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古文字词、重点翻译和阅读题目汇集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解释、翻译

《马说》原文+解释+翻译+重点问题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解释:伯乐:孙阳。
春秋时人,擅长相(xiàng)马(现指能够发现人才的人)。
而:表转折。
可是,但是。
翻译: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
2.故虽有名马,祇(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解释:故虽有名马:所以即使有名马故:因此。
虽:即使。
名:名贵的。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也只能在马夫的手里受到屈辱(或埋没)。
祇(zhǐ):只是。
奴隶人:古代也指仆役,这里指喂马的人。
辱:这里指受屈辱而埋没才能。
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
骈,两马并驾。
骈死:并列而死。
于:在。
槽枥:喂牲口用的食器,引申为马厩。
不以千里称也:不因日行千里而著名。
指马的千里之能被埋没。
以:用。
称:著称。
翻译: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只能辱没在马夫的手里,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3.马之千里者,一食(shi)或尽粟(sù)一石(dàn)。
解释: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一食:吃一顿;食,吃。
或:有时。
尽:全,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
粟(sù):本指小米,也泛指粮食。
石(dàn),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一石约等于一百二十斤。
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
翻译: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
4.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
解释:食马者:食,通“饲”,喂。
其:指千里马,代词。
翻译:饲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马来喂养它。
5.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解释:是:这样,指示代词。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及重点字词解释(四)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及重点字词解释(四)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及重点字词解释知识点1: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解析①天街:京城街道。
②酥:乳汁,这里形容春雨的滋润。
③胜:抵得上。
④皇都:帝都。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及重点字词解释知识点2: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解析①东风:春风。
②镜:照镜。
③云鬓:青年女子的头发,代指青春年华。
④青鸟:传说中西王母座前传递消息的神鸟。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及重点字词解释知识点3: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解析①无言:默默无语。
②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③离愁:指去国之愁。
④一般:一种。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及重点字词解释知识点4: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解析①寻:古代长度单位,古以八尺为一寻。
千寻:形容高。
②闻:听。
③浮云:暗喻奸佞的小人。
④缘:因为。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及重点字词解释知识点5:苏幕遮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解析①芳草:暗指故乡。
②黯:形容心情忧郁。
③追:这里有缠住不放的意思。
④旅思:羁旅的愁思。
思,心绪、情怀。
关于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及重点字词解释的重点难点阐释:1.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学习提纲2.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鉴赏期末复习3.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复习资料4.人教版八年级语文必背古诗词。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全部字词与文言文翻译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字词和文言文总复习1. 背影交卸(xiâ):旧时官吏卸职向后任交代情况。
这里指失业。
奔丧(sāng):从外地急忙赶回去处理长辈亲属的丧事。
狼藉(jí):乱七八糟的样子。
妥帖:恰当、稳妥,十分合适。
颓(tuí)唐:衰颓败落。
琐屑(xiâ):细小而繁多(的事)。
触目伤怀:看到某种情况或景象心里感到悲伤。
怀,心。
不能自已:这里指无法控制自己,使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
2.合欢树够呛:比喻受不了、忙不过来或担当不起,同俗语"吃不消",难以实现。
虔诚:恭敬而有诚意。
昼夜:白昼与夜晚。
侥幸:是指由于偶然的原因而获得利益或免去不幸。
稀奇古怪:指很少见,很奇异,不同一般。
3. 铁骑兵陨(yǔn)落:这里指星体从高空掉下。
宿(sù)营:军队在某地临时住宿。
勒(lâ)转(zhuǎn):这里指收紧缰绳,使马转身。
骚乱:是指混乱不安定;动乱。
4. 苏珊·安东尼轻蔑(miâ):轻视;不放在眼里。
讪(shàn)笑:讥笑。
讪,讥讽。
呆若木鸡:呆得像木头鸡一样。
形容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愣的样子。
喋喋(d iã)不休:形容说话没完没了。
文质彬彬(bīn):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来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顽固不化: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形容人十分固执。
5. 大堰河——我的保姆荆(jīng)棘(jí):泛指山野丛生的带刺小灌木。
天伦(lún):指父子、兄弟等关系。
忸(niǔ)怩(ní):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
叱(chì)骂:责骂。
典押(yā):典当,质押。
凌(líng)侮:欺负侮辱。
6. 现代诗两首隘(ài)口:狭窄的山口。
蹲(dūn)踞(jù):一般指临下而蹲坐状。
荒莽(mǎng):指衰败荒芜之地。
山巅(diān):指山的最顶峰。
部编版八年级下全册古文注释、翻译、简答习题

部编版八年级下全册古文注释、翻译、简答习题第9课《桃花源记》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缘:由于。
2、鲜美:鲜艳美丽。
3、落英:飘落的花瓣。
4、缤纷:五彩缤纷。
5、异:奇特。
6、欲穷其林: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穷:到达尽头。
7、林尽水源:林子的尽头有水源。
8、仿佛:好像。
9、才通人:通晓人情世故的人。
10、豁然开朗:突然心情舒畅。
11、俨然:庄严肃穆的样子。
12、属:属于。
13、阡陌交通:街道纵横交错。
14、相闻:相互听闻。
15、悉:全部。
16、黄发垂髫:年老头发花白,年幼头发垂在肩膀上。
垂髫:头发垂在肩膀上。
17、乃:就是。
18、具:有。
19、要:必须。
20、咸:全部。
21、妻子:妻子们。
22、绝境:荒凉的地方。
27、叹惋:感到惋惜。
28、延:邀请。
29、语云:说道。
30、不足:不值得。
31、便扶向路:就帮助他走向路途。
扶:帮助。
向:朝着。
32、志:心愿。
23、遂与外人间隔:于是与外界隔绝了。
33、及郡下:到了郡城。
及:到达。
间隔:隔绝。
24、乃:就是。
25、无论:无论是。
26、为具言:作为具体的描述。
二、重点句子翻译: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翻译:沿着溪流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翻译:突然遇到了桃花林,两岸相隔数百步,中间没有杂树,芳草鲜美,落花飘飞,渔夫们非常惊异。
3、复前行,欲穷其林。
翻译:继续前行,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翻译:这片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齐庄重,有良田美池,还有桑树和竹子。
街道纵横交错,鸡犬相闻。
34、诣:到达。
35、规:规劝。
36、未果:没有成功。
37、寻:寻找。
38、问津:询问路线。
津:渡口。
5、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翻译:其中有人种植作物,男女穿着,都和外界的人一样。
6、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翻译:他们就要回家,准备杀鸡设宴。
部编版八年级下全册古文重点句子翻译习题带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全册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带答案班级:姓名:目录:一、第9课《桃花源记》二、第10课《小石潭记》三、第11课《核舟记》四、第21课《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五、第22课《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六、第23课《马说》第9课《桃花源记》班级:姓名:重点句子翻译: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翻译:沿着小溪划船,往前行,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翻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花和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
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
3、复前行,欲穷其林。
翻译:又向前划去,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翻译: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
5、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翻译:村里面的人,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
6、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翻译:就把渔人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款待他。
村里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客人,都来打听消息。
7、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翻译: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
8、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翻译: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9、不足为外人道也。
翻译:不值得对外界的人说啊!10、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翻译: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处处标上记号。
(二)第10课《小石潭记》班级:姓名:重点句子翻译: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翻译: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
部编版八年级下全册古文重点句子翻译习题

部编版八年级下全册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带答案班级:姓名:目录:一、第9课《桃花源记》二、第10课《小石潭记》三、第11课《核舟记》四、第21课《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五、第22课《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六、第23课《马说》第9课《桃花源记》班级:姓名:重点句子翻译: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翻译: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翻译:3、复前行,欲穷其林。
翻译: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翻译:5、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翻译:6、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翻译:7、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翻译:8、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翻译:9、不足为外人道也。
翻译:10、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翻译:参考答案重点句子翻译: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翻译:沿着小溪划船,往前行,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翻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花和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
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
3、复前行,欲穷其林。
翻译:又向前划去,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翻译: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
5、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翻译:村里面的人,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
6、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翻译:就把渔人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款待他。
村里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客人,都来打听消息。
7、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翻译: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
部编版八年级下全册古文注释、翻译、阅读习题带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全册文言文检测题带答案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外阅读训练】目录:一、第9课《桃花源记》二、第10课《小石潭记》三、第11课《核舟记》四、第21课《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五、第22课《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六、第23课《马说》第9课《桃花源记》班级:姓名: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缘】沿着,顺着。
2、【鲜美】新鲜美好。
3、【落英】落花。
4、【缤纷】繁多的样子。
5、【异】惊异,诧异。
这里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
6、【欲穷其林】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穷,尽。
7、【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8、【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9、【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
才,仅仅、只。
10、【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
11、【俨然】整齐的样子。
12、【属】类。
13、【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阡陌,田间小路。
14、【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15、【悉】全,都。
16、【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
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用来指老人。
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17、【乃】于是,就。
18、【具】详细。
19、【要】同“邀”,邀请。
20、【咸】全、都。
21、【妻子】妻子儿女。
22、【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23、【遂与外人间隔】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
述、于是、就。
间隔,隔绝、不通音讯。
24、【乃】竟然,居然。
25、【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26、【为具言】向(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出。
为、对、向。
27、【叹惋】感叹。
28、【延】邀请。
29、【语云】告诉(渔人)说。
30、【不足】不值得,不必。
31、【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回去)。
扶,沿着、顺着。
向,先前的。
32、【志】做记号。
33、【及郡下】到了郡城。
及,到。
郡,指武陵郡。
34、【诣)】拜访。
35、【规】打算,计划。
36、【未果】没有实现。
37、【寻】随即,不久。
部编版八年级下全册古文重点句子翻译习题带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全册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带答案第9课《桃花源记》班级:姓名:重点句子翻译: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翻译:沿着小溪划船,往前行,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翻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花和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
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
3、复前行,欲穷其林。
翻译:又向前划去,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翻译: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
5、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翻译:村里面的人,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
6、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翻译:就把渔人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款待他。
村里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客人,都来打听消息。
7、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翻译: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
8、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翻译: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9、不足为外人道也。
翻译:不值得对外界的人说啊!10、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翻译: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处处标上记号。
二)第10课《小石潭记》班级:姓名:MiJJ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翻译: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
2、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翻译: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册古文综合复习试题21:《与朱元思书》字词归类复习一、生字1、水皆缥碧()2、急湍甚箭()3、互相轩邈()()4、泠泠作响()5、嘤嘤成韵()6、蝉则千转不穷()7、鸢飞戾天者()()8、经纶世务者()9、窥欲忘反()10、横柯上蔽()二、一词多义1、绝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猿则百叫无绝()2、上负势竞上()横柯上蔽()三、古今异义1、一百许里(许,古义:今义: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戾,古义:今义:3、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经纶,古义:今义:4、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东西”,古义:今义:四、词类活用1、猛浪若奔(“奔”,)2、互相轩邈(“轩邈”) 3、任意东西(“东西”,)4、望峰息心(“息”,)5、风烟俱净(“净” )6、负势竞上(“上” ) 五、通假字1、蝉则千转不穷(“转”通“)2、窥欲忘反(“反”通)22:《五柳先生传》字词归类复习一、生字1. 性嗜酒()2. 造饮辄尽()3. 曾不吝情去留()4. 短褐穿结()5. 簟瓢屡空()()6. 晏如也()7. 黔娄之妻有言()()8. 不汲汲于富贵()9.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10.衔觞赋诗()11. 葛天氏之民欤()二、一词多义1.许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2.之或置酒而招之()无怀氏之民欤()3.其亲旧知其如此()其言兹若人之( )4.以因以为号焉()以此自终()三、古今异义1.好读书,不求甚解(“不求甚解”,古义:今义:2.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会意”今义:)3.造饮辄尽(造,古义:今义:)4.因以为号焉(以为,古义:今义:)四、词类活用1.亦不详其姓字(“详”,)2.亲旧知其如此(“亲旧”)3.以乐其志(“乐”)23:《马说》字词归类复习一、生字1. 世有伯乐()2.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3. 伯乐相马()4. 骈死于槽枥之间()()()5. 一食或尽粟一石()()()6.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7. 才美不外见()8. 策之不以其道()9. 其真无马邪?()二、一词多义1.其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2.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能安求其能千里也?()虽有千里之能()4.策执策而临之()策之不以其道()5.之策之不以其道()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马之千里者()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三、词类活用1.策之不以其道(“策”,)2.食之不能尽其材(“尽”)3.祗辱于奴隶人之手(“辱”)4.一食或尽粟一石(“尽”)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四、通假字1.才美不外见(“见”通)2.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祗”通)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4.其真无马邪(“邪”通)5.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24:《送东阳马生序》字词归类复习一、生字1、余幼时即嗜学()2、砚冰坚()3、弗之怠()()4、不敢销逾约()5、既加冠()6、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7、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8、或遇其叱咄()()9、俟其欣悦()10、卒获有所闻()11、负箧曳屣()()()12、足肤皲裂而不知()13、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14、媵人持汤沃灌()15、以衾拥覆()16、同舍生皆被绮绣()17、右备容臭()18、烨然若神人()19、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二、一词多义1、以无从致书以观()计日以还()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以衾拥覆()以中有足乐者()2、之弗之怠()走送之()益慕圣贤之道()当余之从师也()3、从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当余之从师也()三、古今异义1、日再食(“再”,古义:今义:)2、媵人持汤沃灌(“汤”,古义:今义: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假”,古义:今义:)4、尝趋百里外(“趋”,古义:今义:)5、录毕,走送之(“走”,古义:今义:)四、词类活用1、录毕,走送之(“走”)2、腰白玉之环(“腰”)3、余立侍左右(“立”)4、卒获有所闻(“获”)5、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緼袍敝衣”)6、手自笔录(“手”)五、通假字1、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2、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26:《小石潭记》1、生字注音为坻(),为屿(),为嵁()卷()石底以出参()差()披拂,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悄()怆()幽邃()2、一词多义以: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以其境过清()可:潭中鱼可百许头()不可知其源()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隶而从者()乐: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3、词类活用心乐之:()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其岸势犬牙差互()凄神寒骨()()4、其它重点词释水尤.清冽( ) 参差..披拂()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其岸势犬牙差互..()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27:《岳阳楼记》字词整理一:通假字1、百废具兴()2、属予作文以记之()二:词类活用1.百(废)具兴()2.(先)天下之忧而忧()3.(后)天下之乐而乐()4.滕子京(谪)守巴陵郡()5.忧(谗)畏讥()6.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7.而或长烟一(空)()8.(北)通巫峡,(南)极潇湘()9.或异二者之(为)()三:古今异义1.气象万千(古义:今义:)2.微斯人( 古义今义:)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古:今:)4.横无际涯(古:今:)5.浊浪排空(古:今:)6.予观夫巴陵胜状(古:今:)7.前人之述备矣(古:今:)8.增其旧制(古:今:)9越明年(越古:今:四:一词多义观:1、予观夫巴陵胜状: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极:1、北通巫峡,南极潇湘:2)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3)感极而悲者矣:去:1)去国怀乡:2)西蜀之去南海:3)委而去之:或:1.而或长烟一空:2。
或异二者之为空:1.浊浪排空: 2. 长烟一空:通:1.政通人和: 2 ,北通巫峡:以:1、属予作文以记之: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1、一碧万顷()2、长烟一空:全开:1、连月不开()2、开我东阁门()则:1、然则何时而乐耶()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为:1、或异二者之为()2、:全石以为底()28:醉翁亭记一:重点字词注音:环滁()林壑()琅琊()饮少辄醉()岩穴瞑()伛偻()酒洌()山肴野蔌()觥筹()射者中()弈者胜()颓然()阴翳()二:重点词语解释.1、蔚然:2、翼然:3、饮少辄醉:4、而林霏开: 5、晦明变化者: 6、伛偻提携:7、山肴野蔌:肴:;蔌: 8、觥筹交错:觥:;筹:9、树林阴翳: 10、颓然:三、词类活用.1、名之者谁名:2、山行六七里山:3、故自号曰醉翁也号:4、至于负者歌于途歌:5、杂然而前陈者前:6、人知从太守游而乐乐:四、一词多义.1、临:临溪而渔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2、归:云归而岩石暝太守归而宾客从也3、谓:太守自谓也太守谓谁4、乐:山水之乐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而不知太守之乐而乐5、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朝而往,暮而归日出而林霏开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6、也:在乎山水之间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环滁皆山也7、乎:颓然乎其间览物之情,得无异乎8、于:泻出于两峰之间者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五、古今异义。
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古义:今义:野芳发而幽香芳古义:今义: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重点复习一、重点句子翻译:《与朱元思书》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2、风烟俱净,天山共色: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4、夹岸高山,皆生寒树:5、横柯上蔽,在昼犹昏:6、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五柳先生传》7、闲静少言,不慕荣利:8、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9、其言兹若人之俦乎:10、造饮辄尽,期在必醉:11、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12、好读书,不求甚解:13、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马说》14、不以千里称也:15、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16、食之不能尽其材17、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19、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送东阳马生序》20、走送之,不敢稍逾约:21、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22、色愈恭,礼愈至:23、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24、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25、俯身倾耳以请:26、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27、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小石潭记》28、全石以为底:29、卷石底以出:30、蒙络摇缀,参差披拂:31、皆若空游无所依:32、日光下彻,影布石上33、斗折蛇行,明灭可见:34、俶尔远逝,往来翕忽:3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岳阳楼记》36、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37、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38、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情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激而悲者矣:39、不以物喜,不以己悲:40、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41、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42、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醉翁亭记》43、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44、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45、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46、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47、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48、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49、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50、云归而岩穴暝:51、晦明变化者:52、伛偻提携:53、宴酣之乐,非丝非竹:《满井游记》54、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55、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56、高柳夹堤,土膏微润:57、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58、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59、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二、理解性古诗文默写:1、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运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揭示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千古名句是:3、《山坡羊·漳关怀古》中以精辟的议论,揭示封建统治与人民对立的句子是:4、民族英雄文天祥曾有一名句与孟子“舍生取义”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这一名句是:5、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望着明月遥祝兄弟平安,现在人们也常常用来祝福亲友的词句是:6、《马说》一文中揭示千里马被埋没原因的句子是:7、《过零丁洋》一诗表明作者以死明志的千古名句是:8、《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概括封建社会本质,寄寓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封建统治者强烈遣责的名句是:9、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对读书问题发表的独到见解是:10、《赤壁》中以二乔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的重大影响的诗句是:11、《过零丁洋》中最能体现文天祥崇高民族气节的两句话是:12、《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作者对以往历史所作的概括与评价的诗句是:13、《水调歌头》中表达了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愿望的诗句是:14、《小石潭记》中写游鱼静态的句子是:;写游鱼动态的句子是:;描写游玩时的凄凉感受的句子是:;与“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15、《岳阳楼记》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成语:形容国泰民安的是政通人和;形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的是;形容景色是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的是;形容水势浩大的是:;形容心胸开阔,精神愉快的是:;描述“古仁人”的阔大胸襟的句子是:;由“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道德而得出的论断是:;抒写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