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奈画中的东方情趣
日出印象,莫奈资料

《塞纳河畔,韦特伊附近》,1878年画布油画,60×80厘米克劳德·莫奈法国,1840―1926年1878至1881年间,莫奈住在贝特维尔。
这是一座位于巴黎和鲁昂之间的小城,莫奈的房屋正好在塞纳河边,周围是一片美景,为他捕捉一年四季的光线变化提供了绝妙的环境。
画家在贝特维尔完成的对塞纳河的观察,说明他对研究同一物体在不同光照条件下产生的变化不定的效果怀有极大的兴趣,并且为他二十年后完成的《睡莲》系列大作打下了伏笔。
此外,逐渐远离巴黎喧嚣的现代化生活,也让莫奈集中精力专心探究同一景色的各种变化。
这种归隐的生活方式表明,莫奈对描绘一个地方的特殊自然环境的各种不同景象,怀有极其强烈的兴趣油画:《雾中的桥》,画家:莫奈一群人从伦敦的一处画展会场走出来,大家的脸上充满不解和讶异,似乎这是一场极度“不寻常”的画展。
“这位画家怎么把雾画成紫红色的?他懂不懂绘画啊?”一位绅士边走边发表高论。
“是啊!雾当然是灰色的,这是常识,连小孩子都知道。
”身旁的女士斩钉截铁地说。
这群满腹惊愕参观的人在此时都不禁将头抬起,望向伦敦的天空研究了起来。
有人像发现新大陆似的指着天空说:“雾真的是紫红色的。
”“这是怎么回事?这怎么可能?”原来,伦敦工业发展导致烟囟林立,煤与灰的尘粒飘散在空气中,在阳光的照射之下,笼罩伦敦的雾呈现出紫红色。
人们平时并不观察这些现象,这位画家竟然生动地画了出来,因此,大家转而称赞他是“伦敦雾的创造者”。
他就是莫奈(Monet 1840一1926年)。
他说:“被雾气包围的伦敦,充满无与伦比的迷蒙美。
”莫奈的画在一开始并不受欢迎。
有一次,有一个不欣赏他画风的人拿着他的画说:“大家请看,这幅画画得多好啊!可以倒过来挂,横过来更可以。
”因为这位印象派画家一心描绘光和色的瞬间印象,物体的真实样子消失在色彩中,一般人根本就看不懂他的画。
这位大自然的科学观察家可以将同一个主题画上二三十遍,以便捕捉在不同光线及天气状态下的色彩情趣。
油画风景意境的深度解读

、
意 境 与 风 景 油 画
( 一) 意 境 的 内涵 简析
对“ 意” 、 “ 境” 两个字 , 《 说文解字 》 上 有过 明确 的 解释。“ 意境 ” 一词最早 出现在唐代诗人王昌龄的《 诗
格》 中, 他提 到了写诗的三重境界 : “ 物境 ” 、 “ 情境 ” 与 “ 意境 ” 。后来 , 金圣叹 、 梁 启超等 人对意境都 进行过
油画风景意境的深度解读
◎曹振华
( 郑州轻 工业 学院易斯顿 美术 学院, 河南 郑 州 4 5 0 0 0 8 ) 意境 是 中国传统 文化 中重要 的审美范畴 ,也是 历 代 画 家 竭 力 追 求 的 艺 术 境 界 。更 是 衡 量 绘 画 作 品
意 趣 ,他 们 通 过 描 绘 自然 中 的色 彩 变 化 来 表 达 对 生
活 的热爱 , 如 莫奈 的《 睡莲》 就用色光来表现意境。
( 三) 西 方 风 景 画 意 境 的发 展 演 变
艺术价值 的重要标准 。一幅油画风景如果没有意境 , 就等于没有 了灵魂 。从某种意义上讲 , 意境就是绘 画 作 品的主题 , 是艺 术家精神境界 、 思想情 感的外在展 现, 是艺术 家人 格的真实写照和心 灵的倾诉 。
画形 式上 , 现 实主义追 求 的是 自然 的 、 客观 的 、 真实 的艺术形象 , 力求客观而 真实地展现 自然景象 。如 巴
比松画派 的画家就十 分注重 真实景象 的写照 ,画面 显得清新 、 自然。 为了更好 地表现 自然风 光之美 , 许 多画家都从城市搬 到农村 ,以直接面对 自然风 光写 生, 因此 , 他们的作品的形式、 色彩都十分逼真。杜比 尼的《 收割季节》 就将一个收获 季节真实地展现 在人 们面前 。现 实主义注重客观 、 真实地描摹 客观事物 ,
高中美术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年)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题干:在美术教育中,以下哪项不是“美术鉴赏”这一课程模块的教学目标?A、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分析、评价能力B、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C、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D、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2、题干:在高中美术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适合进行《蒙娜丽莎》这一名画的鉴赏?A、讲授法B、讨论法C、演示法D、参观法3、题干:在高中美术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A. 传统的讲授法B. 案例分析法C. 小组合作讨论法D. 实践操作法4、题干: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一幅作品时,以下哪项不是教师应该关注的重点?A. 作品的作者背景B. 作品的题材内容C. 作品的艺术风格D. 作品的物理属性5、题目:在高中美术课程中,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A. 分析教学法B. 实践教学法C. 情境教学法D. 讨论教学法6、题目: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以下哪个方面来提高教学效果?A. 教材内容的选择B. 教学方法的创新C. 教学评价的公正性D. 学生学习时间的安排7、在高中美术课程中,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A. 传统的教师讲授法B. 小组合作学习法C. 单一技能训练法D. 专题讲座法8、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运用“情境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A. 通过多媒体展示美术作品B. 创设与美术作品相关的情境C.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美术创作D. 对学生的美术作品进行点评9、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对于现代主义美术作品的讲解,以下哪种表述最为准确?A、现代主义美术作品完全摒弃传统,追求全新的艺术形式和审美观念B、现代主义美术作品强调理性与客观,追求形式上的完美和和谐C、现代主义美术作品注重个性表达和创新,形式多样,具有实验性和反叛性D、现代主义美术作品主要服务于政治宣传,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意识形态性10、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对于“设计·工艺”模块的学习,以下哪种理解最为恰当?A、该模块主要学习传统手工艺技能,如剪纸、泥塑等B、该模块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通过设计活动解决实际问题C、该模块仅涉及现代工业设计,如产品设计、环境设计等D、该模块以欣赏和评价设计作品为主,不涉及实际操作11、下列哪位画家是印象派的代表人物,并简述其艺术特点?A. 梵高——后印象派代表,色彩强烈,笔触明显。
西方油画艺术赏析13-14

爱德华·马奈 Edouard Manet
出生于大资产阶级家庭的法国画家爱德华·马奈 (1832-1883)。两次报考海军学校都没有成功,在得到父母的 允许之后,开始学习绘画。马奈有一种十分坚决的现代意 识,他以作品来表现自己对当代生活的瞬间印象。他的构 图完美地分配空间和体积。他对日本版画的把握创造了质 朴坦率的透视效果和纯色与黑色的均匀色调。露天的创作 显示出画家的印象主义艺术才华。马奈晚期的自然主义作 品的笔法刚劲有力、综合概括,十分个性化。
萨金特 西班牙舞者1880-1881
萨金特 爱德华达利 ·博伊特的女儿们1882 222.6 x 221.9 cm
萨金特1907
萨金特1908 71.12 x 55.88 cm
萨金特c1895 86.36 x 102.235 cm
萨金特c1879 25.4 x 35.56 cm
萨金特 卡普里的女孩1878 63.5 x 77.47 cm
莫奈1863 81.28 x 64.77 cm
莫奈草地午餐1865-1866
莫奈 日出印象1873
莫奈 红船 1872
莫奈 红船 1875
莫奈 茶具1872
莫奈 花园中的女子
莫奈 静物 1872 73 x 53 cm
莫奈 干草垛 1891 100 x 60 cm
1888 92 x 65 cm
莱顿 肖像1858-1859 41.5 x 53 cm
莱顿 沐浴的普赛克 布面油画
c1890 62.2 x189.2厘米
莱顿 少女c1860 90.2 x 152.1 cm
莱顿 泉边 1892 95.3 x 127.6 cm
莱顿 宫女 1862
音乐课 c1877 118.1 x 92.8 cm
100幅世界名画

100幅世界名画1、路易斯.利奥波德.布瓦伊——桌球这可是人家1807年画的,看看两百年前欧洲人的生活吧。
2、列奥纳多·达·芬奇——蒙娜丽莎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
那如梦似的妩媚微笑,被不少美术史家称为“神秘的微笑”。
3、达维特——拿破仑穿越阿尔卑斯山本画的妙处在于,远景的简约和近景的细腻,色彩的冷暖对比极为强烈,人物和战马的细节刻画非常到位。
对于这个理想化的形象,拿破仑本人也十分满意。
4、普基廖夫——不相称的婚姻该画描绘了一青春少女与一老者结合的爱情悲剧。
老者被画家描绘得苍老憔悴,而少女则面色红润,充满青春活力。
画家以同情少女的笔调,鞭挞了不合理的社会现实。
5、安格尔——大宫女这幅画在巴黎展出时,曾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和抨击。
评论家德·凯拉特里说得较为尖锐,他曾对安格尔的学生说:“他的这位宫女的背部至少多了三节脊椎骨。
”然而安格尔的学生阿莫里·杜瓦尔则辩解说:“凯拉特里可能是对的,可是这又怎么样呢?也许正因为这段秀长的腰部才使她如此柔和,能一下子慑服住观众。
假如她的身体比例绝对地准确,那就很可能不这样诱人了!”6、约翰.埃.密莱——盲女两个相依为命的孩子,一个是盲女,另一个更小的女孩紧紧依偎在盲女怀里,一边抬头去观看天上的彩虹,一边在给盲女讲解大自然的美丽。
云际彩带当空,原野一片金黄,空气是润湿的,在远景的小道上有几头走动着的牛羊,近处有飞鸟起落。
盲女只能倾听小伙伴的讲解,她连停歇在她披肩上的蝴蝶也无从感受,但她似乎已嗅到了新鲜的空气,听到了原野里生灵的声音。
7、拉斐尔——雅典学院全画以纵深展开的高大建筑拱门为背景,大厅上汇集着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和不同学派的著名学者。
作者希望以回忆历史上黄金时代的形式,寄托他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8、柯罗——珍珠女郎有人知道这幅画的玄妙之处吗?该画在世界十大名画中名列第七,可不是浪得虚名哦……9、泰奥多尔.居丹--肯特海滩该画描绘的是在狂风暴雨的海浪中即将倾覆的帆船,人们纷纷逃离帆船,乘上救生船逃命,狂涛汹涌,人们在挣扎。
印象主义绘画与印象主义音乐之相似性

印象主义绘画与印象主义音乐之相似性十九世纪欧洲艺术中心在法国。
在实验科学的成就(特别是物理学,光学)与实证主义哲学(把现象当作一切认识的根源,拒绝用理性把握感觉材料,也被称作哲学的科学主义)的影响下,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前后一批勇于打破传统,富有创新精神的画家用自己的创作实践促成了印象主义美术的诞生。
到八十年代末,在象征主义文学及印象主义绘画(以莫奈为代表)影响下出现印象主义音乐。
两者在表现手法、呈现的艺术效果等方面存在诸多相似性,本文试作粗浅分析与比较。
一、打破传统,追求创新(一)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印象主义画家反对古典学院派的保守思想及陈腐、单调的画法,摒弃传统绘画中千篇一律的棕色调他们反对只在中世纪骑士文学中寻找创作源泉、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
印象主义先驱马奈最早打破传统棕色调,采用了非学院式的画法创作了《草地上的午餐》。
印象主义画家打破几百年来在室内绘画的传统,主张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直接感受,面向大自然写生,客观再现光线感觉,捕捉物体在外光下瞬息即逝的颜色,追求在光色变化中表现对象的整体感与气氛。
同时他们打破了写生与创作的界限。
(二)印象主义音乐奠基人是法国的德彪西,他反对后期浪漫派以自我为中心的英雄崇拜以及音乐过度庞大滋胀1889年前后,法国音乐界要求冲破德国作曲家瓦格纳在音乐领域的统治地位,追求创新的时尚。
另一个印象主义音乐代表人物拉威尔也反对保守的学院派占统治地位,他是一位标新立异的人,在保守的巴黎音乐学院,他的独特的音乐风格常被认为是“过激”的。
二、风格初现,遭受非议(一)印象主义绘画得名于1874年的一次“落选沙龙展”,莫奈的一幅《日出印象》被一名记者嘲笑为:“印象主义”,这一画派由此而得名。
(二)1887年法兰西美术院评委指责德彪西在罗马进修时的第二部交响组曲《春天》结构不明确时,要他“警惕模糊的印象主义”。
拉威尔富有创新精神的作品连续三次参加学院罗马大奖比赛却未能获奖,最后一次预赛中就被取消资格,引起进步人士,如罗曼﹒罗兰等人的强烈不满和抗议。
名人名画赏析风景

名人名画赏析风景一、名人名画赏析1.1 古代文人画•唐代王维《山居秋暝》•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宋代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1.2 西方油画•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蒙娜丽莎》•印象派画家莫奈《睡莲》•后印象派画家梵高《星夜》二、名人名画赏析的风景2.1 山水画的赏析•自然山水:山、水、云、树的画面构图•表现情感:山水画中的意境和情绪•代表作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2.2 建筑画的赏析•古代建筑画:宫殿、园林等传统建筑的描绘•现代建筑画:城市风景和现代建筑的呈现•代表作品:张大千《庐山放生图》2.3 人物画的赏析•古代人物画:描绘历史名人和文人墨客的风采•现代人物画:展现生活中普通人的日常场景•代表作品:唐寅《醉中天》三、名人名画赏析背后的意义3.1 文化传承与流变•名人名画反映了不同时期和地域的文化特征•风景作为常见主题,凸显自然美和人文情怀的变迁•名人名画通过艺术形式传达人们的美学观念和情感体验3.2 美学与审美观念•名人名画体现了艺术家对于美的追求和表达•风景画通过刻画自然和社会环境来传递审美观念•名人名画赏析可以帮助我们培养欣赏艺术的能力和审美情趣3.3 人与自然的关系•名人名画中的风景反映了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展现了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个人情感的融入•风景作为一种精神寄托,使人们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和美好3.4 艺术与生活的交融•名人名画赏析可以带给人们审美的享受和思考的启迪•艺术家通过绘画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生活的思考•风景作为绘画的对象,让人们更加关注自然环境和生活的美好四、结语通过名人名画赏析风景,我们能够领略到不同时期和地域的文化特征,感受到艺术家对美的追求和表达以及人与自然的交融。
名人名画赏析不仅是一种欣赏艺术的方式,更是一种了解历史文化、培养审美情趣和感受生活美的途径。
让我们一起怀揣着欣赏名人名画的热情,领略风景背后的意义。
幼儿园艺术欣赏:名画鉴赏

幼儿园艺术欣赏:名画鉴赏一、引言艺术是人类的文化瑰宝,名画则是艺术中的瑰宝。
在幼儿园,通过艺术欣赏,孩子们可以感受到美的力量,培养审美能力,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名画鉴赏是幼儿园艺术教育中重要的一环,本篇文章将深入探讨名画鉴赏的意义、方法和常见的名画欣赏作品。
二、名画鉴赏的意义1. 培养审美情趣名画作为艺术的代表作品,通过观赏名画,幼儿可以学会欣赏艺术的美,培养审美情趣。
在观赏过程中,可以感受到不同绘画风格和表现手法带来的不同情感和体验,从而丰富自己的审美体验。
2. 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名画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学习名画,幼儿可以激发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学会用艺术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艺术欣赏同时也可以帮助幼儿发展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辨能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3. 提升认知能力和文化修养名画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
通过学习名画,幼儿可以了解不同的历史时期、文化传统以及艺术发展的历程,提升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文化修养。
三、名画鉴赏的方法1. 观察观察是名画鉴赏的基本方法。
幼儿可以仔细观察名画中的细节,包括颜色、线条、形状、构图等,从中发现画家的意图和表达方式。
观察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提问他们对画面的理解和感受。
2. 探究在观察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幼儿深入探究名画中的故事或者背景。
可以通过讲解画家的生平、艺术风格,以及作品所描绘的主题和意义,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名画。
3. 创作名画鉴赏不仅仅是被动地观赏,还可以引导幼儿进行创作。
可以通过让幼儿模仿名画中的画风或主题,进行绘画创作,培养幼儿的艺术表达能力。
同时,还可以鼓励幼儿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四、常见的名画欣赏作品1.《蒙娜丽莎》《蒙娜丽莎》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达·芬奇的代表作品,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名画之一。
通过观赏这幅画,幼儿可以感受到蒙娜丽莎微笑中的神秘和内心世界的真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在这幅画种我们可以看见,画家在有意无意间将中国传统的笔墨情趣 融入画中,以至于我们对画面的第一感觉是:“啊!和中国画好像啊 !”于是,莫奈与东方情趣不期而遇了。 《日出·印象》中色彩服务于韵律、氛围和画面感觉,画家对色彩的 运用大大超出了对“形”的刻画。画面的色调有主次之分,主色调在 一幅画中的重要性,相当于主旋律在一首歌曲中的重要性。画面中的 次要色调必须与主色调保持协调,并且服务于主色调。就像在中国的 传统画中,对于墨色也是很讲究的,有的淡雅朴素,有的清晰明快, 还有的强烈绚丽。其中,墨和色并非单纯的组合在一起,二者要有和 谐的美感。通过这种组合,既能给欣赏者一种单纯、清晰之感,又能 营造出一种美的意境。在一幅作品中,所有的色彩安排都井然有序, 通过这种默契的配合,更能烘托出一种优雅和谐的意境。
•
•
•
随着当今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以及文化的交流和融合,画家们以及观者 对艺术品的视觉效果有着越来越多的要求以及更高更好的追求。因此许 多画家都在自己绘画革新道路上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探索与尝试。莫奈油 画中东方情趣的研究能够为当今正在探寻新的艺术道路的艺术家们提供 一个启示和一个成功的范例。 那么回到现在,在当今这种如此好的氛围中,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去发掘 中国艺术呢?应该怎么去找到一个着眼点呢?(下面我就举身边的几个 事例来说明一下我的看法)
•
•
•
该部作品以勒阿弗尔港仁为素材 ,对当地的一个多雾的早晨进行 了描绘。 从画法来看,《日出印象》有点 类似于速写形式的油画,但是画 家却生动地表现了阳光下大自然 的真实状态,形象地抓住了融合 在朝雾与晨曦里面的光与色,生 动地传达出了莫奈对日出时候稍 纵即逝,瞬息变化的海港风景的 深刻印象。 莫奈在《日出·印象》中大量使 用了不混合的颜色,并且在许多 位置使用短促的笔触,形象地传 达出了光颤动的神韵,极力营造 了瞬间的视觉效果,表现了橙色 阳光反射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形 成的闪烁迷人风景。
•
三,通过探讨莫奈画中的东方情趣所引起的几点思考?
• 克劳德·莫奈是印象派绘画领域的杰出代表画家之一,他的艺术理念代表着印象派绘画的精神实质 。在莫奈的作品中,你可以看到不同于西方传统绘画的风格的创新理念,他的这种创新理念来源于 莫奈一生对绘画创作风格革新的不断追求与努力探索。 在 19 世纪的欧洲,当时的印象派画家不满足于具有再现性、写实性的西方传统绘画的创作,他们 一直在找寻着不同于西方传统绘画风格的艺术道路。随着各国之间贸易往来、文化交流的加强,那 时东方文化的出现为他们提供的绘画创新的思路,于是印象派画家在西方绘画的探索与实践中恰到 好处的融入了东方审美情趣和精神,印象派的这种对西方传统绘画理念的革新以及在东西方文化交 融中做出的突出贡献,给当时西方美术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西方美术的发展 ,同时也使其在欧洲的绘画发展史上的地位独树一帜。莫奈作为印象派的代表画家之一,他绘画风 格最大的创新之处就是在于,莫奈在自己所追求的西方绘画理念(光与色的追求)基础上融合了东 方的绘画艺术,使西方绘画形式和东方绘画艺术完美的融合,并且将这种融合巧妙的表现在自己的 油画创作之中。(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出现的东西方艺术的交融)
•
当这个作品出现在印象派画家第二次联展中的时候,立即取得了业内和 社会上的巨大反响。虽然这幅画的绘画题材在当时的法国是很少见的, 但是很多画家并不认可莫奈的这幅画,就像德加说的那样“这是对东方 艺术不甚高明的模仿”。
但是今天看来,以风景画见长的莫奈,一生所作的人物画屈指可数,在 这幅人物画中除去画中人物卡美伊这位出色的模特儿之外,如此漂亮的 和服,可能也是引起画家创作冲动的原因。这足以证明莫奈对当时日本 文化的喜爱和对日本艺术的浓厚兴趣。
卡美伊身上的和服图案是日本浮世绘的摹写图案,是中国古典名著《 水浒传一百零八将》中的图案,隶属于东方图像。该图像面部表情狰 狞,与莫奈夫人的表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
在画中的墙面上和地面上,你能看到许许多多,各式各样的日 本团扇,这些团扇围绕着卡美伊,这使得整幅画洋溢着浓重的 日式风情。 卡美伊脚下榻榻米刻画细致入微。
•
•
于 1886 年创作的 风景画《贝尼里崖 角岩岸》。 在这幅画中,海中 的岩石与海浪拍打 后的动态,以及水 花四溅的宏伟景观 表现的淋漓尽致。
•
•
•
我们将这幅画与日本浮世绘的代表人物安藤广重在 1853 年创作的《剑 石》以及 1823 年葛饰北斋创作的《神奈川巨浪》进行比较得出,在构 图上,莫奈的风格与安藤广重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而作品中波涛汹涌 的海面,奔腾不息的浪花,又让人想起葛饰北斋的《神奈川巨浪》。同 样是对于侧影和轮廓的强调,同样是粗糙的岩石边缘还有我们在北斋的 作品中看到的沸腾的海。 ——惠特福德
通过探讨莫奈画中的东方情趣 所引起的几点思考
一、何为东方情趣? 二、莫奈画中东方情趣的表现?
三,通过探讨莫奈画中的东方情趣所引起的几点思考?
一、何为东方情趣?
• 我的着眼点是莫奈画中的东方情趣,这里的“东方”我把地域范围界定在中国和 日本这两个国家。之所以界定这两个国家是因为在17世纪以后,东西方国家之间由 于贸易的往来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在那时许多具有中国元素的商品被带入欧 洲各国,如陶瓷、丝绸、茶叶和具有东方情调的装饰品等等,西方国家便因此掀起 了有关“中国趣味”的浪潮,之后到了19世纪后期,日本文化席卷欧洲,日本文化 的驻入进一步加速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这也对当时在欧洲发展寻求新绘画道路的 印象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而“情趣”,即志趣,志向或情调趣味。这里的“东方情趣”蕴含着两层意义, 首先是莫奈与东方国家的关系与渊源,就像一种情缘。这其中日本对莫奈是一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接的影响关系,而莫奈与中国的传统绘画则是一种间接的相通关系。另外一层含义 就是指莫奈作品中所蕴含的一些具有东方特色的元素,可以理解为一种东方趣味的 体现。即“东方情缘”导致了莫奈画中的“东方趣味”,故为莫奈画中的“东方情 趣”。
•
•
其实《日出·印象》中莫奈这一整套绘画表现手法以及画面表达的意境美, 已经完全脱离了原古典写实主义的绘画程序,(艺术的解放)有意无意中靠 近了中国画的灵魂。中国传统绘画更加注重描绘事物的内在精神和作者自身 的感情表现。崇尚意境的表达,注重画面的呈现,注重画家情感的表现,是 中国传统绘画的一大特点。而《日出·印象》集中体现了这一点,表现出了 中国式的审美情趣,对西方传统绘画在表达内容方面做了大的突破和扬弃。 我国著名的美术理论家、国画家邵大箴先生在 1979 对该画评论时说“:中 国画讲究用笔墨表达气韵和诗意,作者可以用笔的提、顿、轻重疾徐,墨的 浓淡润枯来描绘对象,抒发内心的感情。而西洋画家充分用油彩的表现功能 ,大胆探索外光照映下色的细致变化,道路是相通的。”
•
二、莫奈画中东方情趣的表现?
•
• • •
英国著名教授迈克尔·苏立文从印象派画家学习日本绘画的技巧和角度 出发,他认为有关日本美术对印象派画家产生影响的方式有三种: 一是“日本化”,是指在画中添加扇子、和服、花瓶、屏风和其他日本 式的器具,以创造出日本文化的印象。(器物层面) 二是“日本主义”,指画家采用日本绘画的技巧,却不一定要画出日本 式的道具。(构图、造型等形式感层面) 三是“日本风格”,主要是指按照日本绘画的方式画出一些较为琐碎的 东西点缀在自己的作品中,体现出自己的思想情感。(由笔墨情趣上升 到意境)
事例:
•
• •
一、卓然木老师体现新疆风土人情的系列油画。
二、贾忠老师将中国传统笔墨技法运用到水彩画中。 三、马勇老师《创作思维与训练》课程。
总之,结合我们专业来说,我们还是 要有一个纵贯中西的思绪。
• •
•
•
•
这是一幅高接近 2.5 米的巨幅人物油画。 画面里穿着和服的女人是莫奈的妻子卡美伊,她身着色彩艳丽 的日本和服,手执折纸扇,窈窕多姿,娇媚动人,俨然是一位 浓妆打扮,正准备登台献艺的日本艺伎形象。 画面中的卡美伊有一头靓丽的金色秀发,这样不仅仅突出了人 物西方人种的身份特征,同时也和卡美伊和服上的金色刺绣相 互辉映,这样使画面的色彩效果明亮、灿烂。 蓝灰的背景色恰到好处地衬托出画中人物身上以鲜艳红色为底 色的日式和服,和服的隆起状态,烘托出强烈的立体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