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胛区、三角肌区、臂和前臂后区
合集下载
(完整版)局部解剖学上肢课件

(1)起止 •于第1肋外缘续锁骨下动脉。 •至大圆肌下缘续肱动脉。
(2)分段 --以胸小肌为标志分3段:
•第1段:位于第1肋外缘至 胸小肌上缘之间。
•第2段:位于胸小肌上、下 缘之间。
•第3段:位于胸小肌下缘至 大圆肌下缘之间。
(3)腋动脉3段的分支
胸上动脉Superior thoracic a.
② 腋动脉3段内、外侧与后方的毗邻
内侧
外侧
后方
1 •腋静脉
2
•腋静脉 •内侧束
•外侧束 •内侧束 •后束 •外侧束 •后束
•腋静脉
•肌皮神经
3
•尺神经 •胸内侧神经 •前臂内侧皮
•正中神经 •桡神经 外侧根 •腋神经
神经
•正中神经
【说明】1、2、3表示腋动脉3段
①位置 --全程位于腋动脉内侧
②特点与临床意义
2. 底 Floor
3. 腋窝的四壁 (1)前壁 anterior wall(3肌1筋膜)
锁胸筋膜
Clavipetoral fascia
①位置、构成 --是位于锁骨下肌、胸 小肌与喙突之间的胸部 深筋膜深层。 ②穿过结构 --头静脉 --胸肩峰动血管 --胸外侧神经
(2)后壁 Posterior wall
E.胸内侧神经
--穿胸小肌→胸大肌。 --支配胸大、小肌。
D C
B
E
名 称★
排 列★
收纳范围
外侧淋巴结 腋静脉远侧段周围 上肢大部分;肘LN输出管
胸肌淋巴结 肩胛下淋巴结 中央淋巴结
尖淋巴结
胸外侧血管周围 胸腹外侧壁、乳房外侧部与中 央部的淋巴
肩胛下血管周围 项背部与肩胛区的淋巴
腋窝中央的脂肪 组织内
上肢肌肉分布、神经支配

拇短屈肌 外
侧
群 拇对掌肌
浅头:腕横韧带 拇 指 近 节 指 屈拇掌指关节 正中神经(C6~7)
深头:腕横韧 骨底及两侧
尺神经(C8)
带、小多角骨 仔骨
腕横韧带、大多 第 一 掌 骨 桡 拇指对掌(屈、 正中神经(C6~7)
角骨
粗隆
旋前)
拇收肌
斜头:头状骨、 拇 指 近 节 指 拇指内收、屈 尺神经(C8)
二
髁、尺桡骨 指骨底
掌指关节
层
腕
第 指深屈肌 尺骨及骨筋 第 2~5 远节 屈:远侧指关节 正中神经(C6~T1)-外侧半
三
膜前面
指骨底
掌指关节
尺神经(C6~T1)-内侧半
层
腕
拇长屈肌 桡骨中 1∕3、 拇 指 远 节 指 屈拇指
正中神经(C6~T1)
骨间膜前面 骨底
第 旋前方肌 尺骨远侧 1 桡 骨 远 侧 1 前臂旋前
内
带
骨底尺侧缘
侧
小指短屈肌
钩 骨 及 腕 横 韧 小 指 近 节 指 屈及外展小指
群
带
骨底尺侧缘
小指对掌肌
钩 骨 及 腕 横 韧 第 5 掌骨尺侧 小指对掌
带
缘
窝
上压迹
(C5~6)
肩 胛 冈 冈 下 肱 骨 大 结 节 上臂外旋
肩胛上神经臂丛
窝
中压迹
(C5~6)
肩胛冈冈下 肱骨大结节
腋神经桡神经(C5~6)
窝腋窝缘
下压迹
肩 胛 骨 下 角 肱 骨 小 结 节 肩关节内收、 肩胛下神经(C5~6)
背面
嵴
后伸、内旋
肩胛骨前面 肱骨小结节 肩关节内收、 肩胛下神经(C5~6)
肩胛区三角肌区臂课件

❖上肢后面的皮神经分布如下:肩胛区为锁骨上神经, 三角肌表面为臂外侧上皮神经 (腋神经的分支);臂后 区为臂后皮神经(桡神经的分支),臂后区外下部为臂外 侧下皮神经(桡神经的分支);前臂后区中间部为前臂后 皮神经(桡神经的分支),前臂后区内、外侧缘分别为前 臂内、外侧皮神经
肩胛区三角肌区臂
7
肩胛区三角肌区臂
肩胛区三角肌区臂
23
手背和手指背 面的伸肌腱
肩胛区三角肌区臂
24
手背和手指背面的伸肌腱
❖各指的伸肌腱到达手指根部后,向两侧扩展,包绕掌骨 小头和近节指骨背面,构成指背腱膜,或称伸肌腱帽。 指背腱膜向远侧分为3束:中间束止于中节指骨底;两 条侧束在中节指骨背侧合并为一,向远侧止于远节指骨 底。两条侧束的近侧部有骨间肌腱参加,远侧部有蚓状 肌腱增强。指伸肌的作用主要是伸2-5指的掌指关节, 也伸指骨间关节,在骨间肌和蚓状肌协同下尚可加强伸 指骨间关节的作用。当指背腱膜中间束断裂时,近侧指 骨间关节不能伸直;两侧束断裂时,远侧指骨间关节不 能伸直,呈“锤状指”畸形;3束皆断时,全指屈曲。
肩胛区、三角肌区、 臂和前臂后区、
腕后区、手背和手指背面
肩胛区三角肌区臂
1
体表标志
❖三角肌粗隆 ❖鹰嘴 ❖解剖学“鼻烟壶” ❖桡、尺骨茎突 ❖桡骨背侧结节
肩胛区三角肌区臂
2
皮肤浅筋膜
❖肩胛区和臂后区皮肤较厚。浅筋膜 较致密。肘后区皮肤厚而移动性大。 前臂后区皮肤比前区稍厚。浅筋膜 内浅静脉不发达。腕后区和手背的 皮肤较薄,活动性良好,浅筋膜疏 松。手指背面的皮肤较薄,指端背 面的皮肤衍生出指甲。
肩胛区三角肌区臂
17
臂 肌 后 群
肩胛区三角肌区臂
18
肱骨肌管
肩胛区三角肌区臂
7
肩胛区三角肌区臂
肩胛区三角肌区臂
23
手背和手指背 面的伸肌腱
肩胛区三角肌区臂
24
手背和手指背面的伸肌腱
❖各指的伸肌腱到达手指根部后,向两侧扩展,包绕掌骨 小头和近节指骨背面,构成指背腱膜,或称伸肌腱帽。 指背腱膜向远侧分为3束:中间束止于中节指骨底;两 条侧束在中节指骨背侧合并为一,向远侧止于远节指骨 底。两条侧束的近侧部有骨间肌腱参加,远侧部有蚓状 肌腱增强。指伸肌的作用主要是伸2-5指的掌指关节, 也伸指骨间关节,在骨间肌和蚓状肌协同下尚可加强伸 指骨间关节的作用。当指背腱膜中间束断裂时,近侧指 骨间关节不能伸直;两侧束断裂时,远侧指骨间关节不 能伸直,呈“锤状指”畸形;3束皆断时,全指屈曲。
肩胛区、三角肌区、 臂和前臂后区、
腕后区、手背和手指背面
肩胛区三角肌区臂
1
体表标志
❖三角肌粗隆 ❖鹰嘴 ❖解剖学“鼻烟壶” ❖桡、尺骨茎突 ❖桡骨背侧结节
肩胛区三角肌区臂
2
皮肤浅筋膜
❖肩胛区和臂后区皮肤较厚。浅筋膜 较致密。肘后区皮肤厚而移动性大。 前臂后区皮肤比前区稍厚。浅筋膜 内浅静脉不发达。腕后区和手背的 皮肤较薄,活动性良好,浅筋膜疏 松。手指背面的皮肤较薄,指端背 面的皮肤衍生出指甲。
肩胛区三角肌区臂
17
臂 肌 后 群
肩胛区三角肌区臂
18
肱骨肌管
上肢

肘后窝:肘关节伸直时,在尺骨鹰嘴、桡骨头和肱骨小头之间形成一个小的凹陷,称肘后窝。窝的深方恰对肱桡关节,并可触及桡骨头。可经此作肘关节穿刺,当肘关节积液时,此窝可因肿胀而消失。
问:结合系统解剖学复习前臂区的深筋膜、肌间隔、骨筋膜鞘和肌肉分布?
答:1.前臂部深筋膜结构特征:前臂深筋膜与臂和手的筋膜相互延续,较为发达。(1)在前臂上部,其内侧的筋膜因有肱二头肌腱膜纤维的参与而增强,并有屈肌群从其内面起始。肱二头肌腱膜向下内方走行,覆盖于肘窝前面移行于前臂深筋膜。前臂后面的深筋膜被肱三头肌腱膜增强,较致密,纤维纵行并有伸肌起始,另外,筋膜还附着于鹰嘴和尺骨后缘处,起增强固定作用.(2)在前臂中部,筋膜较强,纤维方向不定。(3)在前臂下部.与屈、伸肌腱相适应而筋膜增厚,纤维横行,而形成前面的屈肌支持带(腕掌侧韧带)和后面的伸肌支持带(腕背侧韧带)。两韧带在桡侧附着于桡骨外缘,在尺侧附着于尺骨茎突和内侧的腕骨(豌豆骨、三角骨、钩骨)。
筋膜:臂(深)筋膜与内、外侧肌间隔和肱骨围成臂前部骨筋膜鞘。内有肱二头肌、喙肱肌、肱肌(臂肌前群)和穿经臂前区的血管神经等。
血管:其中血管有肱动脉及其分支,还有伴行肱动脉的2条肱静脉。
肱动脉沿肱二头肌内侧沟下行至肘窝。肱动脉在臂上份居肱骨内侧,中份居前内方,下份居前方。肱动脉的分支有:肱深动脉(伴行桡神经进入肱骨肌管,分支分布于肱三头肌和肱肌)、尺侧上、下副动脉(参与肘关节网的构成)。
问:试述肩胛动脉网的组成,各动脉的来源、行程和供应范围;略述肩胛动脉网的临床意义?(中大02)
肩胛动脉网:由锁骨下动脉的分支肩胛上动脉(经肩胛上横韧带的浅面达冈上窝)和肩胛背动脉(沿肩胛骨内侧缘至冈下窝)与腋动脉的分支旋肩胛动脉(经三边孔至冈下窝)吻合而成。
临床意义:肩部的重要侧支循环途径,腋动脉血流受阻时,可维持上肢的血供。
问:结合系统解剖学复习前臂区的深筋膜、肌间隔、骨筋膜鞘和肌肉分布?
答:1.前臂部深筋膜结构特征:前臂深筋膜与臂和手的筋膜相互延续,较为发达。(1)在前臂上部,其内侧的筋膜因有肱二头肌腱膜纤维的参与而增强,并有屈肌群从其内面起始。肱二头肌腱膜向下内方走行,覆盖于肘窝前面移行于前臂深筋膜。前臂后面的深筋膜被肱三头肌腱膜增强,较致密,纤维纵行并有伸肌起始,另外,筋膜还附着于鹰嘴和尺骨后缘处,起增强固定作用.(2)在前臂中部,筋膜较强,纤维方向不定。(3)在前臂下部.与屈、伸肌腱相适应而筋膜增厚,纤维横行,而形成前面的屈肌支持带(腕掌侧韧带)和后面的伸肌支持带(腕背侧韧带)。两韧带在桡侧附着于桡骨外缘,在尺侧附着于尺骨茎突和内侧的腕骨(豌豆骨、三角骨、钩骨)。
筋膜:臂(深)筋膜与内、外侧肌间隔和肱骨围成臂前部骨筋膜鞘。内有肱二头肌、喙肱肌、肱肌(臂肌前群)和穿经臂前区的血管神经等。
血管:其中血管有肱动脉及其分支,还有伴行肱动脉的2条肱静脉。
肱动脉沿肱二头肌内侧沟下行至肘窝。肱动脉在臂上份居肱骨内侧,中份居前内方,下份居前方。肱动脉的分支有:肱深动脉(伴行桡神经进入肱骨肌管,分支分布于肱三头肌和肱肌)、尺侧上、下副动脉(参与肘关节网的构成)。
问:试述肩胛动脉网的组成,各动脉的来源、行程和供应范围;略述肩胛动脉网的临床意义?(中大02)
肩胛动脉网:由锁骨下动脉的分支肩胛上动脉(经肩胛上横韧带的浅面达冈上窝)和肩胛背动脉(沿肩胛骨内侧缘至冈下窝)与腋动脉的分支旋肩胛动脉(经三边孔至冈下窝)吻合而成。
临床意义:肩部的重要侧支循环途径,腋动脉血流受阻时,可维持上肢的血供。
上肢的解剖

3.后壁——背阔肌、大圆肌、肩胛下肌和肩胛骨; 三边孔、四边孔
4.外侧壁——肱二头肌短头、喙肱肌和肱骨结节间沟。
Department of Anatomy ,Medical College,Qingdao University 2003 胸前区
5.顶——由锁骨中1/3段、第1肋外侧缘和肩胛骨上缘围成, 通颈根部,有臂丛、锁骨下血管通过或移行。
(三)、深筋膜 胸部分两层
1.浅层——薄弱,覆盖于胸大肌和前锯肌表面。向上附着于锁骨, 向下接腹外斜肌表面的筋膜,向内附着于胸骨,向后与 胸背区的深筋膜相续。
2.深层——位于胸大肌深面,向上附着于锁骨,向下包绕锁骨下 肌和胸小肌,在胸小肌下缘与浅层汇合,并与腋筋膜相续。
Department of Anatomy ,Medical College,Qingdao University 2003 胸前区
实习要点
1.女性乳房的位置、构造、血管神经分布和淋巴回流。 2.锁胸筋膜及其穿行结构。 3. 胸前内侧神经和胸前外侧神经的来源及其支配的结构
Department of Anatomy ,Medical College,Qingdao University 2003 胸前区
腋区的解剖
腋区——位于肩关节下方、臂上段与胸前外侧壁上部之间的区域。 腋窝——位于腋区深面呈四棱锥形的腔隙称,
(四)、胸廓外肌层
1.胸大肌 2.胸小肌 3.前锯肌 4.锁骨下肌 胸大肌和胸小肌之间的间隙
称胸肌间隙interpectoral space,
内含疏松的结缔组织和2~3个 胸肌间淋巴结,此淋巴结接受胸大肌、胸小肌和乳腺深部的 淋巴管,其输出淋巴管注入尖淋巴结。
Department of Anatomy ,Medical College,Qingdao University 2003 胸前区
局部解剖学-上肢

外
上
髁
肱骨内上髁
尺骨鹰嘴
4. 手部 (1)骨性标志:桡、尺骨茎突 (2)腕横纹:腕近侧纹 腕中纹 腕远侧纹 (3)腱隆起:掌长肌 腱(中),桡侧腕屈 肌腱(桡侧),尺侧 腕屈肌腱(尺侧)
(4)解剖学 “鼻烟壶”:位 于拇长展肌腱和 拇短伸肌腱与拇 长伸肌腱之间, 近侧为桡骨茎突, 窝底为手舟骨和 大多角骨,桡动 脉在窝内。
境界: 上界:
肩胛下肌和小圆肌 下界:
大圆肌和背阔肌 内侧界:
肱三头肌长头
外侧界: 肱骨外科颈
四边孔
通过内容: 腋神经、旋肱后血管
四边孔
(4)内侧壁: 前锯肌、
上4位肋骨
及肋间肌、
(5)外侧壁:
喙肱肌 肱二头肌长、
短头 肱骨结节间沟
(二)腋窝内容
臂丛锁骨下部及其 分支、
腋动脉及其分支、 腋静脉及其属支、 腋淋巴结、 疏松结缔组织
肩胛下淋巴结 (后群)
胸肌淋巴结 (前群)
临床要点:
乳腺癌根治手术注意事项:
翼状肩
1.勿伤及腋静脉主干和头静脉末段
2.勿伤及胸长神经(清除胸肌淋巴结) 3.勿伤及胸背神经(清除肩胛下淋巴结)
5. 腋鞘
由椎前筋膜延续包绕 腋血管及臂丛神经 锁骨下部所形成的 筋膜鞘,锁骨下臂丛 麻醉将药液注入此 鞘内。
第一节 概 述
一、境界与分区
境界:与颈、胸和 背部相接。
分区:肩部
臂部 肘部
前臂部 手部
肩部:
腋区 三角肌区 肩胛区
臂部:
臂前区 臂后区
肘部:
肘前区
肘后区
手部:
腕部 掌部 指部
二、表面解剖
(一) 体表标志
1.肩部: 肩峰
局部解剖学四肢后面深层解剖

小腿后:
肌肉:浅层,腓肠肌、比
目鱼肌。
解剖方法:清除小腿后部浅
深筋膜。修洁腓肠肌的内侧头 和外侧头,查看由胫神经和腘 动脉发出进入肌肉的分支。钝 性分离腓肠肌内侧头,并在神 经和血管进入点的下方切断。 清理比目鱼肌的上缘,可见其 在胫腓骨上端起点之间形成腱 弓,胫神经和腘血管由腱弓深 面进入小腿后部。由比目鱼肌 内侧缘中部开始,向上分离并 切断其起自胫骨的部分,直至 腱弓的内侧脚,将小腿三头肌 向外侧翻起,暴露深层结构。
股后:
肌肉:内侧,浅层的半腱
肌和深层的半膜肌。外侧, 股二头肌。
血管、神经,特殊结构:
股深动脉穿支,坐骨神经肌 支。
解剖方法:清除股后部浅、
深筋膜。钝性分离股后部各 肌。
腘窝:
境界: 外上:股二头肌腱 内上:半膜肌和半腱肌 下内:腓肠肌内侧头 下外:腓肠肌外侧头 内容: 由浅入深:胫神经 腘静脉和腘动脉 注意保留神经和血管分支。 解剖方法:清除充填其间的疏松结 缔组织,保留主要的神经血管 干,观察腘淋巴结(观察清楚后 可以除去) 。
特殊结构:梨状肌上孔、梨
臀部:
解剖方法:沿臀大肌纤维
走向修洁臀大肌浅面,露出 臀大肌的轮廊,先钝性分离 臀大肌的上、下缘,用手指 或刀柄伸入臀大肌深面分离, 然后沿臀大肌的起点逐步切 断,逐步向外侧翻起(注意: 切断下缘起点时,不要将骶 结节韧带损伤 ,翻肌时 遇 到神经血管,观察清楚后在 靠近臀大肌处切断 )。
小腿后:
肌肉:深层,内→外
趾长屈肌(胫骨后面) 胫骨后肌(两肌之间) 拇长屈肌(腓骨后面) 观察三块肌在内踝上 下的位置交叉性改变。 血管、神经: 胫后血管、腓动脉、胫神经。 解剖方法:钝性分离各肌。
踝管:
界限:由屈肌支持带,跟
三角肌区、臂和前臂后区、腕后区、手背和手指背面

瑜伽平衡姿势
站立单腿平衡练习
通过瑜伽的平衡姿势练习,提高身体的平 衡性和稳定性。
单腿站立,尽量保持身体平衡,锻炼腿部 和核心肌肉。
闭眼平衡练习
使用平衡垫或平衡板进行练习
闭眼进行上述平衡练习,增加练习难度, 提高身体感知能力。
站在平衡垫或平衡板上进行各种平衡练习, 增加练习趣味性和挑战性。
06 手背和手指背面运动损伤 预防与治疗
结构特点
三角肌从前、外、后三面包绕肩关节,形成一圆隆的肌区。其前部肌纤维与胸 大肌的锁骨部相连,后部纤维与背阔肌相连,外部纤维与冈上肌、冈下肌、小 圆肌和肩胛下肌相连。
功能与作用
功能
三角肌的主要功能是使肩关节外展, 其前部肌纤维收缩可使肩关节前屈并 略旋内,后部肌纤维收缩可使肩关节 后伸并略旋外。
神经
臂丛神经的分支,如桡神经、尺神经和正中神经等,支配着臂和前臂后区的肌肉 和皮肤感觉。其中,桡神经主要支配伸肌群,尺神经则支配部分屈肌群和手部内 在肌。
关节结构特点及运动功能
肘关节
由肱骨下端、尺骨上端和桡骨头构成的复 关节,包括肱尺关节、肱桡关节和桡尺近 侧关节。肘关节的主要运动功能是屈、伸 运动,以及前臂的旋前和旋后运动。
常见运动损伤类型及原因分析
手指扭伤
运动中手指受到外力冲击或过 度伸展,导致关节囊、韧带等
软组织损伤。
手背挫伤
手背受到钝性暴力作用,导致 皮肤以下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 损伤。
手指骨折
手指受到直接或间接暴力作用 ,导致指骨骨折。
肌腱炎
长期过度使用手指,导致肌腱 及其周围组织发生无菌性炎症
。
预防措施与建议
三角肌区、臂和前臂后区、腕后区 、手背和手指背面
目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伸肌支持带 ( 腕背侧韧带 ) :腕后区 深筋膜增厚形成,向深面发出五条纤维 隔,附着于桡、尺骨背面,形成六个骨 纤维性管道,通过的内容由桡侧→尺侧: ①拇长展肌和拇短伸肌腱及其腱鞘; ②桡侧腕长、短伸肌腱及其腱鞘; ③拇长伸肌腱及其腱鞘; ④指伸肌和示指伸肌腱及其腱鞘; ⑤小指伸肌腱及其腱鞘; ⑥尺侧腕伸肌腱及其腱鞘。
⑶ 桡神经 (C5~ 8, T1) :腋动脉之 后、肩胛下肌、背阔肌、大圆肌腱之前, 在大圆肌下缘与肱骨交角处,伴肱深血管 斜向外下,进入肱骨肌管,紧贴肱骨干中 段后面的桡神经沟,转向外下,至臂部中、 下1/3交界处,与桡侧副动脉一起穿过臂 外侧肌间隔,到肘窝外侧的肱肌和肱桡肌 之间。
体表投影:腋后襞下缘外端与臂交点处 起,向下经肱骨后方至肱骨外上髁的连线。
前臂后区中间部:前臂后皮神经(桡神经分出); 前臂后区内、外侧缘:前臂内、外侧皮神经;
手背、手指背面:手背来自桡神经浅支和尺神经手背支,它们除分 别分布于手背桡、尺侧半皮肤外,还各分出五条指背神经,分别分 布于桡、尺侧各两个半指皮肤。但桡侧三个半指和环指尺侧半中、 远节背面的皮肤则分别由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之支 分布,而小指远节背面的皮肤则由尺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的分支 分布。
4.神经 ⑴ 肩 胛上神经 (C5~6):起自臂 丛上干,行向外下, 经斜方肌深面和肩 胛上横韧带下方, 进入冈上窝,分支 分布于冈上肌、冈 下肌和肩关节等处。
⑵ 腋神经(C5~6):起自臂 丛后束,与旋肱后血管一起穿 四边孔,绕肱骨外科颈至三角 肌后份深面,分支分布于三角 肌、小圆肌和臂外侧上部皮肤。
屈肘呈直角时, 肱骨外上髁, 桡骨与鹰嘴三 点所连成的三 角形,称肘外 侧三角。 穿刺部位
• 解剖学“鼻烟壶”
位于腕后区外侧部的浅凹,拇指伸展时,呈尖朝向远端的三角形。 (桡侧界:拇长展肌腱、拇短伸肌腱,尺侧界:拇长伸肌腱) 深部有桡动脉通过,可触及其搏动,临床上可在此结扎桡动脉。 鼻烟壶是切开拇长伸肌腱鞘和到达腕骨间关节的适宜部位。
伸直型骨折:Colles骨折
屈曲型骨折:Smith骨折
6.指伸肌腱损伤:
① 类风湿性滑膜炎:手指畸形——近侧指骨间关节屈曲、远 侧指骨间关节过伸畸形。
② 指浅屈肌腱的断裂及指伸肌腱侧束的断裂:鹅颈指畸形— —近侧指骨间关节过伸、远侧指骨间关节屈曲畸形。 ③ 指伸肌腱在末节指骨背侧部分两侧束汇聚处断裂:槌状指 畸形——远侧指骨间关节不能主动伸直而产生屈曲畸形。
㈡ 深层结构 1.深筋膜 三角肌表面的深筋膜不发达;
肩胛区冈下部,很发达,成为腱质性;
臂后区:较前区发达,形成臂后骨筋膜鞘; 肘后区:较发达,在肱骨外上髁与尺骨上端后缘之间的三角 区内为肱三头肌腱所增强,坚韧,覆盖于肘肌表面,并有指伸 肌和尺侧腕伸肌等起始; 前臂后区:形成前臂后骨筋膜鞘;
腕后区:深筋膜增厚形成伸肌支持带。
⑹ 桡动脉:斜过鼻烟壶, 经拇长伸肌腱深面至第1掌骨 间隙近侧部,穿第1骨间背侧 肌至手掌深部。
在穿拇长展肌腱 深面时,发出腕背 支,参与构成腕背 网;
在穿第 1 骨间背侧 肌之前,发出第1掌背 动脉,分支分布于拇、 示指相对缘。
⑺ 腕背网:
位置:腕骨背面
组成:桡动脉、尺动脉的 腕背支、骨间前动脉和骨间 后动脉的终支互相吻合而成。 发出: 2 ~ 4 掌背动脉, 沿相应的掌骨间隙下行,至 近节指骨底处分为两条指背 动脉走向指背的两侧。
中间束止于中节指骨底;两条侧束在中节指骨背侧合并为一, 向远侧止于远节指骨底。
两条侧束的近侧部有骨间肌腱参加,远侧部有蚓状肌腱加强。
3.动脉 有肱深动脉、骨间后动脉等,还形成肩胛动脉 网和肘关节动脉网。
⑴ 肩胛动脉网: 位置:冈下窝内; 组成:肩胛上动脉、 肩胛背动脉、旋肩胛 动脉等的分支相互吻 合而成。
四、临床要点
1.肩关节周围炎(凝肩) 病因 肩关节周围的软组织炎性病变:肌腱的损伤或炎症、肱 二头肌长头的腱鞘炎、肩峰下囊或三角肌下囊的慢性炎症、肩 关节囊的炎症。 治疗:⑴ 肩关节休息 ⑵ 疼痛时封闭等 ⑶ 功能锻炼
2.肘关节结构的临床应用 ⑴ 由于尺骨冠突短小,关节囊的前、后壁薄而无韧带增强, 故易发生肘关节后脱位。鹰嘴骨折时也可发生前脱位。
• 桡骨背侧结节:又称lister结节, 位于腕后区,桡骨下端背面。桡骨骨 折行内固定术时,穿髓内针常以此结 节为进针标志。 • 肌性标志:于腕后区和手背可见拇 长展肌、拇短伸肌腱、拇长肌腱及指 伸肌腱。第一骨间背侧肌形成骨间隆 起,拇指内收时更为明显。
1.浅静脉 上肢后面:由内外侧转向前 面,分别注入贵要静脉和头静 脉。 手背:丰富,相互吻合成手 背静脉网,头静脉和贵要静脉 分别起自手背静脉网的尺侧和 桡侧。 手指背面:手指的浅静脉多 位于指背,向近侧注入手背静 脉网。
指伸肌
桡侧腕短伸肌
尺侧腕伸肌 小指伸肌
⑷ 手背和手指背面的 伸肌腱: 手背 : : 2 ~ 5 指伸 肌腱扁而薄,各腱间 且有称之为腱间结合 的斜行腱束相连结。 伸指时,各腱彼此牵 扯,协同动作。当某 一伸指肌腱在结合的 近侧断裂时,常无伸 指功能障碍。
腱间结合
各伸肌腱到达手指根部后,向两侧扩展,包绕掌骨头和近 节指骨背面,构成指背腱膜(伸肌腱帽),向前分为3束:
分支: 腋腔内:分支至肱三头肌长头、内侧 头、臂后面皮肤(臂后皮神经);
肱骨肌管内:分支至肱三头肌外侧头、 内侧头和肘肌,另有一支分布于前臂后部 皮肤(前臂后皮神经)。 穿过臂外侧肌间隔后:发肌支至肱肌、 肱桡肌和桡侧腕长伸肌。在肱骨外上髁前 方或稍下方,桡神经分为浅、深二支。
深支:发肌支至桡侧腕短伸肌 和旋后肌,穿入旋后肌,在肌内 绕桡骨上端侧面,行向外下后方, 至前臂后区深部,再穿出旋后肌, 改名为骨间后神经,在前臂肌后 群浅、深两层之间,分支至指伸 肌、小指伸肌、尺侧腕伸肌、拇 长展肌、拇短伸肌、拇长伸肌和 示指伸肌。 骨间后神经几乎均有骨间后血 管伴行。
手背皮下间隙:手背腱 膜与手背浅筋膜之间的间 隙。
上述两间隙常有交通,感 染时可互相蔓延。
2.肌群
⑴ 肩部肌:分布于肩关节周围,有三角肌、冈上肌、冈下 肌、小圆肌、大圆肌和肩胛下肌。
三角肌:从前、外、后三面包绕肩关 节,呈圆隆形。冈上肌、冈下肌、小圆 肌和肩胛下肌的肌腱共同连成腱板,围 绕肩关节的上、后和前方,并与肩关节 囊愈着,对肩关节起稳定作用。在临床 上称此腱板为肌腱袖(肩袖)。 三角肌深面以及肩峰与冈上肌腱之间 各有一滑膜囊,囊的炎症粘连可使肩关 节外展障碍。
位置:肘关节周围; 组成:尺侧上副动脉(肱动脉发出)、 尺侧下副动脉 ( 肱动脉发出 ) 、中副动 脉(肱深动脉分支)和桡侧副动脉(肱深 动脉分支)、桡侧返动脉(桡动脉分支)、 尺侧返动脉 ( 尺动脉发出 ) 、骨间返动 脉(骨间总动脉)等相互吻合而成。 意义:肱深动脉发出点以下结扎肱动 脉时,肘关节动脉网可起到侧副循环 的作用。
手背:称手背筋膜,可分 为浅、深两层: 浅层:伸肌支持带(腕背 侧韧带)的延续,并与伸指 肌腱结合,形成手背腱膜, 腱膜的两侧分别附着于第 2、5掌骨。
深层:覆盖于第2~5掌 骨及第2~4骨间背侧肌的 表面,称为骨间背侧筋膜。 手背腱膜下间隙:在各 掌骨的远、近端,深筋膜 浅、深两层互相结合,形 成手背腱膜下间隙。
⑵ 臂肌后群:肱三头肌、肘
肌。
肱三头肌的三个头与肱骨 桡神经沟共同构成一个自内
上向外下旋绕肱骨干中份后
外侧面的管道,称为肱骨肌 管 ( 称桡神经管 ) ,管内有桡 神经、肱深血管通过。
桡侧腕长伸肌
⑶ 前臂肌后群:共 10 块,分 浅、深两层。 浅层 ( 桡侧→尺侧 ) :桡侧腕 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指伸 肌、小指伸肌和尺侧腕伸肌;
医用局部解剖学
第二章 上 肢
第一节 肩胛区、三角肌区、臂和前臂后区、 腕后区、手背和手指背面区
• 体表标志
1.三角肌粗 隆:位于肱 骨中分外侧, 三角肌止于 此。
2.鹰嘴:是肘后方最显著的骨性隆起。
伸肘时,在鹰嘴,桡骨头和肱骨小头之间 所成的凹陷,称肘后窝。 穿刺部位
伸肘时,鹰嘴与 肱骨内上髁和外 上髁在同一水平 线,曲肘成直角 时,三者构成等 腰直角三角形, 称肘后三角。
2.浅淋巴管和淋巴结
三角肌区:前、后面的浅 淋巴管分别经腋前、后襞注 入腋淋巴结;
肩胛区:注入肩胛下淋巴 结; 臂与前臂后区:绕过内、 外侧缘至前区,大部分注入 腋淋巴结的外侧淋巴结; 手背:与浅静脉伴行; 指背:向近侧接连手背的 浅淋巴管。
3.皮神经 肩胛区:锁骨上神 经; 三角肌区:臂外侧 上皮神经(腋神经 分出); 臂后区:臂后皮神 经(桡神经分出); 臂后区外下部:臂 外侧下皮神经(桡 神经分出);
症状:除上述症状外,还有肱三头肌瘫痪。
⑶ 桡神经深支损伤 原因:桡骨头脱位、桡骨颈骨折、旋后肌病变。 症状:各指掌指关节伸直受限,拇指外展困难,各指的伸 指运动不受影响(主要是骨间肌和蚓状肌的作用)。 ⑷ 桡神经浅支损伤
手背桡侧部皮肤感觉障碍。
4.桡骨下端骨折
多发生在桡骨下端3cm范围内。
正常情况:桡骨下端关节面向尺侧倾斜20~25°,桡骨茎 突较尺骨茎突低约1cm。 桡骨下端骨折时:上述关系发生改变
⑷ 骨间后动脉:骨间总动脉的分支, 在同名静脉的伴随下,经前臂骨间膜上 缘上方,进入前臂后区。先位于旋后肌 深面,然后在旋后肌下缘与拇长展肌起 始部上缘之间穿出,进入前臂肌后群浅、 深两层之间,逐渐与同名神经伴行,分 支分布于邻近诸肌。
⑸ 骨间前动脉:终支在旋 前方肌深面穿骨间膜到达 前臂后区下部,并与骨间 后动脉的分支吻合。
指伸肌
桡侧腕短伸肌
尺侧腕伸肌 小指伸肌
深层 ( 桡侧→尺侧 ) :旋 后肌、拇长展肌、拇短伸肌、 拇长伸肌和示指伸肌。
旋后肌
拇长展肌
拇短伸肌
拇长伸肌 示指伸肌
桡肱肌 桡侧腕长伸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