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1windows的基本操作范例

合集下载

windows的实验报告(完整版)

windows的实验报告(完整版)

windows的实验报告(完整版)实验标题:Windows的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深入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功能,并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装、配置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1. 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装通过制作启动盘或使用光盘安装,选择适当的版本和安装选项进行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装。

2. Windows操作系统的配置进行系统设置,包括语言和区域设定、时区设定、键盘和鼠标设置等。

3. 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包括桌面管理、文件和文件夹管理、应用程序的安装和卸载、系统设置等。

4. Windows操作系统的网络配置了解并设置Windows操作系统的网络连接,包括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的配置。

三、实验步骤1. 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装按照安装引导界面的指示,选择合适的选项完成安装过程。

注意选择适配的驱动程序并进行相应设置。

2. Windows操作系统的配置在系统设置中,选择适当的语言和区域,设定正确的时区。

根据个人需求,进行键盘和鼠标相关设置。

3. 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3.1 桌面管理:了解和使用桌面的基本布局,包括桌面图标的添加、删除、移动等操作。

3.2 文件和文件夹管理:学习使用资源管理器对文件和文件夹进行管理,包括创建、复制、粘贴、删除等操作。

3.3 应用程序的安装和卸载:了解如何通过Windows商店或第三方应用程序进行安装,并学会使用控制面板进行软件的卸载。

3.4 系统设置:掌握系统设置的方法,包括背景壁纸的更换、屏幕分辨率的调整、电源管理等。

4. Windows操作系统的网络配置4.1 有线网络的配置:了解如何通过网线连接计算机和局域网以及设置IP地址、子网掩码等网络参数。

4.2 无线网络的配置:学习如何连接无线网络并进行密码设置,了解无线网络的高级配置选项。

四、实验结果经过以上实验步骤的操作,成功完成了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装、配置和使用。

实验报告1Windows的基本操作范例(2).docx

实验报告1Windows的基本操作范例(2).docx

实验名称: Windows 的基本操作一、实验目的1.掌握桌面主题的设置。

2.掌握快捷方式的创建。

3.掌握开始菜单的组织。

4.掌握多任务间的数据传递——剪贴板的使用。

5.掌握文件夹和文件的创建、属性查看和设置。

6.掌握文件夹和文件的复制、移动和删除与恢复。

7.熟悉文件和文件夹的搜索。

8.熟悉文件和文件夹的压缩存储和解压缩。

二、实验环境1.中文 Windows 7 操作系统。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通过上机完成实验4、实验 5 所有内容后完成该实验报告1.按“实验4--范例内容(1) ”的要求设置桌面,将修改后的界面复制过来。

注:没有桌面背景图“ Autumn ”的,可选择其它背景图。

步骤:在桌面空白区域右击,选择菜单中的“个性化”,在弹出的窗口中点击“桌面背景” ,在背景栏内选中“某一张图片” ,单击“确定” 。

修改后的界面如下图所示:2.将画图程序添加到“开始”菜单的“固定项目列表”上。

步骤:右击“开始 /所有程序 /附件”菜单中的画图程序项,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附到「开始」菜单”命令。

3. 在 D盘上建立以“自己的学号+姓名”为名的文件夹(如01108101刘琳)和其子文件夹sub1,然后:步骤:选定为当前文件夹,选择“文件/ 新建 / 文件夹”命令,并将名字改为“学号+姓名”;选定“学号 +姓名”为当前文件夹,选择“文件/ 新建 / 文件夹”命令,并将名字改为“ sub1 ”①在 C:\WINDOWS中任选2个TXT文本文件,将它们复制到“学号+姓名”文件夹中;步骤:选定“ C:\WINDOWS”为当前文件夹,随机选取2个文件 , CTRL+C复制,返回“学号 +姓名”的文件夹,CTRL+V粘贴②将“学号 +姓名”文件夹中的一个文件移到其子文件夹sub1 中;步骤:选定“学号+姓名” 为当前文件夹,选中其中任意一个文件将其拖拽文件到subl③在 sub1 文件夹中建立名为“test.txt”的空文本文档;步骤:选定“学号+姓名\ sub1”为当前文件夹,在空白处单击右键,选择“新建文本文档”,把名字改为test ,回车完成。

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报告书

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报告书

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报告书1
班级:姓名:学号:
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报告书2
班级:姓名:学号:
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报告书3
班级:姓名:学号:
上限幅电路输入输出信号的波形图
双限幅电路输入输出信号的波形图
结合输入输出信号的波形图分别说明上限幅电路、下限幅电路和双限幅电路
在上限限幅电路中,当输入信号电压低于某一事先设计好的上限电压时,输出电压将随输入电压而增减;但当输入电压达到或超过上限电压时,输出电压将保持为一个固定值,不再随输入电压而变,这样,信号幅度即在输出端受到限制。

同样,下限限幅电路在输入电压低于某一下限电平时产生限幅作用。

双向限幅电
底部钳位电路的波形图
结合输入输出信号的波形图分别说明顶部钳位电路、底部钳位电路的工作原
11
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报告书4
班级:姓名:学号:给出表4-3-1全加器真值表的测试结果。

给出表4-3-2减法器真值表的测试结果。

13。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报告windows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报告windows

本科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计算机基础实验项目:Windows 基本操作实验地点:明向校区计算机学院实验楼110 专业班级:物联网1601班学号:2016002105 学生姓名:俞梦真指导教师:田华2016年11月28日实验序号:01 实验项目名称验 Windows 基本操作一、实验目的及要求1.掌握鼠标的常用操作。

2.熟悉Windows XP桌面环境、任务栏和开始菜单。

3.掌握Windows XP基本窗口、菜单和对话框的操作。

二、实验设备(环境)及要求中文Windows 7三、实验内容与步骤1.桌面操作:自定义桌面、设置桌面背景、设置屏幕保护程序、设置屏幕分辨率2.任务栏操作:自动隐藏任务栏、显示快速启动、分组相似任务栏,显示快速启动在win7中已经没有,分组相似任务栏没有;3.开始菜单操作:自定义开始菜单4.窗口的操作:最大化、最小化、还原、关闭窗口、窗口的移动简单,,不截图了;四、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结果如上所附图。

五、分析与讨论分辨率在ppt投影的时候还是有用的。

实验序号:02 实验项目名称:2. Windows文件管理、程序管理、用户管理、DOS命令一、实验目的及要求1.掌握资源管理器的使用。

2.熟悉任务管理器。

3.掌握文件的操作方法。

4.熟悉控制面板,掌握用户的管理。

5.熟悉DOS命令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设备(环境)及要求Win7三、实验内容与步骤1.任务管理器操作:打开任务管理器、终止应用程序、结束进程2.文件操作:创建文件夹、创建文件、复制文件、移动文件、删除文件及回收站操作太简单不做了3.用户管理:创建一个受限账户、给账户添加密码4.DOS命令:打开命令提示符窗口、更改路径、DIR命令的使用四、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结果如上所附图五、分析与讨论不同版本的windows有些方面是不同的。

还有上面的任务管理器,对自己控制程序的进程什么的还是蛮重要的的。

Dos中还有其他的常用的命令。

Del cd cd.. cd/ 等等。

实验报告1-Windows的基本操作-范例-(2)

实验报告1-Windows的基本操作-范例-(2)

实验名称:Windows的基本操作一、实验目的1.掌握桌面主题的设置。

2.掌握快捷方式的创建。

3.掌握开始菜单的组织。

4.掌握多任务间的数据传递——剪贴板的使用。

5.掌握文件夹和文件的创建、属性查看和设置。

6.掌握文件夹和文件的复制、移动和删除与恢复。

7.熟悉文件和文件夹的搜索。

8.熟悉文件和文件夹的压缩存储和解压缩。

二、实验环境1.中文Windows 7操作系统。

三、实验容及步骤通过上机完成实验4、实验5所有容后完成该实验报告1.按“实验4--例容(1)”的要求设置桌面,将修改后的界面复制过来。

注:没有桌面背景图“Autumn”的,可选择其它背景图。

步骤:在桌面空白区域右击,选择菜单中的“个性化”,在弹出的窗口中点击“桌面背景”,在背景栏选中“某一图片”,单击“确定”。

修改后的界面如下图所示:2.将画图程序添加到“开始”菜单的“固定项目列表”上。

步骤:右击“开始/所有程序/附件”菜单中的画图程序项,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附到「开始」菜单”命令。

3.在D盘上建立以“自己的学号+”为名的文件夹(如01108101琳)和其子文件夹sub1,然后:步骤:选定D:\为当前文件夹,选择“文件/新建/文件夹”命令,并将名字改为“学号+”;选定“ D:\学号+”为当前文件夹,选择“文件/新建/文件夹”命令,并将名字改为“sub1”①在C:\WINDOWS中任选2个TXT文本文件,将它们复制到“学号+”文件夹中;步骤:选定“C:\WINDOWS”为当前文件夹,随机选取2个文件, CTRL+C复制,返回“D:\学号+”的文件夹,CTRL+V粘贴②将“学号+”文件夹中的一个文件移到其子文件夹sub1中;步骤:选定“ D:\学号+”为当前文件夹,选中其中任意一个文件将其拖拽文件到subl③在sub1文件夹中建立名为“test.txt”的空文本文档;步骤:选定“ D:\学号+\ sub1”为当前文件夹,在空白处单击右键,选择“新建\文本文档”,把名字改为test,回车完成。

实验一Windows的基本操作-计算机学院

实验一Windows的基本操作-计算机学院

实验一Windows的基本操作一、实验目的及要求1.通过本次实验对Windows操作系统有初步的认识,熟练使用鼠标,对系统进行合理、个人化的设置,加深一些基本名词的理解。

2.掌握对任务栏的操作,了解窗口各部位的名称,能够熟练改变窗口的大小和位置。

3.掌握各种创建快捷方式的方法,能够根据不同的使用场合采用不同的方法创建快捷方式。

4.熟练使用开始菜单提供的各种方法运行程序、对文档进行各种操作。

5.能够使用控制面板对系统进行一些基本的设置。

6.学会如何创建文件夹,从而能够合理有效的管理个人计算机。

二、实验内容1.(1)设置屏幕保护程序为“滚动字幕",文字内容为“计算机考试”,文字格式:字体“黑体”、字号“一号”(2)将系统的时间样式设置为“tt hh:mm:ss”,上午符号为“上午”,下午符号为“下午”。

(3)在桌面上建立记事本程序“NOTEPAD.EXE”的快捷方式,快捷方式名为“notepad”。

(4)设置Windows的数字格式为:小数点后面的位数“3”,数字分组符号“;”,组中的位数“2”,其余缺省值。

2.(1)在桌面上建立进入"MS-DOS方式"的快捷方式,快捷方式名为"MS-DOS"。

(2)改变屏幕保护为"三维飞行物",屏幕墙纸为居中的"Clouds",外观方案为"枫树"。

(3)将计算器程序"Calc.exe"的快捷方式添加到"开始"菜单"程序"项中,快捷方式名为"计算器"。

(4)设置系统数字样式:小数位数为"3",数字分组符号为",",组中数字的个数为"3"。

3.(1)设置屏幕的背景图案为“Bricks”,墙纸为的“Forest”、居中。

(2)设置Windows的货币符号为“$”,货币符号位置为“1.1¤”,负数格式为“-1.1¤”。

整理实验报告1-Windows的基本操作-范例-(2)

整理实验报告1-Windows的基本操作-范例-(2)

实验1单相桥式可控整流电路工作原理仿真整理表姓名:职业工种:申请级别:受理机构:填报日期:A4打印/ 修订/ 内容可编辑实验1 单相桥式可控整流电路工作原理仿真一、实验目的加深对单相桥式可控整流电路工作原理的理解,学会使用仿真软件MATLAB中的SIMULINK模块,搭建单相桥式可控整流电路模型,以及如何利用脉冲发生器来构建晶闸管的触发脉冲,并利用仿真模型,示波器和多路测量器分析单相桥式可控整流电路在不同触发延迟角、不同性质负载下的电流、输出电压波形。

二、实验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单相桥式全控整流原理电路三、实验所需软、硬件设备及仪器(1)计算机(装有windows XP以上操作系统);(2)MATLAB 6.1版本以上软件;四、实验内容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电源电压为220V/50Hz,观察不同触发角(°、°)下阻性负载()与感性负载下(,)时的输出电压、负载电流以及晶闸管的耐压波形等。

五、步骤及方法请详细写出仿真实验的步骤,并给出相应的模型、仿真结果及分析六、课后思考与总结(1)撰写仿真实验报告;(2)思考不同负载下的单相整流桥的工作原理,并仿真单相桥式半波可控电路,理解其(带续流二极管电路)在阻性和感性负载下的工作原理。

实验2 三相桥式可控整流电路工作原理仿真一、实验目的加深对三相桥式可控整流电路工作原理的理解,学会使用仿真软件MATLAB中的SIMULINK模块,搭建三相桥式可控整流电路模型,以及如何构建三相桥式驱动电路——6脉冲驱动发生器,并利用仿真模型,分析三相桥式整流电路在不同触发延迟角、不同性质负载下的电流、输出电压波形,学会用Fourier分析模块分析相电流的谐波情况。

二、实验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三相桥式全控整流原理电路三、实验所需软、硬件设备及仪器(1)计算机(装有windows XP以上操作系统);(2)MATLAB 6.1版本以上软件;四、实验内容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电源相电压为220V,整流变压器输出电压为100V(相电压),观察整流器在不同负载,不同触发延迟角时,整流电路输出电压、电流波形,测量整流输出电压平均值,并观察整流器交流侧电流波形和分析其主要次谐波。

上机操作实验报告

上机操作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计算机操作系统上机操作实验实验日期: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计算机实验室实验教师:XXX一、实验目的1. 熟悉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2. 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包括文件管理、系统设置等。

3. 学会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的常用工具,如计算器、记事本等。

4. 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二、实验内容1. Windows操作系统基本操作(1)启动和关闭计算机(2)桌面操作:添加、删除桌面图标,调整桌面布局(3)文件管理:创建、复制、移动、删除文件和文件夹(4)系统设置:调整屏幕分辨率、设置网络连接、管理用户账户等2. 常用工具使用(1)计算器:进行基本的数学运算(2)记事本:编写简单的文本文件(3)画图:绘制图形和编辑图片(4)写字板:编辑和排版文本3. 系统安全与维护(1)安装和卸载软件(2)磁盘清理和碎片整理(3)病毒查杀(4)备份和还原系统三、实验步骤1. 启动计算机,进入Windows操作系统。

2. 调整桌面布局,添加和删除桌面图标。

3. 创建一个文件夹,命名为“实验文件夹”,并将实验过程中生成的文件和文档保存到该文件夹中。

4. 使用文件管理功能,对实验文件夹中的文件进行复制、移动、删除等操作。

5. 调整屏幕分辨率,设置网络连接,管理用户账户等系统设置。

6. 使用计算器进行数学运算,如加、减、乘、除等。

7. 使用记事本编写一个简单的文本文件,并保存到实验文件夹中。

8. 使用画图工具绘制一个简单的图形,并保存为图片文件。

9. 使用写字板编辑一个文档,并保存为Word文档。

10. 安装一个软件,如QQ,并学习如何卸载软件。

11. 对磁盘进行清理和碎片整理,确保系统运行流畅。

12. 使用杀毒软件查杀病毒,确保系统安全。

13. 学习备份和还原系统的方法,以备不时之需。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本次实验,我掌握了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包括文件管理、系统设置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名称:Windows的基本操作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桌面主题的设置。

2.掌握快捷方式的创建。

3.掌握开始菜单的组织。

4.掌握多任务间的数据传递——剪贴板的使用。

5.掌握文件夹和文件的创建、属性查看和设置。

6.掌握文件夹和文件的复制、移动和删除与恢复。

7.熟悉文件和文件夹的搜索。

8.熟悉文件和文件夹的压缩存储和解压缩。

二、实验环境
1.中文Windows 7操作系统。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通过上机完成实验4、实验5所有内容后完成该实验报告
1.按“实验4--范例内容(1)”的要求设置桌面,将修改后的界面复制过来。

注:没有桌面背景图“Autumn”的,可选择其它背景图。

步骤:在桌面空白区域右击,选择菜单中的“个性化”,在弹出的窗口中点击“桌面背景”,在背景栏内选中“某一张图片”,单击“确定”。

修改后的界面如下图所示:
2.将画图程序添加到“开始”菜单的“固定项目列表”上。

步骤:右击“开始/所有程序/附件”菜单中的画图程序项,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附到「开始」菜单”命令。

3.在D盘上建立以“自己的学号+姓名”为名的文件夹(如01108101刘琳)和其子文件
夹sub1,然后:
步骤:选定D:\为当前文件夹,选择“文件/新建/文件夹”命令,并将名字改为“学号+姓名”;选定“ D:\学号+姓名”为当前文件夹,选择“文件/新建/文件夹”命令,并将名字改为“sub1”
①在C:\WINDOWS中任选2个TXT文本文件,将它们复制到“学号+姓名”文件夹中;步骤:选定“C:\WINDOWS”为当前文件夹,随机选取2个文件, CTRL+C复制,返回“D:\学号+姓名”的文件夹,CTRL+V粘贴
②将“学号+姓名”文件夹中的一个文件移到其子文件夹sub1中;
步骤:选定“ D:\学号+姓名”为当前文件夹,选中其中任意一个文件将其拖拽文件到subl
③在sub1文件夹中建立名为“”的空文本文档;
步骤:选定“ D:\学号+姓名\ sub1”为当前文件夹,在空白处单击右键,选择“新建\文本文档”,把名字改为test,回车完成。

④删除文件夹sub1,然后再将其恢复。

步骤:选定“ D:\学号+姓名”为当前文件夹,右键单击“sub1”文件夹,选择“删除”,然后打开回收站,右键单击“sub1”文件夹,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还原”。

4.搜索C:\WINDOWS\system文件夹及其子文件夹下所有文件名第一个字母为s、文件长
度小于10KB且扩展名为exe的文件,并将它们复制到sub1文件夹中。

步骤:选定“ C:\WINDOWS\system”为当前文件夹,单击“搜索”按钮,在左侧窗格选择“所有文件和文件夹”,在“全部或部分文件名”中输入“s*.exe”,在“大小”中,选择“0~10KB”。

5.用不同的方法,在桌面上创建名为“计算器”、“画图”和“剪贴板”的三个快捷方式,
它们应用程序分别为:、和。

并将三个快捷方式复制到sub1文件夹中。

步骤:①在"开始"菜单的"所有程序"子菜单中找到"计算器",单击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发送到\桌面快捷方式”。

②在"开始"菜单的"所有程序"子菜单中找到"画图",将其拖至桌面空白处。

③在桌面上单击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新建\快捷方式”,在“创建快捷方式”
对话框中输入C:\WINDOWS\system32\,在“选择程序标题”对话框中输入“剪贴板”。

6.在“开始”菜单的“所有程序”子菜单中添加名为“书写器”的快捷方式,应用程序
为。

步骤:选定“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开始」菜单\程序”为当前文件夹,在空白处单击右键,选择“新建\快捷方式”,在“创建快捷方式”对话框中输入C:\WINDOWS\system32\,在“选择程序标题”对话框中输入“书写器”。

7.利用第2题创建的“计算器”快捷方式打开计算器,选用“标准型”,将“计算器”
窗口复制到剪贴板;利用第2题创建的“剪贴板”快捷方式打开剪贴板查看程序,将剪贴板内容以文件名存储sub1文件夹中。

步骤:双击快捷方式“计算器”打开计算器,选用“标准型”;按Alt+Print Screen 键截屏;双击快捷方式“剪贴板”,打开剪贴板查看图片。

把文件名改为存储于sub1文件夹中。

8.将第2题的“标准型”计算器窗口,通过“画图”程序,以JPG格式,用文件名存入
sub1文件夹中。

步骤:双击快捷方式“计算器”,选用“标准型”;按Alt+Print Screen 键截屏;双击快捷方式“画图”,CTRL+V粘帖,把文件名改为存储于sub1文件夹中。

9.将D盘中的“学号+姓名”的文件夹压缩为“学号+姓名.rar”文件,存放在D盘下,
然后把其中的sub1文件夹解压到D盘下,形成“D:\sub1”
步骤:选择“D:\ ”为当前文件夹,在“学号+姓名”文件夹上单击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WINRAR\添加到压缩文件…”,在打开对话框中选择“确定”。

在压缩文件“学号+姓名.rar”上单击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WINRAR\解压文件”,在打开的对话框中指定文件夹为“D:\”,单击确定,解压完成。

10.提交“学号+姓名.rar”文件
步骤:将鼠标移到右下角电子教室图标,右击,选择“提交作业”,单击“上传文件”按钮,选择“学号+姓名.rar”文件,单击“提交”。

四、实验结果
五、实验小结:
⑴出错情况及解决方法:
①因步骤不熟练,子文件夹一开始并不建立,费了一些周折,一开始建成了新的一个文件夹,后来仔细看书后,纠正了过来。

②不懂得如何压缩文件,经过同学和书本的提点,找到了正确的操作方法。

③找不到“剪贴板“这个应用,后经过老师的提点,最后找到了。

⑵心得体会:
①学习了此门课程,懂得了电脑中有许多快捷的方法,让自己从前绕弯子才能到达的效果有了捷径。

②更加便利的有效的完成,提高了效率。

③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对自己的错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以及老师的指导同学的帮助克服,对计算机的学习更加深了一步。

有关提交文件名的约定:
1.实验报告的文件名形式:学号+姓名+实验+编号
如:某个同学的学号为0,姓名为王一,是实验3的实验报告
则该实验报告的文件名为:0王一实验
2.实验结果文件名形式:学号+姓名+文件名
如:P20实验4中实验结果文件名为,学号姓名同前
则该实验结果文件名为:0王一
有关实验结果的约定:
1.实验结果是文字,则直接将文字粘贴到实验报告
2.实验结果是文件,则在实验报告中添入文件名,并做链接
3.实验结果是屏幕、窗口或对话框,则直接将屏幕、窗口或对话框粘贴到实验报告
复制屏幕:PrintScreen键复制窗口或对话框:Alt+PrintScreen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