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的工业分析实验指导书

合集下载

入厂煤的工业分析作业指导书

入厂煤的工业分析作业指导书

入厂煤的工业分析作业指导书第一章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是根据国家标准并结合本公司具体情况制定的,适用于公司内入厂煤和入炉煤的工业分析测定。

第二章规范性引用文件GB/T212-2008《煤的工业分析方法》第三章术语和定义本作业指导书采用上述标准中的定义。

第四章职责和分工第一条化验班长1全面负责检验测试工作质量。

2负责检验测试质量事故及检验测试质量争议的处理。

3经常检查所使用的仪器设备性能,检验人员的工作质量。

4解决检验测试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5负责本班组管理和日常事务的处理工作。

6负责全公司入厂煤化验分析工作。

贯彻执行有关燃料化验的各项工作标准。

7负责审核检验测试记录。

8制止工作中各种不正确操作,确保化验数据真实可靠。

9组织全班人员推广、应用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提高班组管理水平,达到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

第二条化验员1对各自承担的检验测试工作的质量负责。

2熟悉仪器设备的操作,确保检验数据的准确可靠。

3严格按规定填写原始记录,及时填写仪器设备操作使用记录。

4保持工作场所清洁,遵守实验室管理制度。

5按时完成检验测试任务,及时提出检测报告,并按规定程序送审,确保检测数据准确无误。

6爱护仪器设备,做好保养工作;操作中发生故障或异常情况后立即报告主管人员,研究处理。

第五章化验员和仪器要求第一条具有煤质检验人员岗位合格证或有1年以上本专业工作经历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

第二条仪器设备与试剂要求:1电热鼓风干燥箱:带有自动控温装置,并能保持温度在(105~110)℃范围内。

2分析天平:感量0.0001g。

3玻璃称量瓶:直径40mm,高25mm,并带有严密的磨口盖。

4干燥器:内装变色硅胶。

5智能马弗炉。

6全自动工业分析仪。

7瓷灰皿:长方形,底面长45 mm,宽22 mm,高14 mm。

8挥发分坩埚:带有配合严密的盖的瓷坩埚,尺寸符合GB/T212-2008的要求,坩埚总质量为15~20g。

9变色硅胶:工业用品。

第六章安全注意事项第一条各种设备均应有良好的接地。

水泥厂煤工业分析作业指导书

水泥厂煤工业分析作业指导书

水泥厂煤工业分析作业指导书1.目的煤的工业分析是了解煤质特征的主要指标,也是评价煤的基本依据。

根据煤的工业分析结果,可确定煤的种类质量和水泥生产的配煤量及其对环境的污染情况。

2. 范围2.1 水分的测定2.2 灰分的测定2.3 挥发分的测定2.4 固定碳的计算2.5 全硫的测定2.6 发热量的测定3. 水分的测定方法3.1 全水分的测定3.1.1 仪器及材料3.1.1.1 电热鼓风干燥箱3.1.1.2 浅盘3.1.1.3 天平(1kg/0.1g)3.1.2 操作步骤取进厂煤,粒度破碎至13mm以下,用已知质量的浅盘(用薄铁板或铝板制成,按大约0.8g/cm2煤样的比例,可容纳500g煤样)称取500g(准确到1g)煤样,并将其摊平。

将装有煤样的浅盘,放入预先鼓风并加热到105~110℃的干燥箱中,在不断鼓风的条件下,烟煤干燥2~2.5h,无烟煤干燥3~3.5h,(褐煤在145±5℃干燥1.5h)。

从干燥箱中取出浅盘,趁热称量;然后进行反复烘干,每次0.5h,直到煤样的减量不超过1g,或者质量增加为止。

在后一种情况下,应采用增量前的一次质量作为计算依据。

3.1.3 全水分(Mt)的质量百分数按下式计算:m—m1Mt=———× 100m式中:m—干燥前试料的质量,gm1—干燥后试料的质量,g3.2 应用煤水分的测定3.2.1 仪器及材料3.2.1.1电热鼓风干燥箱3.2.1.2浅盘3.2.1.3天平(1kg/0.1g)3.2.2 操作步骤取生产工艺过程中使用的煤;粒度破碎至6mm以下,用已知质量的浅盘(用薄铁板或铝板制成,按大约0.8g/cm2煤样的比例,可容纳50g煤样)称取50g(准确到0.1g)煤样,并将其摊平。

将装有煤样的浅盘,放入预先鼓风并加热到105~110℃的干燥箱中,在不断鼓风的条件下,烟煤干燥1~1.5h,无烟煤干燥1.5~2h,(褐煤在145±5C干燥1h);从干燥箱中取出浅盘,趁热称量;然后进行反复烘干,每次0.5h,直到煤样的减量不超过1g,或者质量增加为止;在后一种情况下,应采用增量前的一次质量作为计算依据。

煤的工业分析

煤的工业分析

返回实验1 煤的工业分析一、实验目的1.掌握煤的工业分析方法.2.了解煤的使用性能及煤种的判断方法。

3.学会用经验公式计算煤的低发热量。

二、实验原理固体燃料煤是由极其复杂的有机化合物组成的,通常包含碳(C)、氢(H)、氧(O)、氮(N)、硫(S)五种元素及部分矿物杂质(灰分A)和水分M。

对煤进行成分分析,常采用元素分析和工业分析两种方法。

其中元素分析可参照GB476—79《煤的元素分析方法》进行;而工业分析则是我国工矿企业中采用的一种简易分析方法,即通过对实验室中的空气干燥基煤样所含挥发分V、固定碳FC、灰分A和水分M进行测定以得到煤的工业分析成分的方法。

若分别以Vad、FCad、Aad和Mad,表示空气干燥基下煤样中挥发分、固定碳、灰分和水分的重量百分含量,则有:Vad+Fcad+Aad+Mad=100工业分析方法由于比较简单,一般工厂都可进行,且对于了解固体燃料的使用性能已能满足要求,因而得到广泛应用.实验中所遵循的原理为热解重量法,即根据煤样中各组分的不同物理化学性质控制不同的温度和时间,使其中的某种组分发生分解或完全燃烧,并以失去的重量占原试样重量的百分比作为该组分的重量百分含量。

其中对水分的分析采用常规测定的方法进行。

鉴于空气干燥基下煤样中的水分为内在水分较难蒸发,故置于105~110℃的鼓风干燥箱中干燥,并进行检查,直至重量变化小于±0.001g为止;对煤的灰分的,分析采用快速灰化法,即将煤样置于815℃的马弗炉中灼烧40分钟,并检查其燃烧完全程度,直至重量变化小于±0.001g为止;而对于挥发分,由于它是煤炭分类的重要指标之一,且是煤样在特定的条件下受热分解的产物,故采取将煤样放入带盖的瓷坩埚中,置于900±10℃的马弗炉中隔绝空气加热7分钟,冷却后称重,以失重减去水分即为挥发分重量.上述各组分的计算式为:水分: Mad=(失重/样品重)×100灰分: Aad=(灰重/样品重)×100挥发分: Vad=(失重/样品重)×100-Mad各组分的测定允许误差列于附录中。

煤化学 煤的工业分析

煤化学 煤的工业分析

实验一煤的工业分析(一) 煤中水分的测定1、实验目的了解煤中水分存在的形态,掌握分析煤样水分的测定方法。

2、基本原理煤中水分的结合状态有二种:一种为游离水,是以机械的方式吸附或者附着在煤上的水分。

另一种为化合水,是以化合的方式与煤中矿物质结合的水,也就是无机化合物的结晶水游离水以它存在于煤的不同结构的状态,又可分为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

前者是煤在开采、运输,贮存、洗煤时附着在煤粒表面及大毛细孔(直径大于10-9cm)中的水分。

后者则是吸附或凝聚在煤粒内表面的毛细孔(直径小于10-5cm)中的水分。

游离水可以在温度稍高于100℃下,经足够时间的加热即可全部除去,而化合水则要温度在200℃以上才能分解析出。

在煤的工业分析中所测定的水分一般有应用煤样的全水分和分析煤样的水分两种。

应用煤样指已准备好并即将使用(如进入锅炉燃烧或焦炉炼焦)的煤。

分析煤样指在周围环境条件下大致达到水分平衡的风干煤样。

水分测定最常用的是间接测定法,即将已知一定质量的煤放在一定温度下进行干燥到恒重,煤样所减少的质量即为煤的水分。

分析煤样水分指样品在温度为105~1l0℃干燥至恒重所失去的质量占原质量的百分数。

3、仪器设备(1)干燥箱:带有自动调温装置,内附鼓风机能保持温度在105~110℃。

(2)干燥器:内装有变色硅胶或块状无水氯化钙干燥剂。

(3)瓷皿或玻璃称量瓶:其主要尺寸分别如图l、图2所示,瓷皿或玻璃称量瓶均附有密合的(磨口)盖。

,(4)分析天平:精确到0.0002g。

4、试验步骤烟煤和无烟煤按以下试验方法进行。

可分为常规测定法和快速测定法。

1)常规测定法用预先烘干并称出质量(称准到0.0002g)的带盖的玻璃称量瓶(或瓷皿),称取粒度为0.2mm以下的分析试样1±0.1g(称准到0.0002g)。

然后把盖开启,将玻璃称量瓶(或瓷皿)放入预先鼓风并加热到温度为105~110℃的干燥箱中,在不断鼓风条件下,烟煤干燥lh,无烟煤干燥1~1.5h,从干燥箱中取出称量瓶(或瓷皿)并加盖,在空气中冷却2~3min后,放入干燥器中冷却约20min到室温再称重。

水泥厂煤工业分析作业指导书

水泥厂煤工业分析作业指导书

水泥厂煤工业分析作业指导书1.目的煤的工业分析是了解煤质特征的主要指标,也是评价煤的基本依据。

根据煤的工业分析结果,可确定煤的种类质量和水泥生产的配煤量及其对环境的污染情况。

2. 范围2.1 水分的测定2.2 灰分的测定2.3 挥发分的测定2.4 固定碳的计算2.5 全硫的测定2.6 发热量的测定3. 水分的测定方法3.1 全水分的测定3.1.1 仪器及材料3.1.1.1 电热鼓风干燥箱3.1.1.2 浅盘3.1.1.3 天平(1kg/0.1g)3.1.2 操作步骤取进厂煤,粒度破碎至13mm以下,用已知质量的浅盘(用薄铁板或铝板制成,按大约0.8g/cm2煤样的比例,可容纳500g煤样)称取500g(准确到1g)煤样,并将其摊平。

将装有煤样的浅盘,放入预先鼓风并加热到105~110℃的干燥箱中,在不断鼓风的条件下,烟煤干燥2~2.5h,无烟煤干燥3~3.5h,(褐煤在145±5℃干燥1.5h)。

从干燥箱中取出浅盘,趁热称量;然后进行反复烘干,每次0.5h,直到煤样的减量不超过1g,或者质量增加为止。

在后一种情况下,应采用增量前的一次质量作为计算依据。

3.1.3 全水分(Mt)的质量百分数按下式计算:m—m1Mt=———× 100m式中:m—干燥前试料的质量,gm1—干燥后试料的质量,g3.2 应用煤水分的测定3.2.1 仪器及材料3.2.1.1电热鼓风干燥箱3.2.1.2浅盘3.2.1.3天平(1kg/0.1g)3.2.2 操作步骤取生产工艺过程中使用的煤;粒度破碎至6mm以下,用已知质量的浅盘(用薄铁板或铝板制成,按大约0.8g/cm2煤样的比例,可容纳50g煤样)称取50g(准确到0.1g)煤样,并将其摊平。

将装有煤样的浅盘,放入预先鼓风并加热到105~110℃的干燥箱中,在不断鼓风的条件下,烟煤干燥1~1.5h,无烟煤干燥1.5~2h,(褐煤在145±5C干燥1h);从干燥箱中取出浅盘,趁热称量;然后进行反复烘干,每次0.5h,直到煤样的减量不超过1g,或者质量增加为止;在后一种情况下,应采用增量前的一次质量作为计算依据。

实验一、煤的工业分析

实验一、煤的工业分析

实验一、煤的工业分析一、实验目的本实验通过规定的实验条件测定煤中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含量的百分数,并观察评判焦碳的粘结性特征。

通过本实验使同学们了解煤工业分析的原理、方法、步骤和使用的仪器、设备等知识。

煤的工业分析采用分析试样,其成分重量百分数在上角用分析基“ƒ”表示。

二、煤工业分析的基本原理取一定量经空气干燥过的煤粉试样,用加热分解的方法,使其在不同温度下加热,使煤中的水分、挥发分依次逸出,按试样减轻的重量求出分析水分和挥发分,然后将固定碳烧出,残余的重量即为灰分。

三、水分的测定1、方法要点称取一定量的分析试样,置于105~110ºC的烘箱中,干燥到恒重,其失去的质量占试样原量的百分数,即为分析试样水分。

2、实验设备仪器1)电热干燥箱 1台,带自动调温装置,内附鼓风机,并能维持105~110ºC。

2)玻璃称量瓶,带有磨口盖,直径为40mm,高为25mm,如图1-1。

3)干燥器1个,并装有干燥剂(变色硅胶)。

4)分析天平1台,可精确到0.0002克。

5)小勺一把6)煤样若干,粒度为毫米以下。

3、实验步骤用预先烘干和称量(称准到0.0002克)的玻璃称量瓶,称取粒度为0.2毫米以下的分析煤样,平行称取两份1±0.1克(称准到0.0002克)分析试样,然后开启盖子将称量瓶和盖子同时放入预先通风并加热到105~110 ºC 的干燥箱中进行干燥,在一直通风的条件下,烟煤1小时,褐煤和无烟煤干燥1~小时,然后从干燥箱中取出称量瓶并加盖,在空气中冷却2~3分钟后,放入干燥器中冷却到室温(约25分钟)称量。

然后进行检查性的干燥,每次干燥30分钟,直到煤样的重量变化小于0.001克或重量增加为止。

如果是后一种情况下,要采用增量前一次质量为计算依据,对于水分在2%以下的试样,不进行检查性干燥。

至此,试样失去的质量占试样原量的百分数,即为分析试样的分析水分:;烘干后的煤样质量,;分析煤样的原有质量,g m g m mm m W f --⨯-=11%100 W f —分析试样的分析水分,%。

试验煤的工业分析

试验煤的工业分析

`实验一、煤的工业分析一、实验目的本实验通过规定的实验条件测定煤中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含量的百分数,并观察评判焦碳的粘结性特征。

通过本实验使同学们了解煤工业分析的原理、方法、步骤和使用的仪器、设备等知识。

煤的工业分析采用分析试样,其成分重量百分数在上角用分析基“?”表示。

二、煤工业分析的基本原理取一定量经空气干燥过的煤粉试样,用加热分解的方法,使其在不同温度下加热,使煤中的水分、挥发分依次逸出,按试样减轻的重量求出分析水分和挥发分,然后将固定碳烧出,残余的重量即为灰分。

三、水分的测定1、方法要点称取一定量的分析试样,置于105~110oC的烘箱中,干燥到恒重,其失去的质量占试样原量的百分数,即为分析试样水分。

2、实验设备仪器1)电热干燥箱1台,带自动调温装置,附鼓风机,并能维持105~110oC。

2)玻璃称量瓶,带有磨口盖,直径为40mm,高为25mm,如图1-1。

3)干燥器1个,并装有干燥剂(变色硅胶)。

4)分析天平1台,可精确到0.0002克。

5)小勺一把文档Word`6)煤样若干,粒度为0.2毫米以下。

3、实验步骤用预先烘干和称量(称准到0.0002克)的玻璃称量瓶,称取粒度为0.2毫米以下的分析煤样,平行称取两份1±0.1克(称准到0.0002克)分析试样,然后开启盖子将称量瓶和盖子同时放入预先通风并加热到105~110 oC的干燥箱中进行干燥,在一直通风的条件下,烟煤1小时,褐煤和无烟煤干燥1~1.5小时,然后从干燥箱中取出称量瓶并加盖,在空气中冷却2~3分钟后,放入干燥器中冷却到室温(约25分钟)称量。

然后进行检查性的干燥,每次干燥30分钟,直到煤样的重量变化小于0.001克或重量增加为止。

如果是后一种情况下,要采用增量前一次质量为计算依据,对于水分在2%以下的试样,不进行检查性干燥。

至此,试样失去的质量占试样原量的百分数,即为分析试样的分析水分:m?m f1?W100?%m m?分析煤样的原有质量,g;m?烘干后的煤样质量,g;1f—分析试样的分析水分,%。

煤的工业分析

煤的工业分析

实验一煤的工业分析一实验目的煤的工业分析(proximate analysis of coal)是测定煤的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的质量分数的一种重要的定量分析。

从广义上讲,煤的工业分析还包括煤的发热量、硫分、焦渣特性以及灰的熔点的测定,它为锅炉的设计、改造、运行模式和实验研究提供必要的原始数据。

本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掌握煤的工业分析方法与原理。

二实验设备烘干箱1台;马弗炉2台;玻璃称量瓶2个;灰皿2个;挥发份坩埚2个;坩锅架2个;坩锅架夹2个;电子称1个;干燥器1台三实验原理根据不同温度操作下,不同的物质析出,通过称重,根据结果进行计算。

四实验步骤1、水分的测定方法提要:称取一定量的空气干燥煤样,置于105~110℃干燥箱内,于空气流中干燥到到质量恒定。

根据煤样的质量损失计算出水分的质量分数。

仪器设备:(1)鼓风干燥箱:带有自动控温装置,能保持温度在105~110℃范围内;(2)玻璃称量瓶:直径40mm,高25mm,并带有严密的磨口盖;(3)干燥器:内装变色硅胶或粒状无水氯化钙;(4)分析天平:感量0.1mg。

分析步骤:(1)在预先干燥并已称量过的称量瓶内称取粒度小于0.2mm的空气干燥煤样(1±0.1g),称准至0.0002g,平摊在称量瓶中;(2)打开称量瓶盖,放入预先鼓风并已加热到105~110℃的干燥箱中。

在一直鼓风的条件下,烟煤干燥1h,无烟煤干燥1~1.5h(注:预先鼓风是为了使温度均匀。

将装有煤样的称量瓶放入干燥箱前3~5min就开始鼓风);(3)从干燥箱中取出称量瓶,立即盖上盖,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约20min)后称量;(4)进行检查性干燥,每次30min,直到连续两次干燥煤样的质量减少不超过0.0010g或质量增加时为止。

在后一种情况下,采用质量增加前一次的质量为计算依据。

水分在2.00%以下时,不必进行检查性干燥。

2、灰分的测定缓慢灰化法:方法提要:称取一定量的空气干燥煤样,放入马弗炉中,以一定的速度加热到(815±10℃),灰化并灼烧到质量恒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的工业分析实验指导书煤的工业分析其内容包括煤中水分、灰分、挥发分含量的测定和固定碳含量的计算。

从广义上讲,还包括发热量和硫的测定,但由于后者有其特殊性,一般都将这两项单独列出。

煤的水分和灰分不很稳定,但对燃烧又有较大影响。

根据水分和灰分的测定,可以大体了解煤的可燃质含量。

而通过挥发分的测定,则可大致了解煤的焦渣特征。

根据煤的工业分析结果,可以给锅炉设计提供依据,给锅炉热工试验提供煤质资料,并可以指导锅炉运行和改进锅炉运行等。

一.工业分析常用设备与仪器1.干燥箱干燥箱,又称烘箱或恒温箱,用以测定煤的水分和干燥仪器等。

干燥箱的热源是装在箱底的电热丝。

箱内的热流传导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空气自然对流,即箱底的热空气向上升,箱顶的冷空气向下降,形成对流。

这种流动方式箱子上、下部温差较大,被烘干物宜放在上部,切不可放在底部。

另一种是机械鼓风强迫对流,使箱内温度均匀。

一般上、下部温差不超过0.5℃,被烘干物的干燥速度也较快。

烘箱顶部装有水银温度计,以指示箱内温度;同时装有温度控制装置,以控制箱内温度为某一定值。

其控温精度可在±0.5℃以内,控温范围一般是25~200℃。

2.马费炉马费炉,又称箱形电炉,用以测定煤的灰分、挥发分及灰渣含碳量等。

马费炉的热源是炉膛外层嵌绕的电热丝。

电热丝一般用镍铬丝,能耐1080~1100℃的高温。

考虑到炉壁存在热阻,电热丝与炉内需有一定温差。

为使电热丝不致烧坏,马费炉的常用温度仅限于900℃,最高不得超过1000℃。

马费炉一般装有自动控温装置以控制炉温,可保持炉温波动在±10℃以内。

3.干燥器干燥器用以防止试样吸收水分用,用厚玻璃制造,盖与缸之间有磨口密合,其间可涂以凡士林,保证严密性。

起盖时要平推。

内部附有带孔瓷板,板下放硅胶等干燥剂,以保持器内干燥状态。

4.天平工业分析中试样称量用分析天平。

二. 煤中水分的测定方法水分的测定包括工作煤样全水分的测定和分析煤样水分的测定。

1. 工作煤样全水分的测定做全水分用的煤样必须用不透气的容器(如铁筒、玻璃瓶等)包装,并用胶布封口,以免在运送、存放过程中损失水分。

实验室在测定前应检查容器的包装密封情况,拭净,用工业天平称其毛重(称准到0.1g )。

如与标签上记载的毛重不符,应将减轻的重量作为水分损失量,并对煤样净重计算出百分数(W 1)。

然后按煤样的不同粒度分别测定全水分。

(1) 粒度为13mm 以下试样全水分的测定测定工作分两步进行,先测定煤的外水分,然后将煤样粉碎到3mm 以下再测定其内水分。

两次水分的总和,即为全水分。

a. 外水分的测定将试样全部倒在已知重量的长方形浅盘中,称出容器总重量,即可得煤样净重G (不少于1kg )。

将试盘中煤样摊平,其厚度不得超过25mm ,放在温度为45~50℃的烘箱内干燥8h ,取出在室温下冷却并称重。

然后在室温下进行自然干燥,并经常搅拌。

自然干燥8h 后称重。

若两次称量之差不超过0.3%,则认为干燥完全,否则须继续进行自然干燥,每次1h ,直到前后两次重量之差不超过0.3%为止。

试样在干燥后减轻的重量G 1与原试样重量G 之比的百分数,即为试样的外水分W w ,即1100%w G W G=× b. 内水分的测定 将上述经自然干燥后的煤样粉碎到3mm 以下,并缩分到250~300g 。

装入带磨口塞的玻璃瓶中备用。

称取煤样10~15g (精确到0.01g ),放入一预先烘干并已知重量的大型带盖磨口玻璃瓶中(直径70mm ,高40mm )。

将煤样铺平,开启瓶盖,放入已加热至105~110℃的烘箱中干燥1.5h ,然后取出立即将盖盖严。

在空气中冷却2~3min 后,移入干燥器冷却至室温(约30min ),称重,以后再进行每次半小时的检查性干燥。

直到前后两次减重小于0.005g 或重量增加时为止。

对减重的情况,以最后一次重量为准;对增重的情况,以增重前一次重量为准。

计算试样干燥后减轻的重量G 1与试样重量G 之比的百分数,即为试样的内水分W n ,即1100%n G W G=× c. 工作煤样全水分的计算'100100w q w n W W W W −⎛⎞=+⎜⎟⎝⎠d. 外水分的修正如煤样在运送过程中水分有损失,则外水分按下式进行修正:'11100%100w w W W W W −⎛⎞=+⎜⎟⎝⎠式中:—修正后的外水分,%;—运送途中水分损失百分数,%。

'w W 1W 此时的全水分计算应以代替。

如q W 'w W w W %11<W ,则不予修正,所测结果作为实验室煤样的全水分,并在报告中加以说明。

(2) 粒度小于3mm 的试样全水分的测定在煤样启封以前,按不同方向翻转3min ,使其充分混合,然后打开容器,迅速取出两份重量各为20~30g 或10~15g 的试样,放入已知重量的大型带盖称量瓶中,轻轻晃动,使之铺平,其厚度一般不得超过10mm 。

将盖开启,放入已加热至105~110℃的烘箱中干燥。

无烟煤及褐煤干燥2~3h ,烟煤干燥2h ,然后取出。

立即将盖盖严,在空气中冷却2~3min 后,移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约30min ),并称重。

以后再进行每次半小时的检查性干燥,直到20~30g 试样前后两次减重小于0.02g ,10~15g 试样前后两次减重小于0.01g 或重量增加时为止。

对减重的情况,以最后一次重量为准;对增重的情况,以增重前一次重量为准。

计算试样干燥后减轻的重量G 1与试样重量G 之比的百分数,即为试样的全水分,即q W %1001×=GG W q 全水分测定的允许误差见表1。

表1 全水分测定的允许误差全水分(%) 平行测定结果的允许误差(%)<20 0.40≥20 0.50表中所列的平行测定结果的允许误差是指在同一实验室内,由同一实验人员用同一仪器对同一试样所作的两次平行测定之间的最大允许误差。

2. 分析煤样水分的测定称取粉碎到0.2mm 的空气干燥煤样1±0.1g (精确到0.0002g ),放入预先烘干并已知重量的小型带盖磨口称量瓶(直径40mm ,高25mm ),轻轻晃动,使煤样铺平。

将盖开启,放入已预热到105~110℃的烘箱中干燥。

无烟煤干燥1.5h ,烟煤干燥1h ,然后取出,立即盖好盖子,在空气中冷却2~3min 后,移入干燥器中冷却到室温,并称重,再进行检查性干燥,每次约半小时,直到试样前后再次重量变化小于0.001g 或重量开始增加时为止,水分在2%以下时不进行检查性干燥。

分析煤样水分由下式计算f W %1001×=GG W f 式中:G 1—分析煤样干燥后所减轻的重量,g ;G —分析煤样重量,g 。

3. 煤中水分的快速测定(1) 粒度为3mm 以下工作煤样全水分的快速测定按前述测定工作煤样全水分(粒度为3mm 以下)的方法称取试样放入称量瓶中。

先将烘箱升温到160℃,将瓶盖开启,放入烘箱,在145±5℃下干燥。

烟煤干燥20min ,无烟煤及褐煤约30min 。

快速测定法所用的仪器、操作步骤、计算方法和误差规定等,除不作检查性干燥外,均与前述测定工作煤样水分的方法相同。

(2) 分析煤样水分的快速测定称取小于0.2mm 的煤样1±0.1g (精确到0.0002g ),放入预先烘干并已知重量的小型带盖磨口称量瓶中,轻轻晃动,使煤样铺平。

将盖开启,放入加热到160℃的烘箱中,在145±5℃的温度下一直鼓风并干燥10min ,然后取出,将盖立即盖好,在空气中冷却2~3min 后,移入干燥器中冷却到室温并称重。

计算试样减重G 1与试样重量G 之比的百分数,即是分析煤样的水分。

f W 测定分析煤样水分的允许误差见表2。

表2 分析煤样水分测定的允许误差水分(%) f W 平行测定结果的允许误差(%) <5 0.25~10 0.3>10 0.4三. 煤中灰分的测定方法煤中灰分的测定可分为缓慢灰化法和快速灰化法两种。

快速法不作仲裁分析用。

1. 缓慢灰化法将一定重量的煤样放在马费炉中逐步加热到815±10℃,使灰样慢慢灰化,最后灼烧到恒重,灼烧后剩下的残渣重量百分数就是煤的灰分。

称取粉碎到0.2mm 以下的分析煤样1±0.1g (精确到0.0002g ),放入预先灼烧并已知重量的长方形灰器或瓷器中,摊平使其每平方厘米不超过0.15g ,放入温度不超过100℃的马费炉中,在自然通风和炉门留有15mm 左右缝隙的条件下,用30min 时间缓慢升至500℃,在此温度下保持30min 后,升到815±10℃,然后关上炉门并在此温度下灼烧1h ,然后取出灰器,在空气中冷却5min ,再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约20min ),称重。

再进行检查性灼烧,每次20min ,直到前后两次重量变化小于0.001g 时为止,取最后一次重量为准。

灰器中的残渣重量G 1与试样重量G 之比的百分数,即为分析煤样的灰分。

f A 2. 快速灰化法将一定重量的煤样,逐渐移入已预先加热到850℃的马费炉内,灼烧至恒重。

测定方法是先将马费炉加热到850℃。

称取1±0.1g (精确到0.0002g )分析煤样,放入灰器或瓷器内。

打开炉门,在炉门口放一块耐热板。

将试样放在板上,让其缓慢灰化,待5~10min 后试样不再冒烟时,再以每分钟不大于2cm 的速度推入炉内炽热部分。

关闭炉门,使其815±10℃下灼烧40min ,然后取出灰器,在空气中冷却5min ,再放入干燥器冷却至室温,称重。

以后进行检查性灼烧,每次20min ,直到前后两次的重量变化小于0.001g 时为止。

取最后一次测定的重量作为计算依据。

计算方法与缓慢灰化法相同。

灰分测定的允许误差见表3。

表3 灰分测定的允许误差灰分(%) 平行测定的允许误差(%) fA 不同化验室测定同煤样的允许误差(%)f A <15 0.200.30 15~30 0.300.50 >30 0.500.70四. 煤中挥发分的测定 煤的挥发分与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坩垢大小、形状及材料等因素有关。

我国国家标准(GB217—1977)中规定加热温度为900±10℃,加热时间为7min ,坩垢为瓷制。

尺寸为高40mm ,上口外径33mm ,底外径18mm ,坩锅重量为15~19g 。

称取分析煤样1±0.01g (精确到0.0002g ),放入已预先在900℃下灼烧到恒重的坩锅中(对褐煤和长焰煤应预先用压饼机压成饼,并切成约3mm 的小块),盖好盖子,将坩锅晃动,使煤样铺平,放在坩锅架上。

将马费炉预先加热到920℃,打开炉门迅速将摆好坩锅的架子送到炉内恒温区,关闭炉口,使煤样在900±10℃的温度下加热7min (打开炉门时,炉温会下降,只要在3min 内恢复到900±10℃,实验有效,否则作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