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腹部射频消融中文版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

肝脏超声造影方法
造影检查方法
声诺维:1.5-2.4ml 肘正中静脉团注
目标明确时:实时观察全过程
目标不明确时: a、注重门静脉及延迟相全肝扫查,必要时两次注射,第二次观察动脉期 b、借助融合成像定位再行CEUS 动态记录
FNH 局灶性脂失 肪变/缺 再生结节 腺瘤 典型特征 典型特征 其他特征
小血管瘤可为全瘤
早期高增强 车轮状供血动脉 等增强 等增强
可有无增强区域
或环状增强 等增强 中央疤痕低增强 等增强 等增强 等增强 高增强伴无增强区 等或高增强 中央疤痕低增强 等增强 等增强 等或低增强 无增强区
其他特征
典型特征 其他特征
超声造影在肝癌射频消融术中的临床应用
超声造影是超声领域的第三次革命
灰阶超声(B超)
彩色多普勒
超声造影
超声造影的基本原理
通过外周静脉注射超声微泡造影剂 微泡增加了血液内散射体,能进入微循环,使回声增强,让人眼能够实时 分辨微循环灌注
超声造影剂
主要成分:含SF6及磷脂的微泡 微泡平均直径约5-7um,可通过毛细血管(血池造影剂) 微泡经肺排除体外,易代谢,体内半衰期12分钟 造影剂用量小(1.5-2.4ml),无明显肝肾毒作用 无需过敏试验
低增强
全瘤高增强 可见无增强区域
来源:2008年EUSUMB 超声造影临床应用指南
肝脏FLL的探测及检出
敏感性明显高于普通US 可作为增强CT/MR重要的补充 位置较深、声波衰减、肺气遮挡、病灶太小易漏诊 小囊肿、肝圆韧带结构易误诊为恶性病灶,需二次注射观察动脉期鉴别
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肌瘤临床应用的指南建议(完整版)

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肌瘤临床应用的指南建议(完整版)子宫肌瘤是育龄期女性发病率最高的良性病变,发病率高达20%。
随着女性婚育年龄的推迟,未婚育女性发病率也在增高,症状性子宫肌瘤传统子宫切除的治疗方法已不再能够较好满足临床治疗需求。
越来越多的患者希望在保留子宫的基础上得到有效的保守治疗。
患者的求医需求催生了无创及微创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
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原位消融治疗子宫肌瘤自2007 年用于临床,是近年逐渐成熟并普及的微创治疗新技术。
此项技术创伤小、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可有效减轻或消除,得到患者认同并广泛普及。
为使治疗规范有序,经多中心协作研究组研究后提出临床应用指南建议,供临床应用参考。
一、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肌瘤技术原理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治疗是病灶原位灭活技术,是借助超声影像实时引导、监控对子宫肌瘤进行靶向定位,并将针型微波辐射器经皮穿刺植入至病灶内,利用微波的生物体“离子加热”和“偶极子加热”的致热效应,在短时间内使电极周围的组织温度升高至使组织细胞蛋白质发生凝固性坏死的温度,造成组织细胞的不可逆性凝固坏死,并可使组织内血管壁发生透壁性损伤,进而达到保留子宫基础上,使子宫肌瘤细胞原位失活,子宫肌瘤缩小或经自然腔道排出体外完全消失的治疗目的。
二、适应证及禁忌证(一)适应证经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或超声检查明确诊断的子宫肌瘤,伴有腹痛、月经过多、继发性贫血、压迫等症状,未生育或已婚已育但强烈希望保留子宫者,经其他保守治疗方法治疗无效,有安全的经腹壁穿刺路径,并符合以下条件者:(1)患者无绝经期征象。
(2)子宫肌瘤分级符合国际妇产学(FederationInternational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分级标准0 ~ 6 级,肌壁间子宫肌瘤均径(前后径+ 上下径+ 左右径)/3 >5 cm 且<10 cm,黏膜下子宫肌瘤均径>2 cm,宽蒂的浆膜下子宫肌瘤蒂部宽>3 cm。
超声引导下浅表射频消融

2015年甲状腺结节及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热消融治疗 ------专家共识
消融治疗与切除术甲功及并发症对比
结节性甲状腺肿开放切除术和射频消融各200例
并发症 声音嘶哑 暂时性(%) 永久性(%) 甲状腺旁腺损伤(%) 出血、血肿(%) 结节破裂(%) 总计(%) 甲状腺功能减低(%) 切除术 射频消融
女,57岁,左叶结节6*4cm,术后1年几乎完全消失
甲状腺恶性肿瘤射频消融治疗——
女,34岁,FNAB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美观问 题拒绝外科治疗,要求射频消融。于2014.8.19行 射频消融治疗,术前病灶 1.0*0.9*1.0mm,术后 消融灶20*15*18mm,术后8个月行超声造影检 查,消融灶明显缩小且无增强,颈部未见明确转移 性淋巴结
我们的努力—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
右上纵膈神经鞘瘤射频消融后复查
右上纵膈神经鞘瘤射频消融前后
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射频消融治疗
继发性甲状旁腺 增生症的射频消融治疗
RFA RFA
骨质疏松、囊性变、骨折
冠状动脉钙化
颈动脉钙化
软组织钙化
继发性甲状旁腺增生手术治疗不足
我国慢性肾病5期透 析治疗患者,PTH达 标率仅26.5%
射频消融治疗甲状旁腺增生
射频消融治疗甲状旁腺增生
射频消融治疗甲状旁腺增生—效果
Moving Shot 模式
甲状腺结节消融技巧(移动消融)
甲状腺结节消融技巧(水隔离)
消融治疗前后Leabharlann 声造影女患,39岁, 术前超声造影
术后即刻 超声造影
甲状腺占位射频消融治疗—
三 次 消 融 后
13
CONFIDENTIAL
甲状腺占位射频消融治疗—
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治疗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

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治疗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刘玉江,徐瑞芳*,钱林学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超声科,北京100050;*通信作者徐瑞芳【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MWA)治疗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AW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8月—2023年6月在北京友谊医院接受MWA治疗AWE的患者17例(共19个病灶)。
治疗前后使用常规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和静脉超声造影观察病灶变化情况。
记录治疗后3、6、12个月AWE病灶体积、体积缩小率、疼痛缓解及并发症情况,评估治疗效果。
结果超声造影显示所有病灶均一次完全消融成功。
病灶平均初始体积为(7.46±5.82)ml,术后3、6、12个月随访时体积分别缩小至(4.32±2.76)ml、(2.47±1.68)ml、(1.72±1.16)ml(t=0.423,P=0.005;t=0.198,P=0.001;t=0.556,P=0.002),平均体积缩小率分别为(46.18±24.36)%、(61.43±18.72)%、(74.25±13.26)%。
所有患者治疗12个月后腹壁周期性切口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
1例患者术后出现局部皮肤灼伤,其余患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结论MWA治疗AWE 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微波;消融技术;超声检查【中图分类号】R445.1;R711.71 【DOI】10.3969/j.issn.1005-5185.2024.03.014Ultrasound-Guided Microwave Abl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Abdominal Wall Endometriosis LIU Yujiang, XU Ruifang*, QIAN LinxueDepartment of Ultrasound, Beijing Friendship Hospital Affiliated to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50, China; *Address【Abstract】Purpose To investigate th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ultrasound-guided microwave ablation (MWA) in the treatment of abdominal wall endometriosis (AWE). Materials and Methods A total of 17 patients (19 lesions) with AWE who underwent MWA in Beijing Friendship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4 to June 2023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Grey-scale and color Doppler flow ultrasonography, and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 were used to observe the lesion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The AWE lesion volume, volume reduction rate, pain relief, and complications were recorded 3, 6, and 12 months after treatment to evaluate the treatment efficacy. Results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showed that all lesions underwent successful treatment with single MWA. The average initial nodule volume was (7.46±5.82) ml, which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to (4.32±2.76) ml, (2.47±1.68) ml, (1.72±1.16) ml at 3, 6 and 12 months follow-up (t=0.423, P=0.005; t=0.198, P=0.001; t=0.556, P=0.002) with a mean volume reduction rate of (46.18±24.36)%, (61.43±18.72)%, (74.25±13.26)%, respectively. Notably, all 17 patients experienced a significant decrease or complete alleviation of periodic abdominal incision pain at 12-month after treatment. One patient experienced local skin burns after the procedure, while the remaining patients did not experience severe complications. Conclusion MWA is safe and effective for treating AWE, and further research is warranted.【Key words】Endometriosis; Microwave; Ablation techniques; Ultrasonography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2024, 32 (3): 279-283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abdominal wall endometriosis,AWE)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出现于腹壁的一种最常见的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症[1-2]。
B超引导局部介入射频消融治疗

B超引导局部介入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近期疗效观察陈涛蔡忠红田伏洲(成都市成都军区总医院全军普外中心)目前对于肝脏肿瘤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仍是手术切除。
然而对于多数肝脏肿瘤病人,当最后确诊时,限于肿瘤的位置、范围、对重要血管及远处脏器的侵犯与转移,以及病人肝脏功能储备与全身情况无法耐受手术等原因,根治性切除已不可能进行。
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已有一些新技术应用于肝脏肿瘤的临床治疗,包括局部注射无水酒精及化疗药物、冷冻治疗以及热固化治疗等。
我院采用RF—2000射频治疗仪对86例中、晚期肝脏肿瘤病人在B超引导下进行射频消融治疗(radiofrequency ablation therapy,RFA)近期疗效较好,现将有关方法及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1、材料与方法:2000年2~6月,对86例原发性及转移性肝脏肿瘤病人采用B超引导局部介入射频消融治疗,男性57例,女性29例,平均年龄46。
1岁(23~77岁)。
原发性肝细胞癌(HCC)71例(82。
6%),其中AFP>400ng/ml者51例(71。
8%)。
转移性肝脏肿瘤15例(17。
4%)。
71例HCC病人中16例(22。
5%)为切除术后复发,63例HCC病人伴有肝硬化,肝脏功能Child A级13例,Child B级42例,Child C级16例。
15例肝脏转移性肿瘤病人,11例原发灶位于结、直肠,3例胆管细胞癌,平滑肌肉瘤肝转移1例。
合并黄疸、腹水者16例,合并肺转移者3例。
全部病人均有AFP和(或)病理诊断。
治疗前采用CT 或MRI测定肿瘤位置及三维直径,肿瘤直径2。
7~22cm,平均7。
3cm。
采用B 超引导局部介入RFA对总共419个瘤灶进行治疗,病人瘤灶数目3~12个。
RFA 术后1d和7d进行血清学检测,1个月后复查CT/MRI,以后每3个月复查1次。
2、治疗系统组成:RF—2000射频治疗系统由Radio Therapeutics Corp。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近期与远期疗效研究

11 一 般 资 料 .
间子 宫肌瘤 ( 中 2例伴有黏 膜下子宫肌 瘤 ) 瘤体 18个 , 其 , 1
无 生 育 要 求 , 龄 4 ~5 年 1 7岁 , 均 4 . 平 9 5岁 ; 经 临 床 检 查 及 均
部位及 与子 宫腔关 系 : 并选择穿刺 点及穿刺方 向。将 治疗刀
插 入 肌 瘤 中 心 或 一侧 , 纵 向 和 垂 直 切 面 观 察 确 定 刀 在 肌 B超 瘤 内位 置 , 尖 端 距 浆 膜 层 0 8~10c 在 电脑 控 制 下 s wa ol we p f m n h t e r ,h o a f ci e r t s9 . % a d t e c r a e w s6 . 9% . n l a e s flo d u r 3 mo t o 2 y a s t e t tlef t a e wa 3 52 o e v n h o e r t a 3 8 Co ・
功 率 2 4 。 5— 5 W
妇女 , 发病率 占育龄妇女 的 2 % ~ 5 , 中 4 5 0 2% 其 0~ 0岁的妇 女发病率高达 5 . % ~ 0 12 6 %… 。子 宫肌瘤 既往 以手术治 疗
为 主 。随 着 科 学 技 术 的 发 展 , 创 医 学 开 始 应 用 于 子 宫 肌 瘤 微
陈 萍
【 摘要】 目的 探讨 超声引导 下射频 消融治疗 子宫肌瘤 近期与远 期的疗 效。方法 选 择从 20 04年 7月 ~
18例 患 者 在 射频 治 疗 后 1月 子宫 肌 瘤 总 平 均 体 积 与治 疗 前 比较 ,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0 差
20 0 8年 1月接受射频 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患者 18例 , 0 均为肌壁 间子宫肌瘤 , 瘤体直径 0 8— . I 直径小于 3c . 50 C n, m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参
考
文
献
[ ] G ae yA P u I A poeuef diecr ci J . 1 inl A,al A. rcd r o mil or tn[ ] Am J l r n e o
O to 5 ( ):6 r d,8 3 24—27 h 6.
利用单侧种植体牵引上颌 中线 , 操作简单 , 不依赖患者 配合 , 具有一定 的临床可行性。但仍需注意患者是否 已经
超 声 引 导 下 射 频 消 融 治 疗 原 发 性 肝 癌 的 临 床 研 究
黄桂 华 赫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军 俞 渊 许 斌
( 广西 中医学 院第一 附属 医院肝胆 外科 , 南宁 市 500 ) 302
r d o r q e c l cr d e d e we e p n tr d i t i e mo e c tn o sy, n h u rwa mp i d i a ife u n y e e to e n e l r u cu e n o l rt v u rp r u a e u l a d t e t mo si ar n e st Re u t Of5 e in n 4 a i n s 2 r f a d a t r o e s3. a n ih, 0 we e tt l i u. s l s 5 l so s i 6 p t t , 3 we e o i me e fl s 5, mo g wh c 2 r o al e y i ar d, ih a b ai n r t f 6. 6% ; 5 w r fa d a e e f3 5—8 c , o g wh c 1 r o al mp i e w t n a l t a eo 8 9 o 1 e e o i m tro . m a n ih, 1we e t t l m y
人工腹水辅助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特殊部位肝癌

人工腹水辅助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特殊部位肝癌
患者祝先生,肝左叶癌术后肝内转移,已失去再次开刀手术的机会,10月21我院普外科符明年医师收治入院。
超声科孟彬副主任医师会诊后,认为该转移灶位于肝切缘处,与胃壁紧贴,距离胆囊仅1cm,位置比较特殊,射频消融很是棘手,稍有不慎可能损伤胃壁及胆囊,造成胃穿孔、胆囊穿孔。
经过仔细分析,孟主任决定先给患者实施人工腹水分离暴露手术野后再用射频消融。
患者完善术前检查后,10月24日下午,孟主任带领科内同事与普外科符明年等医务人员协作,在超声引导下,经腹壁穿刺,向肿瘤与胃壁之间注入生理盐水,使胃与肿瘤充分分离,胆囊与肝脏之间也被生理盐水充填,然后再将射频针穿刺入肿瘤内进行消融,历时1小时,肿瘤被完全消融。
术后,患者状况良好。
孟主任说,肝癌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微创性肿瘤原位治疗技术。
超声引导下肝癌射频消融具有定位准确、实时显像、准确度好、无放射性、操作简便、轻便灵活等优点。
象这种位于肝边缘的与胃肠、胆囊紧邻的特殊部位的肿瘤射频消融虽然比较棘手,但是只要精心分析,就可以创造条件,充分暴露手术野,治疗起来更安全、更彻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声引导下腹部射频消融全世界大概两种不同的技术比起其他技术已经被更普遍的使用在肝脏或者肾脏恶性肿瘤的治疗中。
经皮酒精注射(PEI)和射频消融(RFA)。
1988年,Livraghi在意大利描述了使用经皮酒精注射治疗小肝细胞癌[5]。
除了亚洲外,1990年,Shiina也同样描述了使用乙醇注射治疗肝细胞癌[6]。
比起其他技术,乙醇消融存在一些优势和缺点。
在肝细胞癌更高发一些国家中,由于资源局限不允许购买高端设备治疗比如冷凝治疗。
乙醇,纯酒精,相当易得和价格不贵。
使用乙醇治疗的缺点可能是需要多次治疗才能达到完全消融,并且主要应用在小肝癌(小于3cm)。
对于肝脏其他恶性肿瘤,此种方法不能使用,比如结直肠癌转移到肝脏,因为转移癌比较硬而酒精不能在病灶中传播开。
另外一项技术在全球已经流行,基本原理是射频电灼,在1990年,它被McGahan被描述[7]。
McGahan 的文章描述了在超声引导下对动物肝脏局部使用射频能量和使用18-20号针单极电灼,针尖末端未绝缘,并同时对在超声观察到的病灶使用电流。
从病理学上讲,损害病灶回声相当于凝固性坏死区域。
作者们相信此项经皮技术有很大的潜力,原因有5个,(1)损害病灶可以清楚地控制。
(2)此项技术可以重复使用。
(3)存在较少的并发症。
(4)在操作时可以不用住院。
(5)此项技术可以联合其他治疗方法。
最初对射频消融的研究集中在使用一个单极针用来组织消融。
除了针尖,其余部分是绝缘的,针尖可以允许电流通过和使周围组织凝固性坏死。
很快就被发现,损伤病灶只局限在1-1.5cm。
以此同时,射频技术已经精炼,很多作者证实新的方法可以增大组织坏死的区域。
举例说,Goldberg 和他的同事证实增大组织破坏可以使用多个针[8]。
Lorentzen证实了射频消融使用冷却电极针确实可以增加组织凝固性坏死面积[9]。
Gili和他的同事描述了使用多叉针(Leveen 针)作为射频消融针叶可以增加组织凝固性坏死区域[10]。
在这篇文章中,射频消融方法、使用不同技术和可疑的区域都讲被详细讨论。
材料和草案:经皮消融接下来讲述什么时候应用射频消融或者其他经皮消融术。
损伤区域用CT 或者MRI或者两者一起证实,注意肝脏损伤区域临近结构是很重要的,比如膈肌,胆囊,和临近肠子,肾脏损伤区域输尿管或者临近肠子。
病变的区域需要很小心的记录。
比如,大多数大约3-4cm小病灶,一般病人易选择使用射频消融或者其他消融技术。
对于大肿瘤,完全使用消融治疗成功率不高。
在这种情况下,外科联合其他技术将会被考虑。
内科医生应该评估一些因素,不能做射频消融,比如,难以处理长时间出血或者没有适当穿刺途径。
必须明确将要消融的病灶是良性还是恶性(图1和2)。
举例说,病人有其他部位癌症病史,现肝脏出现新的病灶,在射频消融之前经常先穿刺活检。
因为肝脏原发病灶的话,就没有必要穿刺活检。
总的来说,如果存在新增强,边界清晰肿块位于肝脏内的恶性肿瘤,有典型CT特点和甲胎蛋白升高,那活检就可能没有必要。
活检可能用来明确肝细胞癌分化好坏。
另外,肾脏病灶活检经常在治疗前操作,证实固体肿块可能是良性肿瘤比如是嗜酸细胞瘤或者不含脂肪的错构瘤。
图一:一位50岁病人,肝脏内有单一转移病灶,准备做射频消融和肝活检。
(A)CT扫描证实肝内单一病灶位于肝右叶后方,病灶在射频消融前需要先做活检。
(B)超声证实了边界很清晰的回声团块位于膈肌的穹窿上方(箭头指向处)。
(C)使用一种同轴技术,细针吸引活检证实是黑色素瘤转移瘤。
(D)活检后两周,射频针定位在病灶中。
(E)射频消融后,可见大的回声区域。
(F)随后CT增强扫描证实高密度被治疗的病灶位于大的低密度消融区域中心。
同时可见少量胸水。
图2 经典射频消融步骤应用在一位71岁老人新发现右肾增强病灶。
(A)应用CT另外一个原因证实强化肿块接近3cm,位于右肾上极。
后来此肿块取活检和证实是肾细胞肿瘤。
病人被建议使用射频消融治疗。
(B)超声图像获得肿块血供的情况和在穿刺过程中应该避免的血管.(C)射频针被固定后,位置重新通过CT扫描检查。
(D)通过超声可见针的位置,射频消融开始后,可观察到针尖的回声反应(箭头示)。
(E)进一步治疗后尅见回声增高(箭头示)。
对于未能达到完全治疗的区域,可重新定位针。
此操作可在增强CT或者造影强化超声引导下(如果在美国外)。
(F,G)随后CT 扫描证实右肾实质后方缺失并且右肾细胞癌位置未见血流信号。
医生必须明确穿刺定位的影像形态。
他们会选择超声、CT或者二者联合。
我们偏向于联合使用超声和CT。
在操作之前应该明确使用哪种穿刺针。
例如,如果病灶3cm,电极针烧灼范围应该4-5cm,以确保充分治疗肿瘤和围绕肿瘤烧灼边界是正常肝脏。
同样地,单个,成簇状或者多个冷凝针可以被使用,主要决定于病灶的大小。
在操作前,超声被使用来观看细针将会通过的途径(图3)。
此操作对于预见穿刺途径潜在的血管非常有用,因此在射频消融穿刺定位时可以避开。
一旦超声定位,射频针在实时监测下被定位在目标病灶中。
如果联合其他技术比如乙醇消融加上射频消融,我们通常把射频针定位在病灶中,然后再穿刺部位乙醇消融(图4)。
我们先使用乙醇消融,随后用射频消融。
因为我们已经发现乙醇消融引起的回声区域消失得慢一些,比起射频消融引起的回声区域。
图3 肾的射频消融是经过肝脏的方法和使用水分离术应用在82岁妇女右肾有两个实质性肿块的病人身上。
(A)CT扫描证实相对小病灶位于右肾中极前方(箭头示)。
(B)超声纵切面检查证实中极边界清晰病灶(短箭头示)和下极有血供的病灶(长箭头示)。
(C)射频消融针经肝脏进入肾中极病灶(箭头示)。
(D)消融后肾中极病灶的回声反应。
(E)随后CT扫描病灶1证实病灶周围没有强化。
图4 一位50岁男性病人在肝S7发现肝细胞癌行乙醇和射频消融术治疗。
(A)CT扫描动脉期证实了强化肿块位于肝脏右叶后方。
(B)超声图像证实了边界清楚低回声肿块(箭头示)位于肝脏右叶后方。
(C)超声彩色图像证实了肿块周边有动脉血流和临近肿块可见蓝色信号是肝静脉。
(D)一个20号千叶针被插入到病灶后方,针尖被标记(箭头示)。
(E)少量纯乙醇被快速注射进入病灶并扩散开,在病灶的中后方可见回声区域。
(F)注射乙醇后,在病灶回声区域和周围组织使用射频消融。
(G)操作完成后,对比强化CT扫描动脉期证实了肿块区域密度减低并可见对比强化正常形态充血边缘(箭头示)。
病人并出现了轻微双侧基底段肺不张和膈下少量液体和出血。
当射频针进入到病灶中,针的位置应该用CT检查明确没有穿进临近重要器官,比如胆囊,肠子,或者输尿管。
如果细针太接近器官比如肠子,膈肌,或者胆囊,可修正此项技术,包括联合乙醇注射或者人工腹水(图5,6,7和8)。
图5 一位81岁女性病人有肝细胞癌病史,此癌接近胃和胆管,在射频消融中使用了水分离术,使得临近结构分开。
(A) CT扫描证实了肿块(箭头示)临近幽门和胆总管。
(超声图像证实了等回声边界清晰肿块(箭头示)。
(C )射频针尖(箭头示)被证实被插入肿块内。
(D)通过CT检查针的位置并证实了针很靠近幽门部。
(E)此图像证实了灌注5%葡萄糖水溶后,幽门和胆总管在射频消融针的位置中分离开,显示射频针和钝尖针(箭头示)。
(F)射频消融后的回声变化。
(G) 射频消融后12小时CT扫描证实肝脏内射频消融位置密度降低,不存在对幽门的损伤。
图6 一位52岁女性病人在肝脏的圆顶上可见一个很大的肝细胞癌。
扫描证实使用人工腹水和转换开关盒技术。
(A)对比强化CT扫描证实了相当大病灶位于肝脏的圆顶上(箭头示)。
(高分辨率超声前方肝脏证实了针(箭头示)被固定于肝脏包膜(箭头示)。
(C)通过针和被固定在肝脏包膜上(弯箭头示)的导管(箭头示)灌注5%葡萄糖水溶液。
此导管被固定在肝脏的圆顶上可以在肝脏病变和膈肌之间创造人工腹水。
(D)超声检查证实了大的回声病灶靠近膈肌的穹窿部(箭头示)。
(E) 超声图像证实了射频针尖位于病灶内(箭头示)。
(F)注意两个针被固定在病灶内(箭头示)应用于射频消融。
用测径器测量已创造出大的回声病灶。
(G) 紧接对比CT扫描证实,接近穹窿的病灶射频消融后反应为减低密度。
标记肝脏周围的人工腹水和双侧肺不张和胸水的情况。
图7 一位52岁女性病人使用了两个针射频消融后的情况。
此病例与插图6显示“专利途径”签署是一样的。
(A) 血流彩超可见在肝脏表面(箭头示)有两种颜色路径。
(多普勒彩超证实了路径符合肝脏表面的静脉瘘。
(C)探针加压后3分钟,其中一个瘘自然闭合,5分钟后,两个瘘都已经闭合。
此扫描证实了超声的优越性在于证明在射频消融中存在潜在的并发症。
图8 肾下极肾细胞癌使用射频消融和水分离术与图3是同一个病人。
(A)CT扫描证实了又一个实性肿块位于右肾下极(箭头示)。
同时可见大肠位于肿块的周围。
(超声引导下射频针被插入肾下极病灶内(箭头示)。
(C)CT扫描被使用证实肾下极病灶内针的位置满意,和证实钝尖针被固定在接近大肠周围,通过钝针注射5%葡萄糖水(前一针)。
(D)持续注射水和连续射频消融,微泡形成在病灶周围和增加射频针尖和结肠的距离。
(E)随后CT扫描病灶2证实了射频消融部位无血供。
同时发现6小时后CT扫描仍发现水使病灶和结肠分离开。
明确针定位准确后,射频消融可以进行。
超声在监测消融后的回声反应时非常有用的。
射频消融后,拔针需在超声的引导下进行。
我们经常在拔针的时候是烧灼针经过的路径。
拔针需要在超声的引导下小心进行,以至于避免因疏忽导致对路径周围皮肤或者皮下组织的烧灼。
拔针后,位置必须通过超声检查以确保没有明显的并发症存在,比如在肝包膜见是否有动静脉瘘(见图7)。
程序记录在治疗彻底和明确损坏的区域分布后,需监测病人病变位点和并发症。
我们常使用广谱抗生素治疗几天。
联合全身或者局部化疗或者放疗或者化学栓塞可被考虑。
治疗后血清中或者生化肿瘤标记物应该被评估,比如甲胎蛋白,如果升高了,可能提示肿瘤复发或者有新发的肝细胞癌。
CT,MRI使用频率较低,超声被应用评价治疗的效果。
我们常可在治疗后使用形态学方法检测,治疗后第一年每三个月一次,第二年每6个月一次,以后每年一次。
如果存在另外明显危险因素,比如丙肝肝炎,此时CT 或者MRI每3个月应该做一次。
经皮乙醇注射治疗经皮乙醇注射治疗(PEIT)已经被使用在局部肿瘤的消融,特别是肝细胞癌,在日本[5,6]。
乙醇通过细胞内扩散导致组织破坏,细胞内蛋白脱水,最后导致凝固性坏死。
唯有肝细胞癌适合使用PEIT,然而其他肿瘤,比如肝转移瘤,使用效果不佳。
因为肝转移瘤,比如结直肠癌,通常质硬,硬度导致乙醇不容易播散。
肝细胞癌是血管丰富并且质地相对软,这样更有利于乙醇的播散。
研究已经发现单纯使用乙醇治疗小肝细胞癌很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