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数分裂第一课时设计

减数分裂第一课时设计
减数分裂第一课时设计

减数分裂之精子形成教学设计

莱州六中栾瑞罡

[教材分析]

《减数分裂》这一课题是在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一章的一部分。这部分内容不仅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整本书的重点内容之一。它以学过的细胞学知识、染色体知识、有丝分裂知识、生殖种类知识为基础。通过学习,使学生全面认识细胞分裂的种类、实质和意义,并且与以后学习遗传学知识密切相关,特别是与学习生物的遗传规律、变异中的基因重组以及染色体组、多倍体、单倍体等内容都有非常密切的联系。由于本节内容既是对有丝分裂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也是学习遗传学知识的基础,因此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学情分析]

?1、高二年级的学生、思想活跃、理解能力强,多数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从已知材料中获得有用信息,并进行总结归纳,逻辑思维能力较强。

?2、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有关有丝分裂的知识,知道了染色体的概念和变化情况。对学习与生殖有关的知识有比较强烈的欲望。

?3、学生在学习有丝分裂时,或许已有用自制染色体模拟有丝分裂的过程经验,为模拟减数分裂的过程打下了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1)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概念;

2)掌握精子的形成过程。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认同物质的规律性。

2)、认同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3、能力方面:

1)通过模型构建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变化。

2)分析学习资料,总结减数分裂概念和减数分裂过程的规律

[教学重点]:

1)减数分裂的概念;

2)精子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精子的形成过程。

[教学策略]

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成熟,主要是以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为重点。学生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的局限性,特别是教学内容本身的抽象性,都给学生学习减数分裂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通过教师的从简到难的设疑,利用阅读教材、集体讨论和染色体模型构建,以“探究式”教学过程为思路,让学生观察、分析、设疑、推理、对比,引导自己探索减数分裂过程的有关知识,形成染色体行为变化的思维空间。

[教学方法]:

问题--情境式导学法、谈话法、探究--归纳法、比较--总结法、多媒体演示法、模型演示等。[教学流程图]:

1.引入:减数分裂需求

2.减数分裂概念

3、精子形成过程

4知识小结、反馈练习

[教具]

多媒体课件,橡胶磁板,染色体模型等

[教学过程]:

课前布置复习有丝分裂。

引入:

生殖是一个令人着迷的神秘话题。每个人都有了解自己的前世今生和未来的欲望。我们从2、3岁就开始探究自己从哪里来。现在都知道我们是受精卵发育而来然后长成现在的样子。受精卵是精子和卵细胞结合而来,那么我们就从生殖细胞的产生开始学习。

问题探讨:

1、生殖细胞的产生是有丝分裂的方式吗?推导出减数分裂的需求。

新授:

任务一、学生看书总结减数分裂概念(板书课题)

一、减数分裂

(1)范围: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无性生殖的生物不进行减数分裂)

(2)时期:从原始生殖细胞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

(3)特点: 在整个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4)结果: 新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

减少了—半。

问题探讨(观察图片)

1、仔细观察果蝇的体细胞染色体组成特点和配子中染色体组成与其有什么区别?

(答:体细胞中染色体都是成对的,大小形状一般相同.配子染色体数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一半;配子染色体是由体细胞每对染色体中分别取出一条组成的。)

2、从体细胞如何能得到配子的染色体组成?如果复制以后又如何分配呢?(模型演示)

引出对减数分裂过程的两种方案探究,从而引发学生探究欲望

任务二、:

学生阅读教材P18,分组讨论并完成学案一(二)问题。老师巡视

问题:

1、减数第一次分裂完成的是哪种分配?(生答:同源染色体的分配)

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有哪些?(生答:复制联会互换排列分离)

2、减数第二次分裂完成的是哪种分配?(生答:染色单体的分配)

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和有丝分裂一样吗?(染色体的行为一样;但是没有染色体的复

制也没有同源染色体)

任务三、参照有丝分裂划分分裂时期的做法师生共同总结分裂过程。((播放PPT)

重点讲解几个概念(: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交叉互换)

引导学生关注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同时注意染色体和DNA在各时期的数目变化

二、精子的形成过程:(板书)

减一间期:染色体复制(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每条染色体有2条姐妹染色单体构成。

减一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

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经常会发生交叉互换

减一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

减一后期: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向细胞两

极移动。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减一末期: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

染色体数目减半

减二前中后末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细胞。

减数分裂结束后:精细胞还要变形

任务四、动手摆放并展示各个时期染色体行为:

学生分组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二对)行为的变化,并请学生展示(老师巡回指导)重点展示减一和减二前中后期的染色体摆放.

任务五、学生完成学案中的第三题

1、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2、有丝分裂中有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和有丝分裂是否一样?

3、减数分裂的“减数”发生在?原因是?是不是从减半

后染色体数一直没有发生变化?

4、精子和精细胞有何区别?

5、一个精原细胞分裂完成后得到的精子数目为,分为种。

总结:精子的形成过程。

(染色体复制)(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1精原细胞——————→1初级精母细胞————————→2次级精母细胞—————→

(间期:体积增大)(联会、交换、分离、染色体数减半)(着丝点分裂)

(变形)

4精细胞————→4精子

板书设计:

一、减数分裂

二、精子形成

减数第一次分裂:

件数第二次分裂:

[教学反思]:

1、减数分裂是生物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如何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处理好这节课,学生的主动学习,探究性学习必不可少,电教手段和模型的应用也不容忽视。

2、本节课按照新课程理念去进行教学设计,主要通过设计问题情景,让学生不断思考、讨论,

将学生引入课堂中来,增强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并注重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3、如果能多自制一些教具,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自己动手去组合配子中的染色体组

成,效果就更好了。

减数分裂学案(一)

设计:莱州六中栾瑞罡

学习目标

(1)记住减数分裂的概念和精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2)培养自己识图、绘图能力以及比较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学习过程

温故知新:回忆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新授:

一、知识梳理:

(一)减数分裂

1.概念:是进行的生物,在产生时进行的的细胞分裂。

2、范围:的生物

3.特点:染色体,而细胞。

4.结果: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

5.场所:内,包括和。

(二)精子的形成过程

1.整个过程中,细胞的名称变化为:

精原细胞。

2、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有哪些?

3.明确一下概念:

①同源染色体: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条来自,一条来自。

②联会:的现象。

③四分体:后的同源染色体含有,叫四分体。

4.

①染色体复制发生在,其数目减半发生在。

②同源染色体分开发生在,同时发生的还有;染色单体分开发生在。

③精细胞形成精子还需要。精子呈,头部含有,尾长,能摆动。

二、思考:、

1、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2、有丝分裂中有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和有丝分裂是否一样?

3、减数分裂的“减数”发生在?原因是?是不是从减半

后染色体数一直没有发生变化?

4、精子和精细胞有何区别?

5、一个精原细胞分裂完成后得到的精子数目为,分为种。

四、课后作业:

1、巩固完善课堂学案内容

2、以果蝇(8条染色体)为例,完成下表,并尝试画出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DNA 含量和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曲线图:

第一

分裂

减数第

二次分裂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专题练习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综合练习题 、选择题 1人体卵巢中的卵原细胞具有的分裂方式可能有 ( A. 有丝分裂 B. 减数分裂 C. 无丝分裂 2?精原细胞增殖的方式是 ( ) A 无丝分裂 B 有丝分裂 C 减数分裂 3、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A ?同源染色体联会 B ?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 C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D ?着丝粒分裂 4?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 ( ) A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B ?形成纺锤体C ?着丝点分开 D ?染色体复制一次 5.关于同一个体中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两者前期染色体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和 DNA 分子数目不同 B ?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行为和 DNA 分子数目相同 C ?两者后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不同, DNA 分子数目相同 D ?两者后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相同, DNA 分子数目不同 6?下列关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分裂间期有DNA 和中心体的复制 B.分裂间期 DNA 含量和染色体数都加倍 C.纺锤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 D.染色单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 7?在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中,既有同源染色体,又有姐妹染色单体的时期是 () A. 有丝分裂的前期 B.有丝分裂的后期 C.减数 第二次分裂中期 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8?下列关于DNA 分子和染色体数目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有丝分裂间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 DNA 复制而加倍 B ?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DNA 分子数目因染色体着丝点分裂而加倍 C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减半 D ?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与 DNA 分子数目始终不变 9. 某同学总结了四点有关减数分裂、染色体、 DNA 的知识点,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次级精母细胞中的DNA 分子正好和正常体细胞的 DNA 分子数目相同 B.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等于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 C. 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正好和 DNA 分子数目相同 D. 任何一种哺乳动物的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和着丝点的数目相同 10. 设某生物的体细胞中的DNA 含量为2n ,则它的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 精细胞及精子中的DNA 含量应依次为() A.2n 、2n 、4n 、n 、n B.4n 、2n 、n 、n C.2n 、4n 、2n 、n 、n D.n 、4n 、2n 、n 、2n ) D.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D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第一课时设计

减数分裂之精子形成教学设计 莱州六中栾瑞罡 [教材分析] 《减数分裂》这一课题是在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一章的一部分。这部分内容不仅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整本书的重点内容之一。它以学过的细胞学知识、染色体知识、有丝分裂知识、生殖种类知识为基础。通过学习,使学生全面认识细胞分裂的种类、实质和意义,并且与以后学习遗传学知识密切相关,特别是与学习生物的遗传规律、变异中的基因重组以及染色体组、多倍体、单倍体等内容都有非常密切的联系。由于本节内容既是对有丝分裂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也是学习遗传学知识的基础,因此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学情分析] ?1、高二年级的学生、思想活跃、理解能力强,多数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从已知材料中获得有用信息,并进行总结归纳,逻辑思维能力较强。 ?2、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有关有丝分裂的知识,知道了染色体的概念和变化情况。对学习与生殖有关的知识有比较强烈的欲望。 ?3、学生在学习有丝分裂时,或许已有用自制染色体模拟有丝分裂的过程经验,为模拟减数分裂的过程打下了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1)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概念; 2)掌握精子的形成过程。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认同物质的规律性。 2)、认同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3、能力方面: 1)通过模型构建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变化。 2)分析学习资料,总结减数分裂概念和减数分裂过程的规律 [教学重点]: 1)减数分裂的概念; 2)精子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精子的形成过程。 [教学策略] 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成熟,主要是以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为重点。学生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的局限性,特别是教学内容本身的抽象性,都给学生学习减数分裂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通过教师的从简到难的设疑,利用阅读教材、集体讨论和染色体模型构建,以“探究式”教学过程为思路,让学生观察、分析、设疑、推理、对比,引导自己探索减数分裂过程的有关知识,形成染色体行为变化的思维空间。 [教学方法]: 问题--情境式导学法、谈话法、探究--归纳法、比较--总结法、多媒体演示法、模型演示等。[教学流程图]:

雨后 教学设计

《雨后》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雨后》是冰心一篇反映孩提生活富有情趣的诗歌。诗歌运用及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对小兄妹雨后踩水嬉 戏的有趣情景,准确而又传神的刻画了兄妹俩不同的个 性特点以及喜爱水的心理特征。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初步背诵诗歌。 2、学会本科7个生字,会识1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语,认识两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春夏秋冬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老师最喜欢的季节是夏天,喜欢夏天的荷花,夏天的知了,最 喜欢的是夏天的雨,夏天的雨下的可大了,小时候只要一下雨,我就专往有水洼的地方走,赤着脚踩水玩,踩得甭提有多开心 了。冰心奶奶也跟老师一样非常喜欢夏天,还写了一首非常美 的儿童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首诗——《雨后》 二、品读诗歌,感悟情感 学习第一小节 1、过渡:雨可真美,雨后更是无比的快乐雨过天晴,我们来到雨 后的广场(教师有感情的朗读第一小节)孩子们请对着大屏幕

美美地、欢快地朗读一翻吧(学生自由读第一小节)感受广场 的美和欢快。 学习二三小节 2、孩子们,在雨后的广场上有一个小哥哥玩的可开心了,让我们 读读二三节诗,看看小哥哥玩的怎么样?(学生自读诗歌二三 小节) 学生回答:小哥哥玩的很高兴,玩的很快乐 叫一两个学生再读二三小节(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画面),你 们都看到什么了? 学生回答:看到小哥哥很使劲地踩着水,把水花溅起很高很高 小哥哥玩的高兴的同时还没忘记关心自己的妹妹,他是怎样喊 的呢?同学们来喊出来(学生集体大声读“他喊,妹,小心,滑”)再叫几个学生带着关爱读出这句诗 师:谢谢你们让我感受到了被人关爱的快乐,同学们小妹妹就 在这里,对着我喊出来。(妹,小心,滑)说着,小哥哥自己就滑 了一跤。想不想看看小哥哥摔倒后的样子啊?让我们来读读第三小 节(学生自由读)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小哥哥满裤子是泥,却很快乐和开心 师:为什么小哥哥摔倒了还是那么兴奋呢? 生:因为他玩的很快乐。 学习第四小节 小哥哥的快乐感染了我们也感染了他的小妹妹,我们来读读看(学生自由读第四小节)

军神教学设计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军神》是第九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记叙了刘伯承在重庆治疗眼伤时,拒绝使用麻醉剂,手术时一声不吭,手术后说出刀数,沃克医生称赞他为军神的事情。表现了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表达了作者对刘伯承的敬佩和赞扬。刘伯承这次受伤是在1916年3月,他当时担任四川护国军第四支队连长,在攻打丰都的战斗中为救一个战士而受伤的。四川护国军是反对袁世凯称帝而组建的。《军神》这课内容,写的就是他几个月后到重庆治疗眼伤做手术的事。故事内容引人入胜,让人读过之后受到震撼并对刘伯承产生敬佩之情。 《军神》一课在表达上特点很明显,课文大量描写了人物的语言、神态及情感的变化,突出表现主人公的精神品质。课文不仅有对刘伯承的正面描写,还借助描写沃克医生的情感、态度的变化从侧面反映了人物的精神品质。 这是一篇写人的课文。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一条是手术前、中、后刘伯承的表现;另一条线索是沃克医生情感态度的变化。 2、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比较浓厚,而且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写人文章的方法。但故事发生的时间离学生较久远,有些学生可能对刘伯承的特殊做法难以理解,可能理解课文大量描写沃克医生存在一定困难。所以,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不同形式的读中去体会。同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想象,或者补充文字资料、影视资料,让他们感悟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点要求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人物情感。 (2)理解沃克医生神态、情感的变化,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理解刘伯承钢铁一般的意志。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沃克医生神态、情感的变化及刘伯承的表现,体会人物内心世界。教学难点:理解难句:“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四、教学建议

减数分裂专题训练带答案

减数分裂专项训练 1.如欲观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可选用的材料是() A. 马蛔虫受精卵 B. 鸡肝脏 C. 小鼠睾丸 D. 洋葱表皮 2.同源染色体是指() A. 一条染色体复制形成的两条染色体 B. 减数分裂过程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 C. 大小形态特征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D. 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的两条染色体 3.下列细胞中一定含有Y染色体的是 A.初级卵母细胞B.次级精母细胞C.精子D.男性的骨骼肌细胞 4.减数分裂过程中每一个四分体具有() A.4条染色体B.4条染色单体C.8个DNA分子D.4个着丝点 5.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分别发生在减数分裂的时期是() A.均发生在第一次分裂后期B.第一次分裂前期、第一次分裂后期和第二次分裂后期C.均发生在第二次分裂后期D.第一次分裂后期、第一次分裂后期和第一次分裂前期 6.下列哪一过程发生于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 A.染色体复制 B.同源染色体联会 C.着丝点分裂 D.同源染色体分离 7.下列哺乳动物细胞中,一般不存在成对基因的细胞是() A.精细胞 B.肌肉细胞 C.受精卵 D.神经元 8.进行有性生殖的动物,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不可能是() A.精细胞 B.卵细胞 C.极体 D.体细胞 9.如图为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一定为次级精母细胞 B.图丙中的M、m为一对同源染色体 C.图丙为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 D.图乙一定为初级卵母细胞 10.某生物体细胞染色体数是40,减数分裂时的联会时期、四分体时期、次级卵母细胞、卵细胞中的DNA分子数依次是() A.80、80、40、40 B.40、40、20、20 C.40、80、40、20 D.80、80、40、20 11.显微镜下观察到果蝇(2n=8)的一个细胞中染色体已分成两组,每组4条。那么,可以肯定每组染色体中() A.有4个DNA分子B.有8条染色单体 C.没有非同源染色体D.没有同源染色体 12.某种雄性蝗虫(2n)的染色体数为23,性染色体仅有1条。下列关于该种蝗虫精原细胞 进行减数分裂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配对,形成11个四分体

雨后教学设计

雨后教学设计 永宁小学巨娟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夏天雨后游玩嬉戏的欢快心情。 2.鼓励同学们由熟练朗诵到试着背诵,积累语言。 3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反复诵读,在读的过程中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4感受兄妹纯洁烂漫,天真乐观的个性,体会哥哥对妹妹的关心爱护。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自主学习,读出愉悦的心情。 三设计思路: 《雨后》是一篇充满童真童趣的诗作。作者冰心以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对小兄妹雨后踩水嬉戏的有趣图景,读来不由让人发出会心的一笑。诗歌源自生活,富有生活情趣,教学中也只有让学生走进诗歌所描绘的生活,他们才能更深入的体验蕴涵的情趣。因此,教学中,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玩水踩水的生活体验,从而融入到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中,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感受兄妹俩踩水时的兴奋与快乐,体验与水共乐、与泥共舞的情趣。 四教具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生动有趣的小诗《雨后》 2齐读课题。 师:孩子们,听,下雨了,大雨过后外面的空气变得格外的新鲜,小草儿被雨水冲洗的嫩嫩的绿绿的,池塘里那些碧绿的荷叶上晶莹的水珠滚来滚去,青 蛙在池塘里呱呱的唱着歌,一条彩虹挂在天空,把小鸟儿引到了树林里还有我们的学校里,它们啾啾的唱着歌,尽情的享受雨后的清新。这一切是那么的美好。(ppt) (二)复习词语,回顾课文

师:你想加入到这美妙的雨后美景中来吗?那就赶紧接住雨娃娃为我们送来的红彤彤的大苹果吧。 齐读生词。 孩子们美妙的读书声打动了雨娃娃,它为你们打开了一条去往雨后的近路。请轻轻翻开语文书P92,默读课文,只要你认真的读读课文近路就能出现在你面前。PPT(诗歌讲了——在——做——) 抽生交流 (三)感悟理解,品味快乐 1出示PPT,看一对小兄妹已经迫不及待的奔向了雨后的广场了。 2学习第一小节 听,【笑声】听到他们的笑声,你能猜到他们的心情怎么样吗?那赶紧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第一小节,想想你从中知道了什么?可以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抽生交流。 1)此时的广场变成了一片海洋。 师:从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生:广场上有很多的水。 师:还有吗? 生:人多。成了人的海洋。从“一群”看出来。 PPT认读赤脚。 2)体会像“神仙一样” 小伙伴们都会在这海洋般的广场上玩什么游戏呢? 生交流 师:他们玩的那么开心,那么起劲,快乐的简直好像—— 生:神仙一样。像神仙那么自由自在。 平时爸爸妈妈把我们管的严,现在你们可以像神仙一样自由自在的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你的心情怎么样? 师:谁能像神仙一样开开心心的读读这一小节!比比谁读得最快乐。 抽生读生生互评 师:水中的这对兄妹,在水中玩的多快乐呀!读读诗歌的2、3小节,让我们加入到这片海洋中一起去感受玩水的快乐吧。 3学习第二小节 1)你觉得这是一位怎么样的小哥哥呢?PPT用“不仅……还……” 生交流这是一位调皮快乐的小哥哥。 2)这是一位爱护小妹妹的小哥哥。 师:你是从那里看出来的? 生:使劲地踩着水。 出示“踩”PPT 师:你是怎么认识这个字的呢? 生:我是加一加的办法来记“踩”足字旁加上采还念踩,它是一个形声字。足字

五年级下册《军神》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军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和能力:能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课文,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学习课文运用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采用“读中感悟”的基本策略,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要途径,架设学生与文本间的交流平台。使阅读教学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体会刘伯承具有钢铁般的坚强意志,要学习他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描写人物神态、情绪变化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刻体会“军神”刘伯承的意志品质; 能理解侧面描写的衬托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板书“神”字,说说你心中的神是怎样的? 2、添加板书“军”,你又是怎样理解军神的? 3、补充介绍刘伯承:1916 年,率领川东护国军同袁世凯作战时,刘伯承为了救一位战士,猛扑过去,敌人的一颗飞弹射中了他的太阳穴,又从右眼飞出,刘伯承当即昏倒在地,血流如注??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快速默读,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沃克医生是怎样评价刘伯承的?用“”画出来。 3、交流汇报 三、研读课文,深入感悟 1、自读自悟:浏览课文,用波浪线画出能够体现刘伯承是军神的句 子,并写下自己的体会。(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各找一句) 2、交流 随机出示灯片 (1)手术前 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 病人平静地回答:" 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清醒的大脑! 引导:刘伯承需要一个清醒的大脑仅仅是为自己考虑吗?师引读中心句:刘伯承那坚定的信念让我们赞叹:??生接读。 (2)手术中师:继续交流,手术中,你从哪些句子感受到他不愧为军神?出示:病人一声不吭,他的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臂上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从这个句子中,你可以看出刘伯承“神”在哪里?你关注了哪个词?教师引导,抓住关键词“一声不吭” ,体会文字背后深层含义:无论肉体是怎样的痛苦,但有钢铁般的坚强。 此外,你还能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他内心的痛苦? 刘伯承的表现“紧紧抓住汗如雨下居然抓破”。这些词语说明了疼痛的程度,可以说是难以忍受,但仍一声不吭。引导读:(先自己练一练,如何读好这句话)。 师引读中心句:这样超凡的毅力,让我们不住地赞叹??出示中心句,

专题训练细胞的生命历程含减数分裂

专题训练(五)细胞的生命历程(含减数分裂) 1.(2019·湖南株洲一模)有关植物愈伤组织培养中细胞增殖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将处于间期细胞置于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液中,培养至第二次分裂中期,每个DNA分子中均只有一条脱氧核苷酸链含3H B.间期某染色体的一个DNA分子发生突变,则该细胞产生的两个子细胞均可含有该异常DNA C.使用秋水仙素使得细胞周期被阻断,原因是秋水仙素在间期抑制了纺锤体的形成 D.愈伤组织细胞不断增殖使得细胞数目增多,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2.(2019·河南信阳高中3月调研)现用洋葱根尖进行如下处理并完成实验:①用蒸馏水培养根尖,观察有丝分裂;②将正常培养的装置移到冰箱中再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并统计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数; ③在蒸馏水中加入一定量的苯培养根尖,观察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下列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A.实验①换用高倍镜观察染色体变化特点时,调节光圈、反光镜就可使视野清晰 B.实验②是为了验证“低温可能是形成多倍体的诱因”,所观察细胞中染色体数都是4N C.实验③的目的可能是研究苯对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影响,但还需设计对照组 D.实验③依据的原理之一是“致癌物质会使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原癌基因被激活”

3.(2019·广东六校一模)如图为高等植物细胞(2n)处于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模式图,图中1代表囊泡,2代表细胞壁,3代表纺锤丝。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图甲图乙图丙 A.图甲细胞中的着丝点分裂导致DNA数目加倍 B.图乙细胞中的结构2是通过结构1与赤道板融合而形成的 C.若加入DNA合成抑制剂,将会阻止图丙细胞的继续分裂 D.若用秋水仙素抑制结构3的形成,则图甲细胞中的着丝点不能正常分裂 4.(2019·安徽合肥一检)如图表示某雄性二倍体动物不同分裂时期细胞中核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甲只能表示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 B.乙一定是初级精母细胞,b代表的是染色单体 C.丙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之前的次级精母细胞 D.丁可能表示精细胞,c代表的是核DNA 5.(2019·江西南昌一模)一般情况下,关于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

语文名师教学展示课教案:《雨后》反思课教学设计

语文名师教学展示课教案:《雨后》反思课教学设计 语文名师教学展示课教案:《雨后》反思课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名师教学展示课教案——《雨后》反思课教学设计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23 《雨后》教学设计 实验小学金淑丹 教学目标www. 1、孩子们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能读、会读和读好的过程。www. 2、认识课文中的部分生字,体会夏天雨后游玩嬉戏的欢快心情。www. 3、鼓励同学们由熟练朗诵到试着背诵,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www.(www.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古诗题目)教学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能够体会“小哥哥一边嘴里说着糟糕,而脸上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神情的欢愉心理。 设计思路www. 《雨后》是一篇充满童真童趣的诗作。作者冰心以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对小兄妹雨后踩水嬉戏的有趣图景,读来不由让人发出会心的一笑。诗歌源自生活,富有生活情趣,教学中也只有让学生走进诗歌所描绘的生活,他们才能更深入的体验蕴涵的情趣。因此,教学中,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玩水踩水的生活体验,从而融入到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中,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感受兄妹俩踩水时的兴奋与快乐,体验与水共乐、与泥共舞的情趣。 一、倾听雨声、导入揭题:www. 师: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听录音,猜一猜。(播放雷雨声)www. 揭示课题:《雨后》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初读课文www. 争取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字词: 出示:认一认,读一读: 树梢赤脚使劲溅糟糕兴奋发射短粗 水花儿小辫儿唇儿裙儿 3、指名分节读全文:www. 指名分节读。其他小朋友边听边认真想:你看到了什么? 三、体验生活,感情朗读: 1、学习第一小节。 师:让我们走进诗中的字里行间,去瞧一瞧吧! (1)边听边想:www. 师:请大家读读第一节,喜欢的句子可多读几遍。大家读得多用心呀!老师也很想读,能给我这个机会吗?请大家闭上眼睛,老师读的时候,你边听边在脑子里想象,你不是坐在教室里,而是来到雨后的广场。随着老师的朗读,你的眼前仿佛出现怎样的画面?会吗?(师配乐读第一节)www. (2)交流体会中朗读: 师:看到了吗?你仿佛看到什么? 师:谁还看到了什么? 师:你想去看看吗?(播放第一节动画) 师:你看到他们在玩什么?(用“赤脚的孩子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来串联。) 小结:好一群快乐的孩子,好一个快乐的广场。 (3)有感情地读: 师:让我们走进雨后的广场,我们看到了,读(嫩绿的树梢闪着金光,……)。(齐读第一小节) 师:是呀,他们就像神仙一样,自由自在,开开心心。 2、学习第二小节 (1)看图说话: 师:快乐似神仙的小哥哥在干什么? (看图说)

高中生物专题练习: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

高中生物专题练习: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玉米(2n=20)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减Ⅰ前的间期由于DNA复制,染色体数目加倍 B.细胞分裂的过程中,一对同源染色体就是一个四分体 C.减Ⅱ过程中发生染色单体分离,使染色体数目减半 D.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中有10种形态、功能不同的染色体 2.下列关于某二倍体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丝分裂前的间期和减数分裂前的间期,都进行1次染色质DNA的复制 B.减Ⅰ前期同源染色体配对,每条染色体含有4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C.减Ⅱ中期染色体数是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的一半 D.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着丝点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3.三体的产生多源于亲代减数分裂异常。现对一位21-三体综合征患者进行染色体检查,得知其中有两条21 号染色体分别来自外祖父和外祖母,则该患者患病最可能的原因是()A.母亲产生卵细胞时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 B.父亲产生精子时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 C.母亲产生卵细胞时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 D.父亲产生精子时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 4.某二倍体哺乳动物的睾丸中,有些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也有些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下列关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细胞的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只复制一次 B.有丝分裂前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细胞中都有同源染色体 C.有丝分裂中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都排列在细胞中央 D.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 5.下列有关曲线分析正确的几项()

①图1中c对应的值是1②图2中b为有丝分裂③图2中OP段位于图1中ef段④图2中Q点后所对应的时期在图1中cd段上⑤图1中de段与图2中PQ段变化原因相同A.1项B.4项C.3项D.2项 6.现有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体内一个处于有丝分裂时期的细胞a和男性红绿色盲患者体内一个处于减数分裂时期的细胞b,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细胞有丝分裂中期与b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色盲基因数目可能相同 B.a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与b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染色单体数目相同 C.a细胞有丝分裂中期与b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染色体组数目不同 D.a细胞有丝分裂后期与b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核DNA数目不同 7.下图是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据图可得出() A.MN段染色体复制使核DNA含量加倍 B.CD段同源染色体会发生两两配对现象 C.a、b阶段为减数分裂、c阶段为有丝分裂 D.GH段和OP段,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目是相等的 8.如图为某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则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上述①②③细胞中染色体与DNA比例为1:2 B.细胞①②③⑤产生的子细胞中均有同源染色体 C.上图中表示有丝分裂的细胞及分裂的顺序是③→②→① D.④细胞分裂前,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比例为1:2 9.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减数分裂包括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②在次级精母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③着丝粒在第

2.1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一课时

磴 口 一 中 “十 六 字 ”高 效 教 学 法 学 案 (电子版) 备课教师 甄泽慧 备课组长 教导主任 王巧娥 班级 组别 姓名 年_____月_______日 任何改革必须具备坚持、坚持再坚持,落实、落实再落实的精神才能成功!——王永恒 2.1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说明精子的形成过程。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认同物质的规律性,树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3、能力方面:通过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识别和分析分裂示意图的能力。 [教学重点]:(1)减数分裂的概念;(2)精子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精子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上学期学过,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是哪三种? (答: 、 、 。) 问题探讨:请看“问题探讨”中的图,仔细观察果蝇的体细胞和配子中染色体有什么区别? (答:配子染色体数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一半;配子染色体是由体细胞每对染色体中分别取出一条组成的。) 问:这个过程是通过有丝分裂实现的吗?有丝分裂的特点是什么? (答:不是。 染色体复制和平均分配;有丝分裂前后染色体数目不变,从而在生物亲代和子代间保持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一、减数分裂 配子的形成需要分裂后染色体数目减半,可见它不是通过普通的有丝分裂产生的,而是通过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即减数分裂产生的。 问:什么是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有何特点? (学生阅读教材P16,说出减数分裂的概念并找出减数分裂特点。) 减数分裂是进行 的生物,在产生 时进行的 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 ,而细胞分裂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 。 强调:(1)范围: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无性生殖的生物不进行减数分裂) (2)特点:在整个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3)结果:新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中的染色 二、精子的形成过程 下面我们结合哺乳动物精子的形成,介绍减数分裂的过程。 复制的结果,每条染色体都由 构成,它们由同一个 连接。也和有丝分裂间期一样,染色体是细丝状,用光学显微镜是看不到的。 间期复制完成后,细胞开始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此时的细胞,叫初级精母细胞。第一次分裂的前期,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叫联会。所谓的同源染色体,指减数分裂时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联会后,染色体进一步螺旋化变粗,逐渐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每个染色体都含有两个姐妹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点相连,每对同源染色体则含有四个染色单体,叫四分体。 一个四分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就是两条染色体,四条染色单体,四个DNA 分子。 注意:每一对同源染色体共有四个染色单体,组成一个四分体,因此,同源染色体的数量就等于四分体的数量。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之间经常发生缠绕,并交换一部分片段。 由此,我们可以推算,果蝇体细胞有4对8个染色体,减数分裂时,形成多少个四分体?(答: 。)人呢?(答: 个。)把四分体时期和联会时比较,由于染色体复制在精原细胞时就发生了,因此,它们所含的染色单体、DNA 数 目都是相同的,不同的主要是染色体的螺旋化程度不同,联会时染色体螺旋化程度低,染色体细,在光学显微镜下还看不清染色单体,因此,没有在图上表示出来。四分体时期,染色体螺旋化程度高,染色体变粗了,可在光学显微镜下清楚地看到每一个染色体有两个染色单体。

《军神》教学设计

《军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沃、匪”等5个生字,会写“沃、匪”等15个字,会写“诊所、年龄16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角色朗读课文。 3、通过精读,理解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 4、理解描写人物动作、语言和神态、情绪变化的词句,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 教学重难点 1、解描写人物动作、语言和神态、情绪变化的词句,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 2、过人物的细节描写,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质疑导入 1、同学们,我们体会到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这节课我们将走进军人,体会军人的意志。 2、质疑课题(谁是军神?为什么要称他为军神?) 二、读课文,理清脉络 ㈠自由朗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读正确,不懂的词语同桌之间互相交流,再不懂提问 2、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得?给课文划分部分。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交流:1、端坐:端正地坐着。 惊疑:惊讶疑惑。 审视:仔细看。 一针见血:比喻话说得简短而能切中要害。 从容:不慌不忙;镇静;沉着。 镇定: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不乱。 崭新:极新;簇新。 勉强:能力不够,还尽力做。 由衷:出于本心。 堪称:可以称作;称得上。 慈祥:(老年人的态度、神色)和蔼安详。 肃然起敬:形容由于受到感动而产生的恭敬和钦佩。 荣幸:光荣而幸运。1、事情发展顺序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10),刘伯承伤势很重,找医生求治,非常镇定。 第二部分(11~15),手术前,刘伯承坚决不使用麻醉药。 第三部分(16~23),讲手术台上病人汗如雨下,一声不吭,忍受着剧痛,还一直数着开刀的刀数,医生称赞病人是真正的男子汉,是会说话的钢板,是军神。 第四部分(24~26),讲手术后,当知道病人原来是刘伯承将军时,沃克医生肃然起敬,深感荣幸地认识了他。 (“求治”→“术前”→“术中”→“术后”) 3、本文主要讲述了刘伯承到一家外国诊所做眼部手术,拒绝使用麻醉剂,为他做手术的外

有丝、减数分裂经典习题

细胞的减数分裂练习 1.真核生物进行有性生殖时,通过减数分裂和随机受精使后代() A.增加发生基因自由组合的概率B.继承双亲全部的遗传性状 C.从双亲各获得一半的DNA D.产生不同于双亲的基因组合 2.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中均要发生的现象是() ①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②纺锤体的形成③同源染色体配对和分离 ④着丝点的分裂⑤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⑥同源染色体间的交叉互换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⑤D.①②④⑥ 3.在受精作用过程中,体现受精实质的是 A.同类生物的精卵互相识别 B.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 C.卵细胞增厚并形成受精膜 D.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核互相融合 4.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不出现的是() A.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B.同源染色体分离C.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D.着丝点一分为二5.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成熟的生殖细胞产生后可立即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B.中心粒的倍增发生在前期 C.分裂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D.生殖细胞形成,是在一个细胞周期内,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6.下列是某种雄性动物睾丸内正在分裂的四个细胞示意图,其中属于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7.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主要特点() A.同源染色体分离B.染色体复制C.同源染色体联会D.着丝点分裂 8.下列叙述中,能确定是同源染色体的是 A.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B.由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成的两条染色体 C.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两条染色体D.形状和大小一般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9.某动物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了四个四分体,则其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依次为 A.4、8、4 B.4、0、4 C.8、16、16 D.8、0、8 10.在形成卵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的分配特点是 ①有规律地分配②随机分配③均等分配④不均等分配⑤交换分配 A.①③ B.②③C.③⑤D.②④ 11.下图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某一时期示意图,据图判断 A.该时期有6条染色体,6个DNA分子B.该时期可能为有丝分裂前期细胞图像 C.该时期已完成减数第一次分裂D.该图可能为精细胞或卵细胞示意图 12.关于细胞分裂的说法,正确的是 A.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只包括两种: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B.有丝分裂分裂期可人为划分为: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C.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完成时,染色体数目与正常体细胞相比减半 D.人的成熟红细胞可以进行有丝分裂,蛙的红细胞能进行无丝分裂 13.现有某动物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的一个极体,染色体数为M,DNA分子数为N个,且M不等于N,则该动物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一个卵原细胞中的DNA分子数分别为 A.M和N B.M和2N C.2M和N D.2M和2N 14.下图为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一定为次级精母细胞B.图乙一定为初级精母细胞 C.图丙为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D.图丙中的M、m为一对同源染色体 15.下图是来自于同一生物体内的、处于四个不同状态的细胞分裂图。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雨后》公开课教案1

《雨后》教学设计 王舒娜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实践,会写7个生字,认识20个生字(如果是第二课时,这个目标就不用了);背诵课文,积累生字词。 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童年的幸福快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能够体会“小哥哥一边嘴里说着糟糕,而脸上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神情的欢愉心理。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夏天吗?最喜欢什么时候的夏天呢? 老师最喜欢的就是雨后的夏天了。因为,雨后的夏天,最凉爽,最舒服。看,大雨过后,一道彩虹高挂天边,像给天空系上了一条漂亮的彩带。多美呀! 2、哪位细心观察生活的小诗人,再来说说雨后的美丽景色呢? (美丽的小花,伸出双手,迎着阳光微笑。绿色的叶子,缀满了小雨珠,在阳光下闪着金光。) 3、这美丽的景色称也把一位著名作家迷住了,她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嫩绿的树梢闪着金光,广场上成了一片海洋。 4、这一首诗是谁写的?诗名是?(板书《雨后》) 同学们,你们想认识这美丽的诗歌吗?那得经历冰心奶奶给我们的考验哦! 二、词语复习 第一组:嫩绿兴奋赤脚骄傲痛快发射使劲 泥裤子滑了一跤短粗的小辫(齐读)

看来第一关的字宝宝难不倒大家了。别急,过五关斩六将,这才第一关,还有两关呢。 第二组:哥哥妹妹踩着水撅着(小组开火车) 发现了吗?这四个词语都有什么?(轻声)最大的难关出现了。 第三组:水花儿唇儿裙儿(指名读,其它跟读) 溅起水花儿咬着唇儿提着裙儿 所有的考验都难不倒大家。现在,就让我们翻开课本92页,走进美丽的雨后世界吧! 三、课文学习与朗读(每一句话的朗读的指导还要再细化一点、体现层 层递进) (一)第一小节 1、出示:嫩绿的树梢闪着金光,广场上成了一片海洋。 指名读第一小节。(朗读指导在细化一点) 哪位同学带我们走入诗里? 【预设1:宽阔的广场积满了水,像什么?多壮观呀!多有趣的景象呀!】原本宽阔的广场,这时却变成了白茫茫一片,看到这情景,你想说什么呢? 指名回答。 是呀!那么,你能把这壮观、惊讶读出来吗? 这片有趣的“大海”引来了孩子们。 2、出示:水里一群赤脚的孩子,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 看他们光着脚丫,在做什么呢? 【预设:玩游戏?假如是你,你会在这“大海”上玩什么游戏呢?】 出示:“大海”上,孩子们有的_____,有的_____,有的_____。 各种各样的游戏都可以玩,这时候,孩子们一定非常——(快乐)难怪冰心奶奶要说,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 (出示第一小节)师生合作读

《军神》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三年级上册)

《军神》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三年级上册) 教案背景:《军神》这篇课文赞美了将军刘伯承,讲述的是战争时代的事,其内涵十分深刻。如何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情感的共鸣便是本节教案的重难点。 一、激情导入,认识英雄。刘伯承这位将军有许多事迹,师生通过交流,认识了这位伟大的人物,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整体感知,重点理解。通过快速默读,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接着请学生自由朗读写刘伯承的段落,使学生在读中获得个人的阅读感受。然后让学生谈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抓住重点,理解文章。 三、借助媒体,形象感知。当学生谈到刘伯承在手术台上的表现时,播放视频《青年刘伯承》的片段,其中刘伯承“抓破白垫单的青筋暴起的汗如雨下的手”令人印象深刻,学生被震撼了,他们的感受也随之加深。 四、注重品读,增强感悟。让学生在文中找出沃克医生做手术时的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通过侧面描写促进学生感悟、体会,使课堂充满鲜活与灵动。军人是不平凡的人,而军神则是不平凡的军人。刘伯承从一个平凡的人变成军人,再成为军神,经历了多少磨练啊!由此,激励学生想要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同样是需要悟性,需要主动的思考,需要不懈的追求的。使课文内容得以升华,情感的渗透 教学课题:《军神》

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人物的情感。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体会课文运用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来刻画人物方法的好处。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描写沃克神态、情绪变化的词句,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学习。 2、教学重点:理解描写人物对话、神态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3、教学难点:理解重点句“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室、ppt课件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论法、练习法、演示法、读书指导法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当你不小心跌倒或者手上蹭破点皮,你们会有什么样的表现?文章的标题是军神,那到底什么是军神呢?引导学生组词理解:军:军人,神:神奇、具有超凡能力的人。所以题目可以理解为:神奇的军人

减数分裂 专题训练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1.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之所以能保持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稳定,是因为有 A.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无丝分裂 B.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C.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D.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2.下列有关四分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经过复制的同源染色体都能形成四分体 B. 交叉互换现象发生在四分体时期 C. 四分体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D. 每个四分体包含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四条染色单体3.以下细胞中既有同源染色体,又含染色单体的是 ①有丝分裂中期细胞②有丝分裂后期细胞③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细胞 ④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⑤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⑥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②③ D. ④⑤⑥ 4.对下列有关细胞分裂的各图分析正确的是 A. 甲、乙和丙细胞中均存在染色单体 B. 丁图中CD段发生的变化如甲、乙两图所示 C. 丁图中D点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与A点时期染 色体数相等 D. 乙图所示细胞中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5.下列关于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考虑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有丝分裂过程中没有X染色体与Y染色体的分离 B.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有X染色体与X染色体的分离 C. 进行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细胞不可能同时存在于一种器官中 D. 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的Y染色体可能是0、1或2条 6.如图只表示果蝇(2n=8)—次细胞分裂某一阶段的核DNA数或染色体数或染色体组数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若该图表示减I过程中核DNA分子数目变化的某一阶段,则a=8 B. 若该图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组数目变化的某一阶段,则a=2 C. 若着丝粒分裂发生在E点之后(不含E点),则该图示的细胞进行减数分裂 D. 若CD段没有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则该图示的细胞进行有丝分裂 7.关于观察细胞减数分裂的实验,下列操作合理的是 A. 分离蝗虫成熟精巢→解离→醋酸洋红液染色→漂洗→压片→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 B. 分离成熟小鼠卵巢→解离→龙胆紫溶液染色→漂洗→压片→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 C. 分离幼嫩桃花雄蕊→解离→漂洗→醋酸洋红液染色→压片→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 D. 分离蚕豆花芽→解离→漂洗→龙胆紫溶液染色→压片→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 8.如图所示,图甲表示一个细胞周期中不同时期所需时间,图乙、图丙分别表示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和每个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乙中的od段对应图甲中的a时期 B. 图乙中的e点对应图丙中的g点 C. 秋水仙素能诱导多倍体的形成是在 图甲中的b时期起作用的 D. 21三体综合症患者从亲代处得到的配子可能是在图乙中的de段出现了差错 9.如图中甲?丁为小鼠睾丸中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核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 分子数的比例图,关于此图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甲图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B. 乙图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C. 丙图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D. 丁图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

雨后教学设计

《雨后》教学设计(阅读感悟)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完成能读、会读和读好的过程。 2、体会夏天雨后玩耍时的欢乐心情,鼓励学生背诵。 3、认识双线格内的5个生字,会写田字格内的13个生字。 教学难、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雨后的图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情感火花。 教师问:“夏天,一场雷雨过后,你最喜欢干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 “著名作家冰心奶奶把孩子们玩耍的情景写成了一首诗,题目叫《雨后》。”教师板书课题。 谁有兴趣来读一读课题? 指名读,齐读。 想知道诗里写了些什么吗?那就赶快去读一读吧!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默读全诗,画出最喜欢的一节,再朗读。 2、想一想,从这一节想象到了什么或者想说什么。 3、学生自由质疑、解疑。 (1)、为什么哥哥摔了一跤,说糟糕的同时,脸上却放射出兴奋和骄傲?(2)、问什么妹妹轻轻地小心地跑,心里却希望自己也摔这么痛快的一跤? 三、体验生活,感情朗读。

1、引导学生联想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个性化的朗读。 2、抓朗读难点,注意指导。 期待式:先轻声感受,再练读。 欣赏式:请读的好的同学展示。 请教式:有的诗句没有标点符号,该怎么读好呢? 四、背诵课文,积累巩固。 (1)、借助插图背诵。 (2)、看小黑板,填空式背诵。 五、回文朗读,课外延伸: (1)下课铃就要响了,让我们再读一次冰心奶奶的诗吧。 (2)同学们,快乐不仅在雨后,还在与小朋友的交往中,在父母、老师的关爱里,更在人们的心里。回家把让你感受到快乐的事物或情景用相机拍下来、用画笔画下来、用语言表达出来。 2、雨后 第一部分(第一节)总写广场上赤脚的孩子“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 第二部分(第二~四节)集中写兄妹俩在雨中玩耍时的快乐。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再读课文,识写生字。 1、圈画字词,认读生字。 2、识记字形。 (1)、谜语法,“骄”:马儿桥边站,木字看不见。 (2)、顺口溜、字群比较法: 稍:有禾稍微动一下(稍微) 梢:有木树上小细梢(树梢) 消:有水除害把毒消(消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