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动手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

合集下载

幼儿园动手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幼儿园动手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幼儿园动手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1. 引言动手能力是幼儿园阶段重要的发展任务之一,对幼儿的综合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

幼儿园应该重视对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与探索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本文将从幼儿园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具体实施方法以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

2. 幼儿园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动手能力是幼儿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身体发展和智力发展都有着积极影响。

通过动手操作,幼儿可以培养手眼协调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同时,动手能力的培养也能够促进幼儿的智慧启蒙和个性发展。

3. 幼儿园动手能力培养的具体实施方法3.1 创设适合的活动环境在幼儿园的教室内,可以创设各类适合幼儿动手实践的活动环境,例如搭建积木区、塑料泥区、卡片剪刀区等。

这些活动环境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鼓励他们通过实践和探索来提高动手能力。

3.2 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为了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幼儿园应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供幼儿使用。

例如水彩笔、画笔、剪刀、纸张、颜料等,这些材料可以让幼儿进行绘画、剪纸、拼贴等手工活动,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3.3 引导幼儿进行实践与探索在幼儿园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可以通过实践和探索来提高动手能力。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设置情境,让幼儿积极参与到实际操作中,例如制作手工艺品、搭建模型等。

通过实践与探索,幼儿不仅可以增加动手经验,还可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3.4 注重小组合作和交流在幼儿园的活动中,注重组织幼儿进行小组合作和交流,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

例如进行集体拼图、搭建大型模型等活动,鼓励幼儿共同讨论和合作完成任务。

4. 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4.1 幼儿的动手能力参差不齐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幼儿的动手能力参差不齐,有的幼儿较为灵活,而有的幼儿动手能力相对较弱。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活动难度,既能让动手能力较强的幼儿有所挑战,也能给动手能力较弱的幼儿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

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策略探讨

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策略探讨

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策略探讨一、引言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是指幼儿通过手的运动和感官的刺激,获得知识、发展智力、提高技能的能力。

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对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策略。

二、为什么要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1.促进幼儿身体发育通过动手操作,可以促进幼儿身体各部位的发育,提高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

2.提高幼儿认知水平通过观察物体、摸索物体,可以让幼儿更好地了解事物的本质特征,提高认知水平。

3.增强幼儿情感与社交能力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可以培养孩子们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增强情感与社交能力。

三、如何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1.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在教学中,应该提供丰富多样化的材料,如纸张、颜料、泥土、积木等,让幼儿可以自由地选择和操作。

2.注重实践操作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实践操作,让幼儿亲身参与,通过不断的尝试和摸索,掌握技能和知识。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幼儿观察物体的特征和变化,并让幼儿思考问题,提高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4.注意安全教育在动手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教育。

老师应该告诉孩子们如何正确使用工具和材料,并提醒他们注意安全。

四、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策略案例分享1.积木拼图游戏通过搭建积木拼图游戏,可以让幼儿锻炼空间想象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同时,在搭建过程中也可以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模型制作活动通过模型制作活动,可以让幼儿学习到如何使用工具,并锻炼手部协调能力。

同时,在制作过程中也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耐心和毅力。

3.绘画活动绘画是一种非常好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方式。

通过绘画,可以让幼儿学习到如何使用颜料和画笔,并锻炼手部协调能力。

同时,在绘画过程中也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五、总结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对于幼儿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实践操作,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并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安全教育。

浅谈幼儿动手能力培养

浅谈幼儿动手能力培养

浅谈幼儿动手能力培养幼儿教育中,动手能力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动手能力指的是幼儿在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以手为主要工具、以肢体为主要运动形式的能力。

在幼儿园的教育中,动手能力的培养提升的不仅是幼儿的实际技能,还能够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那么该如何开展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帮助家长和教师更好的了解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

一、提供足够的材料和工具幼儿在动手实践中,首要的条件是拥有足够的材料和工具。

教师和家长应该在适当的时候,给孩子提供相应的材料和工具,让孩子尝试着去尝试各种手工艺术品的制作,让孩子在不断地尝试和实践中逐步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除了传统的纸张、彩笔、刀剪等工具外,还可以提供一些电子玩具、拼盘等高科技工具,让孩子有更多选择的机会,以便更好地激发孩子的动手能力。

二、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幼儿在动手实践中,尤其是在制作一些手工艺术品的时候,家长和教师应该指导和帮助孩子一步一步地完成。

教师和家长要引导孩子经过观察、分析、对比、判断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让孩子在动手过程中培养知识和技能。

有些手工艺品的制作会需要一定的耐心和毅力,这时家长和教师需要给孩子足够的支持和鼓励,让孩子在过程中不断地挑战自我,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

三、注意孩子的安全在幼儿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安全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无论是在使用切割工具,还是在拼装过程中,都需要家长和教师进行适当的安全提示和教育。

例如,在使用切割工具时,要告诉孩子要注意安全,把刀放置好,防止刀具伤害。

在完成手工艺术品后,要将一些材料、工具放置在安全位置,以免孩子在使用时发生意外。

四、鼓励孩子的创造力动手能力的培养不应该局限在一些模板式的操作中,应该引导孩子使用自己的想象和灵感去创新。

对于一些孩子比较创造性的人,应该鼓励他们学习更多的知识、技能,从而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尝试创新实践。

同时,家长和教师也要给予这些孩子充分的肯定和支持,让孩子的创作积极性得到更好的发挥。

学前教育中的动手能力培养反思

学前教育中的动手能力培养反思

学前教育中的动手能力培养反思学前教育是儿童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旨在全面提升儿童的身体、智力、语言、情感和社交等方面的能力。

动手能力培养作为学前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儿童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学前教育中的动手能力培养进行反思,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动手能力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动手能力是指儿童通过用手动作进行实际操作来认识、理解、掌握物体或实现某种目标的能力。

在学前教育中,动手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性:1.提升儿童的智力发展:动手操作可以帮助儿童感知世界,认知事物,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促进儿童的身体发展:动手能力的培养需要使用手部肌肉,手眼协调能力等,这将对儿童的运动能力和身体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培养儿童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培养使儿童通过实际操作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高儿童的情感能力:动手能力培养可以让儿童感受到成就感和自信心,培养他们的情感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学前教育中动手能力培养的反思然而,在实际的学前教育中,我们也需要对动手能力培养进行反思。

以下是我通过实践和观察提出的一些反思:1.缺乏个性化的培养方法:每个儿童的学习和发展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需求,但现实中动手能力培养往往采用的是通用的方法,缺乏个性化的培养,导致部分儿童无法发挥潜力。

2.缺乏深度的思考训练:动手能力培养往往注重动作的完成和结果的呈现,而忽视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这导致儿童只是机械地模仿,而不具备思考和创造的能力。

3.过度依赖教具和材料:现代学前教育中,各种教具和材料层出不穷,很多时候我们着重关注教具的数量和创意,而忽视了对儿童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的培养。

4.与家庭教育的缺乏衔接:学前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相关,但在动手能力培养方面,学校和家庭往往缺乏有效的衔接。

这导致儿童在学校和家庭之间缺乏一致性和连贯性,影响了动手能力培养的效果。

幼儿园教学反思培养动手能力

幼儿园教学反思培养动手能力

幼儿园教学反思培养动手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家长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幼儿园作为孩子最初接触教育的地方,也承担着培养动手能力的重要责任。

然而,我们在教学中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

首先,我们意识到幼儿园教学中存在着过分注重理论学习的问题。

在幼儿园的教学中,过多地强调知识灌输,导致孩子们缺乏实践动手的机会。

他们只是被动接受知识,而缺乏主动创造的能力。

因此,我们需要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注重知识与实践的结合,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用手动起来。

其次,我们发现现有的教育环境对动手能力的培养不利。

传统的幼儿园教室布置中缺乏足够的动手材料和活动空间,限制了孩子们动手能力的发展。

因此,我们需要提供丰富多样的动手材料,如积木、手工制作材料等,让孩子们在自由的活动环境中充分发挥动手的力量。

此外,我们也需要重视家长的参与和支持。

家庭是孩子发展的重要环境,家长的陪伴和指导对培养动手能力至关重要。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介绍幼儿园的动手教学理念和方法,鼓励家长在家庭中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促进孩子在家和幼儿园之间的无缝衔接。

最后,我们强调教师的角色和能力。

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水平,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成为孩子们的榜样和引导者。

同时,我们也需要改变传统教学方法,采用更加灵活和多样化的方式来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如小组合作、创意游戏等。

总结起来,幼儿园教学反思培养动手能力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教师、幼儿园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通过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供丰富多样的动手材料和活动空间,加强家校合作,提升教师的动手能力水平,我们相信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将得到有效培养,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孩子们的成长添砖加瓦!。

幼儿培养之幼儿动手能力培养

幼儿培养之幼儿动手能力培养

幼儿培养之幼儿动手能力培养幼儿时期是儿童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而动手能力的培养则是幼儿成长的关键之一。

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既是为了满足他们对探索、创造的需求,也是为了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幼儿动手能力的重要性、培养的方法和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幼儿动手能力的重要性幼儿动手能力是指幼儿通过使用自己的手进行操作、实践和创造的能力。

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对他们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动手能力的培养能够增强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亲自动手,幼儿能够更加仔细地观察对象,进而运用自己的思维进行分析和推理,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其次,动手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升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精细动作能力。

幼儿在进行一系列的动手操作过程中,需要调动手部肌肉,锻炼手指的灵活性和精细动作,从而提高了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精细动作能力。

最后,动手能力的培养对幼儿的社交和情感发展也有积极影响。

幼儿在进行动手活动时,往往需要与其他幼儿进行合作或交流,这不仅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还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情感交流能力。

二、幼儿动手能力培养的方法为了有效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

1. 提供丰富的动手活动机会。

在幼儿园以及家庭环境中,应设置丰富多样的动手活动区域,为幼儿提供各类玩具、工具和材料,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动手实践。

2. 引导幼儿参与手工制作。

手工制作是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可以通过指导幼儿进行剪纸、折纸、拼贴等手工制作活动,让他们在操作中锻炼手指灵活性和精细动作能力。

3. 开展游戏和角色扮演活动。

游戏和角色扮演活动能够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通过动手操作完成游戏任务或角色表演,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4. 组织实践性的科学活动。

通过实践性的科学活动,如植物种植、小动物饲养等,引导幼儿亲自动手,观察和实践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三、幼儿动手能力培养的效果通过有效的动手能力培养,幼儿可以取得以下方面的效果。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动手能力是幼儿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对于他们的身心发展具有关键的作用。

通过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可以促进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一、动手能力的重要性动手能力是幼儿学习和成长的基石。

通过动手操作,幼儿能够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实践,加深对事物的理解。

动手能力还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二、提供丰富的动手材料和游戏为了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我们可以提供各种丰富的动手材料,如积木、拼图、涂鸦纸等。

这些材料不仅可以让幼儿动手操作,还可以锻炼他们的手指灵活性和手眼协调能力。

同时,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动手游戏,例如手工制作、模型拼装等,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提高动手能力。

三、鼓励幼儿参与日常生活中的动手活动除了提供专门的动手材料和游戏,我们还应该鼓励幼儿参与日常生活中的动手活动。

例如,让他们参与蔬菜切割、揉面团、洗衣服等家务活动,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动手技巧。

同时,还可以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手工制作,如折纸、剪纸等,增加他们的手部灵活性。

四、注重幼儿园教育中的动手实践在幼儿园的教育中,应该注重动手实践的环节。

例如,进行种植活动,让幼儿亲自动手种植并照料植物;组织手工制作活动,让幼儿动手制作手工作品;进行科学实验,让幼儿通过实践来探索科学知识。

这些活动可以提供给幼儿更多的动手机会,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五、家长在培养幼儿动手能力中的作用家长在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可以鼓励和引导幼儿参与各种动手活动,如帮助幼儿进行手工制作、一起动手做饭等。

同时,家长还可以提供积木、拼图等丰富的动手材料,并与幼儿一起玩耍和学习。

家长的陪伴和激励对于幼儿动手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六、注意动手能力培养中的安全问题在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安全问题。

确保幼儿在动手活动中的安全,如使用安全的动手材料、提供适合年龄段的游戏和道具等。

幼儿园手工制作教学心得:注重培养幼儿动手能力

幼儿园手工制作教学心得:注重培养幼儿动手能力

幼儿园手工制作教学心得:注重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幼儿园手工制作教学心得:注重培养幼儿动手能力》一、引言在幼儿园教育中,手工制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

通过手工制作,幼儿可以锻炼动手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专注力和耐心。

作为一位幼儿园老师或家长,如何帮助幼儿更好地进行手工制作,发挥他们的潜能和兴趣,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在本文中,我将共享我的幼儿园手工制作教学心得,重点在于注重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二、培养动手能力的重要性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动手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手工制作,幼儿可以锻炼手部肌肉,增强手眼协调能力,提高操作技能。

手工制作也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感受到创造的乐趣和成就感。

注重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可以为他们今后更好地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提升幼儿动手能力的方法1.选择合适的材料在进行手工制作时,要根据幼儿的芳龄和能力选择适合的材料。

对于幼儿来说,一些简单易操作的材料,如彩纸、颜料、胶水等,可以让他们更好地参与到制作过程中,提高他们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2.注重细节和技巧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授一些基本的手工制作技巧,如剪纸、折纸、粘贴等。

要重视细节,教会幼儿如何做到精雕细琢,让他们学会耐心和细心。

3.鼓励自由创作在进行手工制作时,要给予幼儿一定的自由空间,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自由创作。

不要过分注重作品的完美度,而是更注重孩子们的动手过程和创造力的发挥。

四、我的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注重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非常重要。

通过手工制作,我看到了孩子们的成长和进步。

他们变得更加细心、耐心和有想象力,也更善于表达和共享。

我认为在幼儿园手工制作教学中,注重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五、总结通过本文的共享,我们详细介绍了幼儿园手工制作教学心得,并重点强调了注重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的重要性。

我们提出了提升幼儿动手能力的方法,并共享了个人的观点和理解。

希望这些经验和建议能帮助到更多的幼儿园老师和家长,让幼儿在手工制作中得到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几点思考
昆山市花桥幼儿园潘琴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手是思想的镜子,是智力才能发展的刺激物,是意识的伟大培养者,是指挥的创造者。

”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手指小肌肉群不够发达,手的动作还不灵活,通过手的活动,可以获取更多的外部信息,这些信息能促使大脑积极活动,促进孩子的大脑发育,使孩子心灵手巧。

通过与孩子一年的相处,我了解到孩子天性活泼,有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知道孩子的好动能力是靠后天培养出来的,很多习惯是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形成的。

俗话说“心灵手巧”。

“十指连心”,这说明了手和大脑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而我认为“儿童的智慧在于他的手指上”,所以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注重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将《提高幼儿动手能力的实践研究》作为我们幼儿园的十一五课题,并针对此课题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活动。

一、发挥手的作用,从多方面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孩子在幼儿时期喜欢动,喜欢用手去探索他周围的世界。

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是贯穿于他们的生活、学习中的。

在春天的时候我带幼儿在种植园地内开展种植活动,让孩子自己动手翻土、种植、浇水、施肥,这样的过程既让幼儿体验到活动的乐趣,又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

他们知道小苗很难立稳,于是堆了很多土来稳住小苗,孩子在动手时学会了技巧和专心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区域活动中我投放了一处为拼图区,很多孩子都很喜欢那里,因为每当他们完成一幅拼图时,内心都会有一种很强的成就感。

我认为拼图可以让孩子了解“部分”与“全部”的关系。

这对手工活动及其他活动都很有用处。

在游戏中,让孩子知道许多的“部分”能拼凑出一个“全部”,以及“一个全部”是由“许多部分”所组成的,增进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

拼图需要孩子耐心的操作,以及手眼协调能力,只要一不协调就不能将色块放在正确的位置。

孩子的动是一种天性,动手能力是一种培养,如何有效合理的进行需要与孩子的兴趣各方面结合。

二、成果激趣,发挥幼儿主体作用,促进幼儿主动创造
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幼儿的兴趣差异、基础水平不同,提供不同的操作材料,因人利导,善用鼓励,合理安排幼儿学习与活动时间,对于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动手协调能力,以及开发孩子的大脑思维,发挥其想象力,大有裨益。

在手工活动中,有师幼之间,幼儿之间的人际合作。

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首先要为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找到生根发芽的土壤,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之间进行一些手工合作,如:共同完成一个纸盒造型,共同制作一个花环等等,为幼儿合作创设机会。

这样,幼儿在活动时,就不能只顾一个人
做,而需要二人或几个人合作共同配合来完成一项任务,把幼儿的情感、想法和意见都融进去,这时二人或几个人合作的过程,就为幼儿提供了创造的机会。

其次,把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手工教学的各个环节,调动幼儿的情感,挖掘幼儿的创新能力。

再有,还可以拓展幼儿合作对象的范围,创造与不同年龄幼儿间进行合作的机会,例如“大带小活动”,可以拓展幼儿合作的范围,通过多方面锻炼,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共同帮助、共同提高,这样幼儿的创造能力和合作能力就会在反复锻炼中得到提高。

最后,还要重视师幼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师幼间的情感交流以及教师的人格对幼儿的影响是唤起幼儿创造力的有效途径。

在我班有一个美工区,一面帖上了一块很大的泡沫板(可以把自己折好的作品订在上面),另一面是一些纸工作品的步骤图。

中班的孩子观察能力有一定的发展,有的时候不用老师帮助,自己也能根据步骤图折出相应的纸工,这样不仅提高了孩子的动手能力还能帮助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一开始班级里会折纸的小朋友不多,泡沫板上也总是空空如也。

后来在班级一个叫吴磊的小朋友的带动下,大家慢慢开始对纸工感兴趣。

我发现他们特别喜欢折小动物,于是我准备了一些折动物的图谱,小青蛙、千纸鹤、马等,过了几天许多小朋友都折了出来。

大家看到了都很羡慕,于是都纷纷学了起来。

在这个时候老师并没有起到指导作用,只是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平台,让他们自主发展。

有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差可是动手能力并不差,通过这样的活动还能提高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产生一种成就感。

在纸工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是提高孩子自信心,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途径。

三、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
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如:整理玩具、打扫教室、洗小物品等。

非常能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

90年代的孩子是幸福的,从小的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已是一种习惯,因为父母家人的宠爱孩子在家中几乎不用做一点家务。

这对于孩子的发展而言,并不是一件好事。

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对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动手操作中,幼儿的手指灵活性,动作协调性,手眼协调一致的能力都能得到有效锻炼,其他各方面知识也能融汇贯通,从而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更主要的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是孩子一生的财富。

然而,现在孩子的一个普遍特点就是生活自理能力差,比如在晨检时,我们经常会发现幼儿(小、中、大班都有这种情况)到了衣帽间,伸开胳膊等着老师或家长给他脱外套;在楼梯上,经常会碰到抱孩子上、下楼的家长;甚至大班幼儿午睡起床后穿反了鞋子等。

因此,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已刻不容缓。

当我们把活动的权利还给孩子的一刻起,孩子即获得了发展的主动权;当孩子的活动转变为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时,我们惊喜地发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到的学习方式,都蕴藏着丰富的学习潜能,他们在“动手做”的环境中快乐地建构知识与经验,获得发展。

总之,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不仅能使幼儿获得一双巧手,更能促进其大脑的发育成熟,注重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使幼儿真正成为心灵手巧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