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设计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闻一多先生的学者形象和革命精神。
2.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治学、言行一致的品质。
3.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闻一多先生的学者形象和革命精神。
2.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的品质。
3.课文中的重点句段理解。
三、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如何将闻一多先生的品质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关于闻一多先生的课文,简要介绍闻一多先生的生平和成就。
2.提问:你们对闻一多先生有什么印象?他在你们心中是一个怎样的人?(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勾画出课文中自己认为重要的语句,并做好批注。
(三)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就课文内容进行讨论,包括闻一多先生的学者形象、革命精神以及言行一致的品质。
2.学生分享自己在自主学习中发现的问题,教师进行解答。
(四)课堂小结2.学生谈谈自己对闻一多先生的看法。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闻一多先生的品质。
2.提问:你们认为闻一多先生的品质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启示?(二)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段,理解闻一多先生的品质。
2.学生就自己认为重要的句段进行分享,谈谈自己的理解。
(三)写作训练1.教师给出一个关于闻一多先生品质的写作话题,如:“闻一多先生的品质对你有什么启示?”2.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2.学生谈谈自己的写作心得。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闻一多先生的品质。
2.提问:你们认为如何将闻一多先生的品质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二)口语表达训练1.教师给出一个关于闻一多先生品质的口语表达话题,如:“闻一多先生的品质在你心中的地位。
”2.学生进行口语表达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就自己口语表达中的观点进行讨论,互相学习。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格和精神风貌。
2.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言行一致的高尚品质。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闻一多先生的言行一致品质。
2.课文的写作特色。
三、教学难点1.理解闻一多先生的学术成就和精神风貌。
2.课文的写作技巧。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简介闻一多先生及其成就。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引发思考: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有什么特点?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2.教师辅导,解答学生疑问。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享阅读感受,讨论闻一多先生的言行一致品质。
2.布置作业:课下整理课堂笔记,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2.引导学生关注闻一多先生的学术成就。
二、课文分析1.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理解闻一多先生的学术成就。
2.学习课文的写作技巧,如对比、排比等。
三、课堂活动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2.引导学生关注闻一多先生的言行一致品质。
二、课文分析1.分析课文中的关键句子,理解闻一多先生的言行一致品质。
2.学习课文的写作风格,如平实、真挚等。
三、课堂活动1.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闻一多先生的言行,感受其精神风貌。
2.教师点评,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精神力量。
2.布置作业:课下收集有关闻一多先生的其他事迹,进行交流分享。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三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2.引导学生关注闻一多先生的精神风貌。
二、课堂讨论1.学生分享课下收集到的关于闻一多先生的事迹,进行交流讨论。
2.教师点评,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精神力量。
四、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课下继续关注闻一多先生的学术成就和事迹,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闻一多先生的言行一致品质,引导学生学习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2024年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范例

2024年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范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第九单元“讲读文”章节,具体内容为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文章主要围绕“说”和“做”两个方面,阐述作者对于行动与言辞的深刻理解,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认识到实践在人生中的重要性。
2. 分析并学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培养学生言行一致的品质。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闻一多先生相关资料、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闻一多先生的简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标注难点和重点。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文章的主题、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实践情景引入: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举例说明“说和做”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
5. 例题讲解:分析文章中的经典语句,阐述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涵。
6.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说和做”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2. 板书内容:① 闻一多先生的简介② 文章主题:实践的重要性③ 文章结构:总分总④ 经典语句解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举例说明“说和做”在生活中的应用。
(2)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理解。
2. 答案:(1)示例:在家庭中,父母教育我们要尊老爱幼,这就是“说”;而我们真正去关心长辈、照顾弟弟妹妹,这就是“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成功引导学生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学生是否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说和做》优秀教案

《说和做》优秀教案《说和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积累文中的生字词,如“地壳(qiào)”“校(jiào)补”等,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 了解臧克家及其文学成就,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闻一多先生言行的学习,感受他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以及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勇于担当的精神品质。
-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言行观,激励学生在生活中做一个言行一致的人。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对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典型事例的叙述,体会他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 学习文中富有诗意和饱含情感的语言,品味其表达效果。
2. 教学难点- 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夹叙夹议的写作特点,理清文章的叙述脉络。
- 探究闻一多先生思想转变的过程及其背后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1. 问题探究法:通过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的内容、结构和主题等方面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2. 小组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讨论问题,互相交流意见,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闻一多先生的照片,然后提问学生:“同学们,有谁了解照片中的这个人吗?”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回答。
2. 教师补充介绍闻一多先生:“闻一多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
他在文学、学术研究和社会活动等方面都有着卓越的贡献。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他的文章——《说和做》,看看在这篇文章里,作者是如何展现闻一多先生的形象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5分钟)1. 学生默读课文,同时教师提出要求:“同学们在默读的时候,要注意圈出生字词,并且思考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 字词学习- 教师通过PPT展示文中的生字词,如“锲(qiè)而不舍”“沥(lì)尽心血”等,让学生进行认读。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读》第四章《诗歌》部分,详细内容为闻一多先生的诗歌《说和做》。
这首诗通过鲜明的对比手法,展现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思考和人生态度的坚定表达。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闻一多先生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领会其诗歌的艺术特色;2. 掌握《说和做》这首诗的主题思想、表现手法及诗歌结构;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现代诗歌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说和做》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和表现手法的分析。
教学重点:把握闻一多先生诗歌的艺术特色,学会鉴赏现代诗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闻一多先生的诗作、《说和做》的相关资料、多媒体课件;2. 学生准备:教材、《说和做》的诗稿、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闻一多先生的纪录片,让学生了解其生平事迹,激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兴趣;2. 诗歌朗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说和做》,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3. 诗歌解析: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表现手法及诗歌结构,详细讲解诗中的难点、重点;4.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类似主题的诗歌,进行对比分析,加深学生对《说和做》的理解;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说和做》的表现手法,创作一首小诗,并进行交流分享;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说和做》2. 诗歌结构图:起、承、转、合3. 重点词汇:对比、坚定、现实主义4. 闻一多先生名言: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分析《说和做》中的对比手法,并谈谈你的体会。
2. 答案要求:不少于300字,要求观点明确,分析深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程度,以及诗歌鉴赏方法的掌握情况;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更多闻一多先生的作品,了解其诗歌创作风格,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同时,推荐学生参加学校举办的诗歌朗诵比赛,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优秀教学设计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优秀教学设计《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优秀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优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仔细阅读课文,说出课文围绕闻一多哪两个方面写作,把握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阐释课文紧凑的结构。
2.抓住课文内容,说出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怎么做、做了什么,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怎么做、做了什么,学习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并合理裁剪材料的方法。
在研读课文的过程中,抓住课文对闻一多的记叙、描写、议论,学习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
3.根据文章内容,在研读文章过程中,抓住文章的的关键词句,说出闻一多治学的态度和爱国热情,受到熏陶。
【教学重难点】重点:围绕中心选择、剪裁材料。
难点:品味关键词句,学习夹叙夹议的写法。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说:“言必信,行必果。
”一个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关涉这个人道德修养的高低。
只说不做,叫夸夸其谈,这样的人是行动的矮子,天长日久,终将一事无成。
为此,我们要做一个言行一致的人。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谈谈课题的意思,揭示文章的文学样式。
3.简介闻一多和臧克家。
二、读通课文,初步把握课文内容1.抽学生分段读课文,随文学习生字词语,读后交流说出内容。
2.文章写了闻一多两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什么?闻一多是如何“说”和“做”的?3.引导学生概述文章的内容。
4.弄清文章的结构。
三、研读文章,学习言语形式(一)围绕中心选择材料。
1.文章写作为学者的闻一多选择了哪些材料?这些材料分别说了什么?这些材料对中心有什么作用?2.文章写作为革命者的闻一多选择了哪些材料?这些材料分别说了什么?这些材料对中心有什么作用?3.根据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说出如何围绕中心选择和剪裁材料。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第四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内容包括:理解闻一多先生的生平背景,分析其诗歌的文学特色,详细解读闻一多先生的诗歌《发现》和《说和做》。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闻一多先生的生平事迹,理解其文学地位。
2. 通过分析闻一多先生的诗歌,培养学生对中国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3. 使学生领会闻一多先生关注民族命运、勇于担当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闻一多先生诗歌中的意象和隐喻手法。
重点:分析闻一多先生的诗歌特色,理解其文学价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闻一多先生的诗歌《发现》和《说和做》的PPT展示。
2. 学具:教材、《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相关章节、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闻一多先生的生平简介,引导学生关注其文学成就。
2. 讲解:详细解读诗歌《发现》和《说和做》,分析其意象、隐喻手法和文学特色。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讨论闻一多先生诗歌中所表达的主题。
4. 例题讲解:以《发现》中的一段为例,讲解如何分析诗歌的意象和隐喻。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说和做》中的一段进行分析,巩固所学知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发现》和《说和做》中的意象和隐喻手法,并阐述其意义。
答案示例:《发现》中的意象:“血液里燃烧的火”,隐喻了诗人对民族命运的关切。
《说和做》中的隐喻:“时间是刽子手”,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批判。
2. 课后拓展:阅读闻一多先生的其它诗歌,了解其诗歌创作的多样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闻一多先生的诗歌,使学生对中国现代诗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课后反思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意象和隐喻手法的掌握程度,以便在后续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拓展阅读,提高文学素养。
在拓展延伸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当代诗人及其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意象和隐喻手法的分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教学设计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激发学生的敬佩之情。
3.教学评价:
(1)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鼓励他们积极发言、提问,及时给予反馈。
(2)课后作业:布置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学生在情感态度上,可能对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感到敬佩,但不知如何将其融入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教师应引导他们从点滴做起,践行闻一多先生的精神。
针对以上学情,本教学设计将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指导,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
2.阅读理解:选取一篇关于闻一多先生的文章,完成课后阅读理解练习题。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重对人物形象、事件内涵的挖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课后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并在下节课上分享讨论成果:
a.闻一多先生的言行一致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b.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如何向闻一多先生学习,践行他的精神品质?
b.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
c.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展示,组织学生互相评价。
d.针对共性问题,教师进行讲解,巩固知识点。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激发学生的敬佩之情。
2.教学过程:
a.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
3.重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
难点:如何将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内化为学生自身的道德行为,落实到日常学习、生活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第12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以领悟文意,受到熏陶,体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
2、了解夹叙夹议的方法,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前后文的过渡和照应3、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课文,以领悟文意,受到熏陶,体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
教学用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解放战争时期的民主革命斗争引出闻一多的事迹。
二、通读课文,整体把握1.这一篇文章不是人物传记,却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毛泽东同志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
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高度赞扬闻一多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具有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这是闻一多先生精神品格的最主要方面,这在这篇文章中充分表现出来了。
文章的后半部分,着力写闻一多先生是“大勇的革命烈士”。
然而,闻一多先生一生中主要身份是学者、诗人。
因此,这篇文章前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前期怎样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
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
闻一多先生前期潜心于学术,后期投身于民主运动,这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
但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是始终如一的。
)2.这篇文章写得十分精粹,全文只有一千多字,就突出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思想品格的最本质特征。
精选的典型事例,精致严谨的结构,精练的诗一般的语言,精当的抒情性议论,使这篇文章充满了感人的力量。
[(1)结构严谨。
作者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上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闻先生“学者的方面”;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表现闻先生“革命家的方面”。
在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使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2)选材精当。
作者所选材料,讲究典型性,能以少胜多。
对作为“学者的方面”,作者只选取了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加以表现;对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则选取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这三件事作为例证。
闻先生一生经历复杂,着作等身,可以记述的事很多很多。
作者只从大量材料中选取了这六件事,就已经把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现出来了。
(3)精于剪裁。
对材料的使用,作者根据表现中心的需要,有取有舍,有繁有简。
比如,闻先生的研究唐诗,作者并没有写他研读了哪些书籍,发掘了哪些新意等等,而是着重写他研究的目的和态度:“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突出了闻先生的研究学问,目的是在于救国;“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零乱”“睡得很少”这些细节,表现了闻先生的刻苦精神;“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则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
这样的剪裁,能有力地突出中心。
从详略上说,研究唐诗,写得详细;而写作《楚辞校补》和《古典新义》两事,只用了一小段,不足一百字,强调“做”了“也没有说”的意思,表达的侧重点与前面又有不同。
闻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及其被害经过,是人们熟知的,作者就不再对事实经过作过多的记述,而只是反复强调“凶多吉少”的紧急形势,撷取“演讲”中最“慷慨淋漓”的“你们站出来”这一句话,描绘“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的从容姿态,从而突出了闻一多先生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所有这些,都说明了作者在材料剪裁上的深厚功力。
]3.语言生动形象,精练含蓄,富于感情和音乐美。
(1)生动形象。
不仅描写的语言是形象的,叙述和议论的语言也是形象的。
例如“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一句,本来是叙述语言,无非是讲闻一多正在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一词,而精心地选用了“钻探”,这就包含了比喻,既形象,含义也更丰富了。
并且句式也变成“向……钻探”,叙述由静态变成动态,给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观的介绍,而且是热情的称赞了。
此外,如“吃尽”“消化尽”“炯炯目光……远射……”,“赫然而出”“向……迈进了”“起先,小声说”“向……呼喊”“警报迭起”,等等,都是明显的例子,叙述语言和议论语言的形象化,使文章生动,富于感染力。
(2)精练含蓄。
比如一个“说”字,很普通,作者却赋予多种含义。
开头引用的闻一多自述中的“说”,是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告白自己干了什么的意思;与第5段“他并没有‘说’,但他‘做’了”中的“说”和第6段中的“说”,则有吹嘘、自诩的意思,这里的“没有‘说’”,主要是赞扬闻一多先生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作为革命家”,闻一多的“说”,是对于革命的宣传和动员,是对反动派的揭露和斥责,实际上也就不但是“言”,也是“行”了。
一个“说”字,竟然表达这么多的意思!这种结合一定语言环境灵活地赋予同一个词以不同含义的表现手法,是耐人寻味的。
(3)富于感情。
这篇文章的叙述、描写抒情化,令人无法分清哪些是记叙,哪些是抒情。
例如,“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说它是记叙未尝不可,但洋溢着赞美之情。
又如,“昂首挺胸,长须飘飘”,显然是描写,但颂扬、景仰之情也呼之欲出。
又如,“饭,几乎忘了吃”,本来是极平常的一句赞语,但紧接着跟上一句“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形成了对比,意蕴就丰富多了。
同样,“夜间睡得很少”,“惜寸阴”,这种句子原也并不怎么精妙,但跟着一个情犹未尽的“分阴”,给人的感觉就不一般了。
由于作者带着强烈的感情,能把平常的语句变得不平常了。
(4)富于音乐美。
①作者善于使用成语或仿成语结构,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潜心贯注,心会神凝”,“迥乎不同”,“一反既往”,“警报迭起,形势紧张”,等等。
这些词语的结构整齐,有节奏感。
②作者惯于使用对句的形式,如一开头的“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就是对句,又如“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不动不响,无声无闻”,“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还有末段的“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这些成对的句子,有些具有对比的性质,有些则是并列的性质,有的是更为整齐的对偶句。
这些句子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富于音乐美。
4.夹叙夹议的写法。
本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是夹叙夹议。
作者实际上是以议论来结构文章的。
第一、二段是第一部分的叙述的纲领,第七段是第一部分的总结,这两处都是议论。
第八、九两段是第二部分的纲,最后一段则是第二部分,也是全文的总结,这两处也都是议论。
这篇文章多次用到照应,有首尾照应,有行文前后的多次照应,有行文与题目的照应。
多种方式的照应,使文章的结构严谨,而且形成了一种旋律,一种气势,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而所有这些照应,又几乎全是议论。
由此可见议论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
(以上主要由学生来完成)三、细读全文,画出精辟的语句,然后复述课文大意,并说出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闻先生前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
后期则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体现出民主战士的大勇,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
闻先生在前期和后期所走的道路不同,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
但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却是始终如一的)第二课时一、问题探究1.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把这些话找出来,说说是怎样起过渡作用的。
(是用两个句子完成过渡的。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是对前一部分的全面概括,然后指出这只是闻先生的一个方面。
“闻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句领起了文章的后一部分。
这两个句子关联得十分紧密,“仅……还……”“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这都是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学者的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是呼应紧密的提法。
作者在两个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在两句之间又注意彼此的关联,这样就使两个部分的过渡十分自然。
)2.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课文中对闻一多的语言、肖像有许多具体描写。
例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目不窥园。
又有细节描写,例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凡此种种,能起到具体再现闻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二、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注意其中加点部分的意思。
1.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诗兴不作”是文言说法。
“作”,起。
“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
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
从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的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
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第2句就全句而言也是比拟),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4.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它”指深夜灯火。
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来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
“漂白了的四壁”引自闻一多诗《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
课文中引用“漂白了的四壁”,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
)5.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
)三.课外收集: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试为本文补充一两个事例。
教后记:这篇文章记述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和精神。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学习他的精神。
同时让学生注意本文的选材角度和记述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