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下的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性分析【论文】

合集下载

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作用

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作用

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作用一、现状分析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在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已成为近年来重点推动的发展战略之一。

科技创新作为现代化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量,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科技创新能够提升产业竞争力。

通过推动技术进步、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科技进步将使企业生产率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从而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区域内部的企业在进行科技创新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也能够带动整个区域产业的发展。

科技创新可以促进人才集聚。

优秀的科研人才和创新型企业往往会集聚到同一个地域,形成人才密集区。

这种人才集聚有利于知识和技术的交流和分享,促进各类创新资源的集聚和协同创新,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再次,科技创新有助于优化区域产业结构。

通过科技创新,可以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科技创新还能够改善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存在问题然而,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些地区在科技创新能力上存在差距,创新资源配置不均衡。

一些发达地区在科技创新领域拥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资源,而一些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薄弱,创新资源配置不足,导致地区间科技创新能力的不均衡,影响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存在创新环境和制度机制不完善的问题。

一些地方在科技支持、知识产权保护、创新创业环境等方面存在瓶颈和不足,制约了科技创新的发展和应用。

缺乏有效的扶持、创新金融支持、知识产权保护等,容易导致科技创新活动的激励不足,影响了区域经济的创新发展。

另外,科技创新与产业协同发展水平有待提高。

一些地区科技创新活动与产业的协同发展程度不高,科技研究与产业应用之间存在脱节现象。

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机制不畅,缺乏有效的技术转化渠道,造成了科技成果难以转化为生产力,影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协调。

科技创新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应用分析

科技创新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应用分析

科技创新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应用分析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竞争的重要力量。

在全球化进程中,各个国家与区域都在竞争中探索科技创新的应用,这不仅可以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还可以提高市场竞争力。

本文将探讨科技创新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应用。

一、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科技创新可以激发区域经济增长的潜力。

通过产业升级,技术升级和管理升级等手段来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目标。

科技创新可以提高生产力、推动结构转型,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

科技创新的核心在于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其是实现区域经济提质增效的关键因素。

通过不断地科技创新,新兴产业得以舒展发展和涌现。

比如,半导体、生物,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领域的新兴产业正在迅速发展,其中一些省份、城市利用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的改革和发展,最终成为经济高速发展的最新样本。

二、区域经济中的科技创新方式1、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升级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式之一。

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是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

春节档全国51.3亿元,东方神威拥有设计、研发和生产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产业结构的升级推动科技创新的发展。

这不仅提高了国家科技实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地区经济向高端化、集约化、绿色化的方向发展。

2、科技贡献度研究科技贡献度研究可以发现重点领域,对科技贡献度做出贡献并加强科技创新的发展。

通过对产业链的分析和研究,找到科技领域中的结构,加强关键技术研讨,创新研发技术,为企业创造更好的营利环境、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科技贡献度研究还可以发现技术领域中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地方,提高区域经济的创新能力以及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三、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科技创新不仅可以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还可以为地方的就业和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作出贡献。

比如,太阳能电池板、新能源汽车、LED灯等都是硬件领域中的创新产品,其创造的新产业链和消费市场,为地方经济的就业和突出特色提供了大量的机会和平台。

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影响

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影响

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影响第一章: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的意义科技创新已成为当前全球各国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的关键举措之一。

它可以提高生产力,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加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科技创新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有助于提高区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

第二章: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的影响1.提高生产效率科技创新可以带来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材料等,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并且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这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来说非常关键。

同时,提高的生产力还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进入区域,并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2.推动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可以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帮助企业快速转型升级,推动当地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比如,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新型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

3.推进区域经济的转型科技创新可以改变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推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帮助区域经济进行结构性调整。

比如,汽车行业正经历着向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的转型,这一方面得益于科技创新的推动。

新的产业形态和业态的兴起都需要科技的支持,这些新经济的发展将推动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和跨越式发展。

4.提高区域的综合竞争力科技创新可以提高区域的综合竞争力,吸引海外投资和人才。

同时,科技创新也可以通过区域间的协同创新和互联网经济的支持,形成产业链的集群效应,推进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第三章:科技创新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应用1.加强科技创新的管理加强科技项目申报、管理和实施的能力,可以更好地支持科技创新的发展。

同时,对企业创新能力的评估和监管,可以帮助企业进行技术积累和自主创新。

2.支持科技创新的经费投入加大经费投入,增加政府科技支持的力度,可以更好地鼓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

同时,将科技创新纳入政府投资的项目,也可以促进科技与产业深入融合。

3.培育科技创新人才通过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可以增强区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

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

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科技创新是推动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也是各个国家和地区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然而,不同地区之间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这些差异不仅体现在科技创新水平上,还包括创新环境、人才集聚、产业结构等方面,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在科技创新水平上,不同地区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

一方面,一些发达地区拥有雄厚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其科技创新水平相对较高。

这些地区拥有一流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吸引了大量的科研人才和资金投入,形成了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

另一方面,一些欠发达地区由于历史、地理和经济等原因,科技创新水平相对较低。

这些地区面临着人才匮乏、资金不足、科研设施滞后等问题,制约了科技创新的发展。

其次,在创新环境上,不同地区之间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一些发达地区拥有良好的创新环境,积极营造创新氛围,加大科研经费支持力度,优化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

这些地区凭借优越的创新环境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热土。

相比之下,一些欠发达地区创新环境相对较差,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机制,限制了科技创新的发展。

第三,人才集聚也是影响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发达地区通过优化人才政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等手段,吸引和培养了大量的科技人才。

这些人才集聚在发达地区形成了创新型人才群体,为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相反,欠发达地区由于人才流失、人才引进难度大等问题,人才集聚程度不高,制约了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最后,产业结构方面也是导致地区间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之一。

发达地区在经济结构上更加多元化,高科技产业发展较为成熟,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应用基础。

这些地区的产业结构有利于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对而言,欠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主要以传统产业为主,科技含量较低。

缺乏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制约了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潜力。

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与协调

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与协调

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与协调引言: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与速度差异日益凸显。

本文将就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及协调措施展开分析,以期为解决此问题提供一些建议。

1. 差异性产生的原因1.1 自然条件差异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分布、气候条件、土地利用状况等因素导致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天然差异。

例如,沿海地区因为丰富的港口资源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其经济发展相对较快。

1.2 技术与人力资源差异不同地区的科技水平和人力资源配置也是区域经济差异的重要原因。

发达地区通常具备先进的科技实力和高素质的人才储备,而欠发达地区在这方面则相对较弱。

1.3 区域政策与规划差异区域间政府的政策和规划也对经济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

政府在资源投入、税收政策、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

2. 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措施2.1 优化资源配置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可以有效降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政府应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资源投入,提供补贴和支持,以推动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2.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

政府应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尤其是在欠发达地区,以改善该地区的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其发展潜力和竞争力。

2.3 促进创新与科技进步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强合作,促进技术转移和知识共享,以推动区域经济的整体提升。

2.4 加强人才培养与流动人才是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政府应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支持,同时鼓励人才流动,促进优秀人才在不同地区间的流动,提高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

3. 成功案例与启示3.1 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经济的发动机,其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其通过政策扶持和基础设施建设,吸引了大量外资投入,并形成了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带动了区域经济快速增长。

我国科技论文发展的区域差异分析

我国科技论文发展的区域差异分析
21 0 1年第 4期
sj 。 。 。 。 d T。
。 R

文章编号 :10 79 (0 )0 04 0 00— 6 5 2 1 4— 2 6— 5 1
我 国科 技论 文发 展 的 区域 差 异 分 析
袁 阁臣
( 兰州大学管理 学院 ,甘肃 兰州 70 0 ) 30 0
YUAN e e Ge h n
( n gme t c o l f a z o nvri ,L n h u7 0 0 ,C ia Ma a e n S h o o L nh uU ie t s y a z o 3 0 0 hn )
Absr c t a t: Fo u ig oit e i ia ig t ei n o e eo m e fs i n ea e h l g pe st n v t n c p bii n c sn l h ndc tn un to fd v lp nto ce c nd tc noo y pa r o ino ai a a lt a d o y i o a o o e i l h sp pe n l z st e a s l t nd r ltv e ina i ee e m o a t nn v t n p tnt ,t i a ra a y e h b ou ea ea ier go ldf r nc s a ng e s ,mi d e a s e o s i a d l nd we trgin i u o n 7 e p c v l b h t o o tnd r ro n a ito u f ee , b s d n t e p pe mo n!p r tn n o rc u n r s e t ey y t e me h d fsa a d e rr a d v rain e e  ̄ int a e o h a r a u i l e e t u a d p o l . 3he he p p ti st e e rt her a o fdfm e c sa ut ho s n e p e ' n t a m’re o p n ta e t e s n n i f n e nd p shwwa d af w mpl ai n . r e i i to s c Ke y wor ds: d v lp e fs inc n e h o o y pa e s r go a i)r n e e eo m nto c e e a d t c n lg p r ; e in ldf e c s; sa a d e r r vaito o fii n 1 tnd r ro ; rain c efce t

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引言:科技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对区域经济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展开,探讨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并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一、科技创新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科技创新促使区域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提升其竞争力。

首先,科技创新能够引入新的生产方式和技术手段,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其次,科技创新可以培育新的产业和业态,打破传统的经济结构格局,推动区域产业升级和转型。

二、科技创新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一方面,科技创新可以推动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和智能化改造,提高其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

另一方面,科技创新也能够培育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推动新经济形态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转型和升级。

三、科技创新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和聚集科技创新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和聚集具有重要意义。

科技创新需要具备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支撑,而这些创新人才的聚集和培养,往往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科技创新吸引了创新人才的加入,而创新人才的聚集又能够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的进展。

四、科技创新提升区域经济的综合实力科技创新是提升区域综合实力的重要手段。

科技创新不仅可以提高区域经济的竞争力,还能够增强区域创新能力和科技含量,促使区域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推动区域经济由资源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

五、科技创新加快地区间的差距拉大科技创新也会加快地区间的差距拉大。

一方面,科技创新会引起创新要素(技术、人才等)在地区间的流动,导致创新资源的集聚在少数地区,从而加剧地区差距。

另一方面,科技创新能力较弱的地区,由于缺乏创新能力的支撑,可能无法在竞争中保持竞争力,从而导致地区经济发展的落后。

六、科技创新对区域产业布局的影响科技创新对区域产业布局具有重要的影响。

科技创新能够推动新兴产业的崛起和发展,引导产业重新布局和结构调整。

科技创新也能够改变产业分工和地域分工,调整区域经济的发展重心,从而影响区域产业布局和空间格局。

《2024年科技投入、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作用机理及实证研究》范文

《2024年科技投入、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作用机理及实证研究》范文

《科技投入、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作用机理及实证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投入与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科技投入的增加,不仅能够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能为区域经济带来持续的创新能力。

本文旨在探讨科技投入、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的作用机理,并通过实证研究来验证其影响。

二、科技投入与科技创新的内涵及重要性科技投入是指政府、企业等主体在科技研发、人才培养、设备购置等方面的投入。

科技创新则是通过科技手段和方法,推动产业升级、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增长的过程。

科技投入和科技创新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三、科技投入、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的作用机理1. 科技投入推动科技创新:科技投入的增加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必要的资金、设备和人才支持,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基础。

2. 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科技创新能够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高附加值方向转型,形成新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从而提高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3. 科技投入与科技创新共同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科技投入和科技创新的有机结合,能够形成良好的创新生态,推动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

四、实证研究本文以某地区为例,通过收集相关数据,对科技投入、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的作用进行实证研究。

1. 数据来源与方法:本实证研究的数据主要来源于该地区的统计年鉴、科技部门的相关报告以及相关企业的财务报告。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等。

2. 实证结果分析:(1)科技投入与科技创新的关系:通过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发现该地区的科技投入与科技创新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即科技投入的增加能够促进科技创新水平的提高。

(2)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关系:通过回归分析,发现该地区的科技创新对产业升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能够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高附加值方向转型。

(3)科技投入、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综合分析发现,该地区的科技投入和科技创新的有机结合,能够形成良好的创新生态,推动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创新下的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性分析
摘要: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水平较高,改革开放以来其区域经济增长呈现出南快北慢的态势。

但是从2006年开始,苏中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开始超过苏南地区,2008年苏北地区经济增长速度超过苏南地区。

但是,江苏省三大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性依旧十分明显。

本文主要从科技创新为视角,对江苏省三大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性现状进行分析,并明确其主要原因,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以缩小江苏省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性。

关键词:科技创新;江苏省;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性
1.引言
科技创新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科技代表先进生产力,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断显现。

可以将江苏省划分为三大区域,分别是苏南、苏中、苏北,近年来江苏省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性具有不断明显的趋势。

从科技创新视角来看,江苏省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性与其科技创新能力的差异性呈现出显著的相关性。

所以,从科技创新视角对江苏省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性及其原因进行分析显得十分必要。

同时,
缩小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是江苏省近年来考虑的关键问题,因此从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出发进一步实现江苏省区域经济增长的协调性显得十分必要。

2.江苏省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性现状
2019年,江苏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9631.5亿元,同比增长 6.1%。

从三个产业来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296.3亿元,同比增长1.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4270.5亿元,同比增长5.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1064.7亿元,同比增长6.6%。

江苏省产业结构调整速度不断加快,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4.3:44.4:51.3。

江苏省2019年人均生产总值123607元,同比增长5.8%。

江苏省近年来GDP增长变化情况如表1所示:由表1可以看出,江苏省GDP总量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其增速虽然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但整体仍然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而人均GDP则呈现出明显的增长态势。

从江苏省各地级市经济发展情况来看,不管是总量还是增长率都呈现出一定的差异,2019年江苏省各地级市GDP排名及增长情况如表2所示:在江苏省三大区域中,苏南地区包括苏州市、南京市、无锡市、常州市、镇江市5个地级市;苏中地区包括扬州市、泰州市、南通市3个地级市;苏北地区包括徐州市、连云港市、宿迁市、淮安市、盐城市5个地级市。

从三大区域GDP增长情况来看,三大区域的所呈现出的“南快北慢”发展差异性被逐渐打破,虽然增长率的差异性在逐渐缩小,但是必须要充分认识到经济增长总量和基础的差异仍然较为明显,但是这一差异性也呈现出缩小的趋势,三大区域经济发展相对差距在缩小,但是绝对差距仍然较大且具有不断缩小的趋势。

3.科技创新视角下江苏省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性的原因
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的驱动力量,对经济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

江苏省各地区在科技创新层面还存在较大的差异,进而导致三大区域经济增长出现不平衡的问题。

根据《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9》结果显示,在72个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排名中,江苏省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市位居前20名,依次为第4、6、11、16名;镇江、南通、扬州、泰州、徐州、盐城、连云港市依次为第21、30、33、36、40、45、56名。

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市这4个城市创新能力和科技创新指数排名靠前,这4个城市创新资源丰富、创新生态良好,科技创新有力支撑经济、社会、民生发展,创新成为引领城市发展的第一动力。

南京是科教资源富集型城市,拥有的中央级科研机构和高校数量多,人才、智力密集优势明显,原始创新能力较强。

无锡、常州则
是典型的产业技术创新型城市,苏州被定义为开放协同创新型城市。

由此可以看出,苏南地区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四市科技创新能力均较强,其GDP总量也保持在较高水平,而苏中和苏北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虽然较强,但与苏南地区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苏南地区以南京市为例,南京全力实施的创新名城建设战略也转化为强劲动能,科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同样呈爆发性增长。

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南京新增企业8.4万家,其中,科创型企业新增2.4万家,全年高新技术企业同比净增1282家,增幅近70%,增量和增幅均位居全省第一。

苏北地区以徐州为例,徐州在《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9》中排名第40位,2018年,徐州被科技部、国家发改委批复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徐州区位优势显著,科教资源丰富,产业优势明显,但创新资源优势还没有完全转化为发展优势。

譬如企业创新能力不强。

科技型企业规模小、数量少、能力弱,部分企业研发机构硬件设施不足。

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还较低,科技资源优势还未真正发挥出来。

而苏中各地级市在科技创新层面基本处于中等水平,其科技创新后劲十足,在提升创新服务水平,增强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转化创新能力以及传统产业升级和智能制造发展等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从以上江苏省各区域经济增长情况和各地区科技创新能力排行及能力来看,科技创新成为造成江苏省区域经济增长存在差
异性的重要原因,且科技创新所产生的这种作用具有不断加大的趋势,因此要想有效缩小江苏省三大区域经济增长差距,就必须要从科技创新的角度采取相应的策略。

4.科技创新视角下打破江苏省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性的对策
4.1科学布局科技创新企业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因此要想借助科技创新手段实现江苏省区域经济的协调增长,就应该实现对科技创新企业的科学合理布局。

要根据江苏省三大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和企业的发展情况,对科技创新资源进行科学配置。

比如,要继续加大苏南地区科技创新企业的溢出效应和示范效应,强化对苏北地区和苏中地区科技创新企业的带动,比如可以设立科技创新企业子公司等,使得三大区域科技创新企业在数量、创新能力等方面实现协调性,进而可以在强化科技创新带动经济增长的同时有效降低各地区经济增长差异。

4.2强化政府科技创新支持政策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技创新步伐进一步加
快,其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不断强化,且由于科技创新的集聚效应,使得江苏省各地区经济发展存在较大的差距,比如苏南地区明显强于苏中和苏北地区。

所以,政府部门要强化自身职能建设,加强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和引导。

一方面,要加强创新资源的投入,通过财政专项资金划拨和拓展融资渠道等方式,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加速江苏省各地区科技创新产业的均衡发展。

另一方面,要强化相关政策的引导,通过制定科技创新发展的引导政策,根据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贡献度,给予其必要的政策优惠,要引导科技创新更多地融入具有更大发展潜力的产业,以此带动江苏省各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4.3加强科技创新人才的引进
在科技创新过程中,人才占据十分关键的地位,已经成为最为关键的创新资源。

所以,在以科技创新为手段缩小江苏省经济增长差异性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创新人才的引进。

一方面,对现有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提升其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在各地区都要建设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能力的现代化人才团队,以此发挥人才在科技创新方面的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通过实施更大力度的人才引进策略,从海内外各个领域引进一批科技创新型人才,使其快速融入江苏省
各区域内科技创新企业中,充实现有人才团队,以此提升各区域的科技创新能力。

4.4加快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
科技创新在促进区域经济增长过程中主要是通过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实现的,所以要通过全面加快科技创新成果向经济成果的转化来进一步缩小江苏省各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性。

要在战略新兴领域进行更大规模的科技创新,充分发掘新兴产业的发展潜力,比如要深入拓展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

苏中和苏北地区要根据自身科技创新资源和现状,逐渐打造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及产业化基地,谋求与苏南地区的协同创新。

同时,要坚持以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实现增量带动和存量提升两方面工作,以此提升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能力。

总结虽然江苏省区域经济增长速度近年来呈现出不断缩小的趋势,但是增长总量仍然存在较大的差异,从科技创新角度促进江苏省各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性是一项长期有效的策略。

从本文的研究来看,应该从科学布局科技创新企业、强化政府科技创新支持政策、加强科技创新人才的引进、加快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等方面出发科学借助科技创新策略促进江苏省区域经济增长的协调性。

参考文献:
[1]郝新东,杨俊凯.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溢出效应[J].经济界,2020(03)
[2]殷李松,贾敬全.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检验[J].统计与决策,2019(08)
[3]陈鹏,张继格.新世纪江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经验与启示[J].现代经济信息,2019(10)
[4]王思远.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9(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