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3课难忘的一课人教新课标

合集下载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提高讨论效果。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设计课堂练习时,教师应注重以下几点:
1.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相关的阅读理解题,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创设情境,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进行写作练习。
-设计意图: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设计意图:扫清阅读障碍,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分析课文结构,讲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情感表达和写作技巧。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语文素养。
3.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民族精神。
-设计意图: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对新课的兴趣。
3.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23课《难忘的一课》,就是发生在那个特殊时期的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感受那一份浓浓的爱国情。”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的环节,教师应关注以下方面:
1.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并针对生词、短语进行讲解。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如我国国旗、国徽的来历,以及抗战时期的一些感人故事,引导学生感受那个特殊时期的国家情感。
-设计意图: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冲击,唤起学生的爱国情怀,为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国旗和国徽的含义吗?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人们为了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自豪,做出了哪些英勇的举动呢?”
4.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和注意力,教师应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23《难忘的一课》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23《难忘的一课》优秀教学案例
(二)问题导向
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3.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针对课文中的难点,教师进行适时点拨,帮助学生突破障碍。
(三)小组合作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23《难忘的一课》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难忘的一课》,课文描绘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某小学的一堂日语课变成了一堂中文课,一位年轻教师激情澎湃地教授中国文化的场景。课文以小见大,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血脉联系,彰显了民族精神。
本案例旨在通过深入解读课文内容,让学生体会作者情感,感受民族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结合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阅读、讨论、表达中感受课文的魅力,体验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分析课文结构,了解课文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情感。
3.学习课文中描绘的人物形象,了解台湾历史背景,认识民族精神。
4.学会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品质和情感。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阅读、讨论中感受课文内容。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带领学生通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情感。
3.教师详细讲解课文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让学生了解台湾历史背景,认识民族精神。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
在讲授过程中,我会注重启发式教学,不断向学生提问,引导他们思考课文的深层含义。例如,探讨作者为什么会对这一课记忆犹新,革命先烈的精神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何启示等。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他们的阅读鉴赏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课文的某个部分进行深入讨论。讨论的主题包括但不限于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句型、篇章结构和情感态度等。我会给每个小组分配任务,让他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讨论。
-分析课文篇章结构,讲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手法,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5.总结提高: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对他们的学习成果给予肯定和鼓励。
6.课后作业:
-设计富有创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或口头表达。
-布置一些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思维活跃,具备较强的求知欲。在此基础上,针对本节课《难忘的一课》,学生对于革命先烈的故事有一定了解,但可能对课文中的一些历史背景、词汇和句型掌握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2.自主学习:
-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对不懂的词汇和句子进行标记。
-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3.合作交流:
-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自主学习中的问题进行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
-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疑问给予解答,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课文。
4.教师引导:
-对课文中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进行讲解,并通过实例演示其运用。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难忘的一课》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难忘的一课》优秀教学案例
3.小组合作: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教师还设计了小组合作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这种小组合作的方式使学生在交流和合作中,提高了自己的综合能力。
4.反思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检查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教师还设计了评价量表,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教师关注学生的成长变化,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这种反思与评价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提高自我改进的能力。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难忘的一课》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以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难忘的一课》为基础,通过分析课文内容,设计了一份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兴趣的教学方案。本课主要内容是讲述作者在小学毕业典礼上,受到老师深情演讲的启发,立下报效祖国的壮志,以及毕业后回到故乡,在贫困、艰苦的环境中坚持学习,最终实现梦想的故事。
5.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了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教学策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收获知识,成长心灵。这种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案例的亮点主要体现在教学情境的创设、问题导向的深入思考、小组合作的实践操作、反思与评价的及时反馈以及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等方面。这些亮点不仅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1.教师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3难忘的一课∣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3难忘的一课∣人教新课标

第二十三课《难忘的一课》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认读2个生字。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联系时代背景,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每一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时,“我”的感受。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欣赏一首歌曲(播放视频)师:你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吗?他就是七子之歌-台湾。

你对台湾你有哪些了解?(图片、文字欣赏)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正是发生在台湾一所乡村小学的故事。

2. 板书课题《难忘的一课》师:这难忘的一课的内容是什么呢?为什么这么令人难忘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二、初读感知1.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自由阅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交流识字方法:通过熟字加偏旁识字:门——虫、者——诸(2)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标出自然段。

2.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一位船员在一所普通的乡村小学上了一节令他终生难忘的语文课。

3.《难忘的一课》的内容是什么?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4.理解词语。

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bó gǎng mǐn zhū zhì chóng jìng shú tǒng nóng停泊港口闽南诸葛亮真挚崇高敬意熟练统治浓厚A.教师领读B.男女生比读C.同桌互读。

词语理解:闽南语:闽,福建省的简称。

福建南方的方言。

国语:指本国人民共同使用的语言。

汉语普通话的旧称。

光复:收复。

真挚:感情真诚恳切,发自内心。

三、精读领悟1.全文共分几部分?第一部分(1):写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我的工作情况。

人教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上册:7.23 难忘的一课 教案2

人教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上册:7.23  难忘的一课  教案2

人教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上册:7.23 难忘的一课教案2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3课《难忘的一课》教学实录一、关联前文,导入课题师:上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您好。

(出示课件:历史的回音。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还记得这一幅图片吗?生:记得,狼牙山五壮士。

师:没错,还记得他们的豪言壮语吗?看。

(出示课件)齐读一下。

生: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师:嗯,读得铿锵有力,震撼人心啊,从你们朗读中我们能感受日寇的凶残和五壮士的英勇,接下来将要传到我们的耳朵的是宝岛台湾的一所小学,从那里的教室里传出的朗朗读书声,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台湾,走进那难忘的一课。

请同学们翻开书本123页。

请同学们齐读题目。

生:难忘的一课。

师:这一课到底难忘在哪里呢?请同学们端起书本自由地朗读课文,待会儿让同学们来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开始朗读吧。

(学生开始自由朗读)二、围绕话题,自读自悟师:看来同学们都读完了课文了,来,谁来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生1:这篇课文讲了作者看到了一个台湾教师在教室里教学生学习国语,作者就悄悄走进了课室和他们一起学习国语,后来又看到了很多的伟人像的故事。

师:这位同学讲的很详细,还有谁来补充一下的吗?生2: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认真地教他的学生学习国语以及带领作者去参观他们的小礼堂的故事。

师:这孩子的答案多么简要啊,而且她还把课文中的两处场景讲出来了。

孩子们通过自读已经能够把课文给读懂了。

同学们,你知道这一件事发生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吗?生1:发生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之后。

生2.台湾“光复”后。

(学生默读课文,寻找答案)生1:“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师:你们找的和他一样吗?生:是!师:这句话是反复出现的,一共出现了多少次呢?生:三次!师:我们就来看看这一句话,同学们跟我齐读一下:“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起!生齐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这一句第一次出现是在什么样的场景下的呢?生1:是作者走进教室的时候出现的。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实录23难忘的一课_人教版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实录23难忘的一课_人教版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实录23难忘的一课_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实录-23难忘的一课人教版新课标(2019)【教学过程】一、引入课前板书:难忘的一课。

师: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祖国语言,觉得没有太多感动,而在《难忘的一课》中,作者对一节国语课铭记在心,作者经历了怎样震撼?请大家首先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生读课文。

二、概括文章大意师:请几个同学来读一读。

指名依次读文章各段。

7、8自然段及16自然段,学生齐读。

师:请大家默读课文并思考,文章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默读并思考。

师:来说说。

生1:作者在乡村小学听一节国语课。

生2:一位台湾的年轻教师领着作者参观学校的小礼堂。

指名读一至四段。

师:作者在抗战后,走进一所乡村小学,看见一位年轻的教师在教国语。

他正在黑板上写字。

文中用了几个词语形容这位教师写字的样子……生1:一笔一画。

生2:很认真、很吃力。

师:写字时一笔一划,说明教师……生1:很认真,怕写错了。

生2:很敬仰祖国的汉字。

师:这位国语教师,怀着敬仰的心情,端端整整的写下……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他写下的是……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板书: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他写得……生:很认真、很吃力。

师:一个中国人,写中国字,怎么会“吃力”呢?生1:他好长时间没写过汉字了。

师:是啊,日本统治下,不许台湾民众学习和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但中国人就是中国人,永远依恋自己祖国的文化。

哪怕是断断续续的说。

年轻的教师也是如此,那吃力的一笔一划,代表着他的……生:爱国心。

师:他先用……生:闽南语。

师:先用家乡话读,然后又用国语……生:一遍一遍的读。

生齐:老师和孩子……火热而真挚的心。

师:那火热而真挚的心吸引了作者……生自由读7至12段。

师:文中第二次出现了这句话……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作者坐在教师最后一俳的空位上,和师生一起读……生:我是中国热,我爱中国。

师:作者和孩子们一起,跟着那位教师怎样在读?生:大声地。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3难忘的一课_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3难忘的一课_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3难忘的一课_人教新课标2、(出示课件)运用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领悟文章思想感情。

3、今天我们继续运用这种方法,来学习23课《难忘的一课》。

(齐读课题)二、检查预习,了解历史背景,梳理主要内容。

1、检查一下课文中的词语。

(课件出示词语)(个别读、齐读)2、学习本课两个要求认识的字。

(闽、诸)3、分享搜集到的湾光复的资料。

(指答)4、预习,你知道课文讲了件什么事?(讲的是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亲眼看到教师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感人情景。

以及在小礼堂里看到中国历代伟人画像的事。

)二、品读交流,探究体验1、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就是作者为什么觉得这节课如此难忘。

课文中有一句话不断地重复,你们知道吗?(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2、课文中有一句话连续出现了几次?(三次)3、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这句话,联系上下文,观察这句话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课件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自读课文)4、“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这句话第一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生:台湾老师写在黑板上的。

(相机板书: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5、第二次呢?(作者和台湾师生一起读出来的。

)6、第三次又是怎样的呢?(作者对台湾老师说的。

)7、“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这句话出现三次,这不是简单的重复,在文中一次又一次强烈地表达自己的心声。

到底是什么呢?(课件出示自学要求)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中“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三次出现的部分,画出让你最有感触的词语或句子,多读几遍,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

(学生自读课文,写批注)(依照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课件。

)(一)写中国话(课件出示):他用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他写得很认真,也很吃力。

1、这位台湾老师是怎么写这句话的?(一笔一画、认真、吃力。

)2、从图上看,这位老师多大年纪?(二、三十岁。

)3、台湾被日本统治了50年,也就是说,在这位台湾老师出生的时候,是谁统治着台湾?他上小学的时候又是谁统治着台湾?等他成年以后还是谁统治着台湾?(日本侵略者)4、在日本侵占台湾的这50年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呢?让我们通过一段视频,走进那50年的沧桑岁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难忘的一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中加深感悟,把理解出的意思和体会出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在感情朗读中感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陶冶与感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到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的每一次感受。

感受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每一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时,“我”的感受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资料,了解相关知识。

做课前预习,扫除字词障碍。

通读课文。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狼牙山顶峰响起的壮烈的口号声,让我们感受到了日寇的的凶残和中国人民的坚强不屈;1945年台湾“光复”后,从小学校里传出的朗朗读书声,又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难忘的一课》。

(板书课题)
二、引导自学,整体把握
1、质疑:
通过你的预习,你认为这一课要学习什么?怎么学?【--通过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为什么回让作者那么激动;要从小学校里传出的朗朗读书声中找到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课文前引言就是自学的目标,学会自己主动按照提示进行自学。

)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等解决字词障碍;找重点句子和不明白的地方和伙伴交流、查找资料学习;说出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明确语文学习的方法,)
2、导学:
(1)思考文题:
看到课题你能想起什么呢?
--设问:谁给作者上的难忘的一课呢?(谁上课)这难忘的一课的内容是什么呢?
(内容)为什么这么令人难忘呢?(难忘)
(2)提示:
课文中作者多次提到的一句话是什么?
(这种学习方法是刚开始,因此,提示孩子本课的学习方向和学习重点。

)(3)读课文、交流
带着问题读自己认为重要的段落,然后和小组的伙伴交流。

--阅读课文,组内交流。

(4)班内交流,教师引导、点拨。

抓住多次出现的句子,理解分析
a、文中哪个句子多次出现?出现在文中什么地方?
b、每次出现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引导学习:第一次出现
1.导:这句话出现的地方;老师是怎样写的?(一笔一画,认真吃力。

)从这“一笔一画”、“认真吃力”你看出什么?是怎样体会的?说明什么?“我”这时是怎样的感受?(“光复”不久,老师就把自己刚刚学会的祖国文字教给学生,体现了对祖国的爱。


引导理解:第二次出现
1、说第二次出现的地方。

2.问:他们是怎样朗读的?找出词语。

(严肃认真,富有感情,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
3.谈谈你的体会,你的理解。

重点理解:“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


“火热的真挚的心”指的是什么?(强烈的、深厚的爱国之情。


4.“我”这时的感受?(感动)
5.感情朗读。

学习第三次出现
1.思考:“我”是怎样说的?为什么“激动”?
2.“我”这时是怎样的感受?(激动,被这种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所深深感动。


3.理解最后两句话的含义。

“我”这时的全部感情是什么?(浓烈的爱国情意,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民族精神。


5.朗读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句分析课文,理解作者的每一次感受。

感受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同时进行朗读训练)
三、总结升华。

1、朗读全文。

2.说说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中心思想)
(表达了台湾人民及作者的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2.围绕这个中心,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课文哪些内容写得比较详细?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为了突出中心。


3、在“一国两制”的政策下,香港于2019年7月1日回到祖国怀抱;澳门于2019年回归祖国。

我想,台湾人民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回到祖国的怀抱。

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中国!”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四、作业布置:有感情朗读课文,并写会生字词。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

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

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五、板书设计: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难忘的一课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强烈民族情,浓浓爱国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