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治疗的进展情况

合集下载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现状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现状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现状陈学福,张东敬,罗晓丹,陈 仁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感染科,广州510080摘要:HBV感染引起的慢性乙型肝炎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慢性HBV感染的抗病毒治疗是关键,抗病毒治疗的目标主要通过病毒学、血清学和生化学指标来定义。

已批准上市的两大类抗病毒药物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均能减少肝脏炎症和纤维化以及降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发生率。

然而,抗病毒治疗的理想目标是功能性治愈,其显著改善慢性乙型肝炎的远期结局。

目前治疗方法的局限性在于抑制HBV复制,但不能清除病毒,HBeAg和HBsAg血清学清除率低。

研发以功能性治愈为目标的新型药物,并评价与现有药物的协同、联合等作用是HBV治疗和发展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乙型肝炎,慢性;核苷(酸)类药物;干扰素α;治疗学中图分类号:R512.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5256(2021)05-1011-05CurrentstatusofthetreatmentofchronichepatitisBCHENXuefu,ZHANGDongjing,LUOXiaodan,CHENRen.(DepartmentofInfectiousDiseases,GuangdongProvincialPeople’sHospital&GuangdongAcademyofMedicalSciences,Guangzhou510080,China)Abstract:ChronichepatitisBcausedbyhepatitisBvirus(HBV)infectionisaglobalpublichealthissue.AntiviraltherapyforchronicHBVinfectionplaysacriticalrole,andthegoalofantiviraltherapyismainlydefinedbyvirological,serological,andbiochemicalparameters.Asthetwotypesofantiviraldrugsapprovedformarketing,bothinterferonandnucleos(t)ideanaloguescanalleviateliverinflammationandliverfibrosisandreducetheincidenceratesoflivercirrhosisandhepatocellularcarcinoma.However,theidealgoalofantiviraltherapyisfunctionalcure,whichsignificantlyimprovesthelong-termoutcomeofchronichepatitisB.ThelimitationofcurrenttreatmentisthatitcaninhibitHBVreplication,butcannotclearthevirus,withlowserologicalclearanceratesofHBeAgandHBsAg.DevelopmentofnewdrugswiththegoaloffunctionalcureandevaluationofthesynergisticandcombinedeffectsofexistingdrugsareimportantdirectionsforHBVtreatmentanddevelopment.Keywords:HepatitisB,Chronic;Nucleo(t)ideAnalogues;Interferon-alpha;TherapeuticsDOI:10.3969/j.issn.1001-5256.2021.05.004收稿日期:2021-03-25;修回日期:2020-03-25基金项目: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项目(20181007)作者简介:陈学福(1969—),女,主任医师,主要从事病毒性肝炎的研究通信作者:陈仁,crlmczx@163.com 防治HBV感染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1]。

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的研究进展

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的研究进展

述 T细胞及 细胞 因子可上调其他细胞 因子 的表达 , 以提高机
体 的免疫反应 。目前 , 干扰素在抗 H V治疗 中的 问题是疗 B 效有 限 , 且停药 后 有复 发现 象。近期 有研 究表 明 干 扰 而 素 / C治疗无 应答与 H AⅡ类分子. L — R 17有关 。( ) . L H AD B0 2 胸 腺肽 a ( hm ti—l T a ) 人 工合成 的多肽 , 2 l T y oh a ,F 1 n 由 8个 氨 基酸组成 。T a F 1的作 用机制 可能 是激 活了 H V特异性 B 的T h细胞 , 增强机体对病毒抗原的体液免疫 ; 通过分泌各种 细胞 因子 , 以及加强 I一 L2受体 的表 达 , 导 C L细胞加强细 诱 T 胞 免疫 。刘树人 研 究发 现 ,F 1同时 提高 C 4 h Ta D T l和 C 8 T 2细胞 的数量 , D 和 h 具有加 强免疫 应答反 应和 调节免 疫 平衡 的双相调节作 用。另外 , T c 与 Fd有 相似作用 机制 的 胸腺五肽 ( y oe t ) T m p n n 也被应用于治疗 C B患者 , i H 并显示其
1 抗 H V的药物治疗 B
在 目前的抗 H V治疗 中, B 药物治疗 是临床应用 的重 点, 主要分为生物类药物 、 化学类药物和中草药及有效成分 3 。 类 1 1 生物类 药物 ( ) . 1 干扰 素 (ne e n IN) IN与肝 It fr ,F F ro 细胞 膜受 体 结 合 , 活靶 细 胞 抗病 毒 蛋 白基 因 , 断病 毒 激 切
吴琳 琳
・7 ・ 33
抗 乙型肝 炎 病 毒治 疗 的研 究进 展
吴琳琳① 黄 正明②, ②, 杨新 波③, 刘贺之④,吴光夏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新进展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新进展
组 , B rao等 人 对 1 1位 慢 性 乙 型 肝 炎 患 者 行 随 而 ab r 5 机 分 两 组 分 别 采 用 IN —O 联 合 L M 、 L M 抗 病 F t A 单 A 毒 治 疗 ,2周 时 发 现 HB A 5 e g血 清 转 换 、 B —D A H V N
P G IN— 治疗 慢 乙肝 患者 4 E F 8周 , 药 随访 2 停 4周
其 HB A e g的 转 化 率 为 3 % , 清 H V — N 2 血 B D A转 阴率 为 1 % 。该 药 在 我 国 2 0 9 0 7年 2月 被 批 准 用 于 慢
染性疾 病 中最 常 见 的一 种 , 世 界共 约 3 5亿 人 感 染 全 .
H e g血清 转换 , . % 的患 者 H s g消 失 。L T该 BA 14 BA D
药 抗 病 毒 治 疗 1年 H V —D A 阴 转 率 可 达 6 % 以 B N 0
上 ,BA H e g发生血 清学 转换 率 可 达 2 % , 药 率 发生 3 耐 在 2 ~ % …’ 。对 初 始应 答效 果 不 佳 者 ( 疗 2 % 5 治 4 周 是 HB V—D A>1 拷 贝/ 升 ) 继 续 治 疗 9 N 0 毫 , 2周 时 耐药 率可 达 3 % ~6 % 0 0 。T F抗病 毒治 疗在 国 D 外报道 该药抗病 毒疗效较 A V抗病 毒疗 效 明显要 高 , D
以前的统计数 据 比较 H s g携 带率 大大 降低 , BA 目前 抗病 毒治疗是 C B治疗 的主要手 段 , H 截至 目前 全球 批
准可用 于抗病 毒治疗 的西 药有普通 干扰素 (ne eo it fr r n, IN— L , 乙 二醇 干扰 素 ( elN) F o) 聚 Pg F 以及核 苷 ( ) 酸 类 似 药物 拉 米 夫 定 (a i dn A 、 1 v i L M) 阿德 福 韦 ( d f m u e aeo —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33m, 1n 主要作用是 U B照射形 成吡啶二聚体从而产生 免疫抑制作 用 ; V 改变
朗格汉斯 细胞 的抗原 呈递功 能, 减轻表皮 的炎症 反应 ; VB光疗 抑制 由 U I 1、 L一 2 干扰素 一 和 I 一 介导的 I L 8 型变态反应轴 ( 前炎症 反应 ) 从 而选 , 择 性抑制 T细胞产生炎 症细胞因子 J 。因此 , 二者 的治疗 原理均可 针对副 银 屑病 的发病环节起治疗作 用。我们通过 治疗前 后资料 的 比较 。 以发现 可 联合 治疗优 于单独使用 n ub bv。 因此 ,b v N ub联合 凉血 消疤汤治疗 3 O例副银屑病 疗效确切 , 副作用少 , 是 治疗 副银屑病一种有效方法 ,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作者简介 : 潘映秋 . . 18 一 ) 药师 . 女 (93 。 硕士 。 研究方向 : 药物基因组学。
t l oo mmu o h tme 2 0 2 2 0—6. o ti Ph n lP o o d, 0 5, 1: 6
慢 性 乙 型肝 炎 抗病 毒 治 疗 药物 的 研究 进 展
潘 映秋
浙江省 台州 医院 中心实验 室 , 江 台州 3 70 浙 100
【 摘要 】 十年前 , 二 慢性 乙型肝 炎的抗 病毒 治疗药物仅有 干扰素 一 d和拉米夫定 可供选择。干扰素 一 d伴随着严 重的不良反应 , 而拉米 夫定则在 治疗过 程 q发 生了严重的耐药。近十年来 , - 新开发的 C B治疗药物 陆续获批在临床上使用 , C B的抗病毒治疗提 供 了更多选择。本文就近二十年来 C B抗病 H 为 H H 毒治疗药物的研 究进展进行综述。 【 关键词 】 慢性 乙型肝 炎; 抗病毒 ; 药物 d i1 .99 ji n 10 0:0 3 6 /. s .0 6—15 .0 10 .4 s 9 9 2 1 .7 6 5 文章编号:0 6—15 ( 0 1 0 10 9 9 2 1 )一 7—3 1 0 4 3— 2 慢性 乙型肝炎( h n ea t , H ) 染 是全球性 的疾病 , cr i h pti B C B 感 oc i s 全球有 超过 4亿的乙型肝炎病 毒( e a t i sHB 感染者 。每年有近 10万 hpti B v u , V) is r 0 的C HB患者死 于HB V长期感染导致 的肝硬化及肝癌 … 。我国 HB V感染者 数量居世界首位 , 占全球总感染人数的三分之一 以上 , 3 0 万 C B 者。 有 00 H 患 因此, 迫切需要有效的 C B的抗病毒 治疗方 案。在过去 的 2 H 0年中 , 已陆续 开发 出 7 种药物用于 C B的治疗 。现将 C B抗病 毒治疗药物 的研究进展 H H 综述如下 : 1 干扰 素 .

肝炎诊治进展情况汇报

肝炎诊治进展情况汇报

肝炎诊治进展情况汇报
肝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由病毒感染引起,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近年来,我国在肝炎的诊治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下面就对肝炎诊治的进展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肝炎的诊断技术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传统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已经不能满
足对肝炎的准确诊断需求,而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例如PCR技术、基因
芯片技术等,可以更加准确地检测出肝炎病毒的存在和种类,为肝炎的诊断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依据。

其次,肝炎的治疗手段不断丰富。

传统的抗病毒药物治疗仍然是肝炎治疗的主
要手段,但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型抗病毒药物的研发和应用也在不断推进。

此外,肝移植手术作为治疗晚期肝炎的重要手段,其成功率和安全性也在不断提高,为晚期肝炎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再次,肝炎的预防工作也在不断加强。

疫苗接种是预防肝炎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我国对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率已经逐步提高,有效降低了肝炎的发病率。

此外,加强对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也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预防肝炎的发生。

最后,肝炎的管理和监测体系不断完善。

建立健全的肝炎患者档案管理系统,
可以更好地跟踪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加强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监测和管理,也能够提高肝炎诊治的质量和效率。

总的来看,我国在肝炎的诊治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科研力量,不断提高肝炎的诊治水平,为保障人民的健康作出更大的努力。

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能够早日战胜肝炎,让人民健康得到更好的保障。

病毒性肝炎现状及治疗进展PPT课件

病毒性肝炎现状及治疗进展PPT课件
在144周时,HBV DNA <80 IU/mL的累积比例为 93% 第5年时,156例患者中有97.4% HBV DNA不可 测
3年
第3年时,127/144 (88%) <400 copies/mL
5年
在240周时,1238/1457 (85%) HBV DNA <50 IU/mL
1. Lampertico P, et al. AASLD 2012, abstract 366; 2. Zoutendijk R, et al. Gut 2013; 62:760-765; 3. Seto WK, et al. J Hepatol 2013; 54(S1): abstract 772; 4. Yokosuka O, et al. J Hepatol 2010; 52:791-799; 5. Hou J, et al. APASL 2014, abstract 245.
随访4年
日本Hosaka研究(n=1615)4 • 含472名ETV治疗患者 • 随访时间: 3.2年(治疗组)
9.5年(对照组)
台湾全境队列研究2 • 21595例接受NA治疗患
者,随访3.46年 • 21595例采用保肝药物治
疗患者,随访5.24年
台湾C-TEAM研究(n=1287)1 • 666例接受ETV单药治疗 患者,621例未治疗患者 • 随访2.7年
希腊研究(n=818)7 • 160例代偿期肝硬化,56
例肝硬化失代偿 • 中位随访时间4.7年
TDF注册研究8 • 随访336周
VIRGIL 研究(n=372)6 • 包含98例肝硬化患者 • 中位随访时间20个月
韩国研究5 • LAM治疗组872例患者,
中位随访4.3年 • 699例历史对照组,中位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治疗进展研究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治疗进展研究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治疗进展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近十年来中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相关文献资料的分析、概括,从其病因病机、辨证和辨证分型、辨证论治、治疗常用要药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医治疗近况,以期指导临床用药。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药疗法进展综述慢性乙型肝炎(CBH)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是一种发病率高、病机错综复杂、病程长、难治愈、易反复的常见病,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1,2]。

在中医学中“慢性肝炎”归属于“黄疸”、“急黄”、“瘕瘕”、“胁痛”、“郁证”、“臌胀”、“积聚”、“虚劳”等范畴,目前国内外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和特效药物。

然而近年来中医药在肝病治疗方面有了长足的进展,故中医药治疗乙肝成为世界肝病研究的热点。

现就中医药对慢性乙型肝炎近几年来的研究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CBH病因病机较为复杂,目前较为统一的认识是:认为CHB的发生与感染邪毒、情志、酗酒、过食肥甘厚味、体质强弱等诸多因素有关,乙型肝炎病毒的侵人以及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关键。

毒邪是否能致病,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人体“正气”的强弱。

发病的基本病机为正气虚弱、疫毒(湿热夹毒)外侵、气滞血瘀引起正虚邪恋。

正气虚弱之人遭到毒邪攻击时,抵抗力不足致使毒邪进入人体,并易居肝脏,致肝脏疏泄功能失调,气机郁滞,进而血脉瘀阻。

当湿热毒邪进入机体,最易损害肝脾,患者多呈土衰木旺。

因为,脾为湿土之脏,土性易为湿,脾运不健,最易生湿,湿邪也最易困脾;肝具风火之性,湿遏气机日久,肝郁不畅,湿邪借肝经气火之力内郁化热[3,4] 致湿热内生。

湿热内蕴,气化枢机不利,若不能及时清除于体外,发生质变,即可成毒;湿热蓄积日久,又可人血入络,出现热郁血瘀征象,或湿淤互结;湿热淤毒邪伤肝,瘀阻肝络、三焦不能通调,或热伤阴血,或木郁土壅、湿困伤脾,肝病及肾,出现水液运行障碍,加重湿浊潴留。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近况及新进展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近况及新进展
感 染高 出 10多倍 ,它是 除 吸烟 以外 导 致人 类 癌症 0 的第 二 种严 重 的疾 病 。在 亚 太地 区 , 性 HB 慢 V感染 率超 过 1%, 中 2%~ 0 0 其 5 4 %患者会 因合 并或 不合 并 肝 细 胞 肝 癌 的 肝 硬 化 而 死 亡 。 世 界 卫 生 组 织 已将 HB V感 染 列 为 全 球 十大 死 亡 原 因 之 一 。 目前 治 疗
M 5 2V与 52I即 r 0 、 5 5 , t 2 4I, M / 。应 用 聚 合 酶链 反 应 肽 核酸法 ( C — N 还 可发 现很 多早 期不 被发 现 P R P A)
的 Y D 、 M D等。最近的研究发现,突变基 因在 L DY E 继 续 治 疗 的 过 程 中还 可 能 出现 回复 突 变 现 象 。在
维普资讯
第1 2卷 第 2期
口岸 卫 生 控制
综 述
慢 性 乙型肝 炎 治 疗 近 况 及 新 进展
李 艳 天津 市和 平 区卫 生防病 站( 天津 ,0 0 0 30 7 )
中图分 类号 R 1 . 文献 标识 码 5 26 B
乙型肝炎病毒( B ) H V 感染仍是威胁着人类健康 的全 球 性 问 题 。 目前 ,全世 界 H V感 染 者 接 近 2 B O 亿 , 中有超 过 3亿 的慢性 感染 者 。 B 其 H V感染 比 HI V
受 性 与安慰 剂 相似 。新 加坡对 不 同基 因型 HB A e g阴
维普资讯
口岸 卫 生 控 制
第 l 2卷 第 2期
性 的慢性 乙型肝 炎 患者 对恩 曲他宾 治 疗 的反 应进 行 了研究 , 果显 示 : e g阴性 的慢 性 乙型肝 炎患 者 结 HB 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进展情况目前,关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都局限在长期用药。

因此,在初始治疗,应仔细衡量患者的年龄、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可能出现的反应、可能的潜在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出现。

除了存在禁忌症和早期没有应答的患者,需要特殊治疗,INF-α LAM或ADV均可作为代偿期肝脏疾病起始治疗的药物。

INF-α的优点是治疗时间短,持久的应答反应和不存在耐药基因突变。

INF-α的缺点是价格昂贵和副作用大。

相对而言,LAM价格比较低廉(如果用药1年)和比较容易接受,但长期用药可使治疗效果下降。

服用LAM的时间越长,出现耐药基因突变的可能性也回随之增加,使疾病出现反复,回到治疗前的状态,在一些患者甚可以出现更严重的肝脏病变。

ADV主要对LAM的耐药菌株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并且在ADV 治疗初期很少出现耐药现象,ADV的价格比LAM昂贵许多,但对药物应答持久性、长期服药安全性和出现耐药可能性,仍需继续观察研究。

这3种药物均被FDA 批准为治疗慢性乙肝的一线用药。

在选择一线药物进行抗病毒时,对于患者和医生,不要考虑长期服药的安全性和药物疗效,还要考虑到药物价格、定化验检查和临床检查。

表1 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对比α干扰素拉米夫定阿德夫韦用药指征HbeAg+、转氨酶正常不适合不适合不适合HbeAg+的慢性肝炎适合适合适合HbeAg-的慢性肝炎适合适合适合治疗时间HbeAg+的慢性肝炎 4-6月≥1年≥1年HbeAg-的慢性肝炎 1年 >1年 >1年给药途径皮下注射口服口服或其他不良反应多可忽略肾毒性耐受性无 1年大约20% 1年没有5年大约70% 2年大约3%费用(治疗1年时间)昂贵低廉介于中间表2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HbeAg HBVDNA* ALT 治疗阶段+ + ≤2倍治疗效果不理想,应随访,当转氨酶升高时再进行治疗+ + >2倍 INF-α LAM或ADV均可初始治疗治疗终点:发生HbeAg至抗- Hbe血清学转化疗程INF-α 16周拉米夫定至少1年,出现血清学转化再服用3-6月阿德夫韦至少1年应用INF-α无应答或存在INF-α禁忌症,改用LAM 或ADV出现LAM耐药,改用ADV— + >2倍 INF-α LAM或ADV可进行初始治疗,因为需要长期治疗,应用INF-α或ADV更为理想治疗终点:ALT持续正常和PCR检查HBVDNA阴性疗程INF-α 1年拉米夫定大于1年.阿德夫韦大于1年应用INF-α无应答或存在INF-α禁忌症,改用LAM 或ADV出现LAM耐药,改用ADV— + ≤2倍不需治疗± + 肝硬化代偿期应用LAM或ADV失代偿期应用LAM或ADV,也可进行联合治疗,建议肝移植,INF-α禁忌±—肝硬化代偿期:随访失代偿期:建议肝移植HBVDNA>105拷贝/毫升为阳性4.HbeAg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A.对于代偿性肝病病人应在确定是否能出现e抗原自然阴转后,延迟3~6个月再治疗。

治疗后可有病毒学、生化、组织学的反应(Ⅰ),也可以改善临床症状(Ⅱ-3)。

治疗时首先应考虑α-干扰素、拉米夫啶、阿德福韦,因为三者疗效相近。

B.ALT持续正常或轻度升高(小于正常值2倍)。

这部分病人先不考虑治疗。

ALT 反复波动或轻度升高的情况下应做肝活检,如果病理呈中度或重度炎症性坏死则应立即抗病毒治疗。

C.儿童ALT升高超过正常值2倍。

如果ALT在这个水平升高超过6个月,应考虑抗病毒治疗(Ⅰ)。

α-干扰素、拉米夫啶均可用来治疗儿童慢性乙型肝炎。

5.e抗原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V DNA>10^5copies/ml,ALT升高超过2倍或肝活检呈中、重度炎症改变)应接受抗病毒治疗(Ⅰ)。

可首选α-干扰素、拉米夫啶或阿德福韦(阿德福韦Ⅰ,α-干扰素、拉米夫啶Ⅱ-1)。

对于需要长期治疗的病人,可推荐使用α-干扰素、阿德福韦。

6.如果对于α-干扰素治疗无应答,在病人具有良好的依从性的前提下,可考虑改用拉米夫定或阿德福韦治疗(Ⅰ)。

7.单用拉米夫定出现病情加重的病人,如伴有肝病恶化,失代偿性肝硬化,肝移植后再发生乙肝或需要同时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应应用阿德福韦(Ⅱ-1)。

8.代偿性肝硬化病人最好使用拉米夫定或阿德福韦治疗,因为与α-干扰素相关的肝病活动有引起肝病失代偿的风险。

9.失代偿性肝硬化病人应考虑拉米夫定治疗(Ⅲ-3)。

阿德福韦可作为拉米夫定的替代药物,对于这部分病人而言,尽管阿德福韦作为这类患者作为首选用药尚在评价中。

如果使用阿德福韦,应密切监测肾功能,通常每1~3个月检查一次血中的尿素氮和肌酐。

治疗应与移植中心协商,α-干扰素禁用于失代偿肝硬化患者。

10.非活动的表面抗原携带状态不建议进行抗病毒治疗。

用药剂量11.α-干扰素给药途径为皮下注射。

A.成人推荐剂量为500万单位日一次或1000万单位每周3次。

B.儿童推荐剂量为600万单位/M2,每周3次,最大剂量不超过1000万单位。

C.e抗原阳性的患者疗程16周。

D.e抗原阴性的患者疗程12个月。

12.拉米夫定口服给药。

A.成人如果肾功正常无合并HIV感染,推荐剂量为100mg/日B.儿童用量为3mg/kg.d,最大不超过100mg。

C.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肝病人疗程最少1年(Ⅰ)。

对于已经出现e抗原血清学转换的病人应在出现转换后继续巩固治疗3~6个月,以降低治疗后复发。

对于e抗原未出现血清学转换的病人应继续治疗。

对于出现拉米夫定耐药变异株而病毒反跳的病人,亦应继续抗病毒治疗,因为利大于弊(基于临床评估、ALT水平、HBV DNA水平)。

D.e抗原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拉米夫定使用至少1年,但是最佳疗程尚未确定。

E.在合并HIV感染的慢性乙肝病人,单独或和其他抗逆转录酶抑制剂同时使用情况下,拉米夫定给药为 150mg 日二次。

13.阿德福韦口服给药A.成人阿德福韦的推荐剂量为10mg 日一次。

B.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肝病人疗程最少1年,好处与风险相比较C.对于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疗程推荐大于1年。

长疗程对于持续应答是必要的,但最佳疗程及长疗程所带来的疗效与风险比尚待确定。

D.对于拉米夫定耐药突变者的推荐的疗程尚未确定。

对于失代偿性肝硬化或移植后感染的病人尤其需要长期治疗。

对于失代偿性肝脏疾病,改用阿德福韦后继续应用拉米夫定似乎并无益处,但重叠应用2-3个月可减少在转换药物期间肝炎活动的危险。

接受免疫抑制或细胞毒素治疗的乙肝携带者的抗病毒预防治疗的建议14. 对HBV感染的高危人群,在开始化学治疗或免疫抑制治疗前,应做HBsAg 检测。

15.对于患癌症开始进行化疗或要接受一段时间的免疫抑制治疗的HBV携带者,推荐应用拉米夫定行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并持续到化疗或免疫抑制治疗结束6个月后。

最新上市的抗HBV的药物——恩替卡韦也是核苷类似物,但抗病毒作用强大,用药剂量明显小于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由于禁进行了1年的临床观察,尚未发现耐药的病例。

试验表明恩替卡韦不仅有较强的抗病毒能力,而且由于不同的作用机制,长期应用耐药的发生率较低。

其他相关的研究显示,它是新的很有希望的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对肝细胞内cccDNA有直接抑制作用,可有效地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对于转氨酶正常的患者同样有抗病毒作用,对于拉米夫定耐药的患者提高用药剂量可以取得良好的抗病毒疗效。

参考文献1.Lok AS, McMahon BJ. Chronic hepatitis B: update of recommendations.Hepatology. 2004; 39 (3): 857-861.2.Kao J H, Chen D S. Global control of hepatitis B virus ncetInfect Dis, 2002, 2: 395~4033.Sustained viral load and ALT reduction following 48 weeks of Entecavirtreatment in subjec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who have failed Lamivudine Hepatol 2002, 36 (N04, pt2). A 550进一步阅读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由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制定。

思考题1.慢性乙型肝炎是否需要持续治疗?2.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关键是什么?慢性丙型肝炎治疗方案治疗前应进行HCV RNA基因分型 (1型和非1型)和血中HCV RNA定量,以决定抗病毒治疗的疗程和利巴韦林的剂量。

(一)HCV RNA基因为1型,或(和)HCV RNA定量2106拷贝/ml者,可选用下列方案之一:1.PEG-IFN 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方案:PEG- IFN -2a 180μg, 每周1次皮下注射,联合口服利巴韦林 1 000 mg/d,至12周时检测HCV RNA:(1) 如HCV RNA下降幅度<2个对数级,则考虑停药;(2) 如HCV RNA定性检测为阴转,或低于定量法的最低检测限,继续治疗至48周;(3) 如HCV RNA未转阴,但下降2个对数级,则继续治疗到24周。

如24周时HCV RNA转阴,可继续治疗到48周;如果24周时仍未转阴,则停药观察。

2.普通IFN 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方案:IFN 3~5 MU,隔日1次肌肉或皮下注射,联合口服利巴韦林 1 000 mg/d,建议治疗48周。

3. 不能耐受利巴韦林不良反应者治疗方案:可单用普通IFN 、复合IFN 或PEG-IFN,方法同上。

(二)HCV RNA基因为非1型,或(和)HCV RNA定量 <2 106拷贝/ml者,可采用以下治疗方案之一:1.PEG- IFN 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方案:PEG- IFN -2a 180μg,每周1次皮下注射,联合应用利巴韦林 800 mg/d,治疗24周。

2.普通IFN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方案:IFN 3 MU,每周3次肌肉或皮下注射,联合应用利巴韦林 800~1 000 mg/d,治疗24~48周。

3. 不能耐受利巴韦林不良反应者治疗方案:可单用普通IFN 或PEG-IFN 。

注: (1) 国外文献报道, PEG-IFN -2b(1.0~1.5μg/kg)与 PEG-IFN-2a (180μg)每周1次皮下注射,联合利巴韦林口服48周,两法治疗丙型肝炎的SVR率相似,前者在我国也即将被批准上市;(2) 在采用普通IFN 治疗时,有人采用所谓“诱导疗法”,即每天肌肉注射IFN 3~5 MU,连续15~30d,然后改为每周3次。

国外研究表明,患者对这一方案的耐受性降低,且能否提高疗效尚不肯定;(3) 利巴韦林用量参考:体重 >85 kg者,1 200 mg/d;65~85 kg者1 000 mg/d;< 65 kg者,800 mg/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