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学

合集下载

第四章类型学

第四章类型学

第四章类型学文学范围内的比较研究类型学:1、“类型学”中的“类型”,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题材类型、主题类型、人物形象类型、故事情节类型、体裁样式类型、作品结构类型。

它是一个特定的概念,特定的研究领域,指的是时空不一的文学现象在诗学品格上的类似、遥契、相近和相合。

文学范围内的比较研究文学范围内的比较研究第一节类型学研究史及其基本理论文学范围内的比较研究二、被认为是德国“历史诗学”奠基人之一的w·舍勒尔,曾赞扬m·霍甫特的“类型学”观照,认为霍甫特关于荷马史诗和《尼伯龙根之歌》的平行研究,为比较文学开了先河。

三、俄罗斯比较文艺学之父、“历史诗学”的奠基人亚历山大·维谢洛夫斯基的《历史诗学》,就是从“类型学相似”的视角探讨诸民族文学中诗体形式的演变,提出文学的历史进程受社会发展规律的支配,把文学史看成是处于社会发展一定阶段上不同艺术形式的更替。

文学范围内的比较研究四、维·普洛普在其《童话形态学》(1928)、《童话的历史根基》(1946)里,运用了维谢洛夫斯基所预示的“类型学”比较方法。

米·巴赫金在《陀斯妥耶夫斯基的诗学》(1929)与《弗朗斯·拉伯雷的创作与中世纪及文艺复兴的民间文化》一文中,把历史上十分遥远的、外表上看来似乎毫不相干的文学现象(诸如16世纪文学中的怪诞形象与不同时代的狂欢文化与笑文化)加以比较,考察作为诗学类型的“怪诞”、“狂欢”与“笑”,显示出“类型学”比较的活力。

文学范围内的比较研究五、维·日尔蒙斯基在1936年发表的题为《比较文艺学与文学影响问题》中提出:“我们可以而且应该把在相同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生成的类似的文学现象进行比较,尽管这些现象相互间并无直接的关系。

”批评那些把比较文学局限在“有直接影响关系”的文学现象上,而倡导“无历史接触的”“类型学研究”。

在1958年的第四届国际斯拉夫学大会上,日尔蒙斯基指出,文学的比较研究包含历史发生学与历史类型学两大方面,历史发生学比较旨在确立那些建立在文化相互作用基础上而产生的影响与借用现象,历史类型学比较则旨在发现没有这类影响与借用但内在地相似的现象。

建筑中的三种类型学

建筑中的三种类型学
“范型”是工业化社会的发明物,它表示可以按照范型规定的原则开展大量性生产的类型学意义。建立在范型根底上的类型学把新类型的产生当作中心主题,工业化使建筑的规律不再像第一类型学所信奉的图构程序,建筑作为工业产品之一,对于其使用者,同样应该具有效率。所以,人是建筑产生的根本。第二种类型学将建筑开展解析,并且认为建筑的元素必须是标准的,统一的。我们将能为这种身体类型建立一种标准居住设施:门、窗、楼梯、房间高度等等。
组合排列在一起,归纳成建筑形式的元素,建立了方案类型的图式系统,说明了建筑类型组合的原理。迪朗的图构系统以主轴和副轴线为骨架,在其周围对已经设计的元素开展对称布置。可以认为迪朗的类型学是有限的,因为他用“式样”取代了“类型”。使类型又成了模型,从而又回到了德?昆西之前。但迪朗的建筑本身就是类型的观念。第二种类型学即范型类型学,出现在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由于大量性生产的要求日益强烈,或者说是由机器来开展大量的生产,使得产品必须标准化与定型化,因此,建筑必须具有反映机器工业时代特机器生产的世界。
由于现代主义范型类型学贬低了形式及其携带的历史情感因素,促使了20世纪60年代以新理性主义为代表的第三种类型学兴起。对现代主义的批判改变了建筑在工业城市中被技术经济力量埋没的地位。代表人物阿尔多?罗西将类型学的概念扩大到风格和形式要素、城市的组织与构造要素、城市的历史与文化要素,甚至涉及人的生活方式,赋予类型学以人文的内涵。
建筑中的三种类型学
建筑类型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亦即三种类型学。第一种为原型类型学,劳吉埃尔在《论建筑》中描绘了一种建筑始源,即“原始茅舍”理论。原始的质朴茅舍包含了后来所有建筑的基本元素:柱子、檐口、山墙、屋顶。他认为建筑的所有一切都是出于必要,只有必要的构件才是美的。原始茅舍就是原型,在这一原型的根底上,所有的建筑奇迹都能被设想出来。18世纪末,法国建筑师迪朗对劳吉埃尔的构图程序开展了加深拓展,他将历史上建筑的基本构造部件和几何。

五建筑类型学和建筑现象学_109p_专题研究报告

五建筑类型学和建筑现象学_109p_专题研究报告

(4).罗西将城市作为集体记忆的所在地,它交织着历史的和个 人的记录。当记忆被某些城市片断所触发,过去所遇到的经历(即 历史)就与个人的记忆一起呈现了出来。如何去激起人们思绪,这 就要靠类似的城市。因为,那些记录着历史与个人经验的客体大多 已不复存在了,而只有那种类型是我们今天可能去把握的。
4.格拉西-建筑的逻辑构造
(3)建筑类型学:
第一,类型学继承了历史上的建筑形式 第二,类型学继承了特殊的建筑片断和轮廓,这些元素可能是我们 正 在分析的不同于其它的特殊的例子 第三,类型学是在新的文脉中将这些片断重组的尝试;是在新的关系 中拼贴这些片断的尝试 新的建筑、建筑群体和城市的产生应该被视某一为是老的城市 生长繁殖的结果。设计过程必需作为一种归类分组的方法体系,才 能够把具有相似结构特征的形式归结分类,并在此过程中接纳并呈 现特定的文化和人脑中的固有形象。 按照阿尔甘的观点,类型学分类方式是根据下列等级组织进行的: 1)城市的尺度和它的建筑组织,这反映在建筑组群与城市形态关系的 研究上。 2)建筑的尺度和它的大的组合元素,如广场、室内空间类型等的形式 构成。 3)细部比例、构造以及它的装饰部分,如柱式处理。
2.类型学在建筑上研究的重点
(1)类型选择
类型选择是创造过程的第一步。有些时候,创造的过程也就 是类型选择的过程。以类型选择为依据的类型学的设计必须依据 特定文化背景的人们头脑中共有的固定形象,其过程往往是生活 方式与建筑形式相互适应。选择的类型常常是固定的建筑组群关 系以及建筑的母题。
(2)类型处理
对于已选取的类型必须进行几何简化,这是类型处理的第一 步。因为没有这一步的还原简化,那么所选择的只能是某一特殊 的类型学原型。由于这一原型不具备普遍的抽象性,从而使类型 选择失去了普遍历史意义。

人物类型学方法

人物类型学方法

人物类型学方法我折腾了好久人物类型学方法,总算找到点门道。

我一开始搞这个的时候,完全是瞎摸索。

我就知道要把人物分类,可怎么分呢?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按性格分,比如说开朗的、内向的、暴躁的、温和的。

我当时觉得特别对,就开始找好多人来套这个类型。

我找了身边的朋友,家人,还有一些我认识的熟人。

结果发现问题可大了。

比如说我一个朋友,平时看着特别开朗,可是一到处理一些重要事情的时候就变得特别谨慎,甚至有点内向。

我就想,完了,这分类太简单粗暴了。

然后我又想,按职业来分类会不会好一点?我就把人分为医生、教师、工人什么的。

这乍一看还不错,可是又发现很不合理。

因为同样是医生,性格、行为方式可能完全不同。

有那种对病人特别耐心,什么话都好好说的,也有那种说话特别冲的。

这根本就不能很好地体现人物类型学的精髓。

后来啊,我就试着把各种因素综合起来。

我想啊,人物的类型应该是一个大的框架,里面包含很多小的因素。

就好比一个大的拼图,每个小部分都很重要。

这个框架可以从社会角色出发,就像是什么样的家庭角色啊,在工作里是什么样的位置啊。

在这个框架里呢,再考虑他们的性格、价值观还有行为模式。

比如说一个家庭里的老人,从社会角色上说,可能是按照传统的方式来对待家庭事务。

然后再看他的性格,如果是个特别强势的老人,那他的行为模式可能就是家里的事情他都要做主。

要是他性格比较随和呢,可能就愿意让年轻人去做决定。

我还试过研究一些文学作品里的人物分类。

像《红楼梦》里那一堆的人物,你就会发现里面人物类型多种多样。

有像贾宝玉这种叛逆型的公子哥形象,还有王熙凤那样精明能干但是又心狠手辣的女性形象。

从这儿我就得到启发,人物类型学的分类要做到既灵活又有一定的标准。

我觉得要做好人物类型学方法,一定一定要收集足够多的信息。

不能光看表面,也不能片面地只从一两个方面去分。

就好比你要做一道大菜,你不能就光放一两种调料,各种调料都得放一点,各种因素都得考虑到位。

千万不能太着急下结论,要多观察多思考。

类型学的基本方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类型学的基本方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类型学的基本方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类型学作为一门研究物种分类与分类方法的学科,在不同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对事物进行分类与归纳,类型学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的复杂性,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与规律。

本文将介绍类型学的基本概念和意义,探讨其在语言学、生物学等领域的应用,并展望类型学在未来发展中的潜力与趋势。

通过对类型学的深入了解,我们将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世界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三个主要部分来掐头去尾地探讨类型学的基本方法。

首先,在引言部分,将对类型学进行简要概述,并阐述本文的结构和目的。

然后,在正文部分,将深入讨论类型学的定义与意义,类型学的分类方法以及类型学在语言学、生物学和其他领域的应用。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对以上内容进行总结,探讨类型学的未来发展,并得出结论。

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类型学的基本方法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意义。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在于探讨类型学作为一种基本方法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和意义。

通过对类型学的定义、分类方法以及在语言学、生物学等领域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类型学这一概念。

此外,本文也旨在展望类型学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通过这些内容的介绍和讨论,读者可以深入了解类型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而拓展自己的学术视野,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2.正文2.1 类型学的定义与意义:类型学是一门研究事物分类和归类的学科,也被称为分类学或系统学。

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事物的特征和属性进行观察和比较,将它们按照共同的特点进行分类,构建出一个分类系统。

类型学的研究对象可以是自然界中的生物、物种,也可以是人类社会中的文化、语言等各种事物。

类型学的意义在于帮助人们理解复杂事物间的关系,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似和差异,从而更好地认识和探索世界。

语言类型学讲义(共147张PPT)

语言类型学讲义(共147张PPT)
–主语>直接宾语>间接宾语>旁格>领属定语>比较基准; –有复指代词的比无复指代词的可及性强。
1.3.4 认知语言学
• 功能理念与形式学派式测试研究方法的结合
1.4 同类课题三种方法如何研究
——以双及物结构为例
测试法:以句式测试为例
还可以进行有定无定测试

我给他书。/
我送他书。/
我还他书。/
(给这位先生一杯红茶。 我卖他书。/~*我?给买他一书位。先/ *生我倒这他杯茶红。 茶)、
有怎样的优先系列(给予义、获得义、告诉义、显示义……),双及
物结构在被动化、话题化和关系化等语法过程的关系……
1.5 各派方法的局限
形式学派注意定性(合格与不合格之别)而忽略定量,可语法中 并不处处存在合格不合格的纯粹定性标准。从单一语言中总结出 的规律实际上混杂了人类语言普遍规则和个别语言特有规则两种 情况。
-P, +Q -P, -Q
2.2.1 蕴涵性共性与四分表
• (2) WX YZ
GU25:假如代词性宾语后置于动词,那么名词性宾语也 同样如此(GU代表Greenberg1966所建立的共性)
VOp Von
由 WX YZ 可推出: ZY XW (如OnV OpV)
但不能推出:
YZ WX (如不能推出 VOn VOp)
成的基础犹如文化人类形成的基础:复数意义的文化观念和语言 观念。“夷夏之辨”,自我中心不利其产生。
• 古典类型学:形态分类法(屈折语,粘着语、孤立语及后 加入的多
式综合语);对语言要素之间跨语言的相关性的注意是蕴涵性语言共 性的萌芽。
结构主义对语言个性的强调:你今天认为是人类语言共同特性的
东西,也许在你明天调查的一种语言中就被打破。

田野考古学基本理论-类型学二

田野考古学基本理论-类型学二

以类型(亚型)、式表述谱系关系的 器物类型学研究,早在20世纪40年代,苏 秉琦已通过陶鬲的研究,创建出来了。
——张忠培《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的20世纪的历程》, 《故宫学刊》2004年第一辑
二、类型学的相关概念与原理
(一)、类型学的相关概念
类:是指某种用途的器物,用文字描述。
型:指同一类器类里共存的几种样式,用大写的英文字母A、B、 C······表示。用“亚型”表示同一型中的平行序列关系,用小写的英文字 母a、b 、c ······为序号,如A型罐可以分为Aa、Ab等亚型。
异和变化中探求规律性的东西。
——苏秉琦
《地层学与器物形态学》,《文物》1982年4期。
二、类型学的相关概念与原理
(二)、类型学的原理
2. 人工制品的差异和变化是能够认识和鉴别的
1)人工制品的渐变方向, 有的是进化,有的是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陶窑的演变规律: (1)由横穴向竖穴发展;(2)窑室体积逐步增大。 (3)火道和火眼由少变多
器物的制造、旧器型的淘汰,新 器型的出现等,与一个时期人的和 社会的因素直接相关,而与器物本 身或自然界的因素未必有直接关系。
——《地层学与器物形态学》, 《文物》1982年4期。
二、类型学的相关概念与原理
(二)、类型学的原理
2. 人工制品的差异和变化是能够认识和鉴别的。 我们对出土物形制进行排比研究,是为了从差
式:指同类、同型(或亚型)的器物在时间上的变化,即在每一型中区分 出若干个具有年代差别的器物,用罗马字母I、II、III表示。
南放水遗址西周时期陶器分段示意图
在遗存的分期表中类和型是其纬线、式是 其经线。
分裆鬲
A
B

建筑类型学的三个阶段

建筑类型学的三个阶段

建筑类型学的三个阶段说到建筑类型学,它可真是个有意思的东西。

简单来说,它就是研究各种建筑形式和风格的学问,告诉我们不同的建筑是怎么来、怎么发展的。

在这方面,有一个比较经典的划分——三个阶段。

哎,别看是三个阶段,其实每一个阶段都挺有意思的,咱们就从头聊起。

咱得说说“形态学阶段”。

这个阶段,建筑师们就像是拿着一块大石膏板,脑袋里全是形状,什么立方体、长方体、圆顶、尖顶,都喜欢玩这些东西。

他们的工作重点就是研究建筑物外观的“样子”,别的什么结构、功能、使用,它们基本上不太管,反正建出来好看就行。

咋说呢,就是纯粹的“看得见”的东西。

你看看古代那些寺庙和宫殿,不管是金碧辉煌的宫殿,还是雕梁画栋的庙宇,虽然说都挺豪华,但其实没怎么考虑过“实用性”。

那时候建筑师的工作,不就是一个大工匠嘛,负责“做样子”。

这种阶段,可以说是一个纯粹的“装饰狂欢”,大家都喜欢“花里胡哨”的东西。

那种大气磅礴、金碧辉煌,给人一种“大手笔”的感觉,简直是建筑界的“奢华时代”。

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筑进入了“功能学阶段”。

这个阶段,建筑师们突然发现,“哎呀,咱光看样子好像不太对呀。

”人总得住进屋子里吧?屋子怎么住才舒服、实用,才符合人们的日常需求,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于是,建筑师们开始转向“功能性”设计。

这时候,他们就不再是单纯为了做“造型”而做造型了,反而开始思考:“我怎么做才能让这些建筑更好地适应人们的生活呢?”你看,那个时候的建筑不再像以前那么华丽繁复,而是开始关注实际使用的方便性。

比如你看看那些工厂大楼,它不需要浮夸的装饰,它需要的是结实、牢固、经济。

这时候的建筑师,真的是“实用主义”的代表,根本不想浪费一分钱装饰,反而花更多的钱和心思在结构、材料上,确保建筑不仅外形好看,而且能够真正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空间。

讲究的就是“人性化”,好像在告诉你:“你看,我不仅外表不错,内在也很有料。

”但人总是会进步的,随着技术的发展,建筑师们不满足于只做“好用”的房子,他们又来了一波升级,迎来了“社会学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类型学看各语言语法上的差异
类型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涉及到情形各异的多种语言,成为当代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类型学有自然语言的类型划分、语言模式的跨语言研究和功能类型方法等多种取向,其研究对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等都有重要意义。

类型学是一个发展迅速的语言学分支。

从开始时的语言类型划分, 到后来的跨语言模式研究和功能类型方法, 无一不和语言比较密切相关。

类型学研究样本的建立离不开传统的比较语言学。

类型学的任务是探索人类语言的共性, 其理论涵盖一个特殊的语言比较方法, 但其中的一些概念、研究策略和内在联系还需重新认识。

在类型学理论框架下进行本民族语和外语的比较研究, 不仅有利于认识人类语言整体, 把握语言发展和思维规律, 更有利于认识本民族语。

各个国家的语言在语音、语法、还是词汇上,都有独特的表现形式。

然而,这些语言背后却蕴含着一些共性。

语言类型学作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就是通过跨语言比较的研究模式来揭示人类语言的共性。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法两语属于印欧语系,所以,汉语和英、法两语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

而英语和法语虽然同属印欧语系,两者有很多相似之处,但细分之下,英语属于西日耳曼语,法语属于中部罗曼语,因此,英、法两语之间的差异依然存在。

类型学所要找寻的语言共性,是在了解不同语言之间的不同之处和类似之处以后,把所发现的各种不同和类似的现象归类而成的系统。

这些不同和类似之处,都要基于不同语言要素之间跨语言的相关性。

较早的语言类型学的研究主要是分类学意义上的, 她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期的形态类型学, 当时的语言学家施列格尔根据语言在形态方面的特征, 把语言分为附加语和屈折语两种类型。

后来施列格尔的兄弟奥古斯特施列格尔又在前面的基础上加上了第三种类型: 无结构语。

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又在以上学者的基础上增加了第四种类型: 多式综合语。

如北美的一些语言, 把动词和它的宾语整合成一个词汇形式。

多式综合语的词根上可以黏附多个语素用来表示各种语法意义, 一个动词词根上面可以黏附表示/ 时0、/ 体0 、/ 态0 、/ 式0 、/ 人称0 、/ 数0等各种语法意义的语素, 可以构成一个结构很复杂的/ 词0。

同样, 名词的词形也有类似的语素组合形式, 具有/ 数0、/ 格0等语法功能的语素与名词词根整合为一个词汇形式。

实际上, 奥古斯特施列格尔的三种类型/ 无结构/附加/ 屈折即相当于奥古斯特施莱希尔的孤立语,例如汉语、越南语等,
黏着语例如蒙古语、日语、芬兰语、匈牙利语、土耳其语和屈折语例如德语、法语、俄语、阿拉伯语等。

由于语言形态的多样性, 语言类型学在语言的分类方面也有着多种角度。

例如:声调语言, 语调语言。

其中声调语言又可分为字调语言(如汉语普通话、藏语) 和词调语言(如日语、上海市区方言)。

主语为重的语言( 如英语) 、话题为重的语言(如汉语) 、主语话题并重的语言( 如日语)。

传统的语言类型学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分类性质的。

在调查和抽样方面其基本方法是数据和归纳法, 尤其是早期的语言类型学的研究, 是建立在对语言进行广泛调查的基础上的。

在调查语言的数量上随着调查研究的深入, 范围逐渐扩大。

语言类型学研究对语言中的蕴涵共性的发现,通过蕴涵关系表现这种语言共性,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蕴涵共性可以告诉我们语言的发展变化所受到的限制和条件, 从而能够让我们从历时语言学的角度重新审视语言变化发展的规律, 并为我们预测语言可能有的变化模式, 蕴涵共性可以告诉我们世界上可能存在的语言形式和不可能存在的语言形式;蕴涵共性还能告诉我们某些例外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

例如: I see a beautiful girl. (英语)。

我看见一个美丽的女孩(汉语)
两种语言都违反了中心词在形容词前的原则;
例如: Je voi sune belle fille(法语)同样违反了这一原则,可以看出在SOV/Po /GN/AN 主宾谓/后置介词/所有格领属语+ 中心词/形容词+ 中心词这样得句子中具有共性,另外在汉语、英语、法语里,名词、形容词、动词、数量副词等都可以充当定语成分英语和法语属于屈折语,动词作定语时有不同的词形变化,都采用了动词的非谓语形式,如不定式、过去分词和现在分词。

汉语属于孤立语,动词作定语时没有词形的变化,但需要使用载体标识“的”。

否则,就会变成动宾词组。

英语和法语的从句充当定语时,需要置于中心词之后; 汉语中置于中心词之前的主谓短语对应英语和法语的定语从句。

由于它的位置和法语、英语的定语从句刚好相反,所以,母语为汉语的学习者在翻译英语和法语的定语从句时应该注意到这一点,避免受到母语的干扰。

虽然汉、英、法这三种语言对其定语成分都有各自不同的语法规定,但是,在哪些语法成分可以充当定语的问题上,汉、
英、法三种语言都存在相似之处,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名词、形容词、动词、数量副词。

而当英语和法语都可用从句充当定语的时候,汉语也有结构相似的主谓短语与其对应。

所以,笔者认为在定语成分的选择问题上,汉、英、法三种语言存在一定的共性。

语言类型学在划界问题上所遇到的困难说明了语言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各种语言之间没有泾渭分明的界限。

语言类型学研究有着广泛的前景。

美国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曾预言未来语言学家的一项任务是比较不同语言中的各种范畴,看看哪些范畴是普遍的或至少是广泛使用的。

语言类型的研究有助于揭示人类的思维特征、语言的发展规律以及在外语教学中贯彻比较的原则。

目前中国语言学界已经出现了一些自觉运用类型学理论研究汉语现象的专著、文章和会议。

作为语言类型学中的两个基本语言分类方法,基于语言共时同构关系的结构分类和基于语言历史同源关系的发生学分类必将在今后得到国内外众多学者更多的研究,其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定会对其它语言学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指导意义,在社会各语言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文学院09(7)班李笑 0901070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