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超声消融治疗共74页文档

合集下载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疗效分析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疗效分析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疗效分析作者:梁洪敏来源:《健康科学》2018年第14期摘要:目的:分析经皮射频消融(RFA)治疗肝癌的疗效。

方法:33例肝癌患者的40个肿块接受了经皮肝穿射频消融治疗,行超声造影检查评估RFA的治疗效果,并随访观察其复发情况。

结果:射频消融治疗后,直径关键词:肝肿瘤;导管消融术;超声检查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肝癌切除术是根治性治疗的最有效手段,但受很多因素限制,在所有肝脏恶性肿瘤患者中能够手术的约占20%[1]。

射频消融术(RFA)为无法手术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微创治疗方法[2]。

现将我院自2016年4月至2017年11月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治疗33例肝癌患者的疗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3例患者均为自2016年4月至2017年11月我院住院患者,男性28例,女性5例,年龄34~75岁,平均年龄54.2岁,29例单发病灶,2例2个病灶,1例3个病灶,1例4个病灶,共计40个病灶,肿瘤直径1.5~11.4cm,其中瘤体最大直径5cm者2个病灶;术前行肝动脉化疗栓塞3例,术后行TACE1例,全部病例均经B超,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诊,其中原发性肝癌25例,转移性肝癌8例;肝功能Child分级A级28例,B级3例,C级2例。

1.2仪器设备射频治疗装置为珠海和佳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HCGF3000冷极射频肿瘤治疗机。

工作频率:460kHz;最大射频功率:120W;控温范围:70~90#;蠕动泵流量:∃50ml/min;热疗定时时间:12min;具有一路温度曲线实时显示和温度、功率数据显示功能。

超声引导仪器采用东芝%550A超声仪,凸阵探头(频率3.5MHz)和穿刺探头(频率3.75MHz)。

1.3治疗方法1.3.1射频消融方法根据术前检查及患者具体情况确定治疗方法。

在超声引导下将14G的射频针穿刺入肿瘤,按预定功率和作用时间进行RFA,单次消融直径为3cm,为确保完全消融,对于直径>2.5cm的肿瘤常在原穿刺点旁1~1.5cm处反复布针,多点交叠消融,最终在超声检测中见到肿瘤完全变为强回声,消融范围超过肿瘤直径1cm以上,最大限度地毁损病灶。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
伴有右向左分流的心脏病、重度肺高压、未控制的高血压和成人呼吸窘迫综 合症患者 近期急性冠脉综合症或临床不稳定性缺血性心脏病
肝脏超声造影方法
造影检查方法
声诺维:1.5-2.4ml 肘正中静脉团注
目标明确时:实时观察全过程
目标不明确时: a、注重门静脉及延迟相全肝扫查,必要时两次注射,第二次观察动脉期 b、借助融合成像定位再行CEUS 动态记录
FNH 局灶性脂失 肪变/缺 再生结节 腺瘤 典型特征 典型特征 其他特征
小血管瘤可为全瘤
早期高增强 车轮状供血动脉 等增强 等增强
可有无增强区域
或环状增强 等增强 中央疤痕低增强 等增强 等增强 等增强 高增强伴无增强区 等或高增强 中央疤痕低增强 等增强 等增强 等或低增强 无增强区
其他特征
典型特征 其他特征
超声造影在肝癌射频消融术中的临床应用
超声造影是超声领域的第三次革命
灰阶超声(B超)
彩色多普勒
超声造影
超声造影的基本原理
通过外周静脉注射超声微泡造影剂 微泡增加了血液内散射体,能进入微循环,使回声增强,让人眼能够实时 分辨微循环灌注
超声造影剂
主要成分:含SF6及磷脂的微泡 微泡平均直径约5-7um,可通过毛细血管(血池造影剂) 微泡经肺排除体外,易代谢,体内半衰期12分钟 造影剂用量小(1.5-2.4ml),无明显肝肾毒作用 无需过敏试验
低增强
全瘤高增强 可见无增强区域
来源:2008年EUSUMB 超声造影临床应用指南
肝脏FLL的探测及检出
敏感性明显高于普通US 可作为增强CT/MR重要的补充 位置较深、声波衰减、肺气遮挡、病灶太小易漏诊 小囊肿、肝圆韧带结构易误诊为恶性病灶,需二次注射观察动脉期鉴别

超声引导下腹部射频消融中文版

超声引导下腹部射频消融中文版

超声引导下腹部射频消融全世界大概两种不同的技术比起其他技术已经被更普遍的使用在肝脏或者肾脏恶性肿瘤的治疗中。

经皮酒精注射(PEI)和射频消融(RFA)。

1988年,Livraghi在意大利描述了使用经皮酒精注射治疗小肝细胞癌[5]。

除了亚洲外,1990年,Shiina也同样描述了使用乙醇注射治疗肝细胞癌[6]。

比起其他技术,乙醇消融存在一些优势和缺点。

在肝细胞癌更高发一些国家中,由于资源局限不允许购买高端设备治疗比如冷凝治疗。

乙醇,纯酒精,相当易得和价格不贵。

使用乙醇治疗的缺点可能是需要多次治疗才能达到完全消融,并且主要应用在小肝癌(小于3cm)。

对于肝脏其他恶性肿瘤,此种方法不能使用,比如结直肠癌转移到肝脏,因为转移癌比较硬而酒精不能在病灶中传播开。

另外一项技术在全球已经流行,基本原理是射频电灼,在1990年,它被McGahan被描述[7]。

McGahan 的文章描述了在超声引导下对动物肝脏局部使用射频能量和使用18-20号针单极电灼,针尖末端未绝缘,并同时对在超声观察到的病灶使用电流。

从病理学上讲,损害病灶回声相当于凝固性坏死区域。

作者们相信此项经皮技术有很大的潜力,原因有5个,(1)损害病灶可以清楚地控制。

(2)此项技术可以重复使用。

(3)存在较少的并发症。

(4)在操作时可以不用住院。

(5)此项技术可以联合其他治疗方法。

最初对射频消融的研究集中在使用一个单极针用来组织消融。

除了针尖,其余部分是绝缘的,针尖可以允许电流通过和使周围组织凝固性坏死。

很快就被发现,损伤病灶只局限在1-1.5cm。

以此同时,射频技术已经精炼,很多作者证实新的方法可以增大组织坏死的区域。

举例说,Goldberg 和他的同事证实增大组织破坏可以使用多个针[8]。

Lorentzen证实了射频消融使用冷却电极针确实可以增加组织凝固性坏死面积[9]。

Gili和他的同事描述了使用多叉针(Leveen 针)作为射频消融针叶可以增加组织凝固性坏死区域[10]。

超声引导射频消融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效果

超声引导射频消融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效果

超声引导射频消融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效果子宫腺肌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表现为盆腔疼痛、月经紊乱、不孕不育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针对子宫腺肌症的治疗方法有多种,其中超声引导射频消融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备受关注。

本文就探讨超声引导射频消融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效果进行综合分析。

一、超声引导射频消融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是一种介入性治疗方法,通过将导向针输送至病变部位,利用射频能量产生的热量使病变组织凝固坏死,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这种治疗方法具有微创、恢复快、创伤小等特点,逐渐成为治疗子宫腺肌症的首选方法之一。

二、米非司酮治疗米非司酮是一种激素类药物,具有抑制子宫内膜增生和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妇科疾病的治疗中。

对于子宫腺肌症患者,米非司酮可以有效地减轻月经紊乱、盆腔疼痛等症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

三、联合治疗的优势超声引导射频消融和米非司酮在治疗子宫腺肌症中分别具有不同的优势,联合应用可以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超声引导射频消融可以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减少病灶体积,缓解症状,而米非司酮可以通过激素调节作用,进一步减轻患者的痛苦。

联合治疗在治疗子宫腺肌症中有着独特的优势。

四、临床研究及效果分析近年来,有多篇临床研究对超声引导射频消融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的效果进行了分析。

这些研究表明,联合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月经周期、月经量,减轻盆腔疼痛等症状,有效缩小子宫肌瘤的体积,并且减少了手术的需求。

在治疗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对联合治疗的满意度极高。

而且,联合治疗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也得到了充分验证,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临床研究还表明,联合治疗对于那些不愿意接受手术的患者尤其适用,可以在不影响生育的前提下,有效地改善子宫腺肌症的症状。

对于那些有手术禁忌的患者,联合治疗也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五、患者的注意事项在接受超声引导射频消融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前,患者需要了解一些注意事项。

超声引导下浅表射频消融

超声引导下浅表射频消融

2015年甲状腺结节及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热消融治疗 ------专家共识
消融治疗与切除术甲功及并发症对比
结节性甲状腺肿开放切除术和射频消融各200例
并发症 声音嘶哑 暂时性(%) 永久性(%) 甲状腺旁腺损伤(%) 出血、血肿(%) 结节破裂(%) 总计(%) 甲状腺功能减低(%) 切除术 射频消融
女,57岁,左叶结节6*4cm,术后1年几乎完全消失
甲状腺恶性肿瘤射频消融治疗——
女,34岁,FNAB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美观问 题拒绝外科治疗,要求射频消融。于2014.8.19行 射频消融治疗,术前病灶 1.0*0.9*1.0mm,术后 消融灶20*15*18mm,术后8个月行超声造影检 查,消融灶明显缩小且无增强,颈部未见明确转移 性淋巴结
我们的努力—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
右上纵膈神经鞘瘤射频消融后复查
右上纵膈神经鞘瘤射频消融前后
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射频消融治疗
继发性甲状旁腺 增生症的射频消融治疗
RFA RFA
骨质疏松、囊性变、骨折
冠状动脉钙化
颈动脉钙化
软组织钙化
继发性甲状旁腺增生手术治疗不足
我国慢性肾病5期透 析治疗患者,PTH达 标率仅26.5%
射频消融治疗甲状旁腺增生
射频消融治疗甲状旁腺增生
射频消融治疗甲状旁腺增生—效果
Moving Shot 模式
甲状腺结节消融技巧(移动消融)
甲状腺结节消融技巧(水隔离)
消融治疗前后Leabharlann 声造影女患,39岁, 术前超声造影
术后即刻 超声造影
甲状腺占位射频消融治疗—
三 次 消 融 后
13
CONFIDENTIAL
甲状腺占位射频消融治疗—

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治疗肾细胞癌的临床效果

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治疗肾细胞癌的临床效果

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治疗肾细胞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我院行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治疗的肾细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共纳入72例患者,其中男性47例,女性25例,年龄范围为42-78岁。

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前通过检查明确肿瘤的位置、大小和形态。

选择合适的微
波探头,使用适当的能量和时间进行消融治疗。

术后患者定期检查肿瘤的复发情况和生存
状况。

结果
经过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治疗,所有患者成功完成手术,并且手术时间短,平
均手术时间为40分钟。

术后患者恢复情况良好,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3天。

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随访,患者无癌症相关症状及体征,术后近期肿瘤局限性复发率为2%,长期肿瘤局限性复发率为5%。

生存分析显示,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89%。

讨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是一种在保留肾脏功能的情况下有效治疗肾细胞癌的方法。

本研究结果表明,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在肾细胞癌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微波消融术是通过将微波能量传导到肿瘤组织,使组织温度升高并导致细胞凋亡和坏死。

由于微波消融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手术风险和
术后并发症。

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肾细胞癌的微创方法。

它可以在保
留肾脏功能的同时治疗肾细胞癌,具有较低的并发症和复发率。

由于本研究样本量相对较小,还需要进一步的大样本临床研究来验证其临床效果。

甲状腺B超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

甲状腺B超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

甲状腺B超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摘要】甲状腺结节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近年来有关甲状腺射频消融治疗的研究报道日益增多,显示其潜在和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甲状腺射频消融技术的发展概况。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射频消融;超声引导甲状腺结节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疾病,采用触诊的方法进行筛查,普通人群的患病率在5%左右,使用高分辨超声检查,其患病率可高达30%-67%。

目前治疗方法主要有:口服左旋甲状腺素片并随访观察、乙醇注射的硬化治疗、组织间激光消融治疗、手术治疗[1]。

自1997年起自1997 年hussher 等[2]报道内镜下甲状腺切除术以来,内镜下甲状腺手术在临床上广泛开展,减少了手术瘢痕的形成,美观得以提高,但手术创伤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变。

为了追求进一步的微创效果,借鉴深部脏器的射频消融技术,b超引导下甲状腺介入技术也逐渐在临床开展,现将相关的研究进展介绍如下1射频消融技术的原理射频消融(rfa)是一种微创介入治疗方法,1990 年rossi和mc gahan等[3,4]最先报道rfa 应用于动物肝脏组织的消融,随后用这一技术治疗人类的肝脏肿瘤。

目前,rfa 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全身多种器官的疾病,除了可以灭活肿瘤,还能减少瘤负荷达到止痛、降低激素分泌等目的,此外还有研究将其应用于非肿瘤疾病如治疗脾功能亢进(脾亢)等。

rfa 是一种肿瘤热疗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热能损毁肿瘤组织,由电极发出射频波使其周围组织中的离子和极性大分子振荡撞击摩擦发热,将肿瘤区加热至有效治疗温度范围并维持一定时间以杀灭肿瘤细胞。

同时,射频热效应能使周围组织的血管凝固,形成一个反应带,使之不能向肿瘤供血而防止肿瘤转移。

另外,rfa 不但可以杀灭肿瘤,也可以增强t 淋巴细胞、nk 细胞、红细胞等免疫状态,从而起到非特异性肿瘤杀灭作用[5]。

2甲状腺射频消融的动物实验研究2000年hajime kanauchi等首先在一头重20kg的猪身上进行b 超引导下的甲状腺射频消融的动物实验,当时仅仅对甲状腺射频消融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做了简单的观察[6]。

B超引导局部介入射频消融治疗

B超引导局部介入射频消融治疗

B超引导局部介入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近期疗效观察陈涛蔡忠红田伏洲(成都市成都军区总医院全军普外中心)目前对于肝脏肿瘤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仍是手术切除。

然而对于多数肝脏肿瘤病人,当最后确诊时,限于肿瘤的位置、范围、对重要血管及远处脏器的侵犯与转移,以及病人肝脏功能储备与全身情况无法耐受手术等原因,根治性切除已不可能进行。

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已有一些新技术应用于肝脏肿瘤的临床治疗,包括局部注射无水酒精及化疗药物、冷冻治疗以及热固化治疗等。

我院采用RF—2000射频治疗仪对86例中、晚期肝脏肿瘤病人在B超引导下进行射频消融治疗(radiofrequency ablation therapy,RFA)近期疗效较好,现将有关方法及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1、材料与方法:2000年2~6月,对86例原发性及转移性肝脏肿瘤病人采用B超引导局部介入射频消融治疗,男性57例,女性29例,平均年龄46。

1岁(23~77岁)。

原发性肝细胞癌(HCC)71例(82。

6%),其中AFP>400ng/ml者51例(71。

8%)。

转移性肝脏肿瘤15例(17。

4%)。

71例HCC病人中16例(22。

5%)为切除术后复发,63例HCC病人伴有肝硬化,肝脏功能Child A级13例,Child B级42例,Child C级16例。

15例肝脏转移性肿瘤病人,11例原发灶位于结、直肠,3例胆管细胞癌,平滑肌肉瘤肝转移1例。

合并黄疸、腹水者16例,合并肺转移者3例。

全部病人均有AFP和(或)病理诊断。

治疗前采用CT 或MRI测定肿瘤位置及三维直径,肿瘤直径2。

7~22cm,平均7。

3cm。

采用B 超引导局部介入RFA对总共419个瘤灶进行治疗,病人瘤灶数目3~12个。

RFA 术后1d和7d进行血清学检测,1个月后复查CT/MRI,以后每3个月复查1次。

2、治疗系统组成:RF—2000射频治疗系统由Radio Therapeutics Corp。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