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教学设计1
昆虫记阅读教学设计和反思

昆虫记阅读教学设计和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阅读《昆虫记》,学生能够:- 理解昆虫的生态、行为和特征;- 分析并解释作者的写作手法和叙事结构;- 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传递环保和保护生态的观念;- 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2. 教学内容- 《昆虫记》小说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故事情节和主要角色;- 昆虫的特点和生态;- 文中的环保和生态主题。
3.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引用一句关于昆虫的名言或者展示一张昆虫的图片,吸引学生对昆虫的兴趣。
阅读指导:提前解释生词和概念,帮助学生理解故事背景和昆虫的特点。
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
阅读:学生在课堂上或课后阅读《昆虫记》,可以设置章节或页数的任务,以便课堂讨论。
讨论:分组或全班讨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问题和发现。
可以就主题、角色、情节等展开讨论。
展示与解读:学生将自己的阅读理解和观点展示出来,互相学习借鉴。
总结与反思:对本次阅读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对环保和保护生态的态度和行动。
二、反思通过本次的教学,我发现以下几点值得改进和加强:1. 阅读材料的选择: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年龄段,可以配备更多与昆虫有关的图片、视频或真实昆虫标本,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指导的设计:在学生进行阅读之前,可以设计一些问题或任务,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和发现。
可以提前给出一些生词和概念的解释,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
3. 讨论与互动:在讨论环节,可以多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鼓励他们进行深入探索和思考。
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4. 提高写作能力:在总结与反思环节,可以要求学生写下自己对环保和保护生态的态度和行动,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和观点进行表达。
总的来说,本次教学设计旨在通过阅读《昆虫记》引发学生对昆虫和环保的思考,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
《昆虫记》教学设计4篇

《昆虫记》教学设计4篇《昆虫记》教学设计4篇《昆虫记》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p《昆虫记》是一部描绘昆虫生育、劳作、狩猎、婚嫁与死亡的昆虫学巨著,表达出作者对小昆虫和大世界独特的观察目光。
《昆虫记》向我们描绘了一个个有趣的故事:蝉是怎样脱壳的,又是怎样歌唱的;屎壳郎是如何聪明地滚动粪球前进的;蟋蟀是如何建造自己美丽住宅的……被达尔文誉为“无与伦比的观察家”的法布尔用毕生的精力研究昆虫,他的'《昆虫记》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
二、学情分析^p学生学习了《装满昆虫的口袋》,对法布尔和他笔下的昆虫有了初步的认识,法布尔的口袋里装满了昆虫,他的口袋里还会装些什么呢?在这根底上可以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法布尔那细腻的笔触和无与伦比的观察力,推荐合适三四年级学生阅读的《昆虫记》版本,这样可以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与发现人和大自然的万物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目的:1、激发学生对《昆虫记》的阅读兴趣,指导大家用阅读读书的方法读书的题目、封面、内容提要和作者简介。
推荐作品《昆虫记》。
2、指导学生欣赏《昆虫记》精彩片段。
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进步阅读才能。
体会法布尔的文笔及其观察力,感受他对大自然与生命的尊重与热爱之情,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3、理解法布尔倾其一生研究昆虫、撰写《昆虫记》所作出的努力和牺牲,领悟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法布尔精神”。
四、教学过程:〔一〕课前热身调查:闲暇时你们都喜欢做什么?〔二〕猜谜导入,激发兴趣1、老师相信你们一定喜欢猜谜语,老师这有一组谜语,请你们来猜一猜。
〔出示谜语〕头上两根毛,身穿彩花炮,飞舞花丛中,快乐又逍遥。
——蝴蝶聪明白姑娘,动手盖闺房,造的真乖巧,四面没门窗。
——蚕谈鸟不是鸟,躲在树上叫,自称啥都懂,其实全不晓。
——知了一飞嗡嗡嗡,做事有分工,手提小花篮,整天忙不完。
——蜜蜂同学们可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到了!其实像蜜蜂、蚕、知了、蝴蝶这样的小型动物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昆虫”。
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名著阅读《昆虫记》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名著阅读《昆虫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名著阅读《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文段分析和资料助读,探究法布尔观察昆虫的奥秘。
2.通过赏析文段和合作交流,探究法布尔的写作手法。
3.体会《昆虫记》科学性和文学性的文本特征。
教学重难点通过文段分析和资料助读,探究法布尔观察昆虫的奥秘;体会《昆虫记》科学性和文学性的文本特征。
教学过程导入:上课,早上好,我亲爱的学生们,今早我看到了一只大黄蜂在我的车玻璃上,想起最近我们一起阅读的《昆虫记》这本书,其中也有关于大黄蜂的介绍吗?谁来说一说?你来说一下。
非常好,你用简短的几句话就把黄蜂的相关特征说的恰到好处。
可见你是真阅读了。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有许多同学向老师反馈了问题。
我把其中相对集中的问题,归纳为三个方面。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一、法布尔的“观察”1.为什么法布尔说蝉在地下生存四年,难道他观察了四年?蝉在地洞里时,法布尔如何知道它在洞里的生活,还知道的这么仔细?(崔XX等11人)2.法布尔是怎样观察昆虫的细微之处的?他怎么能看到这么微小的昆虫特征的?(吴XX、蔡XX、张XX等7人)3.法布尔为什么能坚持这么多年去观察昆虫?(李XX、王XX等5人)4.法布尔不是对生命十分热爱吗?他不是非常尊重昆虫吗?为何还要把小条纹蝴蝶的触须剪掉呢?甚至用刺激性的东西来实验。
(董XX等3人)二、《昆虫记》的魅力1.书中对某些昆虫的习性并没有做合理的解释,对昆虫的生理结构和功能也没有具体说明,为什么我读起来还很有趣,很吸引人呢?(于XX等5人)2.书里面除了写作者看到的,为什么很多地方写的是作者想象的?(刘XX)三、虫性与人性1.法布尔是怎样想到要把昆虫写成人的,进而表现人性的?作者为什么要赋予蛔蛔人的品性?(王XX、翟XX等4人)2.为什么昆虫会有人的情感?(崔XX、张XX)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解决其中的有关于法布尔观察方面的问题。
【设计意图】课前,让学生提问,再归纳总结学生问题。
名著导读《昆虫记》第1课时精品教案

名著导读《昆虫记》教学方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多角度了解法布尔,体会法布尔的情感。
2.了解科普作品的定义与阅读方法。
3.通过查阅资料、阅读目录及浏览全书内容,梳理本书主要内容。
4.演读圣甲虫片段,品味昆虫生活,感受昆虫的奇妙,感受诗意笔法。
【教学重点】1.通过查阅资料、阅读目录及浏览全书内容,梳理本书主要内容。
2.演读圣甲虫片段,品味昆虫生活,感受昆虫的奇妙,感受诗意笔法。
【教学难点】演读圣甲虫片段,品味昆虫生活,感受昆虫的奇妙,感受诗意笔法。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有这样一位科学家,达尔文称他为“无与伦比的观察家”,雨果称他为“昆虫学的荷马”,罗丹说“这个大科学家像哲学家一般地思,像美术家一般地看,像文学家一般地写。
”罗曼·罗兰称“在这些天才式的观察中,融合热情与毅力,简直就是艺术品的杰作,令人感动不已。
”鲁迅更赞美他是“‘讲昆虫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他究竟是谁呢?他就是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今天就让我们通过《昆虫记》一起走入他的昆虫世界吧!设计意图:通过各国名人对法布尔的评价引起大家对法布尔及《昆虫记》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文学家、博物学家。
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维吉尔”。
他用水彩绘画的700多幅真菌图,深受普罗旺斯诗人米斯特拉尔的赞赏及喜爱。
他也为漂染业做出贡献,曾经获得三项有关茜素的专利权。
主要作品有:《昆虫记》(全十卷),《自然科学编年史》。
2.创作背景1823年12月,法布尔降生在法国南方一个贫穷的农民家中。
上小学时,他常跑到乡间野外,兜里装满了蜗牛、蘑菇或其他植物、虫类。
法布尔15岁考入师范学校,毕业后谋得初中数学教师职位。
他花了一个月的工资,买到一本昆虫学著作,立志做一个为虫子写历史的人。
法布尔半生坚持自学,先后取得了大学物理数学学士学位、自然科学学士学位、自然科学博士学位等。
名著导读《昆虫记》教学设计(打印)

名著导读《昆虫记》教学设计(打印)第一篇:名著导读《昆虫记》教学设计(打印)《昆虫记》名著导读执教教师:6号〖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7-9年级阅读”部分明确要求“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同时,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共6册的“名著导读”部分,要求学生阅读的名著共15部。
〖教学内容分析〗(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运用浏览、跳读等读书方法,初步感知整本书的内容。
(2)自由选读文本,制作昆虫个人说明。
(3)通过交流、协作、探究性学习,对《昆虫记》整本书产生兴趣,从而产生阅读期待。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协作、探究,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学习精神和良好的思维习惯。
(2)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领悟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法布尔精神”。
(2)感受法布尔对大自然与生命的尊重与热爱之情。
(3)通过探究活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1.结合文本阅读,抓住昆虫特点。
2.学生学会创新的思维,创新的阅读,制作昆虫个人说明。
〖教学手段〗1.教学方法:讨论法、演示指导法2.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协作学习法 3.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学控制系统〖课型〗名著读前导读课〖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整体感知,初步了解作者及作品。
1.同学们好,我是今天和大家一起阅读《昆虫记》的apple老师。
从书名我们就可以知道这是一部记录昆虫的作品,走进作品之前,我们先欣赏一段视频。
2.这个视频是老师阅读完《昆虫记》之后对圣甲虫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然后在网上搜集资料的时候找到的。
我非常震惊地发现我们用现代科技手段拍摄的视频和100多年前《昆虫记》里对圣甲虫的描写几乎是一样的,试想一下:作者当初付出多少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得到这样的研究呢?这个耗费了自己一生来关注昆虫世界的伟大作者就是法布尔。
《昆虫记》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第一节读前导读课:解密亲微物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对《昆虫记》的阅读兴趣;用想象昆虫心理的方法,感受阅读的趣味;用查资料的方法了解与作者、作品相关的知识教学重点:初步了解一些昆虫知识,激发学生对作品的兴趣教学难点:想象昆虫的心理活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环节一:我们知道昆虫(设计意图:通过介绍昆虫并归纳昆虫的共同特点的方式,让学生对昆虫的概念有清晰的认识;在介绍中,让学生认识到,多数人对昆虫了解不多,也不深入,从而让学生对《昆虫记》产生阅读的愿望。
)1.提问:同学们,你们了解哪些昆虫呢?请说说它们的特点学生自由发言。
如:蚂蚁、蟋蟀、蝴蝶、毛毛虫、金龟子、七星瓢虫等。
2.提问:以下幻灯片中的昆虫有哪些共同的特点?用幻灯片展示如下图片【明确】体型小,无脊椎(无骨骼),身体分节,属于虫类,通常有两对翅、六条腿。
3.提问:以下幻灯片中的动物,哪些是昆虫?哪些不是昆虫?用幻灯片展示如下图片:【明确】蜂鸟、兔子、蜗牛不是昆虫;蜘蛛、毛毛虫是昆虫。
4.教师总结:我们真的知道昆虫吗?单单从数量上来看,目前我们已知的昆虫约有00万种,可谓种类繁多。
虽然我们每天都和昆虫毗邻而居,但大多数人对它们的了解只停留在“知道它们存在”的浅层次上,对那些每晚发出动听歌声的昆虫,人们甚至都分不清那到底是蝈蝈还是蟋蟀环节二:我们知道昆虫?设计意图:根据《昆虫记》中极具吸引力的篇名,猜想名著内容,激发学生探求昆虫知识的兴趣;通过品读作品中的有趣片段,初步了解昆虫的习性,揣摩小昆虫的内心世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老师也知道一种家喻户晓的昆虫—萤火虫用幻灯片展示如下文字书里还藏着许多大家都不知道的昆虫的秘密哦!下面,我们就一起去探寻这些秘密吧!1.浏览目录窥秘密:用幻灯片展示如下图片:提问:这是老师从《昆虫记》里挑选出来的篇目,在这些篇目中,你最想看哪篇?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可根据篇名,提出自己的疑问,并试着猜想答案2.品细节想心理(1)细节一:用幻灯片展示如下文字学生活动:演一演大头黑步甲装死时的状态提问:想一想大头黑步甲装死和逃跑时0的心理【眀确】提示:装死时,认真、耐心;逃跑时,迅速、敏捷教师总结:装死是大头黑步甲的看家本领,它会用装死的方法来耗尽敌人的耐心以求自保。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昆虫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昆虫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昆虫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小组合作,从精彩章节中提取《昆虫记》的理趣,探究法布尔的人文主义精神。
2.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法布尔的理趣给当下人带来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继感受“人趣"虫趣”后进一步体会《昆虫记》的理趣。
教学难点:注重学生感受理趣后的情感体验,对当下生活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回顾展示导入○观昆虫名片我们走进了一位有趣的灵魂——法布尔,跟着他诙谐幽默的笔触,我们走进了趣味横生的昆虫世界,了解了很多有趣的昆虫,接下来请同学们展示我们“趣读昆虫"的成果。
○赏昆虫小诗走进有趣的昆虫记不仅仅是认识了有趣的昆虫,第二节课我们还用诗趣的情怀走进了昆虫的世界,很多同学也用如诗的语言赞美了他最喜爱的昆虫。
老师还找了三位写同样昆虫的同学,一起为我们展示他们的小诗。
通过以上三位同学的合作朗诵可真是印证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带有个性的解读就是由书本走进自己的过程。
过渡:展示只是我们初步的思考,昆虫记仅仅让我们感受到了人趣与虫趣吗?它还带给我们了什么呢?著名作家巴金先生曾经这样评价《昆虫记》。
2. 虫趣中理趣(屏显)《昆虫记》融作者毕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观察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取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巴金读完这段评价,你对哪一个词语最感兴趣?(预设:知识——你是一个喜欢通过书本获取知识的人、趣味: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你一定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美感:你一定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那就尽情在书本中遨游、思想:我俩真是心有灵犀,一本书就是一个人的思想,读书如读人,读昆虫记就犹如我们读到一个人的思想世界。
)老师跟大家分享一个昆虫的故事。
总之,没有任何的昆虫指南可以让我们事先就能断定,某种昆虫喜欢装死,某种昆虫不太愿意装死,某种昆虫于脆就拒绝装死。
如果不经过实验就先下断言,那纯粹是一种主观臆测。
《昆虫记》阅读课教案

《昆虫记》阅读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昆虫记》选段,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2. 分析作品中的昆虫形象,认识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3. 学习作品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教材:《昆虫记》选段。
2. 教学重点:理解选段内容,分析昆虫形象,学习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学生独立阅读选段,了解故事情节和昆虫特点。
2.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分析昆虫形象,分享阅读心得。
3. 讲授法:教师讲解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引导学生学习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昆虫记》的作者和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选段,了解故事情节和昆虫特点。
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分析昆虫形象,分享阅读心得。
4. 讲授法:教师讲解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引导学生学习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
5. 实践练习:学生仿写选段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进行练笔。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阅读理解:通过提问和练习,检验学生对选段内容的理解程度。
3. 练笔作品:评价学生在实践练习中的写作水平和运用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的准确性。
4. 学生自评和互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昆虫记》选段。
2. 教学课件:展示昆虫图片和生活习性。
3. 参考资料:有关昆虫的纪录片或图文资料。
七、教学环境1. 教室:提供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
2. 网络:连接互联网,查阅相关资料。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阅读选段,了解故事情节和昆虫特点。
2. 第2周:分析昆虫形象,分享阅读心得。
3. 第3周:学习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
4. 第4周:实践练习,进行练笔。
5. 第5周:评价学生阅读理解和写作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虫记》教学设计
5号选手【学习目标】通过学习任务的设计、学习活动的开展,指导学生使用读目录、跳读、朗读、批注的阅读方法,阅读《昆虫记》部分篇章,进而激发学生阅读《昆虫记》整本书的热情。
【学习重点】通过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活动,调动学生读书积极性。
【学习难点】理解法布尔精神——平等看待昆虫、尊重昆虫、热爱生命。
【学习流程】
【导入】你知道哪些昆虫?会场上有没有昆虫?——昆虫就在身边
【一、昆虫专家】
简单介绍法布尔和昆虫的情缘。
【二、奇妙的昆虫王国】
学习活动一:(目录+跳读+小组合作)
昆虫们不为人知的秘密
1.蝉和蚂蚁,谁懒惰?谁勤快?(p86-88)
2.萤火虫吃什么?怎么吃?(P130-134)
3.绿蝇用什么“生化武器”处理尸体?(P71-79)
4.屎壳郎滚粪球有什么意义?(p358-363)
【三、有趣的昆虫写法】
学习活动二:(朗读+批注+小组竞赛)
用“纪录片解说员”的语气朗读产房外的场面:
等待者十分焦急,一次次地飞到洞口去张望,看看产房里的情况,是否已经产下了小宝宝。
产房里的产妇终于出来了,停在死鼹鼠身上歇息,等着下一轮再进入产房继续产卵。
……
把自己想象成绿蝇产妇,用“自述的方式”朗读产房里新生命的诞生:
“产妇的自述”
第一人称朗读+表演式朗诵
它们用输卵管的尖端,迟疑地在摸索着,想尽量地把卵排在卵堆的最深处。
当红眼产妇神情严肃地生产时,有不少蚂蚁正在它的周围忙着打劫,许多蚂蚁在离开时,嘴里都叼着一只蝇卵。
我还看见一些胆大包天的抢掠者竟然爬到输卵管下面去抢掠。
产妇并不予以理睬,任由它们去胡作非为,大概它心里有数,自己肚子里有的是卵,抢走那么一点算不了什么,无伤大雅,何必大动肝火。
巧妙的运用拟人。
法布尔把平时人们厌恶的绿头苍蝇,比作人,变成了神圣、庄严的产妇。
法布尔用一些描写人的词汇,对绿蝇的动作和心理进行描写。
学习活动三:拟人手法大PK
——任意翻到书中一页,找到拟人写法,小组比拼。
*我的解读
法布尔和昆虫
法布尔作为一个科学家,他不把自己当做与虫子无关的人族,而是把自己变成虫子
——拟虫,从虫的视角观察虫子,搭建起作家和昆虫平等的桥梁。
昆虫和我们
法布尔作为一个文学家,他把昆虫从人的视角表达出来——拟人,让读者不再把昆虫当成与自己无关的虫类,搭建起读者和昆虫平等的桥梁。
法布尔对昆虫是这样的痴迷,我想,那正是因为他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他用自己的科学精神和高超的语言表达,谱写了一曲生命的赞歌。
【四、读书规划】
阅读《昆虫记》
“松毛虫列队游行,沿着树干而下,吐成一条丝路,天黑时好顺着丝路回家——究竟是谁教会了他们这种本领?”
大孔雀蝶这位新娘一出世,远在二十里外的情人会在黑夜里穿过重重阻碍来求婚——又是谁给他们传递的消息?…
“昆虫王国”G20峰会
1、抢答:昆虫知识大比拼;
2、写一份“昆虫的自白”,代表那类昆虫上台演讲;
3、给法布尔写颁奖词(《法国儿童文学史论》P119-125);
【板书设计】
《昆虫记》
法布尔昆虫我们
科普
热爱生命
方法:目录跳读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