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方言与普通话

合集下载

河南方言与普通话

河南方言与普通话
河南方言与普通话
林慧杰
目录
CONTENTS
1 河南方言的简介 2 河南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别
河南方言
135%
河南方言,大部分属中原官话区,河南方 言实际上就是古代的官话,也就是古代的 普通话,是古代使用最多的语言,但是目 前的使用人口正在大幅减少。 主要是指流行于河南及河南周边地区。由 于河南人口众多,历来的政治、战争、经 济、运动原因,人口的流动性导致河南境 内以外的很多地区也有大量以河南话为主 通话的差别主要存在 于三个方面:语音;词汇;语义
语音方面的差别
• 语调方面的差别 • 语音方面的差别
• 主要是音调的区别,河南 • 河南方言 另一个发音中与
话一般没有二、三声的音 普通话差异较为明显的是
调,多以一声和四声发音。 河南人通常不分平翘舌,
• 普通话 河南话 • 平声 平声 如:天,砖
• 灶火屋 就是普通话“厨 房”的意思。
• 不老盖儿 是普通话“膝 盖”的意思,这里的 ‘不’读作阳平。
• 但是河南方言中的词汇差 别并不是词形上的差异。 方言中独有的词汇一般是 口语中的自造词。
河南方言在意义方面的变异
• 中(zhō ng)“中”的声 调读作上声或阳平,是 “成、行或 好”的意思。
将zhi, chi, shi, ri,都统一的 发成平舌音;如;吃饭(ci), 知识(zi, si)
• 上声 去声 如:油,轮 • 另外河南方言中连读现象
• 入声 平声 如:岛,鸟 很多,比如一个(yuo),两个
• 去声 入声 如:县,慢 (lia);三个(sa)
词汇方面的差别
• 河南方言中有一些独有 的词汇:‘俺’在使用 中河南人指的是我们, 复数,不用来指我。同 理‘恁’是你们,复数. 例如:谷堆那儿 不是指 地点而是指动作,是普 通话“蹲下”的意思。

河南话与普通话的不规则转换

河南话与普通话的不规则转换

组织固定液说明书【产品名称】通用名称:组织固定液商品名称: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固定液-即用型【包装规格】3ml、5ml、10ml、15ml、30ml、50ml、10L、20L【型号】ANBF01【预期用途】用于新鲜组织样本的固定。

【作用原理】固定是将组织浸入化学溶剂,使细胞内的物质尽量保持其生活状态时的结构和位置,并尽量保存组织中的抗原,使其不被破坏或扩散。

醛类固定液是一种交联性组织固定剂,主要通过使蛋白质分子发生交联而产生固定作用,中性福尔马林固定液采用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调节其pH值至中性,能最大限度地保护组织抗原,固定效果及对组织抗原性的保存均优于一般的甲醛溶液,是生物组织最常用的固定液。

【主要组成成分】主要由甲醛、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钾组成。

【储存条件及有效期】室温、防潮、防晒、阴凉处密封保存,储存条件下有效期24个月。

【适用仪器】染色结果适用于光学显微镜观察【样本要求】本试剂盒适用于新鲜生物组织。

【检验方法】1、将组织标本固定液编号、写上姓名等;2、组织标本的体积与组织固定液体积的比例为1:4,将离体组织及时浸入组织固定液中,一般不超过5分钟,固定时间为2至12小时。

【检验方法的局限性】1、含有微量甲酸,导致固定液酸变,影响染色。

2、不能固定尿酸和糖类物质。

3、容易挥发,污染环境,可导致标本干涸。

【产品性能指标】1、PH值:6.8~7.5,且瓶间差异不大于0.2,批间差异不大于0.2。

2、甲醛含量:4%~4.2%。

3、常温下,经固定液固定3h后的组织,经切片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应细胞核清晰,无收缩现象。

【注意事项】1、注意使用时通风;2、忌新旧液混合使用;3、避免使用时接触皮肤、粘膜;4、本品仅用于体外诊断。

河南方言与普通话词汇语法笔记(一)

河南方言与普通话词汇语法笔记(一)

河南方言与普通话词汇语法笔记(一)河南方言与普通话词汇语法笔记河南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词汇方面:–河南方言中“赶”代表着“去”,而普通话中表示“还原”或“逐步减少”。

–河南方言中“就”表示“是”,而普通话中表示“正如”。

–“喂”在河南方言中是“干活”的意思,而在普通话中表示“称呼”或“问候”。

•语法方面:–河南方言中常用“把……给”来表示“把某物交给某人”这一动作,而普通话中通常只用“把……交给”。

–河南方言中“打个铁”表示“敲打铁器”,而在普通话中我们使用“打铁”这一表达方式。

河南方言中常见词汇及其意思•“盒愣”的意思是“傻瓜”。

•“嗖派”的意思是“小气鬼”。

•“缪样”的意思是“拖拉吊儿郎当的样子”。

•“刨花”的意思是“人太瘦”。

河南方言小常识•河南方言中,“姓”与普通话中不同,例如“我姓张”在河南方言中常用“我叫张家的”这样的表达方式。

•河南方言中,“的”在形容词后面表示强调,例如“好的干”代表着“真的很好干”。

•河南方言中,“¡”表示疑问,例如“你来啦¡”代表着“你来了吗?”。

以上就是关于河南方言与普通话词汇语法的一些笔记和小常识,希望能够对大家了解河南方言有所帮助!河南方言中常见的口头禅•“咳”或“嘿”用于打招呼,表示“你好”,类似于普通话中的“喂”。

•“嘞嘞”表示同意或是“好的”意思,类似于普通话中的“好的”。

•“揍来”表示“打来”,用于强调动作的完成,类似于普通话中的“打电话”。

•“粑粑”是指爸爸,而“娘娘”则是指妈妈。

河南方言与文化河南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乃至世界上历史文化资源最为丰富的地方之一。

河南方言自然融入了这些文化资源,并且与当地的宗教文化和民间文化紧密相连。

•在河南方言中,“银”是指众神之神,并且在各个宗教和民间故事中都有所体现。

•河南方言中“丧事”,是指去世人的家人进行的各项事项和仪式。

•河南方言中,马和龙都被视为吉祥物,在传统文化中被视为有神奇力量的象征。

方言词——论河南方言词汇与普通话的异同

方言词——论河南方言词汇与普通话的异同

方言词——论河南方言词汇与普通话的异同
河南方言是中国方言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与普通话有很多不同之处。

下面是河南方言词汇和普通话的异同之处:
1. 发音差异:河南方言的发音与普通话有很大差异。

比如,普通话中的“鱼”发音为/yú/,而在河南方言中发音为/nyu/。

2. 词汇差异:河南方言和普通话在词汇上也存在差异。

比如,普通话中的“吃饭”在河南方言中可以说成“食饭”。

3. 词序差异:河南方言的词序通常与普通话有所不同。

比如,在普通话中,“我吃饭了”可以说成“我吃了饭”,而在河南方言中可以说成“我了吃饭”。

4. 词缀差异:河南方言中常常使用词缀来表示不同的意思。

比如,河南方言中的“啦”可以用来表示频率或者助词,而在普通话中不常使用。

5. 语法差异:河南方言和普通话在语法上也有一些不同之处。

比如,在河南方言中表示否定可以使用“不是”的形式,而在普通话中则使用“不”。

河南方言和普通话在发音、词汇、词序、词缀和语法等方面存在许多异同之处。

了解这些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交流。

浅析河南方言与普通话的发音比较[权威资料]

浅析河南方言与普通话的发音比较[权威资料]

浅析河南方言与普通话的发音比较[权威资料] 浅析河南方言与普通话的发音比较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摘要】河南话相对其他地区方言来讲,比较接近普通话,但仍然存在发音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声母、韵母的发音上。

只有把握发音规律,才能更好地驾驭普通话和河南方言。

【关键词】河南方言普通话声母韵母在全国各类方言中,河南话相对通俗易懂,比较接近普通话。

但是接近并不等于完全相同,河南话在发音上、习惯用语上与普通话均有较大的差别。

只有了解和掌握这些差别,才能在沿袭地方方言的基础上,说好普通话。

一、声母的差异河南方言声母中,与普通话声母差异最大的声母,当属舌尖前音与舌尖后音,即z、c、s 与zh、ch、sh 的差异。

在普通话声母中,zh、ch、sh使用的频率要比z、c、s 的使用频率高得多。

从统计情况看,zh、ch、sh拼出的常用次常用字有583个,而z、c、s 拼出的只有258个。

但是河南方言中z、c、s与zh、ch、sh的使用情况正好与普通话相反。

普通话中绝大多数zh、ch、sh声母的字,在河南方言中大都读为z、c、s 声母,只有小部分的字读为声母zh、ch、sh,如“政治”、“知识”、“吃穿”等。

所以,河南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声母的关键,就是把应该读作zh、ch、sh而读成z、c、s的字,改读成zh、ch、sh。

而多项研究表明,河南方言区zh、ch、sh声母读法是有规律的,即当zh、ch、sh与 i、a、ai、ao、ou、an、en、eng等韵母相拼时,才容易产生差异,zh、ch、sh与其它韵母相拼时,大体与普通话一致。

二、韵母的差异普通话韵母一共有24个,可以分为单元音韵母、复韵母、鼻音韵母三大类。

在河南方言中,也有这些韵母,但是这些韵母在与声母相拼时,有些发生了差异,甚至有些韵母变异较大,如“没”、“脚”、“药”、“色”等。

(一)单韵母的差异普通话的单韵母一共有6个,即a、o、e、i、u、v 。

河南方言和普通话在词汇义上的差异列举

河南方言和普通话在词汇义上的差异列举

河南方言和普通话在词汇义上的差异列举-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河南方言和普通话在词汇义上的差异列举【摘要】河南方言和普通话在词汇义上有着明显差异,本文主要列举了河南方言中的部分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与普通话词进行词汇意义上的对比,从而帮助汉语言文字研究工作者对汉语词汇的逐步演化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关键词】方言;普通话;词汇导语由于社会历史状况和自然地理环境诸多因素的制约,在不同地域里,汉语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从而形成了互有差异的方言。

汉语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汉语发展到现在,已有了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但仍然存在着相当分歧的方言。

这种分歧既表现为不同方言之间的分歧,也体现为方言与普通话之间在语音、语汇及语法三方面的差异。

方言是民族共同体的分支或变体,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普通话可以说是方言的高级形式,普通话的词汇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河南话属于北方方言,河南话和普通话在词汇方面有很多相同之处,但作为共同语的一个分支,河南方言词和普通话词是两种性质不同的词,前者具有地方性,后者具有全民性,二者词汇之间又存在着明显差异。

现就二者的词汇差异做些说明。

词汇是语言三要素中最生动、最富于变化的部分。

它受社会影响最直接,不同方言受不同社会环境、历史条件、民风民俗等的影响和制约,都有自己的方言土语,有一定数量的独特词汇,这些词语只同行于该方言区,其他方言区的人一般来说,则不懂其含义,因此,也可以说此类词汇体现了该方言的特点。

河南话中同样具有一批颇有变现力的方言词语,从总体上来看,河南话中单音节双音节多音节的词语都有,还有一些五个字以上的短语形式的词语。

但最多的是单音节和双音节,其次是三音节,基本上四个音节的很少。

下面具体来看:一单音节词1.呲在河南方言里,“呲”是“吹牛,胡说”的意思,例如:你在那呲啥咧,你有多大本事我还不着!意即“你在那胡说什么咧,你有多大本事我还不知道!”2.叨在河南方言里,“叨”是“夹菜”的意思,例如:包给我叨了,我会够着。

河南方言与普通话的比较分析

河南方言与普通话的比较分析

河南方言与普通话的比较分析摘要: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自然56个民族就会有56种方言。

在中国的很多地区的方言中都存在儿化现象,自然河南方言中也是存在儿化现象的。

对于河南方言中儿化现象的研究是文化领域的瑰宝性研究,这个研究能够很大程度上宣传河南方言中的地方文化。

本文以文献研究法对河南方言的儿化现象进行深入研究,主要研究河南方言儿化现象产生的原因、产生的区域性以及其内在文化市场导向和文化内涵。

关键词:河南方言;儿化现象;文化内涵一、河南方言历史成因关于每一段方言背后都有一段历史故事,然而总是需要很多方面的信息加以佐证才可以实现,对于河南方言成为一种历史性的成因完全是在于从古至今的历史演变而来的。

河南方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夏朝,夏朝统治时期是将统治中心放在了现今的河南省西部,当时夏朝使用的语言是华夏语,这种语言带有很强的语言特色。

后到了商朝,商朝使用的语言是华夏语系的东夷语,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和民族汉化的流传,逐渐形成现在河南省使用的方言官话。

这种语言风格逐渐被东周推广出去,形成官方使用语言。

《诗经》中表现是出来的就是一种大雅的语言风格。

后来孔子游历各地,在各地区进行游学,将现在的河南话普及到各个地区,河南官话在当时可谓盛其一时。

现在的河南话中属于我国众多方言中的一种,但是也是极具特色的,儿化现象也是存在于我国众多方言表现形式中的一种特殊形式,这种形式的特色多是采取图表的形式进行区分的。

二、河南方言儿化词的词类儿化现象是一种比较普遍化的现象,就是在词语的后面添加一个“儿”字但又自己不形成独立的音节,是与前面词的音节组成一个新的音节,使前面的韵母带上“儿”的语音特点。

是一种习惯性的发音,也有时候表示一种带有感情的表达。

不过每个地区的方言不同,每个方言的儿化也是不同的,所以儿化所也有不同的含义。

这里主要分析河南方言的儿化。

(一)名词的儿化1.普通名词的儿化河南方言的普通名词的儿化一般是直接在名词后面加“儿”,没有实质含义只是一种习惯性的表达方式,这一点与普通话还是一样的,例如:“花儿”、“鸡儿”等2.物质名词的儿化物质名词是指那些不能区分是不是实物的个体。

河南方言与普通话语音语义差异举隅

河南方言与普通话语音语义差异举隅

坦、舒服”的意思。如:他的日子滋泥(或润展)着呢!
6.老头儿 普通话里“老头儿”就是“老年男子”的意
4.格意 “格意”两音节分别读作入声和轻声,在河南
思,在河南方言里,除了有“老年男子”的意思,还有“女 方言里就是“厌恶、讨厌”的意思。
人的配偶”之意。“老”读作阴平,“头儿”读作入声。
5.沫子 “沫子”在河南方言里除了有普通话“液体形
子说的”。
4.喝汤 “喝汤” 两音节都读作阳平。在河南话里主
四、义同形异的双音节词
要是“吃晚饭”的意思。尤其是在农村,傍晚,家长喊孩子
1.就窝儿 河南方言中“就窝儿”就是普通话词语“随
回家吃饭,常常这样喊“某某,快回来喝汤了!”
即”的意思。
5.回来 普通话中“回来”是“从别处到原来的地方来
2.则说 “则说”在河南方言里就是普通话“一再说”
除有普通话“力气、能力”之意外,还有“好、干净利落”
5 . 清早饭、晌午饭 不是早饭、午饭的意思,这里的
之意,并且可以重叠为“力力量量”,意思仍为“好、干净 “早”读作dao入声调,“清早饭”的意思是“上午”,“晌
利落”。例如:他把事情办得力力量量哩。意思就是“他把 午饭”的意思是“中午”。例如:清早饭他还在这儿。(上
“dia”,入声调,“地奔儿、地走”都是“步行”的意思。
8.不管 在普通话里“不管”是连词,表示“在任何条
7.黑下儿 “黑”的主要元音读作“ê”,“下”读
件或情况下结果都不会改变”,后面常有“都、也”等副词 作入声调。意即普通话词语“傍晚或晚上”。
与其呼应,而在河南话里,它却是“不能够、不可以”的意
读作入声调,“色”读作sē(为阳平),意思是“能力、本
6.寻 “寻”在普通话里是“找”的意思,在河南话中读 事”。如:老王嫌小李没成色。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老王嫌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灶火屋 就是普通话“厨 房”的意思。
• 不老盖儿 是普通话“膝
盖”的意思,这里的
‘不’读作阳平。
CHENLI
6
CHENLI
7
CHENLI
8
CHENLI
9Hale Waihona Puke CHENLI10河南方言在意义方面的变异
• 中(zhō ng)“中”的声 调读作上声或阳平,是 “成、行或 好”的意思。
• 光棍 “光棍”在普通话中 是“地痞、流氓”之意, “光”读作入声,“棍” 为轻声。例如 河南话
CHENLI
12
话一般没有二、三声的音 普通话差异较为明显的是
调,多以一声和四声发音。 河南人通常不分平翘舌,
• 普通话 河南话 • 平声 平声 如:天,砖
将zhi, chi, shi, ri,都统一的 发成平舌音;如;吃饭(ci), 知识(zi, si)
• 上声 去声 如:油,轮 • 另外河南方言中连读现象
• 入声 平声 如:岛,鸟 很多,比如一个(yuo),两个
济、运动原因,人口的流动性导致河南境
内以外的很多地区也有大量以河南话为主
的群体。CHENLI
3
河南方言和普通话 的差别
河南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别主要存在
于三个方面:语音;词汇;语义
CHENLI
4
语音方面的差别
• 语调方面的差别 • 语音方面的差别
• 主要是音调的区别,河南 • 河南方言 另一个发音中与
• “你光棍啥哩?”就是普 通话的“你厉害什么呀 你?”
• 仔细 ,在河南方言里多指 “俭省或吝啬”之意,而 且表达时多带有嘲讽的语 气。
• 不管 ,在河南话里,它却 是“不能够、不可以”的 意思。
• .喝汤 “喝汤” 两音节都 读作阳平。在河南话里主
• 要是“吃晚饭”的意思。
CHENLI
11
THANK YOU
• 去声 入声 如:县,慢 (lia);三个(sa)
CHENLI
5
词汇方面的差别
• 河南方言中有一些独有 的词汇:‘俺’在使用 中河南人指的是我们, 复数,不用来指我。同 理‘恁’是你们,复数. 例如:谷堆那儿 不是指 地点而是指动作,是普 通话“蹲下”的意思。
• 但是河南方言中的词汇差 别并不是词形上的差异。 方言中独有的词汇一般是 口语中的自造词。
河南方言与普通话
林慧杰
CHENLI
1
目录
CONTENTS
河南方言的简介 河南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别
CHENLI
2
135%
河南方言
河南方言,大部分属中原官话区,河南方
言实际上就是古代的官话,也就是古代的
普通话,是古代使用最多的语言,但是目
前的使用人口正在大幅减少。
主要是指流行于河南及河南周边地区。由
于河南人口众多,历来的政治、战争、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