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棘综述

合集下载

沙棘叶子研究利用综述

沙棘叶子研究利用综述

沙棘叶子研究利用综述
沙棘是一种生长在亚洲和欧洲的多年生植物,其叶子富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化合物,因此在医学和农业领域有着广泛的研究价值。

本文对沙棘叶子研究利用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

沙棘叶子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维生素E以及多种矿物质,这些营养物质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

研究发现,沙棘叶子中富含的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衰老的作用,能够改善人体免疫系统功能,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

沙棘叶子中的维生素E对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疾病具有保护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沙棘叶子中的生物活性化合物主要包括黄酮类化合物、苯丙素类化合物、三萜类化合物等。

这些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抗炎、抗菌和抗肿瘤活性,能够抑制体内自由基的产生,减轻炎症反应,抑制细菌的生长和增殖,阻止肿瘤的发展和转移。

研究还发现,沙棘叶子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在抑制过敏反应、调节免疫功能和保护神经系统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沙棘叶子是一种富含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化合物的植物资源,具有重要的医学和农业应用价值。

沙棘叶子研究的进展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营养成分和药理作用机制,还可以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沙棘叶子中其他成分的功能和应用,提高其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沙棘”之综述及临床疗效概要

“沙棘”之综述及临床疗效概要

“沙棘”之综述及临床疗效概要李春兴医学博士台湾中西整合医学会秘书长【摘要】沙棘之有关本草学、生药学、生物化学、药理学、药效药剂学、药品鉴定学、临床药学及临床疗效观察等文献资料之系统考察摘要整理。

关键词 : 沙棘、临床疗效、系统考察。

【前言】沙棘自古以来系藏族、蒙古族常用药材,近年来由苏联开发成功及大陆将其收载入药典并列为重点研发项目后,渐成为国际医药界所注目之焦点,是21世纪最有希望之保健品,虽然沙棘业已完成有关本草学、生药学、生物化学、药品鉴定学、药剂学、药理学、药效学等药品所具备之完整基础、临床研究等文献资料及近期中所发表之人体临床疗效数百篇报告,更弥显其珍贵,但上述资料零散各处,为了让读者能一窥全貌,作者将上述数据作重点系统考察,摘要整理出本论文。

沙棘(醋柳) ShajiHippophae rhamnoides L.【异名】醋柳、醋刺柳、酸刺、黑刺、沙枣、大尔卜兴。

【基源】沙棘为胡颓子科植物。

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及其同属植物干燥果实。

秋季果实成熟时或冬季冰冻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或蒸后干燥。

【种类】(1)西藏沙棘Hippophae tibetana Schlecht.:枝顶端成刺状,叶具鳞片,三叶轮生或对生。

果实大,椭圆形,多汁,成熟时褐黄色,顶端有六条黑色放射状条纹。

(2)云南沙棘H. rhamnoides L. subsp.yunnanensis Rousi.:具棘刺,小枝褐绿色,老枝灰黑色,单叶互生,狭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

果实圆球形或卵状圆球形,橙黄色,均可做沙棘入药。

(3)肋果沙棘(Hippophae neurocarpa s.w.Liuet T.N.He)(4)柳叶沙棘(Hippophae salicifolia D.Don)【原植物】灌木或小乔木,一般高1.5~10m,在3200m以上的高山上则成矮小灌木,高仅10cm左右。

小枝灰色,通常有针刺,叶互生,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5~3cm,宽3~4mm,先端渐尖,全缘,无柄或近于无柄,两面均被银白色鳞片。

俄罗斯联邦和独联体国家沙棘研究综述

俄罗斯联邦和独联体国家沙棘研究综述

・译文・俄罗斯联邦和独联体国家沙棘研究综述梁 月,殷丽强(水利部水土保持植物开发管理中心,北京 100038) 收稿日期:2009212228 原文作者:Natalia Demidova (北方林业研究所,阿尔汉格尔斯克,俄罗斯联邦forestry @arh 1ru )摘要:俄罗斯已经有250名科学家进行了俄罗斯联邦沙棘本身具有的自然资源、沙棘生态学、植物学和形态学;基因和遗传学;生物化学;可种植环境延伸研究。

160年前的苏联,沙棘最初是作为一种绿化美化的植物种植。

19世纪末20世纪初,更多的种植园开始种植沙棘,同时,沙棘的重要性也被人们所认识。

因为其具有丰富的生物化学成分,这种植物很快的流行起来,并快速在前苏联不同领域被广泛运用。

由于沙棘的耐寒性,最初只是种植于寒冷地区,如何将沙棘引入气候温和的区域,并使其生长稳定是一个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沙棘;研究;俄罗斯联邦;导入;遗传学;繁育;生化组成中图分类号:S79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836(2010)012003420121 沙棘在俄罗斯适生范围沙棘最初野生分布在前苏联环境恶劣的地区,众多研究员研究了沙棘的自然生长范围,沙棘的生长范围很广,并在东经2°~115°间,北纬27°~68°50′也有零星分布。

它自然生长在高加索,帕米尔,中亚,在西伯利亚西部,阿尔泰地区,图瓦,Buryatya ,Dunube 三角洲地区,Kalinigrad 的一些地区也有分布(Eliseev ,Fefelov 1977;Eliseev 1982,1983;Trofimov 1978;K ondrashov1979;Ermakov ,K oikov1981;Imamaliev ,Panteleeva 1980;Imamaliev 1983;K oikov 1980;K orzinnikov 等1981;Kabulova 1986;G olovatyi 1980;Avdeev 1985;Lebeda ,Dzhurenko 1990;Besschet nov 1980;Besschet nov ,Kent baev 2003a ,b ;Chmyr 和Besschet nov 1998)。

黑龙江省沙棘发展概况综述

黑龙江省沙棘发展概况综述

黄 铜 、 饱 和 脂 肪 酸 、 胡 萝 素 等 功 能 性 成 分 , 有 广 泛 的 药 不 类 具
用 和食 用 价 值 。 过 去 ,我 省 无 沙 棘 资 源 , 白上 世 纪 8 0年 代 末 ( 9 7年 ) 在 省 科 技 厅 组 织 下 立 项 , 省 农 科 院 浆 果 所 承 担 的 18 , 由 “ 棘 新 品 种 选 育 课 题 ” 始 , 过 国 内外 引 种 、 化 、 选 和 有 沙 开 通 驯 鉴
和 东 北 的 辽 宁 、 林 西 部 干 旱 或 半 干 旱 地 区 , 面 积 约 20万 吉 总 1
h 年 产 果 实 7 m, 0万 t 右 。 棘 根 系 发 达 , 质 、 有 根 瘤 可 固 左 沙 肉 生 氮 。因此 , 有 喜 光 耐 寒 耐 旱 耐 风 沙 耐 瘠 薄 耐 盐 碱 的 功 能 。 棘 它 沙 含 V 、 E及 多 种 B族 元 素 , 称 “ 果 之 王 ” 还 含 有 大 量 的 总 eV 堪 水 ;
引 种 、驯 化 和 鉴选 ,9 9年 与 中 国林 科 院 合 作 相 继 开 展 了 有 性 18 杂 交 育 种 研 究 和扩 大 了 国 外 引 种 工 作 , 后 引 回俄 罗 斯 、 古 、 先 蒙 芬 兰 、 国等 国家 沙 棘 优 良品 种 ( 料 )6份 。 在 我省 浆 果 所 、 德 材 4 并 辽 宁 阜 新 、 蒙 古 鄂 尔 多 斯 、 肃 天 水 建 起 4个 种 质 资 源 基 因 内 甘 库 。2 0 年 又 由 国家 水 利 部 沙 棘管 理 中 心 组 织 我 省 浆 果 所 、 00 内 蒙 古 水 科 院 、 国林 科 院 等 科 研 教 学 部 门 联 合 攻 关 , 我 省 浆 中 仅
产 于我 国 , 泛 分 布 于 欧 亚 大 陆 。在 我 国主 要 分 布 于 西 北 、 北 广 华

沙棘的研究进展

沙棘的研究进展

沙棘的研究进展标签:沙棘;提取;药理作用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又名醋柳、酸刺、黑刺,为胡颓子科(Elaeagnaceae)酸刺属的灌木或小乔木。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开始重视沙棘的综合开发和加工利用,有关沙棘的研究资料、论著等日益增多。

本文就近年来沙棘的化学成分、提取工艺、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沙棘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提供依据。

1化学成分沙棘的化学成分主要有黄酮类、萜类及甾体类、挥发油类、有机酸、酚类、糖类等,在医药、保健、食品及饲料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1黄酮成分沙棘的果实、叶子和果渣中均有数量相当可观的黄酮类化合物,大多数与糖结合成苷元及其苷类化合物。

利用硅胶柱和葡聚糖凝胶柱层析,阮栋梁等[1]从沙棘叶子中分离并鉴定出4’,5,7-三羟基黄酮(芹菜素)和3,4’,5,7-四羟基黄酮(山奈酚)。

此外,沙棘叶中还含有4,4’-二羟基-2-甲氧基查耳酮,异鼠李素-7-O-鼠李糖-3-O-葡萄糖苷、异鼠李素、3’,4’,3,5,7-五羟基黄酮(槲皮素)[2-4]。

杨亮等[5]分离出的山萘素-3-β-D-(6’’-对羟基桂皮酰基)葡萄糖苷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的化合物。

1.2三萜、甾体化合物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层析进行分离,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路平等[6]从中国沙棘果皮中分离并鉴定了齐墩果酸及熊果酸,这两个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此外,沙棘中还含有2α-羟基乌苏酸、胡萝卜苷、△5-麦角甾烯醇、△7-豆甾烯醇、β-谷甾醇和豆甾醇[3,7,8]。

1.3有机酸、酚类4-羟基苯甲酸、γ-N-(2-呋喃基-甲基-)丁胺酸、3,4-二羟基苯甲酸、2α-OH-熊果酸[8,9]。

1.4挥发油杜然等[10]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从沙棘中提取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用归一化法确定各化学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

沙棘叶子研究利用综述

沙棘叶子研究利用综述

沙棘叶子研究利用综述沙棘(学名:Hippophae rhamnoides L.)是一种珍贵的药用植物,其叶子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近年来,沙棘叶子研究利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相关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为沙棘叶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本文将就沙棘叶子的药用价值、营养成分、保健功能以及在食品、医药等领域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更好地挖掘和利用沙棘叶子的潜力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沙棘叶子的药用价值沙棘叶子自古以来就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领域,尤其是在中医药领域,其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止血生肌等功效。

据《本草纲目》记载,沙棘叶子具有“清肝明目、止泻敛汗、活血调经、消食化痰”等功效。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沙棘叶子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菌等多种药理作用,尤其是对心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等疾病具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二、沙棘叶子的营养成分沙棘叶子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维生素C、维生素E、胡萝卜素、类黄酮、多酚等。

维生素C的含量是普通水果的10倍以上,维生素E的含量是橄榄油的3倍以上,胡萝卜素的含量是胡萝卜的3倍以上,类黄酮和多酚的含量也是常见蔬菜的数倍以上。

这些营养成分对人体具有重要的保健作用,可以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预防疾病等,因此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三、沙棘叶子的保健功能沙棘叶子具有多种保健功能,主要包括抗氧化、抗炎、免疫调节、调节血脂、调节血糖、抗肿瘤等。

由于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E、类黄酮、多酚等抗氧化物质,可以清除体内自由基,延缓衰老,增强抵抗力,对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癌症等具有重要作用。

沙棘叶子中的多种活性成分还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可以缓解疼痛、消肿止痛,对预防和治疗炎症有显著效果。

沙棘叶子还可以调节血脂、调节血糖,对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具有辅助治疗作用,因此备受关注。

四、沙棘叶子在食品领域的应用沙棘叶子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用于食品加工和生产。

沙棘的研究开发评述及其重要意义

沙棘的研究开发评述及其重要意义

沙棘的研究开发评述及其重要意义一、本文概述《沙棘的研究开发评述及其重要意义》一文旨在全面解析沙棘这种独特植物资源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深远意义。

沙棘,作为一种在我国广泛分布并具有丰富生物活性的植物,其在医药、食品、化妆品等多个领域的应用潜力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将对沙棘的研究历史、研究成果、现存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推动沙棘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沙棘的深入研究,不仅有望为我国的农业、医药、食品等产业带来新的增长点,同时也将为人类的健康事业贡献新的力量。

二、沙棘的营养价值沙棘,作为一种具有丰富营养价值的植物,其独特的营养构成使其成为研究开发的重点。

沙棘果实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这是一种对人体至关重要的抗氧化剂,能有效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

沙棘还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E、β-胡萝卜素、铁、锌等,这些营养物质对于维持人体健康、促进新陈代谢、保护细胞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除了常见的营养成分,沙棘还含有一些特殊的生物活性物质,如沙棘黄酮、沙棘油等。

沙棘黄酮是一种具有显著抗氧化、抗炎、抗疲劳等生物活性的物质,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提高人体适应力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沙棘油则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亚油酸和亚麻酸,这些物质对于调节血脂、保护心血管、促进大脑发育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沙棘的营养价值不仅体现在其果实中,其叶、根等部位也具有一定的营养和药用价值。

因此,对沙棘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开发,不仅能够丰富人们的饮食选择,还能够为医疗保健、营养补充等领域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沙棘的营养价值丰富多样,其独特的营养构成和生物活性物质使其具有很高的研究开发价值。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沙棘的研究开发将会更加深入,其在营养健康领域的应用也会更加广泛。

三、沙棘的生态环境适应性沙棘作为一种独特的植物资源,其强大的生态环境适应性是其广泛分布和生存的关键所在。

沙棘药理作用综述2

沙棘药理作用综述2

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为胡颓子科(Elaeagnaceae)酸刺属的落叶灌木、乔木或小乔木。

别名醋柳、黑刺、酸刺。

沙棘性温,味酸、涩,入肝、胃、大小肠经,沙棘主要有滋阴、升阳、利肺化淤、止咳祛痰、消失化带、活血化瘀等功能 。

进几十年来,国内外专家研究发现沙棘的果实、种子、叶、皮等各部器官中含有丰富的营养及药用成分具有多方面的功效,并开始有了食用方面的研究,逐渐从药用转向食用。

现将沙棘在药理方面的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沙棘浓缩果汁和沙棘籽油有抗心肌缺氧作用,可延长小鼠存活时间,对心肌缺血也有一定保护作用。

沙棘全成分62.08mg/kg腹腔注射,均能显著地提高小鼠耐缺氧能力,表现为小鼠存活时间显著延长,耗氧速度和残余氧量也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而31.04mg/kg静脉给药大鼠急性心肌缺氧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可使垂体后叶素所致的ST-T改变的第二相未出现明显的ST段下移和T波低平等现象。

但从第7min开始恢复至给药前的正常水平,又可完全对抗心肌缺血而发生的心律失常,使第2时相的心律失常发生率由对照的100%将为0,但对1ug/kg的垂体后叶素所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无对抗作用。

沙棘全成分31.04和15.52mg/kg均能明显减弱正常麻醉大鼠的心率,但对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心率减弱有明显对抗作用。

沙棘总黄酮对小鼠耐缺氧和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均无显著作用[1]。

但有报道,沙棘总黄酮有增加小鼠的心肌营养血流量,改善心肌微循环,降低心肌耗氧等作用[2]。

沙沙棘药理作用综述刘玉珍1 于丽娟21、山东万杰医学院; 2、山东淄博新达制药有限公司棘总黄酮对离体大鼠心脏可显著延长缺氧性心律失常出现时间,提高颤阈值,延缓房室传导,减慢心率,减弱心肌收缩力和对抗由缺氧引起的心率减慢及心肌收缩力减弱的作用。

沙棘总黄酮可轻度延长离体豚鼠左房功能不应期,明显对抗乌头碱诱发离体豚鼠右房节律失常的作用[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沙棘黄酮的提取、性质及产品摘要:本文介绍了沙棘黄酮的提取方法,抑菌性和抗氧化性,并对目前的沙棘黄酮产品做了简要总结。

关键词:沙棘黄酮Extracting technology,properties and products of Flavones inSea-buckthornAbstract:The Extracting technology,antioxidant activity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TFH are given in this paper. The products of TFH is also introduced in brief.Key words :Sea-buckthorn Flavones1 引言沙棘(hippoph a e r h a mnoi de s Linn.)在生物分类学中属胡颓子科,沙棘属。

沙棘果为胡颓子科植物的果实,又名醋柳果、酸刺果、酸刺子、黑刺、醋柳、沙枣,主要分布在山西、西藏、内蒙等省区。

沙棘果和叶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是珍贵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

在《月王药珍》、《四部医典》中就有“沙棘主润肺、养胃、活血、化瘀、壮阳、健脾……”的记载。

对沙棘果化学组成成分分析表明,沙棘果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类胡萝卜素和多种氨基酸、油酸、磷脂、黄酮等[1]。

据药理研究表明,沙棘叶中总黄酮对心血管疾病有一定作用,尤其对心绞痛及心功能改善作用明显,沙棘叶可作为配制类黄酮制剂的重要原料[2]。

黄酮类化合物存在于沙棘的所有部位——根、茎、叶、花、果实中,沙棘果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为:果汁365μg/100g、果肉345μg/100g、果皮渣490μg/100g、籽137.6μg/100g,沙棘叶平均为876mg/100g[3]。

研究表明,高海拔地区的沙棘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较高,叶中黄酮类化合物主要以甙的形式存在。

黄酮有抗心衰作用,还有抗炎、抗过敏作用,对消化系统和血液系统有明显的疗效。

毛玉昌[4]通过研究发现沙棘籽渣黄酮对人乳腺癌细胞有抑制增值和诱导凋亡的作用。

黄酮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中的一类生物活性成分,沙棘黄酮(TFH)是沙棘中一种重要的有效成分,在沙棘果和叶中均有分布,已经分离和鉴定出30多种黄酮成分,性质差异较大,结合的形态也不同。

刘朵花[5]等人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沙棘果肉和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组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沙棘果肉中槲皮素含量为21%,山奈酚7%,异鼠李素72%。

而叶中槲皮素20.3%,山奈酚19.5%,异鼠李素26.2%,杨梅素34.0%。

沙棘黄酮一般可用丙酮、乙酸乙酯、乙醇、水或某些极性较大的混合溶剂进行提取[6]。

刘锡建,王艳辉[7]等人以沙棘果渣为原料提取黄酮,得出沙棘总黄酮提取的最佳条件是石油醚脱脂,65%的乙醇溶液作提取剂,提取温度为80℃,提取次数为3次(1h/次),料液比为1:8(W/V),在此条件下沙棘果渣提取总黄酮得率高达5.344M g/g。

姜少娟[8]等人以超声波法提取沙棘果渣中黄酮,其最佳工艺条件为:V(乙酸乙酯):V(95%乙醇)=3:7,料液比为1:10,在温度50℃下提取30min。

在此条件下沙棘果渣中总黄酮的3次提取量高达9.67m g/g。

袁本香,张东河[9]以沙棘果实为原料提取黄酮,沙棘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回流提取,60%乙醇,温度75℃,料液比为1∶8,提取次数为2次(1h/次)。

在该工艺条件下,沙棘总黄酮的提取率为2.36%。

目前,有关沙棘叶黄酮提取的文献较多,赵玉琪,殷丽君[10]提取沙棘叶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为在30℃下,用80%(V/V)甲醇溶液提取4h,提取量为40m g/g。

杨喜花,陈敏[11]提取沙棘液黄酮,利用微波辅助提取法,用75%的乙醇,pH7.4,料液比1:25,提取十分钟,提取率为24.19%。

2 沙棘黄酮的一般提取工艺2.1 黄酮类化合物到的提取方法[12]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目前分为以下几种:2.1.1 有机溶剂提取法甲醇和乙醇是最常用的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溶剂,高浓度的醇(如90%左右)适宜于提取苷元,60%左右浓度的乙醇或甲醇水溶液适宜于提取苷类。

欧美国家采用的主要溶剂法工艺有:醇(酮)浸提-卤代烃萃取-酮/铵盐萃取法、酮浸提-氨水沉淀-混合酮萃取法、酮浸提-卤代烃萃取-铅化物沉淀法和醇(酮)浸提-甲苯/丁醇萃取树脂法。

该工艺采用中等温度50℃-60℃浸泡,杂质较少,经浓缩、水析可除去烷基酚等脂溶性物质,用CCL4等非极性溶剂萃取除去蜡质、叶绿素等脂溶性杂质;调节pH8-9或Pb(OH)2沉降,可除去原花青素、蛋白质、高分子单宁等杂质,加入(NH4)2SO4等盐,增加相密度,有利于C4-C6酮和醇萃取有效成分和减少乳化现象,改善分层,提高有效成分的萃取率。

2.1.2 微波提取法微波加热是透入内部的能量被物料吸收置换成热能对物料的加热,形成独特的物料受热方式,具有均匀性的特点,同时具有反应高效性和强选择性等特点,而且操作简便,副产物少,提取率高及产物纯度高等优点。

本法多用在药材的浸出,在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1.3 超临界萃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是利用超临界流体在临界压力和临界温度附近具有的特殊性能作为溶剂进行萃取的一门科学,最常用的超临界流体为CO2。

应用CO2-SPE技术提取分离黄酮类物质,具有萃取速度快,效率高,操作简单等特点,产品中没有残留有机溶剂,与传统的萃取分离工艺相比优势是明显的。

此外,超临界CO2萃取较易与其它先进技术联用,成为新型而有效的分离分析技术。

2.1.4 酶浸渍萃取法酶浸渍法是指在黄酮提取过程中,通过加入恰当的酶发生转糖反应和酶解反应而使产品黄酮得率和含量大大提高的新兴技术。

传统的水提取只能提取水溶性黄酮致使类黄酮得率和含量过低;此时如选用恰当的酶加入,不仅可以将油溶性的类黄酮转化为易溶于水的糖苷类而利于提取,而且还可通过酶反应将植物组织分解,使提取传质阻力减小;另外也可使提取液中的杂质分解去除,从而简化后续分离纯化工序。

并且其提取条件温和,有利于黄酮类活性保护,且成本低、安全。

2.1.5 超声波辅助提取法用超声波法提取黄酮类物质,是目前比较新的方法。

其原理主要是利用超声波在液体中的空化作用加速植物有效成份的浸出提取。

另外,还利用其次效应,如机械振动,扩散,击碎等,使其加速被提取成份的扩散,释放。

超声波提取法大大缩短了提取时间,提高了有效成分的提取率、原料的利用率。

2.2 沙棘黄酮的提取方法沙棘黄酮的提取工艺目前比较固定,大致流程如下:原料提取液浓缩液黄酮粗品2.3 沙棘黄酮的纯化方法刘锡建[13]等人先用95%乙醇醇沉法处理黄酮浓缩液,然后再以大孔树脂吸附法精制黄酮粗品,结果为X-5树脂具有较大的吸附量和洗脱率,并且是快速吸附树脂;通过5BV总黄酮溶液时,吸附率为96.2%,3BV75%的乙醇基本能把吸附在X-5树脂上的沙棘总黄酮洗脱下来,洗脱率为96.5%,产品真空干燥后纯度为23.0%。

3 沙棘黄酮的抗氧化性及抑菌性的研究3.1 沙棘黄酮的抑菌性张益娜[14]用滤纸片法测定了沙棘叶总黄酮的抑菌性,结果发现总黄酮抑菌作用大小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根霉>酿酒酵母。

沙棘总黄酮具有抑菌作用,其对细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尤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抱杆菌抑制效果更佳,MIC(最低抑菌浓度)值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0.625%、枯草芽饱杆菌2.5%、大肠杆菌5%。

对酵母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与细菌比较,沙棘黄酮对酵母菌抑制效果不太显著,其MIC值为10%,在3种霉菌供试菌种中,对根霉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其MIC值为5%,对毛霉和黑曲霉的抑菌效果不明显。

总黄酮的抗菌活性具有较宽的pH值范围,在pH4-8范围内,均能完全抑制细菌的生长。

达到9时,抑制活性有所减弱,细菌有所生长。

在pH4-7范围内,均能完全抑制酿酒酵母和根霉的生长,达到8时,抑制活性有所减弱,微生物有所减弱。

在100℃以内,加热20min沙棘总黄酮提取液的抗菌活性不受影响,121℃时,加热沙棘总黄酮提取液,其抑菌活性有所减弱。

在相同时间内,总黄酮提取液的浓度越高,抑菌率越高。

而且同一浓度的沙棘总黄酮作用时间越长,其抑菌效率也越高。

3.2 沙棘黄酮的抗氧化性刘高波[15]用清除羟基自由基实验研究了沙棘果黄酮的抗氧化性。

通过树脂对沙棘总黄酮分离得到15%、30%、45%乙醇三部分,对三部分做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清除羟基自由基实验.可看出30%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效果最佳。

在100m/L的浓度时可达304%。

从清除羟基自由基实验看出苯甲酸、甘露醇、沙棘黄酮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比较,苯甲酸最强,甘露醇最差,沙棘黄酮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居中,而且随着沙棘黄酮浓度的增加其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增加,三部分沙棘总黄酮中30%部分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最强,在浓度达到70mg/L时,清除率可达84%4 国内外沙棘黄酮产品沙棘黄酮类产品均是以得自于沙棘果肉的沙棘黄酮粉作为基础原料,通过醇提,分离,脱脂,脱糖和蛋白质等处理制得的。

目前,沙棘产品主要有:沙棘黄酮粉,沙棘黄酮片,醋柳总黄酮片,沙棘黄酮复合胶囊,耐福胶囊,清妍胶囊,沙棘油胶囊,复方沙棘籽油栓,心达康片,沙维康,沙棘感冒片和日本推出的红沙棘,血沙棘,心沙棘等。

沙棘黄酮是目前从沙棘原料中通过提取而获得的唯一一个成分清楚,作用机理比较明确的化合物产品。

研究表明其具有治疗心绞痛,舒张血管的作用,对于减低血脂、血液胆固醇含量等具有效果,已有多种治疗药物和保健品通过国家卫生医药部门的审批。

由于沙棘黄酮粉的标准是在30年前制定的,受当时工艺和技术的限制,当时确定的沙棘黄酮粉产品的纯度标准仅为10%。

虽然沙棘黄酮在提取过程中不加入其他物质,而沙棘果是一种药食两用的材料,黄酮产品中的杂质多为沙棘果肉中的蛋白,淀粉,糖类,纤维素等,不会对人体造成负面影响。

但考虑到沙棘黄酮的应用领域,以及随着目前沙棘黄酮提取工艺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沙棘黄酮粉产品中黄酮的纯度目前已最高可达40%以上,一般也可达到20%以上。

因此提倡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新工艺和技术,为市场提供高黄酮含量的产品,将为沙棘黄酮在治疗药物或保健品中的应用创造更好的条件[16]。

参考文献[1]李魁,毛利厂.保健型沙棘黑米酒的研究[J].中国酿造,2009,203(2):167-169[2]朱万芹,方新等。

沙棘叶与几种植物叶中黄酮含量的测定[J].沙棘,2003,16(2):21-22[3]朱万靖,倪培德等.沙棘资源开发与沙棘黄酮提取[J].西部粮油科技,2001,26(2):39-41[4]毛玉昌.沙棘籽渣黄酮对人乳腺癌细胞的增值抑制和凋亡诱导的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05[5]刘朵花,李建辉等.沙棘果肉和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组份的比较研究[J].沙棘,1999,12(3):28-30[6]郑京.叶中总黄酮的提取与测定[J].江苏化工,2008,36(1):36-38[7]刘锡建,王艳辉等.沙棘果渣中总黄酮提取的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2004,31(1):18-21[8]姜少娟,马养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