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道地中药材

甘肃道地中药材
甘肃道地中药材

前言

甘肃是全国药材主产地之一,当归产量占全国95%,党参产量占全国60%,黄芪产量占全国50%,出口量占全国80%以上。甘肃省定西地区的崛县、渭源、陇西县被中国农学会特产之乡组委会分别命名为“中国当归之乡”、“中国党参之乡”、“中国黄芪之乡”。

我省中药材资源特色品种优势明显,为甘肃医药特别是中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保障和广阔的市场潜能。但是,由于我省地理环境、运输条件限制,中药材种植农户分散,规模化、集约化,尤其是标准化加工程度低,导致药材质量不稳定。科研带动、科技创新滞后,造成中药科研攻关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弱。

为加快陇药产业发展,结合甘肃道地药材品种,以定西、陇南为重点,优先抓好当归、党参、黄芪道地中药材规模化生产,建设陇药生产加工体系,指导生产规划,优化加工技术,为制定陇药原生药材加工标准,全面实施中药材种植质量管理规范提供理论依据,服务我省药材市场。

不同干燥方式对中药材品质的影响

以甘肃道地药材当归、黄芪、党参为研究对象,针对目前我省中药材产地加工过程干燥方法不统一,无序熏硫等现象,致使中药材中二氧化硫含量超标,严重影响中药材质量。本试验在保持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改进现有产地加工干燥方法,利用现代分析技术手段,对中药材干燥后药典中指标性成分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阿魏酸、黄芪甲苷、党参炔苷含量进行测定、用液相色谱法分析中药有效成分,确定三种我省道地中药材最佳产地加工干燥方法,建立产地加工干燥工艺,制定该工艺加工干燥后中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与地点

试验材料当归取自岷县,党参取自定西渭源,黄芪取自陇西县,选取产地一致,长势一致的中草药,11月上旬产地地头直接进行采购,要求试验用中药材未经任何处理。

对照用中药材选自当归城交易市场。

1.2 试验方法

试验原料经常温常压冷水喷淋除泥清洗后,通过单因素试验设置不同的温度梯度,以阴干、晒干、烘房干燥、热风干燥、太阳能干燥方式作为研究对象,设计3个重复,以干燥后所得中药材样品性状、水分、浸出物为评价指标,确定最

优干燥方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筛选最佳干燥工艺,以切片厚度、干燥温度和载样量作为单因素,设计L9(33)正交试验,以浸出物含量、阿魏酸(当归)、党参炔苷(党参)、黄芪甲苷含量(黄芪)为评价指标,确定最佳的干燥工艺参数。同时研究产地加工熏硫对中药材质量的影响。

1.3测定方法

水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 版)

浸出物(黄芪):水溶性浸出物下的冷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 版)醇溶性浸出物(当归、党参):醇溶性浸出物下的热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 版)

阿魏酸: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 版)

党参炔苷: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条件:色谱柱:AgilentTC-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水-乙酸(30:60:10);流速: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67 nm。取党参炔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稀释成100μg/mL 的溶液,备用。分别将党参药材粉碎(过4号筛),取样品约2 g,精密称定,置150 mL的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50 mL,称定质量,超声提取30 分钟,补足减失质量,摇匀,滤过,精密吸取滤液25 mL,置旋转蒸发蒸干溶剂,将残渣用甲醇溶解并分次转移到10 mL量瓶中,定容,摇匀,用0.45μm 微孔滤膜滤过,备用。分别吸取党参炔苷对照品溶液(100μg/mL)2,4,6,8,10 μL 进样,以峰面积对对照品的进样量做工作曲线,得回归方程,测定峰面积RSD,确定供试品有效成分含量。

黄芪甲苷: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

2 结果分析

2.1 不同干燥温度对中药材品质的影响

经洗净预处理后的中药材,切片厚度为3cm,载样量为10Kg/m2,设置不同温度梯度进行干燥技术参数的单因素筛选。

表 1 不同干燥温度对当归品质的影响

干燥温度干燥后样品性状

干燥时间(干燥

至恒重耗时)有效成分(浸出物)

含量

备注(干燥方式)

10℃

切片平整、无明

显褶皱、淡黄色

720h(约1月)78.34%

冬季露天自然阴

20℃

切片平整、无明

显褶皱、淡黄色

120h(约1周)76.59% 冬季太阳能干燥

30℃

切片平整、无明

显褶皱、淡黄色

96h 77.51%烘房干燥

40℃

切片平整、无明

显褶皱、淡黄色

20h 77.28%电热鼓风干燥箱

50℃切片稍有弯曲、18h70.17%电热鼓风干燥箱

无明显褶皱、黄色加

60℃

切片弯曲、褶皱

明显、黄色加深

16h68.10%电热鼓风干燥箱

70℃

切片弯曲、褶皱

明显、黄棕色

11h67.82%电热鼓风干燥箱

80℃

切片弯曲、褶皱

明显、色泽焦黄有灼

烧味

9h 67.11% 电热鼓风干燥箱

当归挥发油中含(Z)-藁本内酯、6-正丁基环庚二烯、1-甲基-1-茚满醇、氧化石竹烯等几十种成分,其直观变现为色泽[蔺海明, 邱黛玉. 不同干燥温度对当归挥发油和醇溶性浸出物含量的影响[C]//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届中药鉴定学术会议论文集. 西安: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鉴定分会, 2010: 348-351. ]

由表1可知,在不同干燥方法处理后,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挥发油含量逐渐降低,挥发油颜色随干燥温度的上升逐渐降低,由阴干样品的淡黄色变为80℃烘干品的焦黄色,表明不同的干燥方法及温度对当归护发油含量及组分均有一定影响。

醇溶性浸出物中所含成分主要含倍半萜A、倍半萜B、香荆芥酚、当归芳酮、笨戊酮邻羧酸、笨二甲酸酐等20种以上成分。随干燥温度的升高,当归醇溶性浸出物总体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但在温度大于50℃以后,降低趋势变缓。在阴干、太阳能干燥和40℃鼓风干燥条件下,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在本研究中较高,经方差分析,三者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但与60℃~80℃差异显著。

当归含有丰富的挥发油和糖分[匡学国. 中药化学[M]. 北京: 中国医药出版社, 2003: 234-136],湿度过大或药材本身含水量较高,则容易发生虫害和霉变,应该立即进行干燥。但若采用阳光干燥的方式,其有效成分对日光及温度较敏感,易分解变质,极易走油与吸潮,因此当归不宜高温及暴晒干燥。在当归产区,当归主要干燥方法为采后烟熏或硫熏,此方法干燥条件粗放,对环境污染严重,操作条件危险,硫熏中药还会降低药效,产生的二氧化硫会随药品进入人体进而导致药物的污染,以及对人体的伤害,因此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的监测[葛德州, 修效友, 孙伟. 中药硫熏法炮制工艺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2013,4(1): 76]。

表 2 不同干燥温度对党参品质的影响

干燥温度干燥后样品性状

干燥时间(干燥

至恒重耗时)有效成分(浸出物)

含量

备注(干燥方式)

10℃××××××2) 20℃××××××30℃××××××2) 40℃××××××50℃××××××2) 60℃××××××70℃

80℃

表 3 不同干燥温度对黄芪品质的影响

干燥温度干燥后样品性状

干燥时间(干燥

至恒重耗时)有效成分(浸出物)

含量

备注(干燥方式)

10℃××××××2) 20℃××××××30℃××××××2) 40℃××××××50℃××××××2) 60℃××××××70℃

80℃

甘肃道地中药材

前言 甘肃是全国药材主产地之一,当归产量占全国95%,党参产量占全国60%,黄芪产量占全国50%,出口量占全国80%以上。甘肃省定西地区的崛县、渭源、陇西县被中国农学会特产之乡组委会分别命名为“中国当归之乡”、“中国党参之乡”、“中国黄芪之乡”。 我省中药材资源特色品种优势明显,为甘肃医药特别是中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保障和广阔的市场潜能。但是,由于我省地理环境、运输条件限制,中药材种植农户分散,规模化、集约化,尤其是标准化加工程度低,导致药材质量不稳定。科研带动、科技创新滞后,造成中药科研攻关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弱。 为加快陇药产业发展,结合甘肃道地药材品种,以定西、陇南为重点,优先抓好当归、党参、黄芪道地中药材规模化生产,建设陇药生产加工体系,指导生产规划,优化加工技术,为制定陇药原生药材加工标准,全面实施中药材种植质量管理规范提供理论依据,服务我省药材市场。 不同干燥方式对中药材品质的影响 以甘肃道地药材当归、黄芪、党参为研究对象,针对目前我省中药材产地加工过程干燥方法不统一,无序熏硫等现象,致使中药材中二氧化硫含量超标,严重影响中药材质量。本试验在保持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改进现有产地加工干燥方法,利用现代分析技术手段,对中药材干燥后药典中指标性成分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阿魏酸、黄芪甲苷、党参炔苷含量进行测定、用液相色谱法分析中药有效成分,确定三种我省道地中药材最佳产地加工干燥方法,建立产地加工干燥工艺,制定该工艺加工干燥后中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与地点 试验材料当归取自岷县,党参取自定西渭源,黄芪取自陇西县,选取产地一致,长势一致的中草药,11月上旬产地地头直接进行采购,要求试验用中药材未经任何处理。 对照用中药材选自当归城交易市场。 1.2 试验方法 试验原料经常温常压冷水喷淋除泥清洗后,通过单因素试验设置不同的温度梯度,以阴干、晒干、烘房干燥、热风干燥、太阳能干燥方式作为研究对象,设计3个重复,以干燥后所得中药材样品性状、水分、浸出物为评价指标,确定最

甘肃省中药材出口现状及分析

甘肃省中药材出口现状及分析

经济学院学年论文 题目:甘肃省中药材出口现状及分析 专业班级:国际经济与贸易(1)班 学生姓名:漆梨霞 指导教师:张新平 职称:讲师 2013年3月11日

经济学院学年论文成绩评定表 学院:经济学院班级:国际经济与贸易(1)班学生姓名:漆梨霞学号: 201021060121 指导教师评定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甘肃省中药材出口现状及分析 作者:漆梨霞 指导教师:讲师 【摘要】中医药是甘肃省在发展经济的道路上最具潜力和可以有所作为的行业。中医药在我国起源很早,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绿色生态价值在人类健康需求的发展的今天来看,无疑是具有战略性的产业。而甘肃省中医产业却是欲振乏力,本文就以甘肃省中药材出口的现状为线索,以比较优势理论、国际竞争优势理论、分析甘肃省中医药的发展脉络。 关键词中药材出口中医产业比较优势理论国际竞争优势理论 一、甘肃省中药材出口的现状 (一)、甘肃省出口中药产业的现状 甘肃是全国药材主产地之一,全省药材品种虽然在1500种以上,但甘肃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应该说甘肃药材的资源优势是比较优势。据统计,全省药材种植面积已达到13万公顷以上,占全国种植面积的20%,居全国药材种植前列。药材总产量己达31.6万t,产值16亿元。上市的家种药材品种达350多种。当归产量占全国的95%,党参产量占全国的60%,黄(红)芪产量占全国的50%,大黄产量占全国的60%,甘草产量占全国的25%以上5种药材的出口量占全国的80%以上。甘肃省定西地区的崛县、渭源、陇西县被中国农学会特产之乡组委会分别命名为“中国当归之乡”、“中国党参之乡”、“中国黄芪之乡”。甘肃中药材初级加工产品(饮片、切片),年加工量已达6.5万t,消化全省药材量的21%,产值10亿元。全省中药材资源整体表现为覆盖区域广、资源种类多、种植产量大、特色优势明显,为甘肃医药特别是中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保障和广阔的市场潜能。但是,甘肃省的中药材资源与全国的12 807种中药材相比,在品种和产量方面均不处于优势地位,其优势主要集中在大黄、党参、当归、红(黄)芪、甘草等少数大宗品种上。另外,由于甘肃山大沟深等地理环境因素,运输条件限制,野生品种资源量十分有限,没有形成主流商品,

(仅供参考)河北道地药材

黄芩 (热河黄芩) 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 晒后撞去粗皮,晒干。本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列为草部中品。具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之功。用于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 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 胎动不安。 本品呈圆锥形,扭曲,长8~25cm,直径1~3cm。表面棕黄色或深黄色,有稀疏的疣状细根痕,上部较粗糙,有扭曲的纵皱纹或不规则网纹,下部有顺纹和 细皱纹。质硬而脆,异折断,断面黄色,中心红棕色,老根中心呈枯朽状或中空,暗棕色或棕黑色。气微,味苦。栽培品较细长,多有分枝,表面浅黄棕色,外皮紧贴,纵皱纹较细腻。断面黄色或浅黄色,略呈角质样,味微苦。 黄芩为我国常用大宗药材之一,主产于燕山背部的黄芩历来以条粗长,质坚实,加工后外皮金黄、杂质少而著称于世,被誉为“热河黄芩”。《药物出产辨》云:“直隶、热河一带均有出”。明确指出黄芩道地产地在河 北承德地区。通过对黄芩生长的地形因子与气候条 件分析,河北北部最适宜黄芩生长,其产量和质量 均优于其他省份。 黄芩中的主要黄酮类成分汉黄芩素已被开发为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肿瘤一类新药,而其主要代 谢产物汉黄芩苷在体外和体内都表现出了抗细胞增 殖的特性,而且这种成分能通过诱导G1期阻滞和促 进分化,有效抑制U937和HL-60细胞的增殖,有 望成为一种新的能够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抗肿瘤天然产物。

知母 (西陵知母) 知母来源于百合科植物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ge.的干燥根茎。春、秋二季采 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习称“毛知母”; 趁鲜除去外皮,晒干,习称“知母肉”。具有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的功效。知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曰:“知母性寒, 味苦,主热中消渴,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生川谷”, 汉末《名医别录》中的记载:“生河内 川谷。”河内:即太行山区包括河北西 部和北部。在《药物出产辨》(民国时期) 记载:“知母产直隶东陵西陵”最为出名, 其中河北易县所产“西陵知母”最为道地。 本品呈长条状,微弯曲,略扁,偶有分 枝,长3~15cm,直径0.8~1.5cm,一端有 浅黄色的茎叶残痕。表面黄棕色至棕色,上 面有一凹沟,具紧密排列的环状节,节上密 生黄棕色的残存叶基,由两侧向根茎上方生 长;下面隆起而略皱缩,并有凹陷或突起的点状根痕。质硬,易折断,断面黄白色。

我国10大道地药材产区

我国10大道地药材产区 道地药材主要指某些地区栽培生产的优质药材,也包括优质野生药材。该产地称道地产区。“道”是古代行政区划名,如唐代将全国分为关南道、河东道等10余道。道地本指各地特产,后演变为“货真价实、质优可靠”的代名词。道地药材之所以质量优良,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区有适宜的地理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长期优育、栽培形成了优良的品种和先进的栽培技术,独特的加工方法形成了美观的商品性状。这些商品性状常常是鉴别道地药材的方法之一。道地药材由于品质优良,在国内外具有很高信誉,在经营中具有很强竞争力,因而形成了较大的商品规模。据初步统计,传统道地药材有200多种,其生产数量和产值都占80%以上。一些道地药材,常在名称前加上道地产区,例如川泽泻、建泽泻分别表示四川和福建产道地药材泽泻。道地药材是中药材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特色。 一、道地药材产区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环境条件变化大,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各个地区都形成了一批适合本地条件的道地药材。道地药材与地域是不可分的,根据我国中药资源的分布区域和主要药材10大道地产区介绍如下: (一)关药产区 关药通常指东北地区所出产的道地药材。著名关药有人参、鹿茸、防风、细辛、五味子、关木通、刺五加、黄柏、知母、龙胆、哈蟆油等。所产人参占全国人参产量的99%,人参加工品边条红参体长、芦长、形体优美;辽细辛气味浓烈、辛香;北五味肉厚,色鲜、质柔润;关龙胆根条粗长、色黄淡;防风主根发达,色棕黄,被誉为“红条防风”;梅花鹿茸粗大、肥、壮、嫩、茸形美、色泽好;哈蟆油野生蕴藏量占全国99%。 (二)北药产区 北药通常指河北、山东、山西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和东部等地区所出产的道地药材。主要有北沙参、山楂、党参、金银花、板蓝根、连翘、酸枣仁、远志、黄芩、赤芍、知母、枸杞子、阿胶、全蝎、五灵脂等。山西潞党参皮细嫩、紧密、质坚韧;河北酸枣仁粒大、饱满、油润、外皮色红棕;河北连翘身干、纯净、色黄壳厚;河北易县,涞源县的知母肥大、柔润、质坚、色白、嚼之发黏,称“西陵知母”;山东东阿阿胶驰名中外。 (三)怀药产区 怀药泛指河南境内所产的道地药材。河南地处中原,河南的怀药分南北两大产区, 产常用药材300余种,有著名的“四大怀药”怀地黄、怀山药、怀牛膝、怀菊花,以及密(县)银花、茯苓、红花、全蝎等。 (四)浙药产区

中药材主产地(道地药材)“新编”

中药材主产地(道地药材)“新编” 声明:本文转自神农本草精英会微信号,题目为张继中药诗话系列之一:中药材主产地(道地药材)“新编”。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仅为传播中药基础知识和行业正能量。插入广告与原作者无关,感谢原作者辛苦付出。 道地中药材,是指经过中医临床长期应用优选出来的,产在特定地域,与其他地区所产同种中药材相比,品质和疗效更好,且质量稳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中药材(摘自《中医药法》)。 中药材主产地(道地药材)“新编” ——张继 云南马关草果王,版纳砂仁天竺黄。 文山三七云佛手,云南重楼滇精黄。 朱砂琥珀五倍子,叙府半夏云木香。 檀香荜茇马钱子,云归昆明山海棠。 云连丽江山慈姑,苍山贝母药大黄。 天麻雪上一支蒿,滇西云归儿茶膏。 毕澄茄子鸡血藤,诃子云苓云胡椒。 贵州天麻吴茱萸,毕节半夏艾纳香。 雷丸山慈姑贵芍,朱砂五倍子雄黄。 黔川续断坚龙胆,杜仲百合茯苓乡。 姜形黄精九香虫,通脱通草贵白党。 四川松青芦贝母,泽泻佛手雅安黄。 川仲川朴川楝子,绿丝郁金川姜黄。 灌县川芎川牛膝,味连雅连川木香。 江油附子青川乌,中江薄荷川明党。 鸡骨常山川独活,瑞香狼毒川活羌。 中江丹参川续断,中江白芍川柏黄。 汉源花椒五倍子,慈姑干姜犍白姜。 雷丸甘松川故脂,川红梅花九虫香。 遂宁白芷自然铜,绵川麦冬云木香。 川蓬莪术川藁本,宜宾巴豆川山常。 川灯心草紫草茸,川金钱草苦楝皮。 保宁半夏西钩藤,康定硼砂川白蜡。 重庆綦合川红梅,秀山银花南大黄。 合江佛手涪麦冬,开县木瓜桔梗良。 万县江津青白壳,垫江丹皮川黄柏。 万县巴豆山栀子,万县常山云木香。 青海秦艽西羌活,马鹿茸角野麝香。 冬虫夏草川贝母,沙棘马宝西大黄。 胆草枸杞大青盐,青藏茵陈山莨菪。 西藏甘松胡黄连,大黄羌活红景天。

道地药材基本知识

道地药材 中药属于天然药物,中药材的质量与其产地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的分布和生长与其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各地的水土、气候、日照等生态环境有很大差异。植物和动物对其生长的自然条件,有各自的特定要求,而最适宜的生长条件所产的药材质量最好。所以某地区出产的特定药材称为“道地药材”。 道地药材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因生产较为集中,栽培技术、采收加工也都有一定的讲究,以致较同种药材在其他地区所产者品质佳、疗效好。道地,也就是地道,也即功效地道实在,确切可靠。道地药材是我国传统的优质中药材的代名词,素有“非道地药材不处方,非道地药材不经营”的说法。“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采收当柴烧”,这句古谚形象说明了中药材适时收获的重要性,也道出了科学生产之于中药材质量的基础作用。临床上,一些老中医在处方时,喜欢在药名前标“川”、“云”、“广”等产地,显示出对道地药材的信任。 一、相关论述 1.早在东汉时期,《神农本草经》就记载:药有“土地所出,真伪新陈……”强调了区分药材的产地、讲究道地的重要性。在《神农本草经》中所载的365种药材中,有不少从药名上就可以看出有道地色彩,如巴豆、巴戟天、蜀椒、蜀漆、蜀枣(山茱萸)、秦椒、秦皮、秦瓜、吴茱萸、阿胶、代赭石(山西代县一带)、戎盐等。巴、蜀、吴、秦、东阿、代州都是西周前后的古国名或古地名。 2.《五十二病方》中的242种药材中,名称上反映出产地者有蜀菽、蜀椒等。 3.《内经》从理论上阐明了道地药材的含义,指出:“岁物者,天地之专精也,非司岁物则气散,质同而异等也”。 4.《伤寒论》中的方剂有112首,涉及的中药材80余种,其中记载的道地药材阿胶、蜀漆等被广泛地用于临床。 5.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特别强调药材的产地,指出:“用药必依土地”,这可能为后世正式专用“道地药材”的术语奠定了基础。 6.李时珍的道地药材观点更为明确,如:“性从地变,质与物迁,……沧击能盐,阿井能胶,……将行药势,独不择夫水哉?”他在每味药材项下虽不像《本草

甘肃省中药材、中药饮片质量分析

甘肃省中药材、中药饮片质量分析 发表时间:2018-02-07T15:22:45.693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25期作者:张学智才让草(通讯作者)[导读] 本文通过连续八年对甘肃省内27种1732批中药材、中药饮片的跟踪抽验工作,全面评价了甘肃省内中药材。 甘南州药品检验检测中心甘肃省甘南州合作市 747000 摘要:本文通过连续八年对甘肃省内27种1732批中药材、中药饮片的跟踪抽验工作,全面评价了甘肃省内中药材、中药饮片质量现状,总结分析了中药材、中药饮片不合格的原因,并就如何提高药品质量提出了具有建设性和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关键词:中药材;中药饮片;质量分析 1、基本情况 从2010~2017年我中心共抽验荆芥、车前子等27个品种,共1732批,其中合格1293批,不合格439批,不合格率为25.3%。样品分别来自我省14个地州市的市县级人民医院、乡(镇)卫生院、厂矿医院、个体诊所、卫生室、药品生产、批发、零售连锁店及县、乡级药品零售店等。抽样地域涵盖药品生产加工炮制车间、药品库房、药品调剂室,药品经营使用场所等。 2、质量状况 通过连续八年的评价性抽验,我们发现甘肃省内的中药质量现状仍然不容乐观,假劣药品的比例依然高举不下,平均合格率只有74.7%,近四分之一的样品存在掺假使杂,以假乱真的现象,在纳入抽验的27个品种中只有诃子、泽兰、肉桂、香附、艾叶等5个品种全部合格外,其余荆芥、薄荷等22个品种均不同程度的存在伪劣品、混淆品、代用品,有的不合格率甚至高达95%以上。通过分析不合格率在50%以上的有6个品种,分别为柏子仁、通草、车前子、土荆皮、地骨皮、沙苑子;不合格率在20%~50%的有4个品种,分别为海金沙、小通草、骨碎补、山药;不合格率在10%~20%的有6个品种,分别为土鳖虫、荆芥、草豆蔻、款冬花、老鹳草、大青叶;不合格率在10%以下的有6个品种分别为白芍、山茱萸、秦艽、薄荷、威灵仙、白芷。由于甘肃省内中药生产企业相对较少,以上样品主要来自药品经营使用环节。 3、不合格药品产生的原因 3.1采收加工对药品质量的影响。中药品质优劣取决于有效成分的多少,而有效物成分的高低又与药品的采收季节、时间、方法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如薄荷和荆芥中主要成分均为挥发油,并且主要分布在叶和穗中。而薄荷的采收,一年两次,第一次在小暑后大暑前(七月中旬),主要供提取薄荷脑用;第二次在霜降之前(十月中下旬)主要作为药材用。实验证明,薄荷在花蕾期叶片中含油量最高,薄荷脑含量则以盛花期最高。而叶的产量又在花后期最高。荆芥则在8~9月当花开到顶端穗绿时采收,而车前子应在种子成熟时采收。通过对样品的性状观察,凡是挥发油含量检验不合格的薄荷和荆芥均不同程度的存在未到季或过时采收的情况,比如薄荷的茎细小呈绿色而不呈紫色,车前子种子瘦小体轻呈黄绿色等。 3.2加工炮制对药品质量的影响。中药材进行加工炮制的目的是分开药用部位、除去非药用部位、除去泥沙杂质及虫蛀霉变品、降低毒性、提高疗效等。但是个别商贩却把加工炮制作为追求利润的手段和消除伪劣品外观特征的方式,在加工炮制过程中掺假使杂,如在海金沙中混入性状相似的矿物质或其它植物的花粉等导致其灰分超标,地骨皮为皮类药材,药用部位为干燥根皮,需将木质部和茎皮作为非药用部位除去,但是在不合格的地骨皮中,几乎都不同程度的存在非药用部位,包括未除去的木质部和地上部分茎皮等。 3.3贮藏、养护、运输对药品质量的影响。中药材及中药饮片的贮藏保管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药品质量,进而关系到临床用药的安全与有效。如柏子仁含有丰富的油质,应密封包装,置阴凉干燥处,防蛀、防霉变等,若贮藏养护不当就会发生变色走油、虫蛀、霉变现象,酸败度检测数据严重超出标准规定的上限。 3.3人为因素对药品质量的影响。人为因素是导致药品不合格的主要因素,贯穿于所有不合格药品当中。中药材和中药饮片作为特殊商品,销售时多以重量计量,如在地骨皮中人为混入鹅绒藤的根皮,有的将大青叶中有效成分人为的提取,使其外观特征与合格品无任何差别,不经特殊的仪器设备肉眼根本无法鉴别,诸如此类,比比皆是。 4、讨论 4.1加强药品生产、经营、使用人员的职业道德的教育力度,如果药品经售人员缺失基本的职业道德和应有的良知,将使药品安全丧失重要的保护屏障,至使伪劣品肆无忌惮、无孔不入。因此提高经售人员的职业道德是规范药品经营行为,提高药品质量的最佳捷径。同时加大对药品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使其是不法商贩处于想违而不敢违,想违而违不起的境地。 4.2加大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通过宣传法律知识和举办假劣药品展示活动,增强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识别假药劣药品的能力。同时进一步规范举报奖励机制,形成全民参与,全民共治的良好局面,使假劣药品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使违法行为无容身之处,藏身之所。 4.3严格按照药材的特性按季节按时采收,中药品质的好坏取决于有效物质含量的多少,而有效物质含量的高低与采收的季节、时间、方法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唐时的孙思邈就有“夫药采集,不知时节,不以阴干暴干,虽有药名,终无药实,故不依时采取,与朽木无殊,……”的说法。 4.4规范中药材的的炮制工艺,提高药品质量标准,虽然《中国药典》及相关中药炮制规范对中药炮制过程中杂质限量和辅料的种类及用量做了具体规定,但对加工而得的成品却无一味规定辅料的用量及残留量的检查,这也为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使其利用这一特点在炮制过程中多下或少下辅料,或将炮制辅料做为药用成份混入其中,从而是药品在调剂过程中出现剂量不足,疗效下降的情况。 4.5不断加强监督人员的业务技能,进一步提高分辨假劣药品的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制售假劣药品的人员也在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出陈推新,经售方式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也对药品监督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以经验鉴别的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当前药品监督管理工作的需求。如果不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将是假劣药品肆无忌惮,防不胜防,给人民安全用药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

十大道地药材产区

道地药材产区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环境条件变化大,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各个地区都形成了一批适合本地条件的道地药材。道地药材与地域是不可分的,根据我国中药资源的分布区域和主要药材10大道地产区介绍如下: (一)关药产区 关药通常指东北地区所出产的道地药材。著名关药有人参、鹿茸、防风、细辛、五味子、关木通、刺五加、黄柏、知母、龙胆、哈蟆油等。所产人参占全国人参产量的99%,人参加工品边条红参体长、芦长、形体优美;辽细辛气味浓烈、辛香;北五味肉厚,色鲜、质柔润;关龙胆根条粗长、色黄淡;防风主根发达,色棕黄,被誉为“红条防风”;梅花鹿茸粗大、肥、壮、嫩、茸形美、色泽好;哈蟆油野生蕴藏量占全国99%。 (二)北药产区 北药通常指河北、山东、山西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和东部等地区所出产的道地药材。主要有北沙参、山楂、党参、金银花、板蓝根、连翘、酸枣仁、远志、黄芩、赤芍、知母、枸杞子、阿胶、全蝎、五灵脂等。山西潞党参皮细嫩、紧密、质坚韧;河北酸枣仁粒大、饱满、油润、外皮色红棕;河北连翘身干、纯净、色黄壳厚;河北易县,涞源县的知母肥大、柔润、质坚、色白、嚼之发黏,称“西陵知母”;山东东阿阿胶驰名中外。 (三)怀药产区

怀药泛指河南境内所产的道地药材。河南地处中原,河南的怀药分南北两大产区,产常用药材300余种,有著名的“四大怀药”怀地黄、怀山药、怀牛膝、怀菊花,以及密(县)银花、茯苓、红花、全蝎等。 (四)浙药产区 浙药包括浙江及沿海大陆架生产的药材,狭义的浙药系指“浙八味”为代表的浙江道地药材如白术、杭白芍、玄参、延胡索、杭菊花、杭麦冬、山茱萸、浙贝母,以及温郁金、温厚朴、天台乌药等。浙江地处亚热带,产常用药材400余种。 (五)江南药产区 江南药包括湘、鄂、苏、皖、闽、赣等淮河以南省区所产药材。江南湖泊纵横,素称鱼米之乡,道地药材品种较多。湘鄂地区出产的著名药材有安徽亳菊、滁州滁菊、歙县的贡菊、铜陵牡丹皮、霍山石斛,宣州木瓜;江苏的苏薄荷、茅苍术、石斛、太子参、蟾酥等;福建的建泽泻、建厚朴、闽西乌梅(建红梅)、蕲蛇、建曲;江西清江枳壳,宜春香薷,丰城鸡血藤、泰和乌鸡;湖北大别山茯芩,鄂北蜈蚣,江汉平原的龟甲、鳖甲,襄阳山麦冬、板桥党参,鄂西味连和紫油厚朴、长阳资丘木瓜、独活,京山半夏;湖南平江白术,沅江枳壳,湘乡木瓜,邵东湘玉竹,零陵薄荷,零陵香、湘红莲、汝升麻等。 (六)川药产区 川药指四川、重庆所产道地药材。四川、重庆是我国著名药材产区,地形地貌复杂,生态环境和气候多样,药材资源丰富,药材种植

道地药材

道地药材、进口药材、特殊产地 1.道地药材 四川:黄连、附子、川芎、白芷、川贝母、黄柏、金钱草云南:三七、云南 甘肃:当归、大黄 宁夏:枸杞子 内蒙:黄芪甘草 吉林:人参、鹿茸 辽宁:细辛、五味子 山西:党参 河南:地黄、牛膝、山药 山东:北沙参金银花 江苏:薄荷 安徽:牡丹皮、木瓜 浙江:玄参、浙贝母、延胡索、麦冬 福建:泽泻 广东:砂仁、藿香 广西:蛤蚧 新疆:紫草 江西:枳壳 2.进口药材 乳香索马里、埃塞俄比亚 没药索马里、埃塞俄比亚 血竭印尼 羚羊角俄罗斯 沉香印尼、马来西亚 西红花西班牙意大利德国法国 丁香坦桑尼亚印尼马来西亚 番泻叶印度埃及 马钱子印度越南泰国 白豆蔻泰国、印尼 西洋参美国、加拿大 3.特殊产地 石膏湖北应城 儿茶云南版纳 槟榔海南 药材性状“习称” 1.“云锦花纹”何首乌 2.“罗盘纹”商陆 3.“珍珠盘”银柴胡 4.“车轮纹”防己 5.“菊花心”甘草、黄芪

6.“疙瘩丁”白芷 7.“朱砂点”羌活苍术 8.“蚯蚓头”防风 9.“狮子盘头”党参 10.“金包头”知母 11.“鹦哥嘴”“红小辫”天麻 12.“过桥”黄连 13.“起霜”茅苍术 14.“火炬头”,“连三朵”款冬花 15.“钉头”赭石 16.“怀中抱月”松贝 17.“通天眼”羚羊角 18.“铁线纹”“珍珠疙瘩”山参 19.“马牙柱”合成朱砂 20.“乌金衣”“挂甲”牛黄 21.“虎牙”砍茸 22.“莲花”马鹿茸 23.“血片”“蛋黄片”鹿茸饮片 24.“当门子”麝四、药材性状特征 药材性状特征 1.叶柄残基断面有黄白色维管束5-13个,环列(绵马贯众) 香 2.有“星点”(异常维管束)环列或散在(大黄) 3.断面可见黄白色小点(异常维管束)断续列成2-4轮同心环(牛膝,川牛膝) 4.断面可见大理石样花纹(槟榔) 5.药材表面常见发亮的结晶牡丹皮厚朴 6.断面有银白色胶丝杜仲 7.形似毛笔头辛夷 药材显微特征 1.草酸钙簇晶大黄、何首乌、太子参、白芍、地榆、人参、西洋参、三七、川芎、山楂、牡丹皮、槲寄生、吴茱萸、小茴香、栀子、蓼大青叶、丁香、金银花 2.草酸钙砂晶牛膝麻黄细辛枸杞子钩藤秦皮洋金花 3.草酸钙针晶(束)麦冬商陆(及方晶、簇晶)、巴戟天、苍术、半夏、麦冬、龙胆、山药、天麻、儿茶、广藿香、肉桂 4.草酸钙方晶麻黄细辛甘草苦参石菖蒲、枳壳栀子鸡血藤厚朴、黄柏、红花5.草酸钙柱晶补骨脂沉香、肉桂 6.草酸钙棱晶五倍子 7.草酸钙结晶防己(细小杆状) 猪苓(双锥八面体形)、西红花豆蔻浙贝母 8.晶纤维鸡血藤、黄柏、番泻叶苦参石菖蒲 9.晶鞘纤维番泻叶、甘草 10.树脂道人参、三七、西洋参 11.石细胞乌头、附子、黄连、延胡索、苦参、黄芪、防风、黄芩、玄参、巴戟天、党参、苍术、槲寄生、鸡血藤、厚朴、肉桂、杜仲、黄柏、秦皮、麦冬、辛夷、五味子、

甘肃农业概况

甘肃以古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两地首字而得名。地处黄河上游,在黄土高原、蒙古高原与青藏高原交汇处,位于东经92°13'—108°46'、北纬32°31'—42°57'之间,分属黄河、长江、内陆河三大流域。土地面积45.4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7%。海拔在1000-3000米之间。地形呈狭长状,东西跨度1655公里,南北最宽处530公里。土地资源大体是三分山、三分草、两分沙、一分林、一分田。总人口2603.34万人,其中乡村人口1890.55万人,占总人口的72.62%。甘肃是个多民族的省份,有45个少数民族,主要有回、藏、东乡、土、裕固、保安、蒙古、撒拉、哈萨克、满族等,其中,东乡族、裕固族、保安族为甘肃的独有民族。全省辖14个市州、87个县市区、1528个乡镇。2003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01.06亿元,一、二、三产业结构为18.4:46.7:35.9,农业增加值达到236.61亿元,全省粮食总产量789.34万吨,棉花8.66万吨,油料46.04万吨,肉类产量达到74.19万吨,蛋类产量达到13.44万吨,牛奶产量达到22.18万吨,水产品产量达到1.43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73元。 从总体上看,甘肃自然条件比较严酷,基础落后,发展农业的制约因素比较多,但也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发展特色农业的潜力较大。 一是土地辽阔,但可利用面积比较少。甘肃总土地面积居全国第7位,全省耕地面积5112.93万亩,其中旱地70%以上,水地不到三分之一,是典型的山地型高原地区。2003年粮食播种面积3749.19万亩,亩产达到210.54公斤,单产创历史最高水平。甘肃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现有天然草场2.69亿亩,占总土地面积的39.4%,其中高寒草甸类草场6413万亩,占全省草场面积的24%;草原类草场8593万亩,占32%;荒漠草场9410万亩,占35%。全省可利用草场总面积2.41亿亩。 二是气候类型差异较大。甘肃境内地形复杂,山脉纵横交错,海拔相差悬殊,高山、盆地、平川、沙漠和戈壁等兼而有之,是山地型高原地貌。从东南到西北包括了北亚热带湿润区到高寒区、干旱区的各种气候类型。总体上是气候干燥,气温日差较大,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年平均气温在0~14℃之间,由东南向西北降低;河西走廊年平均气温为4~9℃,祁连山区0~6℃,陇中和陇东分别为5~9℃和7~10℃,甘南1~7℃,陇南9~15℃。无霜期一般为48-228天。光照充足,光能资源丰富,年日照时数为1700~3300h,自东南向西北增多。河西走廊年日照时数为2800~3300h,是日照最多的地区;陇南为1800~2300h,是日照最少的地区;陇中、陇东和甘南为2100~2700h。 三是水资源贫乏,自然灾害发生频繁。全省人均水资源量1150立方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7%。年均降水量只有302毫米,且时空和区域分布不均,大多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从东南到西北递减,降水量40-800毫米,年蒸发量1000—3000毫米。气象灾害的种类繁多,灾情也比较严重。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干旱、大风沙尘暴、暴雨、冰雹、霜冻和干热风等。干旱是甘肃省最主要的气象灾害,干旱出现频率高,给工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带来很大影响;按出现时间划分,影响甘肃省的干旱有春旱、春末夏初旱、伏旱和秋旱。大风和沙尘暴灾害也较重,大风日数每年有3~69天,沙尘暴日数为1~37天,大风和沙尘暴主要危害河西和陇中、陇东北部。此外,暴雨、冰雹、霜冻和干热风也是不可忽视的气象灾害,各地每年均有发生。 四是生物资源丰富。甘肃自然条件多样,农业栽培历史悠久,农作物品种资源十分丰富。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马铃薯、豆类、谷子、糜子、荞麦、高粱等30多种;经济作物主要有油料、棉花、甜菜、中药材、水果、蔬菜、瓜类、烟叶等。全省共有各类畜禽品种

甘肃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甘肃中药炮制规范

附件1: 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甘肃省中药炮制规范 标准号: 当归(鲜制) Danggui ANGELICAE SINENSIS RADIX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的低温干燥根。秋末采挖,待水分稍蒸发后,除去须根和泥沙,清洗,趁鲜低温干燥,闷润,切薄片或厚片,低温干燥。按性状分别称为“当归圆片”、“当归全归片”、“当归头片”和“当归尾片”。 【性状】当归圆片呈类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厚片。直径0.3~2.5cm。外表面浅棕色至棕褐色,具不规则的抽缩皱纹及横长的皮孔样突起。切面略显粗糙,有时具裂隙或抽缩皱纹;皮部黄白色,具多数棕色点状分泌腔,形成层环黄棕色,木质部色较淡。质稍硬而脆。有浓郁的香气,味甘、辛、微苦。 当归全归片呈长条形、长卵形薄片,长3~20cm,宽0.3~4cm;中、下部具2~4条形分枝。常断裂成归头片和归尾片。 当归头片呈长卵形、宽卵形薄片,少数有分枝。长3~10 cm,宽0.5~4 cm。 当归尾片呈长条形薄片,多弯曲,少数有分枝。长1~10 cm,宽0.2~0.8 cm。 【鉴别】(1) 粉末淡黄棕色。韧皮薄壁细胞纺锤形,壁略厚,表面有极微细的斜向交错纹理,有时可见菲薄的横隔。梯纹导管和网纹导管多见,直径约至80μm。有时可见油室碎片。 (2)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醚20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当归对照药材0.5g,同法制成

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乙酸乙酯(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3)取本品粉末3g,加1%碳酸氢钠溶液50ml,超声处理10分钟,离心,取上清液用稀盐酸调节pH值至2~3,用乙醚振摇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乙醚液,挥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阿魏酸对照品、藁本内酯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二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酸(4﹕1﹕1﹕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检查】水分不得过15.0%(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0832第四法)。 总灰分不得过7.0%(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2302)。 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2.0%(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2302)。 二氧化硫残留量照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2331)测定,不得过10mg/kg。 【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2201)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70%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50.0%。 【含量测定】阿魏酸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0512)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085%磷酸溶液(17﹕8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16nm;柱温35℃。理论板数按阿魏酸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阿魏酸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置棕色量瓶中,加70%甲醇制成每1ml含阿魏酸12μg的溶液,摇匀,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0.2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70%甲醇20ml,密塞,称定重量,加热回流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70%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静置,取上清液滤过,取续

山西道地药材

所谓道地药材,又称地道药材,是优质纯真药材的专用名词,它是指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药材。它包括了几个大的方面,其一是指同种异地出产的药材,在质量上有明显差异,如人参、地黄、杜仲、当归等,产地不同药效差异很大,常把某地出产的药材称为“道地药材”,而其他产地出产的则叫“非道地药材”;其二是指同一种药材国内外均有分布,但在中国,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则具有独特的疗效;其三是指原产其他国的药物流传入中国之后,经过发展,成为常用中药,这些药物在中国的某些或某一地区已经引种成功,如红花、木香等;其四是指经加工而形成的药品,其“道地”所在主要是指工艺上的考究;其次是指一些正品药物的代用品,这些代用品相对于“道地”的正品药物而言,就是“非道地”的药材了。 山西是中药材资源大省,也是全国中药材重要产区,中药材的种类、储量、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处于全国前列。目前探明的中药材种类有1116种,其中植物药953种,动物药133种,矿物药30种,占全国《中药汇编》收载中药材数量的25%。我省共有30多种中药材申报国家道地药材,有8种入选国家道地药材,包括连翘、黄芪、党参等。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三种药物的生活应用。 一.黄芪 黄芪是百姓经常食用的纯天然品,民间流传着“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的顺口溜,意思是说经常用黄芪煎汤或泡水代茶饮,具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黄芪和人参均属补气良药,人参偏重于大补元补气,回阳救逆,常用于虚脱、休克等急症,效果较好。而黄芪则以补虚为主,常用于体衰日久、言语低弱、脉细无力者。有些人一遇天气变化就容易感冒,中医称为“表不固”,可用黄芪来固表,常服黄芪可以避免经常性的感冒。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芪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能消除实验性肾炎蛋白尿,增强心肌收缩力,调节血糖含量。黄芪不仅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够延缓细胞衰老的进程。黄芪食用方便,可煎汤,煎膏,浸酒,入菜肴等。 黄芪对人体的益处有很多下面向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著名道地药材

著名道地药材 Hessen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川药 四川是我国首屈一指的药材之乡,四川又称巴蜀,故 产自四川的药材一般都冠以“川”、“巴”、“蜀”字。如川芎、川贝、川断、川连、川朴、川楝子、川大黄、蜀椒、巴豆 等。还有以峨眉山起名者,如峨参、峨三七、峨眉耳厥、 峨眉半边莲等 石柱黄连、康定炉贝 主要品种: 川芎、川贝母、附子与乌头、黄连、川牛膝、麦 冬、石菖蒲、姜、丹参、青皮、陈皮、补骨脂、 使君子、巴豆、花椒、黄柏 浙药: 主要品种: 浙贝母(象贝)、白术、元胡、郁金、姜黄、 玄参、乌药、石竹、山茱萸、乌梅、栀子。 天台山乌药、象山贝母、瑞安郁金、温州白术 广药: 两广盛产热带和亚热带药材,常冠以“广”,如广木 香、广陈皮、广豆根、广地龙、广防己、广竹黄、广 藿香等; 主要品种: 广防己、巴戟天、山豆根、何首乌、高良姜、阳春砂 仁、益智仁、槟榔、广藿香、金钱草、鸡血藤、肉桂。 四、着名道地药材 高州高良姜、阳春砂仁、高要肉桂 云药: 云南多产热带和高山药材,品名前冠以“云”或 “滇”字,如云茯苓、云木香、云白芍、云琥珀、 云竹黄、滇常山、滇瑞香、滇崖爬藤等素 主要品种: 三七、云木香、重楼、柯子、茯苓、儿茶。 文山三七 贵药: 主产于贵州的 天麻、天门冬、黄精、白芨、杜仲、五倍子。 北药: 北方出产的药

黄芪、党参、远志、甘遂、黄芩、白头翁、香附 子、北沙参、柴胡、银柴胡、紫草、白芷、板蓝 根、知母、蔓荆子、山楂、连翘、苦杏仁、桃仁、 小茴香。 西药是指陇西也就是甘肃一代的药 大黄、甘草、当归、羌活、麻黄、秦艽、茵陈、 枸杞子 南药一般说是长江以南的药 半夏、射干、吴茱萸、莲、女贞子、艾叶、南 沙参、明党参、太子参、苍术、芍药、木瓜、 灵芝、薄荷、紫苏、牡丹、泽泻。 关药 是东北药的统称,常冠予“关” 人参、细辛、防风、刺五加、薤白、关木 通、五味子、牛蒡子。 怀药 主要指河南怀庆的药 地黄、怀牛膝、山药、茜草、栝楼、天南星、 白附子、菊花、辛夷、红花、金银花。 东北三宝:人参、鹿茸、五味子(东三省) 四大南药:槟榔、益智仁、砂仁、巴戟天(两广) 四大蕲药:蕲龟、蕲蛇、蕲竹、蕲艾(华南) 四大怀药:怀地黄、怀山药、怀菊花、怀牛膝(建国前的怀庆府,即今天河南省黄河北岸的武陟、 博爱、沁阳、温县、孟县、济源等县) 八大宛药:山茱萸、辛夷、桐桔梗、裕丹参、半夏、杜仲、唐栀子、天麻(南阳) 浙八味: 延胡索、浙贝母、杭白菊、温郁金、莪术、白芍、麦冬、玄参 云南文山三七、宁夏中宁枸杞、 山东莱阳沙参、安徽凤凰丹皮、 江苏太仓薄荷、河北易县知母、 浙江天台乌药、四川石柱黄连、 四川康定炉贝、广东高要肉桂、

甘肃中药材种植订购合同范本正式版

YOUR LOGO 甘肃中药材种植订购合同范本正 式版 After The Contract Is Signed, There Will Be Legal Reliance And Binding On All Parties. And During The Period Of Cooperation, There Are Laws To Follow And Evidence To Find 专业合同范本系列,下载即可用

甘肃中药材种植订购合同范本正式 版 使用说明:当事人在信任或者不信任的状态下,使用合同文本签订完毕,就有了法律依靠,对当事人多方皆有约束力。且在履行合作期间,有法可依,有据可寻,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合同编号: 甲方(种植人): 乙方(收购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经双方协商一致,达成如下协议。 一、乙方向甲方订购中药材,订购中药材的有关情况如下 品种名称 种植面积 种植地点 质量标准及要求 数量(公斤) 备注 (注:空格如不够用,可另附页或加项) 二、价格 □固定价格:元/公斤,合计总价款为元。 □保护价格:基准价元/公斤。收购日当地市场价高于基准价时,以市场价收购;收购日当地市场价低于基准价时,以基准

价收购。 □浮动价格:基准价元/公斤。收购日当地市场价高于基准价时,收购价=基准价+(市场价-基准价)×%;收购日当地市场价低于基准价时,收购价=基准价-(基准价-市场价)×%。 三、种子(苗)提供方式 种子(苗)由□乙方免费提供,□乙方有偿提供,□甲方自备。乙提供种子(苗)的数量、时间和方式为:。种子(苗)应满足的条件为:;种子(苗)价格为元/(单位),合计:元(□甲方于xx年xx月xx日前一次性付清;□于交货时抵扣收购款)。 四、交货期限、方式 (一)交货期限: (二)交货方式: □送货。甲方将所订中药材送到,交货日期以乙方书面签收日期为准,运输及相关费用由承担。 □提货。甲方书面通知乙方到提货,交货日期以书面通知日期为准,运输及相关费用由承担。 □代办托运。甲方通过火车(汽车、轮船或)将所订中药材托运到,交货日期以运输委托手续日期为准,托运及相关费用由承担 五、验收 (一)验收地点:送货以货物到达地为验收地点;提货以提货地为验收地点;代办托运以为验收地点。

著名道地药材

川药 四川是我国首屈一指的药材之乡,四川又称巴蜀,故 产自四川的药材一般都冠以“川”、“巴”、“蜀”字。如川芎、川贝、川断、川连、川朴、川楝子、川大黄、蜀椒、巴豆等。还有以峨眉山起名者,如峨参、峨三七、峨眉耳厥、 峨眉半边莲等 石柱黄连、康定炉贝 主要品种: 川芎、川贝母、附子与乌头、黄连、川牛膝、麦 冬、石菖蒲、姜、丹参、青皮、陈皮、补骨脂、 使君子、巴豆、花椒、黄柏 浙药: 主要品种: 浙贝母(象贝)、白术、元胡、郁金、姜黄、 玄参、乌药、石竹、山茱萸、乌梅、栀子。 天台山乌药、象山贝母、瑞安郁金、温州白术 广药: 两广盛产热带和亚热带药材,常冠以“广”,如广木 香、广陈皮、广豆根、广地龙、广防己、广竹黄、广 藿香等; 主要品种: 广防己、巴戟天、山豆根、何首乌、高良姜、阳春砂 仁、益智仁、槟榔、广藿香、金钱草、鸡血藤、肉桂。 四、著名道地药材 高州高良姜、阳春砂仁、高要肉桂 云药: 云南多产热带和高山药材,品名前冠以“云”或 “滇”字,如云茯苓、云木香、云白芍、云琥珀、 云竹黄、滇常山、滇瑞香、滇崖爬藤等素 主要品种: 三七、云木香、重楼、柯子、茯苓、儿茶。 文山三七 贵药: 主产于贵州的 天麻、天门冬、黄精、白芨、杜仲、五倍子。 北药: 北方出产的药

黄芪、党参、远志、甘遂、黄芩、白头翁、香附 子、北沙参、柴胡、银柴胡、紫草、白芷、板蓝 根、知母、蔓荆子、山楂、连翘、苦杏仁、桃仁、 小茴香。 西药是指陇西也就是甘肃一代的药 大黄、甘草、当归、羌活、麻黄、秦艽、茵陈、 枸杞子 南药一般说是长江以南的药 半夏、射干、吴茱萸、莲、女贞子、艾叶、南 沙参、明党参、太子参、苍术、芍药、木瓜、 灵芝、薄荷、紫苏、牡丹、泽泻。 关药 是东北药的统称,常冠予“关” 人参、细辛、防风、刺五加、薤白、关木 通、五味子、牛蒡子。 怀药 主要指河南怀庆的药 地黄、怀牛膝、山药、茜草、栝楼、天南星、 白附子、菊花、辛夷、红花、金银花。 东北三宝:人参、鹿茸、五味子(东三省) 四大南药:槟榔、益智仁、砂仁、巴戟天(两广) 四大蕲药:蕲龟、蕲蛇、蕲竹、蕲艾(华南) 四大怀药:怀地黄、怀山药、怀菊花、怀牛膝(建国前的怀庆府,即今天河南省黄河北岸的武陟、 博爱、沁阳、温县、孟县、济源等县) 八大宛药:山茱萸、辛夷、桐桔梗、裕丹参、半夏、杜仲、唐栀子、天麻(南阳) 浙八味: 延胡索、浙贝母、杭白菊、温郁金、莪术、白芍、麦冬、玄参 云南文山三七、宁夏中宁枸杞、 山东莱阳沙参、安徽凤凰丹皮、 江苏太仓薄荷、河北易县知母、 浙江天台乌药、四川石柱黄连、 四川康定炉贝、广东高要肉桂、

《优质道地药材示范基地》建设标准

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种植养殖专业委员会 “优质道地药材示范基地”建设标准 中药材是中医药事业和大健康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在满足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加快推进中药材生产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与品牌化,规范道地药材生产和管理,全面提升道地药材质量,保证人民安全用药,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种植养殖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业委员会”)决定在会员企业内部开展“优质道地药材示范基地”评选与授牌工作。其目的在于培育和扩大会员企业的品牌优势,推进中药材种植(养殖)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与品牌化,以树立标杆企业,提升会员企业质量意识、品牌市场竞争力,扩大专业委员会在行业中的影响力。 为了使评选与授牌工作具有公信力并规范、有序地进行,根据《优质道地药材示范基地评审管理办法》,制定《优质道地药材示范基地建设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符合标准规定要求的道地优质药材示范基地,经专家现场检查评审后,由专业委员会授牌。 一、企业具备条件 1、企业资质:会员单位及具有独立法人资质的公司、合作社、农(林)场; 2、企业经营情况:组织机构、经营范围、技术体系与质量保证体系、经营规模与社会经济效益等; 3、企业基地情况:栽培历史(至少要有2个生产周期)、种植

规模等。 4、基地名称:生产单位名称+药材名+优质道地药材示范基地。 5、申报药材道地性:依据历史文献考证该基地药材道地性的历史和证据资料及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药材道地性的科学内涵。包括药用历史与文化(药用历史、文化故事、产业现状等)、当地种植或养殖历史、现代技术评价(品质、应用、效果、市场占比、行业评价等)。 二、生产技术体系 1、基地选择与布局:应按照中药材道地性与中药材产地适宜性优化原则,合理选择与布局示范基地。要从历史文献方面找出道地药材道地性的历史成因和依据证据。 2、基地环境质量:道地药材形成的外因是其产地特有的生态环境,建设道地药材的生产基地,要调查道地药材种植区域的生态环境,包括土壤是否符合国家土壤质量二级标准;基地、灌溉水、药用动物的饮用水等符合国家相关质量规定。 3、基地生产规模:示范基地规模根据不同品种与市场需求而定。种植类:常用大宗药材基地生产规模一般应在1000亩以上;珍稀名贵药材基地生产规模可在500亩以上。设施种植或养殖类:生产规模一般应在50亩以上。野生抚育类:生产规模一般应在2000亩以上。 4、物种鉴定:示范基地生产的药用植物,应经权威部门的有关专家准确鉴定其物种(包括亚种、变种或品种),并符合传统道地药材与有关法定标准(如《中国药典》等)规定要求。 三、质量管理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