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的原因分析
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2例分析

治疗 , 阴道流 血减 少 , 理示 纤维 素样 坏 病 死 组 织 并 钙 化 。4月 7 日 出 院 。 随 访 1
年无异 常。
讨 论
病 历 资 料
例 1 患 者 因 “ 宫 产 术 后 阴 道 流 血 : 剖 2 4天 , 量 流 血 伴 头 晕 3小 时 ” 19 大 于 95 年 1 2月 1 日 1 : 0人 院 。 2 7 0O 4天 前 因 大 儿 在 某 二 甲医 院 行 宫 下 段 剖 宫 产 术 , 因 f血 多 输 血 4 0 l7天 拆 线 出 院 。 术 f { 0m, 后 阴道 少 量 流 m 淋 漓 不 断 , 发 热 , 诊 无 未
2 00 5 1 l山 东济 南 市 第 三 人 民 医院
无粘连 , 附件 外 观无 异常 , 可见 双侧 输 卵
管有 鲜 m 流 出 。 在 下 段 做 +字 切 口 。 见 左 侧 有 一 小 动 脉 出 『 , 段 部 分 组 织 坏 一 l 下 I L
d i 1 . 9 9 j i n 0 7 —6 4 . 0 2 o: 0 3 6 / . s .10 s 1 x 2 1
剖 宫 产 术 后 晚 期 产 后 出 血 2例 分 析
织) 。手 术 探 查 , 腔 内鲜 约 10 l子 腹 0m;
王海雍 宿 传 青 宫4 O天 妊 娠 大 小 , 段 薄 弱 , 周 围组 织 下 与
折 腹 膜 , 子 宫 下 段 左 前 壁 有 直 径 15 m 见 .c 大 小 坏 死 创 面 , 除 坏 死 组 织 , 有 活 动 清 见 性出血 , 出血 点 位 于 下 段 左 侧 壁 . 血 困 止 难 , 中 出血 3 0 l术 后 继 续 给 以抗 炎 、 术 0m , 输 ( 前 术 后 红 细 胞 共 6 、 激 素 等 术 U) 雌
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因素分析

的血管 重新开 放 ,导致大 出血 。 1.4 患者 的营养状 态 :在 我 们临 床观 察 中 ,发 生剖 宫 产术后 晚期产 后 出血 的患者 多数存在 着贫 血 、体 弱 、营 养不 良,处于低 蛋 白的状 态 ,致 使切 口愈合 能力 差 。 2 临床 表现 及诊 断 2.1 临床表 现 :患者 往 往发 生于 剖宫产 术后 2—3周 左右 ,发 生 阴道大 量 出血 ,甚 至休 克 ,体温 正常 或低热 , 腹 痛不 明显或 轻 度腹痛 。 2.2 诊 断 2.2.1 剖宫产 史及 临床 表现 2.2.2 B超 诊 断 官腔 的形 态及 子 宫 内有无 残 留胎 盘 组织 。如有低 或无 回声 混合 性 团块 ,提 示子 宫 切 口坏 死 ,出血 裂开 及感 染 。如有 胎盘残 留的影 像 ,可行诊 断 性刮宫 ,但术 中应谨 慎 。 2.2.3 CT,在某 些诊 断 困难 的情况下 ,可 以采用 。 2.2.4 血管性 放 射 介入 技 术 ,该 技 术对 本 并 发症 ,既 有诊 断价值 又有 治疗作 用 。 3 剖 宫产 术后 的晚期 出血 防治 3.1 治疗 :主要根 据 阴道 出血量 ,贫血 程度 、患者 的一 般情 况 ,以及 B超 检查 情 况 等进 行处 理 。如 患者 的一 般情 况好 ,阴道 出血 量 不 多 ,且 B超 检 查 及 临床 检 查 确认属 切 口愈合 不 良 ,而 未 见 裂开 的 ,可 让 患者 休 息 、 卧床 、给止 血药 物 (立 止 雪 、酚磺 乙胺 )及 宫缩 剂 治 疗 (麦角 、催产 素 、米索 前例 醇 )应 用广 谱抗 菌 素 ,经过 治 疗后 出血 减少 ,继 续 观察两 周 ,配合 B超复查 。
血管放 射性 介入 治疗 ,一般 先用 血管造 影 确诊 ,用 广谱 高效抗 菌 素 (先 用抗 生 素 总量 的 2/3,余 1/3的抗 菌素 (先锋 2g)溶于 栓塞 剂 中进 行栓 塞 ,以便 在 较长 时 间 内有 高浓 缩 的抗 生 素作 用 于 局 部组 织 ,术 后 常 规 先 锋 +甲硝 唑静点 治疗 。
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15例临床分析

生 大量 出血 原 因与剖宫 产有 关 ,来 自子宫 愈合 不 良,即 可 视 为剖 宫术 后晚期产后 出血 J 。近年来 随着 剖宫产 率逐 渐 上 升 ,剖宫 术后 晚期产 后 出血有 随剖宫 产率上 升 而逐渐 上 升趋势 ,北京 、上海 医院的统计 为 0 . 1 7 % 一 0 . 4 % ,是 剖 宫产术 后较严 重 的并 发 症 之一 。现将 我 院 2 0 0 7年 1月 至 2 0 1 2年 1 月间我院收治 的 l 5例 剖宫 产术 后晚期产后 出血 患 者 的临床救 治情况报告如下 。
【 关键词 】 剖宫产 ;晚期产后 出血 ;子宫切 口感染
【 中图分类号 】R 7 1 4 . 4 6 1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 0 0 7 — 8 5 1 7( 2 0 1 3 )o 7 — 0 1 0 7一 O l
晚期产后 出血是指分娩 2 4小 时后 ,在产褥期 内发生 的 子宫 大量出血… 。但 目前认 为不 局 限于产后 6周 ,只要 发
剖官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发病原 因主要为 :子宫切 口感 染 、子宫复 旧不 良 、胎 盘脱膜残 留、子宫 内膜 炎。发生时
间多在剖官产术后 2~ 3周左右。结论:严格把握剖宫产手术指征 、提高剖宫产手术操作技 术、有效 的防治感染 、促进子宫收缩是 降低剖宫
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防治

% 。剖 宫产术后 晚期产后 出血 多由于子 宫伤 口裂开 、 感染等造 成 。子 宫伤 口裂开 多由于子宫下段 切 口撕 裂 、 缝
合 不 良、 口位 置选择 不 当所致 。感染与 多次肛 查或 阴道检 查或 者胎 膜 早破 有 关。胎 盘残 留也是 剖 宫产 术后 切
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11例临床分析论文

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11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剖宫产术后晚期发生产后出血的时间、病因及防治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2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1例晚期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大部分患者是在术后的2周以上发生出血,原因:胎盘残留、子宫复旧不良、子宫切口愈合不良及子宫内膜炎。
结论剖宫产术后超过2周仍会发生出血,不应该把出血的时间局限在42d内,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子宫切口愈合不良。
因此,要针对出现的原因,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产后出血;剖宫产术后;晚期;切口愈合不良近几年,在产科选择剖宫产分娩方式的比率逐年增高,使得剖宫产术后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也不断地增高,晚期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对孕产妇危害较大[1],直接威胁到产妇的生命安全。
笔者对2011年5月——2012年9月本院产科收治的11例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患者进行了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5月——2012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产科收治的11例晚期产后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38岁,平均年龄29岁。
11例患者中7例为初产妇,4例为经产妇。
患者在剖宫产术后24h以上,出现反复阴道出血,一次出血量超过500ml,符合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的诊断标准。
1.2剖宫产指征胎膜早破1例,前置胎盘3例,重度子痫前期5例,胎儿窘迫2例。
2.2所有患者均给予缩宫治疗及抗感染治疗,全部治愈7例采取了输血治疗,输血总量达2000 ml。
9例患者b超检查宫腔呈强回声,给予清宫术治疗。
1例因胎膜早破行剖宫产,术后发生感染,切口不能很好地愈合,术后2周剖腹探查,发现子宫切口右侧角部发生感染、开裂,行子宫全切除术。
另1例是行剖宫产手术后两周,胎盘残留,导致产后出血、凝血功能障碍,经止血、输血等对症治疗、经b超监护下行清宫术。
3讨论3.1原因晚期产后出血指分娩结束超过24h仍在产褥期发生的子宫大量出血,剖宫产术后晚期发生产后出血也属于该范畴。
晚期产后出血的分析及预防

8 (29 剖宫产术后子 宫切 口开裂 4例 (14 。与报道 例 2 .%) 1 .%) 有差异 [ 。笔者根据 多年的临床观察 , 为要预 防和减少晚期 认
产 后 出 血 , 注 意 以下 几 方 面 : 应
及家属估测 。本 文统 计患者 最 少 出血 量 为 40d 最多 出血 量 0r , i 20 ̄ ; 、 8 中 重度贫血 1 ; 4例 失血性休克 6例 。
疗痊愈 。1 2例剖宫产术后反复 出血者 , 出血发生在 术后 5 2 —4 天, 最多 1 例达 2 0m , 8 L 伴有 失血性休克 , 保守治疗无效行开腹 探查 , 术中见子宫下段横切 口局 部感染坏死 , 组织呈 黄褐 色, 肠 线多未 吸收 , 肌层 裂 开破 溃 , 动性 出血 4例行 子宫 次全 切 活 除 ; 例因感染严重 , 1 行子 宫切 除术 。术 后子 宫标本均 送病 理 , 正式子宫 内膜及肌层 多量炎 性细 胞浸 润伴 组织坏 死。其 余经 抗感染 、 支持等综 合保 守治疗后痊愈 。
王 兰梅 , 卫 萍 涂
( 解放军第 1 2医院妇产科 , 疆 疏勒 8 0 ) 新  ̄2
【 关键词 】 产后 出血 ; 因分析 ; 原 治疗与预 防 【 中图分类号 】 R744 1. 1 6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 编号】 1 2 132 80. 9. 6 . 9 ( /1 01 1 77 0 1 0 3
不 良的产妇 , 应加强 产褥 护理 , 意纠 正贫 血 , 注 改善 营养状态 , 及时应用 子宫 收缩 剂 , 摩子 宫 等。 同时 要 提倡 早期 下 床活 按
动, 坚持母 乳喂养。 3 3 剖 宫产 术 后 子宫 切 口感染 . 所 致 产 后 出血 量大 , 平均 15r , 复 出血 , 30n 反 l 病情 险恶 , 理上 稍有 延迟 , 处 则可能危 及产
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34例临床分析

3 2 剖宫产 术后 晚期产后 出血 的病 因 子宫切 口感染或愈合不 .
良是 导 致 子 宫 切 口裂 开 是 出 血 的 重 要 原 因 。引 起 切 口裂 开 的 原 因有 :1 子 宫 切 口的感 染 ; 2 术 者 所 取 下 段 切 口过 高 , 于 子 () () 由
宫体下部肌层的缩 复作 用较 强 , 口上缘的肌层较短 、 切 较厚 , 而子 宫下段肌层的缩复作用较弱 , 则切 口下缘较薄 , 因而切 口对 和不 整齐 , 造成切 口愈合不 良;3 切 口向下撕裂 , () 损伤 子宫下段血管
出血作 阴道检查可 以明确 阴道出血来 自子宫还 是来 自官 颈或阴 道, 明确 子宫 复旧的情 况 ;4 B超检查 可以判断有无 胎盘残 留 ; ()
子 宫 切 口愈 合 的 情 况 。 3 4 T E治 疗 剖 宫 产 术 后 晚 期 产 后 出 血 的 可行 性 . A T E技术 具 A
引起 出血 , 中缝 扎 过 多 引 起局 部血 供 不 良, 发 生情 况 感 染 , 术 易 造
4例入院时 已发生了凝血 功能 障碍 。
12 诱 发 因素 . 见 表 1 。 表 1 剖 宫 产 术 后 晚 期 产 后 出血 的诱 发 因素
成切 口愈合欠佳 而引起 晚期产 后 出血 ; 4 妊娠 期贫 血、 娠期 () 妊 高血压综合症等原 因局部肌层水肿 、 营养不 良影响切 口愈合 。
用于临床… 。
有手术 时间短 、 止血迅速 、 疗效肯定 , 可保 留子宫等优点但手术费
用较高 。栓塞后有较好的侧支循环而不影 响子宫及 卵巢的血供 ,
明胶 海 绵 在 术 后 1 4~1 始 吸 收 , 月后 完 全 吸 收 , 被 栓 9d开 3个 使
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42例临床分析

出血原 因依 次为子宫 切 口愈合 不 良、 子宫复 旧不全 、 胎盘或蜕 膜
剖 宫产 术后 晚期 产后 出血 主要 发生 于术 后
2~ 3周 ; 其主要原因为子宫切 口愈合不 良; 治疗 以保守治疗为 主 , 必要时手术 。
【 关键词】 剖宫产; 晚期产后出血; 切 口愈合不良 【 中图分类号】 R 7 1 4 . 4 6 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4 - 5 5 1 1 ( 2 0 1 3 ) 0 2 - 0 1 3 5 - 0 2
2 结 果
织薄 , 缝合 时不易 对齐 , 愈合 不 良; ③ 缝合 技术 不 当 , 形成血肿 , 切 口愈合不 良 ; ④ 术前有 胎膜早破 、 产程延
长、 多次 阴道检查 、 合并妊 娠并发症 者可导致感 染 , 胎 盘残 留 , 胎盘 附着 面复 旧不 良和 子宫 收缩 乏力 , 引起 晚期产后 出血 。
由于 晚期产后 出血患 者阴道 流血量多 , 合 并休克 的患者可危及 生命 , 应立 即建立有 效 的静 脉通 道 , 抗 休克 的同时给予 子 宫收缩 剂 和广谱 抗生 素 。采 用 以
下 紧急方法止血 : ①行 B超 检 查 , 排 除子宫 切 口裂开
2 . 1 发病原 因及发病 时间 4 2例患者经 临床观察 , B 超检查 , 清宫 术及 组织 病理 检查 , 结果 证 实发 生剖 宫 产术后 晚期 出血 的原 因依 次为 子宫切 口愈合 不 良 2 2 例( 5 2 . 4 %) , 子宫 复 旧不 良 9例 ( 2 1 . 4 %) , 胎 盘或 蜕 膜残 留 6例 ( 1 4 . 3 %) , 子宫 内膜炎 3例 ( 7 . 1 %) , 其他
及 治愈 1 9例 , 另3 例 切 口裂 开的经 过上述处理后 1 例 有 效治愈 , 1 例行子宫次全 切术 , 1例行 清除切 口周 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的原因分析
目的探究分析宮下段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的原因。
方法随机抽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间收治的100例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的患者设为研究对象,并随机抽取同期在该医院进行剖宫产术后没有出血的10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
对两组受检者先后在年龄、再次剖宫产、糖尿病、子宫假性动脉瘤、胎儿异常、切口缝合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受检结果,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
结果在剖宫产手术后出血的概率为7.99%.研究组在再次剖宫产、糖尿病、子宫假性动脉瘤、胎儿异常方面的人数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同时经过数据的检测发现,孕妇的身体指标检测中发现是再次剖宫产、糖尿病、子宫假性动脉瘤、胎儿异常的情况的患者在术后晚期出血的概率也比较大。
结论减小孕妇在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是剖宫产手术中一项重要的措施,我们可以采取正确的缝合措施,在手术中运用正确合理剂量的抗生素防止孕妇的感染,有效的减少孕妇术后出血的症状。
标签: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出血;原因
目前在临床上剖宫产成为女性选择分娩的常用方式。
在这样的环境下,剖宫产术后出血的可能性也在大幅度的增加。
在剖宫产的过程中造成膀胱和输卵管的受损等相关的并发症的概率也在增加[1]。
在剖宫产的过程中,最严重的就是出现术后晚期大出血的症状,这也是导致孕妇在分娩过程中死亡的最大的可能性,发生率大约为5.2%[2]。
但是,有哪些原因会导致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是值得现在的医学人士深究的问题,找到正确的原因才能对孕妇采取更好的护理措施和抢救措施,减少术后大出血的可能性。
我院抽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间收治的100例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的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有了显著地成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间收治的100例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的患者设为研究对象,她们的年龄为20~38岁,平均年龄为(28±3.30)岁。
这些术后出血的患者出血量在400~700ml间的有75例,700~1000ml间的有18例,大于1000ml的有7例。
术后出血发生的时间小于1w的有38例,在1w~7w间的有56例,在7w以外的有6例。
并随机抽取同期在该医院进行剖宫产术后没有出血的30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她们的年龄为22~39岁,平均年龄为(30±
2.20)岁。
对两组受检者先后在年龄、再次剖宫产、糖尿病、子宫假性动脉瘤、胎儿异常、切口缝合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受检结果。
1.2方法将再次剖宫产、糖尿病、子宫假性动脉瘤、胎儿异常、切口缝合方式这几个方面设定为被观察的对象,有多少孕妇在平时常规化的妇科检查中有上述的症状,被确诊为有上述症状的妇女中又有多少在剖宫产手术中发生了术后晚期出血,将得到的数据记录下来,进行分析。
在记录的过程中要保证准确性。
1.3统计学处理研究中的基本的数据都采用SPSS1
2.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计量的资料运用x±s表示;利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剖宫产手术后出血的概率为7.99%。
我们对这些患者进行治疗,例如输血、对子宫止血、清腔等措施。
这些出血的患者在经过医护人员的抢救后都痊愈出院,没有发生并发症以及伤口感染的症状。
在分析造成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的原因的时候,我们发现研究组中再次剖宫产、糖尿病、子宫假性动脉瘤、胎儿异常的病例人数要显著的多于观察组,而研究组中利用双层连续性的缝合子宫的技术的孕妇人数要明显的少于对照组,所以我们可以判断采用双层连续性的缝合子宫的技术是一种保护患者在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晚期少出血或者不出血的一种手段。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剖宫产的妇女在实施手术的时候,如果切口的位置过低,靠近阴道,会导致阴道出现感染[3]。
如果切口距离阴道比较远,在缝合的时候就很难将两边的组织对其缝合,伤口的处理就会显得参差不齐,就会增加孕妇恢复的期限,对孕妇的伤害也会增加,所以如果是再产患者,建议采取自然分娩的方式。
而我们所熟知的糖尿病是一种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的疾病,它的致病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我们的饮食习惯。
而在我们的孕妇身上的危害性就更加的大,经过研究发现,糖尿病和产褥期感染的关系比较大[4]。
有糖尿病的孕妇在手术之前阴道和子宫内已经受到了感染,再经过剖宫产的手术,感染加剧,会带来一系列的并发症和炎症,所以建议我们的医护人员在手术前对有糖尿病的孕妇控制血糖,在手术中要合理正确的使用抗生素来抑制细菌的生长。
还有其他的原因,例如子宫假性动脉瘤、胎儿异常等都会影响到孕妇在手术中是否出现大出血的现象。
因此我们的医护人员在临床上要严格规范自己的操作,对孕妇要进行认真地检查和严密的检测,制定出正确的分娩方法,降低孕妇在剖宫产术后出血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石一复.国内外剖宫产率的演变现况及对策[J].现代实用医学,2005,11(17):661-662.
[2]王泽华.妇产科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964-971.
[3]王美林.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不同分娩方式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0,26(48):1679-9701.
[4]冉爱冬.冉丽萍.不同分娩方式对孕产妇分娩结局及新生儿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0,10(8):41-43.编辑/孙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