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一则(虽有嘉肴)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嘉肴》课件精品PPT

人发现:其实不是我在牵着蜗牛散步,而是蜗牛带着我散步。 这个故事里到底是人带着蜗牛,还是蜗牛带着人呢?
其实,学习有时是相互的, 你在教会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学到了很多。 这就是教和学的道理。
古人所说的“肴”指的 是鱼肉等荤菜。
虽有嘉肴 ——《礼记》二则
解题:虽然有美味的肉食
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礼记.学记》《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
6、善:好。
7、是故:所以。 8、困:困惑。
翻译: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美;虽 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 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困惑 的地方。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 “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自反:自我反思。 2、自强:自我勉励。强,勉励。
字词检测
1、嘉肴 2、自强 3、兑命 4、学学半 5、教学相长
(yáo) (qiǎng) (yuè) (xiào) (zhǎng)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虽有嘉肴
fú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ຫໍສະໝຸດ 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
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
qiǎnɡ
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
3、教学相长:教与学是相互推动,互相促进的。 长:促进 推动
4、《兑命》:即《说(yuè)命》。《尚书》中的一篇。 5、学学半: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前一个“学” 同“敩”(xiào)教导。 翻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 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 “学”是相互推动、互相促进的。《尚书·兑命》说“教 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其实,学习有时是相互的, 你在教会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学到了很多。 这就是教和学的道理。
古人所说的“肴”指的 是鱼肉等荤菜。
虽有嘉肴 ——《礼记》二则
解题:虽然有美味的肉食
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礼记.学记》《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
6、善:好。
7、是故:所以。 8、困:困惑。
翻译: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美;虽 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 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困惑 的地方。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 “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自反:自我反思。 2、自强:自我勉励。强,勉励。
字词检测
1、嘉肴 2、自强 3、兑命 4、学学半 5、教学相长
(yáo) (qiǎng) (yuè) (xiào) (zhǎng)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虽有嘉肴
fú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ຫໍສະໝຸດ 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
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
qiǎnɡ
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
3、教学相长:教与学是相互推动,互相促进的。 长:促进 推动
4、《兑命》:即《说(yuè)命》。《尚书》中的一篇。 5、学学半: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前一个“学” 同“敩”(xiào)教导。 翻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 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 “学”是相互推动、互相促进的。《尚书·兑命》说“教 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第22课《虽有嘉肴》课件

能力。
感知文言文语言的魅力, 涵养高雅情趣,培养学生 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
确的审美观念。
作者简介
戴圣,西汉官员、学者,汉代今文经学的开创者。 生卒年不详,字次君,世称小戴,西汉梁(郡治在今 河南商丘)人。与叔父戴德同学《礼》于后苍,宣帝 时以博士参与石渠阁论议,任九江太守,今本《礼 记》,即《小戴礼记》传为圣编。戴圣一生以学习儒 家经典为主,与叔父戴德及庆普等人曾师事经学大师 后苍,二人合称为“大小戴”。
虽然
美味的肉食(古人所说的“肴” 指的是鱼肉等做的荤菜)
虽有嘉肴
虽然有美味的肉食
教学目标
01 反复诵读课文,感受文章句式工整的语言风格。
02 借助注释理解文章大意,积累文中重点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 用法。
03 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
04 积累《礼记·学记》中的名言警句,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 从中汲取智慧。
以小组为单位,疏通文意。
文章释义
美味的菜肴
味美
最好的道理
好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译文】 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 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 的好处。
类比论证:类比亲 身学习的重要性。
所以
困惑
自我反思
自我勉励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教与学的关系: 教学相长
即《说(yuè) 命》,《尚书》 中的一篇
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前 一个''学''同''敩'',教导。
《兑命》曰“ 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感知文言文语言的魅力, 涵养高雅情趣,培养学生 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
确的审美观念。
作者简介
戴圣,西汉官员、学者,汉代今文经学的开创者。 生卒年不详,字次君,世称小戴,西汉梁(郡治在今 河南商丘)人。与叔父戴德同学《礼》于后苍,宣帝 时以博士参与石渠阁论议,任九江太守,今本《礼 记》,即《小戴礼记》传为圣编。戴圣一生以学习儒 家经典为主,与叔父戴德及庆普等人曾师事经学大师 后苍,二人合称为“大小戴”。
虽然
美味的肉食(古人所说的“肴” 指的是鱼肉等做的荤菜)
虽有嘉肴
虽然有美味的肉食
教学目标
01 反复诵读课文,感受文章句式工整的语言风格。
02 借助注释理解文章大意,积累文中重点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 用法。
03 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
04 积累《礼记·学记》中的名言警句,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 从中汲取智慧。
以小组为单位,疏通文意。
文章释义
美味的菜肴
味美
最好的道理
好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译文】 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 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 的好处。
类比论证:类比亲 身学习的重要性。
所以
困惑
自我反思
自我勉励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教与学的关系: 教学相长
即《说(yuè) 命》,《尚书》 中的一篇
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前 一个''学''同''敩'',教导。
《兑命》曰“ 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第22课《虽有嘉肴》课件

本节课我们要学的课文——《虽有嘉肴》就出自《 礼记·学记》。 《学记》是世界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 题的著作,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 ,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 作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比较系统和全面地总结和概括了中国先秦时期的 教育经验。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重点体会短文的句式 特点。 2.初步理解儒家“教学相长”的观 念和“大同”社会的理想。
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嘉肴(jiā yáo) 教学相长(zhǎnɡ) 自强(qiǎnɡ)
弗食( fú ) 学学半(xiào) 兑命( yuè )
2.示范朗读,读准节奏 听课文朗读,请在文中标注节奏。
5、困:不通,理解不了。 6、自反:反省自己。 7、自强:自我勉励。 8、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 长自己的学问。 9、学学半:教人是学习的一半。第一个“学”是教的意 思。 10、其此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其,表示推 测。
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即使有最 好的方法,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这样以后知道 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自己不足之 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 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 己的学问。《兑命》上说:“教人是学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 这个道理吧?
3、引用典籍
文章最后一句《兑命》曰:“学学 半”,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进一步强调 了教与学互相促进,互相依存的辩证关系, 深化文章主旨。
理解观点 请同学们结合学习经验,说说“教学相长” 给自己的启示。 学习很重要,因为学习之后才会知道 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 提高自己;教他人也很重要,因为教之后 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 能自我勉励,不断提高自己。
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第22课《虽有嘉肴》课件(共27张ppt)

5.由“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可知,甲文强调教与学相互促进,学习要自我反省等观点。由“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 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 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可知,乙文强调学习要开阔眼界,多交流, 还应当持之以恒,坚持下去。
课堂练习
(二)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问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
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 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 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①,犹当博学审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③可得 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④、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 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 乎?
作者简介
戴圣,字次君,西汉梁国(今河南商丘) 人。曾任《礼》经博士,官至九江太守。与叔 父戴德跟随后苍学习《礼》学。
《三字经》云:“大小戴,注《礼记》, 述圣言,礼乐备。”
读准音节
虽有嘉肴
fú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
jiāo
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22.《礼记》二则
yáo
《虽有嘉肴》 《大道之行也》
《礼记》 五经你从《《诗经经典》常《谈尚》书的》《《三礼礼记第》五《》周篇易中》学《到春了秋》 哪些关于《礼记》的知识? 三礼 《周礼》《仪礼》《礼记》
课堂练习
(二)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问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
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 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 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①,犹当博学审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③可得 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④、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 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 乎?
作者简介
戴圣,字次君,西汉梁国(今河南商丘) 人。曾任《礼》经博士,官至九江太守。与叔 父戴德跟随后苍学习《礼》学。
《三字经》云:“大小戴,注《礼记》, 述圣言,礼乐备。”
读准音节
虽有嘉肴
fú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
jiāo
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22.《礼记》二则
yáo
《虽有嘉肴》 《大道之行也》
《礼记》 五经你从《《诗经经典》常《谈尚》书的》《《三礼礼记第》五《》周篇易中》学《到春了秋》 哪些关于《礼记》的知识? 三礼 《周礼》《仪礼》《礼记》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5、文章有何的写作特色? ①句子对称。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 ②运用类比。为了论述“教学相长”的道理,首先 以“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作比,说明“至道弗学不 知其善”;继而引出对教与学两个方面的论述。 ③引用论述。结尾引用《兑命》加以佐证,使论述 更有说服力。
(要尝试过、经历过才知味道)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理。
(要经过培养﹑锻炼,才能成材、明理)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对比、类比的差别
对比 比较的事物
特性
是相反、相对的
类比 比较的事物 是相似、类似的
目的 用此物衬托彼物
用此物引出彼物
倾向 揭示事物间的差异 展现事物间的共性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思考探究
1、本文主要论述什么道理? 2、本文标题是编者加的。如果由你定标题,你会定 什么标题?为什么? 3、开头“虽有佳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4、“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请结合学 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5、文章有何写作特色?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学习目标
1、知识:了解《礼记》的有关文学常识,积 累古文词语。
2、能力:翻译古文,理解教与学的关系。 3、情感:认识教学是互相促进的。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5、文章有何的写作特色? ①句子对称。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 ②运用类比。为了论述“教学相长”的道理,首先 以“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作比,说明“至道弗学不 知其善”;继而引出对教与学两个方面的论述。 ③引用论述。结尾引用《兑命》加以佐证,使论述 更有说服力。
(要尝试过、经历过才知味道)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理。
(要经过培养﹑锻炼,才能成材、明理)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对比、类比的差别
对比 比较的事物
特性
是相反、相对的
类比 比较的事物 是相似、类似的
目的 用此物衬托彼物
用此物引出彼物
倾向 揭示事物间的差异 展现事物间的共性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思考探究
1、本文主要论述什么道理? 2、本文标题是编者加的。如果由你定标题,你会定 什么标题?为什么? 3、开头“虽有佳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4、“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请结合学 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5、文章有何写作特色?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学习目标
1、知识:了解《礼记》的有关文学常识,积 累古文词语。
2、能力:翻译古文,理解教与学的关系。 3、情感:认识教学是互相促进的。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2课《虽有嘉肴》课件

翻译原则:
逐字译文 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 增添删补
注大意即概使 ,以恐 下词语
怕
(1)虽有嘉 肴
用鱼肉做的菜。 (味道)甘美 好,妙处
(2)弗食,不知其旨也 (吃3好),,品虽美尝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4最)好是的故道学理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5自)我所知知勉以困不励,,足因然,此后然能后自能强自也反也;反省不了通。,理解不 ((67))大概故 其怕,曰此恐:之教谓学也相说的长就也是这增个长道理吧?
PPT教程: ./powerpoint/
资料下载:./ziliao/
范文下载:./fanwen/
试卷下载:./shiti/
教案下载:./jiaoan/
PPT论坛:
PPT课件:./kejian/
语文课件:./kejian/yuwen/ 数学课件:./kejian/shuxue/
英语课件:./kejian/yingyu/ 美术课件:./kejian/meishu/
课文节选自《学记》,是中国教育 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它对 教育作用、教育目的、学校制度、教育 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 系、教师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 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的阐述。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参考:
1、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 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2、“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有 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理 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如果他能明白,可能 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 你懂得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就可以“知困” 而“自强”。
逐字译文 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 增添删补
注大意即概使 ,以恐 下词语
怕
(1)虽有嘉 肴
用鱼肉做的菜。 (味道)甘美 好,妙处
(2)弗食,不知其旨也 (吃3好),,品虽美尝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4最)好是的故道学理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5自)我所知知勉以困不励,,足因然,此后然能后自能强自也反也;反省不了通。,理解不 ((67))大概故 其怕,曰此恐:之教谓学也相说的长就也是这增个长道理吧?
PPT教程: ./powerpoint/
资料下载:./ziliao/
范文下载:./fanwen/
试卷下载:./shiti/
教案下载:./jiaoan/
PPT论坛:
PPT课件:./kejian/
语文课件:./kejian/yuwen/ 数学课件:./kejian/shuxue/
英语课件:./kejian/yingyu/ 美术课件:./kejian/meishu/
课文节选自《学记》,是中国教育 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它对 教育作用、教育目的、学校制度、教育 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 系、教师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 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的阐述。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参考:
1、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 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2、“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有 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理 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如果他能明白,可能 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 你懂得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就可以“知困” 而“自强”。
八年级语文下册《虽有嘉肴》优质课课件

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①秋登②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选自《颜氏家训》)
【注释】①华:huā,花。②登:进用,这里指摘取。 1.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2分)
C
A.弗食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
B.故曰:教学相长也 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
夫 学 者 犹 种 树 也/春 玩 其 华/秋 登 其 实。
4.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4分) (1)【甲】文开篇用类比手法论述了学习的________。【乙】文开篇则用对比手法论述了学习的 ________。(2分) (2)请结合【乙】文,用自己的话谈谈求学的真正意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虽有嘉肴
(男)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女)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 (男)学然后知不足, (女)教然后知困。 (男)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女)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齐)《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读出逻辑感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读出一种推理的味道) 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读出一种笃定的语气)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C.这样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的不足,教以后才会知道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
课后巩固练习
7.下列句子朗诵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B.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C.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D.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8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集中讲述了学与不学的关系问题,说明了教与学相互促进的道理。 B.本文在论述时先以“嘉肴”作比继而引入“教学”,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 最后归结到 “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C.本文观点是教学和学习是互相影响和促进的,所运用的论证方法是类比论证和对比论 证。 D本文多用对偶句式,明快有力,强化了说理的效果。 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开头运用了类比的手法,从“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引申到“虽有至道, 弗学,不知其善也”。 B.作者在讲述教与学的关系时,先谈到了教困促学,进而明白学习的重要性。 C.文章节选自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礼记》,作者相传是西汉戴圣。 D.文章的论述逻辑严密,有条有理,而且言简意赅,浅显易懂。
《虽有嘉肴》ppt课件

拓展:溯源解字 “教”“学”
教
甲骨文“教”字,左边是一个儿童,上面的两个叉代
表算术的筹策(小木棍或草秆),右边像人手持教鞭
(或棍棒),学引申为指导、培育、训诲等义。
学
甲骨文“学”字,下面是一所房屋,上面的两个叉代
表算数的筹策,“双手”置于两侧,本义是孩子在室
半部《论语》治天下 一帧《礼记》誉千秋
礼
记 虽有嘉肴
学习目标
( 一 ) 识记《礼记》相关文学常识,能正确有感情地朗 读并背诵课文。
( 二 ) 能够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 词汇,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 三 ) 理解“教学相长”的道理,并联系实际,能用正 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
课堂检测
一、名句默写 (1)_虽__有__嘉__肴_____,弗食,不知其旨也。 (2)虽有至道,弗学,__不__知__其__善__也________。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____教__然__后__知__困______。 (4)《虽有嘉肴》中隐含通过学习或教学实践才能不断发现问题、 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句子是_(_是__故__)_学__然__后__知__不__足_, __教__然__后__知__困______。
课堂检测
二、字词解释 1.通假字 学学半 __教__第__一__个__“__学__”__同__“__敩__(_x_i_à_o_)_”__,__教__导___ 2. 古今异义 不知其旨也 古义:____味__美____________,今义:意义、目的
2.“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3.本文是怎样论述“教学相长”这一道理的? (论证思路)
合作探究
“教学相长”的结论在前面已经道明,课文最后 《兑命》的一段话是否多余?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