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常考字词翻译
文言文翻译常考字词

一、名词1. 名:名词,如“孔子”、“孟子”。
翻译:孔子,即孔子的名字;孟子,即孟子的名字。
2. 事:事情,如“治国之道,必先治事”。
翻译:治国之道,必须先处理事情。
3. 物:事物,如“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翻译:事物以类相聚,人以群分。
4. 地:地方,如“燕赵之地,多慷慨悲歌之士”。
翻译:燕赵地方,有很多豪放悲歌之士。
二、动词1. 为:做,如“为天下先”。
翻译:成为天下先。
2. 行:行走,如“行百里者半九十”。
翻译:走百里路的人,走到九十里时,路程才完成一半。
3. 听:听信,如“听其言,观其行”。
翻译:听他说的话,观察他的行为。
4. 言:说,如“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翻译:说话的人无罪,听话的人应该引以为戒。
三、形容词1. 好:好的,如“好学深思,心知其意”。
翻译:喜欢学习,深思熟虑,心中明白其意义。
2. 美丽:美丽,如“美人兮,何能忘之”。
翻译:美丽的女子啊,怎能忘记她。
3. 善:善良,如“善人者,人恒爱之”。
翻译:善良的人,人们经常爱戴他。
4. 知:知道,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翻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四、副词1. 竟:竟然,如“竟不知其所终”。
翻译:竟然不知道它的结局。
2. 犹:还,如“犹抱琵琶半遮面”。
翻译:还抱着琵琶半遮住脸。
3. 既:已经,如“既得其所,又何求”。
翻译:既然得到了自己的位置,又何必追求更多。
4. 莫非:难道不是,如“莫非君亦有意于斯”。
翻译:难道不是你也对此有意。
五、介词1. 于:在,如“于嗟阔兮,不吾知兮”。
翻译:唉,离我这么远,不知道我。
2. 以:用,如“以德服人”。
翻译:用德行来服人。
3. 至:到,如“至于东海,有圣人焉”。
翻译:到了东海,有圣人存在。
4. 于斯:在这,如“于斯二者,吾得其一”。
翻译:在这两个之中,我得到了其中一个。
总之,掌握文言文翻译中的常考字词对于提高翻译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积累,多加练习,才能在考试中游刃有余。
文言文各种字的翻译

1. 也:表示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了”、“啊”等。
例:吾亦知其然也。
(我也知道是这样的。
)2. 而:连词,表示转折、递进等关系。
例: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我整天思考,不如片刻所学。
)3. 于:介词,表示时间、地点、原因等。
例:子路于卫,闻其有孔子,欲往从之。
(子路在卫国,听说有孔子,想去跟从他。
)4. 何:疑问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什么”。
例:吾有何德,而敢受君子之教?(我有什么德行,敢接受君子的教诲?)5. 且:副词,表示递进、转折等关系。
例:吾欲观其徵,而未知其极。
(我想观察它的征兆,却不知道它的极限。
)6. 乃:连词,表示结果、原因等。
例:吾尝三思,乃决行之。
(我反复思考三次,才决定行动。
)7. 焉:疑问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哪里”、“怎么”等。
例:吾欲问之,焉可得也?(我想问他,哪里能找到呢?)8. 其:代词,表示指代。
例:吾未见其明,而不识其暗。
(我没有见过他的明,却不知道他的暗。
)9. 若:连词,表示条件、假设等。
例:若有人兮,知吾之者。
(如果有人知道我。
)10. 虽:连词,表示让步、转折等关系。
例:虽千万人,吾往矣。
(即使有千万人,我也去。
)11. 以:介词,表示原因、方式等。
例:吾以吾之不才,而得为君之臣。
(因为我能力不足,却能得到君主的信任。
)12. 于:介词,表示时间、地点、原因等。
例:吾于此时,方有所悟。
(我在这个时候,才有了一些领悟。
)以上仅为部分文言文常用字的翻译和解释,实际上,文言文中还有很多独特的字词,需要我们通过阅读、学习和实践,逐渐掌握。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文言文常见字词翻译

1. 君子:今译为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2. 士:今译为读书人、知识分子。
3. 天子:今译为皇帝。
4. 臣:今译为臣子,对君主或上级的尊称。
5. 宫:今译为皇宫,古代帝王的居所。
6. 治:今译为治理,指国家、地方或事务的管理。
7. 朝:今译为朝廷,指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
二、动词1. 为:今译为做、成为。
2. 行:今译为走、行走。
3. 说:今译为说、讲。
4. 求之:今译为寻找。
5. 得:今译为得到、获得。
6. 赋:今译为写诗、作文。
7. 谈:今译为谈论、议论。
三、形容词1. 美哉:今译为多么美好啊。
2. 善:今译为好、优秀。
3. 知:今译为聪明、有智慧。
4. 仁:今译为仁爱、仁慈。
5. 贤:今译为有才能、有德行。
6. 诚:今译为真诚、诚实。
1. 然:今译为然而、可是。
2. 犹:今译为还、仍然。
3. 盖:今译为因为、由于。
4. 乃:今译为就是、就是。
5. 而已:今译为罢了、就如此。
五、连词1. 而:今译为并且、而且。
2. 则:今译为那么、就。
3. 故:今译为因此、所以。
4. 且:今译为而且、并且。
5. 若:今译为如果、假如。
六、助词1. 者也:今译为……的。
2. 焉:今译为在那里、怎么。
3. 以:今译为用、因为。
4. 于:今译为在、对于。
5. 于乎:今译为吗。
通过以上对文言文常见字词的翻译,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领略古人的智慧。
当然,文言文博大精深,以上仅为冰山一角。
在阅读文言文时,还需结合具体语境,仔细揣摩,方能领悟其中真谛。
文言文常见的字词翻译

1. 于是:表示因此、因此之故。
翻译:因此、于是乎。
2. 虽然如此:尽管如此、虽然这样。
翻译:尽管如此、虽然这样。
3. 然而者:然而、但是。
翻译:然而、但是。
4. 于是乎:于是、就此。
翻译:于是、就此。
5. 以至于:以至于、以致于。
翻译:以至于、以致于。
6. 然后者:然后、接着。
翻译:然后、接着。
7. 于是者:于是、就此。
翻译:于是、就此。
8. 于是也:于是、就此。
翻译:于是、就此。
9. 于是乎者:于是、就此。
翻译:于是、就此。
10. 以其:因为、由于。
翻译:因为、由于。
11. 而已:罢了、如此而已。
翻译:罢了、如此而已。
12. 于是乎也:于是、就此。
翻译:于是、就此。
13. 于是者也:于是、就此。
翻译:于是、就此。
14. 以其然:因为这样、由于这样。
翻译:因为这样、由于这样。
15. 然后也:然后、接着。
翻译:然后、接着。
16. 于是乎者也:于是、就此。
翻译:于是、就此。
17. 虽然者:尽管如此、虽然这样。
翻译:尽管如此、虽然这样。
18. 于是乎也者:于是、就此。
翻译:于是、就此。
19. 然后者也:然后、接着。
翻译:然后、接着。
20. 以其然也:因为这样、由于这样。
翻译:因为这样、由于这样。
21. 于是乎者也:于是、就此。
翻译:于是、就此。
22. 于是者者也:于是、就此。
翻译:于是、就此。
23. 虽然者也:尽管如此、虽然这样。
翻译:尽管如此、虽然这样。
24. 于是乎者也者:于是、就此。
翻译:于是、就此。
25. 于是者者也者:于是、就此。
翻译:于是、就此。
26. 以其然者也:因为这样、由于这样。
翻译:因为这样、由于这样。
通过以上翻译,我们可以看出文言文中许多字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
在阅读文言文时,了解这些字词的翻译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积累这些字词,以便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运用它们。
古代文言文重要字词翻译

一、重要字词翻译1. 乃:于是、就例句:吾乃华夏子孙,当自强不息。
(我是华夏子孙,应当自强不息。
)2. 之:的、之例句:山川之壮,无出其右。
(山川的壮丽,没有能超过它的。
)3. 于:在、对于例句:子路于孔子之门,为弟子之首。
(子路在孔子的门下,是弟子中的佼佼者。
)4. 而:并且、而且例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并且时常复习,不是很愉快吗?)5. 以:用、因为例句:以其无欲,故能成其大。
(因为他没有欲望,所以能够成就大事。
)6. 之:的、之例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天下兴亡,每个人都有责任。
)7. 于:在、对于例句:孟子见梁惠王,言王之政。
(孟子见到梁惠王,谈论王的政治。
)8. 而:并且、而且例句:此所以学者之所以贵也。
(这就是学者之所以可贵的原因。
)9. 以:用、因为例句:以其善也,故能得民心。
(因为他善良,所以能够得到民心。
)10. 之:的、之例句:此所以学者之所以能立功名也。
(这就是学者之所以能够建立功名的道理。
)二、字词解释1. 乃:表示原因、目的、结果等,相当于“于是”、“就”。
2. 之:表示所属关系,相当于“的”;在句子中起连接作用,相当于“之”。
3. 于:表示位置、时间、原因等,相当于“在”、“对于”。
4. 而:表示并列、转折、递进等关系,相当于“并且”、“而且”。
5. 以:表示手段、原因、条件等,相当于“用”、“因为”。
通过以上对古代文言文重要字词的翻译和解释,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学习古代知识。
在阅读古代文献时,注意对字词进行准确的翻译和解释,有助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语文文言文翻译常用字词

一、名词1. 人:人,通“仁”,仁爱、仁德之意。
如:“仁者爱人。
”(孔子《论语》)翻译:仁爱的人爱别人。
2. 天:自然界,宇宙。
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易经》)翻译:宇宙运行不息,君子应自强不息。
3. 地:土地、大地。
如:“地广人稀。
”(成语)翻译:土地广阔,人烟稀少。
4. 国:国家、国度。
如:“国破山河在。
”(杜甫《春望》)翻译:国家虽然破败,但山河依然存在。
5. 家:家庭、家族。
如:“家和万事兴。
”(成语)翻译:家庭和睦,万事兴旺。
二、动词1. 为:做、成为。
如:“为天下先。
”(成语)翻译:成为天下的先锋。
2. 行:走、行走。
如:“行百里者半九十。
”(成语)翻译:走了一百里的路,还剩下九十里。
3. 见:看见、出现。
如:“见贤思齐焉。
”(孔子《论语》)翻译:看见贤人,就要向他看齐。
4. 得:得到、获得。
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翻译:行善事的人得到多帮助,行恶事的人得到少帮助。
5. 失:失去、丢失。
如:“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成语)翻译:在东方失去了,在西方得到了。
三、形容词1. 大:大、巨大。
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翻译:大江东流去,浪花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 小:小、微小。
如:“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
”(成语)翻译:小事隐藏在野外,大事隐藏在市井。
3. 善:善良、善良的。
如:“善者不仁,仁者不善。
”(孔子《论语》)翻译:善良的人不仁,仁爱的人不善良。
4. 恶:邪恶、邪恶的。
如:“恶贯满盈。
”(成语)翻译:罪恶深重。
5. 美丽:美丽、美好的。
如:“美人迟暮。
”(成语)翻译:美丽的女子迟暮。
四、副词1. 乃:于是、就。
如:“乃知非吾罪也。
”(成语)翻译:才知道不是我的罪过。
2. 即:就是、即是。
如:“即位为帝。
”(成语)翻译:即位成为皇帝。
3. 所:所、所……的地方。
如:“所过之处,草木皆兵。
”(成语)翻译:所经过的地方,草木都变成了兵。
文言文初中字词翻译常考

一、文言文常考字词1. 言言,言语也。
文言文中,“言”字用途广泛,可作动词、名词、形容词等。
如:“子路,言必信,行必果。
”(子路,说话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坚决。
)2. 之之,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之”等。
如:“吾欲之南海。
”(我想去南海。
)3. 而而,连词,表顺承、转折等。
如:“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君子的恩泽,五代就会消失。
)4. 于于,介词,表示在、到等。
如:“于归,宜其室家。
”(嫁出去,要适应自己的家庭。
)5. 以以,介词,表示用、因为等。
如:“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因为他对待晋国无礼,而且对楚国怀有二心。
)6. 于于,介词,表示在、到等。
如:“于归,宜其室家。
”(嫁出去,要适应自己的家庭。
)7. 而而,连词,表顺承、转折等。
如:“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君子的恩泽,五代就会消失。
)8. 于于,介词,表示在、到等。
如:“于归,宜其室家。
”(嫁出去,要适应自己的家庭。
)9. 以以,介词,表示用、因为等。
如:“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因为他对待晋国无礼,而且对楚国怀有二心。
)10. 而而,连词,表顺承、转折等。
如:“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君子的恩泽,五代就会消失。
)二、文言文常考字词翻译1. 言言,言语也。
翻译为:说话、言语。
2. 之之,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之”等。
翻译为:的、之。
3. 而而,连词,表顺承、转折等。
翻译为:而且、但是。
4. 于于,介词,表示在、到等。
翻译为:在、到。
5. 以以,介词,表示用、因为等。
翻译为:用、因为。
6. 于于,介词,表示在、到等。
翻译为:在、到。
7. 而而,连词,表顺承、转折等。
翻译为:而且、但是。
8. 于于,介词,表示在、到等。
翻译为:在、到。
9. 以以,介词,表示用、因为等。
翻译为:用、因为。
10. 而而,连词,表顺承、转折等。
翻译为:而且、但是。
综上所述,文言文常考字词翻译,需掌握字词的基本意义,结合语境进行分析。
文言文高频翻译字词

一、人物称谓1. 君子:品德高尚之人。
2. 君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3. 妇人:古代对女子的尊称。
4. 君子:古代对尊贵者的尊称。
5. 尊师:对老师的尊称。
二、官职名称1. 吏部:古代掌管官员选拔的部门。
2. 司马:古代掌管军事的官员。
3. 尚书:古代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
4. 太子:皇位继承者。
5. 太师:古代官职,掌管教化。
三、地理名词1. 山川:山岳与河流。
2. 江河:大江与大河。
3. 邦国:古代国家。
4. 诸侯:古代分封制下的地方诸侯。
5. 邑县:古代行政区划。
四、时间名词1. 甲子:古代干支纪年法中的第一年。
2. 朔望:月初与月望,即每月的初一与十五。
3. 春秋:古代指一个季节,后泛指一年。
4. 朝夕:早晚,形容时间短暂。
5. 晨昏:早晨与黄昏,形容时间。
五、事物名词1. 花草:花与草。
2. 鸟兽:鸟与兽。
3. 食饮:食物与饮料。
4. 衣裳:衣服。
5. 房舍:房屋。
六、动词1. 行:行走。
2. 闻:听到。
3. 见:看到。
4. 读:阅读。
5. 思:思考。
七、形容词1. 伟大:非常伟大。
2. 美好:美好。
3. 善良:善良。
4. 美丽:美丽。
5. 坚强:坚强。
八、连词1. 而:表示并列或递进。
2. 以:表示目的。
3. 于:表示在。
4. 为:表示成为。
5. 于:表示因为。
九、副词1. 乃:竟然。
2. 亦:也。
3. 乃:就是。
4. 谓:说。
5. 谓:认为。
十、语气词1. 哉:感叹词,表示惊讶。
2. 矣:感叹词,表示遗憾。
3. 焉:感叹词,表示疑问。
4. 哉:感叹词,表示赞叹。
5. 焉:感叹词,表示疑问。
以上为文言文高频翻译字词,学者在阅读与翻译文言文时,可结合上下文,准确理解其含义。
通过不断积累,定能提高文言文阅读与翻译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常考字词翻译
文言文常考字词翻译:
1.让:责备,责怪。
2.尤:罪过,过错;怨恨;归咎;特别。
3.折:驳斥,使对方屈服。
4.谮:说坏话诬陷别人。
5.衔:藏在心中,特指怀恨。
6.劾:揭发罪状。
7.讦:攻击或揭发别人的短处。
8.逋:①逃亡,逃跑;②拖延,迟延。
9.械:桎梏,脚镣和手铐。
10.觐:原指诸侯朝见天子。
11.祚:福;帝王。
践祚:登上帝位。
1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13.课:考核、督促、征收。
14.风、化:教育感化。
1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16.游:①游玩,浏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17.趣、趋:①趋向、奔赴,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18.劾:举报,检举,揭发。
19.白:告诉,报告。
常用于官吏之间。
20.短:进谗言,说坏话。
21.固:本来,坚持,坚固。
22.第:但、只管。
23.贷:借出,宽恕。
24.逮:达到。
25.迨:等到。
26.殚:竭尽。
27.耽:沉溺。
28.但:只、仅仅,徒然。
29.惮:畏惧。
30.秩:官吏的俸禄,次序。
31.恶:哪里,讨厌。
32.典:法则、制度,主管,主持。
33.吊:慰问。
34.牒:文书。
35.谮:诬陷。
36.斫:砍。
37.诘:责问。
38.靖:安定。
39.就:接近。
40.竟:完毕、终了,从头到尾。
41.绝:断绝,非常,超越,横渡。
42.堪:忍受,能够。
43.悉:全、尽。
44.息:生长,繁殖,停止。
45.袭:因循,沿袭,侵袭。
46.葸:畏怯。
47.黠:狡猾。
48.狎:轻侮。
49.遐:远。
50.暇:空闲。
51.下:攻克,交给……去处理。
52.鲜:少。
53.先:祖先,死去的。
54.嫌:疑惑,仇怨。
55.相:容貌,辅助。
56.荫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上的官爵而受到封赏。
57.隅:角落。
58.不虞:没料到。
59.渝:改变。
60.膺:胸。
61.英:花。
62.营:经营,谋求。
63.寓:寄寓。
64.谕:告诉,知道,了解。
65.狱:案件,官司。
66.掾:古代属官的统称。
67.殒:死亡。
68.陨:从高处掉下。
69.愠:生气。
70.宰: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