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卢汉的媒介观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主要有:
1、媒介即讯息:
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核心,强调媒介传递的真正“讯息”是它本身对受众的刺激,而非它所传递的内容。
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能从事与之相应的传播或者其他活动。
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她们所开创的可能性及其带来的社会变革。
2、媒介是人的延伸:
媒介是人的感官能力的延伸或扩展。
印刷媒介是视觉的延伸,广播是听觉的延伸,电视则是视听觉得综合的延伸。
每种媒介的使用都会改变人的感觉平衡状态,产生不同的心理作用,改变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和反应方式。
3、“热媒介”和“冷媒介”:
媒介有冷热之分。
“热媒介”传递的信息比价清晰明确,接受者不需要动员更多的感官和思维活动就能理解。
“冷媒介”则相反,传递的信息少儿模糊,在理解之际需要更多的感官和思维活动的配合。
这个观点,在于说明媒介作用于人的形式不同,引起的心理和行为反应也不同。
4、“地球村”:
麦克卢汉1967年在他的《理解媒介:人的延伸》一书中首次提出。
是指随着广播、电视和其它电子媒介的出现,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骤然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
麦克卢汉的媒体观

度’。
⾼清晰度是充满数据的状态” ,“热媒介要求的参与程度低;冷媒介要求的参与程度⾼,要求接受者完成的信息多。
”并且他指出收⾳机、电影、照⽚等是热媒介,⽽电话、电视、卡通画等是冷媒介。
按照麦克卢汉的观点,热媒介延伸⼀种感觉,那么电话、卡通画应该是热媒介,他们分别延伸了⼈的听觉和视觉。
电影不仅延伸了⼈的视觉⽽且也延伸了⼈的听觉,应该是冷媒介。
按照以上的逻辑分析,明显麦克卢汉对于冷媒介和热媒介的界定与其所举的例⼦有⽭盾之处。
这就显⽰他对冷媒介和热媒介概念的模糊性,因此他下的这两个定义不具有科学性。
五、过分强调了个体在媒介⾯前的⽆能为⼒ 麦克卢汉认为媒介的魔⼒在⼈们接触媒介的瞬间就会产⽣,正如旋律的魔⼒在旋律的头⼏节就会施放出来⼀样,并断⾔:任何媒介都有⼒量将其假设强加在没有警觉的⼈⾝上。
那么⾯对媒介的强⼤控制⼒和塑造⼒,⼈们应该怎么办呢?我们⼀般的想法是变换使⽤媒介的⽅法,在改变媒介的内容上下⼯夫。
可是麦克卢汉却认为这是“技术⽩痴的⿇⽊态度”,因为“媒介的‘内容’好⽐是⼀⽚滋味鲜美的⾁,破门⽽⼊的窃贼⽤它来涣散思想看门狗的注意⼒。
媒介的影响之所以⾮常强烈,恰恰是另⼀种媒介变成了它的‘内容’”。
诚然,麦克卢汉的媒介的内容是媒介的观点有⼀定道理,但凭此判断⼈与社会在媒介影响下的⽆能为⼒显得有些武断。
因为⼀种媒介如印刷刊物的内容是⽂字信息,虽然⽂字信息的载体是另⼀种媒介即麦克卢汉所谓的媒介的内容是媒介,但以⽂字为载体传递出的信息、表达的思想却是可以让⼈们学会思考、保持警惕、辨别好坏是⾮。
六、地球村——麦克卢汉关于媒介作⽤的预⾔ 麦克卢汉对现代传播媒介的分析深刻地改变了⼈们对20世纪,当然也包括21世纪⽣活的观念特别是当代青年⼈的观念,他所预⾔的地球村在现在的社会已经变成了现实。
在麦克卢汉看来,“地球村”的主要含义不是指发达的传媒使地球变⼩了,⽽是指⼈们的交往⽅式以及⼈的社会和⽂化形态的重⼤变化。
交通⼯具的发达曾经使地球上的原有“村落”都市化,⼈与⼈的直接交往被迫中断,由直接的、⼝语化的交往变成了⾮直接的、⽂字化的交往。
媒介理论

3、英尼斯媒介理论对麦克卢汉的影响
(1)把媒介技术及其发展看作历史进程中的重要
拖动力量
(2)接受了英尼斯关于媒介的偏向性的观点以及 媒介在超越时空方面的力量。 局限: 唯技术决定论
第三节 梅罗维茨的媒介理论
乔舒亚· 梅罗维兹: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著 名的传播学研究者。
1985出版了《空间感的失落:电子传播媒介对 人的社会行为的影响》一书,提出了他的媒介理 论。
人类社会发展的视角,并且突出了媒介技术在社
会历史中的巨大作用。此外,麦克卢汉“媒介是 人的延伸”的观点可以启发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 理解不同媒介各自的作用机制,他的关于“地球 村”的预言,也已经为社会的发展所证实。
2、麦克卢汉的理论带有很大的极端性和片面性。 主要表现在: (1)在他的理论中,媒介技术是社会变革和发 展惟一的决定性因素,这就忽略了生产关系和社会 关系等各种复杂的社会因素的作用。 (2)在过度重视技术的同时,没能充分认识到 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3)其理论立足于媒介工具对中枢感觉系统的 技术性影响,并试图以此来解释人类的全部行为, 也是非常片面的。
它开创了一系列新的研究领域:传播媒介与经济 的进程、媒介技术的性质与权利结构的特征、媒介的 形式特性与社会的文化特征等,使经济史研究、文化 研究与新兴的传播学领域的研究范畴都得到了拓展。 2、英尼斯的观点对学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对互联网的认识的启示
他的观点不仅启示我们注意新老媒介间的平衡发 展,其指导意义已远远超越仅仅涉及时空偏向的概念 的范畴,向人们展示了注意协调发挥人际传播手段与 大众传播媒介的作用对于促进人类发展的重要性。
第二节 英尼斯的媒介理论
哈罗德•英尼斯(1894-1952)加拿大影响力最深
麦克卢汉

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的“媒介三论”是相当著名的,即媒介即讯息;媒介冷热论;媒介延伸论。
同时,麦克卢汉还首次提出了“地球村”的概念。
评价:麦克卢汉开拓了从媒介技术的角度来观察人类社会的发展,强调了媒介技术的社会历史作用,他的“媒介即人的延伸”的观点对我们理解不同媒介的作用机制富有启发,他的“地球村”的预言,也是符合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的。
片面性:1.把媒介技术视为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唯一决定因素,从而忽略了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等其他相关的复杂因素。
2.忽略了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人似乎成了媒介工具对中枢感觉系统的影响上。
3.麦克卢汉倡导的“技术自然主义”强调的是人的生物性延伸,而不是人的社会性延伸。
他想通过传播媒介来追踪人类文化的发展,但他的历史学却缺乏“真正的人民”。
提示:三言两语是很难概括麦克卢汉理论的功过得失的,推荐阅读《麦克卢汉精粹》南京大学出版社加拿大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的学说。
提出了三个著名的观点:“媒介即讯息”、“媒介:人的延伸”和“热媒介与冷媒介”。
这三个观点构成了麦克卢汉媒介学说的主要内容。
在麦克卢汉看来,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
即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有可能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因此,从整个人类发展的过程来看来,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他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
麦克卢汉还提出了“媒介即人类的延伸”,他认为任何媒介都不外乎人类的感觉和感官的扩展或延伸,例如广播是人类听觉的延伸。
教科书上批判他说这不是严密的科学考察的结论,而是建立在洞察基础上的一种思辨性的推论。
一种解释是说按照媒介传达信息的清晰度来评论其“冷”“热”。
清晰度高不需要人们动用更多的感官和联想就能理解即使是“热媒介”,反之则是“冷媒介”。
鉴于人们知识结构、理解能力的不同,这种冷与热的区分是很难展开的,也并没有多少科学和实用价值。
麦克卢汉理论的意义在于,它开拓了从媒介技术出发观察人类发展的视角,并强调了媒介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对麦克卢汉的媒体观的理解
han,1911~1980) • 于20世纪60年代出版的一系列著作:《戈登堡的
灿烂新星》(1962年)、《理解媒介:人体的延伸 》(1964年)、《媒介即讯息》(1967年)等,引起 学术界月至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争论,并使他一跃 成为20世纪60、70年代国际传播学界最闻名旦最 有争议的学者。 • 直到他1980年去世后,他的好友和合作者、尼亚 加拉大学副教授鲍尔斯,还以他们两人的名义出 版了一部酱作《地球村》。
缺点
• 读解困难; • 表述常出尔反尔、自相矛盾; • 言论神谕性、论述极端性; • 持技术决定论的错误思想
极端性与片面性
• 1.在他的理论中,媒介技术上社会变革和发展唯一的决定 性因素,这就忽略了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等各种复杂的社 会因素的作用。
• 2.在过度重视技术的同时,没能充分认识到人的主体性的 能动性。
1.媒介即讯息
• 含义二:
– 一种媒介是另一种媒介的内容,主要是从媒介之间的关系上来讲 的,或者理解为技术之间的关系是互相联系的。
– 任何媒介的内容必然包含着文字、音频、图像等等的符号或其他 的可以传输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又是一种媒介。
– 如“文字的的内容是言语,文字是印刷的内容,印刷又是电报的 内容”等等。
脱部落社会
分割化
地球村
重新统合化
3.媒介分为冷媒介与热媒介
• 分类标准:人的想像力(思维)参与度
• 冷媒介
– 即想像力参与程度大的媒介,日常接触较少
• 热媒介
– 即想像力参与程度小的媒介,日常接触较多
3.媒介分为冷媒介与热媒介
• 这一观点是具有相对性,不同时代或不同个体, 对同一媒介冷热度的感受不同。故出现分类混乱 的争论人。
中传新传考研---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中传新传考研---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麦克卢汉:加拿大传播学家,著有《机械新娘》、《古腾堡群英》、《媒介通论:人的延伸》、《媒介即讯息》等。
是六七十年代国际传播学界最知名、最具争议的学者,被称为“现代媒介分析的根”。
其理论独特,给人启发,他抓住了媒介分析的根本和主体,即研究媒介本身及其社会行为。
媒介理论1、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媒介具有有机体的性质,是人体的延伸(道路是脚的延伸,衣服是皮肤的延伸,广播电视则是眼耳手的延伸)。
一切媒介都是人的肢体部分向公共领域的延伸。
麦克卢汉这个观点是为了说明传播媒介对人类感觉中枢的影响,因此,在他眼里,媒介和社会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人的感官能力由“统和”→“分化”→“再统和”的历史。
史前人的听觉文化在感觉上是具有统和性的,在这个时代,虽然感觉主要由耳朵来把握,但同时却牵动着全部感觉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因此部落人的感觉能力大体上是平衡的,他们的行为与他们所处的环境是浑然一体的。
而文明人以文字和印刷媒介为主的视觉文化则不同,视觉文化的特点是集中于细节,并把细节从整体中分化抽象出来。
眼睛孤立地起作用,观察的是一个单一的连续的世界,而每次只能偏重于一个局部,因此,从口语转向文字和印刷,实际上扩张的只是从人类感觉的集束中分离出的一种感觉。
2、媒介即讯息传播媒介真正传递的是媒介的特性,传播媒介本身就是传播内容,内容也是种媒介。
人们在使用媒介时,特别注重内容,反而忽略了形式,“媒介的‘内容’好比是一片鲜美的肉,破门而入的盗贼拿它来分散看家狗的注意力。
”媒介传递的真正讯息是它本身对受众的刺激,而不是它所传递的内容。
一种新的传播媒介一旦出现,这种媒介本身,而不是它所传递的具体内容就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某种信息,引起社会变革。
3、冷媒介与热媒介热媒介是能够“高清晰度”延伸人体某感官的媒介,提供充分、完善的讯息,受众参与程度低,如照片、广播、电影。
冷媒介提供给受众的讯息不充分,需要受众予以补充、联想,受众参与度高,如漫画、电话、电视。
麦克卢汉的媒介文化观

麦克卢汉的媒介文化观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麦克卢汉的媒介文化观姓名:王雅洁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传播学指导教师:陈龙内容摘要在著名的传媒理论家中,加拿大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在学术界所受评价起伏最大。
他的媒介理论一反欧美传播学的研究传统,强调以媒介技术作为研究重点,利用文学语言和马赛克式的并置方式,用媒介技术史作为主线把文明史串起来,开拓了一系列新的媒介文化研究领域,从而使文化研究与传播学研究的范围取得了极大的拓展。
他的著名理论于电视在全世界蓬勃进展的年代盛行一时。
世人惊叹于他的“媒介即讯息”的独到观点。
它与“冷热论”、“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并称媒介三论。
“地球村”思想的提出精辟地洞悉了世界正在进行的深刻转变。
他的理论可挖掘的潜力正逐渐被学术界所重视。
本文试图对他的一些尚未被充分重视的理论进行深切研究,分析并归纳出他的媒介文化观。
麦克卢汉以为媒介的功能冲破了传统传播学研究的窠臼,电子媒介使社会日趋符号化,意味着意识形态的终结。
电子媒介具有整合功能,人类的从头部落化将由电子媒介完成, “地球村”取消了时空,令人类产生“处处皆中心”的全世界感观念,这势必增进数字化时期人本主义的振兴:媒介技术能够揭露人类所处的新环境,它通过艺术形式表现出来,艺术家是具有全新感知能力的“人类的触须”,现代艺术既是一种新的媒介形式,同时也发挥着艺术的救赎作用;由媒介的进展规律所推导出来的“媒介四定律”能够称之为媒介研究“工具的工具”,它囊括一切人工制造物的提升一过时一再现一逆转的进展规律。
麦克卢汉对这~系列理论都有详细而精深的分析。
本文同时也引入了许多不同的观点和声音,以求对他的理论有更加全面和正确的理解。
人们对媒介技术的社会作用的关注出现高潮,以媒介技术为研究核心的麦克卢汉及其理论从头受到学术界的注视,引发学术界的探讨。
麦克卢汉继承了无政府主义者蒙福德关于延伸的学说,进展了英尼斯的媒介技术传播思想。
他一样也对文化研究学派的方式有所借鉴。
麦克卢汉的媒介观

电视:眼睛和耳朵的延伸;广播:耳朵的延伸 轮子:脚的延伸;计算机: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
பைடு நூலகம்
媒介都是人的延伸,或者是人体及其功能的延
伸。人类发展的历史图式:部落化(口头媒 介)——非部落化(印刷媒介)——重新部落化
(电子媒介)。在麦氏看来,决定人类历史与社会
形态的关键因素不是别的,而是媒介。
(二)媒介即讯息 (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
“所谓媒介即是讯息只不过是说,任何媒介 (既人的任何延伸)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 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 伸(或曰任何一种新的技术),都要在我们的 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 社会的形成与发展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相互 交流所用的媒介及其性质,而不是媒介所传播 的内容。每一个新媒介,都创造一种全新的环 境,进而深刻影响人的感知系统。
“电视具有毒品那样的诱惑力。它能够使人上 瘾” “电视造成了儿童与父母、儿童与老师之间的 鸿沟 ” “尼克松在电视上的形象很糟糕,他上电视太 热,上广播好得多,上电影不会差。广播和电 影能够接受形象很热的人物。尼克松上电视就 没有什么希望。”
四、认识和评价
主要学术贡献:
(1)开拓了从媒介技术出发观察人类社会发展的
(三)热媒介与冷媒介
传递信息的清晰程度来区分。
热媒介——高清晰度,低参与度,意义明确。 如:照片、书籍报刊、广播、电影等; 冷媒介——低清晰度,高参与度,为读者和观众 留下更大的参与空间。
如:电视、电话、漫画等;
麦氏的这种划分有他个人偏好,也有他所处的时 代局限。
(四)对电视的批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媒介都是人的延伸,或者是人体及其功能的延 伸。人类发展的历史图式:部落化(口头媒 介)——非部落化(印刷媒介)——重新部落化
二、麦克卢汉的主要著作
从媒介的文化特点来阐述现代传播媒介的心理学 和生态学特征。
用部落文化(口头文化)、脱离部落文化(拼音 字母和印刷)、重返部落文化(电子媒介)来隐 喻人类传播史的宗教赎罪过程——伊甸园、人的 堕落和重返天堂。
论点主要集中在媒介对人类感觉中枢的影响上。
主要著作: 1951《机械的新娘》 1962《谷登堡星汉 》(The
大器晚成、大起大落:六十年代还是不名一文, 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拉四,衣着随便 。六十年代中期一夜成名, 到处演讲,听着如云,引起轰动。到了1965年 秋天,《纽约先驱论坛报》不得不宣告该书的作 者是“继牛顿、达尔文、弗洛依德、爱因斯坦和 巴甫洛夫之后的最重要的思想家……”。
口才无与伦比,辩才所向披靡,著作晦涩难懂, 学术态度玄妙,观点奇异诡谲。麦氏是一个极富 争议的人,褒贬不一。
社会的形成与发展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相互 交流所用的媒介及其性质,而不是媒介所传播 的内容。每一个新媒介,都创造一种全新的环 境,进而深刻影响人的感知系统。
“诗歌很像是一片滋味鲜美的肉,小偷用它来 涣散看门狗的注意力。“
肯尼迪与尼克松总统竞选,在电视上展开辩论,并 进行直播。
看电视,重要的不是看什么内容,而是看电视这个 行为本身,坐在沙发上那个一动不动的姿势。
“还是农业社会好,交通通讯都不发达。上京赶考, 回来说啥子都是成立的。现在太近了。近得人都喘 不过气来。“《手机》费墨
微服私访日益艰难,“百年修得同船度”
(三)热媒介与冷媒介
传递信息的清晰程度来区分。 热媒介——高清晰度,低参与度,意义明确。
如:照片、书籍报刊、广播、电影等; 冷媒介——低清晰度,高参与度,为读者和观众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分析
主讲人:谭世平 2007年6月
一、麦克卢汉的生平
地球村、信息时代这些名词的始作俑者就是大器 晚成的麦克卢汉。“传播学怪杰”
赫伯特·马歇尔·麦克卢汉(Herbert Marshall Mcluhan,1911-1980),加拿大传播理论家, 多伦多大学英语教授。
麦克卢汉1911年出生于加拿大艾伯塔省埃德蒙顿 市,早年在曼托巴大学求学,后来到英国剑桥大 学攻读英语文学博士学位。
麦克卢汉的主要著作
《理解媒介——人的延伸》
震撼世人的大作 ,令人叹为观止 令人爱恨交织。
包括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理论篇, 第二部分是应用篇,以理论为基础 分析了从古到今的26种媒介。如印 刷品、照片、自行车、服装
三、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一)媒介:人的延伸 媒介不是冷冰冰的外在化的存在,媒介就是人
Gutenberg Galaxy) 1964《理解媒介:人的延伸》
(Understanding Media) 1969《媒介即信息》 1980《地球村》
麦克卢汉的主要著作
《哥德堡群英》 表现了对拼音文字和印刷品造成的感觉和文化 后果的思考。 媒介和技术性工具一样是人类感觉器官或身体 功能的巨大延伸。每一种新的媒介技术因为产 生感觉分离如创伤效应或令人入迷的力量而在 文化中创造不平衡,改善“感官的关系”。
(电子媒介)。在麦氏看来,决定人类历史与社会 形态的关键因素不是别的,而是媒介。
(二)媒介即讯息
(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
“所谓媒介即是讯息只不过是说,任何媒介 (既人的任何延伸)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 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 伸(或曰任何一种新的技术),都要在我们的 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
四、认识和评价
主要学术贡献:
(1)开拓了从媒介技术出发观察人类社会发展的 视角,并强调了媒介技术的社会历史作用。 他的这种认识角度和方式开拓了媒介研究的 眼界与范围,也使人们真正看到媒介作为客观存 在自身的价值和作用。 (2)关于“地球村”的预言也符合当前世界的发 展趋势 。
不足:
缺乏学术严谨性和连贯性 ,含义隐讳,其分析的 客观性、科学性、实证性不足 。
“他没有严谨的理论,只有思想的火花”(台湾、李金铨)
唯技术决定论倾向 ,使得理论带有片面性和极端 性。麦氏的媒介理论忽视控制和使用媒介的机构 和人,避而不谈社会意图问题 。
作业题:
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一书中引用了庄子的一 则寓言。庄子在这则寓言里借用一位农人的话说: “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 有机心,机心存于心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 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 请说明麦克卢汉用庄子这则寓言来阐述什么论点。
留下更大的参与空间。 如:电视、电话、漫画等; 麦氏的这种划分有他个人偏好,也有他所处的时 代局限。
(四)对电视的批评
“电视具有毒品那样的诱惑力。它能够使人上 瘾”
“电视造成了儿童与父母、儿童与老师之间的 鸿沟 ”
“尼克松在电视上的形象很糟糕,他上电视太 热,上广播好得多,上电影不会差。广播和电 影能够接受形象很热的人物。尼克松上电视就 没有什么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