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工程》北京地铁篇观后感说课讲解

合集下载

《超级工程》观后感

《超级工程》观后感

《超级工程》观后感《超级工程》观后感看完一部作品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超级工程》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超级工程》观后感1四通八达的北京地铁网络,高耸入云的上海中心大厦,世界上最长的跨海桥港珠澳大桥,穿梭于澳洲与上海之间运输天然气的lng船,巍峨屹立在海上的“巨无霸”风力发电机……这些融汇尖端科技的重大工程,如何从蓝图变为现实,其间有着怎样起伏跌宕的动人故事?央视纪录频道近期推出的五集纪录片《超级工程》对这些问题给出了答案。

《超级工程》是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今年继《春晚》和《舌尖上的中国》之后,推出的又一部大型原创纪录片,也是该频道自20xx年1月1日开播以来摄制的第一部科学类工程题材纪录片。

“在国际纪录片界,科学类工程题材纪录片一直备受瞩目。

中国的鸟巢、t3航站楼、青藏铁路、杭州湾跨海大桥等大型工程均被美国探索频道、国家地理频道列为重点选题进行摄制,这些纪录片的播出充分说明了国际主流媒体对中国现实发展题材的高度关注。

因此,在央视纪录频道开播之初,《超级工程》便成为第一批重点立项的`纪录片项目。

目前,它已经成为国际电视市场上第一部由中国人自己拍摄的工程题材纪录片。

”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总监刘文说。

纪录片《超级工程》选取了当下中国最具代表性的5个重大工程项目,客观地记录了它们从无到有的建设过程。

片中每一集讲述一个工程,分别为《北京地铁网络》、《上海中心大厦》、《港珠澳大桥》、《海上巨型风机》和《超级lng船》。

这些工程涉及能源、交通、建筑各个方面,关系到国计民生,与城市中的人们息息相关,不论是科技含量还是建造水平,它们都体现了国内乃至世界最高标准。

“正如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一样,这些历史上的伟大工程可以让今天的我们感受到那个伟大的时代。

今天我们用纪录片呈现的中国超级工程,也将用影像的方式为我们的后人留下今天中国人的创造与智慧。

超级工程3观后感(精选10篇)

超级工程3观后感(精选10篇)

超级工程3观后感(精选10篇)观后感一:《超级工程3》是一部关于中国工程建设的纪录片,展示了中国众多的高科技、高速度的建筑工程。

作为中国人,看到这样的纪录片让我感到自豪。

这不仅仅是技术创新的成果,更是中国人民的智慧与实力的体现。

希望这样的纪录片能够更广泛地传播到全球,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和尊重中国。

观后感二:《超级工程3》的每一集都有一段非常震撼人心的片段,比如海上大桥的铺设、高铁的建设等。

这些片段展示了中国在工程建设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实力。

作为一个中国人,看到这些场景让我感到非常自豪和激动。

我相信,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我们的技术水平和实力会更加强大,能够为全球的建设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观后感三:作为一名建筑师,我非常欣赏《超级工程3》的纪录片。

这部电视节目展示了很多引人注目的建筑项目,包括桥梁、高速公路、高铁和建筑。

更重要的是,它向我们展示了不同的建筑风格和建筑设计途径。

我相信这些经验和技巧能够帮助我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观后感四:《超级工程3》是一部非常成功的纪录片,它向观众展示了中国工程建设的成就和创新。

这部电视节目不仅展现了中国的技术实力和工程能力,更向观众传递了一种信念: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追求目标,就能够创造出惊人的成果。

这种信念不仅在工程建设领域有着显著的表现,也可以在社会各个方面得到应用。

观后感五:《超级工程3》是一部非常有意义的电视节目,它展示了中国在工程建设领域的实力和成就。

我相信这部纪录片对于外国观众来说也是非常有启示性的,可以帮助他们了解和认识中国。

同时,对于中国观众来说,这部电视节目也让我们更加自豪、更加信心满满地面对未来。

观后感六:《超级工程3》是一部非常震撼人心的电视节目,它向观众展示了现代工程建设所取得的惊人成果。

这些工程建设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实力的体现,更是全球建设事业的重要贡献。

这部电视节目启示我们要更加努力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并为创造更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超级工程观后感

超级工程观后感

超级工程观后感前几天,我看了一部关于超级工程的纪录片,看完之后,心里那叫一个震撼!这个纪录片展示了好多让人惊叹不已的超级工程,像港珠澳大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上海中心大厦等等。

这些工程可不仅仅是一堆冷冰冰的建筑和设施,它们背后藏着无数人的智慧、汗水和梦想。

就拿港珠澳大桥来说吧,以前我对它的了解也就停留在新闻里的只言片语,知道它是个很厉害的桥。

但看了这个纪录片,我才真正感受到它到底有多牛!这座桥横跨伶仃洋,把香港、珠海和澳门连接了起来。

光是想想建造过程中要面对的那些难题,我的脑袋都大了。

比如说,那复杂的海底地质条件,还有变幻莫测的海洋气候,这都给施工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纪录片里有个细节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就是在铺设海底隧道的时候。

那些工程师们为了找到最合适的铺设方案,简直是绞尽了脑汁。

他们要考虑海底的淤泥厚度、岩石的硬度,还要担心隧道的密封性和稳定性。

有个工程师说,那段时间他每天做梦都在想方案,头发都快掉光了。

哈哈,虽然听起来有点夸张,但真的能感受到他们的压力有多大。

还有那些建筑工人,他们在烈日下、在狂风中,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有时候为了赶工期,过年都不能回家和家人团聚。

我记得有个工人对着镜头说:“我孩子都快不认识我了,但是没办法,这桥得建啊!”说这话的时候,他的脸上带着一丝无奈,但更多的是自豪。

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的那一刻,看着车辆在桥上飞驰而过,我心里特别激动。

这不仅仅是一座桥,更是我们国家实力的象征。

它让三地之间的距离变得更近,让人们的出行更加便捷。

以前从香港到珠海要几个小时,现在几十分钟就到了。

这可真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啊!再说说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那造型简直太酷了!就像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

但你知道吗,建造这么一个庞大的机场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从规划到设计,再到施工,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挑战。

为了保证机场的运行效率,设计师们精心规划了跑道和航站楼的布局。

施工过程中,要解决大量的土方工程,还要确保建筑的质量和安全。

纪录片《超级工程》观后感(精选13篇)

纪录片《超级工程》观后感(精选13篇)

纪录片《超级工程》观后感(精选13篇)纪录片《超级工程》观后感纪录片《超级工程》观后感(精选13篇)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观后感吧。

观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纪录片《超级工程》观后感(精选1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纪录片《超级工程》观后感1人之健,在于筋骨;国之兴,在于铁路。

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在我国的综合交通体系中占据着骨干地位,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作用和深远影响。

“中国的高速铁路网络有着2万公里的运行里程,远超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它让100多座城市紧密的连接在一起,覆盖人口达到了7亿,每年连接数万亿美元的经济活动。

”铁路将全国的客货运输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国家交通事业中做出着巨大的贡献。

如今,新一代的高速铁路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它的快速便捷使人们的生活有了巨大的提升。

在一列列飞驰的巨龙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默默的汗水,是千万铁路人辛苦的付出。

为了能让高铁更加完善,科研人员们在试验与理论相差颇大的情况下,连夜奋战,终得满意结果;为了能让高铁跑的平稳,超长无缝钢轨的背后是焊接团队高超的业务素质;为了让高铁尽可能的笔直,工程团队们更是史无前例的让大多数线路都放在了桥上,让路基沉降控制在了毫米级的范围之内;为了让列车安全高效运营,调度指挥系统更是面对着天气、气候、地质等种种考验;高铁的心脏——IGBT芯片更是让高铁真正飞驰起来的关键。

高铁,真正的使人们生活中距离与时空的概念得到巨大改变。

代表我国高速铁路最高技术成就的标准动车组一条银龙飞南北,助力祖国腾飞。

在为祖国高铁飞速发展而感到震撼的同时,作为一名青工,唯有抱着一颗将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的心态投入到工作当中,为祖国的铁路运输事业增砖添瓦,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工作中的一点一滴做起,将我们成长工作的家园建设的更加美好!铁路冲云霄,职工奋进更美好,我自豪!纪录片《超级工程》观后感2通过观看《超级工程》系列的纪录片,我见识到了世界上现存的很多让人叹为观止的工程——超级工程。

超级工程——北京地铁网络上课讲义共22页

超级工程——北京地铁网络上课讲义共22页
Thank you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超级工程——北京地铁网络上课讲义
16、自己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超级工程——北京地铁网络上课讲义

超级工程——北京地铁网络上课讲义
前进中,持续旋转的刀盘,将切削的渣土送入泥土仓,加入合理配比的浆液, 最后将渣土运输到后方的土车中,盾构机每掘进一环,大概1.2米的距离,就会停下 来拼装管片,通常情况下,六片管片组成一环,在盾构机不断前进的同时,隧道内壁 也就同步形成了,在隧道成型后,要检验隧道是否与规定线路吻合,这直接关系到盾 构机贯通时能否准确出洞。
北京地铁施工难点(一)——文物保护
北京地铁施工难点(二)——地质条件
杭州地铁工地塌陷事故
2008 年 11 月 15 日 15 时15分,杭州地铁1号线湘 湖车站北2基坑西侧风情大 道路面下沉致使基坑基底 失稳,导致西侧连续墙断 裂,基坑坍塌,倒塌长度 约 75m左右。东侧河水及 西侧风情大道下的污水、 自来水管破裂后的大量流 水立即涌进基坑,积水深 达 9m 。 事 发 当 日 , 造 成 3 人死亡,18人失踪,24人 受伤。
北京交通现状——地面交通
北京交通现状——地铁交通
2012年底,北京6号线一期、8号线二期南段等4条新地铁线路正式启用, 北京拥有共14条地铁线路,地铁总运营里程达到442公里,已超过伦敦、首 尔和上海,成为世界上地铁线路最长的城市。
2014年北京市计划开通4条新线:6号线东段、7号线、14号线东段、15 号线西段,新增里程62.15km,使北京地铁总运营里程达到527公里。与此 同时,北京地铁日客运量多次突破1000万人次,跃居全球第一。
截至目前,北京地铁总投资超过了22号线中段和昌平线二期,里程为27公里。北京地铁线路运 营里程将达660公里。
到2020年,31条线路,1000公里行程,一个立体的地铁网络将覆盖北 京全城。
北京交通现状——地铁交通
北京地铁施工难点(一)——文物保护
北京地铁施工难点(三)——军事博物馆站

纪录片超级工程观后感600字

纪录片超级工程观后感600字

纪录片超级工程观后感600字纪录片超级工程观后感600字5篇最新纪录片超级工程观后感600字最新精选篇1央视继《舌尖上的中国》后推出《超级工程》另一纪录片,片中详细介绍了中国铁路的发展,超级工程Ⅱ观后感。

从一望无际的平原到连绵不断的大山,从烟雨朦胧的水乡到寸草不生的戈壁,大美中国的画板上镌刻了无数条不断交汇又分开的铁道线路。

铁路运输主要分为货运与客运两部分,由于受天气影响较小,承载力大,成本低,铁路货运为公路货运分担了不少重任,已成为我国不可缺少的一种货运方式。

火车造成的污染远远低于汽车与飞机,在环境问题突出的今天,相对于公路与空运而言,铁路运输占据着独特的优势。

在中国,铁路网络全程达到12万公里,占世界铁路7%的营业里程。

其中,高速铁路网络达到2万公里,_年7月,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与中国铁路总公司联合发布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勾画了新时期“八纵八横”。

高速铁路网的宏大蓝图,预计到_年将高速铁路网增加到3万公里。

如今,高速铁路时速可达300公里,在攻克了无数难题后才得以实现这一领先世界的速度。

无论是山路亦是水路,凿山铺路,架河建桥,铁路总能实现。

青藏铁路的开通备受世界瞩目,青海关角隧道属世界高海拔最长隧道,是中国最长隧道,全场32.645公里,青藏铁路的开通是世界上铁路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不仅促进了青藏地区对外的交流与发展以及民族间的融合还为后来的高海拔的铁路发展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京沪高速铁路丹阳至昆山路段上有着世界第一长桥——丹昆特大桥。

丹昆特大桥有着世界桥梁之最之称,全长164.851公里,横穿阳澄湖,跨越公路、铁路、水路180余条,出于地质原因与节省土地的考虑,全部采用高架桥梁,并且彻底解决了地基沉降的问题。

郦道元盛赞三峡“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李白也感叹“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现如今高铁速度将白帝城(重庆)到江陵(荆州)的路程缩短至五小时。

由于覆盖范围广,频率高,承载量大,速度快,高铁已成为大多数中国人出行的首选。

超级工程第三集观后感

超级工程第三集观后感

超级工程第三集观后感最近看了《超级工程》的第三集,真的是被震撼到了!这一集展示的那些超级工程,让我这个普通人对咱们国家的实力有了全新的认识。

片子里介绍的那个大型桥梁建设工程,给我留下的印象特别深。

那巨大的桥墩,一根根粗壮的钢梁,还有那精准到让人惊叹的拼接技术,每一个环节都让人忍不住竖起大拇指。

以前我路过那些大桥的时候,也就觉得挺壮观的,可从来没想过背后有这么多复杂的工艺和无数人的心血。

就说那桥墩的建设吧。

工人们得在湍急的江水中打下坚实的基础,光是应对水流的冲击就是个巨大的挑战。

他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站在狭小的工作面上,操作着各种大型机械。

我仿佛能看到他们脸上的汗水,在太阳的照射下闪闪发光,那汗水顺着脸颊不停地往下淌,他们顾不上擦,眼睛紧紧盯着手头的工作,生怕出一点差错。

还有那些钢梁的运输和安装,每一根钢梁都有几十米长,好几吨重。

运输的车辆就像是一个个庞然大物,小心翼翼地行驶在专门铺设的道路上。

到了安装的时候,那场面更是惊心动魄。

巨大的吊车伸出长长的臂膀,把钢梁缓缓吊起,然后一点点移动到指定的位置。

工人们在下面拿着对讲机,大声喊着各种指令,“左边一点,再左边一点,好,停!”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紧张和谨慎。

在整个工程中,工程师们的智慧也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他们要考虑到各种因素,比如风力、地质条件、交通流量等等。

为了让桥梁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他们反复计算、模拟,不断优化设计方案。

有时候,一个小小的细节问题就能让他们讨论半天,那种严谨的态度真的让人感动。

我还记得片子里有个年轻的工程师,看上去也就三十出头的样子。

他为了这个项目,已经好几个月没回家了。

他对着镜头说,特别想念老婆做的饭菜,还有孩子的笑声。

但是为了能按时完成工程,他只能把这份思念埋在心底,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说这话的时候,他的眼睛里有一丝无奈,但更多的是坚定和自豪。

看到这些,我不禁想到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便利。

我们开车行驶在平稳的大桥上,可能从来没有想过这背后有多少人的付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级工程》北京地铁篇观后感
上节课,老师让我们观看《超级工程》系列视频。

四通八达的北京地铁网络,高耸入云的上海中心大厦,世界上最长的跨海桥港珠澳大桥,穿梭于澳洲与上海之间运输天然气的LNG船,巍峨屹立在海上的“巨无霸”风力发电机……这些工程涉及能源、交通、建筑各个方面,关系到国计民生,与城市中的人们息息相关,不论是科技含量还是建造水平,它们都体现了国内乃至世界最高标准。

今天我看了《超级工程》第三集,有关于北京地铁网络的一集。

以前,我个人从来没有注意过身边有哪些是一项工程,原来这些近在咫尺的事物是如此的伟大与复杂,真正的让我深深感叹。

从视频中看到了建设地铁的艰难。

北京的交通拥堵不堪,城市的未来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了改善交通问题,就有了建设地铁的这一项计划。

计划中,需要十年时间,完成包括31条线路,560座车站,1000公里在内的世界上最大的地铁交通网络。

在国外的许多城市,地铁系统的修建大概需要近百年的时间。

北京只剩下十年时间,使建设地铁成了一项超级工程。

国外的地铁往往与城市相伴而生,甚至早于城市出现。

而北京已经发展成了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城市的地下管线密布,高大建筑的地基纵横交错,这给北京地下地铁的建设带来了很大困难。

而且在挖掘过程中,又遇到了是盾构机丧失威力的难题。

由于北京复杂的地质,北京西北两侧地势偏高,经过河流长期的冲刷,形成了东边沙土西边卵石的地质。

这些难题都需要专家反复探讨来解决,可见这项工程的不易。

一项工程的完成是很不容易的。

它需要详细周密的部署和安排,在计划之前需要各种各样经验的积累,数据理论一个都不能少,而在计划后,工程又会遇到一个又一个问题需要去解决。

在北京地铁的修建中,很多人都尽着自己的一份
力。

地铁线路设计部门的人员们早早设计出穿越古城区线路的设计方案,为了保护文物调整地铁站和相关规划设施;盾构机驾驶员高锐轩每天13个小时呆在驾驶舱里,经常一两个月见不到太阳,进行着复杂而枯燥的工作;而工人们更是日日夜夜的工作,不辞劳苦。

地铁的建设也花费了太多物力。

纪录片中提到,每公里地铁造价近10亿元,挖掘隧道的盾构机高达5000万元人民币。

在修建中,最为主要的是有关文物的保护。

为了更好地保护头顶的古建,设计师为这条新修的线路选定了一种首次应用于北京的施工方案,这很好的体现了在工程中的一种富有人情的气息。

工程并不是冷血无情的,它更多的是为我们服务,为我们提供方便,同时并不会为这些去破坏祖先留给我们的美好遗产。

另外,在工程中,曾经有一个技术难题要求地面沉降不能超过3毫米。

3毫米看似是很小的距离,可是在一项工程中,小小的3毫米可以带来重大的失误和灾祸。

在北京地铁的建设中,如果地面沉降大于3毫米,就会导致轨道变形。

列车经过时就必须减速行驶,这会使交叉线路的运营带来极大混乱。

可见工程需要极大的缜密性。

看完这一集《超级工程》,在领略到了北京地铁网络的神奇与浩大的同时,我感到自豪与激动,也让我对有关工程的内容产生了极大兴趣。

我想我会在课下的时间里再去看看其它四集,继续感受工程带给我的震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