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中考知识归类
九年级道法中考复习知识点归纳

1、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2、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
3、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4、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5、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6、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7、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8、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9、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10、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1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
12、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13、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
14、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
15、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16、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17、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18、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
19、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20、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做主,社会主义民主的目的就是保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1、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22、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特有优势。
《中考指南初中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

中考指南初中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一、概述初中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是中考考试的一部分,涵盖了我国古代史、世界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等内容,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道德与法治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法治观念的重要课程。
二、学科内容1. 我国古代史我国古代史是初中历史与社会的重要内容,学生需要掌握夏、商、周三代及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的知识。
还需要熟悉秦始皇统一我国、西汉、东汉的政治制度、社会生活及科技发展等内容。
2. 世界历史世界历史包括古代文明、中世纪、现代史等内容,学生需要了解古埃及文明、希腊罗马文明、欧洲文艺复兴等重要历史事件及其影响。
在此基础上,理解世界历史对我国历史的影响与借鉴,加深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
3. 地理地理是关于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学科,学生需要掌握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然环境及人文环境等内容。
还需要掌握我国及世界各大洲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资源分布等内容。
4. 政治政治是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需要掌握我国的政治制度、国家机构、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还需要了解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国际政治秩序等内容。
5. 经济经济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学生需要了解经济发展的基本理论与实践,包括生产方式、分配关系、资源配置等方面的知识。
还需要了解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对外经济合作等内容。
6. 道德与法治道德与法治是初中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需要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尊重他人,遵纪守法,注重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方面的培养。
还要了解法治的基本原则和法律常识,加强法律意识,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备考方法1. 注重知识点的掌握学生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对重点知识点的掌握,包括但不限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地理现象、政治制度等方面的知识。
可以通过阅读教科书、做题、听课等方法巩固知识。
【初三政史地】中考政治基础知识归类复习(共23页)

中考政治基础知识归类复习一、“标志”(标准)类:1.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生产工具2.原始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石制工具)石器3.奴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金属工具(青铜工具)4.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5.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机器大生产6.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文字的出现(人类的文明时代是从奴隶社会开始的)7.私有制确立的标志:土地成为私有财产8.欧洲从旧的封建时代开始进入新的资本主义时代的标志: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9.第一次科技革命的标志: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10.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11.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机器制造机器12.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标志:电力的广泛应用1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电子计算机、空间科学技术、原子能的发明和应用14.人类进入阶级社会的标志:奴隶制国家的建立15.奴隶社会形成的标志:奴隶制国家的建立16.封建社会形成的标志:封建制国家的建立17.资本主义社会形成的标志:资本主义国家的建立18.社会主义社会形成的标志: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19. 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形成(或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胜利、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确立20..我国近代历史开始标志:1840年鸦片战争21.我国近代历史结束标志:1949.10.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2.中国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结束的标志: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23.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标志:1919年“五四”运动24.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社会主义革命开始)标志:1949.10.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5.社会主义革命结束标志: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胜利、社会主义制度确立26..区别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
27.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标志):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发表28.我国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标志: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29.始社会后期,以金属工具的出现为标志,生产力有了新的发展,手工业逐渐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中考知识点归纳历史与社会

中考知识点归纳历史与社会历史与社会是中考中的重要学科,它不仅涵盖了历史知识,还包括了对社会现象的分析和理解。
以下是中考历史与社会知识点的归纳:古代历史- 古代文明的起源:了解四大文明古国的基本情况,包括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中国。
- 古代中国的朝代更替:从夏、商、周,到秦、汉,直至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变迁。
- 重要的历史事件:例如秦始皇统一六国、汉武帝开疆拓土、唐朝的盛世等。
中世纪历史- 欧洲的封建制度:了解封建社会的基本结构,包括领主与农奴的关系。
- 宗教改革:包括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和宗教战争。
- 丝绸之路:了解丝绸之路的路线和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
近现代历史- 工业革命:了解工业革命的起源、过程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 民族解放运动:包括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 两次世界大战: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社会知识点- 社会结构:了解不同社会的社会结构,包括阶级、阶层等。
- 社会问题:分析当前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如贫困、不平等、环境问题等。
- 社会制度:了解不同社会制度的特点,如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等。
历史与社会的方法论- 历史思维:培养批判性思维,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历史事件。
- 社会分析:学会运用社会学理论分析社会现象,理解社会变迁。
结束语通过对历史与社会的知识点归纳,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而且能够培养我们的历史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深化理解,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年级政治中考必备知识点整理

九年级政治中考必备知识点整理一、政治制度和行政机构1. 政治制度•国家制度分类•中国现行政治制度•中国的政治优势2. 国家机构•国家权力机关分类•国家权力机关职能•国家机构改革3. 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作用•党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制度•党在中国政治制度中的地位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1. 中国改革开放•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改革开放的发展阶段和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 经济建设•全民所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国际经济合作3. 社会发展•农村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教育与科技发展•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三、国防和军队建设1. 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国家安全的内涵•中国的国家利益•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的关系2. 军队建设•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性质和使命•军队组织和武器装备•军事战略和策略战略四、文化交流和民族团结1. 文化交流•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和交流•中外文化交流•文化交流的意义和影响2. 民族团结•民族认同和民族多样性•民族关系和民族团结•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根本价值五、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1. 生态文明•生态文明的内涵和意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和方法•生态文明建设的局限性和挑战2.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可持续发展的三大组成部分•可持续发展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以上就是九年级政治中考必备知识点的整理。
希望同学们在备考中能够重视并掌握这些内容,为考试取得更好的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中考知识归类

中考复习—知识归类班级姓名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始终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环境保护放在突出位置一、“核心”类1.儒家思想的核心:“仁2.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3.第一、二、三、四代共产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4.邓小平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的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5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6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
(注:信息技术的核心:计算机网络7.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8时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宪法10.宪法的核心内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1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层面)12.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规范国家权力运行,确认并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实现13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公平正义14.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法治15.依法行政的核心:规范政府的行政权16.全面创新的核心:科技创新二、“根本”类1.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植树造林,加强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2.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实行全民族抗战3.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与巩固4.当今世界发展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5.造成和平问题(世界不太平)的根本原因(根源):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侵略扩张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7.实现国家利益最根本的保障:国家安全8.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宪法9.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10.规定了国家生活中根本问题的法律是:宪法。
11.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宪法12.对公民基本权利的根本确认和保障:宪法13.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发展教育事业14.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教育事业15.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
2023年九年级思想品德知识点归类复习二

3487中考重要知识点归类整理一、“主体”、“重要”、“主角”、“主导力量”类1、我国“一国两制”中的国家主体:2、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是的主体是:我国分派制度的主体是:3、我国社会的重要矛盾是之间的矛盾。
4、我们参与经济生活的重要表现于:5、我国经济大舞台上的主角是。
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
6、地图的“语言”(或地图三要素)重要有:。
7、比例尺的重要表达方法有:。
8、少数民族重要集中在。
9、威胁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是。
其中主线因素是。
10、影响发展问题的重要因素有。
其中主线因素是。
11、中国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中国重要的环境污染问题是。
12、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形式是。
13、全国人大的重要职权有:。
14、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重要涉及:。
非公有制经济重要涉及。
二、“基本”类1、我国的基本国情是:2、我国的基本国策有3、最终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4、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是5、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6、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7、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8、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维护团结、维护。
9、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0、我国环境的基本状况11、我国资源的基本国情:12、“两个基本点”13、犯罪具有的三个基本特性是14、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规定:15、当今世界的基本态势:。
16、人类安身立命的基本条件是。
17、实行可连续发展,需要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是。
18、当今国际社会的三个基本特性是。
19、保证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20、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性是。
2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
三、“基础”类1、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2、我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我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思想基础:3、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4、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5、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是6、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7、人民民主专政点国家政权的基础是8、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中,处在基础地位的是的发展。
初中九年级中考总复习道法政治常识必背

第一生产力
科技
第一资源
人才
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决定当代中 改革开放 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关键一招
性质
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发展思想
以人民为中心
初心和使命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工作原则
坚持依法执政
中国共产党
奋斗目标
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实现共产主义
初中九年级中考总复习道法政治常识必背
问题
具体内容
基本原则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核心价值追求 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
宪法
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地位
人民权利的保障书;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
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是
根本的活动准则;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根本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政治制度
(民主制 度)
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基本经济制度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 民主集中制
我国国家性质
核心
依宪治国
依法治国
总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 法治国家
要求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依法行政
地位
现代法治政府普遍奉行的文化特点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与时俱进的创造力、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复习—知识归类班级姓名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始终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环境保护放在突出位置一、“核心”类1.儒家思想的核心:“仁2.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3.第一、二、三、四代共产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4.邓小平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的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5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6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
(注:信息技术的核心:计算机网络7.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8时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宪法10.宪法的核心内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1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层面)12.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规范国家权力运行,确认并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实现13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公平正义14.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法治15.依法行政的核心:规范政府的行政权16.全面创新的核心:科技创新二、“根本”类1.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植树造林,加强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2.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实行全民族抗战3.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与巩固4.当今世界发展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5.造成和平问题(世界不太平)的根本原因(根源):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侵略扩张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7.实现国家利益最根本的保障:国家安全8.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宪法9.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10.规定了国家生活中根本问题的法律是:宪法。
11.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宪法12.对公民基本权利的根本确认和保障:宪法13.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发展教育事业14.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教育事业15.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
(也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16.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17.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原因:生产力水平低18民生问题(如住房难、看病难等)产生的根本原因;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19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0.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1.我国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的根本原因: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三“基本”类1.我国基本国策: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对外开放2我国基本治国方略:依法治国3我国专门保证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醒: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主要形式还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地图最基本的语言: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5人的基本情绪:喜、怒、哀、惧等6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7.我国最基本的国情: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基本的特征:生产力水平低9.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治国理放的基木方式:法治,)10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1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12.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13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的标志性事件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14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15.现代政府的基本特征:法治政府16.世界上许多国家公认的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四、“基础(基石)”类1.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和依据(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宪法2.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3.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教育4.莫定新中国外交事业基础的是:1955年,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引申和发展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5.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6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一个中国7.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国共两党合作8.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基础:抗击日本侵略者9.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0.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11.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的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五、“原则”类1.我国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原则(新中国外交活动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格3.发展区域经济中要遵循的原则:因地制宜,优势互补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的原则:民主集中制5.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6我国宪法的原则:基本原则一一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又一原则一一尊重和保障人权7.人民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制,重大间题经人民代表大会充分讨论,遵循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民主决定六、“实质(本质)”类1.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实质都是:发展问题2.宪法的本质特征:国家的根本大法3.我国法律的本质: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4.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核心):人民当家作主5.犯罪最本质的特征:严重的社会危害性6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七、“性质”类1.日本明治维新的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是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3法国大革命(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4.美国独立战争(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既是民族解放战争,又是资产阶级革命5美国内战(南北战争)的性质: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6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的性质:是一场法西斯侵略与反法西斯侵略的战争,是邪恶与正义的战争6.戊戍变法的性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7.洋务运动的性质:是一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8.中国同盟会的性质:是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革命组织9.辛亥革命的性质:是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0.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11.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12抗日战争的性质: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反抗侵略的斗争中取得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13.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性质:中国第一个共和制政府14.人民代表大会(人大)的性质:国家权力机关1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大)的性质:最高国家权力机关16淅江省人民代表大会(浙江省人大)的性质:地方国家权力机关17.我国1840~1949年(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置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19违法行为按性质分,可以分为:一般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犯罪)20.土地所有制的性质可以分为:公有制、私有制21.联合国的性质:当今世界上最有影响力、规模最大和最重要的国际组织2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23.国务院的性质:我国最高行政机关,统一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全国人大的执行机关24.国家行政机关的性质: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八、“标志”类(一)中国史1.中华文明正式开始的标志:约公元前2070年,夏朝的建立2.我国开始治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丧失独立自主地位)的标志: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3.我国完全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标志: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签订《辛丑条约》5.我国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1949年,新中国成立5.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初次登上政治舞台的标志:戊戌变法6.中国的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的标志:五四运动7.辛亥革命的标志:武昌起义8.拉开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开始)的标志:五四运动9.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结束)的标志:1949年,新中国成立10.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11.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1921年7月中共“一大”的召开12.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的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13.日本开始向中国发动局部侵华战争的标志:1931年九一八事变14.日本开始向中国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标志:1937年,“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15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正式开始的标志:1937年“七七事变”后,蒋介石发表《国共合作宣言》,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注意: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1931年九一八事变16中国抗日战争结束的标志: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17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标志:1949年,解放军经过渡江战役,解放南京18红一方面军胜利完成长征的标志: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19.红军(含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在内)胜利完成长征的标志:1936年10月,廿肃会宁会师20.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的标志: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21.“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时间和标志:1976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22开启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的标志: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世界史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1640年,议会的召开2.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确立的标志:1689年《权利法案》的通过3法国大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4.法国大革命达到高潮的标志:罗伯斯比尔掌握法国政权5.美国独立战争(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揭开序幕的事件):来克星顿枪声6.美国诞生的标志: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的发表7.美国确立共和政体的标志:《1787年联邦宪法》的制定8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1939年9月1日凌展,德国对波兰发动突然袭击9.第二次世界大战重要转折点的标志:斯大林格勒战役10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事件: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授降书11联合国诞生的标志: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宪章》生效12.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的标志(第一次科技革命的标志):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13.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的标志(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标志)电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1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信息技术15.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蒸汽机的普遍使用16.冷战开始的标志:1947年美国出台“杜鲁门主义17.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北约与华约的成立18.犯罪的法律标志:刑事违法性九、“开端(序幕)”类1.世界近代史的开端:1640年,英国资产阶纵革命爆发2.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840年,片战争爆发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端:1640年,议会的召开4.法国大革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开端: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5.揭开美国独立战争序幕的是:来克星顿枪声6科学革命的开端:16世纪,波兰科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7.揭开工业革命序幕的是:珍妮机的发明8.拉开维新(戊戍)变法序幕的是:1895年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9.新文化运动的开端: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10.拉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的是:五四运动11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蒹12.日本全面侵华的开端:1937年“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13.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的开端(或局部侵华的开端):1931年九一八事变14.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的开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1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开端:1956年(20世纪50年代中期),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16.新中国对外开放开端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具体措施:1980年,在沿海设立经济特区)十、“特点(特征)”类1.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不均匀2.世界人种分布特点: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又有小范围的散布3.亚洲的地势特点:中间高四周低4.中国的海陆位置特点:中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东部濒临太平洋,画南临近印度洋,西部和北部深入内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