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幼儿园教学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幼儿园教学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动手能力是幼儿园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可以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创造力和社交技能。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1. 提供适当的材料和场所为了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教师应提供各种适当的材料和场所供幼儿进行实践。
例如,搭建一个模型角落,提供积木、拼图、磁力棒等工具,让幼儿进行自由的探索和建构。
同时,在幼儿园的花园或户外游戏场地中设置植物、土地和水池等,让幼儿亲手体验植物的成长过程,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
2. 引导幼儿参与手工制作活动手工制作是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重要方式。
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手工制作活动,如剪纸、折纸、绘画和粘贴等,让幼儿亲自动手完成。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而且可以提高他们的专注力和细节处理能力。
3. 开展团队合作游戏团队合作游戏是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团队合作游戏,幼儿可以学会与他人协作、分享和交流。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一起进行盖房子的游戏,让他们在分工合作中提高动手能力。
此外,组织幼儿一起参加户外活动,如集体拔河、接力赛等,也能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引导幼儿参与实用生活技能的学习实用生活技能的学习也是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一起学习植物的种植、食物的烹饪和简单的清洁工作等。
通过这些活动,幼儿能够锻炼手部协调和操作能力,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5. 提供丰富多样的游戏玩具教师应提供丰富多样的游戏玩具,包括拼图、积木、手势玩具和手指绘画等。
这些玩具能够引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和创造力,促进他们的动手能力的发展。
同时,教师还应定期更换和更新玩具,以保持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6. 鼓励幼儿进行户外活动和体育运动户外活动和体育运动是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
比如,组织幼儿进行跑步、跳跃、爬山和滑梯等户外活动,可以让幼儿充分运用手部和身体进行各种活动,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
幼儿园动手能力培养方法

幼儿园动手能力培养方法幼儿期是孩子生命中非常关键的阶段,对于他们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这个阶段,动手能力的培养变得尤为重要,因为它可以促进幼儿的感官和认知发展以及想象力的培养。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幼儿园动手能力培养方法,帮助幼儿发展他们的触觉、精细运动和想象力。
1. 给予丰富的创作材料为了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提供各种各样的创作材料是至关重要的。
例如,纸张、颜料、彩色笔、剪刀、黏土等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幼儿可以通过折纸、剪纸、画画、捏黏土等活动来锻炼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和手指灵活性。
2. 进行手工制作活动手工制作活动是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例如,制作纸板玩具、拼贴画、串珠、折纸等。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幼儿发展他们的动手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手指灵活性和手眼协调能力。
3. 进行探索性游戏探索性游戏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并促进他们的动手能力发展。
例如,在户外环境中,引导幼儿观察昆虫、花草植物、沙土等,让他们亲自动手进行触摸、摸索,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触觉和手指灵活性。
4. 进行模型建构活动通过模型建构活动,幼儿可以进行空间想象和手眼协调的锻炼。
例如,使用积木、乐高等建构玩具,让幼儿亲自动手搭建各种不同的结构和模型,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空间意识。
5. 进行户外活动和户外游戏户外活动和户外游戏对于幼儿的动手能力培养非常重要。
例如,在戏水、堆沙、草地滚球、爬山等活动中,幼儿可以通过与自然环境的互动,锻炼他们的手指灵活性和身体协调能力。
6. 联合家长参与活动与家长的亲子活动可以进一步促进幼儿的动手能力培养。
例如,在家庭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参与一些简单的家务工作,如摆放盘子、叠袜子、擦拭桌子等,这些活动可以锻炼他们的手指灵活性和精细运动能力。
综上所述,幼儿园阶段是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重要时期。
通过提供丰富的创作材料,进行手工制作活动、探索性游戏、模型建构活动以及户外活动和户外游戏,加上家长的积极参与,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动手能力发展。
幼儿园小朋友的动手能力

幼儿园小朋友的动手能力1. 动手能力的重要性动手能力是幼儿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小朋友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通过动手活动,小朋友可以不断地锻炼手部肌肉,提高手指的灵活性和精细动作能力。
同时,动手活动还可以培养小朋友对事物的触感和认知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和创新思维能力。
2. 动手能力的培养方法2.1 手工制作手工制作是培养小朋友动手能力的一种常见方法。
幼儿园可以设置专门的手工制作活动室,提供各种各样的材料和工具,引导小朋友亲自动手制作各种工艺品、玩具等。
通过手工制作,小朋友可以锻炼手指的协调能力和精细动作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2 塑料积木塑料积木是培养小朋友动手能力的一种很好的工具。
幼儿园可以提供各种形状和颜色的积木,让小朋友自由组合,搭建各种结构。
通过搭建积木,小朋友可以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2.3 拼图游戏拼图游戏是培养小朋友动手能力和认知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通过拼图游戏,小朋友可以学习形状、颜色和图案的概念,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空间认知能力。
同时,通过拼图游戏,小朋友可以锻炼手指的灵活性和精细动作能力。
3. 动手能力的评价方法评价小朋友的动手能力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考量:3.1 灵活性和协调能力评价小朋友的手部灵活性和协调能力可以通过观察他们完成各种动手任务的能力。
例如,观察小朋友使用剪刀剪纸的姿势和动作是否正确、顺畅,观察他们使用铅笔进行绘画时的笔法是否流畅等。
3.2 精细动作能力评价小朋友的精细动作能力可以通过观察他们完成一些需要高度精确性的任务。
例如,观察小朋友在拼图游戏中能否准确地将拼图图案拼好,观察他们使用积木搭建时能否掌握力度和角度等。
3.3 创造力和想象力评价小朋友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可以通过观察他们在手工制作和塑料积木等活动中的表现。
例如,观察小朋友能否提出独特而创新的构思,并将其付诸行动。
4. 动手能力培养的注意事项4.1 鼓励探索和尝试在培养小朋友的动手能力时,应鼓励他们自由探索和尝试。
幼儿园教师如何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幼儿园教师如何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在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动手实践,幼儿可以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1. 创建创造性的学习环境为了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教师需要在幼儿园中创造一个富有创造性的学习环境。
这样的环境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愿意参与到动手实践中。
教室中可以摆放各种各样的游戏玩具、搭建积木以及其他手工材料,让幼儿可以随时接触和使用这些工具。
2. 提供多样化的动手活动幼儿园教师应该提供多样化的动手活动,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可以组织一些手工制作、绘画、剪纸等活动,让幼儿亲自动手完成作品。
此外,还可以引导幼儿进行模型搭建、拼图等活动,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操作能力。
3. 鼓励自主实践和探索幼儿园教师应该鼓励幼儿进行自主实践和探索。
通过让幼儿自己动手解决问题,他们可以培养自信心和创造力。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开放性的材料,如橡皮泥、沙子等,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创作和实践,从而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4. 引导幼儿进行团体合作团体合作是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团队活动,如集体搭积木、制作手工作品等,让幼儿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想法和资源。
通过合作,幼儿可以学会与他人沟通、协调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5. 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为了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可以通过观察和讨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让幼儿主动思考并提出问题。
在动手实践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材料的性质、形状和用途,并与他们一起思考如何进行操作和制作。
6. 鼓励家庭参与家庭参与对于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进行家庭手工制作活动,如制作卡片、手工艺品等。
通过家庭参与,幼儿可以将在学校中学到的动手能力应用到家庭生活中,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如何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如何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作为家长或教育者,我们都希望幼儿能够拥有良好的动手能力。
动手能力不仅对幼儿的身体发育有益,还可以帮助他们培养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实用的方法,帮助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1. 提供丰富的创作材料为了激发幼儿的动手能力,我们可以为他们准备各种丰富的创作材料。
例如,彩纸、剪刀、胶水、颜料、粘土等,这些材料可以让幼儿自由地进行剪贴、拼贴、绘画和塑造等活动。
同时,还可以提供一些自然材料,如树叶、小石子、树枝等,帮助幼儿进行手工制作或艺术创作。
2. 引导幼儿参与家务活动家务活动是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好机会。
我们可以将适合幼儿参与的家务活动引入他们的日常生活中。
比如,让幼儿帮忙擦桌子、叠衣服、洗碗等。
通过这些活动,幼儿可以学会如何使用各种工具,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
3. 组织手工制作活动手工制作活动是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
我们可以定期组织一些手工制作活动,让幼儿亲自动手制作各种物品。
例如,可以组织幼儿制作手工礼物、手工装饰品、手工风车等。
在制作过程中,可以引导幼儿运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4. 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户外活动可以提供给幼儿更广阔的空间来发展动手能力。
我们可以安排幼儿参与一些户外活动,如玩沙子、玩水、园艺等。
这些活动可以让幼儿接触到不同的材料和环境,锻炼他们的手部肌肉,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协调能力。
5. 注重细节和耐心的培养在幼儿进行动手活动时,我们应该注重培养他们的细节观察能力和耐心。
例如,在制作手工作品时,可以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每个步骤的细节,让他们学会注重细节,并培养他们的耐心和毅力。
6. 鼓励幼儿进行拼图和组装玩具拼图和组装玩具是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很好的方式。
我们可以为幼儿提供适合年龄的拼图和组装玩具,并鼓励他们亲自完成。
通过拼图和组装玩具,幼儿可以锻炼手眼协调能力、空间认知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幼儿园中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方法

幼儿园中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方法在幼儿教育中,动手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动手操作,孩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增强自信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身体和智力的协调发展。
因此,在幼儿园阶段,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非常必要。
下面介绍几种在幼儿园中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方法。
1. 制作手工制品手工制品是幼儿园中非常经典的教育方法。
通过制作手工制品,可以训练孩子的手部协调能力、认知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
手工制品的制作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水平不同,选择不同的材料和难度。
但无论制作什么类型的手工作品,需要引导孩子自己动手制作,不要代替孩子完成。
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孩子的动手能力的发展。
2. 进行拼图游戏拼图游戏是一种思维训练和动手能力训练相结合的游戏。
通过拼图游戏,孩子可以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和空间认知能力。
拼图游戏的难度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水平不同而设置。
刚开始可以选择拼图块数少的简单拼图,渐渐地提高拼图难度,让孩子更好地挑战自己。
3. 进行感官体验活动幼儿期是感官发展的关键期。
幼儿的感官比成人更加敏锐,他们对声音、光线、色彩、形状等都可以产生强烈的感知。
因此,感官体验活动对幼儿的动手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可以利用各种材料、器具和工具来给孩子提供丰富多样的感官体验,让孩子参与其中,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
4. 游戏和运动活动游戏和运动活动不仅可以提供孩子在运动中锻炼动手能力的机会,而且可以锻炼孩子的视觉空间能力和认知能力。
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游戏和运动活动,比如扔球、跳绳、做手指操、模仿动物等,这些活动不仅让孩子更愉悦地度过时间,而且还起到了锻炼的作用。
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的过程中,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需要想办法让孩子喜欢动手,对于幼儿来说,对他们来说玩耍是很开心的事情。
其次,需要适当引导孩子,让他们自己探究、自发动手制作,这样才会真正促进他们的成长发展。
最后,需要注意安全,保护孩子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综上所述,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是幼儿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幼儿园教师如何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幼儿园教师如何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导言幼儿园阶段是培养孩子动手能力的黄金时期,动手能力是孩子日后发展的重要基础。
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应该积极促进孩子的动手能力发展,提供适合的教育环境和活动。
本文将深入探讨幼儿园教师如何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从环境设计、教学方法和活动设计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环境设计1.提供丰富多样的玩具和材料:为了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幼儿园教师应提供丰富多样的手工艺品、拼图、积木等玩具,以及纸张、颜料、粘土等各类材料供孩子使用。
这样一来,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和想象力进行创作和探索,从而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
2.布置创意角落:教室中可以设置专门的创意角落,摆放一些文具、废旧物品和材料,供孩子自由选择使用。
教师可以鼓励孩子使用这些材料进行手工创作,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创设小组活动区域:设置小组活动区域,让孩子们可以进行合作性的动手活动。
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些小项目,如组装玩具、制作模型等,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方法1.示范引导法: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示范的方式引导孩子们学习动手技巧。
教师可以先进行示范,然后引导孩子们跟着操作。
例如,在制作手工作品时,教师可以先展示正确的操作方法,然后让孩子们模仿和实践。
2.活动导入法: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趣味化的活动导入课堂,引发孩子们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剪纸技巧时,可以与孩子们一起制作一幅剪纸作品,让他们亲身体验动手的乐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3.个性化教学法:每个孩子的动手能力发展存在差异,教师应根据孩子的兴趣和能力特点,灵活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
有些孩子可能对绘画感兴趣,可以加强涂鸦和绘画活动;有些孩子可能对拼图感兴趣,可以提供更复杂的拼图游戏。
三、活动设计1.手工制作活动:手工制作是培养孩子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幼儿园教师可以经常组织手工制作活动,如制作折纸、剪纸、串珠等。
在活动中,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提供合适的材料和工具,鼓励孩子们动手实践,培养他们的动手技能。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幼儿的动手能力是指孩子使用手部进行各种活动的能力,包括握笔、剪纸、捏泥、折纸、拼图等。
良好的动手能力不仅对幼儿的身体发育有益,还能促进他们的认知、创造力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在幼儿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一、提供丰富多样的活动材料为了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我们需要提供丰富多样的活动材料,使幼儿有机会进行各种手部活动。
首先,可以为幼儿提供握笔练习的材料,如大号的彩色铅笔、蜡笔等,让他们通过握笔的练习来提高手指的灵活性和精细动作控制能力。
其次,可以提供剪纸、拼图等材料,让幼儿进行剪纸和拼图游戏,锻炼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此外,还可以提供橡皮泥、彩纸、纽扣等材料,让幼儿进行捏泥、折纸和穿线活动,培养他们的手部肌肉控制能力和手指灵敏度。
二、创设有利于动手能力发展的环境除了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我们还需要创设有利于幼儿动手能力发展的环境。
首先,可以设置一个专门的手工角,将各种活动材料摆放整齐,方便幼儿自主选择和使用。
其次,可以配备合适的工具和辅助器具,如剪刀、剪纸模板、图案印刷版等,帮助幼儿更好地进行手工活动。
另外,还可以设置小组合作的活动,让幼儿与同伴一起进行手工制作,培养他们的沟通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三、组织多样化的动手活动为了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我们可以组织多样化的动手活动。
首先,可以进行握笔练习活动,如追踪描红、涂色填图等,帮助幼儿熟悉握笔动作和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
其次,可以组织剪纸和拼图比赛,激发幼儿的竞争意识和参与热情。
此外,还可以进行手工制作活动,如制作手工卡片、串珠、手链等,让幼儿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不仅仅是局限于手部的锻炼,还需要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
我们可以通过动手活动来培养幼儿的专注力和耐心,让他们在手工制作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困难的挑战,培养他们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略谈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手是思想的镜子,是智力才能发展的刺激物,是意识的伟大培养者,是指挥的创造者。
”“幼儿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心理学家也一致认为手指是“智慧”的前哨。
手的活动能促进大脑的发育。
当幼儿双手活动时,指头上的神经细胞会随时将信息传到大脑,因而加强幼儿手的活动能开发大脑潜在机能。
同时,对幼儿来说,手是他们认识事物,探索世界的重要途径,关系到幼儿方方面面的发展,需要促使幼儿意识到这一点,喜欢自己的小手真能干,愿意提高自我服务能力,感受做事的乐趣。
幼儿期是幼儿躯体动作和双手动作发展的最佳时期,孩子的手越巧,脑子就越聪明。
故从小培养孩子们动手能力非常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呢?主要有以下途径:一、在美术活动中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美术活动作为培养幼儿各种能力促进幼儿智力发展的重要手段,已为人们普遍认识和重视。
而培养幼儿用绘画和手工充分表现自己对周围生活的认识和情感,发展幼儿手部肌肉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初步掌握使用美术工具及材料的技能是幼儿美术教育的任务之一。
幼儿的绘画、泥塑、剪纸、撕纸、折纸及废旧物利用,手编、布工等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无一不是在手的协调操作下进行的。
因此,幼儿园的美术教学对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如:泥工教学中教幼儿团、搓、压、捏、粘合等技能;纸工教学中教幼儿撕、贴、折、涂、剪等,孩子们通过画画、剪纸、折纸、捏泥、制作玩具等动手操作活动培养幼儿动手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为幼儿创设可操作性强的环境的同时,还要根据幼儿发展水平的不同,投放不同水平的可操作材料,培养幼儿的动手协调能力。
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与爱好用自己的方式来进行美术操作活动,教师再引导幼儿在自身的原有水平上进行大胆的操作和尝试。
例如:在小班美术活动中,开展制作项链手活动:幼儿可以用泥团圆压扁用细铁丝穿起;用细铁丝穿各种形状的吹塑纸片。
在大班美术活动《梅花开了》时,让孩子们用嘴吹画梅花树干,引导幼儿体验不同的手工制作方式,培养幼儿参与手工活动的兴趣,引导幼儿学习欣赏作品,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做做玩玩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新能力及审美能力。
给幼儿提供了彩色的皱纹纸、纸条、玉米、颜料、橡皮泥,剪刀、胶水、水彩笔。
让幼儿在知道老师的要求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操作,可用颜料点梅花、玉米拼梅花、橡皮泥搓梅花、纸条裹梅花、皱纹纸捏梅花、剪麦冬做梅花、直接粘贴剪好的花瓣等。
幼儿根据意愿开始选择喜欢的材料制作梅花,他们一边做一边还兴奋地说着什么,能力强的幼儿用纸条裹梅花,玉米拼梅花,剪麦冬做梅花,能力一般的用橡皮泥搓梅花,能力弱的用现成的花瓣贴,用水彩笔进行作画。
作品完成后,很多孩子都拿着自己的作品,在评价和欣赏的同时体验着自己操作的成功的喜悦。
二、在游戏活动中促进幼儿动手能力游戏是幼儿运用智慧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的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都在积极活动着,幼儿不断地解决游戏中面临的各种问题:这使幼儿思维活跃起来,有利地促进幼儿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的发展,同时也促进幼儿动手能力的发展。
如:抛接沙包游戏的玩法很多,孩子可双手抛双手接,单手抛单手接,左手抛右手接,右手抛左手接。
还可以往前上方抛起,小朋友跑着去接,小朋友之间还可以互抛互接。
这既训练了幼儿的手、脑协调能力,同时也能很好促进幼儿合作能力的发展。
再如;小棒夹豆,是通过游戏中豆的种类变化,装豆的容器的变化,容器距离的改变,以及小棒种类的改变来设计的系列游戏,使难度不断提高,幼儿动手能力也逐渐得到发展。
三、在各种操作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操作是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方法,当形形色色的操作材料呈现在幼儿的面前时,他们能主动与材料发生交互作用,在触、摸、摆弄的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探索,并且发现、探索中有所收获。
孩子们用收集的牙膏盒制作了各种各样的汽车、楼房;用月饼盒制作灯笼;用旺仔易拉罐制作鞭炮;用雪碧瓶制作了瓶娃娃;用一次性盘子做漂亮的蜗牛;用娃哈哈奶瓶制作了各式各样的飞机火箭;用橡皮泥制作泥塑另外小朋友还根据季节的特点,秋天用树叶做树叶贴画,冬天用带来的瓶子做造型各异的冰灯,用包装纸剪窗花。
用硬纸板、卡纸剪出各种几何图形的小块块,让幼儿做拼图如:幼儿用半圆形、三角形拼成小鸡、小鸟,用圆形、半圆形、椭圆形拼成熊猫等,用插塑拼接等。
可见动手操作既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也开发了幼儿的智力和创造能力。
因此,教师要多收集一些废旧玩具及剪贴、拼图卡片,购买智力魔方等,为幼儿动手操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在各种趣味科学活动中形成幼儿的动手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利用简易的工具、材料、仪器设备,按照科学操作方法,组织幼儿进行有趣的科学活动,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做,在操作中学习。
并通过一些小型的简易的操作、演示,对某些简单的科学理论的验证,使孩子们获得直接经验,培养他们动手做科学实验的兴趣,唤起他们对一些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学会探索科学的方法。
例如,在开展“什么会沉,什么会浮”的科学活动时,我准备了纸制品、木制品、塑料制品等各种制品材料供幼儿在水中自由投放,发现它们在水中产生的现象;让孩子自己用纸杯做小电话,让小灯泡亮起来,踩影子,火箭飞上天,透过各种颜色的糖纸来看日光灯颜色的变化等活动,教师示范一遍后,可让每个幼儿动手操作,当幼儿看到灯变成了各种美丽的颜色时,会高兴得直拍手。
在趣味小实验中,幼儿通过看看、听听、摸摸,甚至拆拆、装装,既能表现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愿望,又能从创造和成功中获得愉快。
幼儿在实验过程中一个个都变成了专心致志的“操作手”和“实干家”。
再如“筷子折了”、“多彩的气泡” 、“旋转的纸蛇”、“变色小陀螺”、“胡萝卜船浮起来”等科学小实验,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不仅初步了解到一些简单的科学现象,而且发展了动手能力。
四、在大自然中促进幼儿的动手能力。
大自然是知识的宝库,是活教材。
新《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大自然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
幼儿好奇好动,生来酷爱大自然。
孩子天性喜欢玩沙、玩水、玩土,水和沙没有形状,可以任孩子们根据自己的自由想象去摆弄、去创造,因无穷无尽的变化而产生乐趣,可以说这是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的最理想的“玩具”。
如玩沙,孩子可以在沙里盖房子,设计公园、大楼,挖隧道开火车等,孩子在玩沙中,可使脑筋更敏锐,同时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因此教师要利用幼儿这一天性,在幼儿园尽可能多地带领他们搞一些种植活动,或者开辟自然角。
如:在饮料瓶中种一些农作物。
(如豆子、玉米、花生油菜、葱蒜、等)让孩子们照料,观察、记录。
春天教幼儿扎风筝,一块到野外放风筝,夏天教幼儿玩打水仗的游戏。
秋天一起户外捡落叶,进行树叶粘贴,拓印等。
冬天让孩子观察树木,花草的变化,徒步郊游等。
充分利用大自然,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六、在各种竞赛中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教师抓住机会展开教育是最有效的举措,一次次不经意的偶然事件,往往都会激起幼儿探索生活奥秘的小火花。
而让幼儿将已学到的技能通过比赛的形式展现给大家看,则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巩固提高生活劳动技能,经常开展一些比赛性的活动,对孩子的动手能力能起到很好的强化作用。
“五一”劳动节我们进行了穿衣,叠被子、穿鞋等比赛结果有的孩子衣服穿反了,有的扣子张冠李戴,有的不会穿,急得直哭;有的被子叠得不整齐;有的鞋子没分左右。
但通过这次比赛,幼儿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都能自觉练习自己穿了。
每天午睡时,我们都要求孩子们比赛:谁最先脱好衣裤睡好,起床要求孩子比赛叠被子,同时也鼓励孩子相互协作。
并且给做的好的,有进步的孩子贴上一朵红花以示鼓励等。
孩子们很感兴趣,积极性高,而且越做越好。
开展分碗筷、捡菜、做元宵等活动,动手能力提高了,也加深了孩子间的感情。
总之,一个人的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培养和学习的过程,我们一定要抓住幼儿时期这个黄金阶段加强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促进脑的发展,手脑并用,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祖国的下一代就能“手巧心更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一、目前家庭教育在幼儿动手能力培养方面的部分现状原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提出了“手脑并用”的理论,他提倡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口、眼、手,在亲自感知、观察、操作的过程中习得知识。
强调了手指的运动,有利于幼儿智力的发展。
英国哲学家、教育家洛克曾说过:“人的智慧是从人的行为开始的,动作之中延伸的。
”但是,在当前社会上,有的家长片面地把教育单一的看成智力开发,在早期教育上违背儿童的心理特点,强制性的智力开发,造成了急于求成,拔苗助长,求见求全,盲目定向,过多的爱与包办,只要求进行知识灌输,只看孩子的分数而不看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对孩子的生活则事无巨细,娇生惯养,溺爱放纵,有求必应,唯恐孩子“受屈”。
有些父母为显示对儿女关怀“无微不至”,就连整理书包、穿衣服、叠被子、系鞋带、扣一扣等统统代劳,还有的高超钱教育,用大把大把现金,培养贵族子弟。
导致一些孩子饮食消费跟广告,服装消费赶时髦,人情消费超大人,娱乐消费必新潮。
过度的保护,使不少孩子穿衣冷不得暖不得,饮食粗不得精不得,对他讲话轻不得重不得,孩子过的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十足的小少爷、小皇帝的生活。
总这样下去,不是疼爱孩子,反而害了孩子。
事事不让孩子动手,等于阻断了孩子探索、尝试的途径,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失去对新事物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更重要的是他的许多功能就会退化,甚至连思维也会变得迟钝起来,严重的影响了孩子的全面发展,孩子动手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手--眼--脑协调的过程,为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就要先发展他的手指操作能力-----让他动手,所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家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二、动手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一)幼儿的手1、幼儿手肌肉特点:一是肌肉嫩,收缩力差,容易疲劳。
幼儿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肌肉嫩而柔软,收缩力差,容易疲劳。
但幼儿时期,身体代谢旺盛,供养充足,疲劳后恢复也快。
二是小肌肉群发育较晚。
小肌肉群主要是指幼儿指尖的动作,手指的屈身,手和眼的协调运动等局部动作的运动。
从观察来看,幼儿上下肢活动的大肌肉群发育较早,而小肌肉群发育较晚,三至四岁的幼儿在用手指活动的细小动作方面如握笔、拿筷子、系鞋带等方面掌握不自如。
三是神经技能调节不强。
幼儿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够完善,对骨骼肌的调节功能不强。
2、肌肉卫生。
一是让幼儿保持各种正确姿势。
家长在教幼儿动手做一切活动时,应教会幼儿保持正确姿势,但还要注意避免肌肉过分紧张,导致幼儿肌肉疲劳。
二是加强锻炼,促进肌肉群的发展。
家长要适当的加强幼儿的各种锻炼,是幼儿在跑、跳、攀登等活动中促进大肌肉群的发展,在泥工、手工、及日常生活中促进小肌肉群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