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第4章 公共选择

合集下载

公共经济学第4章 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经济学第4章 公共选择理论
19
4.3.3选民行为
拥有选举权的公民称为选民。
选民的选择行为可分为四个方面:
1.目标。一方面是投票者个人所追求的目标,另一方面是投票人所在或所代 表团体的利益。
2.候选方案。一般来说,候选方案越多,投票人的选择余地就越大。
3.选举规则和程序。选举规则即人们常说的投票规则,如一致同意规则、多 数同意规则等等。选举程序,有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两种主要形式。
公共经济学
第4章 公共选择理论
杜振华
北京邮电大学
第4章 公共选择理论
4.1公共选择理论概述 4.2直接民主制下的公共选择
4.3代议制下的公共选择
2
4.1.1公共选择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1.公共选择的含义
公共选择是对政府决策过程的经济分析,是经济分析工具在政治领域 的应用和延伸,主要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个人利益最大化为内在 动力,通过民主投票实现的对公共经济的合理决策。
第四种是女巫模型(wicked witch model)。指被选出的政治家可能促成 任何有助于他们保住或获得官位的事情。
17
4.3.2官僚行为
官僚的主要作用包括:官僚是公共决策的执行者,公共产品生产者
选民(具有不同利益个人)
投票 政治过程 选举产生公共机构
投票 立法制定公共政策
利益集团 官僚集团
公共政策的供给
1.加权投票规则
加权投票规则的特点是首先按照利益差别,把投票参与者按重要性分类,根 据分类来分配票数,然后对候选方案进行投票,得到最多票数而不是最多人 数支持的议案将获得通过。加权投票规则只是多数票规则的一个变体,通常 具有和多数票规则一样的优点和弊端。
2.否决投票规则
否决投票规则首先让参与投票的每个成员提出自己认为可供选择的一整套建 议或者行动方案,汇总后每个成员再从汇总的方案中否决掉自己不喜欢的那 些方案,最后剩下的没有被任何人否决的议案,就是集体选择的结果。

公共经济学第4章-09

公共经济学第4章-09
的竞选方案符合中间投票者的意愿。 的竞选方案符合中间投票者的意愿。
公共经济学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四、投票交易
1.互投赞成票(Logrolling) 互投赞成票( 互投赞成票 )
* 投票者必须同时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提案投票 * 既有投票者赞成的,也有其反对的 既有投票者赞成的, * 投票者对提案具有不同的偏好程度,愿意就那些与其 投票者对提案具有不同的偏好程度, 关系重大的问题进行投票交易 * 事例:就两项提案投票,一项可给石油生产者带来利 事例:就两项提案投票, 益,另一项可给食品生产者带来利益
边 际 效 益 300 成 本 250 税 收 ︵ 元 100 ︶ MBB MC
MBA MBC
t
0
1 (b)
保安雇佣个数
公共经济学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无投票交易结果
就焰火燃放和保安雇佣两项提案分别投票, 就焰火燃放和保安雇佣两项提案分别投票, 无投票交易,简单多数规则下的结果是——既不 无投票交易,简单多数规则下的结果是 既不 提供社会娱乐,也不提供安全保障。 提供社会娱乐,也不提供安全保障。
★ 事例:两个本来不相关的议题 事例:两个本来不相关的议题——对纺织品 对纺织品
进口限额和新型轰炸机的研制被放在同一理系列教材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隐含的投票交易
★ 每一特殊利益集团是否对组合性的包括一揽
子项目的提案投赞成票, 子项目的提案投赞成票,取决于其对这些项 目的相对偏好程度。若获得的效益>遭受的 目的相对偏好程度。 获得的效益> 损失,即可带来正的净效益条件下, 损失,即可带来正的净效益条件下,投赞成 票,进行隐含的投票交易。 进行隐含的投票交易。

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理论
特点
公共选择理论强调个人主义方法论,认为个体在经济和政治领域中的行为都是理性的,追求自身利益 最大化。同时,它关注政治市场的竞争性和民主性,以及政府失灵和利益集团对政策制定的影响。
公共选择理论的重要性
揭示政府失灵
公共选择理论揭示了政府在提供 公共物品和服务时可能存在的低 效、浪费和滥用权力等问题,为 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
政府失灵是指政府在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时出现的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的情况。政府失灵的原因包括政府机构和官员的自利 性、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政策制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等。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分配和外部性问题等方面出现的无效率和不平衡的情况。市场失灵的原因包括垄断、不完全 竞争、外部性、公共物品等。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01
02
03
公共选择理论在公共部门人力资 源管理中强调人才的选拔和培养, 通过建立公平、公正的人才选拔 机制,提高公共部门的人才素质 和服务水平。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公共部门人力 资源管理应注重员工的激励和约 束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和创造力。
公共选择理论提倡建立员工绩效 评估机制,对员工的工作绩效进 行科学评估和反馈,以提高工作 效率和服务质量。
02 对政策执行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政策的有效实
施。
建立政策调整和修正机制
03
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修正政策,确保政策的持续
性和有效性。
05 公共选择理论案例研究
案例一:某城市垃圾处理政策制定过程
背景
某城市面临垃圾处理问题,需要制定相关政 策。
公共选择理论应用
政策制定过程中,政府官员、利益集团、居民等各 方参与者通过博弈、协商等方式,争取自身利益最 大化。

公共经济学课件 第四章 公共选择理

公共经济学课件 第四章  公共选择理

第二节 投票结果的唯一性和循环性
一、单峰偏好与多峰偏好
人们的偏好结构有单峰和多峰之别 单峰偏好意味着人们最理想的结果只有一个 多峰偏好意味着人们最理想的结果不止一个
第二节 投票结果的唯一性和循环性
二、配对投票:循环现象的出现
当有三个或更多方案备选时,就其中任意两 个方案进行投票,就是“配对投票”。
第三节 投票交易
投票交易
只有在与提案有关的效益和损失不对称的 情况下才会发生;若互抵则没有此动机。
好处:大大增加了某些提案在多数规则下 获得通过的可能性。
第三节 投票交易
二、隐含的投票交易
隐含的投票交易:Implicit logrolling 当分别代表不同利益集团的两个或更多的议题
1
第二轮投票 A B C
得票数
每年燃放1次 √ 1
结论:燃放2次最优?
每年燃放1次
√ √ 2
每年燃放2次 √
√ 2
第二节 投票结果的唯一性和循环性
配对投票结果:循环现象出现
按照所进行的配对投票中的次序不同,三种可以选 择的提案都可以在简单多数下获胜——“循环性”。
投票结果具有不确定性,政治均衡亦不存在了。 原因是多峰偏好的存在 新的事例:投票者B→投票者B’
2位 反对 赞成 赞成 赞成 赞成 赞成 赞成 通过
雇佣保安数量 3位 4位 5位 反对 反对 反对 反对 反对 反对 赞成 反对 反对 赞成 赞成 反对 赞成 赞成 赞成 赞成 赞成 赞成 赞成 赞成 赞成 通过 通过 否决
6位 反对 反对 反对 反对 反对 赞成 赞成 否决
7位 反对 反对 反对 反对 反对 反对 赞成 否决
第三节 投票交易

大学课程《公共经济学》4公共物品与公共选择

大学课程《公共经济学》4公共物品与公共选择

排他成本较低
排他成本高
共同消费 但受拥挤约束 边际使用成本低;
公共产品
1萨缪尔森(代表性定义): 全社会或某个集体共同消费的具有 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
2中国财政学教科书:用于满足社会公共
需要的物品或服务,称为公共产品。
3布坎南的定义(教材66-67)
混合产品(准公共物品)
兼具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的特性 拥挤性的公共产品
➢全体一致同意规则(公平但缺乏效率) ➢多数投票规则(有效率但缺乏公平)
– 三分之二多数 – 简单多数
全体一致同意规则 (公平但缺乏效率)
➢最符合公共利益要求的投票规则,
但因其实质是一票否决制,故在 现实生活中很难实施
首先,它排除了个人的策略行为。
其次,一致同意实施成本过高,最终可能使达成集体决 策的代价超过其实施所带来的好处。
投票悖论(阿罗悖论the Paradox of Voting)
多数投票原则下,不能在多个备选方案中达成均衡而 在各种选择之间循环的现象被称为投票悖论
美国经济学家K.J.阿罗 (K.J.Arrow) 认为
采用少数服从多数的投票 规则
如果存在着至少三个可由 社会成员以任何方式自由 排序的备选方案,就可能 出现循环的选择结果
—公有资源
排他性的公共产品
—自然垄断物品
道路特性
竞争性?——仅当道路是拥挤的时候 排他性?——仅当道路收费时 四种可能性: 不拥挤也不收费:公共物品 不拥挤但收费:自然垄断 拥挤但不收费:公共资源 拥挤也收费:私人物品
7
公共物品与公有资源存在市场失灵 ——公共物品供给不足、公有资源却过度消费
第三,坚持一致同意规则的结果有可能达不成集体决策。
多数投票规则

公共经济学(第四章)--公共选择

公共经济学(第四章)--公共选择
一、公共经济决策的含义 二、公共经济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1
第一节 公共选择理论概述
一、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方法 所谓公共选择理论:就是以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假 设为前提,依据自由的市场交换能使双方都获 利的经济学原理,来分析政府的决策行为、民 众的公共选择行为及两者关系的一种理论。 其特点:把政治过程看作某种特殊的经济活动, 其中,政府是生产者,选民是消费者,选票是 货币,而选举制度是市场制度。
⒋全体一致规则的明显缺陷:
⑴此制度十分复杂费时。由于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价值判断 或效用函数上的差异,达成一致就要经过磋商与谈判。 在市场中,谈判通常只在两个人之间进行,达成契约的 成本较低;在公共选择中,在当事人数目众多时,一致 同意要花很大的交易成本才能实现。
⑵最后一个投票者的否决权给了他过大的讨价还价的能 力。有可能会导致讨价还价、敲诈和拖延,甚至达不成 协议。 ⑶该规则假定投票人都是诚实的,而忽视了投票人的偏好 显示难题。
24
二、公共选择和私人选择
⒉遵从的原则不同 在以自由交换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中,私人选择 基本上遵从自愿交换原则。而在政治市场上 的公共选择则遵从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具 有一定强制性。这样,投票人假如不幸成为 少数派,那么其所接受的公共产品,所支付 的税收,就并不一定是他们所乐意接受的。
25
二、公共选择和私人选择
我们不能否认也不能制止政治家存在着追求自身 利益的动机,关键的问题在于我们能否建立一 种制度,使政治家在追求自我利益的同时,也 能保证国家利益的实现。
16
一、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方法
⒊作为选民代表的经济人 在实行间接民主制的国家,选民的意愿一般是通 过选民代表来表达的。
但现实中,选民代表也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 理性经济人,其利益并不总是和选民的利益相 一致的。为了使其能够对选民负责,就必须建 立一种激励与约束机制,以便对其经济人的本 性进行有效的限制。

公共经济学第四章

公共经济学第四章

三、单峰偏好(布莱克定理) 单峰偏好(布莱克定理)
单峰偏好定理的提出其实正是经济学家 企图放松阿罗五条条件中的某一条,从 而摆脱投票悖论的一种尝试。 这是由邓肯·布莱克在1958年出版的《委 员会与选举理论》一书中做出的。他认 为:通过对个人的偏好进行适当限制, 使其适合于某一种类型,则多数决策结 果界满足可传递性的假设。
政策A 个人1 个人2 个人3 合计 70 10 45 125
政策B 15 50 45 110
政策C 15 40 10 65
投票结果是: 投票结果是:
政策A得了125分,是三个方案中的得分最 高的一个,A因此是获胜者,是选择的目标. 这种方案保证了传递性,但有可能出现不 分胜负. 打分投票制不失为解决投票悖论的一种 思路.
第四章 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对象是政府 的运行机制。公共选择的特点是,它 从经济学的角度,以经济学的假设出 发,运用经济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政府 行为的机制,并探索使政府行为合理 化的途径。
一、公共选择理论的发展线索
现代公共选择理论发端于美国经济学家 肯尼思、阿罗1951年出版的经典著作 《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后有美国经 济学家森和美国经济学家布坎南对阿罗 理论的发展,其中布坎男成为公共选择 理论最主要的代表人物。
公共选择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布坎南、 唐斯、塔洛克与麦肯都认为国家不是神 的创造物,它并没有无所不在和正确无 误的天赋。国家是一种人类组织,在这 里做出决定的人和其他人没有差别。公 共选择学派的方法就是把经济市场与政 治决策这两个人类行为的基本方面重新 纳入单一的私人利益分析模式。
第二节 投票悖论以及解决思 路
四、偏好强度
前面的分析是假定一人一票,他将这一票投在 某一个他认为是最理想的方案上。而在市场上, 消费者可以对自己中意的产品支付更高的价格, 这种更高的价格这种更高的价格就显示了消费 者的偏好强度。模拟市场机制,我们设计出一 种多数投票程序,叫做“打分投票制”(Paint Voting System),假设每个人都被给予100分,允 许每个人将100分分别打在A,B,C三个不同的方 案上.

公共经济学第4章 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经济学第4章  公共选择理论

4.1.2 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方法
1. 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 2. 政治活动中的经济人假说 3. 作为一门交易科学的经济学
赵建国
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4.1.3 公共选择学派及主要观点
1. 弗吉尼亚学派 2. 罗切斯特学派 3. 芝加哥政治经济学派
赵建国
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4.2 公共选择中的投票 4.2.1 市场化与非市场化决策 4.2.2 选民的偏好显示与公共选择中的投票规则
第4章
公共选择理论
赵建国 教授
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zhaojg@
赵建国
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1 公共选择理论概述 4.2 公共选择中的投票 4.3 公共选择中的政治行为分析 4.4 寻租与腐败
赵建国
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4.1 公共选择理论概述 4.1.1 公共选择理论产生与发展 4.1.2 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方法
主要表现在: (1)消费偏好的表达方式不同; (2)参与的程度不同; (3)消费偏好的体系不同; (4)表达偏好的性质不同。
赵建国
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4.2.2 选民的偏好显示与公共选择中的投票规则
1. 选民的偏好显示 2. 投票规则
赵建国
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1. 选民的偏好显示
(1)单峰偏好与多峰偏好 单峰偏好意味着人们最理想的结果只有一个;多峰偏好意味着 人们最理想的结果不止一个。 (2)选民的偏好显示 偏好是指个体对两个或两个以上选择对象之间关系的一种主观 感受。 对公共产品而言,人们显示其偏好的途径一般有以下四种: 通过投票表达,包括直接投票和间接投票两种机制; 通过发言表达,包括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两种方式; 通过进退表达,又称“以足投票”; 通过反叛表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果:每年燃放焰火3次提案获胜
公共经济学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配对投票结果:循环现显出现
• 按照所进行的配对投票中的次序不同, 三种可以选择的提案都可以在简单多数 下获胜——“循环性”。
• 投票结果具有不确定性,政治均衡亦不 存在了。
• 原因是多峰偏好的存在
• 新的事例:投票者B→投票者B’
公共经济学
• 最常用的规则——简单多数规则
公共经济学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投票者最偏好的政治均衡
税 收
ti
O
Z
每单位产量的税收
MBi
Q*
产量
公共经济学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4.1.4 简要的归纳:
政治均衡的决定因素
• 公共选择的规则 • 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
• 投票者获得与提案有关的成本和效益的 信息的难易程度




单峰
C

● ●
0 1 2 3 焰火燃放次数
0 1 2 3 焰火燃放次数
公共经济学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简要归纳
• 人们的偏好结构有单峰和多峰之别 • 单峰偏好意味着人们最理想的结果只有一个 • 多峰偏好意味着人们最理想的结果不止一个
公共经济学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4.2.2 配对投票:循环现象的出现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中间偏好峰是多数规则下的政治均衡
净 效 益
中间偏好峰(C )
B’的偏好峰


A的偏好峰

● ●
0
1
● ●
2
3
焰火燃放次数
公共经济学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投票者对每年焰火燃放方案的排列:
所有投票者都具有单峰偏好
第一种选择
第二种选择
A3
2
投 B’ 1
2

者C 2
1
第三种选择
1 3 3
公共经济学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4.3 投票交易
4.3.1互投赞成票
• Logrolling • 投票者必须同时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提案投票 • 既有投票者赞成的,也有其反对的 • 投票者对提案具有不同的偏好程度,愿意就那些
与其关系重大的问题进行投票交易
• 事例:就两项提案投票,一项可给石油生产者带 来利益,另一项可给食品生产者带来利益
公共经济学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4.4.3 公共权力极大化:
政府部门(官员)
• 政府机构提供公共物品区别于私人部门 提供私人物品
• 追求公共权力极大化→预算规模的极大 化→公共物品供给量过剩→资源浪费
配对投票的得票记录及其结果(第二轮)
第二轮配对投票

A
票 B

C
每年燃放焰火 3次

每年燃放焰火 1次
√ √
得票数
1
2
结果:每年燃放焰火1次提案获胜
公共经济学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配对投票的得票记录及其结果(第三轮)
第三轮配对投票

A
票 B

C
每年燃放焰火 2次

每年燃放焰火 3次


得票数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
公共经济学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第4章 公共选择
公共经济学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公共选择 Public choice
• 对非市场决策的经济学研究,对政府决策过 程的经济分析
• 政治不过是经济交易过程的延伸
• 政治家、官僚或国家代理人同样是个人私利 追求者,也是一种“经济人”
• 将经济交易、政治决策两种人类行为的基本 方面纳入单一的私人利益分析模式

每年燃放焰火 1次
√ √
得票数
1
2
结果:每年燃放焰火1次提案获胜
公共经济学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配对投票的得票记录及其结果(第三轮)
第三轮配对投票

A

B’

C
每年燃放焰火 2次
√ √
每年燃放焰火 3次

得票数
2
1
结果:每年燃放焰火2次提案获胜
公共经济学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单峰与多峰下投票小结
• 多数规则所保证的是,所有投票者最偏好的 结果和最终达成的政治均衡偏离度最小。
• 任一政党或政治家要想赢得极大量选票,必 须使自己的竞选方案符合中间投票者的意愿。
公共经济学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4.2 投票结果的唯一性和循环性
4.2.1单峰偏好与多峰偏好
• 单峰偏好 Single-peaked Preference
无投票交易(焰火燃放)
边 际 效 益
300 成 本 250



元 ︶
100
MBA
MBB
0
1
MBC (a)
MC t
焰火燃放次数
公共经济学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无投票交易(保安雇佣)
边 际 效 益
300 成 本 250



元 ︶
100
MBB
MBC
0
1
MBA (b)
MC t
保安雇佣个数
公共经济学
公共经济学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4.3.3 投票交易与效率
• 事例:三个公民组成的社会就两项提案投票
安全保障——保安雇用——MC=AC=300元
社会娱乐——焰火燃放——MC=AC=300元
• 每一投票者必须为每一单位的公共物品承担 100元的税收
• 简单多数原则
公共经济学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A 投B
C 票M
F 者
G
H 投票结果
增加保安雇用量至
1
2
3
4
赞成 反对 反对 反对
赞成 赞成 反对 反对
赞成 赞成 赞成 反对
赞成 赞成 赞成 赞成
赞成 赞成 赞成 赞成
赞成 赞成 赞成 赞成
赞成 赞成 赞成 赞成
通过 通过 通过 通过
5 反对 反对 反对 反对 赞成 赞成 赞成 否决
6 反对 反对 反对 反对 反对 赞成 赞成 否决
公共经济学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4.2.3 多峰偏好的存在
• 边际效益递减规律——任何物品或服务 的边际效益都是随其数量的增加而减少。
• 多峰偏好同公共物品的边际效益的递减 趋势相矛盾
公共经济学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纯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边际效益递减,意 味着投票者的偏好是单峰的
净 效 益
0
边 际 效 益 和 税 收
公共经济学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4.4.2 选票极大化:政治家(政党)
• 在有关政府的作用和其他问题上意见一致或 相似的人们,组合成一个势力集团——政党
• 在多数规则下,一个政党在选票极大化上获 得成功,便赢得选举;选票极大化是多党制 社会中成功获得政治权力的先决条件。
• 竞选方案设法向符合中间投票者意愿的结果 倾斜
公共经济学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配对投票的得票记录及其结果(第一轮)
第一轮配对投票

A
票 B’

C
每年燃放焰火 1次

每年燃放焰火 2次


得票数
1
2
结果:每年燃放焰火2次提案获胜
公共经济学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配对投票的得票记录及其结果(第二轮)
第二轮配对投票

A

B’

C
每年燃放焰火 3次
公共经济学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投票交易:互投赞成票
边 际 效 益
600 成 本 500
税 收 ︵ 元 ︶ 250
200 MBB
0
MC=MSC
∑MB
t
MBA
MBC
1
保安雇用和焰火燃放数量
(c)
公共经济学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投票交易小结
• 投票交易有可能造成资源配置效率的损失 • 投票交易并非总是造成资源配置效率的损失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无投票交易结果
就焰火燃放和保安雇佣两项提案分别投
票,无投票交易,简单多数规则下的结 果是——既不提供社会娱乐,也不提供 安全保障。
公共经济学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存在投票交易
• 将两项提案合二为一
• A和C双双投赞成票
• 原不可能单独表决通过的方案,放在一 起表决时却通过了
• 中间投票者定理 Median voter rule:
若所有投票者对公共物品的边际效益曲 线均呈向右下方倾斜状态,那么中间投 票者最偏好的公共物品的产量,就是简 单多数规则下的政治均衡。
公共经济学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中间投票者定理启示
• 多数规则下的反映中间投票者意愿的提案最 终获胜。
• 当有两种以上的方案可供选择时,多数规则 并不能保证51%的投票者将获得他们最偏好的 结果,实际上只有中间投票者获得最偏好结 果。
• 税收份额在投票者之间的分布状况
• 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效益在投票者之间的 分布状况
公共经济学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4.1.5多数规则下的政治均衡:一个模型
• 假定投票者就某种公共物品的产量作出 抉择,该物品平均成本AC既定,税收份 额已公布,每人缴纳同样税收ti =AC/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