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小学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小学文言文精读训练题60篇含答案

小学文言文精读训练题60篇含答案训练题1:《静夜思》题目阅读李白的《静夜思》,并回答下列问题。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问题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2. 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情景?3. 请解释“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的意思。
答案1. 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
2.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夜晚静坐时,看到床前的明月光,联想到故乡的景象,引发了思乡之情。
3. “疑”字在这里表示“怀疑”或“以为是”,作者看到明亮的月光,以为是地上的霜。
---训练题2:《春晓》题目阅读孟浩然的《春晓》,并回答下列问题。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问题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2. 这首诗描绘了哪个季节的景象?3. 请解释“春眠不觉晓”中的“春眠”是什么意思?答案1. 这首诗的作者是孟浩然。
2.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
3. “春眠”指的是春天的睡意,表示春天人们容易困倦。
---训练题3:《登鹳雀楼》题目阅读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并回答下列问题。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问题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2. 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景象?3. 请解释“欲穷千里目”中的“欲”字的意思。
答案1. 这首诗的作者是王之涣。
2.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上鹳雀楼,看到夕阳落在山的那一边,黄河流入大海的景象。
3. “欲”字在这里表示“想要”,表示作者想要看得更远,所以要再往高处走。
---以上是前三篇训练题的答案,如果您需要更多训练题的答案,请告诉我。
小学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带答案30篇)

小学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30篇)一、愚人篇1.永县之氓永之氓咸善游。
一日, 水暴甚, 有五六氓, 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 船破, 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侣曰: 汝善游最也, 今何后为?曰: 吾腰千钱, 重, 是以后。
曰: 何不去之?不应, 摇其首。
有顷, 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 呼且号曰: 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 何以货为?又摇其首, 遂溺死。
【练习】1. 解释加点词:(1)永之氓咸.善游 ___________________(2)乘小船绝.湘水 ___________________(3)吾腰.千钱 ___________________(4)有顷, 益怠 ___________________2. 翻译句子。
(1)汝善游最也, 今何后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曰: 吾腰千钱, 重, 是以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汝愚之甚!蔽之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身且死, 何以货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这个故事讽刺了哪些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济阴贾人济阴之贾人, 渡河而亡其舟, 栖于浮苴(jū)上号焉。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二)(含答案)

2020年小升初语文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二)1.阅读文言文,完成习题。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jiàn)于郊衢(qú),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è)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1)根据释义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字词。
①________:自以为②________:于是就③________:没有阻止④________:于是⑤________:返回(2)这篇文言文的题目是《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3)根据短文内容,尝试用原文回答问题。
①薛谭为什么辞别老师回家?因为他“________”。
②薛谭听了秦青老师送行的歌后是怎么做的?________ ,________。
③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秦青歌唱得好?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4)从这篇短文中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选出最合适的一项()A.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B. 一个人有了成绩不能骄傲,要谦虚。
C. 只有有才智的人才有骄傲的本钱。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顾长康画人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①。
人问其故,顾日:“四体妍蚩②,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③中。
”【注】①目精:眼珠。
②研蚩:美丑。
③阿堵:此处。
(1)“本无关于妙处”正确的停顿是()A. 本/无关于妙处B. 本无/关于妙处C. 本无关于/妙处(2)写出下面划线字词的意思。
①或数年不点目精________②人问其故________(3)顾长康“不点目精”的原因是________,这与成语“________”的意思相近。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翠鸟翠鸟先高作巢以避患①。
及②生子,爱之,恐坠,稍下作巢。
子长羽毛,复益③爱之,又更下巢,而人遂④得而取之矣。
【注】①避患:避免灾祸。
②及:等到。
③益:更加。
④遂:于是,就。
(1)对下列句子中的“之”字解释正确的两项是()A. 而人遂得而取之矣(它,指小翠鸟)B. 一人虽听之(他,指弈秋)C. 思援弓缴而射之(它,指天上的鸿鹄)(2)画线语句的意思是:________,就把巢筑在低一些的地方。
2020秋五年级上册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训练一-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五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一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愚公移山(有删改)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A.愚公年纪大了,时间很多,想找点事情打发时间。
B.愚公家住在山区,北部很闭塞,出来进去都要绕路很不方便。
C.愚公想证明智叟说的是错的。
D.愚公想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并没有老。
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中“遂”的意思是()A.完成B.于是,就C.顺心,顺意3.从愚公移山的故事中,你领悟到了什么道理?()A.做事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B.愚公是一个不听从别人劝告、很固执的人。
C.愚公是一个愚蠢的人。
D.嘲笑别人是没有好下场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卧薪尝胆吴既赦①越,越王勾践反②国,乃苦身③焦思,置胆于坐④,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女⑤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⑥下贤人,厚遇宾客;振⑦贫吊⑧死,与百姓同其劳。
终灭吴。
【注释】①赦:免除或减轻刑罚。
②反:同“返”,返回。
③苦身:使自己的身体劳累。
④坐:同“座”,座位。
⑤女:同“汝”,你。
⑥折节:放下身架。
⑦振:同“赈”,救济。
⑧吊:慰问。
1.阅读短文,结合注释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厚遇.宾客()A.相遇B.对待,款待C.机会D.遇到2.阅读短文,结合注释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置胆于坐.()A.坐下B.椅子C.座位D.形成3.“女忘会稽之耻邪?”这句话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其意思是__________4.文中画线句子是对勾践的()描写。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1.自相矛盾在楚国,有一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夸赞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十分坚固,任何东西都不能穿透它。
”又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十分锋利,什么东西都能刺穿。
”有人问他:“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个人回答不出来了。
因为既有不可陷之盾,又有无不陷之矛,这两者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2.义犬救主XXX喜欢打猎,养了一只猎犬,名叫“的尾”,每次都跟着他。
有一次,XXX来到江边,被一条大蛇围绕。
犬咬死了蛇,但XXX却昏迷不醒。
犬在路上不停地彷徨吠叫,家人跟着犬来到了江边,发现了XXX。
XXX被救回家后,犬连续两天都不吃东西。
从此,XXX对犬格外珍爱,把它当成亲戚一样看待。
3.改写后的启示自相矛盾的行为会让人难以相信你所说的话。
而狗对主人的忠诚和义气是无私的,值得我们研究和珍惜。
XXX而学,夜以继日,不厌其烦,不辍其志,以求所学之成。
这是古代学者勤奋好学的写照。
在当今社会,也有很多人像古人一样,不辞辛劳,不断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提升。
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创造了一个个辉煌的人生。
1.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将“炳烛而学”改成现代汉语。
3.请简述你认为勤奋好学的重要性。
参考答案:1.古代学者勤奋好学的写照,以及当今社会中勤奋追求知识的人们的事例。
2.用现代汉语表达为“夜以继日地研究,不厌其烦,不辍其志,以求所学之成。
”3.勤奋好学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基础,只有不断研究和提升自己,才能在职场和生活中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成就。
同时,勤奋好学也是一个人塑造自己品格和修养的重要途径。
1.(1)置之:放在(2)操之:使用,操作(3)宁信:更相信(4)自信:自己的判断和感觉2."宁信度,无自信也" 的翻译为“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3.XXX最可笑的言行是忘记带量好的尺码,而返回家取尺码,最终错过了买鞋子的机会。
4.这则寓言告诫人们在做事情时,应该既要信任自己的能力,也要依靠客观的标准。
2020课外文言文阅读

2020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
(6分)礼记(节选)今之教者,呻其占毕①,多其讯言②,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③,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④。
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
教之不刑④,其此之由乎!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⑤,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⑥,相观而善之谓摩。
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注释①呻其占毕:呻,诵读。
占,同“苫”,竹简。
毕,竹简。
占毕,这里指课本。
②多其讯言:一味灌输知识。
③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及,急于,追求。
数,同“速”。
安,适应。
④佛:违背。
⑤刑:同“型”,彰显,弘扬。
⑥豫:预告防患。
⑦陵节而施之谓孙:陵节,超越等级。
孙,同“逊”,1符合程序,循序渐进。
1.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B.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C.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D.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2.文段中所述教学成功的因素有哪些?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
(6分)苏颋(tǐng)聪悟过人,日诵数千言,虽记览如神,而父瑰①训励至严,常令 A 青布襦②伏于床下,出其颈受榎楚③。
B 壮,而文学该博④,冠于一时,性疏⑤俊⑥嗜酒。
2及玄宗既⑦平内难,将欲草⑧制书⑨,甚难其人,顾谓瑰曰:“谁可为诏试?为思之。
”瑰曰:“臣不知其他,臣男颋甚敏捷,可备指使。
然嗜酒,幸免沾醉,足以了其事。
”玄宗遽○10命召来。
至时宿酲○11未解,粗备拜舞○12。
C 醉呕殿下,命中人○13卧于御前,玄宗亲为举衾以覆之。
既醒,受简笔立成,才藻纵横,词理典赡○14。
注释①瑰(guī):苏瑰,苏颋的父亲。
②襦:短袄。
③榎楚:鞭笞。
④该博:博学多闻。
⑤疏:爽朗。
⑥俊:才智出众。
⑦既:完全。
⑧草:起草,草拟。
⑨制书:皇帝下的命令。
2020年最新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含答案(全)

2020年最新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全)一、轶事十则(一)粟粥荠菜宋,范仲淹,少与友人在长白山僧舍修学,惟煮粟米二升作粥,一器盛之,经宿①遂凝,刀割为四块。
早晚取二块,断荠菜②十数茎于盂③,暖而啖④之。
如此者三年,后登进士,为兵部尚书,谥文正公。
[注:①宿:xiǔ,宵,夜。
②荠(jì)菜,一种野菜。
③盂,yú,一种圆口器皿。
④啖,dàn,吃,]1.加黑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惟煮粟米二升惟:只。
B.经宿遂凝遂:就。
C.暖而啖之暖:暖和。
D.谥文正公谥:shì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被加的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这里用作动词。
2.这段文字表达的主旨是:(二)不展家书宋,胡瑗(yuàn),布衣时,与孙明复、蔡守道为友,读书泰山,攻苦,食淡,终夜不寐。
十年不归,得家书,见上有平安二字,即投之涧,不复展读,不欲分其心也。
1.判断下面语句翻译是否正确()“读书泰山,攻苦,食淡”——在泰山中读书,攻读勤苦,饭食粗淡。
2.下面词语,哪几项能概括语段中胡瑗的性格()A.勤奋B.不怕清苦C.持之以恒D.谦虚E.不顾家室F.专心致志(三)铸砚示志宋,桑维翰,人丑形怪,身短面长。
常临鉴自奇曰:“七尺之躯,不如一尺之面。
”屡举进士,试官恶其姓与“丧”同音,不取。
或劝改业,翰乃自铸铁砚以示人曰:“砚穿则易。
”卒以进士及第。
1.加黑字解释错误的两项是()A.常临鉴自奇鉴:镜子。
B.屡举进士举:推举,推荐。
C.试官恶其姓恶:wù厌恶,讨厌。
D.或劝政业或:有的人。
E.翰乃自铸铁砚以示人示:给人看。
F.砚穿则易。
易:容易。
G.卒以进士及第卒:终于。
及第:科举时代考试中选。
2.下面对文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桑维翰为自己的相貌感到自卑。
B.桑维翰是一个有志气,有毅力的人。
C.试官是一个昏庸的官员。
(四)系剑冢树吴,季札,出游上国①,过徐君。
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
小学文言文阅读训练50篇(含译文及答案)

1.杯弓蛇影乐广尝有亲客,久阔①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
”于时河南②听事③壁上有角④,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
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日:“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
”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沈疴⑤顿愈。
(选自《晋书》)【注释】①久阔:久别不见。
②河南:郡名,乐广担任河南尹。
③听事:官府办公的地方。
④角:角弓,用牛角装饰的弓。
⑤沉疴(kē):久治不愈的病。
疴,重病。
【译文】乐广曾经有一个亲密的朋友,分别很久不见再来,乐广问朋友不来的原因,友人回答说:“前些日子来你家做客,承蒙你给我酒喝,正端起酒杯要喝酒的时候,看见杯中有一条蛇,心里十分恶心,喝了那杯酒后,就得了重病。
”当时,朋友坐着喝酒旁的墙壁上挂着一张弓,弓上有一条用漆画的蛇。
乐广猜想杯中的影子就是弓了。
于是,他又在上次的地方摆上酒,对朋友说道:“酒杯中是否又看见了什么东西?”朋友回答说:“所看到的跟上次一样。
”于是乐广就告诉他其中的原因,朋友心情豁然开朗,疑团突然解开,长久而严重的病顿时治好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乐广尝.有亲客尝:广问其故.故:既饮而疾.疾:沉疴顿愈.愈:2、客人很久没有去乐广府的原因是什么?3、乐广再次招待,客人又看见了什么?实际上是什么呢?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A.不要在没有了解事情的始末之前就胡乱定义。
B.不要在喝酒享乐的时候故意吓唬宾客。
C.不要在没有了解事情的真相之前疑神疑鬼、胡乱猜忌。
D.不要斤斤计较小事情,心眼太小会容易生病。
答案:1. 2.因为那位客人在乐广府喝酒时看见酒杯中有一条蛇,心里特别厌恶,害起病来了、3.又看见酒杯中的蛇。
实际上是墙上角弓的影子映在了酒中。
4.C2.截竿入城鲁①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②无所出。
俄③有老父④至曰:“吾非圣人⑤,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⑥而入”?遂依而截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一、《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写出下列带点的汉字的读音,并填空。
孔君平诣其父(),“诣”的意思
是;为设果(),
是为设果;儿应()声答曰()。
2、“惠”通假字是(),“甚聪惠”是说杨氏
子从文
中
这一句话可以看出。
3、杨氏子的回答非常巧妙,妙
在
3、高山流水比
喻
人们把知音比
作
的人。
4、你是怎样理解伯牙绝弦
的:
三、《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理解词语意思
诲:惟:
援:俱:
“之”在古文中有不同的意思,在本文中出现多次,我知道在“之”通国之善弈者也意思是,惟弈秋之为听是指:
思援弓缴而射之是指;是虽与之俱学是指。
2、理解句子的意思。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
也。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
也。
3、回答问题
那你知道后者为什么学不好吗?从他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为”是多音字,文中的“为”如:此不为读()孰为读()。
2、联系课文,把下面句子的意思写出来
孔子不能决
也。
孰为汝多知
乎?
两小孩辩斗的原因是一儿认为原因是一儿认为原因是
3、科学知识。
我知道早晨和中午的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是
早晨的太阳之所以看起来比中午的大这是视觉
的
造成的中午的气温比早晨高主要原因是早晨太
阳射大地中午太阳射大地
五、精卫填海
《山海经》
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1、填空。
“精卫”的样子
是
它是
2、精卫填海这个故事象征了中华民
族的精神。
六、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楚人刻舟求剑的结果原因是(文中原话)
2、这个故事告诉我
们
七、夸父追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1、理解词句意思。
夸父与日逐
走,
渴,欲得
饮,
邓林是指
2、夸父追日象征
着
八、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
及返,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
1、理解词句意思。
履:度:
遂:
何不试之以
足?
宁信度,无自信
也。
2、这是一则故事,告诫我们做
事
九、晏子使楚(原文)
晏子使楚。
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
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
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1、理解词句意思。
短:更读音
():不肖读音
():
使狗国者,从狗门
入。
齐无人耶,使子为
使?
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这三个成语运用
了修辞手法,我知道成语
()的意思
是
这三个成语运用了修辞手法来表现齐国人多。
2、这两个短小的故事,告诉我们晏子(用三个以上成语或四字
词)
的人。
十、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1、填空,理解词句意思。
鬻
():誉:
其矛:
其人:
其人弗能应
也。
2、这个寓言告诉我
们
十一、揠苗助长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注释:1.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
长(zhǎng)——生长,成长,
揠(yà)——拔。
2.芒芒然:疲倦的样子。
3.病:精疲力尽,是引申义。
4.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5.趋:快走。
往——去,到……去。
6.槁(gǎo):草木干枯。
1、根据注释把全文写成白话文。
2、“予”在文中指“我”读音()。
这个寓言故事教育我们做事
要
十二、《为学》彭端淑(1699—1779),清代四川人。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理解词句意思。
——《淮南子览冥训》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
天不兼覆,地不周载。
火爁燚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1、读故事我知道女娲
以补天,我觉得女娲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