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不良事件上报流程

合集下载

静脉输液管理规范

静脉输液管理规范

静脉输液管理规范一、引言静脉输液是临床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正确的静脉输液管理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至关重要。

为了规范静脉输液操作,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制定本管理规范。

二、适合范围本管理规范适合于医疗机构内进行静脉输液操作的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等。

三、术语定义1. 静脉输液:将药物或者液体通过静脉注射进入患者体内的过程。

2. 静脉输液器材:包括输液器、输液管、静脉针、注射器等。

3. 静脉输液药物:指用于静脉输液的药物,包括抗生素、营养药物、止痛药物等。

四、静脉输液管理要求1. 输液前准备(1)核对医嘱:护士在进行静脉输液前,应子细核对医嘱,确认药物名称、剂量、输液速度等信息是否准确。

(2)检查器材:护士应检查输液器材是否完好,包括输液器、输液管、静脉针等,确保无损坏或者污染。

(3)选择静脉通道:护士应选择适合的静脉通道进行输液,避免选择已经炎症或者血栓的静脉。

2. 输液操作(1)消毒:护士在进行输液前,应对患者的皮肤进行消毒处理,确保无菌操作。

(2)穿刺:护士应选择合适的静脉穿刺部位,进行穿刺操作。

穿刺时应注意角度和深度,避免损伤血管壁。

(3)固定:护士应使用透明敷料或者适当的固定带固定静脉针,确保静脉针不松动或者脱落。

(4)连接输液器:护士应将输液器连接到静脉针上,确保连接处无漏液或者松动。

(5)调整输液速度:护士应根据医嘱要求,调整输液速度,避免过快或者过慢。

3. 输液观察与记录(1)观察患者病情:护士应定期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体温、血压、心率等指标。

(2)观察输液情况:护士应定期观察输液情况,包括输液速度、输液器液面高度等。

(3)记录:护士应及时记录患者的输液情况和观察结果,并与医生进行沟通。

4. 输液后处理(1)拔针:输液结束后,护士应按照正确的拔针方法拔除静脉针,并进行相应处理。

(2)处理器材:护士应将用过的输液器材进行正确的处理,包括清洗、消毒或者丢弃等。

(3)观察并记录:护士应观察患者输液后的反应,记录相关信息,并及时向医生汇报。

护理不良事件定性标准及处理

护理不良事件定性标准及处理

护理不良事件分级定性标准及处理程序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在计划中期间发生的,如用药错误、输液外渗、操作错误、标本错误、患者坠床、跌倒、管路滑脱、压疮、烫伤、分娩意外、仪器设备、患者行为、其他等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

包括护理事故、护理差错、护理缺陷。

一、护理不良事件分级标准0级:事件在执行前被制止。

Ⅰ级:事件发生并已执行,但未造成伤害。

Ⅱ级:轻微伤害,生命体征无改变,需进行临床观察及轻微处理。

Ⅲ级:中度伤害,部分生命体征有改变,需进一步临床观察及简单处理。

Ⅳ级:重度伤害,生命体征明显改变,需提升护理级别及紧急处理。

Ⅴ级:永久性功能丧失。

Ⅵ级:死亡。

二、护理不良事件定性标准(一)、护理缺陷:在临床工作中,虽然有某一环节的错误,但被发现后得到及时纠正,未发生在病人身上(如错医嘱,但未执行)的现象,称为护理缺点。

1、评定标准(1)除外护理事故、护理差错评定标准。

(2)参照护理缺点的概念评定。

(二)、护理差错:指在护理工作中,因责任心不强,工作粗疏,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或违反技术操作规程等原因,给病人造成精神及肉体的痛苦,或影响了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但未造成严重后果和构成事故者。

1、差错分类:一般护理差错:指在护理工作中,由于责任或技术原因发生的错误,未对病人造成影响,或对病人有轻度影响,但未造成不良后果者。

严重护理差错:指在护理工作中,由于护理人员的失职行为或技术过失,给病人造成一定的痛苦,延长了治疗时间,但未造成严重后果和构成事故者。

2、评定标准一般护理差错(1)错服、漏服重要药物或处理医嘱错误而有影响病人治疗者而无严重后果者。

(2)因护理不当,发生占体表面积<3cm2的灼伤,或护理不到位发生婴儿臀部轻度糜烂者,在短期内治愈者。

(3)抱错婴儿,在医院内纠正的,未引起纠纷者。

(4)误发或漏发各种治疗饮食,对病情有一定影响者;手术病人应禁食而未禁食以致延误手术时间。

医院药害事件调查、处理程序

医院药害事件调查、处理程序

医院药害事件调查、处理程序
一、临床治疗中出现药害或疑似药害事件时,立即停药并及时对症救治病人。

二、对于较严重药害事件,及时上报医院药剂科、医务科。

三、临床药学室主管药师及时到位,协助临床处理病例并详细记录,按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制度的要求及时上报;对严重的药害事件可越级上报。

四、由科室护士长或主管大夫记录药品厂家、批号后,用封存袋封存相关药品,留作备用(待检等)。

五、由医务科牵头并组织护理部、药剂科相关人员尽快赶到上报科室,由护士长及主管大夫介绍病人出现药害的过程,对出现的严重药害事件进行病历讨论及分析,并作出相应处治。

六、药剂科负责提供相关药品进货批次的“药检报告单”,必要时通报供货商及生产商,并报送有资质的药品检测机构进行相关检测。

七、在最短时间内将自查及检测报告反馈至临床科室,给予病人满意答复。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范本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范本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理护理不良事件,提高护理质量和安全水平,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所有护理人员,包括护士、护士长、主管护师等。

第三条护理不良事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医疗操作不当导致患者伤害;执行医嘱错误;患者信息泄露等。

第二章报告程序第四条发现护理不良事件的医务人员应立即采取措施保护患者的安全,停止可能造成进一步伤害的操作。

第五条发现护理不良事件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上级报告。

不得隐瞒、掩盖、篡改相关实事真相。

第六条上级收到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后,应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查。

第七条调查结果应以书面形式呈报给上一级,并抄送有关部门。

第三章处理程序第八条对于确定的护理不良事件,医疗机构应当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对护理不良事件的责任人进行相应处理,包括但不限于责令停职、调岗、辞退等。

第十条对于造成患者伤害的护理不良事件,医疗机构应当及时赔偿患者损失,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四章监督管理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相应的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档案,定期进行检查和复核。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定期组织护理质量评估,提前发现和纠正护理不良事件。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鼓励医务人员积极主动报告和参与护理质量管理。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开展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制度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

第五章附则第十五条本制度由医疗机构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第十七条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具体实施办法由医疗机构根据本制度制定,并报医疗机构管理部门备案。

总结:本制度的出台和实施,有助于发现和纠正护理不良事件,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的权益。

医疗机构应严格按照本制度的要求开展相关工作,并不断完善护理质量管理,为患者提供更安全、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同时,医务人员也应加强自身素质提升,提高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保证其行为符合规范要求,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利益。

护理相关不良事件上报分类规范、不良事件分类及住院患者失踪、静脉炎、药物渗出、压力性损伤等护理不良事件

护理相关不良事件上报分类规范、不良事件分类及住院患者失踪、静脉炎、药物渗出、压力性损伤等护理不良事件

临床护理相关不良事件上报分类规范、不良事件分类及住院患者失踪、静脉炎、药物渗出、压力性损伤等护理不良事件名词解释为明确护理相关不良事件分类管理范畴,界定护理相关不良事件类别、性质,进一步总结、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保障病人安全,特制定本分类规范。

不良事件定义在临床诊疗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在计划中的、未预计到的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或在任何可能影响患者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事故,甚至影响医院工作正常运行的事件。

护理相关不良事件分类(一)医院应当主动报告的护理相关不良事件1. 住院患者失踪;2. 住院患者自杀、自杀未遂、自伤;3. 新生儿被抱错;4. 住院患者跌倒/坠床。

(二)医院内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中收集的护理不良事件1.医疗设施、设备使用与管理错误:无菌物品/器械未达到无菌标准;使用中仪器设备发生故障、设备操作不当(监护仪、输液泵/微量泵、呼吸机等);2.药品使用与管理错误:给药错误(药物名称、剂量/剂型、途径、时间、对象、频次、药物浓度、给药顺序、给药速度、药物过期);医嘱执行错误(漏执行、执行已停止医嘱);不做药敏试验给药;3.手术操作与管理错误:手术物品/器械清点错误、手术物品/器械体内遗留;手术切除标本保存不当、未及时送检,标本丢失;4.输血应用与管理错误:输血(对象、剂型、剂量、种类);5.导管插入输注与管理错误:护士置入导管位置错误;输注食物、肠内外营养液等导管接口错误;6.标本采集应用与管理类:标本采集错误(对象、时间、容器选择、容量);标本采集后未及时送检、标本凝固;标本遗失/打碎、标本撒漏;7.输液反应事件:静脉炎(二级及以上);药物外渗;药物渗出(二级及以上);输液不良反应(发热反应、心力衰竭、肺水肿、空气栓塞、热原反应、过敏反应、细菌污染引起严重的菌血症或败血症等);8.住院压力性损伤事件:院内获得性压力性损伤(2期及以上);9.非计划性拔管事件;10.临床护理与管理类:约束意外(皮肤、血管、神经或肌肉骨骼等损伤);烧(烫)伤;误吸;窒息。

不良事件及压疮报告制度(10篇)

不良事件及压疮报告制度(10篇)

不良事件及压疮报告制度1.护理部设护理不良事件鉴定小组,各科室建立护理不良事件登记本,鼓励护士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

2.需报告的不良事件包括。

手术患者/部位错误、患者识别错误、用药错误、输血意外、患者院内自杀/走失、患者院内跌倒、坠床、静脉输液意外、意外针刺伤(另报)、使用呼吸机发生意外、患者约束意外、各种管脱、药物不良反应(另报)、其他需要报告的意外事例。

3.报告者可以报告自己发生的问题,也可以报告所见他人发生的问题。

如原报告系统采取了匿名的形式,对报告人严格保密。

4.自愿报告者应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陈述事件,不得故意编造虚假情况,不得诽谤他人,否则将根据其造成的后果和影响,承担相关的行政和法律责任。

5.报告人可采用书面形式及时将不良事件向护士长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事件的经过、当事人在整个事件中的行为、经验教训、科室的分析、处理意见以及整改措施;护士长就所发生的事件分析从科室管理者的角度所应承担的责任和应当吸取的教训。

6.报告中违反相关规定和制度的行为,属于非主观故意,未造成后果的免于处罚。

7.自愿报告人员为消除护理安全隐患提出合理化建议的、对保障护理安全有贡献的,可给予适当奖励。

8.如不按规定报告,有意隐瞒,事后经领导或他人发现时,须按情节轻重给予处分。

9.严重的不良事件应立即报告医务科、护理部及院长办公室。

株洲市中医伤科医院____年____月____日压疮报告处理制度1.压疮风险的评估。

对瘫痪、意识不清、大小便失禁、水肿、痴呆、营养不良、高龄老人、病情危重、强迫体位者入院或大手术后当天内必须完成评估(用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

2.报告制度和程序:①一旦病人评估值达危险临界值(危险因素评估≤____分),填写《住院患者可能发生难免性压疮呈报表》向护理部上报。

②院内发生或发现院外带入的压疮,须报告病区护士长,并在24h内报告护理部和压疮管理小组并填写好《住院患者压疮呈报表》报告护理部及压疮管理小组。

简述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处理流程及内容

简述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处理流程及内容

简述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处理流程及内容The process and content of handling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in nursing can be summarized as follows.Adverse event reporting is a crucial component in healthcare systems that aims to ensure patient safety and quality of care. The process starts with the identification of an adverse event, which refers to any unexpected occurrence or harm experienced by a patient receiving healthcare services. This could include medication errors, falls, infections, or any other incidents that result in patient harm.流程和内容: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是保证患者安全和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过程始于对不良事件的识别,不良事件指的是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时遇到的任何意外情况或伤害。

这可能包括药物错误、摔倒、感染或其他导致患者受伤的事件。

Once an adverse event is identified, it needs to be reported promptly. Reporting can be done through various channels such as incident reporting systems, electronichealth records, or directly informing one's supervisor or relevant department. It is imperative that nurses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timely reporting to prevent further harm and improve patient care outcomes.一旦识别出不良事件,就需要及时上报。

血透室静脉输液护理不良事件个案鱼骨图分析

血透室静脉输液护理不良事件个案鱼骨图分析

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静脉输液)个案鱼骨图分析1防范措施:1.建立和完善统一的护理安全质量管理体系针对医院护理安全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规范护理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

建立以护理部-护士长-科室质控员为主体,全体护理人人参加的护理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形成护理监控、科室互控、科内自控的监控网络,层层把关,环环相扣,各司其职,确保护理安全。

2.运用科学管理系统,建立护理安全管理路径护士在工作中一旦发现危险因素或不良事件,立即通过上报系统报告,护士长从管理者、教育者的角度出发分析本病房存在的隐患,利用晨交班或会议的机会组织护士进行全面讨论、分析,使护士对存在的隐患有共同认识。

并采取相应措施改善不良环节。

管理委员会通过这些分析、评价,来掌握护理事故发生的状况,进行集中分析,找出防止事故的对策。

护理安全管理路径一方面可以激发护士的自主参与性,加强护士和管理者的沟通,营造积极、公正的安全上报氛围。

另一方面可以促进规范化、系统化护理安全管理,有助于管理者根据流程,准确的解读上报内容,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兼顾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及时反馈,合理处理,从本质上减少和杜绝安全事故,使护理安全问题真正受到大家的重视。

3.健全护理安全制度及处理应急预案完善和制订各项管理制度要建立护理安全的有效体系,就必须实现对差错的严格预防和控制。

制定相应的护理制度和流程,使之人人知晓并在实践中参照执行,对可能产生护理不安全的高危环节进行重点关注和整治。

定期对存在的不安全隐患进行重点讲评分析。

一个险些酿成差错的不良事件,实际上因为偶然因素或因即时干预未产生后果。

管理学的实践证实,对这个方面的研究和控制与对实际产生不良后果的差错研究具有同样重要的预防和治理意义。

对各项护理安全工作应有检查、监督、反馈、讲评、整改的机制。

对已经出现的医疗不安全事件,应有危机处理方案,医院管理部门应及时知晓,协同处理,尽可能减轻不安全事件造成的危害,做好各项善后工作,尽快找出导致不安全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对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ORD格式
静脉输液不良事件上报流程
发生静脉输液不良事件

当事人立即报告值班医生、护士长和
科主任

当事人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上交至静脉治疗护
理专科小组

一般静脉输液不良事件,24—48小时内上报、重大事件、情况紧急
者应在处理的同时口头上报

静脉治疗专科护理小组调查分析事件发生的经过、协助护士长进行分
析、总结、改进措施。


跟进整改措施落实情况

发生静脉输液不良事件,科内全员按根本原因分析法进行讨论学习
2014-8月修订
专业资料整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