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一章 第3课 植物的光合作用2 新人教版
最新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植物的光合作用》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植物的光合作用》优质教案教学设计最新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植物的光合作用》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植物的叶中含有叶绿素,了解叶的光合作用,以及光合作用对人与动物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的方法,使学生深刻了解叶的叶绿体形态和叶的光合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科学的实验探究,使学生养成善于细致观察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观察和总结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了解叶的光合作用,以及光合作用对人与动物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烧杯、小烧瓶、小木块、石棉网、三脚架、棉花、酒精(浓度为70%一75%)、绿叶、火柴等。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视频:欣赏类《绿色的森林》)老师:同学们,茂密的树林,美丽的公园,青翠的农田,为什么世界上大多数的叶子都是绿色的呢?(学生回答猜测:可能含有绿色的物质)老师:同学们的猜测很多,那么为什么植物要有叶子呢?(学生回答猜测)老师:同学们都有很多自己的猜想,那么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继续探究《植物的叶(二)》(板书课题)。
(二)叶片中的叶绿素老师:叶子是绿色的究竟是不是因为叶子中含有使之变为绿色的物质呢?如果我们将这些物质去掉,叶子还会是绿色的吗?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有没有发现什么办法会使得叶子褪去绿色呢?(学生回答,如泡茶泡久了绿色的茶叶就变黄了)老师:看来同学们平时都很细心观察生活中的事情,确实,像泡茶时茶叶会变黄,蔬菜煮久了也会变黄,那么现在我们就用实验的方式去除叶子的绿色吧。
老师:(展示实验器材,边讲述边进行操作演示)1.首先,我们将酒精倒入一个小烧杯中,将一片绿叶放入其中。
2.找一个大烧杯,装入清水,将小烧杯放入大烧杯中,使得大烧杯中的水面高于小烧杯中的酒精液面。
3.将大烧杯放在垫有石棉网的三脚架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小烧杯中的变化。
大家说一说你看到的变化。
(学生回答:酒精慢慢变绿了)老师:没错,小烧杯中的酒精慢慢变绿,那么叶子呢?现在我们把叶子从小烧杯中取出,(将叶子从小烧杯中取出,展示)大家看叶子有什么变化?(学生回答:变黄了)老师:没错,叶子变黄了,其实,叶子之所以是绿色的,就是因为叶子中含有一种物质叫叶绿体,叶绿体可以产生叶绿素,所以叶子一般都是绿色的,如果像我们刚才的操作,除去叶子中的叶绿素,叶子就不再是绿色的了。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13植物的光合作用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13植物的光合作用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第13课,主题为“植物的光合作用”。
详细内容包括:植物的光合作用概念、过程、意义以及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等。
具体涉及教材第二章第三节。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植物光合作用的概念,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了解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科学方法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激发他们保护植物、爱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影响。
教学重点:植物光合作用的概念、意义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植物光合作用实验器材、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实验报告单、学习笔记、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生长的照片,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生长与光的关系,引出本节课主题。
2. 新课导入:讲解植物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及意义,让学生对光合作用有全面的认识。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进行光合作用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光合作用的过程,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4. 例题讲解:分析实验结果,讲解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如光照、二氧化碳、水分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实验数据和教材内容,回答相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植物的光合作用2. 内容:(1)光合作用的概念(2)光合作用的过程(3)光合作用的意义(4)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植物光合作用的概念及意义。
(2)列举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
(3)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
2. 答案:(1)植物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意义:为生物圈提供能量,维持生态平衡。
(2)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二氧化碳、水分、温度等。
(3)实验设计:将两盆相同的植物分别放在光照充足和黑暗的环境中,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
六年级科学上册植物的光合作用课件1新人教版

(4个异戊二烯)相联接。
②叶黄素由胡萝卜素衍生而来,分子式为C40H56O2,是 个醇类物质,它在叶绿体的结构中与脂类物质相结合。
⑶藻胆素
藻类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不溶于有机溶剂,溶于
水。常与蛋白质结合为藻胆蛋白(藻红蛋白和藻蓝蛋 白)。
叶绿醇则以酯键与在 第Ⅳ吡珞环侧键上的 丙酸结合
庞大的共轭体系,起着吸收 光能,传递电子,以诱导共 振的方式传递能量,但不参 与H的传递或氧化还原
H+,Cu2+可取代Mg
图3-3 叶绿素a的结构式
返回
⑵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四萜类、有α- 、β-、γ- 三种异构 体。不溶于水,但能溶于有机溶剂。
①胡萝卜素:
Chapter3 Photosynthesis in Plant
本章内容: 光合作用的意义和研究历史 叶绿体和光合色素 光合作用机理 光呼吸 影响光合速率的外界因素 光合作用与农业生产
概述
一、自养植物和异养植物
1、异养植物(Heterophyte)
2、自养植物(Autophyte)
二、碳素同化作用(Carbon assimilation)
chla: C32H30ON4Mg
COOCH3 COOC20H39
COOCH3 chlb: C32H28O2N4Mg COOC20H39 下一页
看下图
极 性 头 部
疏 水 尾 部
叶绿素b以-CHO
代替-CH3
CH3
4个吡咯环和4个甲烯基
连成一个大环—卟啉环
镁原子居卟啉环的中央
1个含羰基和羧基的副 环(同素环Ⅴ),羧 基以酯键和甲醇结合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13植物的光合作用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13植物的光合作用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第13课《植物的光合作用》。
本课详细内容主要包括:植物的光合作用概念、过程、意义以及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认识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植物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了解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途径,培养学生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关爱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植物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难点:理解植物光合作用的原理以及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实验器材(如光合作用实验盒、光源等)。
学具:笔记本、铅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植物生长的过程,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生长与光的关系。
2. 例题讲解(15分钟)详细讲解植物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通过课件展示光合作用的动画,帮助学生理解。
3. 随堂练习(10分钟)出示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光合作用概念的理解。
4. 实验探究(20分钟)分组进行光合作用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让学生亲身感受光合作用的过程。
5. 讨论与交流(15分钟)7.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强调作业要求。
六、板书设计1. 植物的光合作用概念:植物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过程:光反应、暗反应。
意义:提供能量、产生氧气、维持生态系统平衡。
2.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植物光合作用的意义及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答案:植物光合作用的意义包括提供能量、产生氧气、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等;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
2. 课后实践:观察周围植物的光合作用现象,记录并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实验探究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植物的光合作用。
小学科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植物的光合作用》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科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植物的光合作用》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
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植物的的生长离不开光照
(2)使学生知道植物的叶中含有叶绿素。
(3)了解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和养料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观看实验视频,了解叶的光合作用,以及光合作用对人与动物的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进一步明确生物圈中的人和动物与绿色植物的密切关系,产生保护植物、爱护环境的情感,了解光合作用的探究历史,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科学研究的严谨性、漫长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学情分析
经过小学科学学习的不断深化,小六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比较感兴趣,但科学教材的内容比较杂,包罗万象,理化生地理都囊括其中,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
学生特别喜欢做实验,农村中学的教学条件落后,实验器材缺乏,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验要求,但因兴趣的驱使,学生的学习动力较足,科学成绩较好。
3重点难点
重点:1、知道植物的生长离不开阳光
2、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以及光合作用的产物
难点:光合作用的原理
4教学过程
1【导入】创境自学,引思入情
1、提出问题:观察这些桥,它们在形状结构上属于哪些种类,造桥的材料是什么?桥面的形状分别有什么特点?
〖课件展示〗4种桥的图片(拱桥、索桥、框架桥、直梁桥)
(教师在学生交流时引导:薄板型桥面为了增大抗弯曲能力是通过改变形状增加厚度。
)
2、明确任务,揭示课题
师出示报纸: 一张报纸,薄而柔软,用它能造一座桥吗? 2班的小建筑师能接受这个挑战吗?。
2024年人教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5 植物的光合作用(课件)

实验
阳光下,植物除了能制造养分,还会产生什么物质?
怎样解释这种现象
绿色植物在光 照下,能产生氧气
实验
光合作用
植物的叶片中有许多叶绿体,在阳光的照射下,叶绿体能够 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由叶片进入的二氧化碳制造成植物生存所需要 的养分,并释放氧气,这个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讨论
光合作用除了为自己制造养分外,对人类有什么作用?
练一练
一、选择题 1.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从哪里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植物所需要的养分全部从土壤中来。 B.植物所需的养分主要是来自水。 C.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所需的养分。 D.植物从太阳光中获取养分。 2.植物上的绿叶经阳光照射24小时后脱色,并用碘液处理,结果锡箔覆盖的部位不成蓝 色,而不被锡箔覆盖的部分呈蓝色。该实验可以证明( ) A.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B.光合作用需要光 C.光合作用放出氧, D.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想一想 六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田野里的生物》
植物的光合作用
2024秋季版
想一想
大熊猫最爱吃的是什么?
竹子爱吃什么?
想一想
想一想
热带雨林中往往很高的植物更容易存活而低矮 的植物不容易活下来,这是为什么呢?
植物生长所需营养来自于哪里?
你们觉得他们对海尔蒙特的实验分析的合理吗?
原来以为植物的养分来自于土壤, 现在知道原来不是这样。
练一练
3 D.果实 二、判断题 1.植物的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 ( ) 2.植物的光合作用只能在有光条件下进行。( )
让科学流行起来
实验
证明绿色植物在光照下能够制造养分
叶片的一部分用 黑色纸片遮挡了
放到阳光下,两天后取下黑纸片,被遮挡 的部位会有什么变化呢?
六年级科学光合作用的解释

六年级科学光合作用的解释你好,欢迎阅读本文,今天我们将探讨六年级科学课上学习到的一个重要概念——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发育中的关键过程,也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环节。
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和过程。
光合作用的定义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利用太阳光能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能量丰富的有机物质的生化反应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植物通过叶绿体中的叶绿素等色素吸收光能,从而促使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的作用下合成葡萄糖和氧气。
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的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1.吸收光能:植物叶片中的叶绿素等色素吸收阳光中的光能。
2.水的分解:光合作用开始时,植物将土壤中吸收的水通过根部输送到叶绿体中,水在叶绿体内被分解成氢离子和氧气。
3.二氧化碳的吸收:植物通过叶片上的气孔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4.光合反应:在叶绿体内,光合作用发生了一系列的光合反应,将水、二氧化碳和光能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
5.产生有机物质:新生产的葡萄糖将被植物用作能量和营养物质的来源,维持植物生长发育所需。
6.释放氧气: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释放出氧气,使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得以增加。
光合作用与生态平衡光合作用对地球的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光合作用,植物可以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成氧气,释放到空气中,有力地促进了大气中氧气含量的增加。
同时,光合作用也是地球上所有生物链的基础,为生物的生存和生长提供了必要的营养。
光合作用的意义和应用光合作用不仅是维持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重要生化过程,也为人类提供了许多实用的应用价值。
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为人类提供呼吸所需的氧气,通过光合作用植物还可以生产出各种有益的有机物质,为人类提供食物、纤维等资源。
结语以上便是关于六年级科学课上学到的光合作用的解释。
通过本文的介绍,希望能够加深大家对光合作用的理解,认识到光合作用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促进我们更好地保护环境,维护地球生态平衡。
感谢阅读!。
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3《植物的光合作用

(4个异戊二烯)相联接。 ②叶黄素由胡萝卜素衍生而来,分子式为C40H56O2,是 个醇类物质,它在叶绿体的结构中与脂类物质相结合。
⑶藻胆素
藻类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不溶于有机溶剂,溶于
水。常与蛋白质结合为藻胆蛋白(藻红蛋白和藻蓝蛋 白)。
基粒类囊体 (grana thylakoid) 基质类囊体 (stroma thylakoid)下一页
外膜
内膜 基质 基粒
㈡叶绿体的成分
1、 水分(75%) 2 、 蛋白质(30~45%)—催化剂 3 、脂类(20~40%)—膜成分 4 、色素(8%)—与蛋白质结合,电子传递 5 、无机盐(10%) 6 、储藏物质(如淀粉等,10~20%) 7 、NAD+、NADP+、醌(如质体醌),起传递氢原
chla和chlb的吸收光谱很相似,但略有不同。 ②类胡萝卜素的的吸收光谱 最大吸收在蓝紫光部分,不吸收红光等波长的光。
叶绿素b 叶绿素a
图3-7 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乙醇溶液中的吸收光谱
α-胡萝卜素 叶黄素
λ/nm
图3-8 α-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的吸收光谱 返回
⑶作用光谱
指在能量相同而波长不同的光下,测定其光合强
叶绿醇则以酯键与在 第Ⅳ吡珞环侧键上的 丙酸结合
庞大的共轭体系,起着吸收 光能,传递电子,以诱导共 振的方式传递能量,但不参 与H的传递或氧化还原
H+,Cu2+可取代Mg
图3-3 叶绿素a的结构式
返回
⑵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四萜类、有α- 、β-、γ- 三种异构 体。不溶于水,但能溶于有机溶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基质是淀粉和脂类等物的贮藏库
C —— 淀粉粒与质体小球
❖ 将照光的叶片研磨成匀浆离心,沉淀在离心 管底部的白色颗粒就是淀粉粒。
❖ 质体小球又称脂质球或亲锇颗粒,在叶片衰 老时叶绿体中的膜系统会解体,此时叶绿体 中的质体小球也随之增多增大。
3.类囊体
激发而引起电子得失,可以电子传递的方式参与
能量的传递。
皂化反应:与碱反应生成叶绿素 盐、叶醇和甲醇
置换反应:镁可被氢、铜等置换
2. 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
类胡萝卜素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是一类由
八个异戊二烯单位组成的40C不饱和烯烃。较稳定。
类胡萝卜素有两种类型:
胡萝卜素(carotene),橙黄色,主要有α、β、γ
60%是由陆生植物同化的,余下的40%是由浮游植物同化
的;
2.将光能转变成可贮存的化学能。绿色植物每年
同化碳所储藏的总能量约为全球能源消耗总量的10倍。
光合作用是一个巨型能量转换站。
3.维持大气O2和CO2的相对平衡- “环保天使” 。
绿色植物在吸收CO2的同时每年释放O2量约4.34× 1011吨,
光能,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
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本质上是一
个氧化还原反应:
H2O是电子供体(还原
剂),被氧化到O2的水平;
CO2是电子受体(氧化
剂),被还原到糖的水平;
氧化还原反应所需的
能量来自光能。
光合作用的意义:
1.将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有机物 “绿色工厂”。
地球上的自养植物一年同化的碳素约为2×1011吨,其中
➢ 基质中能进行多种多样复杂的生化反应 ❖ 含有还原CO2 (Rubisco, 1,4-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与合成淀粉的全部酶
系 ——碳同化场所 ❖ 含有氨基酸、蛋白质、DNA、RNA、还原亚硝酸盐和硫酸盐的酶类以及参与这些反
应的底物与产物 ——N代谢场所 ❖ 脂类(糖脂、磷脂、硫脂)、四吡咯(叶绿素类、细胞色素类)和萜类(类胡萝卜素、
由单层膜围起的扁平小囊。
膜厚度4~7nm,囊腔空间为 10nm左右,片层伸展的方向 为叶绿体的长轴方向
类囊体分为二类:
基质类囊体 又称基质片层, 伸展在基质中彼此不重叠;
玉米
基粒类囊体 或称基粒片层, 类囊体片层堆叠的生理意义
可自身或与基质类囊体重叠, 组成基粒。
1.膜的堆叠意味着捕获光能机构高度密
➢内膜 磷脂和蛋白的比值是0.8(w/w)密度大(1.13g/ml),选择透性膜。CO2、 O2、H2O可自由通过;Pi、磷酸丙糖、双羧酸、甘氨酸等需经膜上的运转器 才能通过;蔗糖、C4、C7糖的二磷酸酯、NADP+、PPi等物质则不能通过。
2.基质及内含物
基质:被膜以内的基础物质。以水为主体,内含多种离子、低分子有机 物,以及多种可溶性蛋白质等。
叶绿体 棉叶栅栏细胞
叶绿体的 运动
1)随原生质环 流运动
2)随光照的方 向和强度而 运动。在弱 光下,叶绿 体以扁平的 一面向光; 在强光下, 叶绿体的扁 平面与光照 方向平行
叶绿体随光照的方向和强度而运动 侧视图
俯视图
4.2.2 光合色素的结构与化学性质
光合色素主要有三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藻
自养生物吸收二氧化碳转变成有机物的过程
叫碳素同化作用(carbon assimilation)。
不能进行碳素同化作用的生物称之为异养素同化作用三种类型:细菌光合作用、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其中以绿色
植物光合作用最为广泛,与人类的关系也最密切。
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是指绿色植物吸收
水稻叶绿体
叶绿体的结构
小麦叶横切面
1.叶绿体被膜
➢ 由两层单位膜组成,两膜间距4~10nm。被 膜上无叶绿素,
➢ 主要功能是控制物质的进出,维持光合作用 的微环境。
膜对物质的透性受膜成分和结构的影响。膜
➢
中蛋白质含量高,物质透膜的受控程度大。
➢ 外膜 磷脂和蛋白的比值是3.0 (w/w)。密度 小(1.08 g/ml ),非选择性膜 。分子量小 于10000的物质如蔗糖、核酸、无机盐等能 自由通过。
胆素。高等植物叶绿体中含有前两类,藻胆素仅存在于
藻类。
1. 叶绿素(chlorophyll, chl)
高等植物叶绿素主要有叶绿素a(蓝绿色)和叶
绿素b(黄绿色)两种
不溶水于,溶于有机溶剂,如乙醇、丙酮、乙醚、
氯仿等。
通常用80%的丙酮或丙酮:乙醇:水(4.4:4.4:1)
的混合液来提取叶绿素。
卟琳环上的共轭双键和中央镁原子易被光
4.2.1 叶绿体
叶绿体(chloroplast)是光合作用最重要的细胞器。它 分布在叶肉细胞的细胞质中。
叶绿体的形态
高等植物的叶 绿体大多呈扁平椭圆形, 每个细胞中叶绿体的大 小与数目依植物种类、 玉米叶绿体 组织类型以及发育阶段 而异。一个叶肉细胞中 约有20至数百个叶绿体, 其长3~6μm,厚2~ 3μm
集,更有效地收集光能。
➢ 堆叠区 片层与片层互相接触 2.膜系统是酶排列的支架,膜的堆叠易
的部分,
构成代谢的连接带,使代谢高效进行。
➢ 非堆叠区 片层与片层非互相 类囊体片层堆叠成基粒是高等植物细胞
接触的部分。
特有的膜结构,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
叶绿体的分布
叶肉细胞中的叶 绿体较多分布在与空气 接触的质膜旁,在与非 绿色细胞(如表皮细胞 和维管束细胞)相邻处, 通常见不到叶绿体。这 样的分布有利于叶绿体 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04 植物的光合作用
1 光合作用及生理意义
本章内2 容光合色素
3 光合作用的机理 4 光呼吸 5 同化物的运输与分配 6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7 光合作用与作物生产
1 光合电子传递和
本章重点 光合磷酸化
2 C3途径、C4途径的异同 3 光合产物的形成、
运输及分配 4 光合作用与农业生产
4.1 光合作用及生理意义
使大气中O2能维持在21%左右。
光合作用是生物界获得能量、食物和氧气的根本途径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
人类面临 四大问题
人口激增 食物不足 资源匮乏 环境恶化
依赖 光合生产
因此深入探讨光合作用的规律,揭示光合作用 的机理,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愈加显得重要和 迫切。
4.2 光合色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