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惰的智慧导学案定稿

合集下载

《懒惰的智慧》 导学案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懒惰的智慧》 导学案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课标要求】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学习目标】1、了解本文不同凡响的立意: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2、掌握本文别致的论证结构和新颖的论据叙述方式。

品味作者生动形象、幽默传神的语言风格。

3、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看待事物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逆向思维和创新意识,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念,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本文的幽默传神的语言【课时安排】:一课时【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懒惰()疲惫()恶劣()诞生()活塞()训诫()2.根据词义写出词语。

(1)抄近路,比喻能较快地达到目的的巧妙手段。

()(2)遵守规矩。

()(3)非常疲乏,疲劳得难以忍爱()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l)等她长大了,就会总是忙忙碌碌,一付倦容。

()(2)这时第一条船就诞生了,它就是把一段树干淘空以后做成的。

()(3)这个主意最先肯定是由想座着干活的人想出来的。

()(4)他们探究各种互不相关的现象的根缘,他们讨厌需要吃苦受累的事情。

()4、勾画出作者对“懒惰”与“懒汉”议论性的文字,读出作者对懒汉的见解和认识。

并在此基础上归纳中心论点。

5、学生疑惑。

(1)(2)【问题探究】1、作者用了哪些事例来证明中心论点呢?请以“举‘谁十干什么十怎么样’的例子”的形式概括事例。

这些事例有顺序排列吗?2、学习对比论证:本文作者在运用事例论证论点的时候,从哪些方面进行了对比论证?有什么作用?3、读一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体味其语言的准确严密与生动幽默。

(找出具体词语加以分析)4、结合自己的理解,用或通俗、或形象、或幽默、或富的哲理的语言谈谈课文中的“懒惰”的含义。

(这是课后练习题一的要求)5、作者在文章中列举了大量的事例来证明了正是懒惰促进了文明的发展,我们能不能也举出这样的几个事例呢?想想看,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可以运用'懒惰的智慧'来解决?【教后反思】八年级上册《懒惰的智慧》问题案参考答案【自主学习】1.duòbèilièdànsāijiè2.(1)捷径(2)循规蹈矩(3)疲惫不堪3、(1)“付”改为“副”(2)“淘”改为“掏”(3)“座”改为“坐”(4)“缘”改为“源”。

《懒惰的智慧》优秀教案(精选5篇)教案及反思

《懒惰的智慧》优秀教案(精选5篇)教案及反思

《懒散的智慧》优秀教案(精选5篇)教案及反思《懒散的才智》优秀教案(精选5篇)在教学工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预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同学学习的乐观性。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懒散的才智》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关怀到大家。

《懒散的才智》优秀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使同学学会不同凡想的的选题立意,学习本文新颖别致的论证过程,欣赏文章幽默传神的语言2、启发同学从多个角度看待事物和解决问题,培育他们的逆向思维和创新意识。

3、培育同学的创新观念,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养成勤于思索的习惯二、教学的重难点简析重点:培育同学的创新观念,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难点:引导同学体会本文的幽默传神的语言三、教学方法争论法、问答法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敬重的老师,友爱的同学们:你们好!我想先送一句话给大家“世界上最大的末开发的疆域是我们两耳之间的空间。

”那两耳之间是什么呢?是才智,是创新,是人类进步的动力。

今日我们就走进美国作家,凯利的《懒散的才智》,去领悟才智带给了人类怎样的变化?【二】整体感知通过前面的预习我们知道这是一篇谈论文,那文章的中心论点又是什么呢?请快速的扫瞄全文,找出表达观点的句子。

明确:实际上,没有我们这些懒汉,唯恐就没有社会的进步;没有我们这些懒汉,勤劳的人面对的唯恐只会是单调乏味的劳作。

【三】合作探究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合作解决老师大屏幕上面的问题,并选出代表来呈现你们小组的风采。

1、用了哪些事例来证明中心论点呢?请以“举‘谁十干什么十怎么样’的例子”的形式概括事例。

(老师以第一个事例为例)2、是如何选取和支配事例的?3、本文的论据类型,论证方法是什么?4、读一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体会其语言的精确严密与生动幽默。

(找出具体词语加以分析)5、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对“懒散”的含义有了更深的了解。

联系课文试用通俗,形象,幽默,富有哲理的语言说说你认为文中“懒散”的含义。

《懒惰的智慧》优秀教案

《懒惰的智慧》优秀教案

《懒惰的智慧》优秀教案《懒惰的智慧》优秀教案「篇一」平时在家帮你们的爸妈干过农活的同学请举手。

都干过些什么活?现在,如果要你帮爸妈把红薯从山上背下来,用小背笼背要10次才能背完,如果用大背笼背呢,只要5次,你愿意采取什么方式去背?想不想听我对你的评价?你是个懒惰者!(大声,停一下)但你很优秀!我很欣赏你!一家知名宾馆年终评选了十位“最懒惰”的工作人员作为“年度最优秀的员工”,为什么呢? 宾馆经理说:“他们的懒,突出表现在总是一次性把工作完成,他们懒得连一个多余的动作也不去做,他们的工作效率是最高的,服务是最令人满意的。

所以他们是最优秀的。

”同学们可能觉得很奇怪,千百年来,人们都赞美勤劳,反对懒惰,这个宾馆经理却反其道而行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呢?有哪位同学知道,请举手回答。

明确:逆向思维。

对,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就是人们常说的反过来想,倒过来想。

用这种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得出来的见解和认识常常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关于逆向思维,我们后面还要作具体研究。

下面,我们不妨先来研读美国作家凯利的《懒惰的智慧》一文,看看他怎样对懒惰和懒惰者作出自己的诠释(点出作者)并且,我希望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一起完成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

(点出学习目标)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的91面,通过课前的预习,有谁能告诉我,本文的体裁是什么?好,那我们就先来复习一下有关议论文的一些知识(点出)我们说,一篇议论性的文章要有作者的观点、看法或主观、认识,那么本文是写作者对什么人的认识呢?(懒惰者)。

好,下面请同学们把作者对懒惰者的见解和认识读出来,“实际上”预备读:“没有我们的这些懒汉,就没有社会的进步;没有我们的这些懒汉,即使勤劳的人一生中也会是充满单调乏味的劳作。

”(点出观点句)看得出来,作者提出来的对懒惰者的认识和常人的认识是不是一样?(不是)这种认识是不是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呢?(是)下面我请同学们找出作者罗列出来的关于不懒惰和懒惰的相关事实。

《懒惰的智慧》导学案及同步练习.doc

《懒惰的智慧》导学案及同步练习.doc

《懒惰的智慧》导学案及同步练习第20课《懒惰的智慧》导学案一、课文导学【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音及词义:摞lu#144;:把东西重叠地往上放。

惫b#710; i:极端疲乏。

循x,n:遵守;依照; 沿袭。

称职: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都能胜任所担任的职务。

躬g#141;ng:自身,亲自。

循规蹈矩:遵守规矩。

亲躬:亲自做。

捷径:近路,比喻能较快地达到目的的巧妙手段。

乏味:没有趣味,缺少情趣。

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二、相关背景:1、关于作者:凯利,美国作家。

2、相关知识:关于议论文(1)议论文的特点内容具有理论性;结构具有逻辑性;语言具有概括性。

(2)议论文的基本要素论点:作者对事物或问题所持的见解、主张。

论据:证明论点的理由根据。

论证: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3)议论文的论证方式分立论、驳论两种。

立论:针对事物或问题直接阐明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驳论: 通过反驳错误或反动观点,从而树立起自己的正确论点。

反驳的方法有:直接反驳对方的错误论点;通过反驳错误论据来驳倒错误论点;通过反驳错误论证过程来驳倒错误论点。

(4)议论文的结构这里指的是一般结构。

议论文立论的一般结构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部分。

提出问题就是引出论述中心,提出论点;分析问题就是摆出论据来证明论点;解决问题就是得出结论。

常见的结构形式有:并列式,段落层次间是平行并列的关系;层进式,各部分之间是层进关系,即层层深入,步步推进;总分式, 论证的层次间是总论和分论的关系,或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再总。

驳论文的一般结构方式是:摆靶子一一摆实质一一论危害一一作结论(正面论点)o (5)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在驳论中,往往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批驳方法和先假设对方的论点是正确的,然后引申,引出荒谬的结论,从而驳倒对方论点的“归谬法”。

【整体感悟】一、谋篇立意本文从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入手,由浅入深地探讨人类的智慧。

创造学思想录懒惰的智慧教案及练习

创造学思想录懒惰的智慧教案及练习

创造学思想录——懒惰的智慧教案章节:第一章至第五章第一章:懒惰的智慧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懒惰的智慧概念理解懒惰的智慧在创造力发展中的作用掌握运用懒惰的智慧提高创造力的方法1.2 教学内容懒惰的智慧定义懒惰的智慧与创造力的关系运用懒惰的智慧提高创造力的策略1.3 教学活动导入:讨论懒惰与智慧的关系讲解:懒惰的智慧定义及作用实践:小组讨论,分享运用懒惰的智慧提高创造力的案例第二章:创造力的本质2.1 教学目标理解创造力的本质掌握培养创造力的方法探索创造力发展的障碍及应对策略2.2 教学内容创造力的定义及特征培养创造力的方法:好奇心、思维灵活性、冒险精神等创造力发展的障碍及应对策略2.3 教学活动导入:讨论创造力的重要性讲解:创造力的本质及特征实践:小组讨论,分享培养创造力的方法及案例第三章:懒惰的智慧与创新思维3.1 教学目标理解懒惰的智慧与创新思维的关系掌握运用懒惰的智慧激发创新思维的方法探索创新思维在实际中的应用3.2 教学内容懒惰的智慧与创新思维的关系运用懒惰的智慧激发创新思维的方法:跨界思维、逆向思维等创新思维在实际中的应用案例3.3 教学活动导入:讨论创新思维的重要性讲解:懒惰的智慧与创新思维的关系实践:小组讨论,分享运用懒惰的智慧激发创新思维的案例第四章:懒惰的智慧与问题解决4.1 教学目标理解懒惰的智慧与问题解决的关系掌握运用懒惰的智慧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方法探索问题解决中的创造性思维策略4.2 教学内容懒惰的智慧与问题解决的关系运用懒惰的智慧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方法:换位思考、简化问题等问题解决中的创造性思维策略4.3 教学活动导入:讨论问题解决的重要性讲解:懒惰的智慧与问题解决的关系实践:小组讨论,分享运用懒惰的智慧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案例第五章:懒惰的智慧在实践中的应用5.1 教学目标理解懒惰的智慧在实践中的应用掌握运用懒惰的智慧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探索懒惰的智慧在个人及社会发展中的价值5.2 教学内容懒惰的智慧在实践中的应用领域:教育、科技、艺术等运用懒惰的智慧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观察、实验、反思等懒惰的智慧在个人及社会发展中的价值5.3 教学活动导入:讨论懒惰的智慧在实践中的应用讲解:懒惰的智慧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及价值实践:小组讨论,分享运用懒惰的智慧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第六章:懒惰的智慧与创意写作6.1 教学目标理解懒惰的智慧在创意写作中的作用掌握运用懒惰的智慧进行创意写作的技巧探索懒惰的智慧如何提升写作创新能力6.2 教学内容懒惰的智慧与创意写作的关系运用懒惰的智慧进行创意写作的技巧:想象、换位、留白等懒惰的智慧提升写作创新能力的策略6.3 教学活动导入:讨论创意写作的重要性讲解:懒惰的智慧与创意写作的关系实践:小组讨论,分享运用懒惰的智慧进行创意写作的案例第七章:懒惰的智慧与艺术创作7.1 教学目标理解懒惰的智慧在艺术创作中的价值掌握运用懒惰的智慧进行艺术创作的策略探索懒惰的智慧如何激发艺术创造力7.2 教学内容懒惰的智慧与艺术创作的关系运用懒惰的智慧进行艺术创作的策略:直觉、自由探索、跨界等懒惰的智慧激发艺术创造力的方法7.3 教学活动导入:讨论艺术创作的重要性讲解:懒惰的智慧与艺术创作的关系实践:小组讨论,分享运用懒惰的智慧进行艺术创作的案例第八章:懒惰的智慧与科技创新8.1 教学目标理解懒惰的智慧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掌握运用懒惰的智慧进行科技创新的策略探索懒惰的智慧如何提升科技创新能力8.2 教学内容懒惰的智慧与科技创新的关系运用懒惰的智慧进行科技创新的策略:跨界思维、逆向思维等懒惰的智慧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策略8.3 教学活动导入:讨论科技创新的重要性讲解:懒惰的智慧与科技创新的关系实践:小组讨论,分享运用懒惰的智慧进行科技创新的案例第九章:懒惰的智慧与日常生活应用9.1 教学目标理解懒惰的智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掌握运用懒惰的智慧提升生活质量的策略探索懒惰的智慧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带来便利9.2 教学内容懒惰的智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时间管理、人际关系等运用懒惰的智慧提升生活质量的策略:简化任务、寻求帮助等懒惰的智慧在日常生活带来的便利案例9.3 教学活动导入:讨论懒惰的智慧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讲解:懒惰的智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践:小组讨论,分享运用懒惰的智慧提升生活质量的案例第十章:懒惰的智慧与个人成长10.1 教学目标理解懒惰的智慧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掌握运用懒惰的智慧促进个人成长的策略探索懒惰的智慧如何提升个人综合素质10.2 教学内容懒惰的智慧与个人成长的关系运用懒惰的智慧促进个人成长的策略:自我反思、学习借鉴等懒惰的智慧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的方法10.3 教学活动导入:讨论个人成长的重要性讲解:懒惰的智慧与个人成长的关系实践:小组讨论,分享运用懒惰的智慧促进个人成长的案例第十一章:懒惰的智慧与团队协作11.1 教学目标理解懒惰的智慧在团队协作中的作用掌握运用懒惰的智慧提高团队协作效率的策略探索懒惰的智慧如何促进团队创新11.2 教学内容懒惰的智慧与团队协作的关系运用懒惰的智慧提高团队协作效率的策略: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等懒惰的智慧促进团队创新的途径11.3 教学活动导入:讨论团队协作的重要性讲解:懒惰的智慧与团队协作的关系实践:小组讨论,分享运用懒惰的智慧提高团队协作效率的案例第十二章:懒惰的智慧与领导力12.1 教学目标理解懒惰的智慧在领导力中的作用掌握运用懒惰的智慧提高领导力的策略探索懒惰的智慧如何激发团队潜力12.2 教学内容懒惰的智慧与领导力的关系运用懒惰的智慧提高领导力的策略:倾听、授权、激发创新等懒惰的智慧激发团队潜力的方法导入:讨论领导力的重要性讲解:懒惰的智慧与领导力的关系实践:小组讨论,分享运用懒惰的智慧提高领导力的案例第十三章:懒惰的智慧与项目管理13.1 教学目标理解懒惰的智慧在项目管理中的作用掌握运用懒惰的智慧提高项目管理效率的策略探索懒惰的智慧如何确保项目成功13.2 教学内容懒惰的智慧与项目管理的关系运用懒惰的智慧提高项目管理效率的策略:合理安排、控制风险等懒惰的智慧确保项目成功的途径13.3 教学活动导入:讨论项目管理的重要性讲解:懒惰的智慧与项目管理的关系实践:小组讨论,分享运用懒惰的智慧提高项目管理效率的案例第十四章:懒惰的智慧与终身学习14.1 教学目标理解懒惰的智慧在终身学习中的作用掌握运用懒惰的智慧建立终身学习习惯的策略探索懒惰的智慧如何提高学习效率懒惰的智慧与终身学习的关系运用懒惰的智慧建立终身学习习惯的策略:设定目标、时间管理等懒惰的智慧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14.3 教学活动导入:讨论终身学习的重要性讲解:懒惰的智慧与终身学习的关系实践:小组讨论,分享运用懒惰的智慧建立终身学习习惯的案例第十五章:懒惰的智慧与可持续发展15.1 教学目标理解懒惰的智慧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掌握运用懒惰的智慧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探索懒惰的智慧如何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15.2 教学内容懒惰的智慧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运用懒惰的智慧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策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等懒惰的智慧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的方法15.3 教学活动导入:讨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讲解:懒惰的智慧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实践:小组讨论,分享运用懒惰的智慧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案例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懒惰的智慧在创造力、创新思维、问题解决、创意写作、艺术创作、科技创新、日常生活应用、个人成长、团队协作、领导力、项目管理、终身学习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应用。

董英英《懒惰的智慧》导学案

董英英《懒惰的智慧》导学案

《懒惰的智慧》导学案(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弄清文本中“懒惰”的含义。

2、依据关键语句能准确提炼本文的中心论点。

3、养成勤于思考,勇于创造的习惯。

【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助读资料】
➢关于议论文
1、议论文是证明,阐述作者的立场和观点的一种文体。

2、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论
证方法——解决“怎样来证明”
3、论据类型:事实论据和道路论据
4、常用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一)抄写词语,并给加点的字注音
摞.循规蹈矩疲惫不堪躬.亲捷径筋疲力尽
二)通读全文,抄写出表达作者对懒惰的看法的句子,并思考,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1、
2
3
4
5 本文的中心论点:
三)本文选取了哪些事例来论证作者的观点?用“谁怎么样”的形式概括。

二、课堂之旅
一)查出病根,开出良方
二)推出新药,治病救人
三)专家驿站,会诊杂症。

12.懒惰的智慧导学案.doc

12.懒惰的智慧导学案.doc

姓名:班级:授课教师:2013-12-12
懒惰的智慧导学案
凯利·美 1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作者不同凡想的的选题立意,学习本文新颖别致的论证过程,欣赏文章幽默传神的语言
2、学会多个角度看待事物和解决问题,培养逆向思维和创新意识。

学习的重难点:培养创新观念,激发创新思维;体会本文幽默传神的语言。

自学指导:讨论法问答法探讨法
完成本课基础训练。

自学自研:
一、整体感知
1注音裨.()益摞.()起阀.()门水泵.()活塞.()训诫.()捷.()径.()2成语解释循规蹈矩:
★思考:“懒惰和智慧”矛盾吗?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二、小组讨论
1、凯利是怎么样理解懒惰的?懒惰的成果是什么?
2、凯利认为“勤劳人”的致命弱点是什么?后果怎么样?1
3、讨论文章用了哪些论据?并指出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三、合作展示,完成分配的任务。

四、拓展延伸
1、文章叙述论据新颖。

请大家根据我们所学议论文中对叙述的要求,看看本文有什么不同?
2、文章中提到“没有我们这些懒汉,恐怕就没有社会的进步”,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
五、学习反馈:“懒惰”在通常情况下是一个贬义词,本文的“懒惰”的真实含义是什么?
五.课堂作业::基础积累,课文品位。

附板书:懒惰的智慧
凯利
不同凡响的立意: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别致新颖的结构:1、提出论点,先用社会普遍现象作论据论证,再用个别典型
事例作论据论证。

2、论证懒惰促进了人类进步。

幽默生动的语言:“懒惰”“懒汉”“懒洋洋”等。

六、教学反思。

懒惰的智慧_导学案_.doc

懒惰的智慧_导学案_.doc

把握文章大意,掌握课文注释,给以下字注音并组2、先请同学们通读课12、《懒惰的智慧》导学案班 ____ 组 ____ 号—姓名 ____________ 2013-10-16学习目的: 1、 学习作者的创新思想,培养求异思维品质2、 学会准确提炼文章论点,并找出支持个论点的论据3、 理解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在文中的作用4、 理解“懒惰”的含义,联系实际培养“懒惰的智慧”学习重难点:1、学会运用心智去懒惰;培养求异思维品质2、 本文新颖的论据叙述方式3、 对“懒惰”含义的不同理解,“懒惰的智慧”的发散思考课时安排:一课时新课导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许同学们也有这样的感受:老师喜欢勤奋学习的学生; 上司喜欢勤快的下级;家长喜欢勤劳的子女。

古往今来,勤劳者时时、处处得到表扬,懒惰 则成为地地道道的贬义词。

然而也会有这样的现象:勤奋学习的学生不一定都成绩优秀;勤 快的下级也许永远只是下级;而勤劳的子女也并不一定是最聪明最有成就的那一个。

那么对 此现象我们应该怎样解释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美国作家凯利的一篇文章《懒惰的智 慧》,看看她的观点又是怎样的。

(-)温故互查,知识梳理1、议论文的三要素是 _____________请你说说你记得的论证方法: ①摞( )( )②惫( )( ) ③循( )( ) ④诞( )( )⑤躬( )( ) ⑥涸()( ) ⑦诫( )( )⑧泵( )( )3.解释下列词语:小心翼翼: 邪恶: 疲惫不堪: 称职: 乏味:(二)探究文本1、学生再次自由默读课文,找出文章的论点提示:论点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对某个话题的见解和主张,在形式上应是 一个完整的议论性的语句。

一般说来,它所处的位置相对固定,常常出现在文章 的开头、中间或者结尾。

因此,我们提炼论点时,只要从这些固定的位置上去寻 找和琢磨,仔细加以辨别,就能快速而正确有效地提取论点。

本文议论的主要话 题是“懒惰”,所以我们找论点时关键是找到文中作者对“懒惰”与“懒汉”的 评论性的语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懒惰的智慧》导学案[教学目的]1.学会运用心智去“偷懒取巧”,去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

2.学习作者的创新思想,培养求异思维品质。

3.学会准确提炼文章观点。

4.理解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运用心智去懒惰;培养求异思维品质。

难点: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在文中的作用。

一.积累运用,我最棒!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懒惰()疲惫()恶劣()诞生()活塞()训诫()2.根据词义写出词语。

(1)抄近路,比喻能较快地达到目的的巧妙手段。

()(2)遵守规矩。

()(3)非常疲乏,疲劳得难以忍爱()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l)等她长大了,就会总是忙忙碌碌,一付倦容。

()(2)这时第一条船就诞生了,它就是把一段树干淘空以后做成的。

()(3)这个主意最先肯定是由想座着干活的人想出来的。

()(4)他们探究各种互不相关的现象的根缘,他们讨厌需要吃苦受累的事情。

()二.整体感知文章1题目中的“懒惰”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懒惰(不爱劳动,不爱工作),而被作者赋予了以新的含义:即人们在生活实践中,为了提高、节省的一种表现。

并将这种表现转化为、,其发明创造就是的结晶。

2. 速读课文,找出文中列举了哪些事例?请按照“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的格式总结。

①a.露茜帮妈妈收拾餐具遭责备.b.懒惰的饭店服务员;c.远祖发明了;d.波特发明;e.弗兰克•B•吉尔布莱思发现;f.懒汉发发现,g.懒汉建立的规则。

)②a.b.c.d.e证实了,f.g证实了精神的懒惰也同样。

③中心论点:3.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在文中主要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论证。

例子:论证。

例子:露茜帮妈妈收拾餐具遭责备的例子和她向来少拿多跑几趟路的例子,两个例子一反一正,形成了对比论证。

饭店中勤快和懒惰服务员的不同表现,也形成了论证。

)4.作者所举的事例有何特色(代表性)?有何作用?第一自然段列举的是,第二自然段列举的是,第三自然段列举的;作用是:这些社会普遍现象的范围由到,说服力不断递增。

第四、五自然段列举了个别典型事例,有详有略地证明了论点,更富有说服力。

三.拓展延伸1.既然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进步,那么呆干死干是绝对行不通的,更不能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现在我们处于21世纪,面对知识经济时代,国际竞争更为激烈,只有实干加巧干,不断创新、不断发明,才能在社会上有立身之本,国家才能富强昌盛。

文中有一观点,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你能结合你经常所见的事例来证实这个观点吗?①②③④2.《理想的阶梯》陈群青年最爱谈理想,青年最苦恼的是理想和现实常常有矛盾。

有的青年虽有理想,但刻苦勤奋不足;有的也很想为理想努力,但不能抓紧一点一滴的时间;有的自以为条件差,岗位平凡,无用武之地,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结果,常常在碌碌无为的苦闷中慨叹蹉跎。

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

离开奋斗,理想就只能是幻想而已。

有理想的青年,都应从眼前的现实起步,以非常艰苦的奋斗,作为通往理想境界的阶梯。

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

马克思为实现解放全人类的崇高理想奋斗一生。

他积极投身于火热的工人运动,研读无数种著作,学会了欧洲好几个国家的语言。

他不断在图书馆钻研,数十年如一日,座位下的地面竟然磨掉一层。

化学家诺贝尔为减轻工地上挖土工人的繁重劳动,决心发明炸药。

废寝忘食,四年里做了几百次试验。

最后一次试验时,他聚精会神地盯着燃延的导火线。

一声巨响,在旁的人们惊叫:“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却从浓烟中跳出来,面孔乌黑,身上还带着血,兴奋地狂呼:“成功了!”那些杰出的人物正是被一种崇高的目标所鼓舞,才产生了惊人的毅力与忘我的精神。

是理想的浪涛激励着他们去刻苦奋斗。

今天,我们为实现四化而奋斗,这是中华民族空前的事业,其任务之艰,难度之大,更需要亿万人民,特别是青年,百折不回地艰苦奋斗。

有志于为这一崇高理想而奋斗的青年要敢于面对现实,不怕一切艰难困苦,不怨天尤人,以凌云的壮志,用刻苦勤奋的汗水浇开灿烂的理想之花。

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

富兰克林有句名言:“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许多科学家、文艺家都是同时间赛跑的能手。

爱迪生一生有一千多项发明。

这无数次试验的时间从哪里来?就是从常常连续工作两天三天的极度紧张中挤出来的。

鲁迅以“时间就是生命”的格言律己,从事无产阶级文学艺术事业30年,视时间如生命,笔耕不辍。

巴尔扎克用如痴如狂的拼劲,每天奋笔疾书十六七个小时,即使累得手臂疼痛,双眼流泪,也不肯浪费一刻时间。

他一生留下为人民深深喜爱的巨著《人间喜剧》,共九十四部小说。

这些血汗的结晶不正是时间与生命的光辉记录吗?时间的流逝是无情的,可怕的。

人生七十古来稀,三分之一要睡去,再除去幼年玩耍的时间,学习与工作大约只有三十几年,一万多天。

虚度一日就等于耗费生命的万分之一。

朱自清在散文《匆匆》中说:“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可是,有人甚至从未想过遮挽一下时光呢。

对时间的态度,可以检验一个人的世界观。

没有理想的人,不懂人生的意义,自然不爱惜时间。

真正有理想的人,必定珍惜一分一秒,因为每一瞬间的奋斗都关系着目标的实现。

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

奋斗的必要,正是由于困难的存在。

在通往四化的征途上,坎坷、曲折、荆棘、浪涛是不会少的。

幻想一切都顺顺利利,就等于在四化面前止步。

有的青年埋怨条件差。

这也许是事实。

但今天的处境,总不致像伽利略、布鲁诺那样冒着受宗教极刑的危险,总不致像高尔基那样在老板的皮鞭下学写作吧。

艰苦的环境更能激发有理想的人奋发向上。

高尔基从小饱尝人间的辛酸,旧社会血泪的鞭笞铸成了他伟大的心灵。

他坚持在敌人的明枪暗箭下写作,在饥饿与死亡的威胁中战斗,为了共产主义事业,不在任何艰难困苦中屈服、畏缩,永远像海燕一样在雷鸣电闪中展翅翱翔。

相比之下,我们的困难又算什么呢?有的青年埋怨自己的岗位平凡。

这也可能是事实。

但革命事业需要三百六十行,绝大多数人都要在平凡岗位上工作。

无志之人,将使生命比岗位更平凡;有志之人,将在平凡岗位上成功。

华罗庚年轻时在一个中学干杂活,夜间在如豆的昏黄油灯下演算,打下牢固的根基,后来才成为著名的数学家。

开普勒长期操劳杂役,业余苦钻,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

道尔顿是中学教员,爱因斯坦是小职员,那些发明纺织机、蒸汽机、飞机、火车的,他们的职业、岗位不也都很平凡吗?可见问题不在于岗位,而在于有没有真正的崇高理想和为这理想而奋斗不息的顽强精神。

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决不应让困难攫住自己的心灵,而要在奋斗中舒展自己的双臂。

当为崇高理想而奋斗一生的双臂收拢时,抱住的必将是令人欣慰的硕果。

奋斗,是改变现实的杠杆,是亿万人民共攀四化高峰的坚实阶梯。

只有以不懈的韧劲,一级级攀登,才能一步步接近那光辉灿烂的理想高峰。

让我们在四化的伟大征途上谱写出自己的奋斗之歌吧。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问题:1·本文是一篇谈的议论文。

2·\'理想的阶梯\'是。

\'阶梯\'原指\'台阶\'\'梯子\'。

在这里比喻为。

3·\'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即是说。

4·\'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

\'句意是。

5·文中指出青年因处理不好\'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而产生的问题是什么?6·什么样的人才能攀登理想的阶梯?7·写出文中引用的事例。

8·全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9·文章为了阐述中心论点,又设置了三个分论点,从不同方面展开论述。

这三个分论点是什么?答:10、从总体上看,全文采用了什么结构形式? ()A总--分 B 分--总 C 总--分--总总结全文。

《理想的阶梯》教学小结这是一篇立论文章。

主体部分围绕中心论点,针对青年中存在的三种现象,从三个不同方面举例说理,层次分明地向人们阐述了\'怎样实现理想\'的问题。

阅读议论文,首先要读懂论点。

作者在文章中要表明的主要见解和主张就是中心论点。

为了更好地论述它,有时把文章分成几部分,每部分分述一个问题或中心论点的一个方面,叫做分论点。

分论点起证明、发挥中心论点的作用,为阐明中心论点服务。

如本文就是从\'刻苦勤奋\'、\'珍惜时间\'、\'迎难而上\'三个并列方面阐明中心论点的。

要读懂论据。

论据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

本文采用的是事实论据,这就要求在选择论据时,必须注意:(1)要真实。

论据是论点的基础,如果论据不真实,论点也就难以成立。

(2)要典型。

论证是否有力,不在于论据多少而决定于论据是不是有代表性,要能反映事物的本质,不能是偶然的、个别的、片面的事实,(3)要充分。

论据与论点之间要求有逻辑关系,即论据确能起到证明论点的作用,观点与材料必须统一。

还要读懂论证。

选用确凿、典型的事例证明观点的论证方法,叫举例论证。

本文主要采用了这种方法。

举例论证,只摆出论据是不够的,还要说明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论点成立,这就要靠析理,如第6段在列举华罗庚等人的事实之后,作者写道:\'他们的职业、岗位不也都很平凡吗?可见,根本问题不在于岗位,而在于有没有一个真正崇高的理想和为这一理想而顽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通过析理使论据和论点的关系真正成为证明与被证明的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