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损检测工艺规程
无损检测工艺规程的编制

无损检测工艺规程的编制2012年3月第一节一般知识一、概念无损检测工艺规程由通用工艺规程和工艺卡两部分组成。
1、通用工艺规程通用工艺规程又称检验规程、工艺程序,是指本单位对结构件、承压设备和其他产品,在制造、安装、在役检验等方面对产品质量检测时,需要进行无损检测的通用的技术规定或规则,是原则性的指导文件,同时应符合有关标准、规程、法规的要求,并满足顾客的要求;针对某一类产品的特点进行编制,提出共有的规定,以便于统一实施;以文字说明为主,图表为辅,具有一定的覆盖性和通用性。
2、工艺卡工艺卡是根据通用工艺的规定和要求及有关标准和合同委托要求,针对某一具体产品、工件编制的专用工艺卡,要求检测工艺参数具体,检测方法和程序明确,以图表为主,适当辅以文字说明,在专用工艺卡的各项参数均要有具体数值,操作者可以直接运用这些数据操作。
二、编制依据和原则1、依据(1)依据现行执行的标准和法规。
如:¾《xx入级规范》、《xx建造规则》、《固容规》等等;¾CB/T3558、CB/T3559、GB/T3323、JB/T4730等等;¾国家颁布的相关文件。
(2)依据顾客的要求,即依据本单位顾客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对大多数顾客的要求进行明确的解答,提出处理意见。
(3)依据本单位技术水平,仪器装备情况,编制的工艺规程应做得到,切实可行。
2、原则(1)遵照国家现行执行的标准和法规的要求,在检测工艺上可以比国家或行业现行执行的标准、法规更细,更具体,要求更高。
在质量验收时应同时满足顾客要求和国家或行业现行执行的标准、法规。
(2)应根据本单位无损检测人员技术水平,检测能力应针对本单位或委托方产品特点,作到简明扼要,提出切实可行的工艺措施。
如现场检测,只编入需要的内容。
(3)工艺规程中每一个步骤都要写清楚做什么、由谁去做、采用什么设备和辅助器材、什么时机做、按什么标准做等,并明确对工作人员和责任人员的资质要求。
NB47013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目录第一篇总则第二篇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第三篇超声波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第四篇磁粉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第五篇渗透检测通用工艺规程无损检测通用工艺总则1.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工艺规程规定了射线检测(RT)、超声波检测(UT)、磁粉检测(MT)、渗透探伤(PT)四种无损检测的工艺方法。
本工艺规程适用于本公司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原材料、零部件和焊缝的无损检测。
1.2 引用标准1)《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2)《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规则》3)《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4)NB/T47013-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1.3一般要求1.3.1 选择原则1.3.1.1 特种设备RT、UT、MT、PT的选择及抽检率应按《容规》、《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GB150、GB151及图样的要求执行。
1.3.1.2 有裂纹倾向的材料应在焊后24小时后,才能进行焊缝无损检测。
1.3.1.3 对要求无损检测的角接接头、T型接头,不能进行RT或UT检测时,应进行表面无损检测。
1.3.1.4 凡铁磁性材料制成的特种设备及零部件,优先使用MT检测表面缺陷确因结构形状等原因不能使用MT检测时,方可采用PT检测。
1.3.2 检测人员1.3.2.1 从事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必须应按照《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规则》的要求取得相应的无损检测资格。
1.3.2.2 取得不同无损检测方法的各技术等级人员,只能从事与该等级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并负相应的技术责任。
1.3.2.3 各种检测方法的报告,均由II级以上资格人员签发,并加盖公章。
1.3.2.4 从事射线检测人员上岗前应进行辐射安全知识的培训,并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
1.3.2.5 从事磁粉、渗透检测工作人员,不得有色盲。
1.3.2.6 射线检测人员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测试方法应符合GB11533的规定。
无损检测工艺规程(磁粉检验)

1. General
1.1 This procedure is applied to the magnetic particle examination of ferromagnetic materials and welds for ASME Code items.
1.2 The magnetic particle examination method is suitable for detecting cracks and other discontinuities on or near the surface in ferromagneticபைடு நூலகம்materials.
1.4 This procedure shall be demonstrated to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AI prior to implementation.
2. Personnel
2.1 The NDE personnel who engage in magnetic particle examination shall be qualified and certified according to NJBST Co.,Ltd.’s “Written Practice for NDE Personnel Training, Examination, Qualification & Certification”(No.:QCD-011).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编制审核批准钢制压力容器对接接头射线检测规程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钢制压力容器对接接头射线检测人员应具有的资格,所用设备器材,检测工艺和质量分级等。
本规程依据JB/要求编写。
适用于公称厚度T为2-40mm钢制压力容器对接接头X射线AB级检测技术,知足《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GB150和GB151等标准规范要求。
检测工艺是本规程的补充,由Ⅱ级人员按合同要求及本规程编制,其参数规定得更具体。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包括的条文,通过在本规程中引用而组本钱规程条文,在规程出版时,所有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利用本规程的各方应探讨利用例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TSG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GB150-2011《钢制压力容器》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JB/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一部份:通用要求JB/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二部份:射线检测JB/T7902-1999线型像质计HB7684-2000射线照相用线型像质计GB11533-1989标准对数视力表JB/T7903-1999工业射线照相底片观片灯GB/无损检测工业射线照相胶片第1部份:工业射线胶片系统的分类GB16357-1996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3.检测人员检测人员必需通过技术培训,按《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取得与其工作相适应的资格证书,并负相应的技术责任。
从事射线检测人员上岗前应进行辐射安全知识的培训,并取得放射人员工作证。
评片人员的视力应每一年检查一次,要求距离400mm能读出的一组印刷片字母。
4.辐射防护所有产品原则上一概进入探伤室检测,检测人员应佩带个人剂量计并携带剂量报警仪。
如有特殊情况,确需要在现场检测的,应按GB16357的规定划定控制区和管理区,设置警告标记。
5.设备、器材和材料现利用设备见表1-1表1-1透照不同厚度的钢制压力容器时,允许利用的最高管电压应控制在图1-1曲线的范围内。
无损检测工艺规程

04
无损检测工艺规程实施
检测前的准备
确定检测对象和目的
明确检测对象及其质量要求,确定检测的目的和要求,如检测范围、 检测项目、验收标准等。
了解检测对象的材料、结构、制造工艺等信息
收集相关资料,了解检测对象的材料种类、物理特性、制造工艺等信 息,以便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和仪器。
确定检测方法
根据检测目的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无损检测方法,如超声检测、射线 检测、磁粉检测等。
定期培训
组织定期的培训活动,提高检测人员的技能水平 和专业素养。
技能认证
建立技能认证制度,确保检测人员具备相应的技 能和能力。
经验交流
鼓励检测人员之间进行经验交流和分享,促进技 能水平的共同提升。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标准化操作
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确保检测人员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操作, 降低人为误差。
自动化与智能化
引入先进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设备,实现检测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 化,减少人工干预。
提高检测准确度与可靠性
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根据被检测对象的特性、检测要求和限制条件,选择 最合适的无损检测方法。
优化参数设置
调整设备参数,确保设备处于最佳工作状态,提高检 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将实际的检测数据、分析结果以及 判定结论整理成报告的形式。
B
C
D
报告批准与发放
经过审批后,将无损检测报告发放给相关 部门或人员,以便进行后续处理或应用。
审核报告
对撰写的报告进行审核,确保其内容完整 、准确、无误。
05
无损检测工艺规程优化与 改进
优化检测工艺流程
简化检测流程
通过合并、删除或重新排序检测步骤,减少不必要的操作,提高 检测效率。
无损检测工艺规程1

无损检测工艺规程Q/ Zj 92 -2010编制:审核:批准:受控号:二O一O年九月一日实施第一章超声波检测工艺规程1.1检测范围超声检测采用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探伤仪,检测范围包括原材料,铸件,锻造件,焊缝的缺陷检测。
1.2检测人员检测人员按“规范,根据CHSNDT001-2007 (idt ISO9712-2005)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和认证考核规则”持证上岗,并严格执行审核制度。
1.3探伤仪CTS-26超声波探伤仪,工作频率为1~5MHz,至少在荧光屏满刻度的80%范围内呈线性显示;误差在±1dB内,最大累计误差不超过1dB;水平线性误差≤1%,垂直线性误差≤5%1.4探头常用探头有单直探头、单斜探头、双晶探头等,在达到所检工件的最大检测声程时,其有效灵敏度余量≥10dB。
1.5超声检测一般方法2.5.1检测复盖率检测时应尽量扫查到工件的整个被检区域,探头的每次扫查复盖率应>探头直径的15%。
1.5.2探头的移动速度探头的扫查速度不超过150mm/s。
1.5.3扫查灵敏度扫查灵敏度至少比基准灵敏度高6dB。
1.5.4耦合剂采用机油、甘油等不损伤工作表面的耦合剂。
1.5.5检测面检测面应经外观检查合格,所有影响超声检测的锈蚀、飞溅和污物均应清除,其表面粗糙度符合检测要求。
1.5.6耦合补偿1.5.6.1表面粗糙度补偿在检测和缺陷定量时,对由表面粗糙度引起的能量损耗进行补偿。
1.5.6.2衰减补偿在检测和缺陷定量时,对材质衰减引起的检测灵敏度下降和缺陷定量误差进行补偿。
1.5.6.3曲面补偿在对曲面工件检测时,考虑曲面因素对结果误差的影响进行补偿。
1.6校准校准在基准试块上进行,使超声波主声束垂直对准反射体的轴线,以获得稳定和最大的反射信号。
1.6.1仪器校准在仪器开始使用时,对仪器的水平线性进行测定;在使用过程中,每隔三个月至少对仪器的水平和垂直线性进行一次测定。
1.6.2探头校准在探头开始使用时,对探头进行一次全面的性能校准。
无损检测工艺规程

无损检测工艺规程无损检测工艺规程上海基实无损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实施日期:2008.01.01目录I.射线检测工艺规程II.超声检测工艺规程III.磁粉检测工艺规程IV.渗透检测工艺规程I.射线检测工艺规程1.目的本规程是根据LR船舶建造及入级规范及技术规格书的要求制定的船舶焊缝射线检测质量控制程序及焊接质量合格与不合格的规定。
2.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母材厚度小于等于100mm钢熔化焊对接焊缝的射线照相方法及焊接质量评定。
3.引用标准CB/T3558-94 船舶钢焊缝射线探伤工艺和质量分级GB/3323-2005 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探伤和质量分级JIS 3104-95 钢焊缝射线检验方法及探伤底片等级分类方法DN V--------------------------?ASME-2001 第五卷,第二章AWS D1.1 2000 钢结构焊接规范4.检测人员4.1 从事焊缝射线探伤人员,必须掌握射线检测的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焊缝射线探伤经验,同时还必须掌握一定的金属材料和焊接基础知识。
4.2 射线探伤人员必须持有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并与其工作相适应的Ⅱ级及符合Ⅱ级要求的Ⅲ级资格证书。
4.3 评片人员校正视力不应低于1.0,并要求距离400mm能读出高为0.5mm,间隔为0.5mm的一组印刷字母。
5.焊缝表面质量5.1 需检验的焊缝,其焊缝及热影响区的表面质量(包括余高高度),应经外观检查合格,表面不规则状态在底片上的图象不掩盖焊缝中的缺陷或与之相混淆,否则应进行适当的修整。
5.2 焊缝表面经检查合格后,由质管员(或质检人员)填写探伤申请单,申请单上写明工程代号、工程名称、焊工或焊工号、探伤编号、焊接方法、材料牌号及材料规格、焊缝质量评定标准等。
6.设备及器材6.1 射线源6.1.1 X 射线机必须由有资质的法定计量单位进行鉴定合格6.1.2 在确切作好现场防护要求的情况下,也可使用Ir192和Se 75γ射线源进行摄片。
无损检测工艺规程

无损检测工艺规程1. 引言无损检测是一种用于检测材料和构件内部的缺陷和损伤的方法。
它通过对材料或构件进行非破坏性的测试,不影响其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无损检测工艺规程是无损检测工作的技术文件,它规定了无损检测的方法、流程和要求,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各种材料和构件的无损检测工作,包括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以及复合材料。
3. 检测方法3.1 超声波检测超声波检测是一种利用声波在材料中传播的原理,通过测量声波的传播时间和强度来确定材料内部的缺陷和损伤的方法。
超声波检测可以用于对材料的厚度测量、焊接接头的检测、板材的裂纹检测等。
超声波检测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并由经过培训和持有相应证书的操作人员进行操作。
3.2 射线检测射线检测是一种利用射线穿透材料的原理,通过测量射线透射或散射的强度来确定材料内部的缺陷和损伤的方法。
射线检测可以用于对焊缝的检测、铸件的质量控制等。
射线检测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并由经过培训和持有相应证书的操作人员进行操作。
3.3 磁粉检测磁粉检测是一种利用磁场和磁性粉末的性质来检测材料中的磁性缺陷和损伤的方法。
磁粉检测可以用于对金属材料的表面和近表面缺陷的检测,如裂纹、夹杂物等。
磁粉检测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并由经过培训和持有相应证书的操作人员进行操作。
3.4 渗透检测渗透检测是一种利用液体在材料表面的毛细作用下渗透入材料缺陷中并通过吸收液体的现象来检测材料表面和近表面的缺陷和损伤的方法。
渗透检测可以用于对材料的裂纹、孔洞等进行检测。
渗透检测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并由经过培训和持有相应证书的操作人员进行操作。
4. 检测流程无损检测工艺的检测流程应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准备工作:包括对检测设备的准备、材料和构件的清洁和预处理等。
2.设置检测参数:根据材料和构件的特点,设定合适的检测参数,如声波频率、射线能量等。
3.进行检测:按照设定的参数和方法对材料或构件进行检测,记录检测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射线检测工艺规程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1.适用范围(依据的法规标准、透照质量等级、透照母材厚度范围、工件种类、焊接方法和类型等)
2.对检测人员的要求(资格、视力等)
3.检测准备要求(检测时机、工件表面状况、钢印标方法等)
4.设备、器材要求(射线源和能量的选择、胶片牌号和类型、增感屏、像质计、暗盒、铅字等)
5.透照方法及相关要求(100%透照或局部透照的要求,焦距选择,一次透照长度,编号方法,像质计和标记的摆放,散射线的屏蔽等)
6.曝光参数及曝光曲线(管电压、管电流、曝光时间等)
7.暗室处理(洗片方法、胶片处理程序、条件及要求等)
8.底片评定(评片条件、验收标准、像质鉴定、级别评定、返修规定)
9.记录报告(记录报告的内容及要求、资料、档案管理要求等)
10.安全防护要求
11.其他必要的说明
超声检测工艺规程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1.适用范围(指明该通用工艺规程适用于哪类工件或哪种产品的焊缝及焊缝类型等
2.引用标准、法规(技术文件引用的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等)
3.检测人员资格(对检测人员的资格要求)
4.检测设备、器材和材料(超声检测用得仪器、探头、试块和耦合剂等。
主要性能指标有:检测设备规格型号、探头类型、晶片尺寸和频率;标准试块及对比试块型号名称;耦合剂型号名称)
5.检测表面制备(对被检工件表面的准备方法及要求等)
6.检测时机(指不同材料的被检工件超声检测的时间安排等)
7.检测工艺和检测技术(指明进行超声检测时可选择的检测技术等级、检测方法、检测方向、扫查方式、检测部位范围、仪器时基线比例和灵敏度调整、测定缺陷范围、当量和指示长度的方法等)
8.检测结果的评定和质量等级分类(指明检测结果评定所依据的验收标准或技术标准以及验收合格级别等)
9.检测记录、报告和资料存档(规定检测原始记录、报告内容及格式要求、资料、档案管理要求、安全管理规定等)
10.编制(级别)、审核(级别)和批准人、制定日期(超声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的编制、审核及批准应符合相关法规或标准的规定)
磁粉检测工艺规程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1.总则:适用范围、所用标准的名称代号和对检验人员的要求
2.被检工件:工件材质、形状、尺寸、表面状况、热处理状态和关键部位的检测
3.设备和器材:设备的名称和规格,磁粉和磁悬液的种类
4.工序的安排和检测比例
5.检测方法:采用湿法、干法、连续法还是剩磁法
6.磁化方法:通电法、线圈法、中心导体法、触头法、磁轭法或交叉磁轭法
7.磁化规范:磁化电流、磁场强度或提升力
8.灵敏度控制:试片类型和规格
9.磁粉探伤操作:从预处理到后处理,每一步的主要要求
10.磁痕评定及质量验收标准
渗透检测工艺规程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1.适用范围:指明规程适用于哪类构件或部件
2.编制依据:委托书、技术文件盒引用规范、标准等
3.人员要求
4.被检构件或部件状态:包括被检件名称、形状、尺寸、材质表面粗糙度、热处理状态及表面处理状态。
还应指明渗透检测的工序安排
5.渗透检测用得设备仪器及材料:渗透液、乳化剂、去除剂及显影剂的种类和型号
6.渗透检测工艺参数:渗透检测前被检工件表面的准备方法及要求,渗透液、乳化剂及显影剂的施加方法,
清洗或去除方法、干燥方法,渗透、乳化及显像的时间和温度控制,清洗用水压、水温及水流量控制,干燥的温度和时间的要求等。
还应指明后清洗的要求
7.质量验收标准:指明质量等级评定所依据的标准,验收级别及其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