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太极柔力球的发展和健身作用

合集下载

柔力球年总结

柔力球年总结

柔力球年总结引言柔力球是一种结合了篮球、足球和手球的运动项目,起源于中国。

柔力球运动通过柔软、舒展的动作,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

本文将回顾过去一年柔力球运动的发展和成就,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运动项目发展柔力球运动在过去一年里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与这项运动,并建立了各种各样的训练课程和比赛活动。

许多体育馆和健身中心也开始设立柔力球训练区域,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练习环境。

此外,柔力球运动也逐渐被一些学校纳入体育课程,促进了青少年的参与。

柔力球运动的益处1.提高柔软度:柔力球运动通过各种拉伸、扭转和平衡动作,可以增加关节的灵活性和肌肉的柔软度。

2.增强协调性:柔力球运动需要运动员完成各种复杂的动作组合,锻炼了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3.塑造身材:柔力球运动是一种全身性的训练方式,可以有效地燃烧脂肪、塑造身材。

4.降低压力:柔力球运动可以帮助放松身心,缓解压力和紧张情绪。

5.促进社交:参与柔力球运动的人们可以通过比赛和训练活动结识同好,扩展社交圈子。

柔力球比赛回顾在过去一年里,柔力球比赛的规模和水平都有了明显的提升。

各种级别的比赛陆续举行,包括地方性和全国性的比赛。

参与比赛的运动员们展示了出色的技巧和灵活性,令观众们赞叹不已。

同时,柔力球比赛也吸引了一大批观众,为柔力球运动的普及和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

柔力球在学校中的应用随着柔力球运动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将其纳入体育课程中。

柔力球运动具有丰富的变化和趣味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同时,通过柔力球运动的练习,学生能够加强身体协调能力、集中注意力,有助于他们在学业和生活中更好地发展。

未来发展方向在未来,柔力球运动有着广阔的发展潜力。

以下是几个发展方向的建议: 1. 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为了推动柔力球运动的发展,可以增加培训教练的数量,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提高运动员的素质和水平。

2. 开展更多的比赛活动:通过组织更多级别的比赛,可以为运动员提供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提高他们的竞技水平。

太极柔力球的缘起与发展研究

太极柔力球的缘起与发展研究
炼 ,不但可以减少肌 肉萎缩和关节退化而且还能增 强肌 肉的力量 。 ( ) 强人体 各器官系统 的功能 。太 极柔力球 的许多动作都是 2 增 在 摆动 、转体 、 划弧 、 转中完成的 。用弧形引化 、 旋 随机应变地做 出 各种动作 ,每个动作都要 集中精力 、需要脑 、 、四肢协调配合 , 跟 对 中枢神经系统发展 多向思 维 ,提高和改善神经系统 的灵活性 、协调性 和反应能力 ,对预 防老 年痴呆 有积极作用 。太极柔力球动作属有氧运 动 ,动作刚柔并济 ,连 绵不断 ,在运动过程 中,不知不觉就会微 微出 汗 ,无疑对提高血液循环系统和新陈代谢的功能都 会有 良好 的作 用。
通报 .2 0 05
( ) 1 增加体 育类核心 期刊的发 表量 .核 心期刊是体 育类论 文发 表的主要载 刊 , 心期刊上论文发表 的越 多 ,就说明我国篮球运 动训 核 练方法的动 态越 明确 ,同时也能在 国内外产生较大的影响 。这说 明我 国篮球科研论文的质量与研 究深度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 ( 加强意 志品质方面 的训练 ,现 在篮球 比赛 中高强 度的对抗 2) 很重要 ,高 强度对 抗不仅 指 身体的对 抗 ,还 包括 队 员意志 品质 、力 量 、速度 、技战术等 各个 方面的对抗 。现 代篮球 比赛身体接触越来越 多 ,身体的对抗也越 来越 激烈 ,能在猛 烈的身体 接触下较好地完成 各 种技 术动作是取得 比赛胜 利的关键 。随着世 界篮球运 动的发展 ,世 界 强队之间的技 战术 、身体 等方面差距越来越小 ,意志品质的对抗越 来
运动员训练 的状况 。 参考 文献
fl何 志敏 , 海珍 中国 男子 篮球 队近 4 国 际大 赛主 要 问题研 究l l 樊 届 中 国体 育 科技 , 1 2 0 0 【 2 】韩秋 篮球 运动 员弹跳 力训 练的研 究【】 A 北京体 育 大学报 , 0 2 5 0 [ 3 】彭延 春 ,毕 秀淑 篮球 运 动 员爆 发 力训 练手 段 的应 用研 究 【 体 育 Al 科 学 ,2 0 00 l】费战 斗 . 0 ̄2 0年 我 国 中文体 育 类核 心 期- 篮 球论 文 的科 研状 4 2 0 09 0 I : 1 况分 析 . 徽科 技 学 院学报 , 1 安 2 0 0 『 黄 富印 ,NB 总决 赛看 现 代 篮球 运动 的 发展 趋 势. 育科 技 文 献 5 J X , ' A 体

太极柔力球

太极柔力球
育系的山西晋中卫校教师白榕在日常的 体育教学中尝试把太极拳的一些动作与 网球、羽毛球的技术相结合,形成了一 种太极式的球类运动——太极柔力球。 太极柔力球创编灵感来源于拳击训练的 伤病防护。
柔力球运动发展历程
阶段
时间
初级阶段 1991---1992
推广阶段 1993---1995
发展阶段 1996---2006
14
六、太极柔力球的器械介绍
球:球为圆形,直径为6.8cm+0.2cm;球皮重量27g,球 体内装有27g的沙子,总重量为53g+2g。
竞技用球(合成胶) 套路用球(塑料)
15
球拍: 球拍包括拍框、拍面、拍 颈、拍把。在球拍水平放 置时,拍面可有2mm-5mm 的自然下垂。
16
七、太极柔力球场地介绍
➢“整”之根本:太极柔力球之本是完整用力的特点,从 入球到出球始终是在一条连贯完整、自然流畅的弧形曲线 上,全身协调、上下相随、浑圆一体、一气呵成完成每一 个动作。
11
四、太极柔力球的内容与分类
(一)操类 1. 按难易程度分为:一、二、三、四、五套操(规定套路)。 2. 按器材的多少分: 单拍单球操、双拍单球操和双拍双球操。 3. 按人数的多少分:个人、双人和集体。 4. 按竞赛形式分为:集体规定操和集体自选操。 (二)游戏类 1. 游戏比赛。 2. 娱乐游戏。 (三)套路类 1. 按套路形式分:规定套路、自选套路和表演套路。 2. 按套路风格分:舞蹈套路、武术套路、太极套路。 (四)隔网对抗类 1. 单打。 2. 双打。 3. 混合双打。
获得了充分缓冲距离和入球时间,
为引球做好准备。图A-B点
(二)引:
在球快入球拍时,球拍顺球
的方向运动,使球从球拍的边框

柔力球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及对学生的帮助

柔力球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及对学生的帮助

柔力球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及对学生的帮助一、历史背景太极柔力球创始于1991年,毕业于山西大学体育系的山西晋中卫校教师白榕副教授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尝试把太极拳的一些动作与网球、羽毛球的技术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太极式的球类运动——太极柔力球。

1991年白榕携太极柔力球发明专利在山西财经大学(前山西经济管理学院)与该校体育学院李健康、薛晓媛、张路、成名铎(山西大学)、李小斌(山西师范大学)、邢怀中(山西长治医学院)等人,共同组成"太极柔力球创编组",开始向全社会推迟推出该项运动。

1994年,太极柔力球运动通过了国家教委评审小组的评审和肯定。

2000年被中国老年体协列为推广的新项目。

二、发展过程1989年: 柔力球从拳击训练中开始萌芽1991年: 山西的白榕正式完成了“太极娱乐球”( 后更名“太极柔力球”) 和“球拍”两件器材的设计,并获得实用新型和发明两项专利。

1994年: 柔力球通过了国家教委评审小组的评审和肯定。

认为它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以不直接“碰撞”为特征的体育项目,批准进入全国大中小学校的体育课堂。

1994年5月: 由全国总工会主办的首届太极柔力球培训班在山西太原举办。

1994年11月: 由全国总工会和国家体委主办的首届全国职工太极柔力球立项展示赛在湖北孝感举办。

1995年: 山西财经大学体育部将太极柔力球列为正式课程。

1995年10月: 由全国总工会主办的全国太极柔力球培训班暨教学公开赛在四川成都举办。

1996年: 在全国总工会举办的第三届工人运动会上,太极柔力球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共设立了男女团体,男女单双打等七项锦标,36 个省、市、行业体协的代表队参加了比赛,在工矿企业中掀起了一个小小的高潮。

这也是柔力球运动第一次在全国性的比赛中被列为正式项目。

1999年: 湖北省体育局将柔力球列为全省十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并将其列入今后的赛事规划中。

2000年3月: 全国老年人体育协会工作会议决定向全国推广和普及柔力球运动。

太极柔力球对中老年人的健身娱乐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

太极柔力球对中老年人的健身娱乐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

太极柔力球对中老年人的健身娱乐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在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的同时,人们开始寻求精神生活的富足。

多种多样的文娱活动开始在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兴起,中华武术修身养性的良好武德也从专业的武术领域走出来,渗透到普通的人民群众中去,使人们在得到锻炼的同时,享受到精神世界的愉悦。

太极球便是其中的一种体育活动形式,其对中老年人的健身娱乐作用是十分突出的。

但是目前太极柔力球运动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及时予以解决。

【关键词】太极柔力球;中老年;健身;娱乐;问题太极柔力球运动是一种全身性的运动,它可以使颈、肩、腰、腿得到均衡全面的发展。

特别是由于圆形动作的变化比较复杂,随机多样,对训练中枢神经系统机能和发展多向思维都具有良好的作用。

正确的弧形引化动作要求以肩为轴,肩、肘、腕保持一个弧形,因此整个上肢都不是紧张的,这有助于静脉血的回流,保护了心脏的安全。

它又是一种运动量可以灵活调节的运动:体力差的可以以逸待劳,以不变应万变,体力好的可以左奔右突,前后变幻;初学者可以高接低抛,和平过渡;娴熟者可以四处封杀,各展雄风。

运动时圆灵轻活、闪展腾挪,人拍合一、心球合一、轻如燕子抄水、凤凰展翅,重如狮子摇头、豹虎归山,精神振奋、心情愉悦。

运动量完全由锻炼者自我掌握。

太极柔力球也可以作为一项隔网竞赛项目。

为了比赛的胜利,参赛者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努力钻研,不断创新。

增进和提高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是应对老龄化挑战的重要内容,而运动锻炼是最积极、最安全、最有效的方式之一,许多长寿老人的共同经验是坚持运动锻炼。

中老年人喜欢太极柔力球运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它具有良好的健身娱乐的作用。

太极柔力球运动的健身娱乐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增加肢体的灵活性众所周知,人成年以后,人体就慢慢进入了负钙平衡期,即钙质的吸收减少,排泄加大。

中老年人更是如此,中老年人缺钙会导致骨骼变硬、变脆,肢体渐渐变得不灵活,还容易造成骨折和腰膝疼痛等症。

简述太极柔力球的发展和现状

简述太极柔力球的发展和现状

武汉科技大学学生体育科研论文柔力球的教学与研究学院:信息学院年级:2010专业:柔力球姓名:徐潇指导老师:刘占锋二零一二年五月十一日简述太极柔力球的发展和现状摘要:通过对柔力球历史和健身作用的探究,使人们逐渐了解到柔力球对人们尤其是老人的健身作用,一方面推动柔力球这个项目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促使人们认识到柔力球的健身作用,为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老人的身体健康提供一种舒适有效的锻炼方法。

一、柔力球的发展:(一)、概述:太极柔力球创始于1991年,毕业于山西大学体育系的山西晋中卫校教师白榕副教授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尝试把太极拳的一些动作与网球羽毛球的技术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太极式的球类运动——太极柔力球它是将太极运动完整连贯、圆润柔和、自然流畅、连绵不断的特点充分体现出来。

柔、圆、退、整是太极柔力球运动的四大特点。

迎——引——抛是太极柔力球运动的三大要素。

所以技术性要求比较高,讲究柔缓、顺遂、刚柔相济、细腻悠长。

(二)、太极柔力球的诞生:太极柔力球运动起源于我国民间。

创编者白榕,男,1964年出生,1984年毕业于山西大学体育系,现任教于山西晋中卫校,副教授。

90年代初,体育教学游戏给创编者发明太极柔力球提供了思路。

创编者在查阅了大量武术书籍,特别是有关太极拳的拳理,吸取了太极拳的功力之精髓,于1991年根据太极拳“先引后发,借力打力”的原理,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尝试把太极拳的一些动作与网球羽毛球的技术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太极式的球类运动——太极柔力球。

1994年,太极柔力球运动通过了国家教委评审小组的评审和肯定。

2000年被中国老年体协列为推广的新项目,分别在北京(2000年)、山东(2001年)、北京(2002年)、上海(2003年)、天津、江西(2005年)等地举办了培训班和教练员、裁判员学习班。

(三)、太极柔力球的发展:太极柔力球运动在社会上深入普及和推广是从1999年中国老年体协和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栏目把这项运动引入广大中老年当中开始的,太极柔力球运动的竞技性,观赏性和健身性非常适合中老年人的需要,而离退休的广大中老年人又恰恰成为社会活动舞台的主角。

健康路上的太极柔力球

健康路上的太极柔力球

健康路上的太极柔力球作者:钱德来源:《少林与太极》2020年第04期太极柔力球运动是1991年由山西晋中卫校的白榕教授根据太极拳“先引后发、借力打力”的原理,经过多次实验改进创造发明的一项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运动项目。

太极柔力球项目是源于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之一的太极拳的拓展性项目,具有“太极”运动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它继承了中国传统哲学思维和健康太极拳的概念,与西方体育的形式和方法相结合。

它既保留了太极拳的理念和精髓,又增加了太极拳的规则和技术精髓,结合现代运动如网球、羽毛球等。

最终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规则与技巧相结合的练习形式。

该项运动形式多变,适应性强,参与者不受时间、空间、场地、数量的限制。

适合不同年龄、身体条件的人锻炼。

它能使我们的身体、心理需求和社会需求同时满足。

太极柔力球从发明到现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已逐渐成为全民健身项目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民族特色。

太极柔力球的魅力太极柔力球与武术套路同属于表现唯美性的项目,它反映了竞技太极柔力球动作的艺术化。

表现为动作幅度的加大,攻防方法的虚拟,身体姿态的夸张,动作衔接的多变等方而。

在跑动、支撑、腾空中通过球拍精确地控制球,巧妙地借助弧线带球完成困难、复杂而又优美的动作,展示人体的健壮、力量、技巧,表现着健体美。

太极柔力球套路是以拍带球,运用各种走步、跳跃、转体、平衡、波浪以及技巧中的翻滚跌扑,在音乐伴奏下进行的有韵律的带球身体活动,以身体姿态展示出演练者优美的体态、形象,并与内在感情融汇在一起,它所表现的主要是身体运动与音乐的完美结合,即体乐韵律美。

太极柔力球的对人体的影响自柔力球诞生以来,经过专家学者多年的论证,以及球友们实践证明,练习太极柔力球对人体健康是具有高效促进作用的。

太极柔力球运动思维以太极为核心,是一种轻灵、柔和、缓慢的有氧运动。

在练习时遵循太极柔力球的运动特点,要求肢体处于高度放松状态,但又要求集中意志做到随时稳定的控制住球,手上动作多为:抛接、摆动、捻翻;肢体动作为:各水平而的旋转、太极步行的转换等一系列动作。

浅析太极柔力球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和价值

浅析太极柔力球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和价值

浅析太极柔力球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和价值韩萍;闫华伟【摘要】文章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太极柔力球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和价值进行探讨与分析,其结果表明:(1)太极柔力球运动对全民健身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由于其的形式多样、参与人群面积较广,场地器材等外界因素对其影响较小,开展简单易行,运动量可以自己控制等所以受到广泛的学习与推广.(2)太极柔力求开展的不足在于组织和管理没有发挥其作用,各地发展程度悬殊,缺少专业的指导人员,趋于老年化发展,没有明确归属性.建议:在学校开展,使其在学校大面积推广,打破全民健身的老龄化问题,政府部门应多组织各级比赛和表演,使更多人参与其中并得到社会满足感;明确太极柔力球的隶属问题,使其有自己的发展空间和知识文化;在管理和组织上要有明确的分工,使参与管理和组织的人群明确自己的职责;缩小不同地区发展的差距,并培养专业的指导人员,使其发挥更大作用.【期刊名称】《搏击·武术科学》【年(卷),期】2017(002)003【总页数】4页(P59-61,64)【关键词】太极柔力球;全民健身;作用【作者】韩萍;闫华伟【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54;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4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5在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精神文化也得到很大提高,然而健康对于人类尤为重要,进而全民健身活动在迅速的发展。

在各种健身活动开展的同时,太极柔力球也在如火如荼的走入我们的生活,进而慢慢的成为全民健身的重点。

由于柔力球运动是集羽毛球、网球的灵活,舞蹈的优美,太极的刚柔并济于一身的有氧类体育运动,运动形式的多元化使得参与人数越来越多,参与形式多样化,并且对场地、器材等外界因素要就不高,所以受到广大群众的喜欢。

自太极柔力球发展以来其参与人数呈上升趋势,所以说太极柔力球运动他不仅能够促进人类的健康,增强体质,还可以促进大众的社会适应能力,并且可以缓解压力等,所以说太极柔力球运动能促使人民群体的身体、心理、社会适应得到健康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科技大学学生体育科研论文柔力球的教学与研究学院:管理学院年级:2008专业:柔力球姓名:陈世淦指导老师:刘占锋二零一零年五月十一日论太极柔力球的发展和健身作用摘要:通过对柔力球历史和健身作用的探究,使人们逐渐了解到柔力球对人们尤其是老人的健身作用,一方面推动柔力球这个项目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促使人们认识到柔力球的健身作用,为老人的身体健康提供一种舒适有效的锻炼方法。

关键词:“太极”文化、健身作用、困难、对策一、柔力球的发展:(一)、概述:太极柔力球将太极运动完整连贯、圆润柔和、自然流畅、连绵不断的特点充分体现出来。

柔、圆、退、整是太极柔力球运动的四大特点。

迎——引——抛是太极柔力球运动的三大要素。

所以技术性要求比较高,讲究柔缓、顺遂、刚柔相济、细腻悠长。

(二)、太极柔力球的诞生:太极柔力球运动起源于我国民间。

创编者白榕,男,1964年出生,1984年毕业于山西大学体育系,现任教于山西晋中卫校,副教授。

90年代初,体育教学游戏给创编者发明太极柔力球提供了思路。

创编者在查阅了大量武术书籍,特别是有关太极拳的拳理,吸取了太极拳的功力之精髓,于1991年根据太极拳“先引后发,借力打力”的原理,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尝试把太极拳的一些动作与网球羽毛球的技术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太极式的球类运动——太极柔力球。

1992年,白榕抱着对事业强烈的责任心,屡次奔波于省内各大高校,终于与山西经济管理学院教师李健康、张璐、陈民泽、薛晓媛,山西师大讲师李小斌、刑怀忠等成立了太极柔力球项目创编组,对这项运动进行了全面的研究。

在以前理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又认真研究了武术、羽毛球、网球、乒乓球等项目的竞赛规则和竞技特点,极大丰富和完善了太极柔力球的理论和技战术打法,为今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4年,太极柔力球运动通过了国家教委评审小组的评审和肯定。

2000年被中国老年体协列为推广的新项目,分别在北京(2000年)、山东(2001年)、北京(2002年)、上海(2003年)、天津、江西(2005年)等地举办了培训班和教练员、裁判员学习班。

(三)、太极柔力球的特色:太极柔力球运动是一项新兴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运动项目,它是由运动者手持一种特制的拍子,该拍子是由一个拍柄和一个拍框组成,拍框内有一个能起缓冲作用、带风孔的橡胶软面,通过用弧形引化的方法将球抛来抛去。

它可以二人对抛、单人独练、几个人互传或隔网竞技,以达到健身、娱乐、表演和竞技的一种运动项目。

(四)、太极柔力球的文化内涵:太极柔力球是应时而生的一项太极化的球类运动,体现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太极”文化,以柔克刚,以退为进,以巧击蛮,以小胜大以及和平圆满的战略思想,它保留了太极思想和太极运动中所有的精华,同时又加入了现代元素,并且使两者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它一改硬性击球方式,而以将球纳入球拍后的弧形引化过程为主要技术特征,这一特点成为其与网球、羽毛球和乒乓球等其它架网相隔、持拍对打的球类运动的主要区别。

在运动中,每一次的收力、发力、接球、送球都是一次对心理的修炼,使每一参与者都能享受到自由自在、随心所欲、无拘无束的境界和氛围及酣畅自如的肢体运动所带给的快乐。

柔力球无论是内容、形式、技术要领还是运动器材,无疑不具有浓厚地道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

它的产生不仅体现了白榕老师自身的修养、聪明才智和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理解、运用,也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文明、理智、意志、感情、欣赏习惯、行为准则、思维模式和审美情趣,它不仅为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广泛实施提供了有效的手段,而且它从强身、健体、祛病可以逐步上升到怡情、修身、养性,形成一个系列的精神境界的阶梯,使人的精神得到升华,这是它顽强的生命力所在。

(五)、太极柔力球的技术特点:太极柔力球运动的技术特点是:从入球到出球是由迎、引、抛三个部分组成的一个连贯、自然流畅、一气呵成的弧形引化过程。

它改变了传统的硬性击球方法。

要求首先顺着来球的方向、线路,主动伸拍迎球,使球从球拍的边框悄无声息地切纳入球拍。

球入球拍后,以两脚为支撑双腿发力,力通过腰的分配组合,使身体和手臂以及手臂所持的球拍和拍内的球,以身体的横轴、纵轴和矢状轴为中心进行旋转运动,在旋转中使球在球拍中产生强大的离心力,再以这个离心力的惯性将球沿弧线的切线方向甩出球拍的过程。

太极柔力球与其它球类的比赛一样,都是非常激烈的,其球飞行速度和运动量不亚于网球、羽毛球等运动,而且这项运动落点非常准确、刁钻,球路变化无穷。

我们仔细观察就会看出,它与其它持拍球类运动的技术完全不同,它不是将球推打出去,而是用身体带动球拍挥旋,产生惯性离心力将球抛甩出去的一种技术。

比较接近的运动方式有田径运动中的链球和铁饼。

由于它的接抛球过程是划一个圆弧,是有一定时间的一个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有目的地在划弧的不同阶段选择由不同的方向和角度出球,真假虚实、声东击西,使对方难以判断,划弧所拥有的时间可以使动作不断随意创造,优美的弧线也使动作圆润流畅、潇洒、飘逸,使智慧和技巧以及美在运动比赛中唱上了主角,那种只用蛮力、狠拼猛打、不动脑筋的运动方式全无了用武之地。

使东方民族处理问题全面周详、含蓄、婉转、坚韧不拔、灵巧、细腻的民族特点得到充分的体现。

使运动者和观赏者都得到一个创造美、欣赏美的享受,通过运动,使大家锻炼了身体,也陶冶了情操,愉悦了身心。

(六)、柔力球的发展现状:太极柔力球问世后,先后参加了全国民特、优、新体育产品展;92年北京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93邯郸第二届国际太极拳联谊会;93全国农民体协干部培训班等多项汇报和表演,受到了有关领导和广大群众的好评。

在1992年中华全国总工会职工大众体育创编项目征集活动中,太极柔力球运动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并在93年全国职工大众体育创编项目展示中,被评为‘优秀创编项目’。

95年,太极柔力球运动又通过了国家教委全国中小学体委教学改革指导小组、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指导委员会的评定,认为该项运动“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建议在大、中、小学校课外体育活动中开展此项运动,有条件的学校,可作为九年义务教育中民族传统体育部分的选用教材使用,待条件成熟后也可逐渐列为一项学校体育比赛项目”。

特别是在1996年9月,全国第三届工人运动会成功的将其纳入正式比赛项目,在此届工运会上共有来自全国18个产业部委和19个省市区的37支代表队的281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

截止2000年,全国性的太极柔力球培训班办过6次:94年5月,山西太原全国首届太极柔力球培训班;94年11月,湖北孝感首届全国职工太极柔力球立项展示赛;95年4月,四川峨眉山全国第二届太极柔力球培训班;95年10月,四川成都全国太极柔力球培训班暨教学公开赛;96年3月,湖北武汉全国第三届工运会太极柔力球裁判员培训班;96年7月,辽宁鞍山第三届全国工运会太极柔力球裁判员、运动员培训班。

湖北省在99年第九届省运会将其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并将列入今后赛事规划中。

2000年3月全国老年体协体育工作会议上郑重地做出了今年要在全国打力普及和推广太极柔力球运动的决定。

同年,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栏目也正式成立了太极柔力球运动指导委员会,北京市也成立太极柔力球运动委员会。

经过七年的不断研究完善,太极柔力球运动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运动项目体系,并随着其不断发展,该项目已传到了台湾、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

96年澳大利亚基金会访问团与我国湖北武汉江汉大学进行了技术交流。

二、太极柔力球的健身作用:(一)、柔力球的基本套路:第一节:左右绕翻在身体的右侧和左侧完成的960°的绕翻,它有侧前三步移动接一个横跨步向后三步移动,接一个横跨步,一定要注意它的移动要轻起轻落,点起点落,重心要平稳,脚下要扎实,稳步。

移动要跟进脚,随时向前迈出。

第二节:头上平线是在头上完成一个水平方向的环绕,要注意利用腰动身体画出一个圆,动作要完整。

第三节:正反绕翻是在我们体前完成一个顺时和逆时针的环绕和我们熟悉太极拳的云手非常相同,但要注意两个云手要连贯完整,协调自然,画出的圆要饱满圆润。

第四节:平侧旋转是利用我们身体的中轴和实中轴完成水平方向和侧向旋转运动,这个运动要注意控制你的旋转轴,身体要下沉,动作要平稳。

第五节:正反抛翻在我们的体前完成顺时方向的抛接和逆时方向的抛接,抛接后有一个体前的绕环,抛接连贯完整,在环中绕、绕中翻,动作要自然流畅。

第六节:身后抛接在我们的身后完成抛接动作,整个动作要完整连贯,上下相随,一气和成,一定不要有手腕和肘腕的发力动作。

前两个人抛转体90°来完成身后抛接动作,后两个人抛转体180°,来完成抛接动作。

第七节:弓步绕翻是在我们的体前体侧完成的正绕翻和反绕翻,做这个动作要注意用力向下,上下相随,连绵不断,用力要完整有力。

第八节:八字绕环是在我们的体侧前完成一个八字形的环状运动,这个动作在上下相随,连贯自然、用力,要有腿到腰动,四肢完成,一定要圆满完成。

(二)、柔力球的健身作用:1.柔力球的健身作用(1).太极柔力球运动是一项内外双修的运动,它追求的是一种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球的和谐统一。

在战略战术上强调巧打智取,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尚意不尚力。

反对那种简单、直接、粗放、停顿、暴发的用力方法。

主张动作圆灵舒展,顺随自然,刚中有柔,柔中有刚,绵绵不断,浑然一体。

(2).太极柔力球运动是一种全身性的运动,它可以使颈、肩、腰、腿得到均衡全面的锻炼。

在一般体育运动中往往双手得不到均衡锻炼,特别是左手得不到应有的活动。

我们知道指挥左手活动的是人体的右脑,据医学证明右脑在处理节奏、旋律、音乐、图像、幻想等创造性思维方面起主要作用,再加上圆形动作的变化比较复杂,随机多样对训练神经中枢系统机能,具有良好的作用。

太极柔力球可以双手持拍打球,再加上圆形动作的变化比较复杂,随机多样,对训练中枢神经系统机能具有良好的作用。

(3).运动系统柔力球是一项“反关节性”、“非自然性”和“非本能性”的运动,运动时有柔和性,刚柔相济性、技巧性、活动中多关节性、大小肌肉的协调配合性等,可以促进全身的协调和肌肉控制性能。

(4).太极柔力球是一种轻灵柔和的运动,练习时尽管全身在运动,但肢体还是在高度放松状态,放松的肌肉在肢体的带动下更像是在按摩,这样使周身气血流通,筋骨舒活,积郁散解,人体的五脏六腑,全身各关节和肌肉得到了整体的协调和锻炼,从而使人体的阴阳获得了平衡。

太极柔力求运动拍内要控制一个随时会向四处滚动的圆球,稍一分神和技术不正确球就会滚跑,所以它对注意力的集中,维持身体生理和心理的平衡有显著的效果。

(5).打太极柔力球出汗很快、很舒畅,长时间运动不感到疲劳,并且运动完身体恢复很快。

因为打太极柔力球几乎所有的动作都在转圈、走弧、旋圆中完成,圆形运动产生的离心力加快了血液的流动和排汗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