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人生的不同路向—古龙《多情剑客无情剑》的人物形象分析
读古龙小说《多情剑客无情剑》的六大启示

心无旁骛业精于勤读古龙小说《多情剑客无情剑》的六大启示
喜欢古龙小说《多情剑客无情剑》,读了之后,觉得有六点启示,与朋友分享:
1、朋友无需太多,能为你去拼命的,一两个足以。
(比如李寻欢、阿飞、郭嵩阳。
)
2、喜欢的女人不能让,那怕是有过命交情的兄弟,一让悔终生。
(比如李寻欢和林诗音。
)
3、还在犹豫和怀疑的时候千万不要做决定。
(就像李寻欢说的,“不知道该不该杀,我就不杀”,所以他从不会杀错人。
)
4、有时候,旁骛太多并不是好事,精通一技,精益求精,万中选一,足以安身立命。
(像阿飞的剑法,只练简单一刺,多少江湖高手难于躲过他的速度。
)
5、有些人,看起来弱,并不一定是真的弱;有些人,看起来强,也并不就像他所表现的那么强。
这也许就是兵法中所说的'能而示之不能'。
(比如李寻欢和上官金虹,就在上官金虹认为李寻欢的性命已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可予取予求时,他却被李寻欢杀死了。
)
6、有些技能,不经常使用,会生疏;有些功夫,不经常使用,会荒废。
而这些生疏和荒废,有时会致命,无论你曾经是多么声名显赫能力超群的人。
(孙小红的爷爷天机老人在平湖百晓生的兵器谱中排名第一,排名在上官金虹和李寻欢之前,本来实力应该在二人之上,但由于后来他在和孙小红一起说书之后,很少再使用武功,最终被上官金虹所杀。
)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群芳孰艳?--------梁羽生、金庸、古龙笔下女性形象之

群芳孰艳?--------梁羽生、金庸、古龙笔下女性形象之书中若无颜如玉,把卷或恐味不长。
在刀光剑影的武侠世界中,如果没有花好月圆的佳景相衬,未免少了一份刚柔相济的美感。
而这一份美感的营造岂能少得了作家笔下那些千姿百态的女性?分析和比较作家所塑造的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无疑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作家独特的审美情趣,进而管窥其创作思想。
《白发魔女传》、《冰川天女传》、《散花女侠》、《江湖三女侠》、《美人如剑如虹》……等等,在梁羽生的作品中,顾其书名,思其义,有相当一部分是以女性为中心人物进行营构的。
女侠,在他的笔下都是那么英姿飒爽,豪气干云。
这些巾帼英雄有着极高的独立人格,她们纵横江湖啸傲绿林之际,即使也在寻觅可将一生相托的爱侣,但绝不甘为男性附庸。
非只在武功上要与情人比肩,处世时唯夫命是从的现象也极为罕有。
《白发魔女传》中的主人公玉罗刹练霓裳可说是个中之尤。
她性格之强悍暴烈,不只在梁羽生笔下达到极致,综观其他作家塑造的女性形象也罕有其匹。
她一出场便是劫镖车,杀大盗,固然神威凛凛,令须眉气短,但场面血腥恐怖。
在以后的情节铺叙中也没能展现出女性柔媚的一面,以中和第一印象给人带来的杀气。
哪怕在黄龙洞与卓一航初遇。
卓为她盖衣、取名、她喜怒无常,弄得本是一次浪漫的邂逅,只见卓一航唯唯诺诺,美感全无。
玉罗刹自视武艺高超,四处与人较量,好勇斗狠,着意胜负,甚少武学上的切磋。
她与卓一航最终鸳梦不谐,固然因武当四老从中阻扰,但究其原委,还是她当初仅因不满四老护短(算不得十恶不赦的大罪),与之相斗,终而结怨。
之后,她坚拒卓一航的道歉,一怒赴天山,饮恨终生。
她那强悍的个性书中曾以卓一航的思想加以赞美:卓一航听到一位姑娘叹“女人命苦”,他忽想到“玉罗刹决不会说这种话”。
她有一种生命的光彩强烈地吸引着他。
然而卓一航是个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玉罗刹性格中确有别致不群的一面,但仅以此作为他爱慕她的感情基础似乎不足为信。
如此阴盛阳衰的性格反差可能有互补性吗?即使鸳梦得圆,卓亦不免雌服其下。
女性主义视域下《多情剑客无情剑》的文本解读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21年第2期女性主义视域下《多情剑客无情剑》的文本解读李帆(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73)摘要:长期以来古龙被视为拥护男权中心主义的作家,这种观点显然以偏概全,枉顾其作品的思想性。
事实上,古龙小说中也不乏尊重人权、追求男女平等的现代思想,这种特征在中后期作品中尤为明显,构成了古龙小说文本的复杂景观。
在女性主义视域下,《多情剑客无情剑》是一部带有强烈批判精神的文本,为读者展现了女性被压迫的事实及女性追寻自我救赎的可能,古龙提出的一些观点在今天仍有强烈的冲击力,这也决定了古龙小说的独特魅力,在当下仍然焕发出顽强的生命力。
关键词:古龙;女性主义;女性解放;现代性在以往研究中研究者们多将古龙视为男权主义的拥护者,认定其作品中有着歧视女性的倾向。
在已有研究框架中,研究者认为古龙作品中体现了绝对的男权话语体系,而女性则沦为了失去话语权利的边缘人。
在这一背景下,女性沦为了情欲的符号,她们活着的唯一目的就是追逐男性、服从男性统治,且在一定情况下成为阻碍男性前行的力量。
有学者认为,古龙的语言风格体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语体,即男性语体与女性语体:男性语体是一种有力语体,女性语体是一种无力语体。
古龙作品中的叙事话语表现为典型的男性权力特征,古龙武侠小说建立的是一个美妙的以“情”“义”为出发点的男人的乌托邦。
E追根溯源,这种贬低女性地位的文化根基源自中国历史悠久的父权文化,而这也是新武侠小说家的通病。
也有学者认为,古龙是一位求新求变的创新者,他把世界文化之中的现代意识和现代情绪引进了武侠小说之中。
在其作品中充满人文关怀,在众多新武侠小说家中对人性的思考独树一帜,具有独特的美感。
⑵因而,倘以“男权神话”来概括古龙的全部作品恐有以偏概全之嫌,女性角色在古龙作品中有着重要地位,他也刻画了不少个性鲜明、独立坚强的女性角色,如儒家传统文化下的传统女性、具有男人性灵魂的女性、天资聪颖且古怪精灵的女性、被内心仇恨扭曲的女性和内心畸形的女性等类型。
《多情剑客无情剑》读后感

《多情剑客无情剑》读后感开头第一章,两个场景仿佛一出独幕剧。
确实写得非常好,完全资格有资格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在提到沈浪那一节时,李寻欢对若早生可与沈浪结交悠然神往,作者却说,殊不知许多年后,他黄蓉李寻欢会比沈浪更受人推崇。
还有从小说中的许多语句语句都可以不难看出:作者是要刻画一个具有伟大人格魅力的李寻欢,说他的行动都是从爱出发的。
不过我个人觉得全文似乎没有什么震撼的事可以表现李寻欢那种伟大的人格。
李寻欢的事迹,中了探花,终因看不惯市井而辞官;为了朋友情谊,将心上人让出;走关外散尽家财;对阿飞无比的诉求;又因朋友血浓于水表现一种“心软”,这不够主要集中体现在不揭穿龙啸云上,很能理解人。
是这些琐碎的事体现了李寻欢体现光荣的人格。
是的,小李飞刀所杀或所伤之人都是该杀或者该伤之人。
古龙说,有人的边疆地区就有江湖,可见人性之复杂。
李寻欢也不例外,他也会耍心计,也会说谎骗人,也会伪装自己,这是人性的本质,但李寻欢的心看似善的。
在人性冷酷无情的存在下,李寻欢总是心理素质一种不忍,一种理解,一种关怀,一种爱,他并没有什么为国为民的壮举,但就那些琐碎的事,那需一种怎样的胸怀?由此可见李寻欢人格的魅力与伟大,他感染了欲向人类报复的小庄。
整篇小说,以义兄重返中原开始,以七宝盗猖獗江湖开始,以阿飞闯入中原开始,以一件金线甲的争夺开始。
这些事错综复杂的联系在一起,扯出了李寻欢的回顾过去,扯出了江湖中的光棍,扯出了爱恨情仇,扯出了人性的卑劣,但也扯出了人性中善良与勇敢开拓的一面。
梅花盗到底是谁?李寻欢怀疑是林仙儿,但终究没有确认,到小说的结束,也没再提出。
小说以最牛帮金钱帮帮主上官金虹的死为完结,从似乎什么都知道的天机老人早已看不惯上官金虹这一点可以,金钱帮确实有很大问题。
既然上官金虹是梅花盗?作者没有说。
古龙小说中,从不缺少充满哲理字词与直指人性根本的句子,《多情剑客无情剑》当然也不例外。
如,有些事,你既然知道做了一点作用都没有,但还是非做不可。
金庸武侠人物分析

金庸武侠人物分析“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一对联中绝妙地包含了金庸先生的十四部作品:《雪山飞狐》、《连城诀》、《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白马啸西风》、《鹿鼎记》、《笑傲江湖》、《书剑恩仇录》、《神雕侠侣》、《侠客行、《倚天屠龙记》、《碧血剑》、《鸳鸯刀》。
金庸先生与古龙相比没有那么多的豪放,没有那种江湖浪子,大侠的感觉,给人的是一个很慈祥的老人的感觉,让人无法想象多少的刀光剑影是出于他的笔下,多少或豪迈洒脱大气凛然、神俊非凡的大侠,或浪荡不羁、行侠仗义的江湖浪子是出于他心中。
金庸先生的作品拥有很深的文化底蕴,如《天龙八部》,就是引用佛教用语,“非人”实形貌似人,而实际不是人的众生。
天龙八部都是“非人”,包括八种神道怪物,因为“天众”及“龙众”最为重要,所以称为“天龙八部”。
八部者,一天众,二龙众、三夜叉、四乾达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呼罗迦。
其中“天众”,“天”是指“神”,包括著名的护法二十诸天中的大梵天、帝释天、四大天王、韦驮等。
在佛教中,天神的地位并非至高无上,只不过比人能享受到到更大、更长久的福报而已。
天神临死之前有五种征状:衣裳垢腻、头上花萎、身体臭秽、腋下汗出、不乐本座就是所谓“天人五衰”,是天神最大的悲哀。
而《天龙八部》中的天众的代表就是乔峰。
无论是身材、相貌、气质,还是武功、人品、性格。
另外,乔峰其实是书中第一主角,为人豪迈洒脱,正直不阿,与天神的首领地位一致。
乔峰虽然如天神一般神武,但还是不免英年早逝,他的悲哀虽然与天神不同,但却都是最令人扼腕的。
他的英姿风发,豪气万丈,更是令读者心神往之,可以说是金庸笔下的“第一大侠”,可是,上天弄人,他甫出场即遭叛变,乱虽平,而祸根已种,他的幸福生活此成空。
龙众的代表,是段誉。
八部以天众、龙众最为重要,段誉是第二主角,可当这一位置。
段誉是大理皇帝,在中国人眼里,皇帝就是龙;古印度对龙的尊敬,也与段誉王子身份受人尊崇一致;龙王自幼向佛,这和段誉也一致。
试析古龙作品中的_大丈夫_人格理想

最美 的 花朵 , 最 鲜 甜 的果 子 , 最 清 凉 的 泉 水 , 却也填不满一个人心里的空虚和寂寞。 ( 一郎 ) 因此 , 尽管萧 十一郎 明知外 面的世 界是 一个 人吃 人 的世 界 , 让 他 觉得 痛 苦、厌 烦 , 但 每当他在这 美丽 而纯 净 的山 谷中 呆 上一、 两个 月后 , 却 还 是要 走出 山 谷去 外面 闯 荡一 番 , 以 排除心中 的 孤 寂。 虽 然 这 样 , 这 些 大丈夫 大丈 却仍 要 以极 大 的 勇 气 来 面 对 孤 寂、选 择 孤 寂 , 因为 他 们 不 是 世 俗 中 的 普 通 人 , 而 是 着与众不同的人 格 , 是 夫 。一方面 , 他们是 高手 , 不 仅武 功高 , 还有 高处 不胜寒 , 他 们的 武功 境界、 人生 境界 是 别人 所难 以 企及 的 , 他 们的处世原 则也 是别 人 所难 以理 解 的 , 因 此他 们不得不孤独。 所谓 古 来 圣贤 皆 寂 寞 也正 在于 此。而 另 一 方 面 , 他 们 也 同 时 需 要 孤 独 , 他们要 在孤 独 中成 全并 保 持自 己 保 持 自己 生命 的完 善、理 想的 纯 洁、个性 的 张扬 以 及人 格的独立 , 因为 这 些注 定了 只 有在 孤独 寂 寞困 苦之中才能实现 , 尤其是人 格的独立。 人格的 第一个前提 是孤 独意 识。没 有 意识 到人 有 孤独 的权力的人 , 也就没有意识到人 格。 因 为人格 ( Personality) 的本义就是面具 (Mask) , 其首要含 义即是指个 人性 或私 人 性 , 它 注定 了属 于 独立 的 ( 某种程 度 上也 可 说是 孤 立的 ) 个 体 , 若否 定了个人的 独立 性也 就否 定了 人 格本 身 ( 在这 里人格与道 德并非是 等同的 关系 ) 。正因为 这个 原因 , 因此 , 大丈夫 大丈夫 不 仅意识到 自己是孤 独的 , 而 自 己 选 择了 飘 泊 , 选 择 了孤 中李 寻欢 抛弃 了官 职 , 中 的谢晓峰 宁愿流 但一个 且还对 这 种 孤 独感 给 以 自 我肯 定 并 视 为 需 要。 独。 多 情剑 客无 情剑
多情剑客无情剑江湖与爱情的刀剑交错

多情剑客无情剑江湖与爱情的刀剑交错江湖之上,多情剑客与无情剑,刀剑交错,爱恨纠缠,这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在江湖之中,刀光剑影,爱恨交织,等待着无情剑的多情剑客。
江湖中的剑客,他们的刀剑,不但是对付敌人的武器,更是对爱情的投射。
这是长久以来的一个题材,被文学、影视作品无数次地演绎。
在江湖之上,多情剑客和无情剑相互对立,又相互吸引。
多情剑客,他们心中怀揣着对爱情的向往,他们对待爱情,总是满怀激情,义无反顾。
但在江湖之上,爱情往往充满坎坷和困难,而多情剑客往往会因为执着于爱情而陷入危险之中。
无情剑,则代表着江湖中的冷酷和无情。
在江湖之上,无情的剑客往往因为坚守信条而拒绝对爱情的追求,他们心中只有江湖和忠诚,对爱情却显得冷漠。
所以当多情剑客遇上无情剑,爱情与刀剑就会交织在一起。
在江湖之中,刀剑的交错,也代表着江湖之中的尔虞我诈和明争暗斗。
在江湖之上,剑客们之间的恩怨情仇,往往因为爱情而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多情剑客与无情剑的交锋,不但是武功的较量,更是内心的挣扎。
爱情所经历的磨难,往往比江湖中的刀剑还要锋利。
江湖之上,多情剑客和无情剑,爱情与刀剑的故事数不胜数。
在古代,有杨家将与五虎将的矛盾爱情,有《笑傲江湖》中的令狐冲与岳灵珊的爱恨情仇,而在现代,也有许多影视作品将这一主题进行了演绎。
这些故事,让我们看到了江湖中的多情与无情,刀剑背后的爱恨情仇,这些情感在江湖之中被放大,被刻骨铭心地表现出来。
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没有江湖中那些刀剑交错的情节,但是爱情与刀剑的主题却依然存在。
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磨难和挑战,但是只有坚守信念和勇敢面对,才能战胜一切。
爱情如同一把刀剑,需要我们用心去呵护,用力去守护,才能让爱情的火焰在岁月的洗礼中愈发明亮。
江湖之上,多情剑客对爱情充满了向往,无情剑刚硬如铁却无法抗拒。
刀剑的交错,爱情与江湖的纷扰让人心生敬佩。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学习多情剑客的执着和热情,同时又需要学习无情剑的坚定和冷静。
古龙的武侠精神的评价

古龙的武侠精神的评价随便翻开古龙一部小说,至少有一半机会发现其主角极其孤寂——阿飞、萧石逸、孟星魂、傅红雪、谢晓峰,甚至好事风流的楚留香、胡铁花、陆小凤。
他们感到孤寂的痛苦,但他们忍受孤寂,因为他们需要孤寂——水太浅则承不起大船,下雨大街上积水,放放纸船还可以,弄支真船来怎会不搁浅。
障碍太多则伸展不开大翼,所以翼若垂天之云的大鹏要飞,便不得不直上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可以毫无阻滞,自由翱翔——但高处岂不胜寂寞?孤寂不深则承不起独立的人格,假如人连一点寂寞都忍受不了,时间要朋党互慰,又怎可能养成独立的人格?尼采论何谓崇高时把孤独(solitude)与勇、智、仁(courage,insight,sympathy)并列为四大美德:“对我们来说,孤独实是一件美德,是对高洁的渴望和追求。
”⒁“我需要孤独——那是说,我要复元,我要返回自己,我要呼吸自由、清新、活泼的空气。
”我需要孤独,因为只有在孤寂中我才能明察我的本心——所以,王动宁可一个人躺在空房子里饿得半死,也不肯去和红娘子他们过花天酒地的日子。
(《欢乐英雄》)我需要孤独,因为只有在孤独中我才不必呼吸别人吐出来的浑浊空气——所以阿飞宁愿为武林摒弃,也不肯去和赵正义等君子大侠合群。
(《多情剑客无情剑》)我需要孤独,因为我的人格只有我自己才能建立,因为我生命的极峰只有我一个人可以攀登——这是古龙小说主题之一,他的主角不断流浪,不断反省,不断超越自己,就像是一把剑在苦难中磨炼,在鲜血中成长。
九万里上的大鹏虽然寂寞,但他背负苍天,莫之夭阙,这逍遥辽阔的情趣又岂是在蓬草间纠合相娱的蜩与学鸠所能领略?古龙的小说充满了秋的气息——如中秋般清亢,如残秋般肃杀,如秋菊般孤傲,如秋阳般炽艳。
“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凛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奋发。
”秋,田陇麦熟,甘果结实,明知严冬已近,明知万物将凋,但仍对生命无限热爱,仍注人间以无限深情,这生机在古龙的小说里跳跃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题报告
汉语言文学
人生的不同路向—古龙《多情剑客无情剑》的人物形象分析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就目前来说,有关武侠小说的研究不算少数,再次之前曾有几次热潮。
比如在1987年底在香港举行的学术层次较高的首届“国际中国武侠小说研讨会‘即是一例,而《文艺报》也于1988年载文评价大陆近年来的武侠小说创作。
到2000以后尤其是2003,2004,2005这三年之间关于金庸的论文研究是逐年稳步上升的,而古龙小说的研究相对不温不火。
虽然有关古龙小说的研究不算少数。
但整个研究的方向多是一个很宽的范畴,比如说存在主意思想的对其创作的影响就有,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赵小琪的《存在主义视野中的新武侠小说》,也有余晓栋的《存在主义思想对古龙武侠小说创作的影响》发于《理论与创作》的第127期上。
也有从各个角度比较金庸古龙小说异同的,包括从个体生命意识与集体生命意识方面的比较,钱群芳《个体生命与集体意识—从人性角度看金庸古龙小说的异同》武功招式描写方面的比较,等,以及关于他们师承方面的探究,有加拿大学者冯湘湘的《古龙“偷师”柴田练三郎?》。
以及关于男权意识在他们小说中的表现,就有彭红卫《男权的狂想与没落——论金庸,古龙小说中的男权意识》。
还有关于古龙大环境下的求新求变,创作方法小说特征上,以及其关于人性探究的问题,发于《当代文学》刊物上的宋祖建《古龙作品中的人性论》,而其中具体的文学形象分析是少之又少的。
只是穿差在其中做分析,应该说基本上的关于古龙作品的分析引述人物分析上的都会引用到《多情剑客无情剑》当中的小李飞刀李寻欢的形象。
当初曾引起轰动的小李飞刀李寻欢,以及当中的另一位主人公阿飞人物形象的刻画上都没能有深入的研究。
这个事很可惜的一件事情。
关于《多情剑客无情剑》这部古龙走向鼎盛时期的小说,他总会在各个研究古龙小说的论文中多有提及,有从表现伟大友情角度来解读的,这穿插于钱素芳《个体生命与集体意识——从人性的角度看金庸和古龙小说的异同》,以及宋祖建《古龙作品中的人性论》,马俊《试析古龙作品中的“大丈夫”人格理想》;也有在余晓栋《存在主义思想对古龙武侠小说创作的影响》论文中,借此来例证古龙在创作上表现荒谬性以及对荒谬性的对抗的表现。
也有从反武倾向解读《多情剑客无情剑》,刘贤汉的《古龙武侠小说散论》就是一例。
还有从人性方面的表现欲,权欲的解读,虽然在宋祖建《古龙作品中的人性论》中以上组要通过林仙儿这个人物形象来佐证,但是我们也能从一些细微的地方来看出其实李寻欢的身上亦有此等表现,这是值得升入挖掘的。
还有一个大多人比较认可的观点是《多情剑客无情剑》里的两个主人公李寻欢与阿飞其实就是一种父子之间关系的表
现,其实这两个人物都是在表现古龙自身,表现他自身与父亲的冲突与相似,以及作者自恋的一种表现这一点在《痛苦灵魂的自我拯救中有所表现,其他观点就不一而足了。
其实就李寻欢这个人物形象的刻画上,其实是很巧妙的,他运用了多面立体的折射这个方式,来很投入的描写李寻欢这个人物,比如他相交的朋友兄弟,这当中不同的人,他们由一种相互吸引来慢慢的相互了解相互加深感情,所反射出的人的相似性从一个个不同的朋友反映出来小李飞刀的多棱的性格,一起通过他与各个朋友之间人生轨迹不一样的结局写出了其性格当中的独特性,不可磨灭的东西的存在,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李寻欢。
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其中在之前的研究过程中也有提到关于古龙《多情剑客无情剑》的灵感源自于毛姆的长篇小说《人性的枷锁》,其中的各个相关的主人公都很细致的描写了关于其生命中的枷锁的缘来,形成,以及导致的恶果,人生的枷锁不过几种,有名利,有情爱,有自身的求圆满导致的无法解脱。
他们有相似,有不同最终走上了不同的路。
从这样的一种视角一种出发点来看古龙的《多情剑客无情剑》这在之前的研究中式少之又少的。
古龙的《多情剑客无情剑创作》1968年,这是他创作走向成熟的标志,必有他值得深究的东西存在,而这其中的关于人物形象的分析,是可以为其添砖加瓦的,通过各个与小李飞刀李寻欢相交甚好的朋友或者敌人之间的形象分析,借用心理学的观点,人与人产生交往是因某些方面的事物相互吸引,而各自的不同之处又有相互促进或者也有可能有相互阻碍的成分存在,通过这个方面的升入探究分析,在艺术表现上,也还是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李寻欢人物多面性的表现,以及形成的原因。
2,阿飞这个人物异于常人性格的形成与表现
3,李寻欢相交的朋友或敌人,如上官金虹,龙啸云,郭嵩阳个人的人物形象分析,比较
他们与李寻欢之间的异同之处。
4,以心理学为依据分析他们诸多异于常人的,或者说偏着狂这样个性形成的缘由,以上
提及的个人人他们人生中的枷锁是什么以及形成的原因探究
5,最后总结全文,感受人物背后所蕴涵的丰富的社会意义和作者希望借由这个人物所表
达的深刻的人生哲理。
三、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
研究步骤:
1.搜集资料,了解有关《多情剑客无情剑》创作的社会背景。
2.通读资料,找出有关描写李寻欢及与之有关的人物、事件的段落和篇章。
3.详读资料,对分析李寻欢性格多面性的表现其原因的部分进行综合整理并列出提纲。
研究方法:事例论证结合分析说明,适当引用他人的评论。
研究措施:
1.制定研究方案,搜集相关书面资料。
2.进行文献检索补充,列出大致提纲。
3.反复比较、研究资料,修改提纲。
4.根据提纲完成论文初稿。
5.与指导老师交流沟通,认真校对论文并最终完成毕业论文。
四、参考文献
[1]古龙.《多情剑客无情剑(下)》.深圳:海天出版社,1988: 942-943.
[2]谈大正.《人的自恋与自大仁》.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88: 11.
[3]陈墨.《古龙论[A]》.刀费勇,钟晓毅.古龙传奇.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432.
[4]冯川.《文学与心理学》.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128.
[5]古龙.《多情剑客无情剑(上)》.珠海:珠海出版社,1.997: 76.
[6]张佐邦.《文艺心理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79.
[7]陈平原.《千古又人侠客梦—武侠小说类型研究》北京:人民女学由版社‘19 92
[8]米歇尔.福科.《疯癫与文明》刘北成.杨远婴(译)北京.三联书店1999
[9]曹正文.《武侠世界的怪才—古龙小说艺术谈》.七海:学林出版社,1995:
[10] [美国]埃里希·弗洛姆.《人的善恶天性》.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8
[11] (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12][德]卡伦·荷妮.,《自我的挣扎》李明滨(译).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