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作用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抗血小板药物 ppt课件

PPT课件
22
血小板IIb/IIIa受体拮抗剂
分
单克隆抗体:ReoPro
(abciximab 阿昔单抗)
类
肽类:KGD环肽 Integrelin (eptifibatide,依替非巴肽) 非肽类衍生物:Tirofiban(替罗
非班)
PPT课件 23
阿昔单抗
阿昔单抗是一种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单克 隆抗体的一个片段,属第3 代抗血小板药物。主要 抑制凝血因子I (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膜糖蛋白 Ⅱb/Ⅲa受体间的结合,为血小板聚集 终末环节
PPT课件
27
抗血小板药物个体化应用
1 、抗血小板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主要有:
消化道溃疡或溃疡并发症史(特别是幽门螺杆 菌感染);年龄>65岁;使用大剂量的阿司匹 林;同时服用皮质类固醇;同时服用其他抗栓 药物(多种抗血小板药物联用,与抗凝药或非 甾体抗炎药联用);存在其他严重疾病如肝肾 功能不全等。
( 3 )它还能抑制红细胞和血管内皮对腺苷的摄取和 代谢,使血管内皮中腺苷水平增加,从而激活腺苷酸 环化酶,抑制血小板聚集。
PPT课件
11
2、西洛他唑(Cilostazol) 药理作用: 西洛他唑是磷酸二酯酶Ⅲ(PDE Ⅲ)抑制剂,可 它抑制血小板聚集和直接舒张血管。可以使游离
抑制PDE活性阻碍环磷酸腺苷(cAMP)降解及转化,
PPT课件 15
C)、磷脂酶C(PLC):催化PIP2分解产生1,4,5-肌醇三 磷酸(IP3)和二酰甘油(DAG)两个第二信号分子。 是存在于胞浆膜上的一个关键酶。 D)、磷脂酰肌醇(PIP2):在G蛋白偶联受体的信号转导 过程中起作用,在信号通路中胞外信号分子与细胞表 面G蛋白耦联型受体结合,激活质膜上的磷脂酶C (PLC-β),使质膜上磷脂酰肌醇(PIP2)水解成1,4, 5-三磷酸肌醇(IP3)和二酰基甘油(DAG)两个第二 信使,使胞外信号转换为胞内信号。
药理学阿司匹林PPT课件

心绞痛
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从而 缓解心绞痛症状。
心肌梗死
在心肌梗死后使用阿司匹林可降低再梗死和 死亡的风险。
外周动脉疾病
如颈动脉狭窄、下肢动脉硬化等,阿司匹林 可改善症状和预防并发症。
阿司匹林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阿司匹林可减少TIA后的脑卒中风险。
缺血性脑卒中
THANKS
感谢观看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 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PGs)的 合成,从而发挥药理作用。
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
解热镇痛
用于缓解轻度至中度的疼痛,如头痛、牙痛、关节痛等,以及降 低体温。
抗炎作用
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炎症性疾病。
抗血小板聚集
用于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脑卒中等,通过抑制 血小板聚集来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探索阿司匹林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的可能性,以期在治疗复杂疾病时 发挥更好的效果。
阿司匹林在新型给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研究阿司匹林在新型给药系统中的应用,如纳米技术、缓控释技术等, 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降低副作用。
阿司匹林在精准医疗中的应用前景
随着精准医疗的发展,研究阿司匹林在基因测序、蛋白质组学等领域 的应用前景,为个体化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药理学阿司匹林 PPT课件
目 录
• 阿司匹林概述 • 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 • 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与适应症 • 阿司匹林的用药指导与注意事项 • 阿司匹林的最新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01
CATALOGUE
阿司匹林概述
阿司匹林的历史与发展
早期发现
临床应用
阿司匹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柳树皮, 人们很早就发现柳树皮具有解热镇痛 的功效。
常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PPT课件

详细描述
胃肠道反应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肝功能异常 可能出现黄疸、转氨酶升高等;肾功能异常可能出现蛋白尿 、血尿等症状。这些不良反应通常在停药后可逆,但仍需关 注并及时处理。
06
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临 床研究进展
新药研究进展
新型抗凝药物
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新型抗凝药物 不断涌现,如直接凝血酶抑制剂、Xa 因子抑制剂等,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 多选择。
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副 作用及处理
出血
总结词
出血是抗凝抗血小板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可能导致皮肤、粘膜、消化系统、 泌尿系统等部位的出血。
详细描述
出血的发生与药物剂量、个体差异、联合用药等多种因素有关。轻微出血可能 表现为皮肤瘀点、瘀斑、牙龈出血等,严重出血可导致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 等,危及生命。
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是一类直接 抑制凝血酶活性的药品,如水 蛭素和重组水蛭素。
直接凝血酶抑制剂主要用于治 疗和预防血栓栓塞性疾病,如 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等。
直接凝血酶抑制剂的优点是作 用强、特异性高,缺点是半衰 期短、需要频繁给药。
直接因子Xa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制剂
直接因子Xa抑制剂是一类直接抑 制因子Xa活性的药品,如利伐沙
常用抗凝抗血小板药 物ppt课件
目录
• 抗凝抗血小板药物概述 • 常用抗凝药物介绍 • 常用抗血小板药物介绍 • 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合理选用 • 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副作用及处理 • 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临床研究进展
01
抗凝抗血小板药物概述
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定义
• 抗凝抗血小板药物是指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的药物, 通过抑制血液凝固和血小板活性来发挥抗凝和抗血小板聚集的 作用。
胃肠道反应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肝功能异常 可能出现黄疸、转氨酶升高等;肾功能异常可能出现蛋白尿 、血尿等症状。这些不良反应通常在停药后可逆,但仍需关 注并及时处理。
06
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临 床研究进展
新药研究进展
新型抗凝药物
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新型抗凝药物 不断涌现,如直接凝血酶抑制剂、Xa 因子抑制剂等,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 多选择。
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副 作用及处理
出血
总结词
出血是抗凝抗血小板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可能导致皮肤、粘膜、消化系统、 泌尿系统等部位的出血。
详细描述
出血的发生与药物剂量、个体差异、联合用药等多种因素有关。轻微出血可能 表现为皮肤瘀点、瘀斑、牙龈出血等,严重出血可导致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 等,危及生命。
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是一类直接 抑制凝血酶活性的药品,如水 蛭素和重组水蛭素。
直接凝血酶抑制剂主要用于治 疗和预防血栓栓塞性疾病,如 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等。
直接凝血酶抑制剂的优点是作 用强、特异性高,缺点是半衰 期短、需要频繁给药。
直接因子Xa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制剂
直接因子Xa抑制剂是一类直接抑 制因子Xa活性的药品,如利伐沙
常用抗凝抗血小板药 物ppt课件
目录
• 抗凝抗血小板药物概述 • 常用抗凝药物介绍 • 常用抗血小板药物介绍 • 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合理选用 • 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副作用及处理 • 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临床研究进展
01
抗凝抗血小板药物概述
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定义
• 抗凝抗血小板药物是指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的药物, 通过抑制血液凝固和血小板活性来发挥抗凝和抗血小板聚集的 作用。
心脑血管疾病一级预防药物阿司匹林的抵抗讲解ppt课件

阿司匹林的 研究历史
阿司匹林的 药理学知识
阿司匹林抵 抗的临床意
义
血小板的生 理功能和血
栓形成
阿司匹林的 临床效益
阿司匹林抵 抗的争议
抗血小板药 物的分类及
作用机制
阿司匹林抵 抗的概念和
机制
阿司匹林抵 抗的应对策
略
考评项目赋标准分,对照考评内容和 考评办 法对考 评项目 进行考 评,评 出各考 评项目 的考评 实际得 分,考 评类目 下各考 评项目 考评实 际得分 之和为 该考评 类目的 考评实 际得分
考评项目赋标准分,对照考评内容和 考评办 法对考 评项目 进行考 评,评 出各考 评项目 的考评 实际得 分,考 评类目 下各考 评项目 考评实 际得分 之和为 该考评 类目的 考评实 际得分
血小板激活通道பைடு நூலகம்
凝血酶
血小板
氯吡格雷
纤维蛋白结合位点
血小板激活
阿司匹林
纤维蛋白原
考评项目赋标准分,对照考评内容和 考评办 法对考 评项目 进行考 评,评 出各考 评项目 的考评 实际得 分,考 评类目 下各考 评项目 考评实 际得分 之和为 该考评 类目的 考评实 际得分
血管内皮损伤 激活 血小板
凝血酶系统
内源性
5-HT 多巴胺 肾上腺素
内源性
ADP 释放
血小板膜糖蛋白 Ⅰb(GPⅠb)
VWF
阿司匹林 (—)
血管收缩
潘生丁 (—)
粘附于内皮 下胶原纤维
血小板膜糖蛋白
Ⅱb、Ⅲa 形成复合物
(GPⅡb/ Ⅲa)
纤维蛋白受体
血小板膜磷脂 磷脂酶
花生四烯酸
Ⅱb/Ⅲa(— )
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阿司匹林的十大秘密课件

02
阿司匹林还具有抗炎、抗风湿、 止痛、退热和抗癌等作用,但其 最主要的作用仍是抗血小板凝集 。
适用人群
阿司匹林适用于心肌梗死、脑梗死等血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也用于治疗不稳定 型心绞痛。
对于有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高危因素的人群,建议长期小剂 量服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
需要接受外科手术或拔牙等有创操作的人群,可以在术前一周开始服用阿司匹林以 降低风险。
特殊人群用药
总结词
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等在使用阿 司匹林时应特别注意。
详细描述
儿童通常只有在特定情况下才使用阿司匹林 ,且需严格遵医嘱。孕妇在怀孕前三个月应 避免使用阿司匹林,之后是否使用需咨询医 生意见。老年人使用阿司匹林时应谨慎,因
为可能出现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的监测与处理
总结词
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可能带来一些不良反应,应定期监测 并进行相应处理。
02
阿司匹林的作用
心血管保护
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阿司匹林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从而降低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 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阿司匹林具有抗炎作用,有助于缓解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保持血管通畅。
抗血小板凝聚
抑制血小板活性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和血 栓烷A2的合成,达到抗血小板凝 聚的效果,预防血栓形成。
详细描述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出血,因此长期使用者应定 期检查粪便潜血。如果出现胃部不适、食欲减退、柏油 样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此外,阿司匹林还可能导致 过敏反应、水杨酸中毒等,如果出现这些症状也应立即 停药并就医。
06
阿司匹林的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新剂型研究
缓释剂型
阿司匹林还具有抗炎、抗风湿、 止痛、退热和抗癌等作用,但其 最主要的作用仍是抗血小板凝集 。
适用人群
阿司匹林适用于心肌梗死、脑梗死等血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也用于治疗不稳定 型心绞痛。
对于有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高危因素的人群,建议长期小剂 量服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
需要接受外科手术或拔牙等有创操作的人群,可以在术前一周开始服用阿司匹林以 降低风险。
特殊人群用药
总结词
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等在使用阿 司匹林时应特别注意。
详细描述
儿童通常只有在特定情况下才使用阿司匹林 ,且需严格遵医嘱。孕妇在怀孕前三个月应 避免使用阿司匹林,之后是否使用需咨询医 生意见。老年人使用阿司匹林时应谨慎,因
为可能出现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的监测与处理
总结词
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可能带来一些不良反应,应定期监测 并进行相应处理。
02
阿司匹林的作用
心血管保护
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阿司匹林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从而降低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 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阿司匹林具有抗炎作用,有助于缓解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保持血管通畅。
抗血小板凝聚
抑制血小板活性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和血 栓烷A2的合成,达到抗血小板凝 聚的效果,预防血栓形成。
详细描述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出血,因此长期使用者应定 期检查粪便潜血。如果出现胃部不适、食欲减退、柏油 样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此外,阿司匹林还可能导致 过敏反应、水杨酸中毒等,如果出现这些症状也应立即 停药并就医。
06
阿司匹林的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新剂型研究
缓释剂型
阿司匹林ppt课件

缺血性脑卒中
01
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司匹林可降低复发风险,改善预后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02
阿司匹林可用于TIA患者的治疗,减少脑卒中发生的风险。
颅内动脉狭窄
03
阿司匹林联合其他治疗方法可用于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的治疗,
降低脑卒中发生率。
13
阿司匹林在糖尿病中的应用
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预防
阿司匹林可用于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预防,降低心肌梗死、 脑卒中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一些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可能通过抑制病毒 复制或减轻病毒引起的炎症反应等途径,对 新冠病毒起到抑制作用。
阿司匹林在新冠病毒治疗中 的临床研究
目前已有一些临床试验正在探讨阿司匹林在新冠病 毒治疗中的应用,但结果尚未明确。
阿司匹林在新冠病毒预防 中的研究
一些研究表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能降低 新冠病毒感染的风险和严重程度,但仍需进 一步证实。
与甲氨蝶呤合用
阿司匹林与甲氨蝶呤合用时,可能增加甲氨 蝶呤的毒性作用,导致骨髓抑制和肝功能损 害。如需合用,请密切监测血常规和肝功能 指标并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18
05
阿司匹林的最新研究进展
2024/1/25
19
阿司匹林在癌症预防中的研究
01
阿司匹林对癌症预防的机制研究
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等炎症介质的合成,从
03
04
分离与纯化
采用适当的分离技术,如萃取、 重结晶等,对阿司匹林粗品进行 纯化。
9
阿司匹林的质量控制
质量标准
参照国家药品质量标准, 对阿司匹林的性状、鉴别 、检查、含量测定等方面 进行严格控制。
阿司匹林的作用与用途 PPT课件

治疗腹泻
许多疾病都与体内的环磷腺苷(cAMP)有关, 如霍乱腹泻是其毒素激活肠道上皮细胞的腺苷酸 环化酶,使cAMP增加,后者使小肠粘膜通透性 改变,使离子和水分大量分泌引起腹泻,阿司匹 林可降低cAMP,因而能治疗霍乱腹泻或其它类 型腹泻,一组28例子宫瘤用放疗而致腹泻者, 给阿司匹林每次0.9g,3次/天,饭后服,72小时 停药,结果用药组14例中12例腹泻次数显著减 少,对照组14例中有5例腹泻加重。
婴儿动脉导管未闭
前列腺素是一促强血管活性物质,可影响动脉导 管的张力,APC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可使胎 儿,动物动脉导管收缩。也可使大多数病例未闭 的动脉导管收缩,甚至完全永久关闭。一般采用 APC20mg/kg,用生理盐水混匀后鼻饲,1次/6 小时。如用药5次,未闭的动脉导管无收缩或无 闭合时应放弃此疗法。有报道对3例病人按上法 用APC4次,结果其中1例于24小时内动脉导管 完全闭合,1例收缩,症状改善,1例无效。
流行性出血热(早期)
32例流行性出血热病人,轻,中,重度各8,18,6例。 对照组轻,中,重度各12,13,3例,治疗组仅以APC 0.5g,消炎痛50mg,每8小时口服一次,疗程5天,根据 病情调节输液量,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对照组行纠酸, 扩容,止血,利尿综合治疗。结果 1平均退热时间,治 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1天和3.7天. 2 尿蛋白平均消失时 间为5.1和7.2天 3 血小板平均恢复时间为3.7和5.9天 4 病程经过及跳越病期,治疗组越期率达100%,对照 组仅67.9%
抗肿瘤2
并证明阿司匹林类能增加人体天然杀伤细胞 (NK)数目,而NK是一种抗癌的重要设施。阿 司匹林的另一效应是促进机体产生白细胞介素α (IL-α ), IL-α 的抗癌作用正引起人们的兴趣。 采用这种疗法对病情稳定的癌症效果明显,而对 进行性恶化者疗效不明显
阿司匹林及其药理ppt课件

险。
阿司匹林还可降低心血管事件的 发生率,如心肌梗死、脑卒中等。
对于已经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 阿司匹林可降低再次事件的风险。
阿司匹林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阿司匹林可用于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卒中等脑血管疾病,通过抑制血小板聚 集,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阿司匹林还可改善脑血流量,促进脑功能恢复。
对于高危人群,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阿司匹林可降低首次脑卒中的风险。
阿司匹林通过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 节中枢,抑制PG的合成,使体温 调定点下移而起到解热作用。
解热作用机制
阿司匹林的解热作用与其抑制下丘 脑PG合成有关,PG是引起发热的 重要炎症介质。
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抑制血小板聚集
阿司匹林能够不可逆地抑制血小 板COX-1的活性,减少TXA2的合
成,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
阿司匹林还可用于缓解轻度至中 度的疼痛,如头痛、牙痛、月经
痛等。
此外,阿司匹林还可用于治疗川 崎病、预防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
成司匹林的用药剂量与用法
阿司匹林的常用剂量为每日50325毫克,具体剂量应根据患 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而定。
阿司匹林可以口服,一般建议 在饭后用水送服,以减少对胃 的刺激。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等紧急情况, 可能需要给予更高剂量的阿司 匹林,但应遵循医生的指示。
阿司匹林的用药时间与餐食关系
阿司匹林可以在餐前、餐中或餐后服用,但通常建议在餐后服用,以减 少胃部不适。
如果患者同时服用其他药物,应注意阿司匹林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并遵循医生的用药建议。
阿司匹林的吸收不受食物影响,因此可以与食物一起服用。
阿司匹林的镇痛作用
中枢性镇痛
阿司匹林能够抑制中枢神 经系统内的COX活性,减 少PG的合成,从而发挥镇 痛作用。
阿司匹林还可降低心血管事件的 发生率,如心肌梗死、脑卒中等。
对于已经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 阿司匹林可降低再次事件的风险。
阿司匹林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阿司匹林可用于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卒中等脑血管疾病,通过抑制血小板聚 集,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阿司匹林还可改善脑血流量,促进脑功能恢复。
对于高危人群,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阿司匹林可降低首次脑卒中的风险。
阿司匹林通过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 节中枢,抑制PG的合成,使体温 调定点下移而起到解热作用。
解热作用机制
阿司匹林的解热作用与其抑制下丘 脑PG合成有关,PG是引起发热的 重要炎症介质。
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抑制血小板聚集
阿司匹林能够不可逆地抑制血小 板COX-1的活性,减少TXA2的合
成,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
阿司匹林还可用于缓解轻度至中 度的疼痛,如头痛、牙痛、月经
痛等。
此外,阿司匹林还可用于治疗川 崎病、预防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
成司匹林的用药剂量与用法
阿司匹林的常用剂量为每日50325毫克,具体剂量应根据患 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而定。
阿司匹林可以口服,一般建议 在饭后用水送服,以减少对胃 的刺激。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等紧急情况, 可能需要给予更高剂量的阿司 匹林,但应遵循医生的指示。
阿司匹林的用药时间与餐食关系
阿司匹林可以在餐前、餐中或餐后服用,但通常建议在餐后服用,以减 少胃部不适。
如果患者同时服用其他药物,应注意阿司匹林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并遵循医生的用药建议。
阿司匹林的吸收不受食物影响,因此可以与食物一起服用。
阿司匹林的镇痛作用
中枢性镇痛
阿司匹林能够抑制中枢神 经系统内的COX活性,减 少PG的合成,从而发挥镇 痛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1/2021
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作用
8
Purpose
验证阿司匹林抗血小板的聚集及抗血栓作用 探讨阿司匹林的临床治疗量,指导临床用药
3/11/2021
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作用
9
Reagents and Instrument
阿司匹林( aspirin, ASP) 结晶 花生四烯酸( arachidonicacid, AA ) 血小板活化因子( 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 腺苷二磷酸( adenosine diphos2phate, ADP) 戊巴比妥钠
Background
血栓形成可导 致急性心肌梗死、 中风、肺栓塞等心、 脑、肺循环疾病, 是外科手术中常见 的并发症,也是介 入性血管形成术后 再闭塞的重要因素
血小板活化在 心脑血管疾病发病 中占有重要地位, 抗血小板聚集药已 作为常规治疗用于 心脑血管疾病
3/11/2021
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作用
3/11/2021
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作用
12
• 实验过程中, PRP中的血小板数应控制在约5 ×108 cell / mL。按Born比浊法进行血小板聚集 性测定, 用PPP 300μL 调零, 于比浊管中加入 PRP 300μL,分别加入3 种诱导剂:AA终浓度0.35 mmol/L, ADP终浓度3μmol/L,PAF终浓度 7.2nmol/L, 并记录300s内最大聚集率。
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作用
4
阿司匹林
➢AA 途径 ➢ADP途径 ➢PAF途径
3/11/2021
血小板活化聚集
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作用
5
3/11/2021
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作用
6
花生四烯酸 环氧化酶
PGG2
(-) 阿司匹林
TXA2
(-)
血栓烷合成酶
PGH2 前列环素合成酶 PGI2
各组份均以0.11mL/100g体重大鼠股静脉注射.给
药后15min,分离大鼠左颈总动脉, 置两根银制电
极,超声探针置远心端, 用电刺激器以115mA的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流连续刺激大鼠颈动脉7min, 用超声血流量仪记
录血栓形成时间(即从刺激开始至颈动脉血流量为
“零”的时间, occlusion time, OT)。观察刺激
3/11/2021
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作用
3
aspirin
3/11/2021
阿司匹林已应用百年,成为医 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之一,至 今它仍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 解热、镇痛和抗炎药,也是作 为比较和评价其他药物的标准 制剂。在体内具有抗血栓的作 用,它能抑制血小板的释放反 应,抑制血小板的聚集 临床 上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 作。
1
血栓形成是血液在流动状态下, 止血机制过度 激活的一种病理性结局, 是血小板、 白细胞、 内皮细胞等多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而血小 板的活化和聚集是其中重要因素之一。
用电刺激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 其原理是损伤 动脉内皮, 导致其功能紊乱, 激活白细胞和血
3/11/2021
小板, 引起血小板聚集, 形成混合型血栓, 此模 型重复性好, 误差小, 与人体动脉血栓相似。
异构酶
还原酶
腺苷酸环化酶
PGE2
PGF2
腺苷酸环化酶
cAMP
cAMP
促进血小板聚集
3/11/2021
抑制血小板聚集
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作用
7
研究和开发 疗效好,新 型的抗血栓 药物是当代 医药界的重 要任务之一
阿司 匹林
作为预防血栓 性疾病一线用 药。选用何种 剂量较为合适, 一直是临床争 论的问题。
三道电子刺激器,超声血液流量计,四道血 液凝聚仪,离心机
3/11/2021
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作用
10
电刺激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
• 雄性SD大鼠40只, 随机分成4组, 每组10只。A 组: 0.19 % NS 作为空白对照组; B-D组:10、20和30
mg/kgASP组。
• 大鼠用30mg/kg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后,上述
3/11/2021
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作用
13
Results
ASP对电刺激大鼠颈总动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 x ±s n = 10)
组别
对照A组
剂量( g·kg-1)
OT(min)
B组
C组
D组
3/11/2021
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作用
14
ASP对ADP、AA、PAF诱导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x ±s, n =
• 1 人体内血栓形成很难直接观察到, 从而给血栓及
抗血栓的研究和疾病的防治带来困难。通过模拟血
开始后60min内的血流量变化, 如血管仍未栓塞,
则以60min作为最大OT。
3/11/2021
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作用
11
血小板聚集体内试验
• 健康家兔40只, 随机分成4组, 每组10只。A 组: 0.19 % NS 作为空白对照组; B-D组:10、20和30
mg/kgASP组。
• 给药前取血1次, 然后按上述分组分别沿兔耳缘静 脉给药后, 分别于30、60、120 和180 min取血。 各时间点所取血液用3.5mg/mL肝素抗凝(血与抗凝 剂的体积比为9: 1),收集于塑料离心管中, 以 900×g离心9min, 取上层液即为富血小板血浆 (platelet-rich plasma, PRP),剩余血液继以 25000×g离心10 min取上层液得贫血小板血浆 (platelet-poor plasma PPP)。
小剂量阿司匹林能明显延长电刺激大鼠颈动脉血栓
形成时间, 从而说明其有较强的抗动脉血栓形成作用.
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作用
2
• 在正常的循环血液中, 血小板处于静息状态, 而在某些生理或病理状态下, 血小板可以被 激活。
• 血小板激活是指血小板在刺激物(诱导剂) 作 用下发生的各种改变, 如变形、粘附和聚集 等, 其中血小板的活化聚集是血小板的重要 改变形式。
10)
组别
剂量
最大聚集率
对照组
(g·kg1)
ADP
30 60 120 180
(min)
AA
30 60 120 180
(min)
PAF
30 60 120 180
(min)
B组
C组
D组
3/11/2021
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作用
15
临床试验设计
3/11/2021
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作用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