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贝母真伪鉴别(图文版)
浅谈川贝母的真伪经验鉴别

伪品有
1 薏苡仁 呈广卵形或长椭 圆形 ,长 4 8 m, . —m
宽 3 6 . 较宽而略平 ,  ̄ mm基部 顶端钝圆 , 表面乳 白色 , 滑 , 光 有时残 留有未 除尽 的浅棕色种皮 。基部 凹人 , 黑褐色 , 中央
有淡棕色点状痕 。 侧面有 1 条深而宽的腹沟。 质坚硬 , 断面
( 上接 第 2 8页) 2 病性 、 机体 的防御功能有关 , 针对影响切 口愈合的因素采取
相应对策 :
夺 ・ ・ ・ ・ ・ ・ ・ ・ ・ ・ ・ ・ ・ ・ ・ ・>夺 ・ ・ - ・ ・ ・ ・ ・ ・ ・ ・ ・ ・ ・ ・ ・ >夺 ・ ・ ・ ・ ・ ・ ・ ・ ・ ・ 夺 寺 夺 夺 孛 夺 夺 夺 夺 夺 专 夺 幸 - ・ 4 夺 寺 弓 夺 夺 夺 夺 寺 夺 夺 夺 寺 幸 夺 - - 寺 々 寺 寺 夺 寺 寺 ÷ 夺 4
36污染 手 术 、 . 手术 时间 > h明显 增 加切 口感 染率 , 染伤 口 4 污
需早期彻底清除坏死组织, 清除创伤组织的碎骨片和异物, 对 污染的手术区域彻底消毒,接触污染区域 的手术器械与清洁 区域的器械应严格分开 , 以免感染扩散; 应持续净化手术室内 环境 , 更换术 中应用生理盐水 、 及无菌器械 , 中合理追加抗 术
散 结不 同 。
4光慈 姑 : . 亦名 光姑子 , 药材呈 圆锥 形 。顶端 渐尖 , 基部圆 平, 中央凹入 。不分瓣 。颗粒较松贝稍大 。表面呈黄 白色或 浅棕色 , 光滑 。 一侧有条纵沟到顶端 。 质硬而脆。 断面白色 , 粉性 , 内有一 圆锥形心。气微 , 味淡。 总之 , 伪品与川 贝母 的外形相似 , 药材性状均不同。要 杜绝伪 品进入 医院 , 保证人 民身体健 康 , 把药品质量关 , 严 识别川贝母 真伪之重要特征是鉴别关键 。
川贝母真伪鉴别

&!丁安伟主 编; 现 代 中 药 临 床 手 册; 南 京’ 江 苏 科 学 技 术 出 版 社 !&%%%;&*(;
!!张继主编; 中 国 中 药 材 真 伪 鉴 别 图 典; 广 州’ 广 东 科 技 出 版 社 !&%%%;&’; 收 稿 日 期 !&%%(9#&9%)
浙 江 中 医 杂 志 &%%* 年 & 月 第 ’# 卷 第 & 期
. ### .
川贝母真伪鉴别
张庆平 浙江省义乌市中医院!浙江 义乌 !&&&%%
关键词!川贝母!药材鉴别!伪品
!!川贝母始载于 !本 草 纲 目 拾 遗"# 为 临 床 常 用 药# 以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而著名%川贝母类 药材来源较多#价格又一直居高不下#致使一些惟利 是图的不法分子用其他类似的药材混充川贝母销售# 导致市场上出现了众多的混淆品和伪品#故正确鉴别 区分川贝母的真伪很有必要%
平贝母*是百合科植物平贝母的干燥鳞茎%药材 呈扁球形#高%+(!#24# 直 径 %+$!&24% 表 面 乳 白 色或淡 黄 色# 外 层 两 枚 鳞 叶 肥 厚# 大 小 相 近# 互 抱# 中央稍 凹 入%质 硬 而 脆#断 面 白 色#粉 性%气 微 味 苦%粉末类白色#在显微镜下观察#淀粉粒单粒#多 为三角形$卵形$圆贝壳形#三角状卵形+脐点列缝 状$点或人字状#位于较小端#层纹细密#多脐点单 粒可见%
常见中药饮片真伪对照图

常见中药饮片真伪对照图2011-03-28 10:00:10 来源:元谋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浏览:657次常见中药饮片真伪对照图冬虫夏草是名贵的滋补药材。
常见的伪品多为亚香棒虫草、新疆虫草。
1.正品虫体腹部有4对排列整齐间距相等的足,伪品则不明显。
2.伪品亚香棒虫草食用后有泻下和中毒的现象。
金钱白花蛇真伪的鉴别要点很多,这里只介绍最直观,最简单的几个:1.真品白色环纹45-58个,相对较少,而伪品--赤链蛇的白色环纹100个左右,较多较密。
2.真品白色环纹向腹部环绕并渐增宽,而伪品不环绕腹部,腹部为白色。
3.伪品头后部有“Y”形纹,整个头部看上去像骷髅金钱白花蛇真假对比(腹部)贝母按照性状不同分为松贝、青贝和炉贝。
具体的特征大家记住松贝的“怀中抱月”、青贝的“观音合掌”、炉贝的“虎皮斑”等特征就行了,这里我就不细说了。
见下图。
川贝母(三种真品)的副本川贝母(三种真品)的副本假的是东小贝,不值钱。
川贝母对比(青贝)川贝母对比松贝平贝母沙苑子也是常用中药。
常见的混淆品为华黄芪的种子和紫云英的种子。
1.正品沙苑子呈圆肾形或肾形。
边缘一侧微凹处有圆形的种脐。
2.伪品华黄芪的种子呈规则的肾形,颗粒饱满,较沙苑子小。
3.伪品紫云英呈长方肾形,两侧压扁,较沙苑子大。
边缘一侧中央内陷较深,呈沟状。
伪品防己的显著特征就是中间的纹理很清晰,似“车轮状”。
白及真假对比鳖甲1.正品鳖甲两侧各有左右对称的肋板八块,前端伸出外缘。
伪品--缘板鳖甲,肋板没有伸出外缘。
2.正品鳖甲外表有不规则的细密状凹坑,伪品鳖甲为颗粒状点状突起。
苍耳子为常用中药,要注意与东北苍耳子鉴别:1.正品纺锤形,长1-1.5cm(相对较小)。
伪品呈长椭圆形,长1.8-2cm(相对较大)2.正品刺长0.2cm以下,基部不增粗。
伪品刺长0.3cm以上,基部增粗。
伪品顶端有2枚较粗的刺,形似“牛角”。
朱砂真假对比何首乌真品真品“制何首乌”,中间能看到木质的纹理。
川贝母的真伪鉴别

川贝母的真伪鉴别摘要:本文采用来源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方法对川贝母的品质及真伪进行了鉴别。
关键词:川贝母真伪鉴别贝母之名始载于《神龙本草经》,列为中品。
陶弘景谓:“形如聚贝子,故曰贝母”。
苏恭谓:“其叶似大蒜,四月蒜熟时采之良”。
据上所示植物形态来看,宋以前所用贝母可能是百合科贝母属多种植物。
《本草纲目拾遗》将川贝与浙贝分开,谓川贝味甘而补肺,不若用象贝治风火痰嗽为佳,治虚寒咳嗽以川贝为宜。
可见自古即以川贝母为贝母中的佳品。
目前川贝母价格比较昂贵,市场上常见一些不法药商,将青贝母冒充松贝,小的奉节贝(板贝)和小的东贝冒充松贝或青贝出售;还有的用一轮贝母、光慈菇、丽江山慈菇、唐菖蒲、土贝母等混作川贝母出售;以次充优,以假乱真。
在云南和四川有一种“土贝母”又称“草贝母”,有误当贝母服用造成中毒死亡的报道。
本人对川贝母的真伪品鉴别分别作以下鉴别,供同行参考。
1、川贝母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或梭砂贝母的干燥鳞茎。
前三者按药材性质的不同分别习称“松贝”和“青贝”,后者药材习称“炉贝”。
川贝母为多年生草本,鳞茎圆锥形,茎直立,高15-40cm。
叶2~3对,常对生,少数在中部间有散生或轮生,披针形至线形,长5~12cm,宽2~10mm,上部叶先端常卷曲,无柄。
花单生茎顶,钟状,下垂,具狭长形叶状苞片3枚,宽2~4cm,先端多少弯曲成钩状。
花被片6,通常紫色,较少绿黄色,具紫色斑点或小方格,蜜腺窝在背面明显凸出;雄蕊6,柱头3裂。
蒴果具6纵翅,翅1~1.5mm。
花期5~7月,果期8~10月(如彩图1)。
彩图1:川贝母的植物形态彩图2:川贝母的鳞茎(上:青贝中:松贝下:炉贝)川贝母主产于四川、西藏、云南等省区。
暗紫贝母主产于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
甘肃贝母主产于甘肃、青海、四川等省。
梭砂贝母主产于云南、四川、青海、西藏等省区。
1-1 松贝:川贝中最小的一种,如豆如珠,故有“珍珠贝”之称。
川贝真伪鉴别

川贝真伪鉴别(1-37)川贝母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品种较多,可分为松贝、青贝、炉贝三种规格:松贝:呈卵圆形,圆锥形或近心脏形,颗粒大小均匀,直径一般不超过1厘米。
顶端稍尖、闭口。
底部平、能直立放稳。
外层两鳞片大小悬殊,小鳞片被包在心脏形的大鳞片内,留一新月形部分在外,俗称“怀中抱月”。
外表纯白色,有光泽。
质地硬脆,断面白色,粉性足。
青贝:呈扁球形,外层两鳞片大小相近。
顶端开口,内有小鳞片数枚,颗粒多歪邪,不能直立放稳。
外表呈浅黄白色,质地较松贝疏松,粉性。
炉贝:多呈棱形或圆锥形,颗粒大,形似马牙状,故俗称“马牙嘴”。
顶部开裂而略尖,基部稍尖或较钝。
外面两枚鳞叶大小相近。
表面黄白色,稍粗糙,常有黄棕色斑块,习称“虎皮斑”。
质脆、断面粗糙,白色,粉性。
这三种贝母均气微、味微苦。
均以质坚实、粉性足、色白者为佳。
松贝、青贝、炉贝的鉴别要点如下:1、松贝:松贝也叫尖贝,是质量较好的川贝,它的价格也比较高。
其鳞茎呈圆锥形或近球形,高0.3-0.8cm,直径0.3-0.9cm。
表面类白色。
外层鳞叶两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
顶部闭合,内有类圆柱形、顶端稍尖的心芽和小鳞叶1-2枚,先端钝圆或稍尖。
底部平,微凹人,中心有一个灰褐色的鳞茎盘,偶有残存须根。
质地硬而脆,断面白色,富粉性。
气微,味微苦。
2、青贝:青贝的个子比松贝大,是长大了的松贝。
其鳞茎呈类扁球形,高0.4-1.4cm,直径是0.4-1.6cm。
外层鳞叶两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
顶部开裂,内有心芽和小鳞叶2-3枚及细圆柱形的残茎。
3、炉贝:炉贝是棱砂贝母的鳞茎,因其外表有呈浅棕黄色或具棕色斑点,也被称为“虎皮贝”。
因其原植物与上述两种不同,故鳞茎的外形也与上两种区别较大。
呈长圆锥形,高0.7-2.5cm,直径0.5-2.5cm。
表面类白色或浅棕黄色,有的具棕色斑点。
外层鳞叶两瓣,大小相近。
顶部开裂而略尖,基部稍尖或较钝。
川贝母正品及伪品混淆品的鉴别

球形 , 高0 . 5 ~ O c m,直径 0 . 8 ~2 . O c m 。表面乳 白色或
淡黄色 ,外 层两枚鳞 叶肥厚 ,大小相 近 ,互抱 ,中央稍 凹入。质硬而脆 ,断面 白色 ,粉性 。
2 . 3 新疆 贝母
百合科植物新疆 贝母 的干燥 鳞茎 。呈扁
球形 , 高 0 . 5 ~1 . 5 c m。表 面类 白色 ,光 滑 。外 面鳞 叶 2
含秋水仙碱 ,为有毒 药物 ,外形与川 贝母相似 , 但基 部
呈脐状 凹入 ,有须根茎 。 表 面呈黄 白色或黄棕色。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 . 7 光慈菇
为百合科植 物老鸦 瓣 的干燥鳞茎 。呈 卵圆
形 ,高 1 ~1 . 5 e a,直径 0 r . 7 ~1 . 4 c m。顶端锐尖 ,底部 圆 平有根痕 。表 面 白色 或淡黄 色 ,光滑 ,一侧 有 凹沟 。质 硬而脆 ,断面 白色 ,粉性 ,内有一 圆锥形心 。 z 8 米贝母 百合科植物米 贝母 的干燥鳞茎 。多呈 圆形、 类圆形或不规则而皱缩 , 高 Q6 ~ Q9 c m,直径 1 . 1 ~1 . 6 c m。 表面黄 白色 ,有多枚鳞叶 ,其下部周 围有密集 的芝麻状鳞 叶。质地坚硬 ,断面白色,粉 陛。气微香,味微甜 。
3结语川贝母的伪品混淆品正品的外形相似但功效不一致临床混用容易对人民健康和生命造成危害因此要从药材形状顶端是否开裂底部是否凹入表面颜色质地是否坚硬断面粉性强弱苦味的程度等方面加以辨别以便保证用药安全严把药品质量关
第 1 1 卷 第 4期 ・ 总第 1 5 6期 2 0 1 3年 2月 ・ 下 半 月 刊
2 . 5 c m。表面类 白色或浅棕黄色 ,稍粗糙 ,有 的具棕 色斑 块 ,习称 “ 虎皮斑” 。外层鳞 叶 2瓣 ,大小相 近 , 顶部 开
中药川贝图片及如何鉴别剖析

中药川贝图片及如何鉴别 2012-12-4 互3联网核心提示:中药川贝图片及如何鉴别川贝图片:川贝母鉴别:川贝母是一味名贵中药材。
药用始载于明代的《滇南本草》一书。
其主要功用适用于外感风热咳嗽、肺虚久咳、痰少咽燥等症的良药。
由于其疗效卓……川贝图片:川贝母鉴别:川贝母是一味名贵中药材。
药用始载于明代的《滇南本草》一书。
其主要功用适用于外感风热咳嗽、肺虚久咳、痰少咽燥等症的良药。
由于其疗效卓著,药用需求量大,就有人用伪品来冒充川贝,因此必须认真加以识别其真伪。
川贝母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品种较多,可分为松贝、青贝、炉贝三种规格,其药材性状各有所区别。
松贝呈卵圆形,颗粒大小均匀,直径一般不超过1厘米。
顶端稍尖、闭口。
底部平,能直立放稳。
外层两鳞片大小贝悬殊,小鳞片被包在心脏形的大鳞片内,留一新月形部分在外俗称“怀中抱月”。
外表纯白色,有光泽。
质地硬脆,粉性足。
青贝呈扁球形,外层两鳞片大小相近。
顶端开口,内有小鳞片数枚,颗粒多歪斜,不能直立放稳。
外表呈浅黄白色,质地较松贝疏松,粉性。
炉贝多呈棱形或圆锥形,颗粒大,形似马牙状,故俗称“马牙嘴”。
质脆、粉性。
这三种贝母均气微、味微苦。
伪品川贝(1)山慈姑:又名土贝母、草贝母,外形与川贝母相似,但基部呈脐状凹入,有须根茎。
表面呈黄白色或黄棕色。
光滑,不分瓣。
质坚硬难折,断面角质。
气微弱,味极苦而辛。
本品含秋水仙碱,系有毒草药,内服过量可使中枢神经麻痹而死亡。
中医多外用冶痈肿、瘰和关节炎等症,与川贝母的止咳化痰,清热散结不同。
(2)光慈姑:亦名光姑子,药材呈圆锥形。
顶端渐尖,基部圆平,中央凹入。
不分瓣。
颗粒较松贝稍大。
表面呈黄白色或浅棕色,光滑。
一侧有条纵沟到顶端。
质硬而脆。
断面白色,粉性,内有一圆锥形心。
气微,味淡。
湖北贝母为百合科湖北贝母的干燥鳞茎,又称板贝。
本品呈扁圆球形,高0.8~2.2cm,直径0.8~3.5cm,表面类白色至淡棕色,外层有鳞瓣2枚,肥厚,略呈肾形,或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顶端闭合或开裂。
川贝母的鉴别方法(图文)

川贝母的鉴别方法(图文)【简述】贝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入中品,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的功效。
清·《本草纲目拾遗》始将浙贝与川贝明确分开。
川贝为贵重药材之一,又称尖贝,不仅包括质优的川贝,而且泛指多种尖形小粒的贝母。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暗紫贝母F. unibractedta Hsiao et K.C.Hsia、甘肃贝母F.przewalskii.Maxim 或梭砂贝母F.delavayi Franch的干燥鳞茎。
前三者习称“松贝”或“青贝”,后者习称“炉贝”。
【产地分布】1. 松贝:主产四川阿坝自治州的松潘、黄胜关、毛尔盖等地。
2. 冲松贝:主产四川理县、小金及茂汶羌族自治县等地。
3. 青贝:主产青海玉树、四川甘孜及云南德钦等地。
4. 岷贝:主产甘肃岷县等地。
5. 炉贝:主产于青海、四川和云南毗邻地区。
产于青海玉树、四川甘孜一带为北CB 分论路货,产于四川昌都地区云南金砂江、中甸、丽江等处为南路货。
过去多在康定(打箭炉)集散,故名“炉贝”。
【采收加工】因各产区气候不同,产季也不一致。
野生者在夏秋两季积雪融化后,杂草未长时采挖。
栽培者多于下种! 年后秋季采挖,此时鳞茎浆汁多,质量好。
甘肃在5-6月采收;四川、云南6-7月为盛采期;青藏高原要在8月间采收。
挖取鳞茎,去净泥土,曝晒至半干,撞去外表粗皮,再晒干。
也有用明矾水或盐水淘洗,用硫黄熏后晒干者。
【商品规格】松贝分一二等,青贝分一二三四等。
过去还分珍珠贝、岷贝、冲松贝、油贝(僵子)等规格。
【性状鉴别】1、松贝:鳞茎呈圆锥形,颗粒大小均匀,高约5-8mm,直径约5-8mm,顶端较尖,紧密无裂隙。
表面白色微黄、平滑。
外层两鳞片大小悬殊,大鳞片呈心脏形,小鳞片裹于大鳞片之中,而只留一似“新月”的部分,俗称“怀中抱月”或“观音座莲”。
质坚实、富粉性,断面粉白色,颗粒状。
气微弱,味甘而微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怀中抱月不到顶且抱合不紧密”,小瓣发育较差,只有大瓣的约1/2高度(不到顶);且多留有缝隙;并且小瓣多不规则。
味道
口尝,微苦,有回甜味,具川贝特有的味道。
微苦,无回甜味,无川贝特有味道。加工和储藏过程中熏硫,入口即很涩口且有刺鼻的硫磺味。
现将我们多年总结的鉴别经验分享给大家,让看到实物的亲们,即使作为非专业人员也容易区分。
品种
川贝母
小平贝
小浙贝
颜色
特有的灰白色。
颜色偏黄,或熏硫后颜色偏白。
颜色偏黄,或熏硫后颜色偏白。
“怀中抱月”形态
珍品“松贝”大小鳞片(瓣)相差悬殊,具特有的“怀中抱月”的形态,“怀中抱月到顶且抱合紧密”(大小瓣高度基本相等)。整体上,川贝较小平贝和小浙贝外观圆整好看。
较苦,无回甜味,无川贝特有味道。加工和储藏过程中熏硫,入口即很涩口且有刺鼻的硫磺味。
下一页还有图哦
欢迎访问购买我们的:新荷花川贝母店
正品珍珠贝]
正品一级松贝
大平贝(未熏硫)
大平贝(熏硫)
小浙贝(未熏硫)
小浙贝(熏硫)
小平贝(未硫熏)
小平贝(硫熏)
欢迎访问购买我们的:新荷花川贝母店
现代药理学研究也表明,各种川贝母的成分和药效有较大差别,故2010年版《中国药典》为了规范各种贝母的使用,把贝母分5个品种收载,分别为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伊贝母和湖北贝母,严禁相互冒充和混用。
其中川贝母补气化痰而不寒,虚人宜之,特别适用于老年虚弱,小孩服用;也特别适用于雾霾天气和抽烟人群的保健。
川贝母真伪鉴别
川贝母主要生长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川西北高原上,生长缓慢,繁殖周期长,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孕育了川贝母独特的疗效,是其他贝母不能取代的。由于现在川贝母的价格是小平贝和小浙贝的20倍左右,市场上小平贝和小浙贝冒充川贝母的现象非常严重。
清代学者赵学敏著《本草纲目拾遗》载“贝母有甜苦之分;有川象之别。”《百草镜》云:出川者曰川贝,出象山者(作者注:浙江一带)名象贝。川产者味甘,间有微苦,总不似他产之一味苦而贝母川产味甘,最佳;西产味薄,次之;象山者微苦,又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