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先生全集
钱穆先生全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第二个阶段是乾嘉时期,这个时期的学术特点是考据学的兴起和繁荣。钱穆先生详细介绍了考据 学的代表人物和他们的思想观点,以及考据学在学术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他认为,考据学的兴起 是中国学术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传统学术开始向现代学术转变。
“夫读书之道,贵以心通其意,意会其言。言辞义理之繁若委填,苟心不通 其意,则不能解其言;不能解其言则必至遗误其义理;遗误其义理则所学非所用, 所用非所学矣。”
这段话是钱穆先生对于读书的建议。他认为读书应该注重心通其意,意会其 言。如果不能理解书中的意思,就很容易遗误其中的义理。因此,他强调读书应 该注重理解而非死记硬背。
这是《钱穆先生全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的读书笔记,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钱穆先生全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穆先生
中国
考据
穆先生
阶段
时期思想Biblioteka 学术中国学术 影响
三百年
全集
这个
史上
重要
冲突
兴起
特点
内容摘要
《钱穆先生全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是钱穆先生的一部重要著作,全面论述了明末清初至民国 时期中国学术思想的发展历程。这本书不仅是一部学术史,更是一部民族文化史,展现了中华民 族在近三百年来的精神追求和思想探索。
钱穆作品总集

廿四岁论语文解(子部)卅二岁论语要略(子部)卅六岁刘向歆父子年谱(子部)卅六岁墨子(子部)卅六岁阳明学述要理学卅七岁惠施公孙龙(子部)卅七岁国学概论卅七岁周公卅八岁王守仁理学四十岁孟子要略(子部)四一岁先秦诸子系年(子部)四三岁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子部)四五岁国史大纲(史部)四七岁史记地名考考据(史部)四八岁文化与教育中国文化五十岁中国历史上青年从军先例五一岁政学私言五四岁中国文化史导论五四岁湖上闲思录五六岁文化学大义中国文化五六岁人生十论五七岁庄子纂笺(子部)五八岁中国思想史五八岁中国历史精神五九岁四书释义(子部)五九岁宋明理学概述理学六一岁中国思想通俗讲话六三岁庄老通辨学术思想史(子部)六三岁秦汉史(史部)六四岁学龠六四岁两汉经学今古文评议学术思想史(经部) 六七岁中国历史研究法六七岁论语新解(子部)六九岁中国文学讲演集七四岁中华文化十二讲中国文化七五岁朱子新学案理学七五岁朱子学题纲理学七五岁中国文化丛谈中国文化七六岁史学导论七七岁中国文化精神中国文化七九岁中国史学名著为文化学院授课讲辞之第一部书八十岁孔子与论语(子部)八十岁孔子传(子部)八十岁理学六家诗钞(集部)八二岁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学术思想史八二岁灵魂与心学术思想史八四岁从中国历史来看中国民族性及中国文化中国文化八五岁历史与文化论丛中国文化八五岁世界局势与中国文化中国文化八七岁国史新论八七岁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八七岁双溪独语为文化学院授课讲辞之第二部书八八岁古史地理论丛考据八八岁中国文学论丛八八岁中国学术通义学术思想史八九岁宋代理学三书随札理学八九岁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合刊九二岁晚学盲言九五岁新亚遗铎九五岁民族与文化中国文化九五岁中国史学发微现代中国学术论衡(民国八四年初版)中国历史地理概论绿色代表手头有红色首图开始借阅。
钱穆谈中国经济史(套装共两册)

第五章西汉时期经济
一、西汉币制的变迁 二、西汉货币币值及用途 三、汉代的役赋与田租 四、汉代有“素封”千户侯 五、先秦诸子对农商的评价 六、高祖武帝轻商恤农政策 七、汉武帝时代经济思想学说 八、西汉的盐业与铁业发展 九、王室财政与政府财政之划分
第六章新朝时期经济
一、王莽辅政,兴利除弊 二、针对贫富悬殊,行均田废奴婢 三、王莽四改币制扰民 四、新朝的五均六筦制度 五、政策推行过急致新朝败亡
中国的文化发源地,最初并不在黄河两旁,而是在其支流渭水、浦水、汾水与洛水一带,但这已是后期。因 中国最古之文化并非在水边,亦非在平原,而是在高原上。
目录分析
新版自序 绪论
第一章中国古代农业 经济初探
第二章上古时代的井 田制度
第三章封建时期的工 商业
第四章秦代经济
第五章西汉时期经济 第六章新朝时期经济
作者介绍
同名作者介绍
这是《钱穆谈中国经济史(套装共两册)》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一、唐代以来的丝绢纺织业 二、元明时期的棉织业 三、宋明的陶瓷业 四、唐宋的雕版印刷术 五、唐宋的造纸业 六、宋代的钞票发行 七、元明时期的匠人
第十八章宋代之“飞洒”与明代之税制
一、宋之“飞洒”与明之黄册、鱼鳞册 二、明代之一条鞭法
第十九章清代社会经济情况
一、清代之地丁合一税 二、清代之消亡 附:民国时代之赋税
一、唐代科举社会之特征 二、宋代近代社会之特征 三、宋后中国农村新体貌 四、唐宋明之考试制度
第十二章宋代兴起之新制度
一、宋代之书院制 二、宋代之社会制度 三、宋代之遗产处理 四、宋代之保甲制度与乡约
第十四章明代经济情况
一、明代南北经济情况之转变 二、宋元明时黄河与运河情况
钱穆先生全集国学概论

精彩摘录
“国学者,乃中华民族文化之精髓。”钱穆先生在书中进一步阐述了他对国 学的理解,他指出国学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是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传承的载 体。
精彩摘录
“国学之道,贵在持经达变。”钱穆先生在书中也提到了国学的方法论。他 强调了学习国学不能死记硬背,要理解其内在的逻辑和变化。同时也要在实践中 运用学到的知识,做到学以致用。
精彩摘录
“中国文化重道德不重权利。”在比较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时,钱穆先生指 出了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特点,那就是重视道德和伦理,而不是重视权利和利 益。他认为这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价值观念,也是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处。
精彩摘录
“中国文化重传统不重变革。”钱穆先生也指出了中国文化中的保守元素。 他强调了中国文化对于传统的尊重和传承,认为这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 同时他也指出中国文化不太注重变革和创新,这也是中国文化的局限之一。
《钱穆先生全集国学概论》是一本由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钱穆所著的书籍, 它从多个角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 我深受启发,对中国的国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阅读感受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钱穆先生以深厚的学术功底,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中 国的传统学术、文化、历史、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他通过对中国传统 文化和思想的梳理和分析,揭示了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价值,以及它对世界文化 的贡献。他也指出了中国文化的不足和缺陷,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考和建议。
阅读感受
这本书的语言非常流畅,读起来非常容易理解。虽然这本书的内容非常深奥, 但是钱穆先生的文字非常简洁、清晰,让人能够轻松地理解他的观点和思想。同 时,这本书的注释也非常详尽,对于读者来说非常有帮助。
阅读感受
九州出版社《钱穆先生全集目录》

第二册:四书释义第三册:论语文解第五册:孔子与论语第七册:先秦诸子系年第八册:墨子惠施公孙龙第九册:庄子纂笺第十二册:宋明理学概述第十三册:阳明学述要第十四至十八册:朱子新学案(全五册)第二十一至三十册: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全十册)第三十一册:中国思想史第三十二册:学龠第三十三册:中国学术通义第三十五册:周公第三十九册:中国历史精神第四十三册:读史随劄第四十六、四十七册:史记地名考第四十九册:文化学大义第五十册:民族与文化第五十一册:中华文化十二讲第五十二册:中国文化精神第五十四册:政学私言从中国历史来看中国民族性及中国文化第五十六册:历史与文化论丛第五十七册:世界局势与中国文化第六十册:理学六家诗钞第六十二册:双溪独语第六十七、六十八册:讲堂遗录第六十九册:素书楼余沈第一册:国学概论第四册:论语新解第六册:孔子传第十册:庄老通辨第十一册:两汉经学今古文平议第十三册:阳明学述要宋代理学三书随劄第十九至二十册: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上、下)第三十一册:中国思想史中国思想通俗讲话第三十四册:现代中国学术论衡第三十五册:周公秦汉史第三十六至三十七册:国史大纲(上、下)第三十八册:中国文化史导论第四十册:国史新论第四十一册: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第四十二册:中国历史研究法第四十三册:中国史学发微读史随劄第四十四册:中国史学名著第四十八册:古史地理论丛第五十三册:湖上闲思录人生十论第五十九册:中国文学论丛第六十一册:灵魂与心第六十三、六十四册:晚学盲言(上、下)第六十五册:新亚遗铎第六十六册: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合刊第七十册:总目钱穆先生全集(精装共57种70册)钱穆先生全集,在台湾经由钱宾四先生编辑委员会整理编辑而成,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一九九八年以“钱宾四先生全集”为题出版。
作为海峡两岸出版交流中心筹划引进的重要项目,这次出版,对原版本进行了重排新校,订正文中体例、格式、标号、文字等方面存在的疏误。
至于钱穆先生全集的内容以及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的注解说明等,新校本保留原貌。
历史上钱穆是谁

历史上钱穆是谁钱穆是一代国学大师,他一生有上百部的作品,钱穆作品在国内外学术界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历史上钱穆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历史上钱穆的简介钱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中国现代历史学家。
江苏省无锡人。
字宾四。
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
斋号素书堂、素书楼。
历任燕京、北京、清华、四川、齐鲁、西南联大等大学教授,也曾任无锡江南大学文学院院长。
1949年迁居香港,创办了新亚书院,1967年移居台北,任中国文化学院历史所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台北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
著作辑为《钱宾四先生全集》,凡甲、乙、丙三编,计56种54册,约1500万字。
其中《先秦诸子系年》为钱穆的代表作。
钱穆的生平事迹“东南财富地,江浙文人薮”,钱穆的故乡在江南水乡无锡的七房桥。
父亲钱承沛考中秀才后,因体弱多病,无意科名,但对两个儿子却寄予厚望,希望他们能读书入仕。
钱穆7岁那年,被送到私塾读书。
12岁时,41岁的父亲撒手尘世。
孤儿寡母,家境贫困不堪。
母亲宁愿忍受孤苦,也不让孩子辍学,她说:“我当遵先夫遗志,为钱家保留几颗读书的种子……”于是钱穆得以继续就读。
无锡荡口镇果育学校,是辛亥革命前无锡开风气之先的一所典型的新式学校。
学校师资力量极佳,既有深厚旧学根底的宿儒,又有从海外学成归来具有新思想的学人。
当时的体操教师是21岁的钱伯圭,曾就读于上海南洋公学,思想激进,系当时的革命党人。
他见钱穆聪敏早慧,就问他:“听说你能读《三国演义》?”钱穆作了肯定的回答。
老师便借此教诲道:“此等书以后不要再读。
此书一开首就有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一治一乱之类的话,此乃中国历史走上了错路,故有此态。
如今欧洲英、法诸国,合了便不再分,治了便不再乱。
我们当向他们学习。
”此番话给年仅十岁的钱穆以极大的震动,日后他在回忆此事时说:“此后读书,伯圭师言常在心中。
东西方文化孰得孰失,孰优孰劣……余之一生亦被困在此一问题内。
《人生十论》钱穆.pdf

《人生十论》钱穆.pdf人生十论钱穆著 ieshy目录自序第一辑人生十论人生三路向(一九四九年)适与神(一九四九年)人生目的和自由(一九四九年)物与心(一九五○年)如何探究人生真理(一九五二年)如何完成一个我(一九五二年)如何解脱人生之苦痛(一九五二年)如何安放我们的心(一九五二年)如何获得我们的自由(一九五五年)道与命(一九五四年)第二辑人生三步骤人生三步骤(一九七八年)第三辑中国人生哲学中国人生哲学第一讲(一九八○年)(缺) 中国人生哲学第二讲(一九八○年)(缺) 中国人生哲学第三讲(一九八○年)(缺) 中国人生哲学第四讲(一九八○年)(缺) 自序或许是我个人的性之所近吧!我从小识字读书,便爱看关于人生教训那一类话。
犹忆十五岁那年,在中学校,有一天,礼拜六下午四时,照例上音乐课。
先生弹着琴,学生立着唱。
我旁坐一位同学,私自携着一册小书,放座位上。
我随手取来翻看,却不禁发生了甚大的兴趣。
偷看不耐烦,也没有告诉那位同学,拿了那本书,索性偷偷离开了教室,独自找一僻处,直看到深夜,要归宿舍了,才把那书送回那同学。
这是一本曾文正公的家训。
可怜我当时枉为了一中学生,连书名也根本不知道。
当夜一宿无话,明天是礼拜日,一清早,我便跑出校门,径自去大街,到一家旧书铺,正在开卸门板,我从门板缝侧身溜进去,见着店主人忙问,有曾文正公家训吗?那书铺主人答道有。
我惊异地十分感到满意。
他又说,家训连着家书,有好几册,不能分开卖。
那书铺主人打量我一番,说:你小小年纪,要看那样的正经书,真好呀!我听他说,又像感到了一种不可名状的喜悦和光荣。
他在书堆上检出了一部,比我昨夜所看,书品大,墨字亮,我更感高兴。
他要价不过几角钱,我把书价照给了。
他问:你是学生吗?我答:是。
那个学校呢?我也说了。
他说:你一清早从你学校来此地,想来还没有吃东西,就留我在他店铺早餐,我。
第十五讲 钱穆

二、学术成就
• 钱穆对中国传统的四部之学都有研究,给 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学术遗产和精神遗产。 有人说,钱穆在20世纪的中国史学家之中 是最具有中国情怀的一位。他对中国的光 辉的过去怀有极大的敬意,同时也对中国 的光辉的未来抱着极大的信心。其著名弟 子余英时说他“一生为故国招魂”。他一 生尤为关注并致力于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 的研究,做出了很大成就。这里只就这两 方面作一简单介绍。
• △ 游山与读书 • 钱穆兴趣广泛,喜欢旅游、听京剧、下围 棋等。他对游山与读书还有独到见解。他 说:读书当一意在书,游山水当一意在山 水。乘兴所至,心无旁及。读书游山,用 功皆在一心。能知读书之亦如游山,则读 书自有大乐趣,亦自有大进步。否则认读 书是吃苦,游山是享乐,则两失之矣。
• 谈业余读书 • 钱穆认为,业余读书当读下列五类书: • 第一是修养类。首先是《论语》,其次是 《孟子》,还有是《老子》、《庄子》、 《六祖坛经》(禅宗)、朱熹的《近思录》 和王阳明的《传习录》,这七部书应是人 人必读的。 • 第二是欣赏类。如读文学作品,尤要在读 诗。如《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等。
• 文化要素 钱穆认为文化的要素主要有七方面,即经济、 政治、科学、宗教、道德、文学、艺术等。这七要素在人 类整体文化中各有其地位、功能、意义与价值。在人类文 化史上,它们被拼搭成各式各种花样,犹如七巧板一样。 其中,宗教、科学、道德、艺术,是古今中外乃至未来世 界,一切人生都不可或缺的部分。大体说来,西方文化比 较重要的是宗教和科学,而中国文化比较重要的是道德与 艺术,这是双方文化体系结构不同所导致的。宗教和科学 都是对外的。宗教讲天,讲上帝,科学讲自然,讲万物, 这些都在人的外面。而道德与艺术是由人生内部发生的, 是内在于人生本体的。西方文化精神偏向外,中国文化精 神偏向内。钱穆强调,道德与艺术是中国文化结构中的两 大支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钱穆先生全集
第一册:国学概论
第二册:四书释义
第三册:论语文解
第四册:论语新解
第五册:孔子与论语
第六册:孔子传
第七册:先秦诸子系年
第八册:墨子惠施公孙龙
第九册:庄子纂笺
第十册:庄老通辨
第十一册:两汉经学今古文平议
第十二册:宋明理学概述
第十三册:阳明学述要宋代理学三书随劄
第十四至十八册:朱子新学案(全五册)
第十九至二十册: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上、下)
第二十一至三十册: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全十册)
第三十一册:中国思想史中国思想通俗讲话
第三十二册:学龠
第三十三册:中国学术通义
第三十四册:现代中国学术论衡
第三十五册:周公秦汉史
第三十六至三十七册:国史大纲(上、下)
第三十八册:中国文化史导论
第三十九册:中国历史精神
第四十册:国史新论
第四十一册: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第四十二册:中国历史研究法
第四十三册:中国史学发微读史随劄
第四十四册:中国史学名著
第四十六、四十七册:史记地名考
第四十八册:古史地理论丛
第四十九册:文化学大义
第五十册:民族与文化
第五十一册:中华文化十二讲
第五十二册:中国文化精神
第五十三册:湖上闲思录人生十论
第五十四册:政学私言从中国历史来看中国民族性及中国文化第五十五册:文化与教育
第五十六册:历史与文化论丛
第五十七册:世界局势与中国文化
第五十八册:中国文化丛谈
第五十九册:中国文学论丛
第六十册:理学六家诗钞
第六十一册:灵魂与心
第六十二册:双溪独语
第六十三、六十四册:晚学盲言(上、下)第六十五册:新亚遗铎
第六十六册: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合刊
第六十七、六十八册:讲堂遗录
第六十九册:素书楼余沈
第七十册:总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