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三节叶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三单元 第三章 第三节《光合作用的场所》导学案 (新版)冀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章第三节《光合作用的场所》导学案 (新版)冀教版1、重点:能说出叶片的结构及其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特点。
2、重点:能说出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方法。
3、知道立体农业的种类。
知识点一:叶片是光合作用的场所1、叶片的结构:叶片2、叶片是光合作用理想的场所:①表皮: 透光、透气,角质层能保持水分不过多散失;②叶肉:含有较多叶绿体(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进行)的栅栏组织接近上表皮;③叶脉:导管可为叶片输送光合作用的原料水,筛管可把叶片制造的有机物输送到其他器官。
所以叶片是进行光合作用最理想的场所。
知识点二:光合作用的过程1、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就是绿色植物的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2、光合作用反应式:二氧化碳+水淀粉(贮存能量)+氧气3、光合作用的实质:光合作用完成了两个方面的转化:一是物质转化,把简单的无机物制造成复杂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二是能量转化,把光能转变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知识点三:光合作用的原理的应用1、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枝繁叶茂”是作物丰产的前提,可以增大单位空间内叶的总面积,使植物最大限度地接受太阳光的照射。
2、立体农业:(1)复种:复种是一块地一年内种几茬。
(2) 间作:利用作物植株的高低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不同,把作物进行间作。
(3)混、套种:混、套种是利用作物生长的“时间差”、“空间差”和“植物光合作用差”等条件,一季双收或三收,一地二收或三收。
1、用刀片切割叶片时,应注意什么?(1)用手捏紧并排的刀片,切割速度一定要快。
(2)多切几次,选最薄的。
切片勿用手拿,要用毛笔蘸。
(3)在切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
2、通过观察叶片的形态结构,说出叶片结构与光合作用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1)叶片形态适合光合作用的特点是什么?叶片一般都是呈扁平状,形状可使叶片最大限度地接受光照。
(2)请说明表皮的结构适于进行光合作用的特点。
3.3第三节 叶

第三节叶第三节叶叶(leaf)是种子植物制造有机养料的重要器官,也就是光合作用进行的主要场所。
光合作用的进行,和叶绿体的存在以及整个叶的结构有着紧密联系。
因此,要理解叶的功能,首先就要充分认识叶的结构。
一、叶的生理功能和经济利用二、叶的形态三、叶的发育四、叶的结构五、叶的生态类型六、落叶和离层一、叶的生理功能和经济利用叶的主要生理功能有二,就是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它们在植物的生活中有着重大的意义。
绿色植物(主要是在叶内)吸收日光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质,并释放氧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
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主要是碳水化合物,贮藏的能量则存在于所形成的有机物中,人类吃粮食,烧炭柴,就是利用它们所贮藏的能量。
光合作用的产物不仅供植物自身生命活动用,而且所有其他生物包括人类在内,都是以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物为食物的最终来源,直接或间接作为人类或全部动物界的食物,也可作为某些工业的原料。
可以说,今天人类的食物和某些工业原料,都是直接或间接来自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的过程可简单地写成:用同位素18O标记的H2O和CO2,证明了光合作用过程中释放出的氧,是来自于水而不是从CO2来的。
叶片是植物最主要的光合作用器官,可以说它是一所高效的合成有机物的绿色工厂,它由进行光合作用的组织[栅栏组织(palisade tissue)和海绵组织(spongy tissue)]组成,最外面被保护层(表皮)所包被,有运输原料(水和无机盐等)和光合作用产物的输导组织组成的叶脉。
农业生产中,争取单位面积上的优质高产,都直接和光合作用有关。
在生产上只有提高光合作用强度,采用合理密植、间作套种以及选择光合强度高的品种,才能获得高产稳产。
水分以气体状态从体内通过生活的植物体的表面,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称为蒸腾作用(transpiration)。
植物的主要蒸腾器官是叶,所以蒸腾作用也是叶的一个重要生理功能。
冀教版-八上-生物-第三单元--第三章 叶的光合作用

叶脉 有导管和筛管,运输光合作用的原料和 产物。
光合作用的原料: 水和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的产物: 淀粉和氧气 光合作用的场所: 叶绿体 光合作用的条件: 光
光合作用公式
二氧化碳+水 淀粉(贮存能量)+氧气 叶绿体
光能
原料
产物
从气孔进
由导管 运输
从气孔出
由筛管 运输
如何利用土地、阳光等多种资源创造最大的生物产量?
叶片的结构
上、下表皮 叶片 叶肉(栅栏、海绵组织) 结构 叶脉 讨论:叶片有哪些适应 气孔 光合作用的特点?
1. 表皮
(1)上下表皮细胞排列紧密,无色透明,外有角质层。 (2)表皮上面分布着气孔。 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
2. 叶肉
(1)由许多叶肉细胞组成,叶肉细胞中含叶绿体。
栅栏组织
(2)叶肉
圆柱形,整齐,叶绿体较多。 不规则,疏松,叶绿体较少。
套种
间作
总结:
原料 二氧化碳 水
光 合 作 用
产物
有机物(淀粉) 氧气
场所
有叶绿体的细胞
条件
光照
实验结论: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意义: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 有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吸收二氧化碳 释放氧气)
怎么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合理密植
资料分析
1.向绿色植物提供普通二氧化碳, 浇灌被标记过的水。 2.向同种绿色植物提供被标记过的二氧 化碳,浇灌普通水。
植物释放的氧全部是被标记过的。
植物释放的氧全部是未被标记过的。
氧来自于参与光合 作用的水。
氧来自于参与光合 作用的水。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为: 二氧化碳、水
叶

落叶原因:
内因:叶子经一定时期的生理活动,细胞内产生 大量的代谢产物,引起叶细胞功能衰退, 衰老,死亡。 外因:落叶多在不良季节进行的。落叶是为了减 少蒸腾,适应干冷环境的现象。
(二) 落叶机理
落叶前,叶片已发生一系列变化:细胞中 有机物分解;叶绿体解体,叶因类胡萝卜素 的存在而呈枯黄,或产生花青素使叶变红色。 落叶时,紧靠叶柄基部的一些细胞发生生化 性质的变化 ,导致离区产生,枯萎的叶子在外 力的作用下在离区处断离脱落。 离区包括离层和保护层。
5、叶序和叶镶嵌
叶序:叶在茎上着生的次序。
叶镶嵌:
不论是那种叶序,相邻二节的叶不相重叠, 成镶嵌状态着生的现象即叶镶嵌。它使叶片不致
于互相遮盖,均能受到阳光。同时也使茎上负载
平衡。
6、异形叶性
三、叶的发育
分裂增生 茎尖生长锥 产生突起
叶原基
顶端生长
幼叶
居间生长 边缘生长
叶
四、叶的结构
(一)被子植物叶的一般结构 1、叶片结构
气孔的数目与分布
植体上部叶的气孔比下部叶的多。 叶尖和中脉部分的气孔较叶基和叶缘的多。
不同植物叶的上下表皮上气孔的数量有所不同。
有些植物叶只限于下表皮的局部区域。
水生植物浮水叶的气孔只限于上表皮。
表皮毛:表皮外的附属物
排水器与水孔
叶尖表皮上的一种类
似气孔的结构,其保
卫细胞长期开张称水 孔,水孔内有气腔和 通气组织,总称排水 器。
异面叶
等面叶
异面叶:叶片在枝上取横向位臵,两面受光不均,
叶肉分化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
等面叶:叶在枝上取直立位臵,叶片两面受光均匀, 叶肉无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或近 上下表皮均有栅栏组织。
药用植物学:第三章 第三节 叶

• (三)裸子植物叶的构造:表皮、叶肉、叶脉 • 1.表皮:细胞壁较厚,角质层发达,表皮下 有多层厚壁细胞——下皮,气孔内陷。 • 2.叶肉:细胞壁内陷成许多褶襞;内皮层明 显;有树脂道。 • 3.叶脉:两束维管组织,位于中央。
• 作业:
• 1叶脉:分主脉及侧脉,由维管束和机械 组织构成,维管束的构造和茎的大致相同,由木质 部和韧皮部构成,木质部位于向茎面,由导管、管 胞组成。韧皮部位于背茎面,由筛管和伴胞组成。 木、韧部之间还有形成层,略呈半圆形,在维管束 的下方常有厚角组织或厚壁组织包围,在表皮下常 有厚角组织起支持作用。
两面叶:叶的上下两面在外部形态和内部构 造上有明显区别的叶。
羽状复叶
掌状复叶
• 4、单身复叶:总叶柄的顶端只有一片发达的 小叶,两侧小叶已退化,叶柄常为翼状或叶状,叶 柄顶端有关节同叶片相连,如酸橙、桔、柚等。
• 叶轴和小枝的区别 叶轴
小枝
先端无顶芽
先端有顶芽
小叶柄无腋芽 叶柄有腋芽
小叶排在一平面 上
小叶先脱落
不在一平面上 整个叶一起脱落
叶轴会脱落
小枝不会脱落
横出平行脉
射出平行脉
• (3)二叉分枝脉:银杏的叶脉由叶基向叶端呈 二叉分枝。
(四)叶片的质地:膜质、草质、肉质、革质 (五)、异形叶性:同一植株上具有不同形状
的叶。
二、单叶和复叶 (一)单叶:一个叶柄上只生一个叶片的叶称单叶。 (二)复叶:一个叶柄上生二个以上叶片的称为复叶。 复叶的叶柄一般称总叶柄,其上着生叶的轴状部分称总叶 轴,复叶轴上的每片叶子称小叶,小叶的柄称小叶柄。
第三节 叶 一、叶的组成及形态 (一)叶的组成:叶片、叶柄、托叶。 完全叶:叶片、叶柄、托叶三部分俱全的叶。
植物学第三章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

主要类型:
(1)无规则型 (2)不等型 (3)平列型 (4)横列型
四、叶的结构 (一)被子植物叶的一般结构
1、表皮
2、叶肉 叶肉:上下表皮之间的绿色组织的总称。 组成:通常由薄壁细胞组成,内含丰富的叶绿体。异面叶
2. 植物外形:植株矮小,根系发达,叶小 而厚,
○ 或多茸毛。
肉质植物
角质层发达,叶肥厚多汁,在叶内有
○ 发达的薄壁组织,贮大量的水分。
1. 叶的结构:表皮细胞壁厚,角质层发达,
有的多
层细胞,气孔下
陷;栅栏组织多层,
海
绵组织和细胞间隙不发达,机械组
织的量较多。
五、叶的生态类型 (一)旱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的叶
被子植物叶的一般结构
1、表皮
无论异面叶还是等面叶都有三种 基本结构:表皮、叶肉、叶脉。
包被着整个叶片有上表皮、下表 皮之分。
表皮通常由一层生活的细胞组成, 但也有多层细胞组成的,称为复 表皮。
1、表皮 表皮细胞
平皮切面上看是形状规则或不规则的扁平细胞;在横切面上外 形较规则,外壁厚,常具角质,有的有腊质;一般不具叶绿体。
(3)轮生叶序 :每节上生3叶或3叶以上,作辐射排列。
三种叶 序
(五)叶序和叶镶嵌 1、叶序(phyllotaxy):叶在茎上有规律的排列方式。
2、叶镶嵌(leaf mosaic):同一枝上的叶,以镶嵌状 态的方式排列而不重叠的现象。
(六)异形叶性:同株不同叶形的现象。 异形叶性(heterophylly):同一植株具有不同叶形的现象。
植物学第三章第三节叶

2 叶的形态
叶的大小和形状在不同种类的植物中有很大不 同,但对一种植物而言是比较稳定的特征。叶片形 状主要由叶片的长度和宽度的比值及最宽处的位置 来决定。叶片的尖端即叶尖(leaf apex),叶片的基 部即叶基(leaf base),叶片的边缘即叶缘(leaf margin)的形态特征各异,却可作为植物种类的鉴 别特征。
千姿百态的叶
叶尖的类型
3 叶脉及脉序
贯穿在叶肉内的维管组织及外围的机械组织称为
叶脉(vein);叶脉在叶片上的分布形式称脉序
(venation)。叶脉主要有网状脉序(netted venation) 和平行脉序(panalled venation)。网状脉序具有明 显的主脉,由主脉分支行成侧脉,侧脉及分支连接成 网脉。平行脉序的各个叶脉近于平行,主脉的子叶脉 之间有细脉相连,是单子叶植物叶脉的特征。 常见 的脉序类型主要有:网状脉序、平行脉序、二叉脉序 等。
槌状(如野芝麻等)。 蜜腺、腺鳞、腺毛均为表皮毛的结构。
2、叶肉(mesophyll)
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分,其细胞中含大量的叶 绿体,主要功能是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叶肉细胞间有 明显的胞间隙。
背腹型叶的叶肉细胞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 一般上部为栅栏组织,下部为海绵组织。
等面叶无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
四、 叶的结构
1、叶柄的结构 2、被子植物叶的一般结构 3、禾本科植物叶的结构 4、裸子植物叶的结构
1 叶柄的结构
叶柄的结构与茎类似,相当于茎维管 束的一部分,由表皮、基本组织和维管组 织三部分组成。在一般情况下,叶柄在横 切面上常成半月形、三角形或近于圆形。
叶柄的结构
叶柄皮层的外围富含厚角组织,有时也有一些 厚壁组织。这种机械组织既适于支持又不防碍叶柄 的延伸、扭曲和摆动。
06叶-高中生物竞赛

• 气孔(stoma):由两个肾形的保卫细胞和它 们间的孔口共同组成。 • 气孔+副卫细胞构成气孔器(气孔复合体) • 副卫细胞(subsidiary cell):保卫细胞周 围有1-几个与表皮细胞不同的细胞,称副 卫细胞。
气孔的四个主要类型
(1)无规则型 也称毛茛科型 (无副卫细胞) (2)不等型 也称十字花科型 (3)平列型 也称茜草科型 (4)横列型 也称石竹科型
(3) 叶脉
• 叶片内的维管系统,起支持和输导 作用。
• 网状叶脉,主脉(中脉)侧脉 细脉脉梢,叶脉变细,结构简化。
• 主脉及较大的侧脉维管束周围有机械组 织,或机械组织位于维管束的上下方。 • 叶脉维管束木质部位于近轴(茎)面; 韧皮部位于远轴(茎)面。 • 一些粗大的叶脉,在木质部与韧皮部之 间有形成层,但活动时间短暂。 • 越细的叶脉结构越是简单,脉梢木质部 只有短的管胞,韧皮部只有筛管分子和 增大的伴胞。
脉序
脉序主要有平行脉、网状脉和叉状脉三种类型 平行脉:包括直出脉、侧出脉、弧形脉、射出脉 多见于单子叶植物 网状脉:羽状网脉、掌状网脉 多见于双子叶植物 叉状脉:各脉二叉分枝 在蕨类植物中比较普遍
(四) 单叶和复叶
• 单叶(simple leaf):一个叶柄上 只生一片叶片。 • 复叶(compound leaf):一个叶柄 上着生2~多数分离的叶片。 • 复叶的叶柄称为“叶轴(rachis)” 或总叶柄(common petiole),总叶 柄上的每片叶是小叶。
• C3植物——维管束鞘由两层细胞组成。 外层为薄壁细胞,内含少量叶绿体; 内层为厚壁细胞。(小麦、水稻) • C4植物——维管束鞘由一层薄壁细胞 组成,内含大形叶绿体,维管束鞘细 胞与其周围的叶肉细胞紧密相连。 (玉米、高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细胞和副卫细胞组成,保卫细胞 哑铃形;具泡状细胞。 叶肉:不分化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为 等面叶。 叶脉:叶脉维管束平行排列,具维管束鞘。
单子叶植物叶
表皮
叶肉
C3植物叶脉构造
C4 植 物 叶 脉 构 造
C4植物叶脉构造
叶脉
碳三植物和碳四植物的维管束鞘结构不同:
碳三植物维管束鞘有2层,外层细胞薄壁且大,含叶绿体,
松针的结构
四、叶的生态类型
(一)旱生植物和水植物的叶 1、旱生植物的叶
旱生植物的叶有两类:一类为肉质 叶:另一类具有下列特征:A、叶片小 而硬,B、表皮细胞小,且外壁增厚, 外壁外面有厚的角质层,C、常密生表 皮毛,D、气孔下陷,E、有下皮层,F、 叶肉组织排列紧密。
旱生植物的叶
旱 生 植 物 的 叶
2、水植物的叶
水植物的叶常具有下列特征: A、叶片通常较薄,丝状细裂, B、表皮没有角质膜,无表皮毛无气孔,有叶 绿体。 C、叶肉组织不发达,没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 织的分化,形成发达的通气系统,有较大 的气室(air chamber)。叶脉 D、输导组织、机械组织不发达。
五、落叶和离层
落叶树(deciduous tree)
单叶
复叶
掌状复叶
复叶
奇数羽状复叶 偶数羽状复叶 一回羽状复叶 二回羽状复叶 三回羽状复叶 单身复叶
(五)叶序和叶镶嵌
叶在茎上的排列方式叫叶(phyllotaxy)。 叶序有三种基本类型:
互生(alternate) 对生(opposite) 轮生(whorled, verticillate)
网状脉平Βιβλιοθήκη 脉网状脉网 状 脉
叉 状 脉
(四)单叶和复叶
单叶(simple L):一个叶柄上只着生一张叶片。 复叶(compound L):一个叶柄上着生许多小叶。 叶轴(rachis)(总叶柄 common petiole)、 小叶(leaflet)、小叶柄(petiolule) 羽状复叶(pinnately compound L) 复叶 掌状复叶(palmately compound L) 三出复叶(ternately compound L)
但较叶肉细胞中的为少;内层细胞壁厚且小,不含叶绿
体 。如小麦、水稻等。
碳四植物维管束鞘是仅由一层薄壁细胞所组成,细胞较
大、排列整齐,细胞内的叶绿体大,其内没有或仅有少
量基粒,其积累淀粉的能力却远远超过一般叶肉细胞中
的叶绿体。如玉米、高粱等。 碳四植物具“花环型”(Kranz-type)结构
(三)裸子植物的叶
英文 国文 植物学 普通化学
93分 64分 65分 60分
地质学 农业概论 气象学 农场实习
88分 88分 84分 67分
袁隆平:“书本很重要,电脑很重要,但书本和电脑都种不出水 稻”。
玉 米
禾 本 科 植 物 的 叶
叶耳
叶舌
(三)脉序
叶脉(vein):贯穿在叶肉内的维管束和其它有关 组织。是叶内输导和 支持结构。 脉序(venation):叶脉在叶片上呈现出各种有规 律的脉纹的分布。 平行脉(parall vein)
脉序 网状脉(reticulate vein)
叉状脉(forked vein)
epidermis):少数植物具
有。
植 物 叶 表 皮 外 的 角 质 层
2、叶肉(mesophyll)
叶肉由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组成,为异面叶。
3、叶脉
叶片中的维管束。 木质部在上方(近轴面)。 韧皮部在下方(远轴面)。
(二)单子叶植物叶的结构
表皮:由长、短两种类型细胞;气孔由保
常绿树(evergreen tree)
离区(abscission zone):离层(abscission layer)和保护区(protective layer)
金 色 之 秋
三、叶的变态
总 苞
鳞叶
叶 卷 须
叶刺
捕 虫 叶
捕虫叶
捕虫叶
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母校---------西南大学。 工作人员在餐桌正中摆了一个盛满大米玻璃缸。缸壁写:“饮水 不忘挖井人,吃米不忘袁先生”。 袁隆平1950年大一下期期末考试成绩单清楚地表明:
叶序
叶镶嵌
叶在茎上的排列方式,不论是互生、对生
还是轮生,相邻两个节上的叶片都决不会 重叠,它们总是利用叶柄长短的变化,或 以一定的角度彼此相互错开排列,结果使 同一枝上的叶以镶嵌状态排列而不会重叠, 这种现象称为叶镶嵌(leaf mosaic)。
叶镶嵌
(六)异形叶性(heterophylly)
通常一种植物具有一定形状的叶,
可作为分类的鉴别特征。但有些 植物却在同一植株上具有不同形 状的叶子,这种现象叫异形叶性。
异 形 叶 性
三、叶的结构
(-)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
表皮 叶肉 叶脉
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
1、表皮
表皮上有气孔和表皮毛。
分上、下表皮,各由一层生活细胞组成。
复表皮(multiple
第三节
叶
一、叶的形态
(一) 叶的组成
叶 的 组 成
叶 的 组 成
(一)叶的组成
包括
叶片(lamina) 叶柄(petiole) 托叶(stipule)
完全叶(complete leaf) 不完全叶(incomplete leaf) 无柄叶(sessil leaf)
(二)叶片的形态
叶缘 缺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