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十一) “文言文翻译题”分点练2——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合集下载

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项训练及标准答案

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项训练及标准答案

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项训练(高三2012年9月)现代汉语语法基本构成要素:“主语+【状语】+谓语+ (定语)+宾语”」、必须掌握的词类活用知识。

《名师金典》P72-P74(一)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动词、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的意义,并辨明活用的类型。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 3良庖岁更刀 45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6 7而相如廷叱之8日削月害V,以趋于亡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内立法度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句的一项是 ( )A •人皆得以隶.使之B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C .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声闻邻国D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三、齐女徐吾者, 与邻妇合烛 ①夜 ②织, 吾贫而烛不继, 去常后,扫尘以待,为贫故也。

今一室之中,益一人烛不为益明,去一人烛不为暗,何爱东壁馀光?幸分之!”邻妇遂复与织。

——节选自刘向《列女传》 ①烛:②夜:③夜:④日:词类活用练习 (二 )一、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的意义,并注明活用的类型。

1 舍 相如广成传舍 2名之曰褒禅 3 晋军 函陵 4渔樵 于江渚之上5 范乃使从者衣 褐6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7 假舟楫者 , 非能水 也, 而绝江河 8王无罪 岁 9 左右欲刃 相如 10增数目 项王11 乳 二世12籍 吏民,封府库9 头发上.指11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13 人皆得以隶.使之 15黔无驴,有好事者船 .载以入17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囊、老聃18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19 稍稍宾.客.其父 20 21 孟尝君客 我22事不目.见耳.闻而12常以身翼.蔽沛公14 吾得兄事.之16道芷阳间.行/ 吾从而师.之 《师说》鱼.肉.缙绅君子病 无能焉A. 襟 三江而带五湖C.天下云集响应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 .同 的一项是 (A .沛公旦日从 百余骑,来见项王C •项伯杀人,臣活之B.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D. 吾从而师 之)B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 之D 舞 幽壑之潜蛟,泣 孤舟之嫠妇邻妇请先无与夜 ③。

2023新教材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时作业(十一) 文言文语句的翻译(含答案)

2023新教材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时作业(十一) 文言文语句的翻译(含答案)

课时作业(十一)文言文语句的翻译精准对练一关注单音节文言文实词的翻译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安乐令吴汉、护军盖延、狐奴令王梁亦劝彭宠从秀,宠以为然。

而官属皆欲附王郎,宠不能夺。

汉出止外亭,遇一儒生,召而食之,问以所闻。

生言:“大司马刘公,所过为郡县所称,邯郸举尊号者,实非刘氏。

”汉大喜,即诈为秀书,移檄渔阳,使生赍以诣宠,令具以所闻说之。

会寇恂至,宠乃发步骑三千人,以吴汉行长史,与盖延、王梁将之,南攻蓟,杀王郎大将赵闳。

……秀乃悉召景丹等入,笑曰:“邯郸将帅数言我发渔阳、上谷兵,吾聊应言‘我亦发之’,何意二郡良为吾来!方与士大夫共此功名耳。

”乃以景丹、寇恂、耿弇、盖延、吴汉、王梁皆为偏将军,使还领其兵,加耿况、彭宠大将军;封况、宠、丹、延皆为列侯。

(节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生赍以诣宠,令具以所闻说之。

译文:(2)何意二郡良为吾来!方与士大夫共此功名耳。

译文: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濂性诚谨,未尝讦人过。

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

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

濂具以实对。

笑曰:“诚然,卿不朕欺。

”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

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

帝怒,问廷臣。

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

”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

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节选自《明史·宋濂传》)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笑曰:“诚然,卿不朕欺。

”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

译文:(2)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译文: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帝即位初,异姓王及带相印者不下数十人。

至是,用赵普谋,渐削其权,或因其卒,或因迁徙致仕,或因遥领他职,皆以文臣代之。

文言文句式翻译专项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句式翻译专项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句式翻译专项练习及答案古文翻译表达题存在的问题:1语言表达:简洁、准确。

2语境分析:尽量结合语境,整体把握。

翻译原则:字字落实(本题错误多表现为译错、译多、译少);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古文翻译的原则:信、达信:要求译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达:要求译文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一.如何达到'信'的要求:要达到古文翻译'信'的要求,首先要忠实原文,不凭主观好恶随意增减意思,其次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注意古今词义、色彩的变化:⑴先帝不以臣卑劣,猥自枉曲,三顾臣于草庐当中。

(色彩转变)译:先帝不因为我低贱鄙陋,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房中来看望我。

⑵璧有瑕,请指示王(单、双音节词的转变)译:璧上有斑点,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⑶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超级也(词义转变)译:(我)调派军队守住函谷关的原因,是防范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变故二、注意词类活用现象⑴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名做状)译:一只狼径直地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象狗一样坐在屠者的眼前。

⑵君子死知已,提剑出燕京(为动)译:君子为知已而死,提着剑离开燕京。

⑶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中山狼传》)(使动)译:先生的大恩,是使死了的人复生,使白骨长肉啊!3、注意有修辞的语句的翻译⑴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比喻)译:于是派蒙恬在北边修筑长城并守住边防⑵臣以为平民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借代)译:我认为老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更何况大的国家呢?⑶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比喻)译文:为何要维持美玉一样高洁的道德而使自己被流放呢?4、注意有委婉说法的语句的翻译⑴如有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如果仰赖贵国国君的恩惠,我们国君赦免了我们,三年后我们将要兴师报仇。

⑵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

译:我生下来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离开我去世了;到了四岁,舅父强迫母亲改变守节的志愿,把她嫁给了别人。

2019高考专题: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

2019高考专题: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

A
)
5.下列句子中,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C.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B
)
B为陈 述句。
返回
二、被动句
被 动 句 的 形 式 1.用介词“于”2.在介词“于” 3.用“见” 4.用“为” 5.用“被”表 表被动,“于”或动词前加 被动。 “于”“见 “为…… 起介绍引进动 “受”,形成 ……于……” 所……”表 作行为的主动 “受……于 表被动 被动。 者的作用 ……”表被动。 6.动词本身 表被动(意念 被动)。
项王、项伯东 秦人不暇自哀。 向坐,亚父南 (《阿房宫 向坐。(《鸿门 赋》) 宴》)
返回
即 学 即 练 2. 选出不是宾语前置 的句子( A ) A.君安与项伯有故? B.唯余马首是瞻 C.君何以知燕王? D.寂寥而莫我知也
1. 选出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 C ) A.何以知之? B.未之有也 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D.唯才是举。
返回
4.阅读下文,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并指出是何种句式。 ①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车者罪至刖。既而弥子之母病, 人闻,往夜告之,弥子矫驾君车而出。君闻之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 而犯刖罪!”与君游果园,弥子食桃而甘,不尽而奉君。君曰:“爱我哉, 忘其口而我!”及弥子色衰而爱弛,得罪于君。君曰: “是尝矫驾吾车,又 尝食我以余桃。”②故弥之行未变于初也,前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至变 也。(《史记· 老子韩非子列传》)
例句
客有吹洞箫 蚓无爪牙之利,筋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马之千里者, 者。(《赤壁 骨之强,上食埃土, 有几人欤?(《五人 一食或尽粟一 赋》) 下饮黄泉。(《劝 墓碑记》) 石。(《马说》) 学》)

检测(十一) “文言文翻译题”分点练2——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检测(十一)  “文言文翻译题”分点练2——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检测(十一) “文言文翻译题”分点练2——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时间:40分钟满分: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

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

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

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

弗谢,入闺。

久之,越石父请绝。

晏子戄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

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

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

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

”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有删节)(1)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4分)译文:(2)弗谢,入闺。

久之,越石父请绝。

(3分)译文:(3)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

(3分)译文:解析:(1)判断句和被动句的翻译,“事”应为“侍奉”。

(2)省略句的翻译,“谢”应为“告辞”。

(3)状语后置句的翻译,“诎”通“屈”,义为“屈辱”,“信”通“伸”,义为“尊重”。

参考答案:(1)晏婴字平仲,是春秋时期刘国莱地夷维邑人。

侍奉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因为节俭,身体力行,在齐国被人尊重。

(2)晏子没有跟越石父告辞,就走进门去,过了很长时间他才出来,越石父提出要与晏子绝交。

(3)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受到委屈,而在了解自己的人那得到尊重。

参考译文:晏婴字平仲,是春秋时期刘国莱地夷维邑人。

侍奉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因为节俭,身体力行,在齐国被人尊重。

他担任齐国宰相之后,吃饭每顿不吃两种肉,姬妾不穿丝织物。

他在朝庭上,国君有跟他说话,他就直言回答;国君没有跟他说话,他就直道而行。

国家有道,就服从命令去做事;国家无道,就衡量命令,酌情而行。

2022高考一轮复习 2古代诗文阅读3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

2022高考一轮复习 2古代诗文阅读3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
判断句。
[参考译文] 楚地的风俗是相信巫术不相信医术,自从三代(尧舜禹)以来
都是这样,到现在更加严重。大凡生病,不论是时间长短病情轻 重,一旦服药不见效果,就放弃治疗。至于向巫师祈祷,反反复 复,多次没有效果也不后悔。而且引咎痛苦自责,用尽他们的钱 财,耗尽他们的精力,最终不见效,将要死了,反而相互指责说, 这是医生的失误,而找巫师太晚了。最终也不会责备巫师一句话。 所以,一直归功于巫师,将失败归于医生。
词类活用
一、掌握词类活用的6大类型
同现代汉语相比,古代汉语的语法构造有一定的相同之处,但 也存在一定的差别。
词类活用,也属于语法范畴。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 的活用。重点是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难点是意动用法和使 动用法。
词类 活用
名词活用 形容词活用
动词活用 数词活用
应用
体 验 1.指出下列成语中 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1)安居乐业 (2)华而不实 (3)蚕食鲸吞 (4)好高骛远 (5)抱残守缺 (6)抱头鼠窜 (7)草菅人命 (8)标新立异 (9)车载斗量 (10)扶老携幼
解析:D项 “王”是使 动用法。
5.下列句中都有词类活用的现象,请你找出来,然后在句后括号内用序号注
明活用类别。A.名词作动词 B.意动用法 C.形容词用作名词
①吾师道也
(
①师,A.名)词作动词
②吾从而师之
(
②师,B.意动) 用法
③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 ③前一个“圣、愚”,C.形)容词用作名词
④而耻学于师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此则 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六国 破灭,非兵不利,战 不善,弊在赂秦。 (《六国论》)
应用 体验
1.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楚俗信巫不信医,自三代以来为然,今为甚。凡疾不计久近浅深,药一入口不 效,即屏去。至于巫,反覆计数不效,不悔,且引咎痛自责,殚其财,竭其力 ,卒不效,且死,乃交责之曰,是医之误,而用巫之晚也。终不一语加咎巫。 故功恒归于巫,而败恒归于医。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楚俗信巫不信医,自三代以来为然,今为甚。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殚其财,竭其力,卒不效,且死,乃交责之曰,是医之误,而用巫之晚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词类活用 (含练习题及答案)

2021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词类活用 (含练习题及答案)

2021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词类活用【精要总结】(一)常见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1)活用为一般动词。

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名词+名词。

两个名词连用,不存在并列、修饰关系,不带计量意义时,第一个名词用作动词。

如:籍吏民,封府库。

(《鸿门宴》)句中的“籍”和“封”原来都是名词,在句中用作动词,分别解释为“登记”和“查封”。

②数词作状语+名词。

如:范增数目项王。

(《鸿门宴》)句中的“目”原来是名词,解释为“眼睛”;这里用作动词,解释为“递眼色”。

③能愿动词+名词。

如:左右欲刃相如。

(《廉颇蔺相如列传》)句中的“刃”原来是名词,解释为“刀刃”;这里用作动词,解释为“杀”。

④所+名词。

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陈涉世家》)句中的“罾”原来是名词,解释为“渔网”;这里用作动词,解释为“用渔网捕”。

⑤叙述句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他词作谓语中心语,而名词又处于谓语中心语的位置,那么这个名词用作一般动词,如:沛公军霸上。

(《鸿门宴》)句中没有动词,我们就可以推断“军”应是动词,“驻扎”的意思。

(2)名词作状语。

①表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

如:常以身翼蔽沛公。

(《鸿门宴》)句中的“翼”作“蔽”的状语,解释为“像翅膀一样”。

②表动作行为(或待人、接物)的态度、方式。

如: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句中的“兄”作“事”的状语,解释为“像对待兄长一样”。

③表动作行为的工具。

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句中的“箕畚”作“运”的状语,解释为“用箕畚”。

④表动作行为的处所。

如:卒廷见相如。

(《廉颇蔺相如列传》)句中的“廷”作“见”的状语,解释为“在朝堂上”。

⑤表动作行为的方向。

如:操军破,必北还。

(《赤壁之战》)句中的“北”作“还”的状语,解释为“向北方”。

(3)名词的使动用法。

其特点是名词必带宾语,且这个名词使这个宾语产生某种动作或发生某种变化。

翻译时应译成兼语式。

如:宦士三百人于吴。

(《勾践灭吴》)句中的“宦”用作动词,解释为“使……担任官职”。

文言文翻译之特殊句式 词类活用 翻译 高考考点分析、真题解析、读文方法、模拟训练(含答案)

文言文翻译之特殊句式 词类活用 翻译 高考考点分析、真题解析、读文方法、模拟训练(含答案)

文言文翻译之特殊句式词类活用的翻译高考考点分析、真题解析、读文方法、模拟训练(含答案)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语法现象,含有词类活用的句子也是高考常常翻译的句子。

因此,我们在翻译文言文的时候,一定要先判断出词类活用的类型,然后据此推断其意义。

(一)名词的词类活用分类解释例析活用为一般动词名词+名词,一般前一个名词作动词。

晋军.函陵。

(驻军)名词+代词,这时名词一般活用为动词。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说出)副词(能愿动词)+名词云青青兮欲雨.。

(下雨)名词用“而”“则”与动词或动词性短语相连接,名词活用为动词。

衣冠..而见之。

(穿上衣服,戴上帽子) 方位名词也常常活用作动词。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攻下,向东进军)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夏后相与有扈战于甘泽而不胜。

六卿请复之,夏后相曰:“不可。

吾地不浅,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

”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钟鼓不修,子女不饬【注】,亲亲长长,尊贤使能。

期年而有扈氏服。

【注】饬:一本作“饰”。

子女不饬,亲亲长长,尊贤使能。

译文:解析:要点:“饬”,两个“亲”,两个“长”,“贤”“能”的活用。

答案:子女衣饰朴素(不修饰,不装饰),亲近亲属,敬重长者,尊重贤人,任用能士。

【参考译文】夏君启同有扈氏在甘泽交战,没有取胜。

六卿请求再战,夏君启说:“不行。

我的土地并不小,我的人民也不少,但同有扈氏交战却没能取胜,这是由于我的恩德太少,教化不好的缘故啊!”于是夏君启居处不用两层席,吃饭不吃多种菜,琴瑟不设,钟鼓不列,子女不修饰打扮,亲近亲族,敬爱长者,尊重贤人,任用能士。

一年之后,有扈氏就归服了。

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谢景仁,陈郡阳夏人。

义熙五年,高祖以内难既宁,思弘外略,将伐鲜卑;朝议皆谓不可。

刘毅时镇姑孰,固止高祖。

景仁独曰:“公建桓、文之烈,应天人之心,匡复皇祚,芟夷奸逆,虽业高振古,而德刑未孚,宜推亡固存,广树威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测(十一) “文言文翻译题”分点练2——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时间:40分钟满分: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

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

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

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

弗谢,入闺。

久之,越石父请绝。

晏子戄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

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

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

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

”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有删节)(1)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4分)译文:(2)弗谢,入闺。

久之,越石父请绝。

(3分)译文:(3)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

(3分)译文:解析:(1)判断句和被动句的翻译,“事”应为“侍奉”。

(2)省略句的翻译,“谢”应为“告辞”。

(3)状语后置句的翻译,“诎”通“屈”,义为“屈辱”,“信”通“伸”,义为“尊重”。

参考答案:(1)晏婴字平仲,是春秋时期刘国莱地夷维邑人。

侍奉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因为节俭,身体力行,在齐国被人尊重。

(2)晏子没有跟越石父告辞,就走进门去,过了很长时间他才出来,越石父提出要与晏子绝交。

(3)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受到委屈,而在了解自己的人那得到尊重。

参考译文:晏婴字平仲,是春秋时期刘国莱地夷维邑人。

侍奉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因为节俭,身体力行,在齐国被人尊重。

他担任齐国宰相之后,吃饭每顿不吃两种肉,姬妾不穿丝织物。

他在朝庭上,国君有跟他说话,他就直言回答;国君没有跟他说话,他就直道而行。

国家有道,就服从命令去做事;国家无道,就衡量命令,酌情而行。

因此连续三朝在诸侯中闻名。

越石父是贤人,不幸被抓进牢狱,晏子出门,在路上遇见了他,当即解下马车左边的马将他赎了,载回来。

(到了家,)晏子没有跟越石父告辞,就走进门去。

过了很长时间他才出来,越石父提出要与晏子绝交。

晏子大惊,整顿衣冠,表示道歉,说:“我虽不仁,不过刚把你从灾难中救出来,为什么你这么快就提出绝交呢?”越石父说:“不对。

我听说,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受到委屈,而在了解自己的人那得到尊重。

刚才我在牢狱中,是因为人们不了解我。

您已经了解我把我赎出来,这就是知己;是知己却还对我这样没有礼貌,因此不如在牢狱之中。

”于是,晏子请他进去,奉为上客。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5分)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

为其老,强忍,下取履。

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

父以足受,笑而去。

良殊大惊,随目之。

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

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

”良因怪之,跪曰:“诺。

”五日平明,良往。

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

”五日鸡鸣,良往。

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

”五日,良夜未半往。

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

”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

后十年兴。

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

”遂去,无他言,不复见。

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

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1)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4分)译文:(2)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

(3分)译文:(3)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

遂去,无他言,不复见。

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

(5分)译文:(4)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3分)译文:解析:(1)省略句的翻译,“衣”,名词活用作动词,应为“穿”。

(2)省略句的翻译,“履”,名词活用作动词,“给……穿鞋”。

(3)省略句和判断句的翻译,“即”和“乃”表判断。

(4)“异”,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奇异”。

参考答案:(1)有一个老翁,穿着麻布衣服,走到张良所在的地方,把自己的鞋子扔到桥下面,回头对张良说:“小子,下去把我的鞋子取上来!”(2)老翁又说:“给我穿上!”张良已经替他取回了鞋子,也就跪下给他穿上。

(3)“十三年后你会在济北见到我,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

”于是离去,没有再说别的话,再也没有出现。

天明以后张良看这本书,原来是《太公兵法》。

(4)张良因此感到奇异,经常学习诵读这本书。

参考译文:张良曾经闲暇时候在下邳县桥上散步游玩,有一个老翁,穿着麻布衣服,走到张良所在的地方,把自己的鞋子扔到桥下面,回头对张良说:“小子,下去把我的鞋子取上来!”张良很惊愕,想打他。

看他年老,强行忍住了,下去取回了鞋子。

老翁又说:“给我穿上!”张良已经替他取回了鞋子,也就跪下给他穿上。

老翁伸着脚让张良给他穿上以后,大笑着走了。

张良非常惊奇,目送老翁很远。

老翁走了大约一里路,又回来,说:“小子可以教诲。

五天后黎明,与我在此相会。

”张良更加奇怪,跪在地上说:“好。

”五天后黎明,张良就来了。

老翁已经先到了,大怒说:“和老人约定会面,却比我后到,为什么呢?”又走了,并说:“五天后早来。

”五天后鸡刚一啼鸣,张良又来了。

老翁又先到了,又大怒说:“又晚来,为什么?”又走了,说:“五天后要早来。

”五天后,张良不到半夜就来了。

过了一会,老翁也到了,高兴地说:“应该像这样。

”拿出一本书,说:“读这本书就能作皇帝的老师。

十年后你将会发达。

十三年后你会在济北见到我,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

”于是离去,没有再说别的话,再也没有出现。

天明以后张良看这本书,原来是《太公兵法》。

张良因此感到奇异,经常学习诵读这本书。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5分)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

”又闻项羽亦重瞳子。

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

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_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1)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5分)译文:(2)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

(5分)译文:(3)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5分)译文:解析:(1)省略句的翻译,“蜂”,名词作状语,应为“像蜂一样”。

(2)“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3)“亡”,动词的使动用法;宾语前置句的翻译,代词“自”作动词“责”的前置宾语。

参考答案:(1)秦王朝政治失策,陈胜首先发难,(之后各路)豪杰像蜂群一样飞起,一起争夺(天下),不可胜数。

(2)(他)自己炫耀自己功勋,张显他自己的能力却不效法古人,称其为霸王的伟业,想用武力征伐管理天下。

(3)五年(内)最终使他的国家灭亡了,自己死(在)东城,还不觉悟,也不责备自己,(这都是)过错啊。

参考译文:太史公(司马迁)说:我听周先生说:“舜的眼睛好像是双瞳孔。

”又听说项羽也是双瞳孔。

项羽难道是苗族(舜) 的后裔吗?(要不)怎么兴起得这么快呢!秦王朝政治失策,陈胜首先发难,(之后各路)豪杰像蜂群一样飞起,一起争夺(天下),不可胜数。

而项羽没有一尺一寸土地,乘着这形势(也)在田野中(乡间)起义,三年后,就率领五路诸侯消灭了秦王朝,把天下分封给各路王侯,(所有)政令(都)从项羽那里发出,(他)号称为“霸王”。

(他的帝)位虽然没有最终的结论,(他)也是近古以来未曾有过的(人物)啊。

等到项羽怀念楚国离弃关中(回到楚国),放逐了楚怀王而立自己为王,(却要)怨恨王侯们背叛自己,难啦。

(他)自己炫耀自己的功勋,张显他自己的能力却不效法古人,称其为霸王的伟业,想用武力征伐管理天下,五年(内)最终使他的国家灭亡了,自己死(在)东城,还不觉悟,也不责备自己,(这都是)过错啊。

竟然说“天亡我(啊),不是(我)用兵的罪过啊”,这岂不是谬误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