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的根和茎
植物药类第五章根及根茎类中药ppt课件

内皮层明显。
有的明显的髓部,如龙胆、川乌等。
异常构造:
多环性异型同心环维管束,如牛膝、川牛膝; 皮层异型维管束,如何首乌; 韧皮部与木质部交错排列,如大戟、南沙参; 具内涵韧皮部,如华山参。
2. 单子叶植物
根一般均具初生构造。 表皮细胞一列,无木栓层,细胞外壁一般无角
叶柄基部横切面:
① 表皮细胞1列。 ② 厚壁细胞数列。 ③ 基本组织中有分体中柱5~13个,环列。每一分体中柱具周韧 维管束,外有内皮层。 ④ 薄壁细胞内含淀粉粒及棕色物质。细胞间有间隙腺毛。
【成分】
根茎含多种绵马酸类(filicic acids); 鞣质、挥发油、树脂等。
【理化鉴别】
(1)本品乙醚提取液+对二甲氨基苯甲醛试液显红棕色, 放置后逐渐沉淀。(检查间苯三酚衍生物)
蕨类植物的根茎常有鳞片或密生棕黄色鳞毛。
根茎的横断面
首先应注意区分双子叶植物根茎和单子叶植物 根茎。
双子叶植物根茎
维管束环状排列, 有髓。
单子叶植物根茎
内皮层环纹, 皮层及中柱均有维管束散布, 髓部不明显。
二、显微鉴别
1. 双子叶植物根茎
木栓层, 少数有表皮。 如木栓形成层发生在皮层外方,则初生皮层仍然存在,如黄 连等; 有些根茎仅有栓内层细胞构成次生次层。
残基的根茎。
【产地】主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三 省。
【性状鉴别】
呈稍弯曲倒圆锥形,上端钝圆或截形,下端较尖。 表面密被排列整齐的叶柄残基及鳞片,并有弯曲的
须根。 叶柄残基或根茎的断面呈棕色或深绿色,有黄白色
小点(分体中柱)5~13个,排列成环。 气特殊,味初微涩,渐苦而辛。
【显微鉴别】
(2)叶柄基部或根茎横切片+1%香草醛溶液及盐酸,间 隙腺毛显红色。
中药材药用部位类别分类

中药材药用部位类别分类中药材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以其独特的药用价值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治疗和保健中。
中药材的药用部位是指药材中具有药用价值的部分,不同的中药材的药用部位也有所不同。
下面将对常见的中药材的药用部位进行分类介绍。
1. 根茎类根茎类中药材的药用部位主要是植物的根和茎,如黄芪的根,党参的根茎等。
根茎类中药材常用于补气养血、益气健脾等方面。
例如,黄芪的根被用来补益气血、提高机体免疫力;党参的根茎则被用来益气健脾、增强体力。
2. 叶类叶类中药材的药用部位主要是植物的叶子,如菊花的花瓣、柴胡的叶子等。
叶类中药材常用于清热解毒、平肝和胃等方面。
例如,菊花的花瓣被用来清热解毒、降火明目;柴胡的叶子则被用来平肝和胃、解郁宽胸。
3. 茎类茎类中药材的药用部位主要是植物的茎,如藤黄的茎、地黄的茎等。
茎类中药材常用于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方面。
例如,藤黄的茎被用来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地黄的茎则被用来活血化瘀、滋阴补肾。
4. 花类花类中药材的药用部位主要是植物的花朵,如金银花的花蕾、玫瑰花的花瓣等。
花类中药材常用于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等方面。
例如,金银花的花蕾被用来清热解毒、解表散风;玫瑰花的花瓣则被用来凉血止血、调经止痛。
5. 果实类果实类中药材的药用部位主要是植物的果实,如枸杞子的果实、山楂的果实等。
果实类中药材常用于益气养血、健脾消食等方面。
例如,枸杞子的果实被用来益气养血、明目养肝;山楂的果实则被用来健脾消食、消食导滞。
6. 根皮类根皮类中药材的药用部位主要是植物的根和皮,如白术的根和皮、陈皮的根皮等。
根皮类中药材常用于健脾消食、行气止痛等方面。
例如,白术的根和皮被用来健脾消食、固表止汗;陈皮的根皮则被用来行气止痛、理气消食。
7. 树皮类树皮类中药材的药用部位主要是植物的树皮,如桂皮的树皮、杜仲的树皮等。
树皮类中药材常用于温阳散寒、活血化瘀等方面。
例如,桂皮的树皮被用来温阳散寒、理气止痛;杜仲的树皮则被用来活血化瘀、强筋壮骨。
根茎类药材

根茎类药材根茎类药材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和丰富的药理作用。
根茎类药材指的是植物的根和茎,在中药中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本文将从根茎类药材的定义、分类、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根茎类药材的定义根茎类药材是指植物的根和茎,包括根、茎、根茎、地下茎、块茎、根状茎等部位。
这些部位在中药中被广泛应用,是中药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根茎类药材的分类根茎类药材根据其形态特征和药理作用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块茎类药材:如山药、薯蓣、芡实等,这些药材的主要特点是含有大量的淀粉类物质,具有补益脾胃、滋阴润燥的功效。
2、根状茎类药材:如甘草、麻黄、半夏等,这些药材的主要特点是根部和茎部之间没有明显的分界线,具有清热、解毒、镇咳平喘等功效。
3、根类药材:如当归、黄芪、人参等,这些药材的主要特点是根部肥大,具有补气养血、益气固表、提高免疫力等功效。
4、茎类药材:如竹茹、竹叶、菊花等,这些药材的主要特点是茎部肥大,具有清热解毒、祛湿利尿、润肺止咳等功效。
三、根茎类药材的药理作用根茎类药材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益气固表:如黄芪、党参等,这些药材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提高机体抵抗力,对于体虚乏力、气虚血弱等症状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2、补肾壮阳:如人参、枸杞等,这些药材可以增强男性的性功能,对于肾虚、阳痿、早泄等症状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3、清热解毒:如金银花、连翘等,这些药材可以清热解毒,对于热毒瘟疫等症状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4、润肺止咳:如桔梗、杏仁等,这些药材可以润肺止咳,对于咳嗽、气喘等症状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四、根茎类药材的临床应用根茎类药材在中医药学中被广泛应用,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补益脾胃:如山药、薯蓣等,这些药材可以补益脾胃,增强消化功能,对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等症状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2、养血补气:如当归、黄芪等,这些药材可以养血补气,对于气血不足、贫血等症状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中国药典药用部位分类

中国药典药用部位分类中国药典是我国药物研究和制造的指导性参考。
根据药用部位的不同,药典将药材分为根、茎、叶、花、果、实、皮、皮髓、根茎、叶茎、花茎、花蕾、花果和叶草等十四个不同的分类。
下面将逐一介绍每个分类。
首先是根(Rhizoma)。
根是指植物的根茎或根系中有特殊药用价值的部分。
根具有植物营养的生理功能,可以吸收水分和养料。
常见的根类药材有黄连、人参、茯苓等。
接下来是茎(Caulis)。
茎是植物中连接根和叶,支撑和传输养料的部分。
茎类药材常具有固骨生肌、活血化瘀等功效,如当归、川芎、甘草等。
第三类是叶(Folium)。
叶是植物中进行光合作用,负责转化二氧化碳和水,产生氧气和养料的部分。
叶类药材常用于清热解毒、平肝明目等功效,如银杏叶、菊花、绿茶等。
第四类是花(Flos)。
花是植物中的繁殖器官,负责产生花粉和卵子,进行受精和繁殖。
花类药材常用于理气、活血等功效,如金银花、郁金香、玫瑰花等。
第五类是果(Fructus)。
果是植物中的结实部分,成熟后含有种子。
果类药材常用于消食化湿、润肠通便等功效,如山楂、枸杞、柿子等。
第六类是实(Drupa)。
实是由果皮和果肉组成的坚果类果实。
实类药材常用于补肾壮阳、敛肺止咳等功效,如杏仁、核桃仁、银杏子等。
第七类是皮(Cortex)。
皮是植物干燥的外层组织,具有保护内部组织和调节水分的作用。
皮类药材常用于消炎、止痒等功效,如薄荷脑、橙皮、肉桂等。
第八类是皮髓(Cortex et Medulla)。
皮髓是植物中的外层皮和内部髓的组合。
皮髓类药材常用于清热解毒、滋润燥热等功效,如南金藤、麦冬、枸杞子等。
第九类是根茎(Rhizoma et Radix)。
根茎是植物中根和茎的过渡部分,具有根和茎的特征。
根茎类药材常用于祛风散寒、活血化瘀等功效,如天麻、延胡索、白芷等。
第十类是叶茎(Folium Stipula)。
叶茎是指植物中叶和茎的合并部分。
叶茎类药材常用于清热解毒、止血消肿等功效,如蒲公英、笔筒草、大叶薯蓣等。
根及根茎类中药概述

状突起。顶端无茎痕。体重,质坚。
三七伪品
三七伪品
菊三七
菊科植物三七Gynura segetum Merr 根茎。 外形类三七,呈拳形团块状,表面灰棕色,具瘤状
突起的顶端常有茎基或芽痕,质坚,不易折断。气 微。 根茎断面有髓; 组织中无淀粉粒和草酸钙簇晶,有菊糖。
沟纹、皮孔及稀疏的细根痕。 质坚实,断面纤维性,黄白色,有粉性和裂隙,具明
显的形成层环及放射状纹理—“菊花心”。 根茎表面有芽痕,断面中央有髓。 气微,味甜而特殊。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 木栓层为数列红棕色细胞。 栓内层较窄。 韧皮部及木质部中纤维束周围薄壁细胞中常含
草酸钙方晶,形成晶鞘纤维。 束内形成层明显。 射线明显,韧皮部射线常弯曲,有裂隙。 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少数细胞含棕色块状物。
芦头大而坚实,碗明显,常并列双芦(蝴蝶芦);
断面红棕色,角质发亮,切片可见年轮纹.
西洋参 Radix Paracis Quinquefolii
五加科 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a L. 根
补气养阴,清火生津
产地
西洋参主产北美 我国东北、西北、
华北有栽培
国内商品
西洋参(优级品、一级品、合格品) 活性西洋参 西洋参饮片 西洋参胶囊 西洋参咀嚼片 西洋参袋泡茶 西洋参口含片 西洋参口服液
植物药类 项目5 根及根茎类中药
根及根茎是植物的两种不同器官, 不同的外形和内部构造。
任务一 根的结构和功能
根的功能 根的类型和根系 根的发育 根的初生生长 侧根 根的次生生长 根瘤和菌根
1根的功能
植物药的药用部位和采集

植物药的药用部位和采集植物药的药用部位主要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或全草。
根、茎有的以其皮部入药。
植物药的药用部位主要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或全草。
根、茎有的以其皮部入药。
顾名思义,以根、根茎入药的如板蓝根(菘蓝或马蓝的根)、葛根、白茅根,但大黄、苍术、桔梗、半夏等也是以根部入药;以树皮或根皮入药的如杜仲、厚朴、黄柏、牡丹皮、地骨皮、苦楝根皮、合欢皮等;以叶入药的如大青叶、艾叶、枇杷叶、桑叶;以花入药的如菊花、槐花、旋复花、月季花、金银花等;以果实入药的如枳实、青皮、乌梅;以种子入药的如牵牛子、茴香。
中药的采集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正如俗话所云:当季是药,过季是草。
因不同药用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或全草都有一定的生长和成熟期,其中有效成分含量的高低,将随其不同入药部位和植物各部分的不同生长期而异,故采药时间应随着中药的品种和入药部位而有所不同。
古人在这方面有不少的经验,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说:凡采药时月……其根物以二月、八月采者,谓春初津液始萌,未冲枝叶,势力淳浓故也;至秋枝叶干枯,津液归流于下……。
陈嘉谟说:实已熟,味纯;叶采新,力倍。
(《本草蒙鉴》)中药采集的一般原则如下:根和根茎:多在秋末春初采集。
过早浆水不足,过晚则不易寻找,也不易采挖,如丹参、沙参、天南星等。
春初在开冻到刚发芽时采挖较好,过晚则养分消耗,影响质量。
树皮:多在春夏之间采剥,如地骨皮、白鲜皮等。
根皮以春秋采剥为好,这时容易剥下,且汁液充足。
叶:在叶片茂盛、颜色青绿时采摘,如荷叶、大青叶,但桑叶多在秋冬霜打后采集。
花:多在花朵将开未开时采集,这时气味俱浓,如金银花、款冬花等。
有的在开花时采摘,如旋复花、菊花等。
过早采花不饱满,气味不足;过晚则花瓣残落,气味消失。
全草:多在枝叶茂盛、花朵初开时采集。
如益母草、鹅不食草、地丁草等。
也有在花未开前采割,如薄荷、青蒿等。
个别的如茵陈则采取幼苗。
现代研究证实,薄荷在其开花盛期采收者,挥发油含量最高,而传统的均在未开花前采割,可见中药的采集时间与其有效成分含量及其药理作用之间的关系有待深入研究。
中药材分类 根茎类 草类

中药材分类根茎类草类
中药材是指用于中医药治疗的药用植物或动物。
根茎类和草类是中药材的两个重要分类。
根茎类中药材通常指的是植物的根和茎部分,而草类中药材则是指植物的地上部分,如叶、花、果实等。
这两类中药材在中医药治疗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根茎类中药材常见的有人参、黄芪、白术、茯苓等。
这些中药材通常具有补益气血、调理脾胃、益肾壮阳等功效。
它们多用于治疗虚弱体质、气血不足、脾胃虚弱等症状,常见于滋补药物和调理药物中。
而草类中药材则包括了大部分的植物药材,如菊花、金银花、薄荷、荆芥等。
这些中药材多具有清热解毒、散风止痛、宣肺化痰等功效。
它们常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头痛咳嗽、风热感冒等症状,常见于清热解毒类和宣肺化痰类药物中。
总的来说,根茎类和草类中药材在中医药治疗中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们的药效各异,但都是中医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使用中药材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科学合理地选用适当的中药材,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药用部位分类

药用部位分类药用部位分类是指植物药或动物药所使用到的具体的植物或动物的哪一部位。
药用部位的分类主要是根据药用物质的富集程度和药效特点进行分类的。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药用部位分类。
一、根部分类:根部是植物的重要部位之一,一些地下植物的寿命和生长都与长而粗壮的根部有关。
根部是植物中富含药物成分的部位之一。
常见的根部药材有人参、白术、甘草、附子等。
这些根部药材多富含挥发油、无机盐、淀粉、糖类等成分,具有养血、活血、调经、止痛、抗炎等功效。
二、茎干分类:茎干是植物的主要支持部位,与植物的高度、粗壮程度密切相关,也是药物成分富集的部位之一。
茎干具有繁殖、传导水分和养分的功能。
常见的茎干药材有蔓荆子、白薇、苦花、地黄等。
这些茎干药材含有丰富的黏液、黄酮、甾体、生物碱、多糖等成分,具有清热、消肿、滋阴、止血、止咳等功效。
三、叶部分类:叶片是植物体中负责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重要器官,是植物药材中含有丰富活性成分的部位之一。
常见的叶部药材有罗勒叶、薄荷叶、决明叶、菊花等。
这些叶部药材富含挥发油、黄酮、生物碱、多酚类等成分,具有清热解毒、降血压、调节免疫等功效。
四、花部分类:花是植物繁殖的重要器官,也是植物药材中的重要部位之一。
花部药材通常具有芳香的气味,含有挥发油等成分。
常见的花部药材有桂花、玫瑰花、金银花、菊花等。
这些花部药材富含挥发油、黄酮、卷曲皂苷、黄酮甙等成分,具有镇静、退热、消炎、舒筋活血等功效。
五、果实分类:果实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成熟的果实往往含有非常丰富的营养物质和活性成分。
常见的果实药材有枸杞、柚子、山楂、酸枣仁等。
这些果实药材富含维生素、微量元素、酸性物质、生物碱等成分,具有补益气血、增强免疫力、调节消化功能等功效。
六、种子分类:种子是植物的繁殖和传承的重要部分,富含有丰富的养分和药用成分。
常见的种子药材有芡实、杏仁、荷花子、决明子等。
这些种子药材富含挥发油、脂肪油、维生素、氨基酸等成分,具有润肠通便、消炎止咳、护肤养颜等功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根
小结
一、根的类型和根系 1.主根和侧根 2.定根和不定根 3.直根系和须根系
二、变态根的形态与类型 1.贮藏根 2.支持根 3.攀援根 4.气生根 5.呼吸根 6.水生根 7.寄生根
药用植物的根和茎
第一节 根
思考题
一、主根、定根和直根系之间有何关系?
药用植物的根和茎
第一节 根
二、变态根的类型
(一)贮藏根 根的一部分或全部因贮藏营养物质而成 肉质肥大状,这样的根称贮藏根。
1.圆锥根 2.圆柱根 3.圆球药用根植物的根和4(茎.块纺锤根状)
5.块 根 (块 状)
第一节 根
(二)支柱根 有些植物在靠近泥土的茎节上产生一些 不定根深入土中,以增强支撑茎干的作用,这样的根称 支持根。如玉米、薏苡、高粱等。
(三)攀援根 攀援植物在其地上茎干上生出不定根, 以使植物能攀附于石壁、墙垣、树干或其他物体上,这 种根称为攀援根。如常春藤、络石藤等。
(四)气生根 从茎上产生的不伸入土中而暴露空气中 的不定根称气生根。气生根具有在潮湿空气中吸收和贮 藏水分的能力,多见于热药用带植物植的根物和茎,如吊兰、石斛等。
第一节 根
第三章 植物的器官
★器 官:是由多种组织构成的具有特定的外部 形态和内部构造并执行一定的生理功能的植物体的组 成部分。
★营养器官:能吸收、制造、输送和贮藏植物体所 需的营养物质,供植物体生长发育,这样的植物器官 称营养器官。如:根、茎、叶等。
★繁殖器官:起繁衍后代,延续种族作用的植物器 官,称繁殖器官。如:花、果实、种子等。
药用植物的根和茎
第一节 根
三、根的显微构造
(一)根尖的构造
★根尖:是根的顶端幼嫩部分, 即从根的最顶端到着生根毛的这一段, 它是根中生命活动最旺盛、最重要的 部分。
根据外部构造和内部组织分化的 不同,根尖可划分为根冠、分生区、 伸长区和成熟区四个部分:
1.根冠 为根的最顶端,呈帽套状 包被于生长锥的外围,略呈圆锥状, 由多层不规则排列的薄壁细胞组成, 起着保护根尖作用。
★初生构造:直接来自于顶端分生组织中细胞的增生 和成熟,使根延长的生长称为初生生长,由初生生长过 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成熟组织,称初生组织,由初生组织 所组成的结构称初生构造。
药用植物的根和茎
第一节 根
(二)根的初生构造 通过根尖成熟区作横切面,根的初生构造从外到内可 分为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三部分: 1.表皮 位于根的最外围,由原表皮发育而成,一般 为单层细胞,细胞多为长方形,排列整齐、紧密,无细 胞间隙,壁薄,非角质化,富有通透性,没有气孔。 2.皮层 位于表皮内方,由基本分生组织发育而成, 为多层排列疏松的薄壁细胞所组成,常有显著的细胞间 隙,占根相当大的部分。通常可分为: (1)外皮层 (2)皮层薄壁组织 (3)内皮层 ★凯氏带:在内皮层细胞的径向壁和上下壁上局部增 厚,增厚部分形成木质化或木栓化的带状结构,环绕径 向壁和上下壁而呈一整圈,称为凯氏带。
药用植物的根和茎
第一节 根
药用植物的根和茎
第一节 根
3.维管柱 根的内皮层以内 的所有组织构造统称为维管柱, 结构复杂,包括中柱鞘、初生木 质部和初生韧皮部三部分,有的 植物还具有髓部。
(1)中柱鞘:紧贴着内皮层, 为维管柱最外方的组织,它是由 原形成层的细胞发育而成,保持 着潜在的分生能力,通常由一层 薄壁细胞构成。
药用植物的根和茎
第三章 植物的器官
药用植物的根和茎
第三章 植物的器官
第一节 根
一、正常根的形态
(一)根的形态
根通常是植物体生长在地下的营养器官,具有向地、 向湿和背光的特性。根使植物体固着在土壤中,并从土 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类,根是植物生长的基础。
根是植物在长期适应陆地生活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器 官,其外形一般呈圆柱形,在土壤中生长愈向下愈细, 并向四周分枝,形成复杂的根系。根由于生长在地下, 细胞中不含叶绿体,也无节和节间之分,一般不生芽、 叶和花。
(1)定根:凡是直接或间接由胚根发育而成的主根及 其各级侧根,都有固定的生长部位称为定 根。如人参、胡萝卜等。 (2)不定根:有些植物的根的发生没有一定的位置, 不是直接或间接来源于胚根,而是从 茎、叶或其它部位生长出来的根,这样 的根称不定根。如玉米、药用小植物麦的根等和茎。
第一节 根
药用植物的根和茎
药用植物的根和茎
第一节 根
2.分生区 又称为生长锥,呈圆锥状,位于根冠的上 方或内方,是根的顶端分生组织所在的部位,具很强的 分生能力。
3.伸长区 位于分生区的上方,此处多数细胞已逐渐 停止分裂,体积扩大,细胞显著沿根的长轴方向延伸, 因此称为伸长区。
4.成熟区 位于伸长区的上方,此处各种细胞已停止 伸长,并多已分化成熟,故称为成熟区。
许多植物的根可供药用,如人参、甘草、党参、三 七、当归等都是常用的中药材。
药用植物的根和茎
第一节 根
(二)根的类型和根系
1.主根和侧根
(1)主根:植物最初由种子的胚根直接发育来的根称 为主根,一般与地面垂直向下生长。 (2)侧根:当主根生长到一定长度,就从其侧面生出 许多支根,称为侧根。
2.定根和不定根
第一节 根
3.根系的类型
(1)根系:一株植物地下部分所有根 的总体称为根系。
(2)直根系:凡由明显而发达的主根
1
及各级侧根组成的根系称为直根系。如
人参、党参、甘草、桔梗等。
2
1.主根 2.侧根
(3)须根系:主根不发达或早期死亡, 而由茎的基部节上生出许多大小、长短相 似的不定根组成的根系称为须根系。如葱 、蒜、小麦等。
(五)呼吸根 有些生长在湖沼或热带海滩地带的植物, 由于植株的一部分被淤泥淹没,呼吸十分困难,因而有 部分根垂直向上生长,暴露于空气中进行呼吸,称呼吸 根。如水松、红树等。
(六)水生根 水生植物的根呈须状垂生于水中,纤细 柔软并常带绿色,称水生根。如浮萍、睡莲等。
(七)寄生根 一些寄生植物产生的不定根不是插入土 中而是伸入寄主植物体内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以维持 自身的生活,这种根称寄药用生植物根的根。和茎如菟丝子、桑寄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