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一个教育故事 宽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精品】
记一个教育故事 宽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记一个教育故事宽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宽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记一个教育故事教育是完善人的事业,校园是唤醒人性,亲近善良,远离无知的场所。
人人都说教学苦,在古代有“家有五斗米,不做孩子王”的说法。
确实,做一个老师挺苦挺累的,做一个好教师就更苦更累了,但这是我们选取的职业,所以我们要做的只有默默工作。
休产假回归后,来到小学教书,担任二班班主任兼语文老师。
还记得班上有一个特别犟拗、叛逆的男孩:喜欢跟老师对着干,上课让他拿出书本,他不拿,堂上随意与前后左右闲聊,搞小动作,随意离开座位,随意走动,有时还瘫坐在甚至会趴睡在座位旁的地上,老师让他遵守课堂纪律,他也总说“我不”,不听老师教育,就一个自己想怎样就怎样,学校是他开的“牛皮灯笼”,听别的学生说他也经常在堂上骂管他纪律的数学老师数学课上也是为所欲为的。
那时,我就想给他一个下马威,于是,发怒成了我对他教育中出现得最多的动作。
课堂上他不专心,没完成作业这些都会引起我的发怒,我会在课堂上大声呵斥犯错的他,只因为觉得这样做会对他起到震慑作用,会让他暂时可以遵守课堂纪律,却没有去想这个学生会有怎样的感受,也忽略了同样坐在教室中其他的那些满怀期盼等老师讲授下一课,好奇的学生。
一来二往,自己越来越辛苦,越来越无助,而他也越来越执拗、叛逆。
直至有一次,他课堂上又随意瘫趴在地上,无论的怎么教育也不愿坐回座位去,那时,因为在上课,我也只能先由他,好不容易下课了,我让他到办公室,想好好引导他,可是他竟然不愿去,死赖在课室,真要翻天的架势,我一生气,拉他的手,想把他拉过去,可他站定不肯动,我跟他犟了一会儿以后他竟挪到墙边想用头撞墙,接着干脆整个瘫趴在地,我吓了一跳,放开了手,暂时没管他,冷处理了。
之后,在安全的情况下,无论他做什么我都当没看见,没想到冷处理他的违纪行为后他竟然没那么放纵了。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可爱的,虽然他守纪律差强人意,但他是是劳动中的能手,是他主动为班级打扫卫生,谁能说他不是个好孩子,又有谁是完美的呢?无意中我读到了一个故事,故事说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望见见墙角边有一张椅子,是哪位出家人违犯寺规越墙出去遛达了。
宽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宽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宽容可以超越一切,因为宽容包含着人的心灵,因为宽容需要一颗博大的心。
而缺乏宽容,将使个性从伟大堕落为比平凡还不如。
宽容不受约束,它像天上的细雨,滋润大地,带来双重祝福,祝福施予者,也祝福被施予者。
它力量巨大,贵比皇冠,它与王权同在,与上帝并存。
宽容是一种最高贵的美德,没有人穷困到无机会表达宽容的地步。
施行宽容是接近神灵本性的途径,没有人能比施行宽容的人更强大,更自豪。
一个人的心胸有多宽广,他就能赢得多少人。
宽容有时候就是站在对方的立场,将心比心,关注对方的感受。
付出宽容,你将收获无穷。
宽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责人不如帮人,倘若对别人的错处一味挑剔,呵责,非但令人反感,取不到教育的效果,而且可能激起逆反心,一错再错。
惟有宽容的人,其信赖才更真实,更让人感动。
一个人比预想更棒的冰箱是对宽容与信赖的最好的回报。
我们不求回报,但是美好的品质总会在最后显露它的价值。
吃亏是福。
这种吃亏,其实就是一种宽容的智慧。
以一种博大的胸怀和真诚的态度宽容别人,就等于送给了自己一份神奇的礼物。
宽容不是迁就,也不是软弱,而是一种充满智慧的处世之道。
中国妇人用宽容宽恕了别人,也为自己创造了一个融洽的人际环境,这种化诅咒为祝福的智慧确实令人惊叹。
宽容是一片宽广而浩瀚的海,包容了一切,也能化解了一切,裹挟着你跟随着他一起浩浩荡荡向前奔涌。
宽容待人,能够交结到长久的友谊,因为你的宽容行为对看到它和听到它的人都能产生影响。
“献出你自己,学会宽容,乐于赏识和称誉他人,并时刻保持能够使自己得到成长和增加学识的灵活性——这一切便产生了幸福、和谐、美满和事业有成。
这就是一个人丰富多彩的生活应有的特征。
”宽容理当:误解、谩骂、忘恩负义,都不去计较。
宽容,意味着一个人的自爱达到了能够使自己做到诚实、开朗,在生活中乐于进取的程度;意味着一种善意的理解和理解之后的爱和关怀。
宽容的伟大在于发自内心,真正的宽容总是真诚的、自然的。
宽容是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理念之一,如果别人能原谅错误,那你的也能。
宽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龙源期刊网 宽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作者:媚媚来源:《江西教育·管理版》2011年第04期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可爱的,尽管他们有的可能生性调皮不好管教,有的可能学习不太认真,但谁能说他就一定不是个好孩子呢?这让我想起了我的一个学生,一个学习成绩差、毫无自信的孩子——李桐新。
那天,为庆祝我班在学校田径赛上取得的好成绩,我自掏腰包买了一些水果、饼干和饮料,组织学生搞了一次“庆祝活动”。
孩子们都兴高采烈,吃得十分开心。
“庆祝活动”结束后,孩子们吃饱喝足,等待着班主任的最后总结。
也许是上了一天课的缘故,我说话时嗓子干涩,连咳了一阵。
放学时,只见李桐新左盼右顾,小心翼翼地走到我的身边对我说:“老师,这是给您吃的。
您为我们忙到现在,什么也没吃……”说着,他从背后小心翼翼地拿出两个橘子和一些饼干塞到我的手中。
此时的他小脸涨得通红,原本就缺乏自信的他,头埋得更低了。
那一刹那,一份感动涌上我的心头。
我陷入了沉思之中。
虽然我曾经对他们冷言冷语,有时还会暴跳如雷,但孩子们对老师是宽容的。
因为他们崇拜你、爱你。
其实,我也常常想,老师是否也应该对学生宽容再宽容一些?芸芸众生,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可能他们有时无法克制自己的言行,无法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但不能就此断定他们没有美好的前程。
只要老师对他们有足够的宽容,引导他们发挥好自己的特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出人头地”。
宽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虽然书本知识的灌输是很重要的,但是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同样重要,因为宽松的学习环境对鼓励学生人格力量的成长和个性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可是,整体的社会潮流、教育氛围和工作生活的压力,有时候会让教师偏离方向。
今后的日子里,我会用爱心、耐心、热心以及诚心唤醒学生的迷惘,增强他们的自信,要像对待玫瑰花上颤动欲滴的露珠一样,用自己赤诚的爱去温暖、去关心、去感化他们,多给他们展示才能的机会,并重视和采纳他们的建议。
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教师都有一颗宽容的心,即便是“顽石”,也能雕琢成“美玉”。
关于宽容的学生教育故事

关于宽容的学生教育故事宽容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重要的品质,可以使人们更加和谐、包容和理解。
在学生教育中,宽容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宽容的学校,不仅能够培养出良好的品德,更能够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发展自己的潜能。
以下是一个关于宽容的学生教育故事:初一时的张丽,是一个身高不足一米五,十分瘦小而脆弱的女孩。
她从小就很内向,沉默寡言,不大愿意和别人交往。
由于身体的缺陷,她在学校里也遭受了很多嘲笑和歧视。
她的同学们常常泼她冷水,捉弄她,甚至是欺负她。
虽然她从来不说什么,但是她内心深处却异常的痛苦。
这让她变得更加孤僻,不敢和同学们沟通。
在女子班级里,她也受到了同学们的排挤,导致她的成绩一直很差。
她的老师很心疼她,了解她的情况后,尝试引导她和班级中的其他同学交流和认识。
她的老师认为,只有通过更多的交流和了解,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之间的关系,降低同学之间的敌意和针对性,对所有学生进行更好的教育。
在老师的尝试下,班级里的一些同学们开始对张丽更加关注,并主动帮助她。
她的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了张丽更多的支持。
在学习方面,他们组织了学习小组,与张丽分享知识,一起制定学习计划。
在生活方面,同学们成立了一个帮助小组,帮张丽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
在慢慢发生变化的班级氛围中,张丽逐渐融入到了班级生活中。
她开始与同学们打成一片,积极参加各种班级活动。
她更加放松自己,和同学们交流,更加自然地与班级中的其他同学建立了友谊。
通过班级的宽容和关爱,张丽不再孤单,也开始拥有自己的朋友。
班级的氛围和同学的支持帮助她更好地适应学校的生活,并全力投入到学习中。
在顺利毕业后,她通过自己的努力,顺利考取了心仪的大学。
这个故事充满了班级的温暖和宽容,它告诉我们,在学生教育中,宽容和理解是至关重要的。
班级和师生之间的互相理解和支持,可以使学生更加平衡地发展,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同时,教师们也需要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理解学生的需求和心理,善于运用为学生提供帮助和引导,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意识,为学生的成长做出积极的贡献。
品味人生:宽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品味人生:宽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品味人生:宽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宽容就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宽容是一种理解,是一种体谅。
疾风暴雨容易使草木夭折,和风细雨倒容易渗透筋脉。
强硬往往带来的是更大的背叛,理解和尊重才是走进心灵的唯一途径。
教育应该是无痕的,q 我看过这样一则故事:古代有一位老禅师,一天晚上在禅院里散步,看见墙角有一张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人违规翻墙出去了。
老禅师也不声张,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
少顷,果真有一个小和尚,黑暗中踩着老和尚的脊背跳进了院子。
当他双脚着地时才感觉到自己踩在了师傅的背上。
小和尚惊慌失措,张口结舌。
但是出乎小和尚的意料,师傅并没有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气说:这么冷的天气,赶快回禅房吧。
老禅师宽容了徒弟,他知道,宽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懂得宽容的人是心中有爱的人。
成长过程中就是矫正自己不良行为的过程,没有谁一生下来就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也有的时候知道不该做,控制力弱做了,而且还要做的隐蔽一点。
尚存侥幸心里的人大有人在,但是他们不是坏人。
他们知道是与非,善与丑,只是还没有成熟起来,意志力还不坚定。
所以面对错误行为,我们无须歇斯底里,无须大惊小怪,只要看看行为原因是什么?就像小和尚,明知道随便出寺院是违规的,之所以选择翻墙头,说明他心里有寺规,但是青灯冷院让他寂寞,所以出去溜达溜达。
而这点可怜的行为还是让老禅师发现了,于是他害怕惊慌。
还有比这种心灵的惩戒更有效的吗?同样我们的大学里,也在些大学生不遵守校规,不干寂寞,晚上不好好自学,有的偷偷遛出大门,有的甚至翻墙头遛出去混混。
学校有这种无声的教育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是人与人心灵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
试想一下,如果这位老禅师不是以一颗宽容的心对待这个小和尚,而是厉声斥责,或变相予以惩罚的话,教育的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南辕北辙。
所以说宽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责人不如帮人,倘若对别人的错处一味挑剔,呵责,非但令人反感,取不到教育的效果,而且可能激起逆反心,一错再错。
教育案例宽容_尊重故事(3篇)

第1篇在我国,教育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如何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道德品质,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的课题。
本文将讲述一个发生在我国某中学的真实案例,通过宽容与尊重,照亮了学生的成长之路。
故事的主人公是小明,一个聪明、活泼的男孩。
然而,在他成长的过程中,却遭遇了许多挫折。
小明从小就父母离异,跟随母亲生活。
由于家庭环境的特殊性,小明性格孤僻,与同学关系紧张。
在课堂上,他经常因为回答不出问题而受到老师的责备;在课间,他因为言行举止不符合规范而受到同学的嘲笑。
面对种种困境,小明逐渐失去了自信,变得沉默寡言。
某天,学校举行了一场以“宽容与尊重”为主题的班会。
班主任王老师希望通过这次班会,让同学们学会关爱他人,尊重他人,从而改变小明的处境。
在班会课上,王老师讲述了一个关于宽容与尊重的故事。
故事讲述的是一位年轻的画家,他的画作总是得不到他人的认可。
有一天,他在路上遇到一位老画家,老画家对他的作品赞不绝口,并告诉他:“你的画作很有特色,只是缺少了宽容与尊重。
试着去理解他人的审美,尊重他人的观点,你的作品一定会得到认可。
”画家深受启发,开始尝试改变自己的态度。
他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观点。
不久后,他的画作果然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画家感慨万分,他说:“宽容与尊重,让我找到了成功的秘诀。
”听完故事,小明陷入了沉思。
他意识到,自己之所以遇到困境,正是因为缺乏宽容与尊重。
于是,他开始努力改变自己。
首先,他主动与同学交流,倾听他们的意见,尊重他们的观点。
渐渐地,同学们开始接受他,与他成为朋友。
在课堂上,小明也学会了尊重老师。
他不再因为回答不出问题而自卑,而是虚心向老师请教。
王老师发现小明的变化,对他说:“你真棒!只要你保持这份宽容与尊重,你的未来一定会很美好。
”在王老师的鼓励下,小明越来越自信。
他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发挥自己的特长。
在学校的演讲比赛中,他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了第一名。
这次经历让他更加坚信,宽容与尊重是照亮成长之路的明灯。
宽容是无声的教育

有一种微笑叫宽容余江一小段早贵一天下午放学前,我一进教室就看见一群女生围在王丽身边,王丽眼眶红红的。
出什么事了?我心里一紧。
图书管理员一见我就焦急地向我汇报:“老师,王丽捐的那本精装版的《一千零一夜》不见了。
”“不会吧。
”我眉头一皱,心中不禁有些生气。
这学期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每人为班级图书角捐了一本书。
图书角的书只能在校借阅,不能带回家去。
没想到才过了三天,书就少了一本。
“你再仔细找一遍。
”我边安慰王丽边说。
“我已经找过三遍了。
今天中午是李梅借去了,她说上课前就还回图书角了。
其他同学都说没借到这本书。
”李梅,一个文静秀气好学的女孩,这学期刚从乡下转学过来,父母外出打工,跟着奶奶过。
会是她?我把探寻的目光投向了她,注视着她。
只见李梅目光闪烁,脸忽的红了,她感觉很不自在,马上低下了头。
“那么好看的书,说不定有人想把它占为己有。
”“不如大家把书包打开,让老师检查,很快就会水落石出。
”有同学大声提议。
“好,就这么办。
”全班同学异口同声。
李梅的脸红彤彤的,额上渗出了汗珠,神情似乎很紧张。
我突然意识到了什么。
于是,我扫视了全班同学一眼,平静地说:“请同学们在自己的书包和课桌里再仔细找找,说不定刚才哪位同学马虎,没查找清楚。
”同学们重新查找了一遍,还是一无所获。
李梅啊李梅,给你机会你怎么不把握呢?难道真要老师揭穿你?如果不揭穿你,书会不会一去不回?正当我气愤之际,那位老禅师的育人故事陡然在我脑海闪现: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里散步,看见院墙边有一张椅子,他立即明白了有位出家人违反寺规翻墙出去了。
老禅师也不声张,静静地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蹲下。
不到半个时辰,果真听到墙外一阵响动。
少顷,一位小和尚翻墙而入,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
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自己踏上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
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只得站在原地,等待师傅的责备和处罚。
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很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包容的故事20个

包容的故事20个包容的故事(一):宽容是一种智慧和力量: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果早在半个多世纪之前,陶行知先生就把民主与宽容的思想渗透到自我的教育实践中,让它们发挥奇妙的作用。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
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
之后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
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
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宽容的智慧:陶行知先生的四颗糖的故事体现了宽容的魅力,闪耀着教育者的智慧。
宽容是一种完美的教育情感,教育需要宽容,更需要给宽容一个生存的空间,让宽容复活。
俗语说:过犹不及,有时候制约太多、束缚太紧,反而不利于发展。
包容的故事(二):拿破仑的宽容拿破仑在长期的军旅生涯中养成了宽容他人的美德。
作为全军统帅,批评士兵的事经常发生,但每次他都不是盛气凌人的,他能很好地照顾士兵的情绪。
士兵往往对他的批评欣然理解,并且充满了对他的热爱与感激之情,这大大增强了他的军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成为欧洲大陆一支劲旅。
在征服意大利的一次战斗中,士兵们都很辛苦。
拿破仑夜间巡岗查哨。
在巡岗过程中,他发现一名巡岗士兵倚着大树睡着了。
他没有喊醒士兵,而是拿起枪替他站起了岗,大约过了半小时,哨兵从沉睡中醒来,他认出了自我的最高统帅,十分惶恐。
拿破仑却不恼怒,他和蔼地对他说:朋友,这是你的枪,你们艰苦作战,又走了那么长的路,你打瞌睡是能够谅解和宽容的,可是目前,一时的疏忽就可能断送全军。
我正好不困,就替你站了一会儿,下次必须细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宽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记一个教育故事
教育是完善人的事业,校园是唤醒人性,亲近善良,远离无知的场所。
人人都说教学苦,在古代有“家有五斗米,不做孩子王”的说法。
确实,做一个老师挺苦挺累的,做一个好教师就更苦更累了,但这是我们选取的职业,所以我们要做的只有默默工作。
休产假回归后,来到小学教书,担任二(9)班班主任兼语文老师。
还记得班上有一个特别犟拗、叛逆的男孩:喜欢跟老师对着干,上课让他拿出书本,他不拿,堂上随意与前后左右闲聊,搞小动作,随意离开座位,随意走动,有时还瘫坐在甚至会趴睡在座位旁的地上,老师让他遵守课堂纪律,他也总说“我不”,不听老师教育,就一个自己想怎样就怎样,学校是他开的“牛皮灯笼”,听别的学生说他也经常在堂上骂管他纪律的数学老师数学课上也是为所欲为的。
那时,我就想给他一个下马威,于是,发怒成了我对他教育中出现得最多的动作。
课堂上他不专心,没完成作业这些都会引起我的发怒,我会在课堂上大声呵斥犯错的他,只因为觉得这样做会对他起到震慑作用,会让他暂时可以遵守课堂纪律,却没有去想这个学生会有怎样的感受,也忽略了同样坐在教室中其他的那些满怀期盼等老师讲授下一课,好奇的学生。
一来二往,自己越来越辛苦,越来越无助,而他也越来越执拗、叛逆。
直至有一次,他课堂上又随意瘫趴在地上,无论的怎么教育也不愿坐回座位去,那时,因为在上课,我也只能先由他,好不容易下课了,我让他到办公室,想好好引导他,可是他竟然不愿去,死赖在课室,真要翻天的架势,我一生气,拉他的手,想把他拉过去,可他站定不肯动,我跟他犟了一会儿以后他竟挪到墙边想用头撞墙,接着干脆整个瘫趴在地,我吓了一跳,放开了手,暂时没管他,冷处理了。
之后,在安全的情况下,无论他做什么我都当没看见,没想到冷处理他的违纪行为后他竟然没那么放纵了。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可爱的,虽然他守纪律差强人意,但他是是劳动中的能手,是他主动为班级打扫卫生,谁能说他不是个好孩子,又有谁是完美的呢?
无意中我读到了一个故事,故事说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望见见墙角边有一张椅子,是哪位出家人违犯寺规越墙出去遛达了。
老禅师也不声张,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
少顷,果真有一小和尚翻墙,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
当他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
但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孩子们对老师是宽容的,只要你对他们付出过爱心,那么你以前对他们的冷言冷语,暴跳如雷,他们都能够原谅。
他们崇拜你、爱你。
我又常常想,老师也就应对学生宽容再宽容一些,芸芸众生,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可能他们经常无法克制自己的言行,无法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不必须有辉煌的未来,但是谁说一个平凡的人就比谁低人一等呢?像故事中的那个老和尚,就清楚地明白,宽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虽然书本知识的灌输是很重要的,但是给学生营造一个宽容的学习环境,在鼓励学生的人格力量的成长上,个性张扬的发展上,是有利得多的。
受故事的启发,我转变了教育方法,碰到他堂上没书问他是否忘带,让他跟同桌同看;碰到他闲聊,提问跟他闲聊的;碰上搞小动作,礼貌请他帮忙做做事;遇上他做地上,问他是不是不舒服……慢慢地,他不瘫趴,瘫坐地上了,没那么多小动作了,少了闲聊,渐渐听课了……
忽然想起当年看的那部张艺谋导演的一个都不能少,一个小小的代课老师魏敏芝,只因老师离去前交代过这些孩子一个也不能少这样一句话就能如此坚定执着地寻回每一位辍学的孩子,这种精神是舍得每一位老师学习的,我们不仅仅要保证学生的数量,更重要的是让阳光遍撒每个被遗忘的角落。
做教师没有潜力点燃火种,但绝不能熄灭火种!应对眼前同样充满好奇和天真的孩子们,要珍惜,更要努力让每一个孩子的心中充满阳光,让每一个孩子在爱的抚慰下快乐成长。
每一位为人师者,放弃了一个学生,可能会减少你的工作压力,可能会提高你的教育质量,可能会给你赢得荣誉,但你放弃的却是一个孩子的完美前途,放弃的是一个家庭的期望,留给自己的也将是一个永久的遗憾!
孩子的心灵是纯洁而秀丽的,如水晶;孩子的心灵是脆弱而易碎,如玻璃。
我们做老师欣赏着他们水晶般的心灵;更要保护着他们玻璃一样易碎的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