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应用进展

围术期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应用进展
围术期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应用进展

围术期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应用进展

肾上腺素能受体学说最早由Ahlquist于1948年提出[1],将位于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所支配的效应器细胞膜上能与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结合的受体,称为肾上腺素能受体。肾上腺素受体又可分为α和β肾上腺素能受体。1974年Langer根据解剖部位和生理功能,将α肾上腺素受体分为α1和α2 2个亚型。1988年Bylund等又将α2亚型分为α2A,α2B,α2C及α2D 4个异构受体。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可乐定(clonidine)已经作为强效的抗高血压药上市。时至今日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的治疗目标已不仅仅局限在高血压,同时一些高选择性α2肾上腺素激动剂的快速发展使得它们在围术期的应用更加广泛。咪唑类的clonidine 作为经典的α2肾上腺素激动剂起效慢(30 min),半衰期为6~10 h[2]。而第二代的α2肾上腺素激动剂作用时间持续短、有较高的α2比例即α2受体选择性高,其代表药物mivazerol和dexmedetomidine的半衰期分别为4 h和2.3 h。Clonidine 的α2:α1选择性比例为220:1,是α2肾上腺素受体部分选择性激动剂[3];而dexmedetomidine作为clonidine 的同类药物,其α2:α1选择性比例则为1620:1,是纯的、强效α2受体激动剂,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明显强于clonidine。Dexmedetomidine已于2000年3月在美国上市,适用于ICU病人的镇静和镇痛。

一、α2肾上腺素激动剂在手术中的应用

clonidine镇痛和镇静的特性能减少手术中麻醉药物的用量[4],但是由于clonidine 的半衰期较长,限制了它在手术中常规使用。而dexmedetomidine半衰期较短,且α2受体选择性高,因此在麻醉、镇静等过程中,大剂量使用dexmedetomidine不会引起因激动α1受体而导致的血管反应,副作用相应减少[2,3]。另外dexmedetomidine可以抑制应激刺激引起的血浆儿茶酚胺浓度升高[5],有利于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包括抑制气管插管反应。

作为全麻的辅助用药,dexmedetomidine可以减少阿片类药物和吸入麻醉药物【6~8】的用量,使苏醒时间缩短,PACU停留的时间也缩短。

在心脏和血管手术麻醉时持续输注dexmedetomidine,并可一直使用到术后[5,9],起到术后镇静和镇痛的作用。

局麻配合静脉输注dexmedetomidine可用于颈内动脉内膜切除术[10],并可在清醒

状态下行开颅术[11]。在这些手术中dexmedetomidine主要起着镇静作用,术中病人可以被唤醒,这样有利于对病人神经系统的评估。

二、α2肾上腺素激动剂在手术后的应用

术后由于疼痛刺激,导致患者血浆儿茶酚胺水平较高。α2肾上腺素激动剂因具有抗交感和镇痛的特性,而不具有抑制呼吸的副作用[12],所以术后应用比较安全。术后同时使用α2肾上腺素激动剂和阿片类药物时,由于作用于不同的受体,因此两类药物合用具有协同作用,而不增加彼此的副作用。

使用α2肾上腺素激动剂较为安全,对呼吸的抑制作用很小,因此可以很安全的用于ICU病人的术后镇静镇痛。在某些欧洲国家,ICU病人使用clonidine的比率达到90%。与阿片类药物相比,clonidine和dexmedetomidine的呼吸抑制更弱[12]。近年来研究的较多的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是dexmedetomidine,它在ICU的应用更广泛。在英国一项前瞻性随机研究中,Venn等[13]报道了ICU 119例术后病人,给他们随机使用dexmedetomidine或是安慰剂,结果显示dexmedetomidine组病人使用辅助镇静和镇痛药物的用量比对照组的明显减少;Dexmedetomidine组病人在有意识的情况下并无痛苦感觉,并且十分配合。另一项ICU机械通气病人的研究则提示,为了达到较好的呼吸支持效果,使用propofol患者需要阿片类药物的量是使用dexmedetomidine组病人的3倍,而且,dexmedetomidine组的病人在呼吸机支持的同时仍然能易被唤醒并且遵循医嘱,离开ICU后他们同样能够准确的回忆起在ICU待了多长时间, propofol组的病人却不具有上述能力[14]。

三、α2肾上腺素激动剂对防治心肌缺血的作用

围术期各种持续的应激和不断增长的循环内儿茶酚胺的浓度是引起心肌缺血的主要诱因。调节交感神经系统将有益于预防心肌缺血。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因可以调节交感神经系统,控制高血压和心动过速,所以近年来这些药物预防心肌缺血的功效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用于抗心肌缺血治疗时,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比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更具有潜在的优势[15]。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是直接作用于心脏上的受体,产生抗缺血作用。而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是由于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从而抑制外周儿茶酚胺水平,对心脏不产生负面作用。两类药物都能作用于外周α或是β受体而减轻对交感的刺激,但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的这种能力更强。

有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因其受损的冠状动脉循环和较差的左心功能增加了其在

围手术期的心脏发病率的风险,由于手术本身和手术后的应激所引起的循环儿茶酚胺浓度增加、高血压和心动过速、体温变化、以及随之而来的心肌需氧量增加,供氧减少,将引起这类患者心肌缺血。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在麻醉期间减轻了血流动力学的变化,降低了冠状动脉灌注压,在手术期和手术后都有利于抗心肌缺血的作用。众多研究[16,17]表明clonidine可有效抑制患有冠状动脉疾患的病人围手术期的心肌缺血发生率,同时clonidine不增加心动过缓的发生率。另一项评估[18]也显示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clonidine,dexmedetomidine,mivazerol)显著抑制血管手术的死亡率和心肌梗塞发生率,却不明显引起心动过缓和低血压;而在心脏手术时,它们显著抑制心肌缺血,但对病死率和心肌梗塞影响不大,同时它们显著增加了低血压的发生率。Mivazerol作为一种较新的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近年来大量进行临床实验,其中一项研究[19]表明,围手术期持续72 h用予心血管高风险病人可显著抑制心动过速和高血压的发生,说明mivazerol有效地维持了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同时减少了心肌缺血的发生率。另一项mivazerol大规模的研究[20]显示,在接受非心脏手术的病人中mivazerol未显著改变心肌梗塞或是心肌坏死的发生,但它却可以保护进行血管手术的患者以免发生冠状动脉疾患。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时应用clonidine可减少高血压和心动过速的发生率,但伴随而来的是低血压和心动过缓[21], clonidine同时可以减少麻醉药物的用量以及有助提早拔除气管导管。很多有说服力的研究[4]证明在高危心血管手术中,dexmedetomidine比clonidine更为安全、有效。

四、结论

clonidine作为非特异性α2受体激动剂,副作用较多,而dexmedetomidine作为纯α2受体激动剂,副作用较少。同时由于α2肾上腺素拮抗剂如atipamezole[22]的出现,在未来的麻醉和ICU中,这类药物的应用将更为广泛。有人甚至建议将其作为一种麻醉药而非麻醉辅助用药来使用,并在需要终止其临床效应时,使用其拮抗剂,使麻醉医生可以从容的使用α2肾上腺素激动剂。

参考文献

1杭燕南,庄心良,蒋豪,等。当代麻醉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第一版;309-317 2 Evert TJ, Hall JE, Barney JA, et al . The effects of increasing plasma concentrations of

dexmedetomidine in humans. Anesthesiology 2000;93(2):382-394

3 Hall JE,Uhrich TD,Barney JA, et al. Sedative, amnestic, and analgesic properties of

small-dose dexmedetomidine infusions. Anesth &Analg 2000;90(3):699-705

4 Ghignone M, Calvillo O, Quintin L. Anesthesia and hypertension : The effect of

clonidine on perioperative hemodynamics and isoflurane requirements.Anesthesiology.

1987; 67(1):3–10

5 Jaionen J, Hynynen M, Kuitunen A,et al. Dexmedetomidine as an anesthetic adjunct

in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Anesthesiology,1997;86(2):331-345

6 Aantaa R, Jaakola ML, Kallio A,et al. Reduction of the minimum alveolar Concentration

of isoflurane by dexmedetomidine . Anesthesiology 1997;86(5):1055-1060

7 Fragen FJ, Fitzgerald PC. Effect of dexmedetomidine on the minimum alveolar

concentration (MAC) of sevoflurane in adults age 55 to 70 years .J Clin Anesth

1999;11(6):466-470

8 Wajima Z,Yoshikawa T,Akira O,et al. Oral tizanidine, an α2-adrenoceptor agonist,

reduces the minimum alveolar concentration of sevoflurane in human adults. Anesth& Analg 2002;95(2):393–396

9 Talke P, Chen R, Thomas B,et al. The hemodynamic and adrenergic effects of

perioperative dexmedetomidine infusion after vascular surgery. Anesth& Analg

2000;90(4):834-839

10 Bekker AY,Basile J,Gold M,et al. Dexmedetomidine for awake carotid endarterectomy:

efficacy, hemodynamic profile, and side effects..J Neurosurg Anesthesiol

2004;16(2):126–135

11 Ard LA Jr,Bekker AY,Doyle WK.Dexmedetomidine in awake craniotomy: a technical

note . Surg. Neurol. 2005;63(2): 114–117

12 Hsu YW,Cortinez LI,Robertson KM, et al.Dexmedetomidine pharmacodynamics: Part

I.Anesthesiology.Anesthesiology 2004; 101(5):1066–1076

13 Venn RM, Bradshaw CJ, Spencer R, et al. Preliminary UK experience of

dexmedetomidine, a novel agent for postoperative sedation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Anaesthesia 1999; 54(12):1136–1142.

14 Venn RM, Grounds RM. Comparison between dexmedetomidine and propofol for

sedation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patient and clinician perceptions .Br J Anaesth

2001; 87(5):684–690.

15 Warltier DC,Pagel PS,Kersten JR. Approaches to the prevention of perioperative

myocardial ischemia.. Anesthesiology 2000; 92(1):253–259

16 Nishina K,Mikawak,Uesugi T,et al. Efficacy of clonidine for prevention of

perioperative myocardial ischemia. Anesthesiology 2002.; 96(2):323–329

17Wallace AW,Galindez D,Salahieh A,et al. Effect of clonidine on cardiovascular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after noncardiac surgery. Anesthesiology 2004.; 101(2):284–293

18 Wijeysundera DN,Naik JS,Beattie WS. Alpha-2 Adrenergic Agonists to Prevent

Perioperative Cardiovascular Complications: A Meta-analysis Am J Med.

2003;114(9):742–752.

19 McSPI-Europe Research Group, Perioperative sympatholysis: beneficial effects of the

alpha2 -adrenoceptor agonist mivazerol on hemodynamic stability and myocardial ischemia Anesthesiology 1997;86(2):346-363

20 Oliver MF, Goldman L, Julian DG, Holme I. Effect of mivazerol on perioperative

cardiac complications during non-cardiac surgery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the European mivazerol trial (EMIT). Anesthesiology 1999; 91(4):951-961.

21 Kulka P, Tryba. M, Zenz. M. Dose-response effects of intravenous clonidine on stress

response during induction of anesthesia in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

patients .Anesth& Analg 1995;80():263-268

22 Scheinin H, Aantaa R, Anttila M,. Reversal of the sedative and sympatholytic effects of

dexmedetomidine with a specific alpha2-adrenoceptor antagonist atipamezole:a

pharmacodynamic and kinetic study in healthy

volunteers .Anesthesiology1998;89(3):574-584

肾上腺素受体知识归纳总结

第一章α、β肾上腺素受体 所在位置及影响 一、血管上的受体(注:缩血管反应使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 高) (一)激动血管上的α1受体——血管收缩,主要是小动脉和小静脉收缩: 1.皮肤粘膜血管收缩最明显,其次是肾脏血管; 2.此外脑、肝、肠系膜、骨骼肌的血管也都呈收缩反应 (二)激动血管平滑肌上的α受体——血管收缩。 1.小动脉及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血管壁的α受体密度高,血管收缩较明显; 2.皮肤、粘膜、肾和胃肠道等的血管平滑肌α受体数量多,收缩最强烈; 3.对脑和肺血管作用——十分微弱,有时由血压升高而被动地舒张; 4.静脉和大动脉的α受体密度低——收缩作用较弱。 5.使三角肌和括约肌收缩。 (三)激动血管平滑肌上的β2受体——血管舒张——降压。 1.骨骼肌和肝脏的血管平滑肌上β2受体占优势——血管舒张; 2.激动冠脉β2受体——舒张血管。 3.激动α受体——三角肌和括约肌收缩。 4.激动β受体——膀胱逼尿肌舒张。 (四)激动支气管平滑肌的β2受体——强大的舒张作用。

原理:β2受体激动药的主要作用是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它与平滑肌细胞膜上的β2受体结合后,引起受体构型改变,激动兴奋性G蛋白(Gs),从而活化腺苷酸环化酶,催化细胞内ATP转变为cAMP,引起细胞内cAMP水平增加,转而激活cAMP 依赖性蛋白激酶(PKA),通过[Ca2+]i(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的下降、肌球蛋白轻链失活、钾通道开放三个途径,最终引起平滑肌松弛反应。 1.人气道中主要是β2受体。它广泛分布于气道的不同效应细胞上,当激动β2受体时,气道平滑肌松弛、抑制肥大细胞与中性粒细胞释放炎症介质与过敏介质、增强气道纤毛无能运动、促进气道分泌、降低血管通透性、减轻气道粘膜下水肿等,均有利于缓解或消除喘息。 2.激动骨骼肌慢收缩纤维的β2受体,引起肌肉震颤。 (五)激动α受体和β2受体——可能致肝糖原分解。 (六)激动α2受体——抑制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α2受体——位于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突触前膜上,在介导交感神经系统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包括中枢与外周。 (七)激动β1受体: 1.肾小球旁器细胞分泌肾素; 2.胃肠平滑肌张力降低。 二、心脏 (一)激动心脏上的β1受体——心肌收缩性加强,心率加快,传导加速,心排出量增加。

第八章__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第八章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一.选择题 A型题(最佳选择题,按试题题干要求在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1.溺水、麻醉意外引起的心脏骤停应选用:B A.去甲肾上腺素 B.肾上腺素 C.麻黄碱 D.多巴胺 E.地高辛 2.防治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麻醉引起的低血压应选用: C A.异丙肾上腺素 B.多巴胺 C.麻黄碱 D.肾上腺素 E.去甲肾上腺素 3.能促进神经末梢递质释放,对中枢有兴奋作用的拟肾上腺素药是:D A.异丙肾上腺素 B.肾上腺素 C.多巴胺 D.麻黄碱 E.去甲肾上腺素 4.治疗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是;E A.多巴酚丁胺 B.异丙肾上腺素 C.去甲肾上腺素 D.多巴胺 E.肾上腺素 5.具有舒张肾血管的拟肾上腺素药是:B A.间羟胺 B.多巴胺 C.去甲肾上腺素 D.肾上腺素 E.麻黄碱 6.过量氯丙嗪引起的低血压,选用对症治疗药物是:D A.异丙肾上腺素 B.麻黄碱 C.肾上腺素 D.去甲肾上腺素 E.多巴胺 7.微量肾上腺案与局麻药配伍目的主要是:D A.防止过敏性休克 B.中枢镇静作月 C.局部血管收缩,促进止血

D.延长局麻药作用时间及防止吸收中毒 E.防止出现低血压 8.治疗鼻炎、鼻窦炎出现的鼻粘膜充血,选用的滴鼻药是: D A.去甲肾上腺素 B.肾上腺素 C.异丙肾上腺素 D.麻黄碱 E.多巴胺 9.可用于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药物是:C A.麻黄碱 B.多巴胺 C.去甲肾上腺案 D.异丙肾上腺素 E.肾上腺素 10.反复应用麻黄碱引起快速耐受性的原因是:D A.受体被阻断 B.受体数目减少 C.代偿性胆碱能神经功能增强 D.递质耗损排空,储存减少 E.肝药酶诱导,加快代谢 11.静滴剂量过大或时间过长最易引起肾功能衰竭的药物是:C A.异丙肾上腺素 B.肾上腺素 C.去甲肾上腺素 D.多巴胺 E.间羟胺 12.下列叙述的错误项是:D A.多巴胺激动α、β1和多巴胺受体 B.异丙肾上腺素激动β1和β2受体 C.麻黄碱激动α、β1β2受体 D.去甲肾上腺素激动α和β2受体 E.肾上腺素激动α和β受体 13.少尿或无尿的休克思者应禁用:E A.山莨菪碱 B.异丙肾上腺素 C.多巴胺 D.阿托品 E.去甲肾上腺素 14.下列用药过量易引起心动过速、心室颠动的药物是:D A.间羟胺 B.去甲肾上腺素 C.麻黄碱 D.肾上腺素 E.多巴胺

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在疼痛治疗中的使用

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在疼痛治疗中的使用从1970年开始,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在临床上被用来治疗高血压和药物及乙醇的戒断症状。这类药物能产生抗焦虑、镇静、抗交感及镇痛等多种作用,因此可以用于手术期间以满足不同的需要。目前在西方国家中有3种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在临床中使用,它们分是可乐定、右美托咪啶和替扎尼定,但在中国右美托咪啶尚未上市。因此还是有必要就这类药物向中国的疼痛学专家作个简要介绍。 α2肾上腺素能受体在体内分布广泛,当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与其结合后就能产生临床效应。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有3种亚型,分别是α2a, α2b andα2c,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结合每种不同的亚型都能产生独特的效应,例如2a受体能产生麻醉、镇痛及抗交感作用(低血压和心动过缓),α2b 受体有间接升高血压的作用(血管收缩),2c受体与感觉与运动门控欠缺有关,如精神分裂症, 注意力缺乏及过动症,创伤后功能障碍和停药反应(调节多巴胺的活性)。在中枢神经系统中α2受体亚型有不均匀的分布,3种受体中2a受体最普遍且到处存在,2b受体仅存在于少数部位。 所有的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都是不同程度地作用于各受体亚型,所有的受体亚型都是通过结合G蛋白而产生细胞效应,尤其是对百日咳-毒素易感的G蛋白: Go和G1。因为没有选择性亚型受体激动剂可供使用,所以想只产生单一所需要的α2肾上腺素能效应可能是不行的,如只是产生镇痛作用,而不会产生其他不利作用如低血

压等。激活α2肾上腺素能受体可抑制腺苷酸环化酶,导致cAMP生成减少,cAMP是许多细胞作用的重要调节剂,它能通过cAMP依赖的蛋白激酶而控制调节蛋白的磷酸化状态。另外α2肾上腺素能受体兴奋导致了神经递质释放受到抑制,这是通过在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中钙离子的减少而介导的,这个过程需要结合一个Go蛋白。激活α2肾上腺素能受体还可加速Na+-H+的交换,引起血小板内部碱化,刺激磷脂酶 A2活性的增加,最终导致血栓素A2的生成增多。 突触前α2肾上腺素能受体存在于交感神经末梢和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中。突触后α2肾上腺素能受体存在于许多组织如肝、胰、血小板、肾、脂肪及眼中。大脑延髓背侧的運動功能区有大量的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活这些受体可产生α2肾上腺素能激动剂效应,如高血压和心动过缓。大脑的蓝斑中有最大的去甲肾上腺素能细胞群,目前已知它对睡眠有调节作用,而且这可能是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产生催眠作用的主要位点。蓝斑有许多传出神经的连接,包括那些下行的伤害感受性抑制通路。现已证明在迷走神经、中间外侧细胞柱和脊髓灰质中也存在α2肾上腺素能受体的高密度区。在脊髓背角存在-2a肾上腺素受体亚型,而在初级感觉神经元中含有肾上腺素受体的-2a 和-2c亚型。从神经轴索区域到脊髓的下行抑制在疼痛与无痛的产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痛觉的传导受来自脑干及脑桥神经元的刺激与抑制的调控,双重调控中又以抑制功能为重。脊髓中的肾上腺素能神经支配起源于脑干中的肾上腺素能细胞核,包括蓝斑, A5和 A7肾上腺素能细胞核,每种肾上腺素能细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第十章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第一节化学、构效关系及分类 一、化学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adrenoceptor agonists)与肾上腺素受体结合,激动受体,产生肾上腺素样的作用。它们都是胺类,而作用又与兴奋交感神经的效应相似,故又称拟交感胺类(sympathomimetic amine),其基本化学结构是β-苯乙胺。 β-苯乙胺儿茶酚 表10-1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的化学结构和受体选择性 二、构效关系 1.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等在苯环3、4位C上都有羟基形成儿茶酚,故称儿茶酚胺类(catecholamines)。它们的外周作用强而中枢作用弱,作用时间短。如果去掉一个羟基,其外周作用将减弱,而作用时间延长,特别是去掉3位羟基,如将两个羟基都去掉,则外周作用减弱,中枢作用加强,如麻黄碱。 2,烷胺侧链α碳原子上的氢如被甲基取代,可阻碍MAO的氧化,作用时间延长。易被摄取1所摄入在神经元内存在时间长,从而发挥促进递质释放的作用,如间羟胺和麻黄碱。 3.氨基上氢原子如被取代,则药物对α、β受体选择性将发生变化。取代基团从甲基到叔丁基,对α受体的作用逐渐减弱,β受体作用却逐渐加强。 三、分类 按其对不同肾上腺素受体的选择性而分为三大类:①α受体激动药(α-adrenoceptor agonists)。②α,β受体激动药(α,β-adrenoceptor agonists)。③β受体激动药(β-adrenoceptor agonists)。 一、α1,α2受体激动药 去甲肾上腺素 「来源及化学」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 ,NA;norepinephrine,NE)是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的主要递质,也可由肾上腺髓质少量分泌。药用的是人工合成品,化学性质不稳定,见光易失效,在中性尤其在碱性溶液中迅速氧化变为粉红色乃至棕色失效。在酸性溶液中较稳定。

药理学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药理学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一、A1 1、为了延长局麻药的局麻作用和减少不良反应,可加用 A、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异丙肾上腺素 D、麻黄碱 E、多巴胺 2、多巴胺可用于治疗 A、帕金森病 B、帕金森综合征 C、心源性休克 D、过敏性休克 E、上消化道出血 3、对抗硬脊膜外麻醉所致的低血压,可选用 A、麻黄碱 B、肾上腺素 C、去甲肾上腺素 D、多巴胺 E、间羟胺 4、急性肾衰竭时,可与利尿剂配伍来增加尿量的药物是 A、多巴胺 B、麻黄碱 C、去甲肾上腺素 D、异丙肾上腺素 E、肾上腺素 5、多巴胺增加肾血流量的主要机制是 A、兴奋多巴胺受体 B、兴奋β1受体 C、兴奋α1受体 D、兴奋β2受体 E、直接扩张肾血管平滑肌 6、对α和β受体均有激动作用并可促进递质释放作用的药物是 A、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异丙肾上腺素 D、去氧肾上腺素 E、麻黄碱 7、对α和β受体均有较强激动作用的药物是 A、去甲肾上腺素

B、异丙肾上腺素 C、可乐定 D、肾上腺素 E、多巴酚丁胺 8、肾上腺素对心肌耗氧量的影响主要是 A、加强心肌收缩力,反射性心率减慢,耗氧减少 B、加强心肌收缩力,耗氧增多 C、增加冠脉血流,使耗氧供氧平衡 D、扩张骨骼肌血管,使外周阻力降低,耗氧减少 E、传导加快,心率加快,耗氧减少 9、多巴胺治疗休克的优点是 A、内脏血管扩张,保证重要脏器血供 B、增加肾血流量 C、对心脏作用温和,很少引起心律失常 D、增加肾小球滤过率 E、增加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 10、滴鼻给药,治疗鼻塞的药物是 A、异丙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麻黄碱 D、多巴胺 E、多巴酚丁胺 11、过量最易引起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的药物是 A、肾上腺素 B、多巴胺 C、异丙肾上腺素 D、麻黄碱 E、间羟胺 12、下列关于肾上腺素对血管的作用,说法错误的是 A、收缩皮肤、黏膜血管 B、扩张肾血管 C、微弱收缩脑和肺血管 D、扩张骨骼肌血管 E、舒张冠状血管 13、多巴胺使肾和肠系膜的血管舒张是由于 A、选择性兴奋多巴胺受体 B、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 C、兴奋β受体 D、选择性阻断α受体 E、促组胺释放

围术期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应用进展

围术期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应用进展 肾上腺素能受体学说最早由Ahlquist于1948年提出[1],将位于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所支配的效应器细胞膜上能与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结合的受体,称为肾上腺素能受体。肾上腺素受体又可分为α和β肾上腺素能受体。1974年Langer根据解剖部位和生理功能,将α肾上腺素受体分为α1和α2 2个亚型。1988年Bylund等又将α2亚型分为α2A,α2B,α2C及α2D 4个异构受体。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可乐定(clonidine)已经作为强效的抗高血压药上市。时至今日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的治疗目标已不仅仅局限在高血压,同时一些高选择性α2肾上腺素激动剂的快速发展使得它们在围术期的应用更加广泛。咪唑类的clonidine 作为经典的α2肾上腺素激动剂起效慢(30 min),半衰期为6~10 h[2]。而第二代的α2肾上腺素激动剂作用时间持续短、有较高的α2比例即α2受体选择性高,其代表药物mivazerol和dexmedetomidine的半衰期分别为4 h和2.3 h。Clonidine 的α2:α1选择性比例为220:1,是α2肾上腺素受体部分选择性激动剂[3];而dexmedetomidine作为clonidine 的同类药物,其α2:α1选择性比例则为1620:1,是纯的、强效α2受体激动剂,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明显强于clonidine。Dexmedetomidine已于2000年3月在美国上市,适用于ICU病人的镇静和镇痛。 一、α2肾上腺素激动剂在手术中的应用 clonidine镇痛和镇静的特性能减少手术中麻醉药物的用量[4],但是由于clonidine 的半衰期较长,限制了它在手术中常规使用。而dexmedetomidine半衰期较短,且α2受体选择性高,因此在麻醉、镇静等过程中,大剂量使用dexmedetomidine不会引起因激动α1受体而导致的血管反应,副作用相应减少[2,3]。另外dexmedetomidine可以抑制应激刺激引起的血浆儿茶酚胺浓度升高[5],有利于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包括抑制气管插管反应。 作为全麻的辅助用药,dexmedetomidine可以减少阿片类药物和吸入麻醉药物【6~8】的用量,使苏醒时间缩短,PACU停留的时间也缩短。 在心脏和血管手术麻醉时持续输注dexmedetomidine,并可一直使用到术后[5,9],起到术后镇静和镇痛的作用。 局麻配合静脉输注dexmedetomidine可用于颈内动脉内膜切除术[10],并可在清醒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习题

第9章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一)名词解释 1. adrenoceptor agonists; 2. 快速耐受性; 3. 拟交感胺类; (二)选择题 【A1型题】 1.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应选用:() A 肾上腺素 B 麻黄碱 C 普萘洛尔 D 色甘酸钠 2.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时,首选何药抢救? () A 多巴胺 B 去甲肾上腺素 C 肾上腺素 D.葡萄糖酸钙 3.急性肾功能衰竭时,可用何药与利尿剂配伍来增加尿量? () A 肾上腺素 B 去甲肾上腺素 C 异丙肾上腺素 D 多巴胺 4.心脏骤停时,应首选何药急救? () A 肾上腺素 B 多巴胺 C 去甲肾上腺素 D 地高辛 5.下列何药可用于治疗心源性哮喘? () A 异丙肾上腺素 B 度冷丁 C 肾上腺素 D 沙丁胺醇 6.可翻转肾上腺素升压效应的药物是:() A 阿托品 B 酚苄明 C 甲氧胺 D 美加明 7.反复使用麻黄碱时,药理作用逐渐减弱的原因是:() A 肝药酶诱导作用 B 肾排泄增加 C 受体敏感性降低 D 神经末梢的去甲肾上腺素贮存减少、耗竭 8.氯丙嗪过量引起血压下降时,应选用:() A 肾上腺素 B 去甲肾上腺素 C异丙肾上腺素 D.多巴胺 9.为了延长局麻药的局麻作用和减少不良反应,可加用:() A 肾上腺素 B 异丙肾上腺素 C 多巴胺 D 去甲肾上腺素 10.慢性鼻炎、鼻窦炎引起鼻充血时,可用何药滴鼻? () A 去甲肾上腺素 B 麻黄碱 C 异丙肾上腺素 D 肾上腺素 11.用来预防哮喘发作的抗喘药是:() A 羟甲叔丁肾上腺素 B 氨茶碱 C 异丙肾上腺素 D 麻黄碱 12. 心源性休克选用药物:() A 肾上腺素 B 去甲肾上腺素 C多巴胺 D 麻黄碱 13. 可用于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药物是:() A 麻黄碱 B 多巴胺 C 去甲肾上腺素 D 异丙肾上腺素 14、异丙肾上腺素治疗哮喘剂量过大或过于频繁易出现的不良反应是:() A 中枢兴奋症状 B体位性低血压 C舒张压升高 D心悸或心动过速 15、去甲肾上腺素作用最显著的组织器官是:() A 眼睛 B 皮肤、粘膜及腹腔内脏血管 C 胃肠和膀胱平滑肌 D腺体 16、麻黄碱与肾上腺素比较,其作用特点是:() A 升压作用弱、持久,易引起耐受性 B 作用较强、不持久,能兴奋中枢 C 作用弱、维持时间短,有舒张平滑肌作用 D 可口服给药,可避免发生耐受性及中枢兴奋作用 17.为了处理腰麻术中所致的血压下降,可选用:()

β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的应用

第一节概述 β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简称β2-受体激动剂)是目前临床应用较广、种类较多的支气管解痉剂,尤其是β2-受体激动剂的吸入剂型已广泛用于支气管哮喘的急性发作的治疗,可以有效地缓解哮喘的急性症状。β2-受体激动剂具有很强的平喘作用,其支气管扩张效应是氨茶碱1000倍左右,因此在80年代以前的数10年里β2-受体激动剂一直作为支气管哮喘的首选药物而广泛使用,迄今仍是目前支气管哮喘急性期治疗的主要药物之一。 β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应用临床治疗哮喘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在本世纪初发现了包括麻黄素、肾上腺素、异丙基肾上腺素等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这些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由于对β2-肾上腺素能受体选择性较差,具有较强的心血管副作用,目前已很少用于支气管哮喘的治疗,点介绍。自60年代以来,具有选择性强、疗效好、副作用少的β2-受体激动剂逐渐进入临床,此后先后发现了30余种β2-受体激动剂,其中10余种已用于临床。进入80年代后期,随着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的出现,使每日的用药的次数由过去的每日4~6次减为每日1~2次,尤其是配合吸入剂型给药,在临床上取得了很好的缓解哮喘症状的疗效。同时由于这些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具有对β2-肾上腺素能受体有较强的选择性,大大降低了药物副作用发生的机率。近几年许多药理学专家和哮喘病学专家从分子药理学水平对β2-受体激动剂治疗哮喘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大进展,也使β2受体激动剂的选择性更强,疗效更好和新的剂型不断问世,使β2-受体激动剂成为目前缓解哮喘急性症状的首选药物之一。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β2-受体激动剂具有气遭抗炎效应,某些研究还证实单独应用β2-受体激动剂还可能加重气道炎症,这是由于β2 -受体激动剂仅仅是一种对症治疗的药物,其虽然可以暂时缓解哮喘症状,但易导致医生或病人忽视抗炎治疗,使气道炎症潜隐发展,加重气道高反应性,从而导致病情恶化,因此使用β2-受体激动剂的同时应配合其他抗炎治疗措施。 第二节β2-受体激动剂的现代药理学研究 β2-受体激动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理是由于选择性的刺激气道内的β2-肾上腺素能受体,从而使气道平滑肌松弛,达到支气管扩张效应。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广泛分布于支气管平滑肌和肺组织内,在气道平滑肌细咆、肥大细胞、纤毛上皮细胞和肺泡上皮Ⅱ型细胞的表面均有大量的β2肾上腺素能受体。β2-受体激动剂的药理作用的诸过程已逐渐明朗,其主要机制是β2-受体激动剂进入体内后与气道平滑肌细胞表面的具有高亲和力状态的β2-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并相互作用,借助核苷酸偶合蛋白,激活腺苷酸活化酶,该酶将三磷酸腺苷转变成3,5-环磷酸腺苷(cAMP).使cAMP在细胞内的浓度增加。cAMP作为一种传递信使将信息传递给胞内的蛋白激酶A,产生脱磷酸作用,并抑制肌球蛋白的磷酸化使其轻链激酶的活性降低,刺激了胞内的钙离子泵,使胞内的钙离子排出细胞外,胞内钙离子浓度下降,造成胞内粗细丝微细结构发生改变,导致肌节延长,使气道平滑肌松弛,从而达到支气管解痉的目的。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的基本知识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的基本知识 任务四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的基本知识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2)熟悉麻黄碱、间羟胺的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 (3)了解去氧肾上腺素的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 能力目标 (1)临床应用中能根据休克的类型选择用药; (2)使用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时能识别药物的不良反应,并实施预防和治疗措施。 案例引导 少数患者在输液或使用某些药物如青霉素时,可发生过敏性休克,突然出现心悸、胸闷、面色苍白、喉头水肿、冷汗、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甚至昏迷等,这时应如何抢救? 案例分析:过敏性休克一旦发生,须及时抢救,抢救的首选药为肾上腺素。因为肾上腺素能兴奋心脏、收缩血管而升高血压,扩张支气管而缓解呼吸困难,并且能抑制过敏性介质的释放,减轻黏膜的充血水肿,从而能迅速缓解症状。此外可合用糖皮质激素,并采取人工呼吸、吸氧等措施,必要时行气管切开。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通过直接激动肾上腺素受体或促进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递质间接激动受体,而产生与肾上腺素相似的作用,又称为拟肾上腺素药。因为其作用与交感神经兴奋的效应相似,故又称拟交感胺类,其基本化学结构是β-苯乙胺。苯环上有两个邻位羟基者为儿茶酚胺类,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等,其作用强,但由于在体内易被甲基转移酶(COMT)和单胺氧化酶(MAO)破坏,故作用维持时间短;无邻位羟基者为非儿茶酚胺类,如麻黄碱、间羟胺等,作用减弱,但作用维持时间延长。根据药物对肾上腺素受体的选择性可分为α、β受体激动药,α受体激动药和β受体激动药三类。 一、α、β受体激动药 肾上腺素(adrenaline,epinephrine,AD) 肾上腺素是肾上腺髓质分泌的主要激素,药用肾上腺素是从家畜肾上腺中提取或人工合成的,其化学性质不稳定,遇光易分解,在碱性溶液中迅速氧化,变为粉红色或棕色而失效。 【作用】 肾上腺素能激动α和β两类受体,产生较强的α型和β型作用。

药理学-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第一节构效关系与分类 儿茶酚胺类(catecholamines, CA) β-苯乙胺 儿茶酚 catechol ?【体内过程】 ?第二节α受体激动药 ?**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 NA;norepinephrine, NE) ?【药动学】 ?【药理作用】受体:α1,α2,β1 ?效应器官:心血管 ? 1. 对血管的收缩作用(小动脉、小静脉) ? 2. 对心脏的作用较弱 ? 3. 升压作用: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1.局部缺血坏死 热敷,酚妥拉明局部浸润注射,更换注射部位。 2.急性肾衰 尿量<25ml/h应减量或停用,必要时使用甘露醇脱水利尿。 3.停药后血压下降 减量减速后再停药 ?可乐定 (clonidine) α2-R激动药 【药理作用】 交感中枢抑制,在外周负反馈NA释放 (中枢性抗高血压药物) 【临床应用】 用于中度高血压 ?第三节α、β受体激动药 **肾上腺素 (epinephrine, Epi; adrenaline, Ad) 【药理作用】 一.心血管系统 1.心脏兴奋激动β1-R、β2-R 2.血管激动α1-R;β2-R 作用于小动脉及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3.升高血压 ?治疗量:收缩压舒张压脉压 ?大剂量:收缩压舒张压脉压 ?【药理作用】 二.支气管舒张作用 支气管平滑肌β2-R激动

抑制肥大细胞释放过敏介质

收缩支气管粘膜血管,减少渗出消除水肿。 三、代谢水平 提高机体代谢:肝糖原分解,葡萄糖,脂肪分解 ?【临床应用】 1.过敏性休克(首选药物) 2.心跳骤停 3.支气管哮喘 4.血管神经性水肿及血清病 5.局部应用 与局麻药配伍及局部止血 ?不良反应 ?心悸、头痛、激动不安等,经休息后可消失。 ?大剂量导致心律失常和血压剧增引起心室纤颤和脑溢血。 ?禁用于器质性心脏病、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甲亢及糖尿病。 ?麻黄碱 (ephedrine) 【药理作用】 A.激动α1、α2-R;激动β1-R、β2-R(直接作用) B.促进递质NA释放(间接作用) 特点: 1)性质稳定、可口服 2)作用弱、缓慢、持久 3)中枢兴奋作用强 4)快速耐受性 ?【临床应用】 1.预防支气管哮喘发作及轻症哮喘治疗 2.鼻塞 3.防止腰麻所致低血压 4.缓解皮肤粘膜血管神经性水肿症状 【不良反应】 中枢兴奋作用强导致不安、失眠,晚间需服用镇静催眠药。 ?多巴胺(dopamine,DA) (α、β、DA-R激动药) 【药理作用】 主要效应器官:心血管、肾脏 1. 心脏,血管,血压(D1, β1, α) 2. 肾脏(D1, α ) ?【临床应用】 1. 多种原因所致休克:感染性,心源性,出血性休克:iv gtt 每分2-5ug/kg;补充血容量。 2. 急性肾衰:与利尿药合用 ?第四节β受体激动药 **异丙肾上腺素(isoprenaline, Iso) 【药理作用】激动β1和β2受体

作用于肾上腺素能受体的药物答案

第五章:作用于肾上腺素能受体的药物 一、单项选择题 1. 具有下列结构式的药物为(C) A. 多巴胺 B. 麻黄碱 C. 异丙肾上腺素 D. 特布他林 E. 肾上腺素 2. 具有下列结构式的药物为(B) A. 多巴胺 B. 去甲肾上 腺素肾上腺素 D. 氯丙那林 E. 特布他林 3. 怎样增强肾上腺素能药物的β- 受体激动作用(D) A. 酚羟基甲基化 B. β- 碳上引入甲基 C. 除去酚羟基 D. 在氨基上代以较大的烷基 E. 延长侧链的长度 4. 下列叙述中与异丙肾上腺素不符的是(D) A. 分子有一个手性碳原子 , 但临床上使用其外消旋体 B. 配制注射剂时不应使用金属容器 C. 化学名为 4-[(2- 异丙氨基 -1- 羟基 ) 乙基 ]-1,2- 苯二酚盐酸盐 D. 用于周围循环不全时低血压状态的急救 E. 露置空气中见光易氧化变色 , 色渐深。 5. 盐酸麻黄碱的立体结构为(E) A.(1S,2S) 一 (+) B.(lS,2R) 一 (+)

C.(1R,2R) 一 (-) D.(1R,2S) 一 (+) E.(1R,2S) 一 (-) 6. 具有下列结构的药物为(B) A. 去甲肾上腺素 B. 多巴胺 C. 肾上腺素 D. 甲基多巴 E. 氯丙那林 7. 具有下列结构式的药物为(A) A. 克仑特罗 B. 特布他林 C. 沙丁胺醇 D. 氯丙那林 E. 去氧肾上腺素 8. 具有下列结构式的药物为(C) A. 克仑特罗 B. 特布他林 C. 沙丁胺醇 D. 氯丙那林 E. 间羟胺 9. 具有下列结构式的药物为(D) A. 异丙肾上腺素 B. 去甲肾 上腺素 C .多巴胺 D. 肾上腺素 E. 特布他林 10. 具有下列结构的药物为(C) A. 去氧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 素 C、间羟胺

β2受体激动剂的应用

β2受体激动剂的应用 摘要: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简称β2受体激动剂),通过选择性地激动靶器官上的β2受体而发挥β2受体兴奋样作用,其主要表现为呼吸道、子宫、膀胱等部位的平滑肌舒张松弛。其临床应用包括:扩张支气管用于平喘,松弛子宫平滑肌利于妊娠等[1]。笔者主要阐述β2受体激动剂在支气管哮喘、COPD等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关键词:β2受体激动剂;哮喘;呼吸系统 1 β2受体激动剂的分类 (1)β2受体激动剂按起效时间分为速效与慢效;按作用维持时间又可分为短效与长效。其用药途径不同,起效及维持时间又不同,见表1[2]。 2 β2受体激动剂的药理作用及机制 β2受体激动剂的药理作用及机制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激动气道平滑肌和肥大细胞膜表面的β2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后者又催化细胞内的环磷腺苷(cAMP)的合成,使细胞内的cAMP含量增加,游离Ca2+减少,cAMP的水平提高可稳定气管平滑肌的膜电位从而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发挥支气管舒张作用; ②减少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及介质释放,减轻炎症反应,降低血管通透性,从而减轻由于这些介质引起的支气管痉挛和呼吸道粘膜充血水肿现象,并增加气道上皮纤毛运动,减少纤毛消除[3],起到缓解哮喘、COPD等病人呼吸困难的作用。 3 β2受体激动剂的用法 β2受体激动剂的用法包括吸入、口服、注射、直肠等给药方式。 3.1 吸入法 因为吸入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局部浓度高且作用迅速,所需剂量小,全身性不良反应少。吸入法包括手持定量气雾剂(MDI)吸入、干粉吸入、持续雾化吸入等,其中MDI携带方便,适用于门诊病例及出院带药者,其应用时要求喷药/吸气同步,对于配合欠佳者(如小儿及老年患者)宜加用储雾器或改用其它吸入方式;雾化吸入借助雾化吸入装置以压缩空气或高流量氧气(6~8L/min)为动力,单用β2受体激动剂或与糖皮质激素等药混合雾化吸入。根据病情可以灵活选药定量,灵活药物配伍,临床应用疗效确切,对病人吸气配合技巧要求不高,我院的住院病人多采用雾化吸入方式给药。

α受体激动药

拟肾上腺素药α受体激动药 一、α1受体激动药 1、去甲肾上腺素 1)药理作用:是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肾上腺髓质分泌少量。主要激动α1受体,对心脏β1受体也有兴奋作用,对β2受体几乎没有作用。 心脏作用:使心脏收缩力增强,心率轻度增快。又因小动脉、小静脉高度收缩,外周阻力增加,回心血量增多使血压显著增高,也使冠状动脉灌注压升高。激动心脏还使其代谢产物腺苷增加,舒张冠状血管。 血管的作用:强烈地收缩外周血管,降低了组织灌注,包括肾血管收缩,显著降低肾血流(肾血管内直接注射可诱发急性肾衰,限制了其在临床使用)。进一步研究发现:肾血流改变对肾功能的影响不如肾小球滤过率(对肾功能)影响大。当去甲肾上腺素引起肾血流显著下降时,由于输出小动脉收缩较输入小动脉强,使肾小球内压增高而代偿了肾血流下降对肾功能的影响,肾小球滤过率改变不明显。 健康志愿者输注去甲肾上腺素使肾血流降低50%,也不引起肾小球滤过率的改变。甚至对感染性休克的患者利用多巴胺不能利尿,改用去甲肾上腺素虽肾血流低下但仍可迅速改善利尿状态。因此,去甲肾上腺素近年来再次被临床重视。 体内过程:该药起效迅速,停药后1-2min失效,大部

分被体内酶代谢。 2)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治疗低血压,特别对于感染性休克高排低阻者,在充分扩容后应用可显著见效;嗜铬细胞瘤切除后低血压应持续静脉注射一段时间;近年来常与扩血管药物并用,治疗低心排血量或难治性休克。 具体用法:2-4mg,加入500ml水中,每分钟1ml。每小时应该是60ml。如果每小时进20ml,原来的浓度应该扩大3倍,即将2mg的去甲肾上腺素加入170ml的水中或将6mg 的药物加入500ml水中,抽20ml一小时用完。 3)注意事项:长时间静脉滴注即使没有渗漏皮下也易导致局部组织缺血、坏死。可在去甲肾上腺素溶液中加入酚妥拉明(2:1)预防,还可改善组织灌注。由于静脉滴注时血压波动剧烈,所以应持续监测血压变化。 4)不良反应:局部组织缺血坏死(局部酚妥拉明或局麻药浸润);肾损害;对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及器质性心脏病者禁用。 5)、禁忌症:大剂量可引起心律失常,仅用于静滴,禁用于肌注。药液变色或产生沉淀后不能再使用。高血压、动脉硬化、肾病、无尿、甲状腺功能亢进、妊娠晚期(兴奋子宫)等患者忌用。 2、间羟胺:人工合成的非儿茶酚胺类药,具有直接和间接作用于肾上腺素受体,不易被COMT和MAO降解的特

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分类下的词条: (共27个) 沙丁胺醇 药物简介【药物名称】:沙丁胺醇【药物别名】:舒喘灵,索布氨,阿布叔醇,羟甲叔丁肾上腺素,柳丁氨醇,嗽必妥,万托林【英文名称】:salbutamol;ventolin; pr oventil 【概述】:为一种选择性β2 -受体激动剂。用于治疗喘息型支气管炎、支... 3千字2012-04-15 panggelailas 特布他林 特布他林(博利康尼喘康速) Terbutaline 【作用与用途】本品为选择性的β2-受体激动剂,其支气管扩张作用比沙丁胺醇弱,临床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用法】成人用量:①口服:2.5-5mg/次,每日2-3次。②皮下注射:0... 330字2010-02-21 zm0102 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 名称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拼音名:Yansuan Shenshangxiansu Zhusheye 英文名:Adrenailne Hydrochloride Injection 书页号:2000年版二部-385简介【性状】本品为无色或几乎无色的澄明液体;受日光照射或与空气接触易变质。【鉴别】取本品2ml... 4千字2012-04-20 永年赵飞虎 硫酸沙丁胺醇 基本信息通用名:硫酸沙丁胺醇点击放大图分子式:(C13H21NO3)2·H2SO4 分子量:576.71 英文名:Salbutamol Sulfate 适应症:支气管哮喘、喘息型支气管炎及肺气肿等。剂型规格:片剂:2mg;控释片(喘特宁):4mg、8mg;气雾剂:20 0喷,0.1... 2千字2011-04-02 邱子安 盐酸克仑特罗 名称盐酸克仑特罗(盐酸双氯醇胺,氨哮素,克喘素,氨双氯喘)英文名称:Clen buterol Hydrochloride(Spiropent)详细介绍发现: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Cyanami

选择性β2受体激动剂的发展与临床应用

【关键词】选择性β2受体激动剂;发展;临床应用 选择性β2受体激动剂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种类最多的支气管解痉剂,尤其是β2受体激动剂的吸入剂型已广泛应用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可有效地缓解哮喘的急性症状。本文就选择性β2受体激动剂的发展及近期临床应用作简要综述。 1 β2受体激动剂的发展概况 β受体激动剂应用临床治疗哮喘病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在20世纪初先后发现了包括麻黄碱、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等肾上腺能受体激动剂,因这些药物对β2肾上腺能受体选择性较差,具有较强的心血管副作用,现已很少用于支气管哮喘的治疗。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具有选择性较强、疗效好、副作用少的短效β2受体激动剂逐渐进入临床,此后先后发现了30余种β2受体激动剂。进入80年代后期,随着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的出现,使每日用药次数由过去的4~6次减为1~2次,尤其是配合吸入方式给药,在缓解哮喘症状方面取得良好疗效。同时由于这些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对β2肾上腺能受体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大大降低了药物副作用的发生率。近年来许多药理学家及哮喘病专家从分子药理学水平对β2受体激动剂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并取得很大进展,也使β-2受体激动剂的选择性更强,疗效更好的新剂型不断问世,使β2受体激动剂成为目前缓解哮喘急性症状的首选药物。 选择性β2受体激动剂可分为短效、中效、长效三大类。 短效类:沙丁胺醇(Salbutamol)、奥西那林(Orciprenaline)、克伦特罗(Clenbuterol)、氯丙那林(Clorprenaline)、班普特罗(Reproterol)、比妥特罗(Bitolterol)、瑞米特罗(Rimiterol)。 中效类:特布他林(Terbutaline)、非诺特罗(Fenoterol)、妥布特罗(Tulobuterol)、布泽特罗(Broxaterol)、比奴特罗(Pynoterol)、匹布特罗(Pirbuterol)、环克特罗(Cycloclenbuterol)、马布特罗(Mabuterol)。 长效类:沙美特罗(Salmeterol)、佛莫特罗(Formoterol)、班布特罗(Bambuterol)、普卡特罗(Procaterol)。 选择性β2受体激动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药理机制是由于选择性刺激呼吸道内的β2肾上腺能受体,从而松弛气道平滑肌,达到支气管扩张效应。β 2肾上腺能受体广泛分布于支气管平滑肌和肺组织内,在气道平滑肌细胞、肥大细胞、纤毛上皮细胞和肺上皮п型上皮细胞的表面均有大量的 2受体。激动剂进入体内后与气道平滑肌细胞表面的具有高亲力状态的β2肾上腺能受体结合并相互作用,借助核苷酸偶合蛋白,激活腺苷酸环化酶,该酶将三磷酸腺苷转变成3、5环磷酸腺苷(cAMP),使cAMP在细胞内的浓度增加。CAMP将信息传递给细胞内的蛋白激酶A,产生脱羧酶作用,并抑制肌球蛋白的磷酸化使其轻链激酶的活性降低,刺激了胞内的钙离子泵,使胞内钙离子排除细胞外,胞外离子浓度降低,造成胞内粗细丝微细结构发生改变,导致肌节延长,从而松弛气道平滑肌。

第五章-作用于肾上腺素能受体的药物答案解析

第五章:作用于肾上腺素能受体的药物一、单项选择题 1. 具有下列结构式的药物为(C) A. 多巴胺 B. 麻黄碱 C. 异丙肾上腺素 D. 特布他林 E. 肾上腺素 2. 具有下列结构式的药物为(B) A. 多巴胺 B. 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 D. 氯丙那林 E. 特布他林 3. 怎样增强肾上腺素能药物的β- 受体激动作用(D) A. 酚羟基甲基化 B. β- 碳上引入甲基 C. 除去酚羟基 D. 在氨基上代以较大的烷基 E. 延长侧链的长度 4. 下列叙述中与异丙肾上腺素不符的是(D) A. 分子有一个手性碳原子, 但临床上使用其外消旋体 B. 配制注射剂时不应使用金属容器

C. 化学名为4-[(2- 异丙氨基-1- 羟基) 乙基]-1,2- 苯二酚盐酸盐 D. 用于周围循环不全时低血压状态的急救 E. 露置空气中见光易氧化变色, 色渐深。 5. 盐酸麻黄碱的立体结构为(E) A.(1S,2S) 一(+) B.(lS,2R) 一(+) C.(1R,2R) 一(-) D.(1R,2S) 一(+) E.(1R,2S) 一(-) 6. 具有下列结构的药物为(B) A. 去甲肾上腺素 B. 多巴胺 C. 肾上腺素 D. 甲基多巴 E. 氯丙那林 7. 具有下列结构式的药物为(A) A. 克仑特罗 B. 特布他林 C. 沙丁胺醇 D. 氯丙那林 E. 去氧肾上腺素 8. 具有下列结构式的药物为(C)

A. 克仑特罗 B. 特布他林 C. 沙丁胺醇 D. 氯丙那林 E. 间羟胺 9. 具有下列结构式的药物为(D) A. 异丙肾上腺素 B. 去甲肾上腺素 C .多巴胺 D. 肾上腺素 E. 特布他林 10. 具有下列结构的药物为(C) A. 去氧肾上腺素B、去甲肾上腺素C、间羟胺 D. 肾上腺素 E. 异丙肾上腺素 11. 具有下列结构式的药物为(D) A、克仑特罗 B. 沙丁胺醇 C. 特布他林 D. 氯丙那林 E. 去氧肾上腺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