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合集下载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我在外资企业上 班,每月工资 3600 。我还利 用双休日为一家 私营企业当技术 顾问,也有一份 丰厚的报酬。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一)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及其决定因素 决定因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生产资料所有制 所 有 制 结 构 公有制为主体 决定 决定 按劳分配为主体 分配方式
——现实意义(对劳动者)
②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对以往 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 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 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历史意义(对社会)
3、按劳分定了按劳分配在所有分 配方式中必然居主体地位。
课后探究
请同学们对自己家人与亲戚或朋友 进行调查,统计他们的在什么性质 的单位工作、收入的途径以及给他 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变化?
68.9%
注:财产收入一般指家庭凭借拥有的动产(如 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 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 (1)上图反映出我国实行什么样的分配制度? (2)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创造条件让更多 的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请简要分析其经济意义。
(1)现阶段我国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 配制度并存的分配制度。
多种所有制经 决定 多种分配方式 济共同发展 并存
分 配 制 度
(二)、按劳分配为主体
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范围(仅限于此)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 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
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
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分配对象 分配标准
“按需分配”不好吗?
共产主义是没有人 剥削人的制度,产 根据社会成员需求, 品极大丰富,各尽所能,按需 对社会产品进行分配, 分配。但按需分配,没有极大 即需要什么就分配什么 丰富的物质条件是不可能的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目前我国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存在着明 显差别,劳动还是谋生手段。所以不能平均分 配。因此,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
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2)坚持按劳分配的必然性
——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
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发展水平 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直接联系 B、它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A)
C、它消除了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
D、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社会地位
3、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有人通过向企业或个人提供 技术和信息资料取得一定的收入,这种收入属于
A、按劳分配
(C)
B、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从社会保障中取得的收
参与收益分配。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 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
思考: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与按劳 分配一样吗?
(3)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的意义 P60
合法的 劳动收入
按劳分配; 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按劳动要素分配;
合法的 非劳动收入
按资本要素分配; 按土地要素分配; 按技术要素分配; 按管理要素分配; 按信息要素分配;
(3)坚持按劳分配的意义
①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 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 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 发展。——对劳动者的积极意义
②按劳分配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 的社会地位。——对社会的积极意义
1、 按劳分配为主体
(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2)坚持按劳分配的必然性

17-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7-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D
安徽卷) (2010安徽卷)3.李某是一国有企业工程师, 安徽卷 去年工资收入是36000元,奖金8000元,个人 专利转让收入5000元;其妻开一家个体杂货店, 年收入15000元;家里有房出租,年收入6000 元。去年,李某一家按劳分配收入和按生产要 素分配收入分别是 A.44000元 26000元 B.36000元 19000元 C.49000元 21000元 D.44000元 11000元
C 年高考政治海南卷3) ( 2007年高考政治海南卷 )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 年高考政治海南卷 B
B.个人消费品 . D.物质总产品 .
级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中, 级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中 , 按劳分配居于主体地 在公有制经济中, 位。在公有制经济中,按劳分配的对象是 A.社会总产品 . C.生活必需品 .
A、前提条件 B、物质基础 ——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也是最终原因) (也是最终原因) C、直接原因 ——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生产资料公有制 生产资料公有制
1958年 1958年,我国提出了 大跃进” “大跃进”口号 ,组织 人民公社, 人民公社,实行平均分 配制度, 大锅饭” 配制度,吃“大锅饭”。
C
天津卷) (2009天津卷)1.2009年初,我国政府推出 天津卷 新医改方案。该方案的目标是建立覆盖城乡居 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 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实现人人享 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项改革有利于 A.提高收入水平,改善人民生活 B.完善分配制度,调节过高收入 C.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D.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优势互补
D
(安徽卷)1.为了“扩内需、保增长”,2009 安徽卷) 年国务院同意地方发行2000亿元债券,由财政 部代理发行,列入省级预算管理。居民购买地 方政府债券所获得的利息收入属于 A. 债务收入 B. 红利收入 C. 劳动收入 D. 资本收入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小李是该外资企业(管理硕士)的经理,年薪15万。( 管理 ) 3、铃木(董事长)一年从该企业获得收入500万美元。( 资本 ) 4、小赵开了一家超市,雇工30人,一年纯利润12万。( 资本 ) 5、小王老家的房子租给一商人,房租一年4000元。(
土地 )
6、某股民炒股票赚了3万元(
资本

7、黄教授向某农民提供一条致富信息,收费200元。( 信息 ) 8、小孙是卖服装的个体户, 一年净赚2.5万。( ) 个体劳动成果
5、分配结果: 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 范围:公有制经济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劳动者的工资、奖金、津贴
• 集体及集体控股企业
• 农村农民承包土地劳动所得
一、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
(一)按劳分配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对劳动者:
激发劳动者劳动积极性 推动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 提高劳动者的劳动技能
赵某的母亲
我每月靠出租房屋也能 获得300元的收入
按生产要素(房屋出租)分配
所 有 制 结 构
公有制为主体 决定 按劳分配为主体 分 配 制 度
多种所有制经 济共同发展
决定 多种分配方式
并存
Back
三、怎样坚持?(P60)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把按劳分 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兼顾效 率和公平。 一方面,要承认差距,鼓励部分先富; 另一方面,要调节收入差距,实现社会 公平。(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 入,取缔非法收入)
赵某本人:
我自己承包了五亩 责任田,完成农业 税收后,收入还挺 不错!
按劳分配
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据上海高新技术成果技术转化服务中 心统计,全市1300家认定转化项目企业 中,科技人员持股总量逾5亿元,人均 近50万元。科技人员凭技术入股获得的 收入属于( B ) A.按劳分配 B.按生产要素分配 C.按资本要素分配 D.按经营成果分配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本课地位和作用:地位承上启下:生产决定分配,第二单元阐述的是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下“谁来生产”,第三单元重在解决“为谁生产”的问题,即收入与分配的问题;为下一节“兼顾效率与公平”原则做准备。

作用:本课属于分配中个人收入分配内容(还包括国家收入分配),是认识、参与经济生活的重要方面;针对学生想国家少、想自己多,希望收入分配向个人倾斜等模糊认识,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让学生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按劳分配的基本含义、按生产要素的含义;理解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和意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初步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多种分配方式,并确认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意识、创新意识、分析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制度是生产关系的重要方面,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一个社会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体现了分配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是我国分配制度中的重要内容,只有把握了这个问题,才能准确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用一个案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由教师直接导入)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制度: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为主体_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按劳分配为主体_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生产要素
土 地
劳 动
资 本
技 术
信 息
管 理
为进行产品的生产而投入的各种经济资源
(2).按生产要素分配:(存在私营、外资经济中) ①含义:凭借劳动、资本、土地、技术、管 理等生产要素而取得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 要注意各种要素参与分配的特点:
•按劳动要素分配,突出强调劳动者所得,如私营企 业及三资企业中的工人劳动报酬 •按资本要素分配,突出强调“投资收益”,如私营 企业主的收入,股票红利、股息,各种利息等 •按技术要素分配,突出强调“技术贡献”,比较典 型的是技术人员的报酬 •按管理要素分配,强调的是企业中的经理等管理者 •按土地要素分配,是指凭借土地取得的收入
D. 按信息要素分配
答案:A
6、 从经济学角度看, 医院收取“手术点名 费” A. 是合理的,国家允许生产要素参与 分配
B. 是不合理的,它加重了病人的经济 负担 C. 是合理的,它体现了兼顾公平的基 本原则 D. 是不合理的,它违背了效率优先的 基本原则 答案:A
主观性题 “财产性收入”一般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 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 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它包括 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 等;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 等。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 拥有财产性收入”。 (1)财产性收入中的“利息、红利、租金”属于 我国现阶段的哪种分配方式?(2分) (2)我国居民收入还是以工资性收入为主,占到 居民收入70%左右,而财产性收入所占比例较小, 只有2%左右。试述“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 产性收入”的提出的合理性及意义。(10分)
6、某股民炒股票赚了3万元( 资本 ) 7、黄教授向某农民提供一条致富信息,收费200元( 信息 ) 8、小孙是卖服装的个体户, 一年净赚2.5万( 个体劳动所得 ) 9、老刘承包了责任田,种植大棚蔬菜,年收入2万元( 按劳分配 )

3.7.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7.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B 9.下列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的是 ( )
A.提供新技术取得的收入 B.股息分红 C.20外19-5资13 企业员工工资收入谢谢观D赏.私营企业经营者经营2收1 入
10.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由原客车厂改制而成,当
时成立时国有资产只有570万元,几年时间内,国有资产
B 增长到7亿多元。公司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6元。宇通客车
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
分配制度,是对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否定,是
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体现了劳动者共同
劳动20、19-5平13 等分配的社会地位谢。谢观赏
25
李四一家五口,李四本人承包了责任田,每年收入不错; 李四的妻子开了个小店,纳税后也有不少收入;李四的儿 子是国有商店的售货员,每月除工资、奖金、津贴外,还 炒股,赚了不少钱;李四的女儿是国有企业的工程师,每 月工资3000元,并且她利用双休日为一私营企业当技术顾 问,也有一份丰厚的报酬;李四的母亲靠出租房屋也有一 定的收入。 思考: 李家五人收入各来自何种分配方式。
谢谢观赏
19
5.为了让科技真正进村入户,某农科院把农民和科技人
员“绑”在一起,使农民的利益和科技人员的利益统一起
B 来。这种“捆绑”不是“生拉硬扯”,而是要建立一种符
合市场原则的激励机制。为建立这种机制,就必须对科技 人员( )
A.实行按劳分配
B.实行按技术要素分配
C.实行按资本分配
B D.实行按土地要素分配
①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 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 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②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

1. 让学生理解按劳分配的含义和意义,知道按劳分配是我国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主体。

2. 让学生了解我国现行的分配制度,知道除了按劳分配外,还有其他多种分配方式。

3. 让学生理解各种分配方式的特点和作用,认识到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必要性。

4.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按劳分配的含义、意义及其在我国分配制度中的地位;我国现行的分配制度及多种分配方式的特点和作用。

2. 教学难点:按劳分配与其他分配方式的关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必要性。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引导学生理解按劳分配的内涵和意义。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分析实际案例,了解我国现行的分配制度及多种分配方式的特点和作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按劳分配与其他分配方式的关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必要性。

4. 采用提问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导入新课: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我国的分配制度。

2. 讲解按劳分配:讲解按劳分配的含义、意义及其在我国分配制度中的地位。

3. 讲解我国现行的分配制度:讲解我国现行的分配制度及多种分配方式的特点和作用。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各种分配方式的具体应用。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按劳分配与其他分配方式的关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必要性。

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必要性。

7.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深入了解我国现行的分配制度,了解各种分配方式的具体应用。

2. 思考并回答:为什么我国要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3. 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按劳分配和其他分配方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法了解学生对按劳分配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对于我国分配制度的认知。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案例分析的深度,理解他们能否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情境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透过海尔分配看意义
海尔的薪酬管理制度,充 分调动了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 创造性,对于挖掘员工潜能, 确保企业高速、稳定、健康发 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 力找工作”的危机感深入海尔 员工的心中。“学习技术,提 高素质,争当先进”在海尔蔚 然成风。
•(1)有利于 调动积极性和 创造性 •(2)有利于 激发劳动者努 力学习科技, 提高技能 •(3)有利于 促进生产力的 发展 •(4)是消灭 剥削……地位
劳动 技术 管理 资本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1)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 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 (2)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 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3)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 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 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人民
走进海尔看分配
海尔集团实行高效的薪酬制度, 将工资与员工的工作绩效相结 合,工资分配只看效果,不论 资历,由同岗同酬观念转变为 同效同酬观念。在海尔,高素 质、高技能获得高报酬,人才 的价值在工资分配中得到了充 分的体现。
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 积极性和创造性……
得人 尺 以 ,消 度 劳 少费 , 动 劳品 向 的 少, 劳 数 得实 动 量 。行 者 和 多分质 劳配量 多个为
本 课 小 结
所有制结构
生产力
决 定
生产关系
人与人关系
知 识 体 系
•含义 •必然性 •意义 •主体地位 •个体劳动 成果 •生产要素 •意义
公有制主体
多种所有制 共同发展
决 定 决 定 决 定
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 为主体
多种分配 方式并存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1.我国的分配制度及原理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 济共同发展
多种分配方式 并存
按劳 制决定分配方式
2.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做了各 种必要的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 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 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这是搞平均主义,会束缚生 产力的发展,最终导致经济 衰退,普遍贫穷。劳动者作 为生产力的主体性因素,能 动性因素,实行按劳分配能 充分调动其积极性。
前提
按 劳
分 配
生产资料 公有制
社会占有, 由社会分 配 不高, 不平衡
物质基础
生产力发 展水平
直接原因
劳动的性 质和特点
存在差 别,谋 生手段
3.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生产要素
土 地
劳 动
资 本
技 术
信 息
管 理
进行社会生产经营所必须具备的因素或条件。
走进联想看分配
联想采用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模式,充分 调动不同层次员工的积极性,薪酬从几千 元到几百万。基层营销人员,基本工资 2000元。软件工程师,基本月薪8000元。 高层管理人员,如全面负责本集团业务规 划及运作的联想集团总裁(杨元庆)2003 年年薪为600万元 。 1999年,联想开始推行员工持股计划, 其中,15名创业初期的骨干员工获得的股 份2004年市值相当于30亿,前联想集团总 裁(柳传志)现虽已退居二线,但其所持 有的联想股份如果以每年0.1%的收益计算 ,年收入为300万元。 按生产要素分配
范围 【注意点】 原则 对象
公有制 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个人消费品
讨论:按需分配和平均分配是否行得通?
按需分配
根据社会成员需 求,对社会产品 进行分配,即需 要什么就分配什 么
平均分配
不论工作态度、工 作成绩、贡献大小、 效率高低、干多干 少干好干坏等等, 实行大平均,大锅 饭
如果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多 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 样,会导致什么结果?
公有制
60%
①公有制占主体
②就 业劳 动者 最多
按劳分配占主体
4.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非公有制经济中: 个体劳动者的 收入归谁?
按个体劳动者成果分配 和
按生产要素分配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个体劳动者成果分配
个体劳动者的收入是劳动收入,这是不 范围 收入方式 是按劳分配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不同 不同 按劳分配 生产资料 公有制 个体劳动 生产资料个人 者收入 或家庭占有 社会分配 个人消费品 劳动成果 个人所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