷,这可以被看作是某种程度上的制度频繁变动成本.而从博弈模型分析,双赢的均衡结果就是政府出连贯政策,居民相信政府,经济效率接近帕累托最优状态.四、公共经济学角度公共经济学认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共产品属性以及其广泛性和社会性,要求政府责任的介入.社会保障是政府实现收入再分配的主要手段,作为一项社会制度安排,分配的是公共资源,所以政府在发展社会保障的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在构建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中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和重大责任,这既关系到我国民生改善的质量,也关系着到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课题组的研究在半年内通过大规模时代交叠一般均衡模型,模拟了人口快速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养老保险改革的宏观影响,发布了《未富先老下的中国养老金制度改革--宏观影响和政策选择》报告,得出了养老改革需分步走和组合拳的路径.报告考察近20年的养老金替代率(劳动者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发现,1997年之前它达到80%,1997年后就只有60%,2005年至今,这个替代率就逐渐逼近40%.从养老金替代率的降低以及养老金收益的基准公式都可以发现,政府在养老方面承担的责任是在递减的.这种递减可能会使民众对政府责任的履行产生疑问.延长退休年龄,使养老金制度不,这种观点本身实际上存在逻辑上的悖论.先从我国养老金发展的背景来看,国企从上世纪50年代参加就没有养老金,有国家包揽,只是从上世纪90年代后各地才陆续开始缴养老金,那么50年代到90年代这些年,个人拿的是低工资,国家国有资产高积累,政府也作了医疗和养老的承诺.后来市场经济改革展开,政府不再大包大揽,那这段历史欠账的弥补应该认真考虑,而不是单纯靠延退解决.综上所述,延迟退休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不算是最优的制度安排,也许我们应该考虑的更多.参考文献:[1]吴江龙,许晓丹.社保改革报告发布:延迟退休影响就业暂不可行[N].长江日报,2013-08-05.[2]田享华.报告:80后需更努力工作才保30年后养老水平[N].第一财经日报,2014-01-07.[3]国家网站[E].。

《2024年关于我国延迟退休年龄问题的研究》范文

《2024年关于我国延迟退休年龄问题的研究》范文

《关于我国延迟退休年龄问题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延迟退休年龄问题逐渐成为我国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延迟退休年龄的背景、现状及影响,分析其合理性和可行性,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我国延迟退休年龄的背景和现状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发生变化,养老保险基金压力逐渐增大。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我国政府开始考虑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

目前,我国法定退休年龄为男性60岁,女性55岁(或60岁,视职业和地区而定)。

然而,这一退休年龄与许多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偏低。

三、延迟退休年龄的影响1. 经济影响:延迟退休年龄可以缓解养老保险基金压力,提高劳动力市场供需平衡,促进经济发展。

然而,也可能导致部分劳动者就业压力增大,影响其生活质量。

2. 社会影响:延迟退休年龄可以延长劳动者的劳动年限,增加其收入来源,但也可能导致老年人口就业竞争加剧,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产生一定影响。

此外,延迟退休还可能影响家庭结构、代际关系等方面。

四、延迟退休年龄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分析1. 合理性分析:从经济角度来看,延迟退休年龄可以缓解养老保险基金压力,提高劳动力市场供需平衡,有利于经济发展。

从社会角度来看,适当延迟退休年龄可以增加老年人的收入来源,提高其生活质量。

然而,也要考虑到个体差异、健康状况等因素。

2. 可行性分析:在政策层面,政府需要制定完善的政策措施,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确保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顺利实施。

同时,还需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等措施,以适应延长的劳动年限。

在个人层面,劳动者需要做好心理准备和职业规划,合理安排自己的退休计划。

五、政策建议1. 逐步实施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根据不同行业、地区和工种的特点,制定具体的延迟退休计划,逐步实施。

2.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水平,以适应延长的劳动年限。

3. 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确保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持续发展,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延迟退休政策及影响人群、应对策略

延迟退休政策及影响人群、应对策略

延迟退休政策:多维度影响与应对策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压力的增大,延迟退休政策已成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政策内容、养老保险、影响最大人群以及社会反响等方面,对延迟退休政策进行深入探讨。

一、政策内容概览延迟退休政策旨在通过逐步延迟男性和女性的法定退休年龄,以缓解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压力,并确保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政策内容包括:男职工法定退休年龄从60周岁延迟至63周岁,女职工则从50周岁和55周岁分别延迟至55周岁和58周岁。

这一政策自2025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采用小步调整、弹性实施的方式,逐步过渡到目标年龄。

二、养老保险的保障与挑战延迟退休政策对养老保险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方面,随着退休年龄的延迟,职工的工作年限和缴费年限相应增加,有助于提高基础养老金水平。

同时,社会平均工资的提升也促进了养老金的提高,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积累则进一步增强了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障。

然而,延迟退休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对于即将退休的职工而言,他们可能需要继续承担较高的工作强度,对身体健康和家庭生活造成一定影响。

此外,随着退休年龄的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压力虽然得到一定缓解,但如何确保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以及如何保障退休人员的养老待遇,仍然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三、影响最大的人群分析延迟退休政策对多个群体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其中影响最大的主要是接近法定退休年龄的在职人员。

这部分群体原本可能即将享受退休生活,但政策的实施使他们需要继续在职场上奋斗一段时间。

特别是从事体力劳动的女性工人和男性工人,他们可能面临更大的身心挑战。

此外,即将步入职场的年轻人和特定行业与职业群体也受到了一定影响。

年轻人需要更加注重个人发展、技能提升和健康管理,以适应未来职场的变化和挑战。

而特定行业与职业群体,如体力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工人和高技能与专业人才,则需要关注职业健康、安全保障以及职业发展与工作生活的平衡问题。

延迟退休对个人和社会有什么影响

延迟退休对个人和社会有什么影响

延迟退休对个人和社会有什么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延迟退休逐渐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将产生一系列的影响,这些影响涉及到经济、就业、社会保障等多个方面。

对于个人而言,延迟退休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从经济角度来看,延迟退休意味着工作年限的延长,相应地,个人的收入也会增加。

这对于那些经济压力较大,或者希望在退休后拥有更丰厚养老金的人来说,是一个积极的因素。

他们可以通过多工作几年,积累更多的财富,为晚年生活提供更坚实的经济保障。

然而,延迟退休也并非全是好处。

对于一些从事高强度体力劳动或者工作压力较大的人来说,延长工作年限可能会对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负担。

长期的劳累工作可能导致身体机能下降,更容易患上各种疾病。

而且,由于工作时间的延长,个人用于休闲、陪伴家人和追求个人兴趣爱好的时间也会相应减少,这可能会影响到生活的质量和幸福感。

从职业发展的角度看,延迟退休对于年轻人的职业晋升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一些行业和单位中,职位数量相对固定,如果老年人延迟退休,年轻人晋升的机会可能会相应减少,从而可能导致年轻人的职业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

但从另一方面看,对于那些经验丰富、专业技能突出的老年人来说,延迟退休可以让他们继续发挥自己的专长,为行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同时也为年轻人提供了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在社会层面,延迟退休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社会保障的角度来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金支付的压力越来越大。

延迟退休可以增加劳动力的供给,减少领取养老金的人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养老金的支付压力,保障社会保障体系的可持续性。

此外,延迟退休还能够充分利用人力资源。

一些经验丰富、专业技能精湛的老年人,他们的知识和经验是社会的宝贵财富。

让他们继续工作,可以避免人才的浪费,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而且,老年人继续参与工作,也有助于保持他们的社会联系和社会参与感,减少孤独和抑郁等心理问题的发生。

延迟退休政策的影响与应对策略

延迟退休政策的影响与应对策略

延迟退休政策的影响与应对策略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延迟退休政策成为了许多国家的选择。

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对个人、企业和社会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延迟退休政策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延迟退休政策的影响1. 对个人的影响延迟退休政策使得个人的退休年龄推迟,这对于那些计划早早享受退休生活的人来说是一个挑战。

他们可能需要更长时间工作,才能够达到退休的年龄要求。

这对于身体状况较差或者工作压力较大的人来说,可能会带来身心健康的问题。

此外,延迟退休政策也会对个人的财务状况产生影响。

个人需要更长时间工作,才能够积累足够的退休金。

对于那些没有充分准备的人来说,延迟退休政策可能会导致退休后的生活质量下降。

2. 对企业的影响延迟退休政策对企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

企业需要重新规划员工的职业生涯,以适应延迟退休政策的要求。

这可能涉及到员工的培训和晋升机会的调整,以确保员工能够适应更长的工作年限。

此外,延迟退休政策还可能导致企业的人员流动性下降。

员工的退休时间推迟,可能会导致职位的长期空缺,从而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

企业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人员的平稳过渡和职位的补充。

3. 对社会的影响延迟退休政策对社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社会保障体系和劳动力市场方面。

延迟退休政策意味着人们需要更长时间工作,才能够享受退休金和其他社会福利。

这对于社会保障体系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需要相应的调整和改革。

此外,延迟退休政策还可能导致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加剧。

年龄较大的员工推迟退休,可能会占据年轻人的就业机会,从而增加年轻人的就业压力。

社会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就业机会的公平分配和劳动力市场的稳定。

二、应对策略1. 对个人的应对策略个人应该提前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以适应延迟退休政策的要求。

这包括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和知识水平,以增加自己的竞争力。

同时,个人还应该合理规划自己的财务状况,提前做好退休金的储备和投资规划。

延迟退休年龄的理论分析与现实效应探讨

延迟退休年龄的理论分析与现实效应探讨
行 业 中 已成 为 不 可 替 代 的 必 然 与 此 同
因果关 系。从经 济发 展角度来讲 , 在退休 入 分 配 为 主 要 变 量 的 递 减 函 数 。 在 国 民
时, 工作环境 的改善 、 劳 动 保 护 水 平 的 提 年龄 不变 的情况下 . 人 口预 期寿命的提高 收 入 两 极 分 化 的 情 况 下 .可 通 过 国 民 收 高, 性 别 局 限 已被 广 泛 性 完 全 突 破 。在 女 导致退休 劳动者群体数量的迅速膨胀 . 社 入 再 分 配 方 式 增 加 低 收 入 阶 层 的 收 入 .
战 略研究

■ 宗 强 王子 冬
的理论分析与现实效应探讨
摘要 : 在 改 革 养 老 金 双 轨 制 的 千 呼 万 的不 平 等 。
唤中. 被 浮 出水 面 的 “ 延 迟退 休 ” 一经面
动者的规模 。 对 于 人 口年 龄 分 布 年 轻 化 的
3 . 受教育程度 。高层次 的教 育意味 着 国 家 . 为缓 解 因 规 模 过 大 的 劳 动 力供 给 而
质、 民族 、 地理环境等多种 因素影 响。 影响 大 的 退 休 年 龄 将 使 这 类 劳 动 者 体 现 出 更
退 休 年 龄 的 作 用 机 制 反映 的 生龄 就 应 该 越 低 。
2 . 性 别 。男女 在 体 能 上 存 在 一 定 的 差 别. 客观 的 差 别 使 得 女 性 退 休 年 龄 低 于 男
休 年龄 延 迟 到 6 5岁 ” 的 路 径 设 计 更 是 受 教 育 年 限 对 应 着 愈 短 的 工作 年 限 . 过 低 的 国家 . 新 增劳 动力 比例比较 小 . 过 低 的

石 激起 千 层浪 . 引起 了 绝 大 多 数 工 薪

延迟退休年龄对就业及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延迟退休年龄对就业及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延迟退休年龄对就业及劳动力市场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很多国家开始考虑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调整。

然而,延迟退休年龄对就业和劳动力市场会带来哪些影响呢?本文将从就业机会、劳动力供给和经济效益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就业机会的影响延迟退休年龄对就业机会的影响取决于两个方面因素。

首先,随着老年人员的继续工作,传统上年轻人可以顶替其位置的机会可能会减少,这将导致年轻人就业压力的增加。

其次,老年人员延长工作年限可能会带来更多的经济活动和需求,进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因此,延迟退休年龄对就业机会的影响是复杂而多样的,需要综合考量各种因素。

二、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延迟退休年龄带来的劳动力供给增加会对劳动力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老年人员延长工作年限将增加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压力,特别是对年轻人和初入职场的人来说。

另一方面,老年人员的经验和技能也将成为劳动力市场宝贵的资源,在某些领域甚至可能满足特定职位的高端需求。

因此,劳动力供给的影响需要综合考虑老年人员和年轻人的就业机会和需求。

三、经济效益的影响延迟退休年龄对经济效益的影响也是一个关键问题。

一方面,延迟退休将延长老年人员的工作年限,增加他们的个人收入和社保缴纳,从而减轻社会养老负担。

另一方面,老年人员的消费能力和经济贡献可能会受到影响,进而对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的挑战。

因此,在确定延迟退休政策时,需要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和社会福利的平衡。

总结起来,延迟退休年龄对就业和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是复杂而多元的。

它既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也可以增加劳动力供给的竞争压力。

而对于经济效益而言,延迟退休年龄可以减轻养老负担,但同时也可能对老年人员的消费和经济贡献带来一定的挑战。

因此,在制定延迟退休政策时,需要权衡各种因素并进行精细调整,以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繁荣。

《关于我国延迟退休年龄问题的研究》范文

《关于我国延迟退休年龄问题的研究》范文

《关于我国延迟退休年龄问题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延迟退休年龄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我国自上世纪末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面对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和养老金压力的增大,延迟退休成为缓解劳动力不足、维持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保障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围绕我国延迟退休年龄问题的背景、现状及影响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我国延迟退休年龄问题的背景及现状1. 背景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的寿命不断延长,同时由于生育率的下降,导致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

此外,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劳动力需求量巨大,而劳动力供给量逐渐减少。

因此,延迟退休年龄成为缓解劳动力短缺、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

2. 现状目前,我国法定退休年龄为男性60岁,女性55岁(或60岁)。

然而,由于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始逐步提高退休年龄。

据统计,我国目前的平均退休年龄还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尽管近年来政府逐步推进延迟退休政策,但实施进度较慢,且社会对延迟退休的接受程度参差不齐。

三、延迟退休年龄对我国的影响1. 经济方面延迟退休可以缓解劳动力短缺问题,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

同时,通过延长工作年限,增加社保缴纳年限,可以缓解养老金支付压力,确保养老金的长期稳定发放。

此外,延迟退休还可以降低企业用人成本,促进企业发展。

2. 社会方面延迟退休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和谐。

通过保持劳动力的充足供应,有助于减轻社会养老负担,缓解家庭压力。

同时,提高退休年龄也可以增强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度,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四、政策建议1. 逐步提高法定退休年龄根据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状况,逐步提高法定退休年龄。

在实施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不同行业、不同工种的特点和差异,制定合理的过渡期和实施方案。

同时,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对延迟退休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2. 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政府应制定完善的政策法规,明确延迟退休的具体要求和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乌鲁木齐830000)
家为其提供良好的平台,参与公平竞争,保护存款人的利益。 那么,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存款保险制度也是十分必要的。 一、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我国早在1993年即着手研究论证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有 关问题,并经各有关部门、专家学者和金融机构充分讨论。 2004年金融稳定局存款保险处挂牌,并展开《存款保险条 例》的起草工作。2005年随着中国的金融改革不断深化,人 民币汇率机制进一步完善,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建立 存款保险制度。2006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金融稳定报 告,提出了要加快存款保险制度建设。2008年举行的“第十 四届两岸金融学术研讨会”上,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张 建华表示,存款保险制度已经上报国务院。2012年7月16 13人民银行发布的(2012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中称,中国 推出存款保险制度的时机已经基本成熟。2013年6月央行 发布的《2013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中称,建立存款保险制 度的各方面条件已经具备,内部已达成共识,可择机出台并 组织实施。2014年,央行副行长易纲在人民银行工作会议上 表示,存款保险制度在金融危机、欧债危机中发挥了重要作 用,中国存款保险制度构建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2014年
FINANCE&ECONOMY
金融经济
浅析中国特色存款保险制度利弊
刘 倩
(新疆财经大学,新疆
摘要:20世纪30年代,美国爆发了银行危机,马上就推 出《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设立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从此现 代存款保险制度建立。我国经济水平日益提升,利率市场化 不断推进,在吸取欧美的经验和教训上,酝酿20多年的存款 保险制度于今年5月1日将正式实施。本文基于我国存款 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结合我国当前经济情况,做出了存款 保险制度的现实选择,分析了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可能出 现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存款保险制度;利率市场化;金融监管 所谓存款保险,指由符合条件的各类存款性金融机构作 为投保人按存款的一定比例向专门的存款保险机构缴纳保 险费,建立存款保险准备金,当成员机构发生经营危机或面 临破产倒闭时,存款保险机构向其提供财务救助或直接向存 款人支付部分或全部存款。存款保险制度不仅有力地防范 了金融风险的进一步扩大,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金融恐慌 和社会不稳定。 截止到2011年底,世界上已有111个国家和地区建立 了存款保险制度。现在,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时期,随着改 革的推进和利率市场化步伐的加快,金融业的竞争13益激 烈,经营风险也随之而来,尤其是中小金融机构更是需要国
关键词:家庭分工;代际关系;延迟退休;家庭联合生产
决策
一、家庭分工理论及基本假设 加里・贝克尔于20世纪60年代创立了家庭经济学和 人力资本理论。他认为家庭不仅仅是一个消费单位,更重要 的是一个生产单位。妇女的家务劳动也是一种家庭生产 活动。 家庭劳务分工是由家庭成员(主要是夫妻双方)各自可 支配的家务劳动时间决定的,夫妻在市场劳动和家庭劳动之 间的选择体现了比较优势的不同。为了更清楚地展现夫妻 间生产合作的关系,我们建立以下假设。 1.男女的工作时间与家务时间都呈替代关系,个人每天 可支配的劳动时间均为16小时; 2.女性在家庭生产中具有相对优势,而男性在市场生产 中具有相对优势; 3.妇女把全部时间花在家庭生产时的边际生产率呈倒
二、家庭联合生产决策 由工资水平决定的夫妻联合生产的可能性曲线为图二 的折线ABC,在此曲线上的点均为在有限时间和精力范围内 家庭可获得的最大收益,此曲线以下的部分,家庭内的资源 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而此曲线以上的部分代表更高水平的
收益。
由于夫妻在家庭劳动和市场劳动中的不同偏好会形成 一条无差异曲线(如:图二中的曲线ul和U2),在这一曲线 上,家庭劳动和市场劳动给家庭带来的总效用水平是不 变的。 家庭生产可能性曲线与家庭无差异曲线相切的点就是 理性家庭所选择的家庭产品与市场物品的最优组合点,即家
11月30 13,《存款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发布,2015年3
℃妒q)≯q)pupk妒q≯tp℃pt)p℃pkp℃)pq>ptpup℃p℃声qpt≯tp、op、pqpqpt≯q>≯℃)≯℃pqpqpq)pq声q)p℃puptpu)》℃)》upq)9扩u≯qpq声bpq)’
如经济因素受重视,但其深远的影响却可能带来社会生活 的变动。对于不同类型的家庭,这种影响也有明显差异。 同时,不同的家庭分工模式下,人们对延迟退休的态度的有 所不同。因此,延迟退休政策的出台,尤其在引入弹性退休 机制时,要充分考虑到家庭作为一个联合生产单位的决策
家庭收入变化较小,B。C。斜率减少的幅度较小,家庭最优点 从B点变为M。,总效用水平降低。丈夫用于家庭生产的时 间会稍微多一些,但不明显。我们调查中也发现,单职工家 庭对延迟退休的态度主要是支持和中立,这与他们的经济状 况和家庭分工状况不无关系。
万方数据
鞯礴鹱齄蛙程霹囊嚣鞋蠖鲢糕鳓疆蕊鐾鸶饕墓#蓦|棼饕蒸嚣蓑蓬鼙嚣襄蓦《舒鬟辩辫嚣鼙嚣霎趣壁档渡辩鼙彗琵纂g蕊型鬟鞠骤赣|蘸鹱睡翳疆饕囊嚣菡馥黼辩壤嚣嚣嚣蠡簦襄馥酾麟禧蕈萋辇嚣蓠蓟嚣鹭善鞋饕骥肇器墓弱嚣鹭薅§自熊黯鞲赣鏊冀毽睦齄黼静爨镑瞳察罄窜鞲蹦糖黼
六、延迟退休对单职工家庭代际关系的影响 由于单职工中老年妇女承担着较多的家务,自然也承担 着部分子女家庭的家务劳动,尤其是对孙辈的照顾。延迟退 休对这类家庭的代际关系影响一般不大。反而由于男性在 岗工资高,更方便为子女买房买车提供一定的经济支持。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延迟退休政策不仅会对家 庭劳动分工产生深入的影响,虽然这种影响在初期往往不
U型。
分工模式三: 当均衡点在B点时,表明家庭的最优决策是丈夫的可支 配工作时间全部用于市场劳动,而妻子的可支配工作时间全 部用于家庭生产。
。.一...————。——.二—一—。————.——。————————————y——
1’、。、
I、 lI Ij
图一家庭联合生产决策模型
三、延迟退休对双职工家庭分工的影响 作为城市主要家庭结构的双职工家庭是最有可能受到 延迟退休政策影响的家庭类型。在当前退休制度下,绝大多 数双职工家庭是女性先退休,在我们进行的76例访谈调查 中,除去伴侣未参保的8例,剩下68例中有55例是女性先 退休,达到了80.88%。男性在家庭中更多地承担着创收压 力,而延迟退休年龄后(尤其在逐步缩小男女退休年龄差距 过程中),虽然“男先女后”的总体态势不会有太大变化,但 男女同时退休和男性先退休的比例可能会有所提高。 另一方面,女性退休年龄推迟后对于隔代抚养和“逆反 哺”的时间和精力都会相应减少,退休父母帮助工作子女承 担家庭劳动的比重将会减少,年轻子女的家庭劳动分工需要 相应调整,用于购买家庭产品的支出也会相应增加。 1.女性先退休对家庭分工的影响
2.男性先退休对家庭分工的影响 根据调查数据,男性退休后选择再就(创)业的达到 35%,也就是说相当一部分男性退休后仍然留在劳动力队伍 中。其收入的变动要小于女性,生产可能性曲线变得更为平 坦,但斜率仍大于女性,即由BC变为B:C:,此时妻子的生产 可能性曲线不变,但家庭联合生产的可能性曲线变为 A:B:C:。家庭总效用相应降低(无差异曲线u下移),均衡 点由M移动到M:,男性先退休后一般会承担更多的家务,女 性承担的家务相应会略微减少。但这种变化并不是很明显。 由于男性在家庭中承担的家务本来就相对较少,加之男 性在家务上的相对劣势,男性先退休后家庭分工的变动较 大。而男性对退休后家务骤增的生活适应性较弱,因此在退 休后往往不愿意离开劳动力队伍。
主外,女主内”的分工模式,即便男性退休后,分担家务劳动
的可能性也比较小。
图三男性先退休后的家庭分工变化
另外,由于单职工家庭一般收入水平不高,丈夫退休后 再就业的情况比较普遍。因此丈夫多选择退休后再就业,故
3.男女同时退休对家庭分工的影响 男女同时退休后,短期内家庭的主要收入为养老金,由 于我国当前城镇职工养老金替代率仍较低,主要在于保基 本,加之再就(创)业需要一定的寻找期,男女同时退休带来 的家庭收入变动较大。
劳务分工的影响——基于代际互惠视角》[J].沿海企业
与科技,2012年(02). [4]林芯字.《“80后”城市双职工家庭家务劳动性别分工现 状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万方数据
延迟退休对家庭分工和代际关系影响——基于家庭经济学的理论分析
万方数据
一。。—。;一。—一。。黼。—。。。—。一;。翊圜日日
根据调查数据,退休后选择再就(创)业的女性只占 由于两人经济收入变化情况类似,此时家庭劳动分工变 21.88%,也就是说多数女性退休后的主要收入为养老金,其 生产可能性曲线变得更为平坦,家庭的生产可能性曲线由 化较小,至少在短期内是如此。除非男女再就业,此情况才 可能会有所变动。但两人同时退休带来的家庭收入骤减可 能是两人短期内的生活质量降低,尤其在消费习惯尚未变化 ABC变为A,B,C.,此时丈夫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不变,家庭总 效用相应降低(无差异曲线u下移),均衡点由M移动到 之时(最优决策点由M到M,)。因此,对退休时间给予一定 选择权,即弹性的,有激励的延迟退休有利于家庭的联合生 产决策。 M,,女性先退休后一般会承担更多的家务。由于女性在家庭 退休后往往能够较好适应新的家庭分工。 中承担的家务本来就较多,加之女性家务上的相对优势,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I{!
!心
图四男女同时退休的家庭联合生产决策
图二女性先退休后的家庭分工变动
四、延迟退休对双职工代际关系的影响 由于当代城市青年人的生活压力较大,单由男性一人的 工资收入已经无法满足生活需要。很多年轻子女也都是双 职工家庭,家务购买或由赋闲在家的老人承担,尤其是对于 抚养小孩的繁重家务,双职工家庭的夫妻往往难以兼顾。 当老人为子女承担了全部家务时,双职工子女的家庭联 合生产决策最优点达到了A点,即子女将时间全部用于市场 生产,而家庭生产收入和市场生产收入同时达到了最大。这 种情况在老人退休后广泛存在,尤其以健康老年女性为 主体。 延迟退休后,老人将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承担子女家 务。则双职工子女需重新分工,他们的最优决策点(即图一 中的M)从A沿着折线ABC向右下方滑动。如果此时子女 还要承担照顾婴幼儿或照顾生病的老人的重担,则会面临更 大的压力。即可能由双职工家庭变为单职工家庭。 五、延迟退休对单职工家庭分工的影响 单职工家庭主要是男性从事市场劳动,女性全部时间从 事家庭劳动的家庭。在这类家庭中,女性基本承担着全部的 家庭生产活动,男性一般承担的家庭劳动很少,延迟退休对 这类家庭内部分工的影响较小。由于这类家庭长期习惯“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