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顶板回顶方案

合集下载

地下室回顶方案(地下室顶板加固)

地下室回顶方案(地下室顶板加固)

地下室回顶方案(地下室顶板加固)范本一:实用风格正文开始: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地下室回顶方案,对地下室顶板进行加固,保证安全和稳定性。

地下室回顶是指增加地下室顶板的承载能力,防止其下沉或破裂。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加固方案的具体步骤和技术要点,供参考使用。

2. 地下室回顶方案2.1 安全评估在开始回顶工程之前,需要进行地下室结构的安全评估。

通过对原始顶板的材料、强度和承重能力进行详细检查和评估,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回顶加固工程。

2.2 加固方案设计根据地下室的具体情况和要求,设计合适的回顶加固方案。

方案应包括材料选择、施工方法、支撑系统、设备和工具需求等细节。

确保方案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2.3 施工准备在正式施工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包括清理施工区域、购买和准备必要的材料和设备、组织人员安排和培训等。

2.4 回顶施工过程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回顶施工。

包括顶板预处理、加固材料的安装和固定、支撑系统的构建等。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措施和施工质量。

2.5 施工验收施工完成后,进行回顶工程的验收。

检查加固后的地下室顶板强度是否满足要求,确保整个加固工程的效果。

3. 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但不限于:地下室平面图、回顶施工设计图纸、工程方案和报价单。

需根据具体项目情况进行补充和变更。

4. 法律名词及注释4.1 地下室:位于地面以下的建筑空间,通常用于储存、停车或其他特定用途。

4.2 回顶:对地下室顶板进行加固,提高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4.3 施工质量:指加固工程的质量标准,包括材料的选用、施工工艺和安全措施等。

范本二:正式风格正文开始: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地下室回顶方案,对地下室顶板进行加固,保证安全和稳定性。

地下室回顶是指增加地下室顶板的承载能力,防止其下沉或破裂。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加固方案的具体步骤和技术要点,以确保施工质量和项目的成功实施。

2. 地下室回顶方案2.1 安全性评估与工程背景在进行地下室回顶工程之前,需要进行地下室结构的安全性评估。

地下室顶板堆载及回顶方案

地下室顶板堆载及回顶方案

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 (1)第二章编制说明及依据 (1)一、编制说明 (1)二、编制依据 (1)三、设计数据 (2)四、原设计承载能力计算 (2)第三章施工进度计划 (2)第四章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计划 (2)一、材料准备 (2)二、人员准备 (3)第五章地下室顶板承载计算 (3)一、钢筋堆场的堆载验算 (3)二、钢管堆载验算 (3)三、方木、板堆载验算 (4)四、“PC”堆载验算 (4)五、施工电梯堆载验算 (4)第六章支撑架设计计算 (5)一、基本参数 (5)二、荷载参数 (5)三、纵向支撑钢管计算 (5)四、横向支撑钢管计算 (6)五、扣件抗滑移的计算 (7)六、支撑架立杆荷载标准值(轴力)计算 (8)七、立杆的稳定性验算 (8)八、可调托座验算 (10)九、立杆的地基承载力计算 (10)第七章支撑架搭设及拆除 (10)一、搭设范围 (10)二、工艺流程 (10)三、构造要求 (11)第八章支撑架的使用、保养与拆除 (14)一、支撑架的使用 (14)二、支撑架的保养 (14)三、支撑架的拆除 (14)第九章监督和检测要求 (15)第十章安全保证措施 (15)第一章工程概况项目用地面积10000㎡规划总建筑面积约30000平方米,其中地上10000平米,地下20000平米,由组成,下设1层整体地下室,顶板厚度180~400mm厚(1#连通口局部板厚750mm)。

第二章编制说明及依据一、编制说明为了保证本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按规范化要求并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由于本工程地下室施工完成进入主体结构施工时就没有施工道路和施工场地,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和施工的需要,在本工程的地下室顶板上布置施工电梯、钢筋堆场、钢管堆场、“PC”构件堆场。

如施工期间的荷载大于设计活荷载,需对布置施工电梯、钢筋堆场、钢管堆场、“PC”构件堆场部位的地下室顶板进行顶撑加固。

二、编制依据1、本工程设计图纸2、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3、《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4、《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5、《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6、《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0-1991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0版)8、《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02年版9、《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10、《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1211、回填土车辆自重、载重总重量按75吨计算取值三、设计数据地下室顶板板厚:180~400mm主梁最大跨度为21.5m;主梁断面650×2400顶板上设计回填土厚度为1.3m活动荷载:4KN/m2四、原设计承载能力计算1)查《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附录表A中A.1.4得:粘土自重为18 KN/m3 2)地下室顶板覆土1.3m每平方米荷载:18 KN/m3×1.3m =23.4KN/m23)地下室顶板可承受荷载为:23.4KN/m2+(活动荷载4 KN/m2)=27.4KN/m24)本工程顶板可承受荷载为:27.4KN/m2第三章施工进度计划加固脚手架根据结构层施工进度搭设,搭设进度计划见下表:第四章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计划一、材料准备钢管:采用外径48mm,壁厚2.8mm的Q235钢材质的焊接钢管,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2006)中Q235A级钢的规定,有严重锈蚀弯曲、压扁、裂纹和损伤者禁用。

地下室顶板回顶方案

地下室顶板回顶方案

地下室顶板回顶方案1.安全措施:在进行地下室顶板回顶之前,必须确保现场的安全。

工人需要佩戴防护装备,并确保周围区域的人员疏散。

对于重要的地下室工程,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防止地下室坍塌的措施。

2.制定回顶计划:在进行地下室顶板回顶之前,需要制定详细的回顶计划。

计划包括回顶的步骤、工期、人员和设备的安排以及各项工作的安全措施。

3.加固顶板:在进行回顶之前,需要对地下室顶板进行加固处理。

加固的方式可以是使用钢筋、钢板和钢梁等材料,以增加顶板的承重能力。

这样可以提高地下室的整体稳定性,保证回顶过程的安全。

4.拆除支撑结构:在进行回顶之前,需要拆除原有的支撑结构。

这些支撑结构是在地下室施工过程中用来支撑顶板的。

拆除过程需要谨慎、有序地进行,以避免顶板的坍塌。

5.回顶过程:回顶过程需要精确控制。

首先,需要使用千斤顶等工具将顶板逐渐抬升至预定的高度。

在抬升过程中,需要保持顶板的平整度和稳定性,以确保回顶的安全。

然后,通过适当的方式将顶板固定在原位,以确保其不会再次下沉或移动。

6.后续加固:在完成地下室顶板回顶后,需要进行后续的加固工作。

这主要包括对顶板进行钢筋混凝土浇筑,增加其承重能力和稳定性。

地下室顶板回顶是一项非常复杂和危险的工作,需要专业的技术和经验。

在进行回顶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工程测量和分析,以确定回顶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同时,还需要合理安排施工计划,确保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各项安全规定,确保工人的生命安全和施工质量。

总之,地下室顶板回顶是地下室施工过程中关键的一环,是确保地下室安全和稳定的重要工作。

通过合理的工艺和措施,可以有效地完成地下室顶板回顶,并确保地下室的整体结构质量。

地下室顶板回顶专项施工组织方案

地下室顶板回顶专项施工组织方案

地下室顶板回顶专项施工组织方案目录第1 章项目概述 (3)第二章编译说明及依据 (3)1.编译说明 (3)2. 编译依据 (3)3. 设计数据 (4)第3 章负载概述 (4)第四章建设准备和资源配置计划 (6)1. 材料准备 (6)2.人员准备 (6)第五章支撑架的设计与计算 (6)1.地下室临时支撑设计450mm板厚计算书 (6)2.地下室临时支撑设计3 50 mm 板厚计算书.......................................................................... 1 0 第6章地下室顶板承重计算.. (7)1.钢筋堆场堆载验算计算 (15)2.钢管堆垛校核计算.......................................................................................................................... 1 43.方木和板材堆垛的校核计算........................................................................................................ 1 44.铸后皮带传动检查 (17)五、核对人员和货梯承载能力的计算 (19)第七章支撑架的安装和拆除 (19)一、安装范围 ...................................................................................................................................... 2 02. 工艺流程 (20)三、施工要求 (20)第8 章支架的使用、维护和拆卸 (21)一、支撑架的使用 (21)二、支撑架的保养 (21)3. 移除支撑架 (21)第九章监测和检测要求 (22)第十章安全保障措施 (23)第一章项目概述一个花园项目位于某市X小学对面。

地下室顶板支撑回顶方案

地下室顶板支撑回顶方案

地下室顶板支撑回顶方案1.顶板与地下室墙体一体支撑:这种方案适用于地下室墙体较为稳定的情况下。

具体做法是将地下室顶板与墙体进行一体化设计和施工,使顶板在自身重力和土压力的作用下与墙体共同承受荷载,从而实现支撑回顶的效果。

2.钢支撑结构:如果地下室墙体承受能力有限或者存在变形的风险,可以考虑采用钢支撑结构。

这种方案通过在地下室顶板与墙体之间设置一定数量和间距的钢支撑,将顶板与墙体分离,减少了墙体的荷载,提高了墙体的稳定性。

3.高强度混凝土顶板:地下室顶板的回顶效果与顶板的强度有很大的关系。

采用高强度混凝土可以提高顶板的抗弯和抗压能力,使其在自身重力和土压力的作用下能够保持稳定。

4.预应力顶板:在地下室施工过程中,通过在顶板中设置预应力钢筋,使其产生压应力,从而增加顶板的强度和稳定性。

这种方案适用于地下室顶板跨度较大且承载力要求较高的情况。

5.注浆加固:地下室施工过程中,可以采用注浆技术对地下室顶板进行加固。

通过注入高强度浆液,可以填充地下室顶板与土体之间的空隙,增加其整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6.地下室排水系统:在地下室施工过程中,要确保地下室顶板周围的排水系统畅通。

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土体与顶板的接触面积,减小土压力对顶板的影响,提高其稳定性。

地下室顶板支撑回顶方案的选择要根据具体的工程情况来确定。

在选择方案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地下室的结构特点、土体条件以及工程预算等因素,从而选取最为适合的方案。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地下室顶板支撑回顶方案的有效实施。

总之,地下室顶板支撑回顶方案是地下室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选择方案和科学施工,可以有效地保证地下室顶板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确保地下室的正常使用和结构稳定。

因此,在地下室的施工过程中,应该高度重视顶板支撑回顶方案的选择和实施。

地下室顶板回顶方案

地下室顶板回顶方案

目录附图:1.道路平面布置图2.道路加固立面图1编制说明及依据1.1编制说明本工程地下室施工完成后,因本工程特点及现场场地限制,主体结构施工时主要材料的转运、钢筋加工场及材料堆场、施工电梯布置以及混凝土浇筑需要在地下室顶板上进行。

根据现场施工实际要求,在设计消防车道或消防登高场所内设置临时道路,位置详附图。

考虑结构安全,需对作为施工道路部分的顶板进行加固,加固采用钢管扣件脚手架支撑。

为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现对其支撑体系布置、施工工艺以及施工质量安全措施方面加以阐述,特编制此加固专项施工方案。

1.2编制依据1、丽晶公馆一期工程相关施工图纸及设计变更;2、丽晶公馆一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3、成都市有关文件和规定;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版);6、《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JGJ130-2011);7、《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 162-2008);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0009-2001);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10、《建筑工程模板施工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二版);11、《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2工程概况2.1工程简介佳兆业·丽晶公馆一期是由成都锦城佳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工程,工程位于成都温江区同兴东路与花都大道之间,紧邻美茵河谷小区。

佳兆业·丽晶公馆一期建筑面积约平米,其中地上约平米,地下约平米,地下室2层。

项目包含共2栋主楼5个单元:1号楼有2个单元分别是33层、23层、2号楼有3个单元分别为39层、39层、34层,层高为米,临街面为多层商业。

该工程由西北有色勘测工程公司进行勘察设计,四川远建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深圳科宇工程顾问有限公司监理,江苏省华建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承建。

结构形式地下室为框架结构,主体为剪力墙结构,地下室负二层层高为,地下室负一层层高为。

地下室顶板回顶方案。

地下室顶板回顶方案。

地下室顶板回顶方案。

1.引言2.回顶方案的必要性3.方案设计原则4.方案设计过程5.方案实施6.结论引言:地下室顶板回顶是地下室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回顶方案的设计和实施,直接关系到地下室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地下室顶板回顶方案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为项目施工总承包工程提供参考。

回顶方案的必要性:在地下室建筑施工过程中,地下室顶板的回顶是必不可少的。

回顶的主要作用是增加地下室的承重能力和稳定性,以保证地下室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同时,回顶还可以改善地下室的使用环境,减少噪音和震动。

方案设计原则:地下室顶板回顶方案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结构稳定性:回顶方案应保证地下室顶板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

2.施工便利性:回顶方案应考虑施工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3.经济性:回顶方案应尽可能地节约材料和成本,同时保证施工质量和效率。

方案设计过程:回顶方案的设计过程应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回顶的位置和形式。

2.选择回顶的材料和规格。

3.设计回顶的结构和尺寸。

4.计算回顶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5.绘制回顶的施工图纸。

方案实施:回顶方案的实施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确认施工方案和施工流程。

2.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材料采购和加工。

3.进行回顶的安装和固定。

4.进行回顶的验收和检查。

结论:地下室顶板回顶是地下室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回顶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应遵循结构稳定性、施工便利性和经济性的原则,确保地下室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在实施过程中,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和验收,确保回顶的质量和效果。

一、编制说明及依据1.1 编制说明本文档是针对某工程项目的回顶加固支撑体系设计方案,旨在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

本文档包含了工程概况、施工准备、设计方案、搭设要求、回顶计算和安全文明施工措施等内容。

1.2 编制依据本文档的编制依据包括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相关技术标准和工程设计文件等。

同时,本文档还考虑了实际施工情况和工程特点,确保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地下室顶板回顶及方案..

地下室顶板回顶及方案..

目录一、编制说明及依据 (2)1.1编制说明 (2)1.2编制依据 (2)二、工程概况 (3)2.1工程概况 (3)2.2地下室顶板回顶概况 (3)三、施工准备 (3)3.1材料准备 (3)3.2技术准备 (5)四、回顶加固支撑体系设计 (6)4.1设计荷载 (6)4.2设计架体 (6)五、后浇带回顶设计 (7)六、搭设要求 (10)5.1地基 (10)5.2操作工艺 (10)5.3施工要求 (10)七、回顶计算 (11)八、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13)6.1管理制度 (13)6.2施工措施 (13)一、编制说明及依据1.1编制说明由于本工程地下室出零以后需在地下室顶板布置加工场地及环形道路,考虑顶板结构承载力现在未达到设计要求,需对加工场地及环形道路处顶板进行回顶加固。

1.2编制依据1、成都中粮锦云项目相关施工图纸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6、《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7、《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8、《建筑施工手册》(第五版)9、关于印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建质[2009]87号10、国务院393号《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二、工程概况2.1工程概况2.2地下室顶板回顶概况由于在地下室顶板上设置加工区堆放钢筋原材,因此对地下室顶板进行加固,加固时间为结构施工阶段,自2014年5月顶板砼养护达到设计强度至2015年1月结构施工完成,加固采用钢管扣件式脚手架支撑体系,具体加固区域详见附图:地上施工阶段平面布置图,地下室顶板内阴影区域为拟加固区域。

三、施工准备3.1材料准备地下室回顶施工所需木方、架子管等材料按施工部位提前进场,堆放整齐备用。

工程用钢管、木方及扣件等材料进场应有产品质量证明文件、质量检验报告,并由现场材料员对材料的尺寸、表面质量和外形进行检查验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编制说明及依据 (2)1.1编制说明 (1)1.2编制依据 (1)2工程概况 (2)2.1工程简介 (2)2.2临时施工道路布置原则 (2)2.3地下室顶板概况 (2)2.4荷载概况 (2)3施工准备 (4)3.1材料准备 (4)4加固支撑体系设计 (5)4.1板下支撑体系设计 (5)4.2梁下支撑体系 (5)5支撑体系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 (5)5.1支撑体系施工方法 (5)6支撑架搭设质量要求 (6)7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7)7.1施工安全注意措施 (7)7.2地下室顶板行车安全事项 (8)8计算书 (8)附图:1.道路平面布置图2.道路加固立面图1编制说明及依据1.1编制说明本工程地下室施工完成后,因本工程特点及现场场地限制,主体结构施工时主要材料的转运、钢筋加工场及材料堆场、施工电梯布置以及混凝土浇筑需要在地下室顶板上进行。

根据现场施工实际要求,在设计消防车道或消防登高场所内设置临时道路,位置详附图。

考虑结构安全,需对作为施工道路部分的顶板进行加固,加固采用钢管扣件脚手架支撑。

为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现对其支撑体系布置、施工工艺以及施工质量安全措施方面加以阐述,特编制此加固专项施工方案。

1.2编制依据1、丽晶公馆一期工程相关施工图纸及设计变更;2、丽晶公馆一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3、成都市有关文件和规定;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版);6、《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JGJ130-2011);7、《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 162-2008);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0009-2001);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10、《建筑工程模板施工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二版);11、《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2工程概况2.1工程简介佳兆业·丽晶公馆一期是由成都锦城佳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工程,工程位于成都温江区同兴东路与花都大道之间,紧邻美茵河谷小区。

佳兆业·丽晶公馆一期建筑面积约127930.5平米,其中地上约91905.8平米,地下约37014.8平米,地下室2层。

项目包含共2栋主楼5个单元:1号楼有2个单元分别是33层、23层、2号楼有3个单元分别为39层、39层、34层,层高为2.85米,临街面为多层商业。

该工程由西北有色勘测工程公司进行勘察设计,四川远建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深圳科宇工程顾问有限公司监理,江苏省华建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承建。

结构形式地下室为框架结构,主体为剪力墙结构,地下室负二层层高为3.3m,地下室负一层层高为3.7m。

2.2临时施工道路布置原则根据现场施工实际要求,临时道路尽可能布置在设计消防车道或消防登高场所内。

临时施工道路须平行于后浇带布置,并与后浇带不在同一个柱开间内。

临时道路局部有后浇带贯穿部分,在道路使用前封闭。

在地下室顶板混凝土完成后,按设计要求做好防水层及刚性保护层,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在顶板上上铺150厚碎石垫层,100后C25砼面层,面层铺设10mm厚的铁板。

方可使用。

2.3地下室顶板概况顶板结构情况:地下室结构层高3.7米,顶板梁、板砼强度为C30,板厚度均200,柱开间尺寸为7.8米。

2.4荷载概况本工程在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地下室顶板可能承受的荷载有:钢筋运输车、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混凝土汽车泵、地泵、汽车吊、施工电梯,钢筋及其他材料堆场、钢筋加工场等。

(一)荷载取值1、吊车按20T吊车考虑,自重28吨,吊运钢筋每捆按5吨计,合计33×1.1,总计37吨。

2、运砂车及钢筋运输车按15立方米车考虑,砂车自重约20吨,砂25吨,合计45×1.1,总计50吨。

钢筋运输车也按每车50吨考虑。

3、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及泵车按12立方米车考虑,混凝土运输车自重约15吨,12立方米混凝土按27吨计,合计42×1.1,总计46.2吨。

4、钢筋加工场及钢筋材料堆场按60KN/m2考虑。

5、其他材料临时材料堆场堆放部分钢管、扣件、脚手片、加气块等,堆放高度小于2.0m,荷载按5KN/m2考虑,集中堆放的考虑堆放于消防道路处。

3施工准备3.1材料准备(1)钢管脚手架钢管应采用国家现行标准《直缝电焊钢管》(GB/T 13793)或《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 3092)中规定的3号普通钢管,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 700)中Q23F-A级钢管的规定。

弯曲变形及锈蚀的钢管不得使用。

脚手架钢管采用外径为48mm,壁厚3.5mm的钢管,其它杆最大长度不应超出6m,且每根钢管的最大质量控制在25kg。

脚手架钢管的表面质量及外形应符合下列要求:1)新钢管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及质量检验报告,钢管表面应平直光滑,不应有裂缝、结疤、分层、错位、硬弯、毛刺、压痕和深的划痕。

钢管壁厚及外径偏差不应大于-0.5mm,端面偏差不应大于1.7mm。

2)旧钢管表面锈蚀深度应小于0.5mm,弯曲变形各种杆件钢管的端部弯曲l≤1.5m时,不应大于5mm。

立杆钢管弯曲当3m<l≤4mm时,不应大于12mm;当4m<l≤6m时,不应大于20mm;水平杆斜杆的弯曲l≤6m,不应大于30mm。

(2)扣件1)扣件包括直角扣件、旋转扣件、对接扣件及其附件、T型螺栓、螺母、垫圈等。

2)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应采用可锻铁制作的扣件,其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 15831)的规定,其附件的制造材料应符合GB700-79中A3钢的规定,螺纹应符合GB196-81《普通螺纹》的规定,垫圈应符合GB95-76《垫圈》的规定。

扣件与钢管的贴合面必须完好不变形,扣件扣紧钢管时接触良好,扣件活动部位应能灵活转动,旋转扣件的旋转面间小于1mm,扣件表面应进行防锈处理。

3)脚手架采用的扣件,在螺栓拧紧扭力矩达65N·m时,不得发生破坏。

4)扣件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新扣件应有生产许可证、法定检测单位的测试报告和产品质量合格证;旧扣件使用前应进行质量检查,有裂缝、变形的严禁使用,出现滑动的螺栓必须更换;新旧扣件均应进行防锈处理。

(3)顶托顶托螺杆直径不小于28mm。

4加固支撑体系设计需进行加固的地下室顶板,存在不同跨度及配筋,此区域内地下室顶板需能承受60T运输车通行,考虑地下室顶板安全、按最大跨度及最小配筋进行加固设计,即按7.8米跨度,配筋板面Φ10@180,双向通长钢筋,板底Φ10@170双向通长钢筋。

4.1板下支撑体系设计板下支撑体系采用钢管扣件式脚手架,具体设计参数如下:1、离地200mm设置扫地杆。

2、立杆上部采用可调顶托,顶托伸出长度不超过250mm。

3、顶托上采用两根50*70木方做主楞,直接顶在结构板面上。

4.2梁下支撑体系扣件式脚手架在离地200mm高处设置扫地杆,步距不大于1500mm,可调支撑托。

1、梁底支撑1、离地200mm设置扫地杆。

2、立杆上部采用可调顶托,顶托伸出长度不超过250mm。

3、顶托上采用双木方做主楞直接支撑在梁上。

5支撑体系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5.1支撑体系施工方法(1)满堂架搭设满堂架搭设应放线抄平,梁架立杆每排间距按上述设计排放,并采用纵横向横杆与满堂架拉结牢固。

对于梁板下支架,采用可调顶托进行调节,可调顶托伸出不得超过250mm,模板安装前必须将顶托顶紧,不得留有未顶紧的顶托。

6支撑架搭设质量要求支撑提下搭设完成后必须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脚手架质量要求7安全文明施工措施7.1施工安全注意措施1、施工荷载应符合本方案设计要求,不得超载。

2、设专人负责对脚手架进行经常检查和保养,检查项目主要包括主节点处杆件的安装,特殊构造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底座是否松动、扣件螺栓是否松动、安全措施是否符合要求。

3、脚手架使用期间,严禁拆除主节点处的纵、横向水平杆,纵横向扫地杆、连墙杆、支撑、栏杆、挡脚板等。

4、杆连接必须使用十字扣件,且连接牢固。

钢管、扣件规格材质必须符合要求。

无严重锈蚀、弯曲、压扁或有裂纹。

5、施工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有上岗证。

无证人员禁止进入现场作业。

搭设时按照操作规程施工,搭设时有专人在上部负责看护。

6、使用期间严禁任意拆除杆、配件;严禁任意改变构架结构及其尺寸;严禁随意增加荷载;严禁任意拆除安全防护设施。

7、各种规格的钢材应分开堆放,不得混合堆放,钢筋原材的重叠堆放的高度不得超过两捆原材的重叠高度。

8、临时施工道路及材料堆场具体位置分布见附图。

9、砂石堆场及实心砖等材料的堆放高不得超过1.5m,多孔砖的高度不得超过1.8m,空心砖不得超过2.0m。

10、施工通道、长时间的材料堆场、砼泵车行驶路线及泵车设置等部位的地下室顶板均严格按此方案进行顶撑加固。

11、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及栋号负责人应严格按照该方案进行指导施工及检查验收,完成后通知质量部门负责人与技术部门与建设、监理等单位的相关负责人进行联合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12、投入使用后安全员及栋号负责人每天进行一次现场检查支撑架体的变形情况,发现问题在第一时间内向项目负责人通报,并采取可靠的加固应对措施进行加固处理。

13、加固的范围:平面图中所规划的材料堆场及施工通道均加固的范围。

7.2地下室顶板行车安全事项1、临时施工道路作法:在地下室顶板砼浇筑后28d,才能作临时施工道路。

具体作法如下:1.1、首先在地下室顶板上定位临时施工道路的位置,定位须与加固承重脚手架相对应。

由于行车道路不能直接接触地下室结构顶板,故需在顶板上作临时施工道路。

1.2、临时施工道路的宽度为5m,上铺150厚碎石垫层,100后C25砼面层,砼养护14d,铺上10厚的铁板,全部贯通。

2、进入施工现场的车辆限速5公里/小时,行驶方向见附图。

临时施工道路安全管理由专业安全员负责。

在施工过程中,应安排专人看守,着重注意车辆行驶速度及形驶在预定的道路上,同时随时对承重脚手架进行检查,检查人员定员定职,同时将检查结果做好记录。

8、计算书1、钢筋运输车、混凝土运输车作用下楼面等效均布活荷载的确定因钢筋运输车最重,以下按钢筋运输车作用下验算楼面等效均布活荷载。

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附录BB.0.2:连续梁板的等效均布活荷载,可按单跨简支计算。

但计算内力时,仍应按连续考虑。

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附录BB.0.4:单向板上局部荷载(包括集中荷载)的等效均布活荷载qe=8Mmax/bL2式中 L——板的跨度,取最大轴线间距8400mm;b——板上荷载的有效分布宽度,按本附录BB.0.5确定;Mmax——简支单向板的绝对最大弯矩,按设备的最不利布置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