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作品总集
钱穆书单(32本,必备书单)

钱穆书单(32本,必备书单)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备具上列诸条件者比较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
否则其所改进,等于一个被征服国或次殖民地之改进,对其国家自身不发生关系。
换言之,此种改进,无异是一种变相的文化征服,乃其文化自身之萎缩与消灭,并非其文化自身之转变与发皇。
这段话可以说反映了他全部学术的精神,也反映了他一生的活动。
对中华文化的温情和敬意,是贯穿在他全部学术中的核心精神;他一生的活动,都是为了唤起国人对传统文化的温情和敬意。
——钱逊(钱穆之子)在迷惘的时代,能够终生不渝地捍卫中国文化,并显示读书人的风骨,钱穆先生堪称楷模。
——霍韬晦钱先生的中国学术思想史研究博大精深,并世无人能出其右。
——杨联陞(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有汉学界第一人之誉)文化史学的集大成者是钱宾四先生……治国史而以学术流变为基底,直承儒统,独立开辟,不倚傍前贤时俊,是钱学的特点……“国学大师”之名,章太炎之后,唯钱穆当之无愧。
——刘梦溪钱穆,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与吕思勉、陈垣、陈寅恪并称为“史学四大家”。
1930年起先后在北京大学、西南联大等执教,1949年南赴香港,创办新亚书院(香港中文大学前身)。
他毕生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著有《先秦诸子系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国史大纲》等。
钱穆在西南联大给他的研究生曾开列了一个《文史书目举要》,这其中的24本书和8种钱穆著作,共32种,一并与读者共享。
一、钱穆著作8种1. 《国史大纲》以国家、民族为中心,主张发掘出中华民族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内在的精神力量中国史所包地域最广大,所含民族分子最复杂,因此益形成其繁富。
若一民族文化之评价,与其历史之悠久博大成正比,则我华夏文化,于并世固当首屈一指。
此书系钱穆先生于抗战期间写成。
书中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大势及各时期的特点的阐述在中国史学界无出其右。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钱穆的代表作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钱穆的代表作
钱穆是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所留下来的英雄人物,他的代表作“清史稿”更是深受学术界人士和一般民众的赞赏与喜爱。
“清史稿”就如其名,记载了从明末到清末的中国历史,共有五卷书,内容涉及政治、文化、经济、关系等等。
这部书与后世的相关研究书籍相比,叙事风格更加细腻,通俗易懂,具有鲜明的时效性和历史价值。
钱穆把历史叙述和事实分析结合起来,给人以历史全貌、客观真实的洞见,深深激发了读者的学识胆略,令他们在思索历史的过程中,从容地面对新世界,欣赏新时代。
钱穆以其“清史稿”被学者们誉为博大精深的旧史书,因此传至今也是学术界人士,以及文化界的必读之作,而可以说没有一部作品比“清史稿”的影响力更大了。
但不仅如此,钱穆还是一位崇尚知行合一的思想家,他反复强调,只有将知识用于实践,将经验归结于知识,才能有效地传播学术思想,促进社会发展。
钱穆是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的杰出人物,他完整地记述了中国古未见文字记载的历史,其作品已经成为经典著作,在学术界和文化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他还是一位崇尚知行合一的思想家,他提醒我们,知识真正发挥作用时,就是融入到做实际行动中去,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壮大。
钱穆先生著作系列国史新论

精彩摘录
“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一种人才选拔制度,它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为政府提 供了一批高素质的官员。”
精彩摘录
这句话肯定了科举制度的历史作用。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项重要制度, 它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为政府提供了大量的优秀官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阅读感受
阅读感受
《国史新论》这本书,是钱穆先生对于中国历史的独到见解和深入剖析。读 完这本书,我对于中国历史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对于历史研究的 方法和视角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目录分析
从整体上看,这本书的目录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几个部分,分别是古代、中古、 近代和现代。这种分法反映了钱穆先生对于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认识,即认为中 国历史是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各个时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和影响。同时,这种 分法也突出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各个时期的历 史背景和社会状况。
阅读感受
钱穆先生在书中从多个角度分析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他不仅了政治、经 济、文化等方面的因素,还深入探讨了社会结构、民族关系、思想观念等方面的 影响。这种综合性的研究方法使得我对于中国历史的认知更加全面和深入。同时, 钱穆先生的分析也让我认识到了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历史并不是简单的因果 关系,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阅读感受
钱穆先生在书中强调了历史研究应该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同时也要注重对于 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价和判断。他认为,历史研究不仅应该事实的陈述,更应该 事实背后的意义和价值。这种观点让我认识到了历史研究的真正意义和价值所在, 也让我更加注重在历史学习中思考和判断。
阅读感受
钱穆先生在书中还探讨了中国历史对于当今社会的意义和价值。他认为,中 国历史是中国文化的根基和源泉,只有深入了解中国历史,才能真正理解中国文 化的内涵和价值。中国历史也为当今社会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对于当今社 会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这种观点让我认识到了历史学习的真正目 的和意义所在,也让我更加注重在历史学习中寻找与现实生活的和启示。
钱穆推荐必读书单

一、泛读书目(中国历史入门之“五史”)
《尚书》
《史记》
《汉书》
《后汉书》
《三国志》
二、精研书目(经典中的经典)
《尚书》中的《西周书》
司马迁《史记》
王夫之《读通鉴论》
章学诚《文史通义》
三、精读书目(经典)
杜佑《通典》
欧阳修《新五代史》
司马光资治通鉴》
黄宗羲《明儒学案》
四、通读书目
《春秋》三传:《公羊传》、《谷梁传》、《左传》
吴兢《贞观政要》
朱熹《通鉴纲目》
全谢山《宋元学案》
马端临《文献统考》
五、选读书目(有《序》必读,其他部分选读即可)
《高僧传》
《水经注》
《世说新语》
刘知几《史通》
欧阳修《新唐书》
袁枢《通鉴纪事本末》
郑樵《通志》
钱穆早年的几篇佚文

龙源期刊网 钱穆早年的几篇佚文作者:赵灿鹏来源:《读书》2010年第03期钱穆《师友杂忆》记早年在无锡后宅初级小学任教时,向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投稿。
第一篇题名《爱与欲》,第二篇“题已忘,忆是论希腊某哲人与中国道家思想之异同”,得主编李石岑激赏,皆以大一号字刊于《学灯》头版;接着《学灯》刊出启事“钱穆先生请示通讯地址”,钱即复函,写后宅镇第一小学地址;结果是所投第三、四篇稿件,即“改小一号字体,刊入青年论坛中”,“自是遂绝不再投寄”。
这是一个著名的故事,后来有关钱氏生平的几乎所有传记资料,都据此照书,实则颇多误记。
钱氏《师友杂忆》写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作者自承“忧患迭经,体况日衰,记忆锐退”,一位八十多岁长者的回忆,不尽合乎事实,原可以想见。
检《学灯》一九二一至一九二三年间目录,钱氏共发表有文章二十篇,署名皆为“钱穆”(除有一篇作“穆”)。
其中最早发表的一篇,题目是《意志自由与责任》,时间在一九二一年一月十六日。
同月二十日刊有《因果》一文;钱氏提到的“爱与欲”一篇,题目作《爱欲》,刊出则在二十一日。
钱氏所说第二篇“论希腊某哲人与中国道家思想之异同”,篇名作《伊壁鸠鲁与庄子》,刊出时间已是两年之后,在一九二三年三月四、五日。
钱氏的这些文章,有七篇刊于“评坛”、“论坛”栏目,接着有四篇《爱与工作》、《皈依》、《理性》、《表现与志向》,载“青年俱乐部”栏目(即钱氏所说的“青年论坛”),时间在一九二一年三四月间。
钱说“自是遂绝不再投寄”,实则“青年俱乐部”栏目刊载四篇文章之后,一九二一年十一月《学灯》的“杂载”栏目,有《改革中国图书分类刍议》一篇;次年十月“哲学”栏目有《读罗素哲学问题论逻辑》一篇,一九二三年还有《屈原考证》等七篇,分载“文艺”、“哲学”栏目。
其中最后发表的一篇是《旁观者言》,署名为“穆”(此文于一九八七年经钱氏确认为旧作,参见罗义俊《钱穆对新文化运动的省察疏要》一文),时间在一九二三年七月九日。
钱穆先生全集

钱穆先生全集第一册:国学概论第二册:四书释义第三册:论语文解第四册:论语新解第五册:孔子与论语第六册:孔子传第七册:先秦诸子系年第八册:墨子惠施公孙龙第九册:庄子纂笺第十册:庄老通辨第十一册:两汉经学今古文平议第十二册:宋明理学概述第十三册:阳明学述要宋代理学三书随劄第十四至十八册:朱子新学案(全五册)第十九至二十册: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上、下)第二十一至三十册: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全十册)第三十一册:中国思想史中国思想通俗讲话第三十二册:学龠第三十三册:中国学术通义第三十四册:现代中国学术论衡第三十五册:周公秦汉史第三十六至三十七册:国史大纲(上、下)第三十八册:中国文化史导论第三十九册:中国历史精神第四十册:国史新论第四十一册: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第四十二册:中国历史研究法第四十三册:中国史学发微读史随劄第四十四册:中国史学名著第四十六、四十七册:史记地名考第四十八册:古史地理论丛第四十九册:文化学大义第五十册:民族与文化第五十一册:中华文化十二讲第五十二册:中国文化精神第五十三册:湖上闲思录人生十论第五十四册:政学私言从中国历史来看中国民族性及中国文化第五十五册:文化与教育第五十六册:历史与文化论丛第五十七册:世界局势与中国文化第五十八册:中国文化丛谈第五十九册:中国文学论丛第六十册:理学六家诗钞第六十一册:灵魂与心第六十二册:双溪独语第六十三、六十四册:晚学盲言(上、下)第六十五册:新亚遗铎第六十六册: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合刊第六十七、六十八册:讲堂遗录第六十九册:素书楼余沈第七十册:总目。
国学大师钱穆的作品有哪些

国学大师钱穆的作品有哪些国学大师钱穆的作品有哪些钱穆一生为故国招魂的史学大师,他在学术研究中坚持历史是可以融会贯通的,他的学术成果弥补了中国历史上的空白。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国学大师钱穆的作品,希望能帮到大家!国学大师钱穆的作品钱穆是一代国学大师,他一生有上百部的作品,钱穆作品在国内外学术界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钱穆为讲课所写的讲义《国学概论》,该书用通俗的语言表述了学术思想的流转变迁,因其语言通俗、浅显易懂被作为中国学术思想史初学者的必读物品。
《先秦诸子系年》是其早期的代表作,该书涉及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考辩数篇。
是经典的文化著作,对其日后的作品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国史大纲》是他于抗日时期所著的一本通史,这本著作也被视为国史上的经典著作。
这本书创作于独特的历史背景下,采用大学教科书体例编写,内容简要。
从社会、经济、文化、制度等方便着手把握时代发展。
为当时的.中华民族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中国文化史导论》是其另一部讲述对中国文化看法的著作,本书表面专门论述中国文化,其实也讲了中西方之间的差异。
该书著于抗日战争时期,当时国内战争不断,人心不稳,在这样的背景下,钱穆写下这本书,让国人看清中西差异,这是其一生中重要的学术代表作。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是其另一代表作,本书是研究清代学术史的著作。
该书叙述了51位学术人物的思想,引用广泛、考证精良。
钱穆还有许多作品都是非常经典的,有着重要的影响。
像《中国历史精神》、《中国学术通义》等等。
国学大师钱穆和吕思勉的关系众所周知,吕思勉和钱穆都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上的大家。
学者们将吕思勉、钱穆、陈寅恪、陈垣称为“现代史学四大家”,作为现代史学大家他们将中国现代史学学脉传承了下来!吕思勉,字诚之,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少年是授教于父母师友,学成后在常州溪山执教。
钱穆是吕思勉其中一位学生。
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吕思勉作为新式学堂的老师在执教时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一次考试总共有四道题,钱穆对于其中一道题有自己深刻的见解不知不觉写了一千多字,交卷时才发现还有三道题没写只能空着交卷。
钱穆著述年表

钱穆著述年表年代表重要著述1918 《论语文解》,上海商务印书馆,1918年11月出版。
1919 《朱怀天先生纪念集》,上海自刊本,1919年8月出版。
1925 《论语要略》(国学小丛书),上海商务印书馆,1925年3月出版。
1926 《孟子要略》,上海大华书店1926年出版。
1929 《周公》,上海商务印书馆1929年出版。
1930 《墨子》(万有文库),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年3月出版。
《王守仁》,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年3月出版。
《刘向歆父子年谱》,《燕京学报》第七期。
1931 《国学概要》,上海商务印书馆1931年5月出版。
《惠施、公孙龙》,上海商务印书馆1931年8月出版。
1932 《老子辨》,上海大华书店1932年出版。
1935 《先秦诸子系年》上下册,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12月出版。
1937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5月出版。
1940 《国史大纲》上下册,上海商务印书馆1940年6月出版。
1942 《文化与教育》,重庆国民图书出版社1942年6月出版。
《清儒学案》,重庆为国立编译馆写,1942年稿成佚失。
1943 《中国文化史导论》,重庆正中书局1943年出版。
(待查)1945 《政学私言》(人人文库),重庆商务印书馆1945年11月出版。
1948 《孟子研究》,上海开明书店1948年出版。
1949 《中国人之宗教社会及人生观》,香港自由中国出版社1949年5月出版。
1950 《中国社会演变》,香港中国问题研究所1950年10月出版。
1951 《中国知识分子》,香港中国问题研究所1951年出版。
《中国历史精神》,台北国民问题出版社1951年11月出版。
《庄子纂笺》,香港东南印务公司1951年12月出版。
1952 《文化学大义》,台北正中书店1952年1月出版。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香港自刊本1952年11月出版。
《中国思想史》,台北中国文化出版事业委员会1952年11月出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廿四岁论语文解(子部)
卅二岁论语要略(子部)
卅六岁刘向歆父子年谱(子部)
卅六岁墨子(子部)
卅六岁阳明学述要理学
卅七岁惠施公孙龙(子部)
卅七岁国学概论
卅七岁周公
卅八岁王守仁理学
四十岁孟子要略(子部)
四一岁先秦诸子系年(子部)
四三岁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子部)
四五岁国史大纲(史部)
四七岁史记地名考考据(史部)
四八岁文化与教育中国文化
五十岁中国历史上青年从军先例
五一岁政学私言
五四岁中国文化史导论
五四岁湖上闲思录
五六岁文化学大义中国文化
五六岁人生十论
五七岁庄子纂笺(子部)
五八岁中国思想史
五八岁中国历史精神
五九岁四书释义(子部)
五九岁宋明理学概述理学
六一岁中国思想通俗讲话
六三岁庄老通辨学术思想史(子部)
六三岁秦汉史(史部)
六四岁学龠
六四岁两汉经学今古文评议学术思想史(经部) 六七岁中国历史研究法
六七岁论语新解(子部)
六九岁中国文学讲演集
七四岁中华文化十二讲中国文化
七五岁朱子新学案理学
七五岁朱子学题纲理学
七五岁中国文化丛谈中国文化
七六岁史学导论
七七岁中国文化精神中国文化
七九岁中国史学名著为文化学院授课
讲辞之第一部书
八十岁孔子与论语(子部)
八十岁孔子传(子部)
八十岁理学六家诗钞(集部)
八二岁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学术思想史
八二岁灵魂与心学术思想史
八四岁从中国历史来看中国
民族性及中国文化中国文化
八五岁历史与文化论丛中国文化
八五岁世界局势与中国文化中国文化
八七岁国史新论
八七岁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八七岁双溪独语为文化学院授课
讲辞之第二部书
八八岁古史地理论丛考据
八八岁中国文学论丛
八八岁中国学术通义学术思想史
八九岁宋代理学三书随札理学
八九岁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合刊
九二岁晚学盲言
九五岁新亚遗铎
九五岁民族与文化中国文化
九五岁中国史学发微
现代中国学术论衡(民国八四年初版)
中国历史地理概论
绿色代表手头有红色首图开始借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