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温线图”的判读规律

合集下载

“等温线图”的判读规律与应用分析

“等温线图”的判读规律与应用分析
均 为 山地
季,
( 大陆或 海洋 ) 。
[ 析 ] ( ) : 据 “ 律 一 ”7月份 , 温 分 第 1题 根 规 , 等 线 向北 凸 的是 大 陆 。图 中 阴影 部分 等 温 线 向北 凸 , 则 阴影 部分 为大 陆 。第 ( ) : 果等 温线 数值 a> 2题 如
D. 地 气 温 ① 高 于⑤地 () 2 等温线在 ③ 、 两地 向南 凸出 的原 因是 ④
地 ) 内线数值小一 中心气温低一 中心地 势高一 山 ; 地( 高原) 。②如果等温线不 闭合 , 等温线 向高值 凸

中间 比两侧 气温 低一 中 间地 势 高 一 山脊 , 温 线 等
向低值 凸 一 中 间 比两 侧 气 温 高一 中 间地 势 低 一 山
谷。
向南凸一大陆。( ) 2 采用“ 高高低低” 记忆法。同纬 度地 区的大陆和海洋 , 若气温高 , 则等温线向较高纬
五 、 断海 陆分 布 判
1 判读 规律 .
1判读 规律 .
由于海 水 的 比热 ( 容量 )比陆 地 大 , 以 , 热 所 同

陆地 等温 线 受地 形 起 伏 的影 响 , 发 生 弯 曲。 会 根 据 同一 地 区 , 势越 高气 温越 低 , 势越 低气 温越 地 地 高 的特点 , 可归 纳如 下 规 律 : 如果 等 温线 闭 合 , ① 内 线数值 大一 中心 气 温 高 一 中心 地 低 一 盆 地 ( 势 洼
季节 同纬度地 区的陆地 和海 洋气 温高低 不 同 。夏
季 , 陆升 温快 , 均气温 比同纬度海 洋高 ; 大 平 冬季 , 大 陆降温 快 , 平均 气 温 比同纬 度 海 洋 低 。据 此 可归 纳 出如下 规律 :1 7月 , () 等温 线 向北 凸一 大 陆 , 温线 等 向南 凸一 海 洋 ; , 温线 向北 凸一 洋 , 温 线 + 1月 等 斗海 等

等温线图的判读和应用(一轮复习)

等温线图的判读和应用(一轮复习)

读“某地区年均温等温线分布图”,回答1— 4题。
1.图中甲城市西侧的等温线向南弯曲,乙城市所在 地区的等温线向西弯曲。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B ) A.海陆位置 B.地形 C.纬度位置 D.大气环流 A 2.下列文化景观,位于丙城市所在省区的是( ) A.敦煌莫高窟 B.云冈石窟 C.故宫 D.秦兵马俑 3.图中所示地区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C A.土壤盐碱化 B.土地沙化 C.水土流失 D.酸雨污染 4.图中所示河流,其中游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是 ( ) C A.台风 B.地震 C.干旱 D.凌汛
(2)图中四个区域,南北温差最小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
B
(三)判断洋流的流向和性质
(1)判断洋流流向的规律: 洋流的流向与等温线弯曲(凸出)的方向 一致 (2)判断洋流性质的规律:
等温线向低值(较高纬度)凸出 等温线向高值(较低纬度)凸出 暖流经过 寒流经过
练习2
120 C 140 C 160 C 160 C 140 C 120 C
B
(2008上海高考)地理教学中经常用一些示 意图来表示地理现象的发生与变化。
4.图l显示的是沿海山地迎风坡成云致雨的过程, 这种降水类型称为( ) D A.锋面雨 B.对流雨 C.台风雨 D.地形雨 5.图2显示的是某一自然地理现象的循环过程,该 过程为( ) A.海陆间循环 B.海上内循环 C C.夏季风环流 D.冬季风环流 6.图3中的阴影部分代表大陆,另一部分代表海洋, 图中等值线表示( ) A A.南半球7月等温线 B.南半球1月等温线 C.北半球7月等温线 D.北半球1月等温线
七月
规律如下: 1月等温线向北凸-----海洋;等温线向南凸---陆地; 7月等温线向北凸-----陆地;等温线向南凸---海洋。

“高低低高”规律在地图判读中的应用

“高低低高”规律在地图判读中的应用

“高低低高”规律在地图判读中的应用等值线有许多类型,很多问题较为抽象,是地理复习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也是历年高考命题的重点内容。

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等值线常常弯曲,其弯曲方向是有规律的,即具有“高低低高”的规律。

那么什么是地理学上“高高低低”规律?我认为是这样的:等值线上一般都标有一些数值,如果某地等值线弯曲的地方凸向较高的数值区,那么这一地点的数值要比其两边的数值偏低,反之如果某地等值线弯曲的地方凸向较低的数值区,那么这一地点的数值要比其两边的数值偏高。

即凸向高值区为低,凸向低值区为高。

具体情况是这样:1.在等温线图中,如果同一纬度上某地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即向温度数值较低的区域凸出),那么此地气温应比同纬度其它地区偏高。

反之,同一纬度上某地等温线向低纬凸出(即向温度数值较高的区域凸出),那么此地气温应比同纬度其它地区偏低。

2.在等压线(面)中,同一高度等压线如果向高空凸出(即向气压值较低的区域凸出)则此处气压比两侧偏高。

同一高度等压线如果向低空凹陷(即向气压值较高的区域凸出)则此处气压比两侧偏低。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凸向数值高的区域为山谷,凸向数值低的区域为山脊。

现就结合具体的实例来谈谈“高低低高”规律在地图判读中的应用一、在等温线图判读中的应用在等温线图中,等温线弯曲分布有“高低低高”规律,即等温线向气温高的低纬凸出,气温偏低;等温线向气温低的高纬凸出,气温偏高。

【例1】读图,回答1~2题1.此图若为北半球等温线图,且甲、丙为海洋,乙为陆地,则气温数值:()A.d>b>c>a B.c>d>a>b C.c>a>d>b D.d>b>c>a2.此图乙、丙处若为北太平洋海水等温线图,等值线的数值向北递减,则丙处为()A.北赤道暖流B.北太平洋暖流C.日本暖流D.加利福尼亚寒流【解析】本题考查对等值线图的综合理解能力。

第1题:遵循北半球的等温线分布规律,由南向北温度递减,可知气温数值的大小关系。

方法技巧:如何判读等温线图

方法技巧:如何判读等温线图

方法技巧:如何判读等温线图等温线图是等值线图中最重要的类型之一,具有等值线的一般特征,但也有其特殊的地方。

1.等温线图相关因素分析以我国某地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为例分析如下:【典型例题】(2016•北京卷)下图为某山地气象站一年中每天的日出、日落时间及逐时气温(℃)变化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 气温日较差大的月份是()A. 1月B. 4月C. 7月D. 10月2.该山地()A.冬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B.因台风暴雨引发的滑坡多C.基带的景观为热带雨林D.山顶海拔低于1000米思维过程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答案 1.C 2.C练习:(四川省乐至中学2016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文综测试地理试题)下图为非洲大陆局部区域某月份平均气温(单位:℃)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控制图中①②③三条等温线基本走向及数值递变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B.洋流C.纬度D.海陆位置2.图中R地的气温数值,可能是( )A.16 B.20C.23 D.273.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A.甲B.乙C.丙D.丁(甘肃省西昌七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卷)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4.根据图示信息,推断当地主要地形特征是( )A.地势起伏较小,平原为主B.东高西低,东部为山地C.周边山脉围绕,应为盆地D.地势起伏大,可能为高原5.根据等温线的分布特征,说明( )A.区域内地势东高西低,山脉南北走向B.区域内越往东海洋性越弱C.西侧受暖流影响,东侧受寒流影响D.西部光照强,东部光照弱(2016·潍坊模拟)青海省西宁地区有一首歌谣:“古城气候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

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6.造成图示区域积温等值线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纬度C.夏季风D.人类活动7.歌谣与其反映的地理现象或解释对应错误的是( )A.“山下百花山上雪”——反映垂直地域分异规律B.“一日须携四季装”——地势高,空气稀薄,昼夜温差大C.“日愁暴雨夜愁霜”——白天升温快,易形成对流雨;夜晚降温快,易凝结成霜D.“日愁暴雨夜愁霜”——受高原不稳定气流影响,天气多变(【全国百强校】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期末考试)读我国局部地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单位:℃),回答下列问题。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等温线的特征判断及影响因素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等温线的特征判断及影响因素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等温线的特征判断及其影响因素一、知识讲解等温线的特征判断及其影响因素(1)判断等温线的数值特征及其影响因素①数值大小一般与纬度位置、地势高低、寒暖流等因素有关。

②根据数值大小求气温差。

③根据气温数值变化判断气温空间分布规律。

(2)判断等温线的弯曲特征及其影响因素①等温线弯曲的判读规律:主要看等温线弯曲的方向,若向数值大的方向弯曲,其中间区域数值低;反之,数值高。

即“凸高值低,凸低值高”。

②等温线的弯曲特征及其影响因素a.海陆与季节:冬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夏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

也可以概括为:一(月)陆(向)南(弯曲),七(月)陆(向)北(弯曲)。

b.地形:等温线穿过山脉或高地时,等温线凸向气温高的地区;等温线穿过河谷或低地时,等温线凸向气温低的地区。

c.洋流:洋流流向和等温线的凸出方向相同,等温线由高值向低值方向(向高纬)凸出的为暖流,等温线由低值向高值方向(向低纬)凸出的为寒流。

(3)判断等温线的闭合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等温线的闭合区域一般反映的是高温中心或低温中心,其判读规律是“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如下图:甲地气温大于20℃,乙地气温小于18℃。

地形是造成等温线闭合的主要因素,另外人类活动也会使等温线闭合(如城市热岛效应)。

(4)判断等温线的走向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等温线走向影响因素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太阳辐射或纬度因素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海陆分布或海洋影响程度不同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或与山脉走向平行地形、地势等温线闭合山峰(低温)、盆地(高温)、城市热岛效应(高温) (5)判断等温线的疏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等温线的疏密反映温差的大小,等温线密集,温差较大;等温线稀疏,温差较小。

①冬季等温线密集,夏季等温线稀疏。

因为冬季各地温差较夏季大。

②温带地区等温线密集,热带地区等温线稀疏。

因为温带地区的气温差异大于终年高温的热带地区。

等温线

等温线



点北陆北 点南陆南
1月 C 月 7月 D 月
海洋
二、等温线专题
2、影响等温线走向的因素: 影响等温线走向的因素: 等温线与纬线方向基本一致: ①等温线与纬线方向基本一致:
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太阳辐射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②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 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
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受海洋影响程度不同
1、东半段呈东北--西南走向,西半段呈东—西 东半段呈东北--西南走向,西半段呈东 西 --西南走向 2 、高 河谷地形 走向,局部向北凸出。 走向8 局部向北凸出。 3、 , 纬度差异
南水北调中线沿途地区1月等温线分布图 南水北调中线沿途地区 月等温线分布图
二、等温线专题
1、根据等温线分布可以判读: 根据等温线分布可以判读:
结合材料背 景分析、 景分析、判 断、评价
步骤4 步骤4
结论
步骤5 步骤5
方法技巧篇
读什么
1、读数值范围 与极值 2、读延伸方向和 递变方向 3、读弯曲状况 4、读疏密程度 5、读局部小闭合
注意:不是每一个题目都要进行“五读”,要视 注意:不是每一个题目都要进行“五读” 问题而进行“有效阅读” 问题而进行“有效阅读”。
面对考题,我们如何才能由“ 面对考题,我们如何才能由“烦而 转向“繁而不乱” 乱”转向“繁而不乱”?
南水北调中线沿途地区1月等温线分布图 南水北调中线沿途地区 月等温线分布图
方法技巧篇
五步走
步骤1 步骤1 步骤2 步骤2 步骤3 步骤3
认真阅读等 温线
推导
地理现 象特征
分析
联系、提取 联系、
相关地理知 识
(3)、判断季节和海陆分布 (3)、

等温线分布示意图

等温线分布示意图

【例】 图6表示我国某地 区7月份平均气温的分布。 读图6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P1、P2两地的气 温T1,T2值范围 ℃<T1< ℃ ℃<T2< ℃. (2)导致该地区等温线如 此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3)根据等温线分布判断 地形特征: AA′属于 ; BB′属于 。 (4)P1、P2两地所在的 省级行政区的简称 是 。
等值线向大值方向凸出的部位是偏低值的区域; 等值线向小值方向凸出的部位是偏高值的区域。
4、分析闭合——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已知A>B,判断甲、乙大小。 甲点<B,乙点>A 如果是地形,则甲为盆地 ,乙为 山地 。 如果是气压,则甲是低压 中心,乙是高压 中心。
二.等温线图的阅读
二.等温线图的阅读:
(4)判断某地所处的海陆位置:
【例】若图示曲线为一月等温线,则b地位于 ①北半球大陆上 ③南半球大陆上 A.①② B.①③ ②北半球海洋上 ④南半球海洋上 C.②③ D.③④ 北半球:
1月——陆低海高;
a c 7月——陆高海低 南半球: 1月——陆高海低; 7月——陆低海高
b
【例】 古人在一篇游记中写道: “登高南望,俯视太行诸山,晴 岚可爱。北顾但寒沙衰草……”据 此和图4,回答下列问题。 描述图中10℃等温线的走向,并 说明其原因。
河谷、平原与高原、 地势高低起 山地交错相间分布, 伏大 气温高低不同
影响某地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
纬度(太阳辐射):等温线与 纬线方向 基本一致,东西向延伸
海水对气温起调节作 :等温线大体与 海岸线 平行
海陆热力:等温线发生弯曲,同纬度大陆最冷月等温线向 低 纬 度突出,海洋向 高 纬度突出,最热月相反。 一陆南,七陆北 :一月陆地等温线都向南凸 地形地势:等温线呈闭的地区,数值里大外小的为盆地 ___,里小外 山地 。等温线曲线,高原边缘或与山脉走向 大的为_____ 一致 洋 流:暖流经过的海区等温线向 高 纬度突出,寒流经过的 海区等温线向 低 纬度突出。 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凸向一致

等温线判读技巧

等温线判读技巧

等温线图的判读技巧一、等温线图中的数值特征等温线就是指在地图上把气温相等的各点连接起来的线。

通常用等温线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等温线图中,等温线的数值特征主要表现如下:①同线等温。

即同一条等温线上的各点气温相同。

②同图等距。

即同一幅等温线图上,相邻两条等温线之间的数值差为零或相差一个等温距。

相邻的两条等温线,温差相同。

③“凸高为低,凸低为高”。

受海陆、地形、洋流等因素影响,局部区域等温线会发生弯曲变化。

等温线凸向高值方向的连线区域比两侧气温低(如图1L1沿线,②点温值小于①和③点);等温线凸向低值方向的连线区域比两侧气温高(如图1L2沿线,⑤点温值大于④和⑥点)。

④“小于小的”或“大于大的”。

“小于小的”,即位于两条等温线之间的等温线闭合区域,如果闭合等温线的温度值与两侧等温线中的较低温度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温度低于该闭合线的温度值,如图2中A点气温范围为0℃<TA<2℃。

“大于大的”,即如果闭合等温线的温度值与两侧等温线中的较高温度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温度比该闭合线的温度值更高,如图中B点气温范围为4℃<TB<6℃。

二、等温线图的应用①判断南北半球。

等温线数值向北递减的为北半球,向南递减的为南半球。

判断依据:受纬度(或太阳辐射)的影响,等温线大体与纬线延伸方向一致,数值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②根据同纬度海陆间等温线的弯曲状况判断月份及海陆位置。

可用口诀“点北陆北,点南陆南”来判断。

“点北陆北”即阳光直射点落在北半球时(7月份)时,全球陆地等温线在海岸带附近向北凸出(北半球凸向高纬、南半球凸向低纬),如甲图所示;“点南陆南”即阳光直射点落在南半球时(1月份),全球陆地等温线在海岸带附近向南凸出(北半球凸向低纬,南半球凸向高纬),如乙图所示。

判断依据:海陆的热力性质差异。

同纬度上,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

注意,7月份,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1月份,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

③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判断南、北半球
由于太阳辐射受地球球体形状的影响,导致低纬度地区获得太阳辐射的能量多,气温高;高纬度地区获得太阳辐射的能量少,气温低。

所以,在世界等温线分布图上,气温大致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

据此可归纳:等温线数值由北向南递增,是北半球;等温线数值由南向北递增,是南半球。

二、判断温差
在同一幅等温线分布图上,其温差大小一般可根据等温线的疏密程度来判断。

其规律如下:等温线密集,则温差大;等温线稀疏,则温差小。

在不同等温线分布图上,其温差大小一般可根据等温线的疏密和相邻两条等温线数值差(即数值间距)大小来判断。

规律是:(1)如果等温线数值间距相同,那么等温线密集,则温差大;等温线稀疏,则温差小。

(2)如果等温线疏密程度相同,那么数值间距大,则温差大;数值间距小,则温差小。

三、判断洋流的流向和性质
海洋等温线受洋流影响,会发生弯曲。

根据等温线弯曲特点,可判断洋流的流向和性质。

其规律如下:(1)判断洋流流向的规律:洋流的流向与等温线弯曲(凸出)的方向一致。

(2)判断洋流性质的规律:等温线向低值(较高纬度)凸出,表明有暖流经过,等温线向高值(较低纬度)凸出,表明有寒流经过。

四、判断地表形态
陆地等温线受地形起伏的影响,会发生弯曲。

根据同一地区,地势越高气温越低,地势越低气温越高的特点,可归纳如下规律:①如果等温线闭合,内线数值大――中心气温高――中心地势低――盆地(洼地);内线数值小――中心气温低――中心地势高――山地(高原)。

②如果等温线不闭合,等温线向高值凸――中间比两侧气温低――中间地势高山脊,等温线向低值凸――中间比两侧气温高――中间地势低――山谷。

五、判断海陆分布
由于海水的比热(热容量)比陆地大,所以,同一季节同纬度地区的陆地和海洋气温高低不同。

夏季,大陆升温快,平均温度比同纬度海洋高;冬季,大陆降温快,平均温度比同纬度海洋低。

据此可归纳出如下规律:
(1) 7月,等温线向北凸――大陆,等温线向南凸――海洋;
1月,等温线向北凸――海洋,等温线向南凸――大陆。

(2)采用“高高低低”记忆法。

同纬度地区的大陆和海洋,若气温高,则等温线向较高纬度的去凸;若气温较低,则等温线向较低纬度地区凸。

六、判断季节
根据海陆等温线分布(弯曲)特征,1陆南、7陆北,可以判断当地的季节,其判断规律如下:
(1)大陆等温线向较高纬度地区凸――大陆气温较高――当地为夏季;
(2)大陆等温线向较低纬度地区凸――大陆气温较低――当地为冬季;
(3)海洋等温线向较高纬度地区凸――海洋气温较高――当地为冬季;
(4)海洋等温线向较低纬度地区凸――海洋气温较低――当地为夏季;
(5)根据气温数值大小判断:如,当秦岭――淮河一线附近地区月均温为0℃时,为我国冬季(1月份)。

再如,当青藏高原地区月均温在8~16℃时,为我国夏季(7月份)。

七、判断逆温现象
在地球大气对流层中,由于大气增温主要依靠吸收地面辐射,因此离地面越近获得地面辐射的热能越多,气温就越高,气温一般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
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或海拔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幅度小于6℃,即“逆温”现象。

八、判断气压
气压高低除了与高度、大气垂直运动等因素有关,还与温度有关。

在等温线图上判断气压高低的规律是:在同一水平面上,气温高的地方气压低,气温低的地方气压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