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学期语文周练试卷
七年级下册语文周测与答案解析

七年级下册语文周测与答案解析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周测试题(三)命题批阅初一语文全体知识卷90分卷面分10分满分100分一、积存与运用(40分)1. 下列加红字的音、形彻底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卓越(zhuó ) 元勋(xūn)白皙(xī ) 深恶痛绝(wù )B. 选骋(pìn) 筹划(chóu)赫然(hè ) 兀兀穷年(wù )C. 迭起(dié ) 暑名(shǔ )深邃(suì ) 气冲斗牛(dǒu)D. 涉猎(shè ) 迭起(dié )抹杀(mě ) 目别窥园(kuī )2. 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3分)A. 马革裹尸妇儒皆知心会神凝硕果B. 感情震荡燕然勒功零乱别堪徙劳C. 大方淋漓别认为然惹人注目奠基D. 契而别舍死而后已至死别懈调羹3. 下列句子中加红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在这场演说竞赛中 , 有一位选手引经据典, 口若悬河 , 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 连日来 , 暴雨突击邕城 , 相关部门在各个易涝点虚张声势, 细心排查安全隐患。
C. 我花了大半天的功夫才给妈妈做好这几道菜 , 谁懂吃起来让人觉得味同嚼蜡。
D. 教育部门及各级学校立下海誓山盟, 严打网络乱象 , 还青青年一具清朗的网络空间。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 “七河八岛”是扬州生态环境保持最完好的湿地景观 , 这个地方绿化覆盖率大约 30% 左右。
B. 爱丽丝·门罗是一百多年来第 13 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作家。
C. 我国大部分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 , 太阳能资源开辟利用的价值十分广大。
D. 雾霾过后抓紧治霾才有也许幸免不可能陷入周而复始的雾霾困扰之中。
5. 下列讲法别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讲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选自《人民日报》 , 作者臧克家 , 是我国现代闻名诗人 , 要紧作品有《烙印》《老马》等。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周测(三)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周测(三)附答案姓名:班级:座号:分数:一、古诗默写。
(每句1分,共28分)1、《泊秦淮》 (杜牧),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2、《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
3、《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4、《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
,闲敲棋子落灯花。
5、《竹里馆》(王维),。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6、《晚春》(韩愈),。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7、《逢入京使》中“,”是岑参对家乡、对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春夜洛城闻笛》中“,”是闻听笛声的游子被唤起的浓浓思乡情。
8、请把《木兰诗》最后一段(第七段)默写完整。
,。
,。
9、《爱莲说》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
10、《爱莲说》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
11、《陋室铭》的主旨句是:,。
12、《陋室铭》中描写陋室优美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二、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每空1分,共22分)(1)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huáng kǒng( ),因为他是单干户。
(2)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huāng pì( )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
(3)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qǔ dì( )了。
(4)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jiàng gé( )为“货”,让老王运送。
(5)父亲老实hòu dao( )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
(6)他忽然xǐng wù( ),台阶是水泥抹的面,不经磕。
(7)正好那会儿有人从门口走过,见到父亲就打招呼说:“shǎng wǔ( )饭吃过了吗?”(8)父亲又像是对我,又像是zì yán zì yǔ( )地感叹。
(9)乡邻们在一起常常戏称:“你们家的台阶高!”yán wài zhī yì( ),就是你们家有地位啊。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次周练测试题参考答案

宣和中学七年级(下)语文第一次周练试卷一、知识积累与运用(一)给加点的字注音,给拼音写汉字。
(10分)确凿.()菜畦.()脑髓.()蝉蜕..( )人迹罕.至() Zhù蓄()酝niàng()梦mèi( ) 训jiè()宽shù()(二)背默(10分)1.出自《木兰诗》的成语“扑朔迷离”比喻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辨清真相,其原话是:“!”24.吴均《山中杂诗》一诗中,反映山中屋宇地势高峻且富有情趣的两句是:,。
35.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两句是:。
4.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两句是:,。
5.韦应物《滁州西涧》一诗中用以动写静手法描写雨景,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抒发了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情怀的诗句是:,。
(三)、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填入括号内( )A.初升的旭日从东方冉冉升起。
B.谁能否认地球是绕太阳运行的呢?C.通过老师教育,使我有了新的认识。
D.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决定学习成绩好坏的关键。
(四)、下面两句话由于表达不准确而产生歧义,把对下面两句话的理解分别写在横线上。
(1) 两个学校的学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 发现了敌人的侦察兵。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1)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16.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①世隶.耕()②收族之意()③邑人奇之()④日扳仲永()17. 写出下列“之”字指代的内容:①忽啼求之()②借旁近与之()③秀才观之()④余闻之()18. 本文的主要时间阶段是,主要事件是,主要人物是,造成仲永“泯然众人”的主要原因是(用文中原名回答)。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周练试卷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周练试卷3.12命题:胡仕国班级:姓名:得分:第一部分:积累运用(42分)一、根据拼音写汉字。
(16分)1.nièrú()2.nì()味3.斑máo()4.蝉tuì( )5.收liǎn( )6.kuī( )甲7.人声dǐng( )沸8.蟋shuài()9.chán()络 10.桑shèn()11.书shú()12.tì tǎng() 13 油líng() 14脑suǐ()二、句子默写。
(16分)1.她马上成为我,成为,成为我。
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丰富了我,。
2. ……的时候,我总是昂着头。
我对自己说:“!”……现在,先生是死了!,;,这是难于计算的。
3.曲径通幽处,。
山光悦鸟性,。
,但余钟磬音。
常建《》4.,乾坤日夜浮。
,凭轩涕泗流。
《登岳阳楼》三、运用。
(10 分)1.某宾馆客房的床上摆了一件叠得整整齐齐的浴衣,浴衣上有张小纸条。
尊敬的客人:这件衣服是供您洗浴后穿的。
如果您想带一件回去留作纪念,请到二楼商场购买,价格为180元,谢谢!这张小纸条提供了哪些信息?它告诉客人的最主要的意思是什么?(3分)2.下面句子中加粗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2分)A.我们的班长德高望重,被选为学生会主席。
B.我军坚守阵地一天一夜,牺牲惨重,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后继部队赶上来了。
C.老师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终生难忘。
D.他在课堂上说错了一句话,结果搞得声名狼藉。
3. 下面是某同学写的一个作文的片断,仔细阅读后,用规定的修改符号(不必全使用)。
对不通的地方、有废话的地方、有语病和错别字包括标点使用不当的地方加以修改。
(5分)(1)换用号:(2)增补号:(3)删除号:(4)复原号:(5)调位号:(6)留空号:星期天早上,我们几个同学相约去登天平山。
出发不久,我们就来到了天平山麓的山脚下。
同学们纷纷谈论起昨晚看的电视节目。
2020学年七(下)语文周练试卷(六)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2020学年七(下)语文周练试卷(六)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七下语文周练试卷六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每小题2分,共10分)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突兀(wù)伶俐一气呵成(hē)咄咄逼人B.修葺(jì)怠慢怒不可遏(è)深恶痛决C.要塞(sài)匡骗杳无消息(miǎo)坦荡如砥D.恐吓(xià)恣睢栩栩如生(xǔ)不修边副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生路上,幸福常常伴随左右,但苦难也可能不期而至。
B.他在会场外正襟危坐,等待专家们最终的评定结果。
C.有些人为了附庸风雅,不得不矫揉造作一番,骗骗自己而已。
D.比赛获胜后,全班同学围坐在一起,共享天伦之乐。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在整个城市都是繁弦急管,都是灯红酒绿。
B.随着西风东渐,中国认同和知道《蒙娜丽莎》的人越来越多。
C.如果我们对身边生灵们的灭绝麻木不仁,灾难降临到人类自己头上的日子还遥远吗?D.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逆反心理的进一步消极发展还可能向犯罪心理或病态心理转化。
②逆反心理作为一种反常心理,已带有变态心理的某种特征,其后果是严重的。
③所以必须采取合理调节对策。
④当逆反心理得不到合理调节时就会呈现消极作用。
⑤青少年对于逆反心理的合理调节是很重要的。
A.④⑤①③②B.④⑤③①②C.⑤③②①④D.⑤④②①③5.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教育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课题,谈到教育的态度,孔子注重向他人学习,强调借鉴,他说:“”,由此可知,教育,与其把学生当作鸭子填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之可以自动地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的宝藏。
A.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B.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学期第2周周练试卷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学期第2周周练试卷班级姓名得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以下词语中注音完全错误....的一项是()。
A、确凿.(zháo)桑葚.(shèn)相宜.( yí)B、肿.胀(zǒng)叮嘱.(zū)骊.歌(lì)C、丑陋.(lòu)菜畦.(qià)嫉.妒(jí)D、瞬.息(sùn)幽寂.(jì)延绵.(mián)2、以下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人迹罕至B、人声鼎佛C、荒草妻妻D、来势匈匈3、联系语境,解释词语有误......的一项是()。
A、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
(拗:这里是用力弯曲的意思。
)B、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但是我怎么啦?居然有勇气不挪窝儿...。
(挪窝儿:这里指起床。
)C、那只最后从蛋壳里爬出来的小鸭是那么丑陋,他处处挨啄,被排挤,被讪笑..,不仅在鸭群中是如此,连在鸡群中也是这样。
(讪笑:善意的笑。
)D、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
(书塾:就是私塾,旧时家庭、宗教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
)4、把下列词语填入下列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__________,我在那路口久久_________,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___________在丛林深处。
A、探索站立消失B、涉足站立不见C、涉足伫立消失D、探索伫立消失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这次春游,使众多同学开阔了视野。
B、能否合理安排时间,是决定考试胜败的关键。
C、春天的平潭,是美丽的季节。
D、我是一名合格的中学生。
6、下列诗句中停顿完全正确....的句子是()。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C、余/闻之/也久。
2020学年七(下)语文周练试卷(一)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2020学年七(下)语文周练试卷(一)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七年级下学期语文周练试卷(一)一、古诗文阅读(20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2题。
(5分)夏意[宋]苏舜钦别院深深夏席①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②时一声。
注①席:竹席。
②流莺:莺。
流,指其鸣声婉转。
1、.本诗通过描写院深席清、、树阴满地、四幅夏日图画,流露出诗人的心情。
(3分)2、赏析“石榴开遍透帘明”中“透”字的妙处。
(2分)(二)文言文阅读(15分)【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司马光《孙权劝学》)【乙】濮州刺史庞相寿坐贪污解任。
自陈尝在秦王幕府。
上怜之,欲听还旧任。
魏征谏曰:“秦王左右,中外甚多,恐人皆恃恩私,是使为善者惧。
”上欣然纳之。
谓相寿曰:“我昔为秦王,乃一府之主;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
大臣所执如是,朕何敢违!”赐帛遣之。
相寿流涕而去。
(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1)但当涉猎()(2)肃遂拜蒙母()(3)是使为善者惧()(4)相寿流涕而去()4.用“/”为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断两处。
(2分)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
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自陈尝在秦王幕府。
6.文中的吕蒙和李世民有什么相同的品质?请再举一个能反映这种品行的历史故事。
(3分)7.请联系实际,谈谈你从这两则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2分)三、现代文阅读(2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8~10题。
(13分)心中有间小书屋①那是一个初冬的夜晚,晚饭后,我和老公在附近一条不常走的街上散步。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次周测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次周测试卷考试时间:70分钟总分:100分一、书写水平(5分)1.请使用楷体字答题,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此项根据背诵默写的书写水平计分。
(5分)二、基础积累(33分)我国有数不胜数....的爱国人士,他们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
例如:袁隆平一生zhā gēn①扎根在稿田之间,实现了千百年来人们心中最淳朴..的愿望;邓稼先lì②沥尽心血,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奉献一生……他们用自己的学识与行动书写了无huǐ③悔人生。
他们的故事鲜为人知....,他们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他们是时代的kǎimó④楷模。
2.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汉字。
(6分)3.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C )(4分)A.数不胜数B.淳朴C.鲜为人知D.敬仰[解析]C项,“鲜为人知”指很少有人知道,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4.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
(15分)⑤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⑥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⑦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⑧韩愈《晚春》中表面揶揄“杨花榆荚”无才思,实则是对他们更深层次的赞许的诗句是: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B )(4分)A.“孤”是古代王侯的自称,“大兄”是对朋友辈的敬称。
B.萧红,原名张廼莹,代表作有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红烛》等。
C.《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D.邓稼先是我国核物理学家、核武器科学和技术专家。
[解析]B项,《红烛》是闻一多的诗集。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C)(4分)A.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B.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C.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周练试卷3.12命题:胡仕国班级:姓名:得分: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42分)
一、根据拼音写汉字。
(16分)
1.nièrú()
2.nì()味
3.斑máo()
4.蝉tuì( )
5.收liǎn( )
6.kuī( )甲
7.人声dǐng( )沸
8.蟋shuài()
9.chán()络 10.桑shèn()11.书shú()
12.tì tǎng() 13 油líng() 14脑suǐ()
二、句子默写。
(16分)
1.她马上成为我,成为,成为我。
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丰富了我,。
2. ……的时候,我总是昂着头。
我对自己说:
“!”……现在,先生是死了!,
;,这是难于计算的。
3.曲径通幽处,。
山光悦鸟性,。
,但余钟磬音。
常建《》4.,乾坤日夜浮。
,凭轩涕泗流。
《登岳阳楼》
三、运用。
(10 分)
1.某宾馆客房的床上摆了一件叠得整整齐齐的浴衣,浴衣上有张小纸条。
尊敬的客人:
这件衣服是供您洗浴后穿的。
如果您想带一件回去留作纪念,请到二楼商场购买,
价格为180元,谢谢!
这张小纸条提供了哪些信息?它告诉客人的最主要的意思是什么?(3分)
2.下面句子中加粗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2分)
A.我们的班长德高望重,被选为学生会主席。
B.我军坚守阵地一天一夜,牺牲惨重,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后继部队赶上来了。
C.老师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终生难忘。
D.他在课堂上说错了一句话,结果搞得声名狼藉。
3. 下面是某同学写的一个作文的片断,仔细阅读后,用规定的修改符号(不必全使用)。
对不通的地方、有废话的地方、有语病和错别字包括标点使用不当的地方加以修改。
(5分)(1)换用号:(2)增补号:(3)删除号:(4)复原号:(5)调位号:(6)留空号:星期天早上,我们几个同学相约去登天平山。
出发不久,我们就来到了天平山麓的山脚下。
同学们纷纷谈论起昨晚看的电视节目。
稍作准备后,我们开始登山。
才到半山腰,马明同学就已累得奄奄一息,落下了一大段。
于是我们继续往上爬。
几个同学主动上前搀扶他。
同学们把一个个石阶当作一个个困难往
脚下踩。
站在山顶向下俯看,出现在眼前的是一幅秀美的图画……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共58分)
四、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5题。
(共15分)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1.在文中的括号内填上正确的词语。
(4分)
2.这段景物描写,写了哪些季节的景物?请举例说明:(4分)
3.“油蛉在这里低唱”中“这里”指代的内容是什么?(2分)
4.文段中“不必说”和“单是”两方面的内容,强调的重点是什么?这样表述有什么效果?(3分)
5.这段文字中哪句话可以概括百草园的特点?(2分)
五、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6—10题。
(共15分)
尽管刚刚经受过肃杀的冰雪,百草园内却一片苍翠葱茏。
十来枝竹子扶疏摇曳,在初生的阳光下,洒出一片淡淡的影子,两棵不太大的棕榈伸开巴掌,仿佛要对寻踪环顾的瞻
仰者数数这里的家珍;据说还是鲁迅先生儿时摘桑葚吃的老桑树,虽然枝干上被风刀霜剑镂刻得瘢痂交错,但仍显得苍劲傲然、生机勃勃。
你看,枝条上冒出的嫩黄淡绿的芽苞,不正是谱写春之歌的音符!园里几畦青葱的菜田,一眼古朴的石井,顿使人感到幽静沉寂,却又满目生气。
看来,自然界的生物即使在冬天里也不都是垂危的、死亡的,更多的却是孕育,是萌生!
6.本文段描写了百草园中的景物,从文中找出一个词语概括这些景物的特点。
(2分)
7.找出文中的两个比喻句,用横线在文中划出来。
比较哪一个运用更形象生动?为什么?(4分)
8. “仿佛要对寻踪环顾的瞻仰者数数这里的家珍”一句中加点的词能否换成“参观”“珍宝”?为什么?(4分)
9.仔细阅读文中划线的句子,说说有什么深刻含义?(2分)
10.对比第四题文段,你更喜欢哪一段?简述理由。
(3分)
六.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问题。
(28分)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
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⒈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意思。
(5分)
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⑵及.日中则如盘盂
⑶日初出沧沧
..凉凉⑷孔子不能决.也。
⑸孰为汝
..多知.乎
⒉一词多义:(4分)
⑴为①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为:②孰为.汝多知乎为:
⑵其①问其.故其:②及其.日中如探汤其:
⒊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⑴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⑵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3)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4)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⒋古今异义:(2分)
⑴日中如探汤.汤:古义:今义:
⑵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去:古义:今义:
⒌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2分)
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⑵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⒍文学常识填空。
(5分)
《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儿辩论一天中太阳大小的变化情况,一个从角度出发,一个从角度出发,故得出相反的结论。
说明了、
道理,表现了他们的可贵精神。
⒎两小儿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结论?(2分)
⒏这则故事可以给我们以多方面的启示。
请写出你所得到的一种启示。
(2分)
⒐两小儿能对这个复杂的自然现象提出疑问,说明了什么?(2分)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一、嗫嚅、腻味、斑蝥、蝉蜕、收敛、盔甲、人声鼎沸
二、略。
三、1.略。
2.(1)这是给客人洗浴后穿的;(2)衣服客人不能带走;(3)客人想要衣服要自己买;(4)二楼商场有卖;(5)衣服的价钱。
它告诉客人最主要的意思是:这件衣服不能带走。
3.C 4.参考:删除“相约”;删除“山脚下”或“山麓”;删除“同学们纷纷谈论起昨晚看的电视节目。
”;“奄奄一息”换成“气喘嘘嘘”;“于是我们继续往上爬。
几个同学主动上前搀扶他。
”语序作调整;“站在山顶向下俯看”前添加“我们终于凳上山顶”等过渡语句;“俯看”改成“俯瞰”。
第二部分:
四、1.长吟、轻捷、弹琴、缠络2.春,桑葚;夏,鸣蝉;秋,覆盆子。
3.泥墙根一带。
4.突出下面“单是”的内容;突出了百草园自然景物的丰富多彩,让人感到百草园无限趣味。
5.有无限趣味。
五、6.苍翠葱茏。
7.(1)两棵不太大的棕榈伸开巴掌,仿佛要对寻踪环顾的瞻仰者数数这里的家珍。
(2)枝条上冒出的嫩黄淡绿的芽苞,不正是谱写春之歌的音符!(2)句更形象生动。
8.“瞻仰”表示恭敬的看,表达了人们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
“参观”则表示一般的看看,表达不出敬仰之情。
“家珍”是家中珍贵的东西,这句写的是百草园的棕榈,用“家珍”比珍宝贴切。
9.暗示,鲁迅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言之成理即可)。
10.学生自主答题,有理即可。
六、⒈⑴认为;距离⑵到⑶寒冷⑷判断⑸为,以为;汝,你;知,通“智”智慧、聪明
⒉⑴①为:动词,是②动词:说、认为⑵①其:那②它⒊(1)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距离人们要近一些,而到了中午的时候,就要距离人们远一些。
(2)太阳刚出来的时候,人们感觉非常的清凉;到了中午,就好像把手伸向热水一样烫人;这难道不是因为近一点炎热而远一些清凉吗?
⒋⑴汤:古义:热水;今义:常用于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⑵去:古义:为距离;今义:为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⒌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⑵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⒍视觉触觉知识无尽学无止境独立思考探索真理
⒎因为判断太阳远近的标准不同。
⒏例如:人们懂得的东西总是有限的,知识是无穷尽的。
⒐表现了古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