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树立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
世界眼光 战略思维

三、领导干部必须作出正确的科学决策
(二)掌握四法,树立四种观念
“四法”: 第一,深入调查研究 四法” 第二,发挥整体合力 第三,抓牢战略重点 第四,坚持群众路线 四种观念: 四种观念:1、树立大发展观念 2、树立大开放观念 3、树立大改革观念 4、树立大市场观念
三、领导干部必须作出正确的科学决策
二、领导干部必须培养高超的战略思维
(三)战略思维的培养
3 、强化修养,善于从责任角度谋划思维 强化修养, 事业心和使命感。应该在三个问题上具有使命感: 事业心和使命感。应该在三个问题上具有使命感: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上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上 ---在探索三大客观规律上 ---在探索三大客观规律上 ---在坚持实践根本宗旨上 ---在坚持实践根本宗旨上 胆量、 胆量、勇气与远见卓识 意志、 意志、品质和谋略 能力、魅力和魄力-----领导者的影响力 能力、魅力和魄力---领导者的影响力
C、提高思维速度,实现思维及时创新
要做到思维创新,不仅要求领导者善于打破框框,拓宽决 策的选择余地,而且要求领导者在面临很大的选择空间和 条件具备的时候,能够把握机遇,提高思维创新的速度。 只有一条道儿不存在选择问题,让人徘徊的往往是十字路 口,多种选择,怎么办? 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讲过一个有关价值标准的故事,很有哲 理:一个老者携孙子去集市卖驴。路上,开始时孙子骑驴, 爷爷在地上走,有人指责孙子不孝;爷孙二人立刻调换了 位置,结果又有人指责老头虐待孩子;于是二人都骑上了 驴,一位老太太看到后又为驴鸣不平,说他们不顾驴的死 活;最后爷孙二人都下了驴,徒步跟驴走,不久又听到有 人讥笑: 人讥笑:看!一定是两个傻瓜,不然为什么放着现成的驴 不骑呢?爷爷听罢,叹口气说: 不骑呢?爷爷听罢,叹口气说:还有一种选择就是咱俩抬 着驴走,可这样一来,岂不更让人笑掉大牙?
世界眼光与战略思维

世界眼光与战略思维引言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企业和个人的发展不再受限于地域和国界。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交流的便利化,世界各地的市场都变得更加开放和竞争激烈。
在如此复杂和快速变化的环境中,拥有全球化的眼光与战略思维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世界眼光与战略思维的概念、重要性和应用方法。
世界眼光作为一个全球化时代的关键要素,世界眼光是指一个人或组织对世界各地的趋势和机会的全面了解和洞察力。
具有世界眼光的人能够抓住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并在不同的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中灵活应对。
世界眼光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培养和提升:1.广泛的阅读和学习:了解世界各地的历史、文化、经济和政治情况,增加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了解。
2.多元文化的经验:参与国际交流、旅行或工作,与不同国家和文化的人们交流和合作,增加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3.关注全球趋势和事件:通过关注国际新闻和专业领域的发展,了解全球趋势和变化。
4.建立全球化的网络:与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建立联系,从他们那里获得不同的观点和见解。
战略思维战略思维是指一种能够看到整体和长远发展的思考方式和决策能力。
具有战略思维的人能够从全局出发,抓住关键因素,制定具有前瞻性和差异化的策略。
战略思维的核心要素包括:1.全面的分析能力:能够对复杂的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了解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2.预见未来趋势:通过对过去和现在的观察和分析,能够预测未来的趋势和变化。
3.长远的眼光:能够超越眼前的利益和问题,考虑长远发展和战略目标。
4.创新和差异化思维:能够提出独特和创新的解决方案,与竞争对手区别开来。
世界眼光与战略思维的重要性拥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对个人和企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世界眼光可以帮助个人和企业抓住全球化带来的机遇。
全球市场的开放和竞争使得企业可以扩大市场规模,获取更多的客户和资源。
然而,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具有不同的文化、法律和市场规则。
拥有世界眼光的人能够深入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环境,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市场战略。
高屋建瓴:领导干部必须具有远见卓识的战略眼光

高屋建瓴:领导干部必须具有远见卓识的战略眼光一位卓越的领导干部,必须是一名高瞻远瞩的战略家。
他必须能够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以战略家的头脑运用战略思维,把握事物发展的方向,总揽全局,预测未来。
领导干部尤其是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每一项重大决策都事关国家与百姓的前途命运。
因此,每一个领导干部都需要修炼总揽全局的能力,要能够从大局出发,从宏观入手,以远见卓识的战略眼光,带领群众共创和谐社会与光明美好的未来。
1. 在战略上总揽全局:领导干部的必备能力领导干部是总揽全局、掌控全局的决策者和指挥者。
他必须具有战略头脑,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以长远的眼光分析和解决具有宏观性、前瞻性、政策性的重大问题。
领导干部是总揽全局、掌控全局的决策者和指挥家,他必须具有战略家的头脑。
所谓战略家的头脑,就是站在全局的高度,以长远的眼光分析和解决宏观性、前瞻性、政策性等重大问题。
这是优秀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
古人云:“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万世之谋,全局之谋,就是领导干部的战略之谋,是指那些事关全局和整体,具有根本意义或长远意义的重大问题的决策和方略。
而领导干部的战略头脑,是自觉地以全局和长远的观点捕捉、谋划、解决战略问题的内在素养和能力。
由于战略问题多是全局性、宏观性、前瞻性、政策性的问题,战略家的头脑相应地具有高层次、超前性的特点,是领导干部尤其是党政领导干部总揽全局、驾驭全局、进行战略思维的基础和前提。
领导干部的战略思维,是一种着眼于全局和长远来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的科学思维,是研究全局性、长远性和根本性问题的思维方式,是分析和解决宏观性、前瞻性、政策性等重大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无论担任哪一级组织的领导干部,不具备战略思维的头脑,实现总揽全局、科学决策也就无从谈起。
一般而言,战略思维具有三大要素:全局性、战略性和系统性。
战略思维的核心是全局性思维,其基本着眼点是如何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长远与眼前的关系问题。
一定要增强战略思维、全局眼光、宽广视野和统筹意识(精)

市委王福宏书记在2010年5月7日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的讲话(节选)一、不断强化政治意识,始终与中央和省、市委保持高度一致。
我们党历来要求领导干部讲政治,政治意识是领导干部一切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
纵观杨业功将军的光辉一生,我觉得最根本的是源于那种听党指挥、献身使命的坚定政治信念;我们的领导干部能否全心全力推进黄山大发展,同样离不开正确政治信念的支撑。
正如将军所说的,没有坚定的信念就是没有灵魂的人,也是不可能干成一番事业的人。
对于我们而言,我理解政治意识至少有三个内涵:一是坚信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二是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大政方针政策;三是坚定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尤其是重点工作的决策部署。
这三者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而当前最直接的行动就是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尤其是重点工作的决策部署,最现实的检验就是看领导干部对于落实这些决策部署的态度和成效。
根据市委四届十次全会和市“两会”精神,我们提出了乘势而上、加快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十个加快”的总体部署,并进一步明确了加快“三条高铁”建设、争取全国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争取黄山口岸早日对外宣布开放、推进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加快建设“十大工程”重点项目、八大园区和七大工业产业体系建设、15个重要节点建设、中心城区建设、“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百佳摄影点建设、新农村“八个一批”和示范村建设、扩权强镇试点、四大整治、依法控违拆违、重点领域改革、农村土地整治整村推进、35项民生工程等十多件大事。
昨天上午和晚上,我们又着重研究了高铁站前区和文化长廊建设问题。
对这些总体部署和重要决策,是不是主动去抓、能不能切实抓好,这不仅是单纯工作问题,也是政治态度问题,不仅检验干部能力,也体现政治素质。
从我了解的情况看,绝大多数领导干部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从来是态度坚决、行动有力,而且是成效明显,但确实有个别地方、个别单位、个别同志不太上心,按部就班、不推不动、甚至推了也没动、长时间打不开局面,看不见效果。
领导干部必须具备宽广的世界眼光提高战略决策和战略思维能力

领导干部必须具备宽广的世界眼光提高战略决策和战略思维能力一、领导干部必须具备宽广的世界眼光,多角度、全方位审视大千世界中国的发展需要世界,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
这就要求各级领导者必须具备宽广的世界眼光,正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要求。
1.世界眼光体现了系统的整体性和战略的宏观性世界眼光包括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用马克思主义宽广眼界观察世界,二是用马克思主义宽广眼界观察中国。
这两层涵义体现了系统的整体性和战略的宏观性。
用一句形象的话来说,就是拿望远镜看世界,用显微镜看中国。
用望远镜看世界,可以看清世界的变化,见微而知著,采取相应的对策。
用显微镜看中国,可以把自己的长处、短处认识清楚,扬长避短、发展自己。
我们举两个例子来论证一下:第一,加入WTO是中国共产党人以世界眼光做出的重大战略抉择。
关于中国加入WTO。
人关谈判之初,是机遇大于挑战?还是挑战大于机遇?到底是利多还是弊多?这是人们议论最多的话题。
这也有个世界眼光的问题,如果站在中国看世界,就会得出“狼来了”、“鬼来了”、“与狼共舞”、“变接轨”为“接鬼”的结论。
你就会认为,挑战大于机遇,弊大于利。
其中隐含的是对于挑战的胆怯和对于机遇的期待。
体现的不是远见卓识,而是目光短浅,急功近利。
反之,站在世界看中国,用世界眼光去审视加入WTO,我们就会认为,挑战就是机遇,机遇来自挑战。
第二,领导者有无世界眼光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例如,在17、18世纪交替的年代,中国和俄国几乎同时出现了两个名彪史册的皇帝,一个是中国的康熙,一个是俄国的彼得。
两个人具有极为相似之处,两个人同为少年登基,同样博学勤政。
然而,两个人对后世的影响却大相径庭。
原因何在?就在于世界眼光方面有差距。
彼得大帝看到了落后的俄国与先进西欧的差距,搞改革开放,使落后的俄国与先进发达的世界对接起来,使落后的俄国与先进的欧洲工商业沟通血脉,摆脱了落后的局面。
而康熙大帝则夜郎自大,闭目塞听,沉湎于大清帝国的“繁荣”之中。
领导者必须具备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

对领导干部的要求: 第一,了解世界,认知世界。 第二,增强自信心和忧患意识。
2.内在要求-----国内突发事件时有发 生与改革开放进入攻坚阶段
汶川地震
中国己不可避免地带入了全球化浪潮中,中国 的社会转型是伴随着风险全球化浪潮等全球社 会转型同步进行的,人类社会呈现出相互依存、 共同发展的新局面,而中国加入WTO更强化 了这一特征。 随着中国与世界联系的进一步加强,国内外各 种思想相互激荡,与西方市场经济上百年发展、 完善的过程相比,中国的社会转型是“压缩饼 干”,以历史浓缩的形式,将社会转型中的各 种问题呈现出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文明冲突 和文化碰撞,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本土 文化与西方文明多重因素交织在一起。
战略机遇期特点:
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
七年的GDP增长率
36
2008年世界各国GDP排名
排名 1 2 3 4 5 6 7 国家 美国 日本 中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意大利 总值(亿美元) 139800 52900 43274 32800 25700 25200 20900 人均(美元) 46280 41480 3266.8 39710 42430 41200 35980
经济全球化具有“双刃剑”效应
利——积极影响:
第一,经济全球化加速了生产要素在全球 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臵,各国在经济 交往中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提高经济效益。
第二,经济全球化浪潮促使各国面向统一的 世界大市场,提高竞争水平,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生产效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第三,经济全球化有利于科技成果在全 球范围内快速传播,发达国家直接投资和 对外贸交易的不断扩大,客观上也加快了 科技成果向发展中国家的传播。 第四,经济全球化为不同的国家提供了 新的发展机遇,特别是为发展中国家利用 外资和国际市场,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时机。 经济全球化将世界连成一体,为日益增多 的全球化问题的解决创造了条件。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当今社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决定了他的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以及对待人与事的态度。
本文将探讨如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引导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更积极、健康地发展。
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意味着以客观、科学的态度看待世界。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世界是多元的,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和观念在世界上并存。
我们应该尊重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习俗,避免以自己的标准来评判他人。
其次,我们应该具备批判思维能力,不盲从、不轻信。
我们要善于思考,辨别真伪,关注事物的本质,避免被各种舆论和谣言所左右。
最后,我们应该保持乐观的态度,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坚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意味着正确看待人生的目标和意义。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幸福和内心的满足。
追求物质财富和地位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内心的成长和情感的丰富,培养积极向上的情绪和心态。
其次,我们应该有目标意识和规划能力,明确自己想要实现的梦想和目标,并制定合理的计划和步骤去实现。
最后,我们应该珍惜时间,不断学习和进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意味着确立正确的行为准则和追求的价值。
首先,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尊重他人,诚实守信,遵守法律法规,不做违背良知的事情。
其次,我们应该注重社会责任感,关注社会问题,并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做出有意义的贡献。
最后,我们应该注重自身的发展和个人价值的实现,追求知识、技能和人格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应该通过不断的思考和实践,逐渐形成自己独立、科学、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只有树立了正确的观念和准则,我们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保持定力,面对挑战,追求个人的成长和幸福,为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培养世界眼光,提高战略思维能力

培养世界眼光,提高战略思维能力作者:王志军来源:《新教育时代》2014年第28期摘要:本文从领导干部对党和国家的建设中负有的政治责任出发,指出领导干部必须要具有敏锐的世界眼光和全局的战略思维。
要放眼世界,把握当下时代的发展特征和世界的未来趋势,把中国放在世界的范围来考虑问题;思维要从战略的高度认识,要有全局整体观念,大局意识,领导干部的思维要高屋建翎,统筹兼顾。
关键词:战略眼光战略思维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有战略眼光和战略思维。
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强调:“我们要……加强战略思维,增强战略定力,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其实,早在2003年任省委书记时,他发表文章就指出:“要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各级党政‘一把手’要站在战略的高度,……要努力增强总揽全局的能力,放眼全局谋一域,……用战略思维去观察当今时代,洞悉当代中国……。
”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大党大国来说,各级领导干部的知识结构、思想水平、治党治国的能力,直接关系到党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
因此,对各级领导干部的要求上,除了要有坚定的政治信念,清醒的政治头脑,自觉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经得起各种风浪的考验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两点,一是培养世界眼光,二是提高战略思维能力。
所谓世界眼光,就是要有宽阔的眼界,了解当今时代的特征和世界的发展趋势,从社会主义中国在世界的地位、前途和命运来考虑问题。
正确判断国际形势,是我们科学地制定国内外政策的基础。
邓小平同志密切关注世界形势的变化,紧紧把握战略全局,对时代发展的潮流和国际形势的作出了科学的分析和判断,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的著名论断,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当今国际问题的一系列大思路、大政策。
指出了对外开放是现代化大生产的社会化、国际化的要求,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始,国际分工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各国经济对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须树立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
,从过分依赖地缘优势及习惯于在本行政区域配置资源的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
丘杉
确立世界眼光非常重要,因为决策者的眼光决定着一个地区发展的水平和前景。
如果没有宽广的眼界,我们的各级领导就不可能达到较高的战略思维高度,眼前的小利、一时的获得就容易让我们满足,我们就会只看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发展,只考虑本地,不谋求全局利益发展。
因此,能否以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谋划广东未来的发展,能否正确把握全球化新趋势并采取积极应对举措,能否从狭隘的利益目光中解放出来谋划广东全局,将成为检验各级领导干部是否真正解放思想的重要试金石。
世界已经开始由工业文明快速向知识文明转变,并引致全球生产方式的大变革,形成全球化产业体系,知识经济、服务经济成为强势产业,物质经济、工业经济被渐渐地边缘化,成为弱势的经济体系。
知识经济时代决定国家竞争力的关键点是知识创新能力、制度创新能力和文化创新能力。
广东应该在提升以上三个能力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首先,广东要主动参与国际分工,加快提升产业层次,做强知识经济,构建国际大都会圈和世界级经济区。
面对国际产业链强势环节两端化趋势,抢占国际产业链强势环节,提升自主参与国际产业分工能力,是摆在广东面前的紧迫任务。
其次,广东要通过改革和创新,借鉴和学习国际上先进的市场制度、社会管理制度,构建我国的制度创新圈,加速制度现代化。
制度创新是最高层次的经济增长方式。
良好的制度能够大大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激发技术创新热情和技术成果运用。
广东担负着推动我国建立全新的制度优势的使命。
再次,广东要通过推动中西文化的对接,衍生新的商业伦理,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道德,降低国内与国际之间的文化界面切换中的阻碍,推动公民社会建设和“和谐世界”理念的传播和实践。
广东要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产生支撑起新的知识文明的系统价值观,在提升我国的文化竞争力上作出贡献。
过去三十年广东外向型经济发展很快,但从世界发展格局看,广东仍然没有突破东亚加工型出口替代模式,靠廉价的劳动力和资源制造廉价的商品参与国际分工。
广东虽然通过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建立起庞大的加工贸易型企业群,但自身却缺乏研发能力,也缺乏下单能力,长期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低端,干的是利润最低的行当,国际产业链的上下游各环节都赚得比我们多。
传统的东亚出口替代模式普遍被认为是没有创造的增长,广东应设法利用国际产业转移提供的机会,尽快改变用汗水参与国际分工的局面。
要利用全球资本对生态追逐的新兴潮流,实现生态型经济发展。
随着新的生产和生活文明的到来,美好生态成为人们共同的追求。
放眼全球,世界上几乎所有IT产业集中的地方、所有研发中心、所有的高新企业,毫无例外都集中在环境美好的地方。
广东的发展要从保护生态开始,尽早淘汰资源消耗型产业。
利用世界范围内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加快的趋势,做好区域整合和发展协调,推进粤港澳合作。
要统筹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快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
我们要鼓励企业进行商业模式转型,不断延伸产业链,尤其是向上游的设计、研发环节延伸,并且从国际产品经营走向国际资本经营,同时要鼓励企业走出去,利用全球资源做活全球市场。
正确把握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同样是国际视野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市场全球化、生产全球化,是让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在全球资源配置和产业分工中发挥基础性调节作用,从而为全人类创造最大福利。
然而,由于市场机制追求的是效率,全球资源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向少数配置效率高的国家与地区集中,富国更富穷国更穷的趋势正在进一步扩大,发展中国家要改变自身的不利处境,必须加快市场化改革的步伐,必须较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广东是依靠率先改革开放起家的,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市场化主要集中在产品市场,要素市场依然行政壁垒森严、利益集团垄断分割,从而导致资源配置效率极低。
有关研究表明,随着全球产业资本转移高潮过去,新的一轮以金融资本为代表的经济全球化正在到来,如果我们依然停留在过去的绿地招商模式中,如果我们只是在现有的行政分割状态下有限度地开放,而不是在加快以要素市场为重点的市场化改革上狠下功夫,我们就可能在新一轮全球化中被边缘化,与新一轮发展机遇擦肩而过。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丘杉)
(编辑:林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