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城市_高层住宅的过去_现在与未来_苏勇
世界高层建筑发展历史及发展趋势

世界高层建筑发展历史及发展趋势在人类建筑的发展历程中,高层建筑的崛起是一个令人瞩目的篇章。
从最初的简单构造到如今的摩天大楼,高层建筑不仅是建筑技术进步的象征,也反映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变迁。
追溯到古代,虽然没有现代意义上的高层建筑,但一些建筑已经展现出了向上发展的趋势。
例如,埃及的金字塔虽然主要是作为陵墓而建,但它们的巨大高度和复杂结构显示了当时人们在建筑垂直方向上的努力。
进入近代,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建筑材料和技术有了显著的进步,为高层建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美国芝加哥出现了一批早期的高层建筑。
这些建筑采用了钢结构框架,使得建筑物能够承载更多的重量并且建造得更高。
其中,芝加哥家庭保险大楼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座现代意义上的高层建筑。
20 世纪中叶,高层建筑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
美国纽约的帝国大厦成为了当时的标志性建筑,其高度达到了 381 米。
这座建筑不仅在高度上令人惊叹,其简洁而富有力量感的设计也成为了经典。
在亚洲,日本在战后经济迅速崛起,也建造了不少高层建筑。
而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腾飞,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大城市涌现。
高层建筑的发展不仅仅是追求高度的突破,还体现在设计理念和功能的多样化上。
早期的高层建筑主要是作为办公场所,而如今,高层建筑涵盖了住宅、酒店、商业综合体等多种功能。
在设计方面,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采用高效的节能设备、绿色建筑材料,以及优化建筑的自然采光和通风,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和能源的消耗。
同时,高层建筑的外观设计也越来越具有创新性和艺术性。
不再仅仅是简单的几何形状,而是融合了当地文化特色和艺术元素,成为城市的地标性建筑。
未来,世界高层建筑的发展趋势将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智能化将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通过先进的传感器和控制系统,实现对建筑内部环境、设备运行的智能监控和管理,提高建筑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绿色可持续发展将更加深入。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的重视,高层建筑将在能源利用、水资源管理、垃圾处理等方面实现更加高效和环保的解决方案。
住宅建筑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住宅建筑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现状分析住宅建筑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高层建筑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docx

高层建筑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docx 高层建筑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1. 引言高层建筑是城市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标志之一。
它们不仅提供了更多的空间,还展示了现代建筑技术的顶尖成果。
本文将深入探讨高层建筑的现状,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2. 高层建筑的定义2.1 高层建筑的高度划分标准2.2 高层建筑的结构特点2.3 高层建筑的功能和用途3. 高层建筑的现状3.1 全球高层建筑的分布情况3.2 国内高层建筑的发展概况4. 高层建筑的优势4.1 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4.2 城市空间规划的优化4.3 经济效益的增加5. 高层建筑的挑战5.1 结构安全问题5.2 环境影响问题5.3 排队等候时间的增加问题6. 高层建筑的未来发展趋势6.1 绿色可持续发展6.2 智能化和自动化6.3 空中花园和人工景观附件:本文档附带以下文件:1. 高层建筑案例研究报告2. 高层建筑设计流程图3. 高层建筑的经济分析报告法律名词及注释:1. 城市规划法:指导城市空间布局和建设的法律法规。
2. 建筑法:关于建筑物的设计、建造和使用的法规。
3. 土地管理法:管理土地使用和开发利用的法规。
高层建筑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1. 引言高层建筑作为现代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对于城市的形象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全面探讨高层建筑的现状,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2. 高层建筑的定义与分类2.1 高层建筑的高度划分标准2.2 高层建筑的结构类型2.3 高层建筑的功能分类3. 高层建筑的现状3.1 全球高层建筑的分布情况3.2 国内高层建筑的发展概况4. 高层建筑的优势与挑战4.1 优势:节约土地资源,提高城市密度4.2 挑战:结构安全性,消防安全等问题5. 高层建筑的未来发展趋势5.1 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5.2 智能化与自动化技术的应用5.3 建筑高度的再突破6. 高层建筑的规划与设计6.1 高层建筑的城市规划原则6.2 高层建筑的设计考虑因素6.3 高层建筑的外立面设计与室内布局附件:本文档附带的附件如下:1. 高层建筑设计规范标准2. 高层建筑的风险评估报告3. 高层建筑案例分析报告法律名词及注释:1. 城市规划法:国家对城市规划实施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了城市规划的编制、审查和实施等各个环节的要求。
高层建筑结构发展现状及前沿发展方向

高层建造结构发展现状及前沿发展方向一、引言高层建造作为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不仅在城市景观中起到突出的作用,还能有效利用地上空间,满足人们的居住、办公和商业需求。
本文将对高层建造结构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前沿发展方向。
二、高层建造结构发展现状1. 高层建造结构的发展历程高层建造结构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框架结构到钢筋混凝土结构,再到现代的钢结构和复合结构的演进过程。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材料工艺的创新,高层建造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得到了显著提高。
2. 高层建造结构的特点高层建造结构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高度:高层建造通常超过一定的高度限制,需要采用合适的结构形式来承担垂直荷载。
- 抗震性:高层建造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震活动频率不同,需要根据地震区域的分类采用不同的抗震设计措施。
- 空间利用率:高层建造需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地上空间,因此结构设计需要考虑灵便性和可拆卸性。
- 节能环保:高层建造的能源消耗较大,需要采用节能设计和环保材料,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 高层建造结构的发展趋势高层建造结构在未来的发展中将呈现以下几个趋势:- 超高层建造: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超高层建造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超高层建造的结构设计需要考虑更高的高度、更大的荷载和更强的抗震能力。
- 智能化设计:随着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高层建造结构将越来越智能化。
智能化设计可以实现结构的自动监测和预警,提高建造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绿色建造:在环保意识的推动下,高层建造结构将越来越注重节能和环保。
绿色建造的设计将采用可再生能源和环保材料,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三、前沿发展方向1. 结构优化设计在高层建造结构设计中,采用优化设计方法可以实现结构的轻量化和节能化。
通过使用优化算法和仿真软件,可以找到最佳的结构形式和材料,以提高结构的性能和经济性。
2. 新材料应用高层建造结构的发展离不开新材料的应用。
未来,随着新材料的不断涌现,如碳纤维、高性能混凝土等,将为高层建造的结构设计提供更多的选择。
世界高层建筑发展历史及发展趋势

世界高层建筑发展历史及发展趋势在人类文明的漫长进程中,建筑始终是见证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的重要标志。
而高层建筑,作为建筑领域的璀璨明珠,更是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不断刷新的高度,展现着人类的智慧与勇气。
回顾历史,高层建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在那个时候,虽然技术条件有限,但人们已经开始尝试建造相对较高的建筑。
例如,埃及的金字塔,尽管其主要目的是作为法老的陵墓,但它们高大而雄伟的身姿,无疑展现了当时人们在建筑高度上的追求。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高层建筑的发展,始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工业革命时期。
工业革命带来了一系列的技术变革,为高层建筑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钢铁产量的大幅增加和质量的提升,使得钢结构成为可能。
钢结构具有强度高、重量轻的特点,为建筑向高空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同时,电梯的发明和改进,解决了人们在垂直交通上的难题,使得高层办公和居住成为现实。
20 世纪初,美国成为了高层建筑发展的先驱。
纽约的伍尔沃斯大厦于 1913 年建成,高度达到 241 米,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建筑。
这座建筑采用了钢结构和哥特式风格的装饰,展现了新技术与传统美学的结合。
此后,美国的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1931 年,纽约的帝国大厦竣工,其高度达到 381 米,再次刷新了世界记录。
这座建筑不仅在高度上令人瞩目,其简洁而富有力量感的外观设计,也成为了现代高层建筑的经典之作。
在 20 世纪中叶,随着战后经济的复苏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层建筑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欧洲、亚洲等地纷纷开始建造自己的高层建筑。
这一时期的高层建筑,在设计和技术上不断创新。
例如,玻璃幕墙的广泛应用,不仅为建筑提供了良好的采光和视野,还赋予了建筑更加现代化的外观。
同时,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使得建筑结构的计算和设计更加精确和复杂。
进入 21 世纪,高层建筑的发展呈现出了新的趋势。
一方面,高度的竞争依然激烈。
中东地区的迪拜成为了这一竞争的焦点。
世界高层建筑发展历史及发展趋势

世界高层建筑发展历史及发展趋势19世纪末,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钢筋混领土结构、钢结构在土木工程领域中代替传统的砖、石、木结构得到了推广和应用,建筑高度的增加、层数的增多、跨度的增大,现代意义上的高层建筑开始出现。
回顾高层建筑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其中代表建筑是美国1931年建成的纽约帝国大厦、1972年建成的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的姊妹楼和1974年建成的芝加哥西尔斯大厦,前苏联和波兰与1953年和1955年分别渐层的莫斯科国立大学和华沙科学文化宫,1978年澳大利亚悉尼建成的MLC中心。
1985年以来,亚洲的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朝鲜及中国等国家迅速发展了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其中有1996年建成的深圳的帝王大厦、广州中信广场,1998年建成的吉隆坡石油大厦上海金茂大厦。
随着时间推移20世纪中,北美洲在前100幢高层建筑中所占的数量多变少,而亚洲则从无到有,有少变多。
并此推论在21世纪中亚洲将成为世界建造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的中心。
2022年竣工的哈利法塔为目前世界第一高楼。
高层建筑的发展,充分显示了科学技术的力量,使建筑师从过去强调艺术效果转向重视建筑特有功能与技术因素。
未来的高层建筑将朝着技术功能先进和艺术完美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高层建筑的材料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高层建筑迅猛发展,在数量、质量、新材料、超强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在高层建筑结构的技术问题中,首先要解决的是材料问题。
现在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已经达到C100以上。
高强度和良好韧性的混凝土有利于减小结构构件的尺寸,减轻结构的自重,改善结构抗震性能。
同时,为了达到轻质高强的目的,必须在高层建筑结构中,发展轻骨料混凝土、轻混凝土、纤维混凝土、聚合物混凝土、侧限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
高性能混凝土的开发和应用,将继续受到人们的重视,也必将给高层建筑结构带来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从强度和塑性方面考虑,钢是高层建筑结构的理想材料,增进或改善钢材的强度、塑性和可焊性性能的工作人们从未停止过。
高层建筑发展历史

高层建筑发展历史在人类建筑的漫长历程中,高层建筑的崛起是一个引人瞩目的篇章。
从最初的简单堆叠到如今的摩天大楼林立,高层建筑的发展不仅见证了人类技术的进步,也反映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变迁。
早期的人类居住形式多为低矮的房屋,主要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
随着城市的兴起和人口的增长,对空间的需求逐渐增加,促使人们开始探索垂直方向的建筑可能性。
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建筑技术和材料的限制,高层建筑的发展十分缓慢。
真正意义上的高层建筑可以追溯到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工业革命带来了钢铁生产和机械制造技术的巨大进步,为高层建筑的建造提供了物质基础。
1885 年,美国芝加哥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采用钢结构的高层建筑——家庭保险大楼。
这座大楼虽然只有 10 层,但它标志着高层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20 世纪初至中叶,高层建筑在世界各地逐渐兴起。
美国在这一领域继续引领潮流,纽约的克莱斯勒大厦和帝国大厦成为当时的标志性建筑。
克莱斯勒大厦以其独特的装饰艺术风格和优美的线条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而帝国大厦则以其高达 381 米的高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着世界最高建筑的纪录。
在这一时期,高层建筑的设计和建造技术不断改进。
电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能够更便捷地上下楼层,从而促使建筑向更高的方向发展。
同时,建筑结构的理论和计算方法也日益完善,为设计师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混凝土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也在高层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增强了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二战后,全球经济复苏,高层建筑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亚洲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开始大规模建设高层建筑,以满足城市发展和人口增长的需求。
日本在战后迅速崛起,东京的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而在欧洲,伦敦、巴黎等城市也出现了具有特色的高层建筑。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建筑材料的创新,高层建筑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高强度钢材、高性能混凝土以及各种新型复合材料的出现,使得建筑能够承受更大的荷载和风力,从而可以建造更高、更复杂的结构。
高层建筑简介

引言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在现代城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高层建筑以其对城市人口和现代化发展的需求作出了积极的回应。
本文将对高层建筑的定义、特点和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并从城市规划、建筑材料以及节能环保等方面阐述其目前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正文内容:1. 高层建筑的定义和特点1.1 高层建筑的定义1.2 高层建筑的特点1) 垂直发展:高层建筑通过垂直发展,充分利用城市空间,解决人口密集的城市人口住房需求。
2) 结构稳定:高层建筑采用先进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以确保其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的稳定性。
3) 功能多样化:高层建筑不仅用于住宅,还可用于商业、办公、酒店等多种功能,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便利性。
2. 高层建筑的城市规划意义2.1 优化城市空间利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土地资源越来越紧缺。
高层建筑能够垂直发展,提供更多的居住和商业空间,有效利用城市土地资源。
2.2 塑造城市形象高层建筑作为城市的地标,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其独特的设计和建筑风格能够塑造城市的形象,吸引游客和投资者。
2.3 促进经济发展高层建筑作为新兴产业的代表,能够刺激建筑和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并带动相关产业的繁荣。
同时,高层建筑也为城市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3. 高层建筑的建筑材料和技术3.1 高层建筑的建筑材料高层建筑的建筑材料要求具有很高的抗震性和耐久性。
目前,常用的高层建筑材料包括钢结构、混凝土和玻璃等。
3.2 高层建筑的建筑技术高层建筑的建筑技术不仅要考虑到结构的安全性,还要考虑到施工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现代技术如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等能够帮助高层建筑的设计、施工和管理更加科学和高效。
4. 高层建筑的节能环保4.1 高层建筑的能源消耗问题由于高层建筑的体量大、人口多,能源消耗的问题日益突出。
高层建筑应采用节能环保的技术手段,降低能耗和碳排放。
4.2 高层建筑的节能环保技术高层建筑可采用的节能环保技术包括太阳能利用、雨水回收利用、外墙保温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垂直城市 ——高层住宅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苏 勇 虞大鹏 ■ Su Yong Yu Dapeng作者单位: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北京 · 100102)收稿日期:2008-11-05Vertical City ——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of High-rise Dwellings[摘 要] 本文通过对中外高层住宅发展历程的回顾与研究,指出在以信息和生态为主题的21世纪,高层住宅将日益呈现出功能复杂化、空间多样化、环境生态化、形态个性化等四个特征,进而总结出垂直城市化将是未来高层住宅的主要发展方向。
[关键词] 高层住宅 功能复杂化 空间多样化 环境生态化 形态个性化 垂直城市[Abstract] Based on reviewing and researching of high-rise dwellings’ development i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the author pointed out that in the 21st century which themed by information and ecology, high-rise dwellings will express four characteristics: complicated functions, diversified spaces, ecological circumstances and personalized shapes. Then the author summarized that vertical urbanization will be one of the main developmental directions of high-rise dwellings in the future.[Key words] High-rise dwellings, Complicated functions, Diversifi ed spaces, Ecological circumstances, Personalized shapes, Vertical city一、住宅高层化的发展历程城市的发展模式,一直都存在集中发展和分散发展两种方向。
从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1898)到赖特的“广亩城市”理论(1932)再到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1934)等都是城市规划哲学与思想史上关于城市分散发展的的重大指导性理论。
作为与之相反的一种思路,城市集中发展思想也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城市规划理论及实践,最著名的代表性理论就是著名建筑师柯布西耶提出的“明日城市”(1922)以及“光辉城市”(1933)。
雅典宪章(1933)提出城市最基本的四大功能分别是居住、工作、交通以及游憩,从18世纪末开始的工业革命到20世纪末兴起的信息革命,全球生产力的空前繁荣与发展。
伴随着大工业对劳动力资源集中要求的提高,以及高科技技术对智力资源集中要求的增加,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高速发展,人口大量涌入城市,一方面促进了城市的发展,而另一方面无节制的发展也导致城市用地紧张、地价飞涨,城市的居住压力、就业压力、交通压力等越来越大①,如何在同样多的用地上尽可能解决更多人的居住问题,已成为城市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尽管城市存在集中发展还是分散发展的争论,但土地的有限和理论上人口发展的无限,注定住宅的集约化是未来住宅发展的必然方向,而高层住宅就是住宅集约化发展的必然性产物,住宅高层化无疑是解决人多地少这一问题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②。
从这个意义上讲,住宅的高层化不可避免。
改革开放后,中国城市化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目前中国43.9%的城市化率已经接近世界平均水平,与改革初相比,提高了20个百分点。
相应的城镇人口则从改革开放初期的2亿增加到目前的6亿,人口的大量聚集加速了城市居民对住宅需求量的扩大。
然而,我国实际可利用的土地资源稀少,人均耕地不足世界水平的1/3,这一国情决定了中国的住宅建筑只能走“节能省地型”道路,因此节约土地、高容积率的高层住宅必将是未来中国城镇居住模式的主流。
然而,正如法国哲学家萨特所指出的“‘异化’现象在社会中是普遍存在的。
”就像科学技术把人们带入原子时代,使人们激动于物质奥秘的揭示和新能源开发利用的同时,也出现了原子弹一样。
作为“新的居住模式”代表的高层住宅一方面满足了人类在城市中高度聚居的要求,另一方面也伴随产生了社会心理、安全等异化现象。
二、目前高层住宅存在的问题1.重“标准化居住”而轻“个性化居住”现代意义的高层住宅兴起于20世纪40年代,受工业化大生产时代对标准化追求的影响,目前我国的高层住宅设计仍停留在将居住行为简单抽象为睡眠、交往、学习、工作、厨卫等功能的阶段,具体表现为追求标准化空间——强调户型概念,要求各个房间功能和相互之间的组合关系明确且肯定。
从而形成了客厅须靠近入口且与饭厅结合、主卧室必须大而且要朝南、厨卫集中宜朝向北等雷同的组合模式,居住的个性和多样性在建筑师标准化地理解生活中被抹杀了。
然而,令人怀疑的是信息时代人们的居住行为真如机器一般精确和整齐划一吗;二室一厅、三室一厅……是否正在强制性地将人的居住活动压缩到分户墙内,而把我们都变成了简单的东西;我们是否正通过住进一个没有可能性的空间而实际取消了自己的生活。
2.重“私密空间”而轻“公共空间”中国传统的居住空间,通常包含城市公共空间、街巷空间、院落空间、居住空间等多个层次,这种从室外空间到室内空间,经历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密空间、私密空间的连续空间层次是与人的心理情感和认知习惯相适应的。
然而,在当前高层住宅设计中,内部空间层次较为单一,多数是以楼梯间为核心的竖向交通空间加上必要水平走道联系私密居住空间。
这种空间模式过于注重居民的私密性空间不受侵犯而忽视了高层居民对邻里交往半公共空间的渴望。
而这种介于公共和私密空间的半公共空间在塑造社区归属感和家园感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的缺失从环境方面加剧了社区的冷漠和城市居民间的隔阂。
3.重“建筑”而轻“自然”院落住宅是中国传统的居住空间模式,代表着一种与大地不隔的水平居住理想。
在这种模式中,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通过院落相联系组成一个不城市建筑|主题专栏|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Feature-Theme可分割的整体。
然而,当前的高层住宅尽管在外观上花枝招展、丰富多彩,但本质上仍然只是多种户型住宅在垂直方向的简单叠加。
随着高度的延伸,“院”消失了,“自然”也被阻断了。
没有“自然”的高层住宅只是冰冷的“居住机器”,虽然高效但缺乏人性、生机和活力。
4.重“纯粹居住”而轻“城市生活”工业文明以物质世界为社会实践的主要对象,并在工具理性和泛逻辑主义思维方式的指导下,取得了改造和征服自然的巨大胜利,因此工具理性的方法被自然地奉为圭臬以统辖一切学科。
在对待人的问题上,工具理性主张从精确科学的角度规定人的本质和特性,进而对人生和价值问题做出规范化和实证化的说明。
它从根本上忽略了人类的丰富性、复杂性和整体性,忽略了人的价值和存在意义。
反映在规划中就是把不可分割的复杂城市生活简化为居住、工作、交通和游憩四大功能,进而将城市划分为居住、工作、交通和游憩四种空间。
反映在建筑中,就是把高层建筑看成为纯粹的“居住机器”,除了居住,功能很少容纳其他城市功能。
上述问题的产生源于我们用工业文明时代的工具理性思维来看待高层建筑,将高层建筑独立于居住主体以及居住环境之外,导致高层建筑设计既没有深入了解居住主体的需求,也没有深入探索与自然环境的协调。
因此,针对目前高层住宅存在的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垂直城市化作为未来高层住宅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三、垂直城市化1.垂直城市化的概念树是叶,叶是树;家是城市,城市是家,一棵树是一棵树,但它也是大树叶,一片叶是一片叶,但它也是小树,一座城不是一座城,除非它也是一个家,而一个家之所以是一个家只是因为它也是一座小城。
阿尔多·凡·艾克在荷兰著名建筑师阿尔多·凡·艾克看来,建筑与城市是一种同构的关系。
建筑是缩小的城市,而城市是放大的建筑。
因此,高层住宅从本质上说就是一个小城市,一个垂直发展的城市。
同构不仅反映在城市功能上,也反映在空间模式上。
2.垂直城市化的空间图示从空间角度讲,城市是由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密空间、私密空间等共同组成的空间体系。
由于高层住宅与城市的同构关系,我们大体可把高层住宅空间分为如下四个大类。
公共空间——高层住宅与高层住宅之间的空间。
这类空间规模大、数量少,设于人流交汇处,是居民体育锻炼、社会交往、休闲漫步的场所。
一般包括广场、绿地、运动场所等。
半公共空间——高层住宅与外部环境相邻的空间,这类空间一般包括高层住宅底层、入口大厅、底层架空庭院等。
半私密性空间——高层建筑中户与户之间的公共空间。
一般包括入户花园、户与户之间的公共交往空间。
私密性空间——仅供高层住户使用的空间。
一般包括居住、客厅、餐厅、厨房、卫生间、户内花园等。
上述4种空间在高层住宅中或高或低、或前或后、或上或下、或左或右的排列组合,灵活布置,使整个高层住宅呈现多层次的共生形象。
在形态上形成有主有次的多样统一秩序,其具体空间分布模式如图。
对上述空间模式进行多样组合,即产生多姿多彩、变化丰富的高层住宅群。
3.垂直城市化高层住宅的主要特征(1)功能复杂化海德格尔认为人在世存在的关键就是“定居”,就是要有“家”这个住所。
由于“居”是天、地、人、神四位一体的存在,所以“居”不仅要解决人“住”的生理需要更要解决人的心理需要——归属感、认同感、安全感。
托夫勒认为在信息时代,随着互联网的普遍使用,人们可以在家中完成工作、交往、购物、娱乐等生活内容,家庭将重新成为社会的中心。
那时住宅对于一个人来说几乎是生活的全部,因此信息时代的高层住宅设计不仅要满足基本居住功能要求,而且还要通过增加城市功能来还原生活本质,通过功能的复杂化使高层建筑成为容纳完整城市生活的场所。
勒·柯布西耶的马赛公寓正是完美体现这一思想的先驱,被柯布西耶称为“竖向布置的花园城市”(cité-jardin verticale)。
该建筑底层架空,顶层设幼儿园;屋顶为公共活动平台,设有儿童游戏场、小型游泳池以及成人健身房等;7,8层为公共服务区,设商店、餐馆、洗衣房及旅店等服务设施;其余层为居住空间,户型多为跃层,起居室通高以最大限度接纳阳光,马赛公寓无论从功能上还是空间上都堪称一座微小的垂直城市(图1~图4)。
(2)空间多样化由于知识传播的几何级增长,人们对生活的理解和要求向多样化方向发展,在满足了基本的居住功能基础上,更希望能够随心所欲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